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篮球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篮球教学案例范文1
就牛津小学英语高年级综合版块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内容:E read and number(Read and judge),F Play a game(Make and play),G Listen and repeat,H Say a rhyme(Sing a song)。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这几个版块内容调整顺序,巧妙整合。
【教学案例一】有的老师在教学4B, Unit 8 Open day Part E(Read and act ),F(Listen and repeat),G(Fun house:Look and read,Place and say,Sing a song)时,对教材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整合:
Step1:通过谈论“classroom”,顺势教唱G 部分的Sing a song: In the classroom.
Step2:要求学生借助“Three be”句型,通过摇一摇、听一听、掂一掂,猜测大盒子里有什么?
Step3:要求学生猜测What’s in the red box?(课件出示T-shirt的阴影),当学生猜出T–shirt时,接着让学生仔细阅读E部分的短文,选出合适的一件衬衫。
Step4:告诉学生黄色盒子里有4张单词卡,并且单词卡都含有字母组合ch,要求学生猜测卡上的单词,进行E部分的教学。
Step5:借助Magic eyes的方式,来呈现蓝色盒子里的各种物品的图片(课件以快速闪现的方式出示图片)。接着,教师将各种物品图片以及不同场所的大图(office,shop,snack bar,library)分发到各小组,进行G部分Place and say的教学活动。
Step6:根据不同物品及场所,将歌曲In the classroom 改编成In the office/shop /snack bar/library,进行演唱。
笔者借助精心的设计,通过对G部分Look and read 的改编,巧妙地将E、F以及G Place and say 融入其中,并在猜测“What’s in the red/blue/yellow box?”的过程中,各个版块自然呈现,水到渠成。
二、话题主线“巧”串联
1.以情景为主线
E、F、G、H综合版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话题不同,功能也不同。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情境穿针引线,让版块组合更加合理。
【教学案例二】如,在处理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7 At a snack bar综合版块教学时,教师依据 “a snack bar”这一单元话题展开,通过复习食品引出“a new snack bar”通过在食品店里的购物引出G部分的Say a rhyme,并让学生“make a new rhyme”通过让学生猜测哪种食品是“the new snack bar”最受欢迎的食品引出G部分的Look and read那么高山和王兵呢?引出E Read and act为什么高山和王兵不去打篮球了呢?引出F Listen and repeat通过布置这个新食品店,学习G部分Find,count and write,使综合版块主干分明,也使围绕四周的“语言珍珠”围绕主线得以有机串联,很多貌似零碎的信息被主线串联在一起,便于学生形成思路,提升理解和记忆效果。
2.以话题为主线
【教学案例三】6A,Unit7 At Christmas( EFGH)板块,我以Christmas这个大话题,将各个板块处理成一场场序幕:
Scene One: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Scene Two: At Jim’s home
Scene Three: At the party
Scene Four: After the party
Scene Five: At our party
五个序幕都以圣诞节为主题,通过这五个序幕将各个版块逐步教授。清晰的主线更易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
3.以任务为主线
任务型课堂教学就是老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
【教学案例四】5B,Unit 8 At the weekends (EFGH板块)
Step 1: Play a game
Step 2: Think and say (F板块)
Step 3: Read and match
Step 4: Let’s read/ Let’s sing (H板块)
Step 5: Look and answer/ Look and read (G板块)
Step 6: Listen and retell/ Listen and choose( E板块)
Step 7: Work in groups
清晰的主线和教学思路使得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顺畅,更加有整体性。教师要在平时的备课中认真研究各个版块之间的联系。设计符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三、环节之间“巧”过渡
小学篮球教学案例范文2
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会反过来促进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课中重视德育是十分正确与必要的。以“行进间运球”一课为例,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小游戏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团队意识,运用教学案例来探析体育课堂中的德育实践。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被片面地当作增强体能、掌握技能的一门课程。殊不知,作为学校教育总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体育课中重视德育是十分正确与必要的。行进间运球小学作为篮球单元的项目之一,是球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采用游戏与运球练习相结合的活动方式,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行进间运球技能水平。在组织教学方面,本课主要采用合作形式,让学生在通过游戏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要领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一、通过“名人效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篮球明星已成为媒体宣传的一个焦点,许多小学生对此也都报以极大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这些篮球明星已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目标。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榜样更具感召力和吸引力。为此,课堂初始,笔者以篮球明星作为切入点,直接导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再适时讲述姚明、郑海霞等为国争光的事迹,自然而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与此同时,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和认识,又将团队协作意识融入其中。
二、通过小游戏激发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也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对青少年而言,轻松趣味的游戏不失为首选方式。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迅速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采取以游戏形式为主线的方式,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巩固,寓教于乐。而且游戏自身往往带有比赛性质,参与游戏的学生也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这就使得参加活动的学生更有兴趣去学。可见,游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学练的过程。如游戏“巧运粮”,在游戏前,笔者通过言语讲述,创设抗战前线缺粮这一情境,要求同学们运用好身体的协调能力,将“粮食”(篮球)顺利运达“前线”(游戏终点站)。笔者根据教学目标,适时进行讲解与示范:怎样持球、怎样原地运球、怎样在跑动中快速控制好球。这些信息通过反复看、反复听、反复感受、反复练习,不断输入学生脑海中,使其最终在轻松的氛围中,基本掌握了行进间运球的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在“巧运粮”游戏过程中笔者还穿插讲述了抗战前线的艰难和运粮保障队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掌握运球技能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通过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团队意识
