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管理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管理解决方案范文1
应对业务发展趋势
“医药销售代表通过医院的统方信息,可了解到药品销售情况,通过向统方员、药品采购员和医生行贿,可以销售更多药品。同时药品销售链上的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分成。”栗国强表示,医药行业的黑色产业链很难被发现。
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已经意识到了保障医疗行业的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少卫生主管机构和医院都将等级保护和防统方工作相结合,进行有益的尝试。”栗国强表示,卫生主管部门的推动使得医疗行业信息安全市场的前景被看好。
然而,各地区、各等级医院的医疗信息化技术方案不同,信息化的环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防统方解决方案能否适应各类应用环境,成为衡量防统方方案优劣的重要指标。比如,当前HIS系统采用的数据库类型相当丰富,不仅有Oracle、 DB2 、Sybase 、SQLServe等主流数据库,还有相当数量的用户采用Cache数据库。栗国强表示:“Cache是医疗行业专用的数据库,但是很多数据库审计产品并不支持这种类型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存在技术短板。网御星云推出的防统方统一管理解决方案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支持该类型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很多医院的HIS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即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数据库只面向Web服务器提供服务,给防统方设备认定统方事件造成困难,因为只对数据库进行统方分析的话,结果通常是所有事件来源均为Web服务器,而不能定位至具体用户。”栗国强表示,网御星云防统方统一管理解决方案采用业务关联技术,将用户访问Web服务器的行为和服务器访问数据库的行为进行学习、匹配,从而还原完整的访问事件,将源头定位为实际用户。
此外,云计算时代,业务被带到云端。与业务相关的防护手段,也需要在云端落地。正如栗国强所言:“防统方技术与云业务具有强关联性,必须跟上云计算发展的步伐。”
分体架构提升性能
医疗信息正在从信息孤岛走向信息互联,业务系统增加,数据量大幅增加,数据类型丰富。这对防统方统一管理解决方案的产品性能和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疗管理解决方案范文2
东软医疗软硬并举
在医疗领域,东软是个“全能型”选手,它既能生产大型医疗设备,又能提供从公共卫生到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以及远程医疗的全套解决方案。
在国内医疗业,东软是目前惟一一个如此“全能”的高科技企业。但是媒体尚无对东软医疗的全面报道,以至于东软医疗像个“谜团”,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些人不知道作为一个软件企业的东软还能生产CT;还有些使用过东软CT等医疗设备的业内人士,不知道东软还能提供医疗卫生的全套IT解决方案。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到了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卢朝霞教授,希望能全方位解读东软医疗,并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东软医疗。
缘起:第一台国产CT
东软进入医疗设备领域要追溯到1995年。卢朝霞给记者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早在1988年,沈阳某家医院花50万美元进口了一台CT机,组装后开机时出了问题,国外厂家的人一直没有维修好,一直闲置,成了“植物人”。有一天,沈阳卫生部门对外张贴了“招贤红榜”,试图将其维修好,而当时的东北大学的两位年轻教师郑全录、李甲递前去揭了榜,结果花了不到90天的时间就把机器修好了。从这以后,东北大学校领导就提议:“你们能修好CT,那么你们能不能研发和生产CT?”
1990年,东北大学成立了计算机影像工程技术中心,开始了国产CT的研究与开发,1994年6月,由东北大学研制的CT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技术鉴定,但要作为一个产品生产出来再销售,还有很长的过程。1995年11月,东北大学为了推动一直在校园里孵化的CT科研成果尽快产业化,并解决他们后续发展资金问题,决定将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工程技术中心并入东软。东软从此开始投入研发力量,最终于1997形成了能够在市场上销售的CT产品。
1997年,东软医疗所生产的第一台国产CT获得国家生产许可,成为中国惟一能够生产CT的民族医疗企业,使我国成为继美、日、德之后第四个能够生产全身CT的国家。CT是现代医院必备的诊断装置之一,技术含量极高。在东软之前,全球只有3个国家的6家公司具备CT扫描装置的研究与生产能力。我国市场被几个跨国公司垄断,东软医疗的崛起彻底打破了上述落后被动的局面。
“东软对我国大型医疗器械的贡献就如同通信行业的华为。”卢朝霞如是说:“东软CT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使CT价格大幅度下降。” 东软CT率先在业内通过了FDA和CE认证,使中国研发和制造的CT机以及后续研发成功的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成功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南美、非洲等5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国产大型医疗设备从无到有、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质的飞跃。东软不仅有能力冲破CT等医疗设备关键技术的国际封锁、突破市场垄断,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靠自主创新获得产业化成功、实现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并为中国医疗产业国际化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作为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建设单位,东软在CT之后继续研制彩超、数字X光机、核磁共振等其他医疗设备,目前已具备10大类55种产品。2009年5月26日,东软自主研发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在沈阳研制成功,并获得了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生产并面向国际市场销售PET的公司。
每年,东软医疗都盛装出席国际上最大的医疗器械专业展RSNA(北美发射学会年会)以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作为中国本土厂商,东软推出的CT、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引起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医疗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大型医疗器械领域,惟有东软可以与GE、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公司厂商相抗衡。
