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1
基于以上思考,我县初中语文课题组申报了省级课题“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并于2014年3月立项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文试图就“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整体设计思路及目标指向做一阐述,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探索。
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课标”指2011年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于课标”是指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标准为基本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的理论支点、行动准则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都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要求去设计实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指课程标准规定的第四学段的写作教学(7-9年级)。“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是想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和实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整体设计思路为:一是课标与写作教学模块纲要的对接;二是写作教学模块纲要与单元写作教学设计的对接;三是写作教学设计和导学案的对接。
具体操作步骤和目标指向如下:
1.从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入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块纲要,实现了由随意性、无序性教学向目的性、有序性教学的转变。以往我县作文教学呈现出无序而低效的状态,大多数老师学期之初并无完善的写作教学计划,作文的布置随意性很大,常常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篇目而随意布置几篇作文,课前缺乏系统的指导,大多是选几篇优秀的范文读一读就代替了课前的指导;课后评价时也只是单一地选几篇写得较好的学生作文作为范文读一读了事。这样的教学方式古板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本课题的研究,根据崔永t博士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及《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认真研读和梳理初中语文每册各单元写作教学部分,从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实施对策、有效评价四个方面编写了《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写作教学模块纲要》,使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写作教学的目标及整体教学脉络,能有计划地设计写作教学内容,力求体现整个学段写作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各年级的层递性,并以此设计每学期写作教学的训练目标,增强了作文教学的目的性和有序性。
2.从打磨写作教学设计入手,形成了融“目标、实施、评价”为一体的学案导学写作教学模式,实现了由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体的整体优化模式的转变。根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块纲要》,设计研磨了初中语文每册六个单元的写作教学导学案,从写作教学总目标、阶段目标出发,把这些大目标落实到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中,设计出了切实可行的导学案。在课堂实践中,形成了“预习导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归纳写法――分享师文、内化写法――运用写法、妙笔成文”的写作教学导学模式,把目标、实施(行为)、评价、反馈调节等几个环节有机交融在一起,改变了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被动关系,建立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的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案导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成过程、写作方法的掌握,课前只需要完成预习导学部分,不需要其他太多的准备,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方法,基本的写作思路,当堂完成,学生在课外不再感到写作文是种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观察和阅读,拓展思维,提高素质。
3.遵循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的教学原则,实现了由单一写作教学向多方位写作教学的转变。在写作教学设计时,遵循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综合性学习和写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课本及课外资源,既不脱离文本,又超越文本,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课本中的范文是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好典范,教师恰当利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综合性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及社会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讨论、交谈,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来,促使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4.贯彻以评促行、评价先于教学设计的理念,形成了写作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课堂观察、学生评价等一系列评价量规,实现了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以评促行、评价先于教学设计、评价贯穿始终的理念,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关注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用评价规范和引领教师的写作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获得和情感体验,给学生尽量多的表现机会和交流平台,使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过程性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研究
1.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模式固定、结构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同,多元化教学方法更具多样性和趣味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语文水平等多方面情况入手进行分析,以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为参考,制定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案。在完成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教学之外,还必须要为学生安排相关的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语文学习。另外,在初中语文多元化的教学当中,教师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道德情感、结构体系、文化素质,全面的增加一些学习方法和经验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并在学习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全面的加强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先进案例和理念的关注,及时的根据本班级的情况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将其有效的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更加契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
2.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措施
2.1利用提问教学导入课堂
在以往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的备课内容仅限于语文教材。在教学时,往往是利用单刀直入的方法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状态转换和思想过渡的时间。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往往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除了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收集一些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元素之外,还必须要引入一些与实际相关的案例和事件,将三者进行有机融合之后,全面的融入和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然后,再根据教学主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逻辑性的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快速打开学生的语文学习思路。例如,在进行“背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朱自清或者本文写作背景有关的资料,也可以了解罗中立创作的美术作品《父亲》,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然后,结合课文主题提出问题:“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作者为什么忘不了父亲的背影?”、“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分别代表了什么?”、“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来解决相关问题,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分析能力。
2.2构建良好语文教学情景
教师首先要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保留其中与多元化教学方法相适应的部分。然后,全面的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声音、视频、文字、图片等的元素,为学生构建多元化语文教学情境。以良好的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巧妙利用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深刻内涵。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播放水墨动画短片《桃花源见》,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结合课文注释来疏通课文。然后,在进一步的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渔人的踪迹: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访桃花源,引导学生以此为线索来进行讨论和学习。在这过程当中,到时还可以利用PPT课件进行一些古今异义和文言常用于词语的讲解,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来进行分析。在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借世外桃源所传达的社会理想。