一个人是否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其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要求应“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但在教学中,由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及个人心理方面等原因,很大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两人或小组学练为主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游戏练习过程中逐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如练习快速行进间运球时,笔者提出:“快速行进间运球与慢速行进间运球有什么不同?手触球部位发生什么变化?”随后,让学生两两一组,观察、体会、探究。在学习探究过程中,不仅能通过沟通交流获得运球技巧,还能体会与别人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在游戏过程中,笔者因势利导。当学生获胜成功时,及时组织大家思考:为什么能获得成功?而当学生失败时,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失败?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沟通、合作,找出解决办法。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输入了品德教育。在《体育之研究》中曾经说过:“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可见,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体育课堂更富优势,因为学生需要亲历每个教学实践活动,参与性强,积极性高,所以,体育教学渗入德育的效果会更明显。作为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在重视体育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善于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教学案例
案例:五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方法,70%的学生基本会行进间运球,30%的学生有行进间运球动作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协作能力,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以中国篮球代表人物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篮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发现篮球运动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渗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1)提问
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篮球明星或是篮球代表人物?(郑海霞、姚明、易建联……)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
(2)提问
篮球是一项需要多人参与的体育运动,那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明白篮球运动中所需要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
(3)小练习
①集中注意力游戏:拍打小篮球。教师说人体各部位名称,学生复述,如,教师:“头上、胸前、胯下,蹲姿拍打……”学生:“头上、胸前、胯下、蹲姿拍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讲解游戏规则,球要跟随口令不断变换位置,从头上、胸前到胯下,再到蹲姿状态拍打篮球。游戏中,教师应规范学生双手持球的动作和手触球的部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做“我上、我上、我上上上”“我下、我下、我下下下”等身体幅度大、动作变化快的反应游戏及一些球性的练习。②复习原地运球。要求学生抬头不看球进行原地运球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向上、向下的手势,指导学生练习高姿势运球和低姿势运球的动作。在两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两腿弯曲站,手臂带手腕,眼睛向前看。通过以上小游戏,集中学生注意力,协调灵敏身体各部分器官,体会运球动作要领,激发学习篮球的兴趣,并逐渐过渡到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行进间运球。
2.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主动探究。
①教师创设游戏情景“:巧运粮”。抗美援朝初期,由于美军的严密封锁,后勤供应不上,我军严重缺粮,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稀饭,不少战士得了浮肿病、夜盲症。得知这情况后,老乡们十分痛心地说:“绝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于是,每家每户都拿出粮食,并派人运送,确保将“粮食”(篮球)万无一失送到战士手上;②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运粮”(运球)要领,同时请一名学生双手拿球前平举站立,教师绕其进行行进运球练习;③提问:“高姿势运球、低姿势运球时,身体重心发生什么变化?”④学生练习,观察、体会、探究;⑤教师巡视指导、纠错;⑥教师总结学生探究结果,并请探究正确的小组进行示范表演,师生评价。
(2)组织措施。
①练习队形:两列横队,两人一组;②练习方法与内容:分四组训练,一、二组对应的两名同学轮换练习,三、四组对应的两名同学轮换练习;③练习要求:同组两名同学互相帮助,积极思考。④练习次数、时间;轮换练习五轮,完成时间为4分钟。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练习中体会如何迅速变化身体重心去运球。
(3)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①教学:慢速行进间运球。教学方法与步骤:第一,教师提出要求:一边运球,一边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学生学习慢速行进间运球,并引导学生探究原地运球拍球部位与慢速行进间运球拍球部位;第二,学生练习;第三,教师巡视指导、纠错;第四,教师总结学生探究结果,并请探究正确的小组进行示范表演,师生评价。组织措施:第一,练习队形:两人一组;第二,练习方法与内容,一、二组的同学对应的两名同学合作练习,(三、四组与一、二组相同动作)轮换练习;第三,练习要求:同组两名同学积极思考,相互学习;第四,练习次数、时间:轮换练习。通过讲解示范与学生的主动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行进间运球中手拍球的部位与原地运球的不同(稍微向后侧方),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在行进中抬头不看球的运球能力,并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②教学:快速行进间运球。教学方法与步骤: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快速行进间运球拍球部位;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错;教师总结学生探究结果,并请探究正确的小组进行示范表演,师生评价。组织措施:第一,练习队形:散点;第二,练习方法与内容:学生一边运球,一边问教师:“老狼,老狼几点钟?”当教师回答12点钟时,学生迅速运球向两边散开,教师运球出击五步,未能抓到学生后,继续运球;第三,练习要求: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第四,练习次数、时间:轮换练习。通过讲解示范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理解快速行进间运球的要领。这可让学生体会到快速行进间运球拍球的部位比慢速行进间运球位置更靠后,同时球的落点应在同侧脚的侧前方,较好地掌握本课的难点:快速行进间运球需要协调全身才能控制好球。