发展:软硬并举
东软医疗在把硬件(医疗设备)做大做强的同时,医疗软件也在同步发展,软硬并举,力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据卢朝霞介绍,东软医疗软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面向大医院做HIS。从最初的门诊收费系统,发展到后来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连数据库都是东软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是东软医疗的早期典型客户,当时东软用适合的软件、适合的硬件,为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架构了一个投资少却很有效的系统,院长每天都能看到收入情况、经营情况、库存状况等。中国医大盛京医院也是东软最忠实的客户之一,东软每年都给他们的系统不断地扩展,增加新的功能。
第二是社保。东软是在全国最早涉足社保系统的软件公司之一,早在1994年,东软就在辽宁省抚顺市做社保系统,当时还社保业务还没有设置个人账户,而是由企业统一交费、差额拨付,东软在对大力业务和政策研究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第一个面向社保个人账户管理的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1996年,东软获得了辽宁全省社保系统,并在河南洛阳市和太钢、本钢成功实施社保系统;1999年,东软作为骨干研发单位参加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的研发和项目管理工作。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核心平台”,东软在社保行业“五险合一”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5月,劳动部推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之后,东软相继为全国各地上百家社保用户实施了核心平台。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东软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中心城市社保用户数已达200多家,实施医保的医院和药店数达15000家,其中,中大型医院有300~400家。
第三是以社保系统推广应用为机遇,大范围实施HIS、PACS等信息系统。由于社保的医疗保险系统要和医院端进行接口,东软就做了医院端的系统,这就为东软医疗带来了HIS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医院都购买了东软的CT等医疗设备,他们要把影像管理起来,这就为东软医疗带来了PACS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基于一些偏远地区医院客户的需求,东软以北京天坛医院为会诊中心,广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更多的偏远地区的医院客户享受到一流医院的资源。
创新:剑指“新医改”
面对“新医改”3年内投资8500亿元的市场机会,东软相识而动,并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09年2月,东软集团针对国家即将推出的“新医改”政策,成立了跨业务单元和部门的“东软医疗卫生业务发展中心”,用以协调和推动公司医疗卫生业务的研发和市场工作。4月19日,东软在深圳“医疗春季会”上,推出了面向“新医改”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东软此次推出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以“服务医改、惠及民生”为宗旨,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数字字典为标准,形成覆盖医药卫生信息化全过程的系列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保障体系解决方案、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解决方案,为主管政府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高性能价格比的数字医疗设备、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据卢朝霞介绍,东软此次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有如下特点:第一,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出医疗设备包(CT/CR/DR/数字肠胃/高频X线机/黑白超声/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以提升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能力;第二,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医院提供的普及版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可以提升基层医院诊疗能力,基层医院也能看好病,缓解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三,推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基于健康档案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提供高可靠性技术支撑;第四,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可实现全民,全生命过程的高质量医疗服务;第五,区域(社区)卫生解决方案,为少生病、易看病、看好病、少花钱提供支持;第六,基础药物管理解决方案,对基础药物的供应、配送和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管,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药品降价带来的实惠。
据介绍,针对新医改,东软在组织架构方面的准备还是比较超前的。首先,东软在去年就把医疗软件从原来的政府事业部分拆出来,成立医疗软件事业部,因为医院管理系统有其特殊性,与政府其他业务是不同的。其次,把原来隶属于软件产品事业部的PACS分拆出来,划归到医疗软件事业部。第三步,新医改之后,东软在今年5月将医疗软件事业部并入到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让医疗软件、医疗服务与医疗设备和数字化医院整体建设有更加紧密的结合。
东软成立的“医疗卫生业务发展中心”,横跨多个事业部,卢朝霞本人亲自担任此中心的主任。譬如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它既与政府相关,又与医院相关,还与电信运营商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跨业务部门的、综合的机构来运作。业务发展中心加强了东软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并统一进行客户分析、市场运作、解决方案整合以及售后服务。
“东软看好医疗卫生市场发展前景,同时也看到竞争的激烈,为此,东软已经在组织、策略、研发和市场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整合了自身在数字医疗设备、医院信息化、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服务实践,为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和落地提供切实的实现手段和技术保障。”卢朝霞说。(更多医改和信息化专题报道请参考计世网:省略w.省略/topic/20090327/index.shtml)
采访手记:
终结HIT作坊式时代
中国的卫生IT产业缺少“重量级全能选手”,活跃在中国卫生行业的IT公司大都规模不大,属于一种小而散的作坊式经营模式。东软或许是中国HIT产业作坊式时代的终结者。之所以下如此判断,原因有三。
首先,东软就是做IT服务起家的,擅长IT服务。东软积累了金融、电信、政府、电力等大量国计民生关键行业的客户服务经验,对于行业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响应,是东软进入任何一个行业最雄厚的资本。
其次,软硬兼备,产品线最齐。在医卫行业,它既能生产大型医疗设备,又能提供从公共卫生到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以及远程医疗的全套解决方案。
医疗管理解决方案范文3
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及中国IT市场出现调整,全球PC市场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最大的单季度下滑,出货量下降13.9%。中国PC市场的出货量在2013年第一季度也出现了12.3%的下降。
“这一现象在2013年下半年会有所好转,未来5年中国IT市场将依然稳步增长,第三平台依旧引领未来。” IDC中国区总经理霍锦洁认为。
IDC预计,在第三平台技术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及社交等第三平台为基础的技术领域仍将不断向各个行业渗透,其带动的相关硬件、软件及服务市场也将维持高速成长,这四个领域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都在30%以上,依然引领中国IT市场增长。
IDC表示,由于中国政府行业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总的IT花费占到总体IT市场的60-70%,因此,政府政策影响领域对IT市场的贡献巨大。根据IDC的分析,中国城镇化未来10年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达到两万亿元,直接为IT市场带来的机会超过1万亿元。另外,战略新兴产业、医疗改革、节能环保、水利建设、轨道交通等领域也投资巨大,未来5年每个领域都有超过万亿的投资,这也将拉动这些领域的IT市场高速增长。
除此之外,在行业变革与转型领域,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尽头,各个行业都面临变革与转型,而变革与转型需要IT的强力支撑,这也为中国IT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如金融行业的电子渠道解决方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电信行业的增值业务解决方案、ICT服务解决方案,医疗行业的区域医疗平台、医保与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等;在区域和城市领域,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中国未来中小城镇和大中部地区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中短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依然是重点,而对于硬件和基础架构软件,以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为中心的大中部地区潜力巨大。
医疗管理解决方案范文4
不仅是传统应用的延续
说到移动应用,不能不提传统管理软件领域的龙头老大SAP。近几年来,SAP一直将移动应用视作一个重要的技术趋势,并且因此收购了Sybase和Syclo。
然而,尽管很多人都认为移动应用能够给用户带来随时随地获取应用的便利,但他们认为移动应用不过是在传统应用之上增加一个应用终端,实际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市场规模。
但是,SAP却认为移动应用技术的机会远远不止于此。记者从SAP的官方网站上看到,移动应用技术的发展为SAP带来了两大商机:一是将SAP现有的企业管理技术全部实现移动化应用;二是运用在移动应用领域的新技术,开发出全新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
谈到全新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SAP全球移动解决方案事业部执行副总裁麦克莱(Chris McClain)介绍,其中包括:移动领域的服务和设备管理解决方案、移动零售执行和直接商店配送解决方案、移动消费者解决方案、移动CRM套件、移动内容管理套件、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移动采购套件、移动生产力管理套件,以及移动BI应用等。
麦克莱举例说,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的很多客户是没有账户的,他们通过移动应用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
另外一个典型的应用是患者病历移动应用。借助这一移动应用,护理人员可以查看患者数据、人口统计和重要体征,其中重要信息以图形方式显示;浏览完整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记录,查看异常检查信息和数值;确定工作单是否下达,并检查是否已确认或安排了该工作单;访问采用标准界面的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ACS)。
单一平台要满足多个应用
5月初,在Gartner的《移动应用开发平台魔力象限报告》中,SAP凭借卓越的“执行能力”和“前瞻性”被评为移动应用开发平台领导者。该评选所涉及的产品包括Sybase Unwired Platform、SAP Afaria移动终端管理解决方案和Sybase 365。
SAP中国区商务解决方案事业部移动应用总经理潘再耀认为,SAP在移动应用方面的优势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首先,能为用户提供高级别的安全性。“没有安全性就没有移动性。”SAP亚太及日本区商务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副总裁柯德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SAP通过移动设备管理产品Afaria为用户提供包括三个层面的应用安全:其一,移动终端层面的安全;其二,在数据层面保证用户在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移动数据时的安全性;其三,在身份认证层面保证只有相应权限的人才能访问相应的应用。此外,SAP通过加密技术来保证数据层的安全,并借助业界领先的身份识别技术来保证第三层级的安全。
医疗管理解决方案范文5
尽管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及中国IT市场出现调整,全球PC市场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最大的单季度下滑,出货量下降13.9%。而且中国PC市场的出货量在2013年第一季度也出现了12.3%的下降。但在5月底召开的中国ICT市场趋势论坛上,IDC中国区总经理霍锦洁告诉记者,这一现象在2013年下半年会有所好转,未来5年中国IT市场将依然稳步增长。