(三)课堂总结
教师领做放松操,学生两人一组放松身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能获得成功?为什么会失败?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结;教师总结。对全课进行回顾,巩固行进间运球的知识与技能。
(四)课堂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是通过创设合作探究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能。“巧运粮”“老狼,几点了”等游戏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练习内容,又可达到提高学生兴奋性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单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五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但学生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部分女生对篮球运动兴趣一般。在教学中要更注意合作小组的人员分配,让优异的学生带动暂时落后的学生,争取共同进步。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有耐心,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热爱体育运动,培养他们不畏难、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小学篮球教学案例范文3
1.1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一。(1)教学对象:预备班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热爱祖国、美化家园”。①把爱祖国化为实际行动,练好身体,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②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美化家园,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3)教材:①耐力跑;②韵律操“我们的祖国是花园”;③游戏“绿化祖国”。(4)教学目标:①进行耐力跑练习,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②进行游戏练习,使学生在活动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5)教学内容:①准备操和热身跑;②呼啦圈自主练习和创想练习;③曲线耐力跑练习和传授跑的技术;④毽子自主练习、毽子投掷练习和绿化祖国的游戏活动;⑤集体舞“我们的祖国是花园”。(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通过活泼欢快的“绿化祖国”的游戏活动,把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受到教育;②在目标上,注重把主目标――耐力跑练习放在第一位,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目标放在第二位;③在内容上,注重把主教材练习放在第一位,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次教材融入主教材之中,教学内容主次分明;④在组织和方法上,注重按照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要求,组织和安排学生自创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小组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并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观念和意识。
1.2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二。(1)教学对象:初三年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弘扬民族体育,振奋民族精神”。(3)教材:①少年拳第一套;②障碍接力跑。(4)教学目标:①初步掌握少年拳第二套动作;②进行障碍接力跑练习;③培养自锻能力、遵守纪律、勇敢顽强、团结协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5)教学内容:①报数击掌游戏、队列变换操和自编韵律操;②复习少年拳第二套1~8节动作和学习9~12节动作;③前滚翻、过独木桥、跨越障碍练习;④障碍接力跑。(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精神的教育,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把传统体育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使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教育;②在目标上.注重通过主目标――复习和学习少年拳套路技术,来达到教学的目的;③在内容上,注重主教材与次教材――障碍单项练习相结合,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施教;④在组织和方法上,注重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采用学生自学、自创和自练的教学形式。主教材的学习中,配上了“大中国”的音乐。次教材进行了教学场景的设置,以求营造与教学相一致的氛围,如绘制了两张黄河波浪图,放置活动场区内,联想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同时配置“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由此,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陶冶了情操,烘托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三。(1)教学对象:初三年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众志成城,筑堤抗洪”。(3)教材:①实心球;②障碍跑;③保健知识和技能。(4)教学目标:①进行实心球练习,发展力量素质;②进行障碍跑练习,培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③进行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初步掌握包扎和搬运等方法。(5)教学内容:①原地转法、齐步走、左右转弯走;②抢救伤员游戏;③实心球操;④实心球传、接、抛力量练习和实心球“投石筑堤”游戏;⑤障碍跑和障碍接力练习;⑥按摩手法、相互按摩和自我按摩练习。(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园的教育,教育学生在国家遇到危难和困苦的紧要时刻.要挺身而出,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树立了生活内容的体育观,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保健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抗洪救灾”的主题教学之中。②在目标上,注重围绕实心球练习,将主目标与次目标相结合,做到两者兼顾,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③在内容上,安排了与主教材相关的实心球操和用实心球做“投石筑堤”的练习内容,将教学内容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起来。④在组织和方法上,强调组织的严密性和队形编排的多变性,并采用队列操练、抢救伤员游戏、实心球“投石筑堤”和障碍跑等教法,使学生既得到了腰、腿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又得到了抗洪救灾精神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能够选择与抗洪救灾教学主题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教法,没有生硬地、机械地去迎合抗洪救灾的教学主题。
1.4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四。(1)教学对象:初二年级女生。(2)教学主题:“一家亲、盼团圆”。(3)教材:①木兰拳;②接力跑;③体育舞蹈。(4)教学目标:①进行木兰拳练习,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②进行接力跑练习,发展速度素质;③进行体育舞蹈练习,培养形体美和审美素养。(5)教学内容:①队形变换练习和健美操练习;②木兰拳视听演示和模仿练习;③木兰拳练习;④香港站――澳门站――台北站――北京站开小火车游戏练习;⑤向香港朋友献花的接力跑游戏练习;⑥华尔兹舞放松活动练习。(6)教学特点。①在思想上,重视形势教育,让学生都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并激发爱国和爱生活的热情。还重视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要求贯穿在教学之中,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美和生活美的审美情趣与素养;②在目标上,注重主目标――木兰拳技能学习,在练习中,把对体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激情表达出来。同时,把次目标――接力跑练习与教学主题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审美教育之中,寓形势教育于体育游戏活动之中,从而也把教学主题凸现出来;③在内容上,将次教材――接力跑和体育舞蹈的选择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④在组织和方法上,注重在小场地――篮球场上进行队形变换和队形编排,简捷整齐。借助了花扇、电视录像和标牌等器具,采用了开小火车游戏和接力跑游戏等教法,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欢快热烈、井然有序的游戏活动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
2.1 主题形式教育法。(1)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一个思想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教学方法:①在课的设计时,选择一个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如《抗震灾,迎国庆》;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选择一个教材,并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③紧扣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结合教材性质和特点,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学方法;④进行教学场景设计,制作符合主题需要的彩图和道具,烘托教学主题和为教学创造条件。
2.2 榜样教育法。(1)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选定一名表现出色的同学作全班的榜样,开展“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2)教学方法:①把全班分成四――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表现较为出色的学生代表来担任小组长;②教师向每位小组长提出注意的问题和基本的要求,尤其是要求他们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起好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师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各项活动,因为,这对能否产生教学效果至关重要;③教师向全班或每个小组宣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体育活动;④在教学中,教师也可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随时随地参与各小组的活动,并进行教学指导和监督。
2.3 为人师表教育法。(1)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语态、仪态、气质和精神面貌等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积极地影响。当体育教师表现出严谨的教风和雷厉风行的举动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加以效仿。(2)教学方法:①穿着得体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精神要十分地饱满,带一种严肃而不失活泼的神态,步入教学场地,首先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②在教学中,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语气要谦和、平稳。口令要干脆、响亮。举动要迅捷、稳重。处理问题时,要有条有理、有勇有谋。做动作时,要有力度、有神采,有时要有刚有柔;③在教学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自己的言行之中,去感化和影响学生,做到不说粗话、脏话,举止文雅等。
2.4 表扬与评比法。(1)教学思想: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开展评优创先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2)教学方法:①在教学中,对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应及时地加以表扬,使他们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思想觉悟;②通过开展比、学、赶、帮、超的体育学习竞赛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用自己制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流动小红旗,以此进行精神奖励;③下次课再次评比,依此类推。
3.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评价方法
3.1 评价原则。确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二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三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四是课上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五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2 评价内容、指标与方法
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情况评价表
序号评价内容(权重)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ABCD得分
Ⅰ学习目标(20%)教学目标体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体育道德的要求。20161210
Ⅱ学生表现(40%)
课堂常规(20%)遵守课堂常规,上课积极、认真。20161210
体育道德(20%)遵守体育规则,上课互帮、互助。20161210
Ⅲ教师行为(40%)
为人师表(20%)行为举止,师德表现。20161210
德育施教(20%)体育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20161210
合计
[参考文献]
[1]孙辉.体育教学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中运科报会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2]孙辉.中小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教材教法研究(中运科报会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小学篮球教学案例范文4
中山市黄圃镇对甫小学 周迎
摘要: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拓展训练充分注重参与者的运动体验,强调团队间的配合,是一种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以拓展训练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篮球基础技术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对于篮球的热爱不仅局限于电视机中,更体现在篮球场上,利用拓展训练完成小学篮球教学,也是对当前体育教学方式的完善。