虽然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创新低,但IDC认为下半年经济会有所好转,未来5年依然维持相对高速增长。全球及中国一季度IT市场增长创新低,但下半年及未来IT市场增长依然乐观。
造成中国PC市场下滑的原因包括:中国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增长乏力,中央和地方政府换届对IT硬件采购产生较大影响,政府降低三公经费和反腐败的举措对市场也造成了较大影响。
IDC预计2013年中国IT市场的增长率虽然有所下调,但受到智能手机、平板、存储、软件及IT服务市场的拉动,整体IT市场依然将保持12.9%的增长率。IDC预计2013-2017年中国IT市场总和1.2万亿,复合增长率仍将超过GDP增长,达到8.6%。
第三平台引领增长
中国IT市场增长体现在细分领域,第三平台依旧引领市场增长。IDC中国助理副总裁武连峰认为:“中国总体IT市场的增长虽然有所放缓,但是未来众多细分领域市场的商机仍然巨大。”
第一,第三平台技术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及社交等第三平台为基础的技术领域仍将不断向各个行业渗透,其带动的相关硬件、软件及服务市场也将维持高速成长,中国这四个领域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都在30%以上,依然引领中国IT市场增长。
第二,政府政策影响领域:由于中国政府行业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总的IT花费占到总体IT市场的60%-70%,因此,政府政策对IT市场的影响巨大。中国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与红利,它将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IDC的分析,中国城镇化未来10年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达到2万亿元,直接为IT市场带来的机会超过1万亿元。另外,战略新兴产业、医疗改革、节能环保、水利建设、轨道交通等领域也投资巨大,未来5年每个领域都有超过万亿的投资,这也将拉动这些领域的IT市场高速增长。
第三,行业变革与转型领域: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尽头,各个行业都面临变革与转型,而变革与转型需要IT的强力支撑,这也为中国IT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如金融行业的电子渠道解决方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电信行业的增值业务解决方案、ICT服务解决方案,医疗行业的区域医疗平台、医保与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制造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客户关系管理方案,零售行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客户管理解决方案等。
对此,武连峰告诉记者,其实移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像不少行业把云计算和移动结合得很好。如联想跟可口可乐合作,以前可口可乐销售终端基于诺基亚平台,现在完全基于大终端平台,把业务人员拜访、客户、订单、冰柜、信息交互、KPI考核、考勤纳入应用软件里边,这样企业和应用系统得到很好的整合。
在银行领域,通过IT系统分析用户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进行合规、防欺诈与全面风险管理,多样化电子渠道与用户体验。在医改方面,可以建立区域医疗平台,不仅可以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化应用,还可以降低老百姓看病的成本。
未来五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将超过160万亿,零售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零售行业大数据和移动以及社交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如何帮助用户实现新产品、新业务开发?武总解释道:“客户买东西的时候很多零售企业根本不知道你是谁,卖服装的企业有很多摄象头,你进去拍下来,会看你面部表情知道你是不是喜欢这个衣服,停留多长时间。之后,后台会做详细分析,比如今天有200个顾客进来,其中80个对某款服装眼神不一样,后台分析之后,马上对价格、款式可以进行修改。但目前中国还远没有做到这点。因此,如何跟后台大数据结合起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一定要跟需求点结合在一块。”
医疗管理解决方案范文6
顺应改革 全方位推进智慧的医疗
2009年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产业都积极投身到医改当中。IBM“智慧的医疗”不仅在时间上契合了医改方案的,更契合了新医改对卫生信息化提出的要求。以医疗卫生标准为基础、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体系;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和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全民共享是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目标。
尽管国家的新医改方案已经制定,但是新医改的目标和要求的具体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产生。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的普及性和覆盖面的增加,如何实现医疗保障体系的高效、安全、广覆盖地运行?近年来国内大型医院的业务量、门诊量、运营收入等都有很大提高。如何在医疗业务急速扩展的情况下,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效率,降低成本?这些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者、经营者以及医院的院长们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潜在推动。随着各地医改具体实施细则的不断颁布,公立医院改革、区域医疗体系建立、以及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改善,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为医疗信息化厂商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和舞台。
IBM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的厂家,一直关注如何将先进的IT技术与医疗卫生领域相结合。近一年来,面对当前的医改形势和医疗卫生领域对信息化的需求,IBM在能力、资源、解决方案成熟度以及对中国用户的适用性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公司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省市级卫生主管机构、大型的医疗机构、社区、制药、以及医疗流通等领域积极寻求发展,业务涉及战略规划、发展路线、信息成熟度、信息基础架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区域数据中心、医疗信息标准、医疗业务规范化等等。IBM中国区政府于公共事业四部总经理刘洪先生表示,“我们希望利用自身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积累和研究,携手合作伙伴继续推进智慧医疗的开拓与落地。通过联袂合作伙伴展示IBM在医疗行业的前沿技术和最佳实践,我们将向业界证明‘智慧医疗’不仅勾勒了医疗信息化的美好未来,还涵盖了一系列洞悉行业需要、切实可行、且覆盖从区域医疗协同到医院信息化改革的全面解决方案。”