关键词:拓展训练;小学体育;篮球
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教学手段,拓展训练使得体育教学兼具娱乐性与教学性。将拓展训练融入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中,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意识到配合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拓展训练在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一、拓展训练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一)什么是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一种自我突破式训练,最早源于欧美等地,这种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受训者人格,实现受训者自我能力突破,帮助受训者克服对运动的胆怯与弱点,提高受训者合作意识,最终实现受训者运动能力的提升。相较于传统训练方式,拓展训练主要针对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及配合程度进行训练,而忽视了体能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简而言之,拓展训练更注重提升团队配合能力,而非倡导运动竞技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一)拓展训练要领
拓展训练要求受训者在娱乐挑战中感悟运动的快乐,在进行运动训练过程中,有效结合各类娱乐拓展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拓展训练是针对学生思维习惯而展开的教育,并非单纯的体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团队游戏或运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拓展训练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重塑,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体育教育的体验。
(二)拓展训练基本特征
1.基础性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时,拓展训练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其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质制定出合理的训练方案,在巩固已有训练成果之上实现对学生个人能力的突破,以达到取长补短的训练效果。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不会出现学生因过度训练而厌倦训练的现象。这种循环渐进的训练方式,实现了学生从巩固到优化再到学习的训练效果,实现学生训练量变到质变的转换。通过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并根据今后的学习做出相应的转变,寻找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训练道路。
2.趣味性
所谓的拓展训练,不仅单纯意味着过渡游戏娱乐过身体素质机能的训练,而是一种有益结合娱乐与训练的教学方式,是现代各种训练理论综合运用的结果,能够有效提升教学与训练效率。拓展训练通过各项运动实现学生能力上的突破,实现学生人格及自身品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同时,在进行体育教课中结合多项拓展训练,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3.放松性
拓展训练将体育教学与娱乐活动完美融合,大大提升了教学娱乐效果,增添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使体育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这些拓展娱乐项目,与体育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使学生们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成长,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不同于传统教学课堂的紧张严肃,拓展训练要求体育教学以轻松愉悦的氛围进行,通过各类相关游戏的开展,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二、小学篮球教学的几个薄弱环节
(一)运动前的热身
常规小学篮球教学着重强调课前活动对教学的重要性,其以课前活动为教学铺垫,让学生不断练习伸展运动及慢跑,如此机械的运动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导致学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运动中的协调
传统篮球教学强调学生篮球运作掌握能力的提升,并施加大量的投球、运球等训练,教学方式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忽视了学生身体机能协调能力的培养,无法使学生从篮球教学中获得游戏体验。很明显,传统的篮球体育课远无法满足学生对运动的向往,长期如此,很容易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理。
(三)运动后的放松
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基础技术教学时,放松活未能做到有始有终,经常会出现忽视授课后放松活动现象的出现,部分教师秉承这样一种错误观点,课前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后续的教学任务,所以会开展课前运动。在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后,就没有必要采进行课后放松活动了。殊不知,学生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后,肌肉处于紧绷状态,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运动加以舒缓,不仅会对其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造成肌肉损伤。
三、拓展训练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拓展训练唤起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设置的初衷在于加强学生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因此在开展拓展项目时,教师应本着提升学生篮球运动技巧为练习目的,将篮球基础技能训练灵活转变为趣味性较强的拓展项目,不断丰富授课方式,以多种活动方式完成篮球基础专业技能的训练。要想改变运动前热身枯燥乏味的现象,体育教师应将篮球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效结合,增强运动的团队效果,将运动回归到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嬉笑打闹中完成课堂教学。这样一来,为篮球基础技术教学平添几分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开展篮球基础技术教学前,不再以课前活动为开场白,而是以“十人九足”为拓展训练项目为课前小菜,带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将原本严肃无聊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们能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这样一来,教师在后续的篮球基础技能教学中也不必再花费精力维持课堂纪律。
(二)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篮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一些运动幅度较小的活动,如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要求后面的学生为前面的学生进行肩膀、背部等部位的按摩,保证每个学生的身体都能够得到放松。这种团队性的放松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达到放松肌肉,愉悦身心的目的,并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共同分享、互帮互助,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通过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自信心