区域医疗 促进政府服务创新
在过去的一年中,为推进区域医疗的实施和建设,各地卫生局都进行着各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电子健康档案和开放标准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并迈出创新的第一步。由于医疗信息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各级医疗卫生主管机构,将成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生态链中的核心角色和第一推动力。作为中国区域医疗改革创新合作伙伴的IBM公司,也借助智慧的医疗以及自身在信息科技方面的能力配合各地卫生局在医疗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广州,IBM在对广州市卫生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广州区域卫生信息资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以及各卫生专业领域主要应用系统的建设策略、软件选型以及实施方法等详细方案。为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标,提供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的方案指导。
在云南,IBM与云南省卫生厅合作,全力打造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的省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立了全国首个基于SOA资源共享平台的区域公共卫生整体规划项目。实现了全省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新农合等各个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成为云南省卫生厅的信息中枢。
协作创新 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IBM作为中国医疗行业创新合作伙伴,凭借多年来服务于医疗行业的丰富经验及领先的信息技术,一直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外企业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开展不同医疗领域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积极推进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
IBM与飞利浦的合作将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信息技术与临床技术的紧密融合。IBM的动态基础架构和虚拟技术将为飞利浦在PACS的新技术应用方面打开局面。与SAP的合作,IBM将在项目咨询、管理实施、动态基础架构等方面对SAP进行支持,共同打造创新医院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医院整体运营。IBM与天健科技的合作,将联手打造基于IBM云计算架构的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低成本、易管理且可以按需灵活扩展的信息共享平台,致力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新模式的开发与探索。
今年,IBM还携手多家国内合作伙伴实施院内信息系统整合。IBM与南京海泰公司开展了电子病历等临床应用软件研究和开发合作,以及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与福建实达软件公司开展HIS系统开发合作;与西安华海公司开展PACS系统的开发合作;以及与广州怡捷科技公司开展临床检验室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合作。
IBM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成功实现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 Resources Planning, HRP)及业务智能分析系统,使全医院后勤系统能实现数据流、业务流、财务流的三流合一,并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管理信息,助力医院管理层优化决策,让院长可以了解医院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实现高效智慧运营。
“智慧医疗的实现绝对不是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能独立完成的。IBM一直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通过整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实现协作创新,一起打造更全面的智慧解决方案,携手推进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IBM新兴市场医疗行业高级方案经理Fahara Nakhooda表示。今后,IBM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进行医疗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共同勾勒“智慧医疗”的美好蓝图。
推进标准 实现区域和系统的交互
IBM在中国的智慧实践同样体现在对开放标准的推动之上。多年来,IBM一直坚持合作与创新,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标准的研究、建立和推广应用,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能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
IBM与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采用符合IHE开放标准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探索医院、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协作模式、业务流程创新等内容。同时,双方也将推进建立浙江省医疗应用开发、测评、认证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测评认证,共建支持开放标准的生态系统,发展壮大浙江省医疗行业信息化服务,助力医疗卫生国际国内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IBM联手海泰、嘉和、联众和杭创等合作伙伴,建立基于其区域医疗解决方案(HIE)的临床共享和互操作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不同应用开发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开放标准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还可以避免受制于供应商,维护用户对数据长久的访问权、开放性和继承性,提高采购资金支出的长期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