篮球比赛的规则及运作是复杂的,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篮球,对于运球、投篮等基本操作并非短期间内就能够学会的,而拓展训练的有效利用,能够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体质等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众所周知,篮球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强度训练,不通过大量的训练很难实现对其真正的掌握,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体格,磨砺其意志,实现学生身心共同发展。并且,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其意志进行磨炼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进行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时,辅以大量的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出学生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师在进行篮球基础技术教学时,适当为教学添加一些“小佐料”。如,让学生进行“人体多米诺”的拓展项目,以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两组并围成一个圈,让学生将手臂搭在前一个同学的肩膀上。在教师下达坐下的指令后,看哪组同学能够快速整齐的完成指令,此时,要故意勾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能够全神贯注于游戏中,然后再对学生下达起立的指令,看哪组学生能够在接到指令后快速整齐地站起来。而后,对输掉的那组同学加以小小的惩罚,如全组同学快速做出赢家说出的任意数字,或围着操场慢跑一圈。此类的拓展项目,不仅能够强化学生身体协调性,还能够通过有趣的活动放松学生心理压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但就当前而言,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是为其他科目学习而服务的,这就给学生及教师带来一种体育课并不重要的错误认知。因此,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打破固有的思维限制,并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使得体育学习娱乐性与教育性并重。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可适当结合拓展项目训练,完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单调的体育课程也能变得生动多彩。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篮球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切实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锋.拓展训练在初中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2):142+131.
[2]高丽美.拓展训练在初中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内江科技,2017,38(12):155-156.
[3]陈友生.拓展训练在初中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158.
小学篮球教学案例范文5
一、课堂教学中的“盲”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盲目
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中的盲目表现有几方面。首先是师生互动学习中,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十分盲目,不知道做什么好。在一堂教研课上,教师谈话导入新课,谈了很多,学生居然不知道要上的内容,一个个目瞪口呆,直到教师写题目才明白过来。课上到中途,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两遍,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读这两遍。在茫然之际,教师便开始讲析文章,叫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又不知所措了。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设计问题要言简意赅,符合学生学情,难度适中,利于学生讨论学习。
其次,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互动学习表现出来的盲目。在课堂学生互动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盲目,他们不明白互动学习的任务。在前不久的一次语文教研活动,在全镇组织的语文教研观课上,执教的是一位年轻老师,教学的内容是《为人民服务》。上午,我们伴随着第四节课上课铃声走进八(3)班教室。有不少学生还在讲话,见我们进去便安静了。不久,教师走进来开始组织教学,上至学生讨论学习时,问题是“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是什么?”开始讨论了,只见学生皱着眉头,将书翻来翻去,然后相互摇头。许久,教师发问,学生竟无言以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在读课文之前,精心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个个突破,从而达到教目的,扮演好教师“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再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盲目。在我们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时很盲目,常常不知如何正确地完成各科作业,没有很好的自主学习方法而很茫然。我认为应该在教学中时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学习的方法和本领。
二、课堂教学中的“空”则是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过程中冷场
“空”主要表现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各个环节不紧凑、师生配合不默契、教师对所上内容不熟悉。我们先来看看教师在教学时,由于各个环节不紧凑导致的课堂冷场。
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一堂我们教研组酝酿已久的学习型的课――《清兵卫与葫芦》,执教的是一位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有十年之久的语文教师。该教师有着扎实的语文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规范工整的书写技能,较为规范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教研组想通过这一节示范公开课观、听、研、学,让全体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努力探索“三维目标”实效型课堂教学,从而在我校创建“自主而愉悦、紧凑而活泼、团结而和谐”的人本实效型课堂,为培养语文综合素养强的社会适应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课一开始,教师首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然后面向学生亲切地说“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清兵卫与葫芦》我们已上的两节课,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好,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大家先看看书……”然后转身在课堂上板书如下内容。
清 爸爸( )
兵 客人( )
卫 教师( )
板书完毕,便让一名学生回答他口述的下列问题:
1.清兵卫开始对葫芦是什么的态度,这孩子对这葫芦的爱好在你看来有什么价值?
2.爸爸、客人、教员对清兵卫痴迷葫芦各有什么看法或做法?
3.清兵卫放弃了对葫芦的喜爱后开始热衷于绘画,然而,他的爸爸又开始嘀咕他的绘画,你认为他会再次放弃吗?
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是我曾经教了两年的得意门生――廖清凤同学,她一向语文综合能力很强,尤其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她很快回答了前两个问题,到第三个问题时停了下来。见她久久不说,教师显得有点着急,不断问她怎么回答第三个问题,就这样僵持着,导致课堂的长时间冷场,一人参与,众多学生没真正参与的“空当”。最后的处理是让她答完问题坐下,随后表扬了这位学生,并说道:“廖清凤同学说得好,接下来就清兵卫爱好的遭遇让我们畅说自己爱好的遭遇。”成绩一向优异的郑登洪同学发话了,他很有礼貌站起来向老师诉说自己的爱好遭遇。他有些怨气地说道:“我自幼酷爱篮球,在小学时天天都要打篮球,经常参加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其实我一直的目标是当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然而,进了中学就很少有机会打球了,只要校长看见我们打球,我们的球就会没收。他总是说那句‘学生是读书的,是搞学习的,你们这水平在这里跳什么。’我们篮球队有三个篮球在校长手里。我想问老师你怎么看?”
小学篮球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数字化教学
一、当今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体育教学倡导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技能,对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不够重视。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学生模仿练习,加上相关的分解和辅助动作进行练习,再组织学生完整练习整个动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理解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时还过分重视竞技因素,或仅仅为了完成各项测试任务,学生很难对体育感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体育课堂发展的实质是通过适当的身体活动,增进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练习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数字化教学的运用形式
对于体育课而言,数字化形式的运用主要分为两种:1.网络课。在网络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求知需要,讲解一些关于体育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观看体育图片、比赛视频、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各类多媒体文件,给学生直观感受,让他们去了解体育,热爱体育。2.课件的使用。在体育室内课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音乐、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让教师单一的讲解变得更具有内容性、针对性。尤其在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吸引他们眼球的就是那些可爱的动画,让知识从他们喜爱的动画口中呈现,远远要比从教师单一的讲授中学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的作用
据了解,一般小学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项,比如篮球、足球、田径、体操、武术等等。这样就会出现以下情况:对自己的专项教学比较熟练、讲解示范到位,学生掌握得较快;而对其他项目很可能就掌握不够好,讲解示范差强人意,课堂学习效果一般。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涉及较广,教学目标也较多元化,并不会因体育教师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除了加强学习自己不擅长的专业知识技能外,应用数字化教学是一个好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比如,你对足球运动技能掌握不够,就可以通过网络及其他方面收集相关教学资料,课上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当学生在课上看到那些优秀运动员标准的运球、传球、射门等动作时,就会激起学习的热情,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有些运动项目受到各项因素的限制,比如,体操、健美操等项目,体育教师年纪大了就很难按照标准动作要求做到正确示范,这时我们就可以应用数字化教学,课前收集资料,制作PPT课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学生可以看到完整的、正确的技术过程,学生掌握动作有很好的效果。
因此,数字化教学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和练习体育技能,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合小学体育学科的特点,正确、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体育教学大多数内容都是在室外进行,但是有些教学内容需要结合数字化进行教学,可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广播体操教学时,可以运用电脑或电视播放广播操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边看边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既直观又形象,而且正确。这时候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在学习完后,教师可以播放音乐口令,学生按照音乐口令进行练习,教师可以边检查边纠正学生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再如,在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除了讲解、示范,还是讲解、示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就会下降,课堂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了。如果体育教师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下载相关教学视频,然后进行教学,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然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案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认真钻研体育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在自己的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数字化教学,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正确、合理地应用数字化教学,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质量,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