2.3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班级当中学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将层次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划分为同一语文合作学习小组,科学的为小组学生安排相关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的根据学生的语文思路和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引导。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当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6~8个学生划分为同一个小组,要求小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与叶圣陶和苏州园林有关的内容,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然后,教师根据小组学生的社会特点安排相关的探究任务:“文章结构是什么?”、“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文章怎么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本文结尾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内涵?”,引导小组学生根据问题来进行阅读和思考,并让学生也说说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的组成逻辑顺序。在教学完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小组学生自主搜集一些与中国古代园林有关的知识,或分别的了解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庙园林,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景象,参考本文来进行写作。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会我国中国传统园林的建筑之美和意境之美,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特征;构建
课堂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平台,教学是教师发挥职业价值的重要表现,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构建生本课堂,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生本课堂的概念
生本课堂不但是新兴教学方式,而且以学生发展为前提。其中,生本中的生是指学生,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生本课堂理念是当前的新型教学理念,对于营造平等以及民主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互联网对于生本课堂的具体解释,生本课堂就是新的教学形态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生本课堂应当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生本课堂的特征
(1)生本课堂主要是提倡学生参与之下,和教师合作形成探究以及合作的学习环境。
(2)生本课堂应当重视教材资源以及利用好课堂教材,善于挖掘以及利用教材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维以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但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教师课堂内容,而且要促使学生对教学实效性以及教学丰富性的了解。
(3)生本课堂应当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和兴趣爱好,不应采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三、生本课堂构建方式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更新理念以及激发兴趣。
更新理念,即更新课堂理念以及教学理念,正确的理念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初中生特点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语文教学应当对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技能层面进行具体严格的要求,促使教学观念得到有效转变,从而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师应当对生本课堂指导理念加以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2.学生为主以及研究交流。
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当更加关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不但促使学生将语文看作生活方式,而且当作一种习惯。通过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研究,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的速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基础知识,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能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3.探索实践以及搭建平台。
语文教师应当将基础知识以及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来讲,语文教学的相关实践可以检测出教师课堂理念执行程度及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评价生本课堂对于学生的作用,检验出学生学习接受程度,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本课堂形态。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完善以及优化课堂实践,构建出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此外,学生和教师之间应当采取相互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对新的课堂模式进行开发,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某个话题进行全体讨论等,从而搭建生本课堂理念实践的相关平台,促使生本课堂教学得以具体实施。
4.注重反思以及优化课堂。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反思两个方面。具有教学经验,而且具有反思精神,是当前语文课堂生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其中,教学经验主要是以日常教学为基础,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需要10年以上的教学积累及知识沉淀。但教学时间长以及教育经验丰富并不代表教师是优秀教师,实际上,优秀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当具有反思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反思,并且记录教学案例,在不断批判中成长,这也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
5.教师应不断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何谓生本课堂?“生”指学生,“生”是有生命活力的,“生”又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长大。“本”即本来,本源,也可以是目标、归宿、依靠。那么,“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让学于生。从表面看,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有兴趣学,主体学习,这就是生本。从实质看,生本教学是基于学情,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充分的阅读过程,让学生经历从不会到会、不懂到懂、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而获得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要真正做到从“教师为主”走向“学生为主”,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中把时间留给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情地去探索,去发现,完成具体的任务指向和目标,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样教师就真正做到由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即教师导航,而学生成为了获取知识的“弄潮儿”。
语文课堂,法定时间只有45分钟,所以要想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吸收知识与经验,教师就必须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利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保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
综上所述,构建生本课堂必须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加强研究交流,不断探索实践,注重反思和优化课堂,重视教育资源开发,以保障生本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误区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新课程对阅读图书的分类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要求从长篇文学名著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几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教学已成为新课程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来源。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以为,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科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1.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特别强调文化知识的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有限的课内时间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无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也是学生获取上述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思想认识使得很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认为,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容易给学生的语文阅读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这样的认识误区,容易产生如下的消极影响:(1)容易使学生认为语文阅读只要注意课内的基本文本篇目即可,无须关注课外阅读;(2)课内阅读素材是考试的重点,只需要把握课内的阅读素材就能够获得高分;(3)既然是课外阅读,就应该在课外阅读,不需要予以多么认真的关注;(4)课外因受学习时间、学习精力等方面的影响,难以顾及有关课外阅读的文章篇目。
对此,笔者以为,既然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时间进行有效互补,以达到优化相长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方法主要有:(1)阅读篇目进行适当量化,即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基本篇目,按照每天800字左右的阅读量进行适量阅读;(2)阅读时间长期化,即每天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晨读时间或者课外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阅读;(3)阅读时间选择自由化,即在学期初就将阅读的文本篇目以一定的任务形式布置下去,并要求学生能够写出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4)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定期进行检查,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例如,笔者在开学初就将所要阅读的《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以任务分解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长时间的阅读,主要是:(1)教师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精彩之处予以笔记的形式划出,并要求学生能够重点地阅读,以便帮助他们节约阅读时间;(2)要求学生在每天的早晨花15分钟进行连续的阅读欣赏;(3)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就自己阅读后的心得进行“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效果。
2.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不如注重课内阅读
在社会现实中,课外阅读的文本匮乏确实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市场的文本多是学生的解题读物和一些所谓的高分作文范例,无不充斥着浓浓的急功近利性,似乎成了能够开启任何智慧的钥匙。这样的学习背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好书难求,不如不读的阅读心理;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养成浅阅读的习惯,不能够达到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尽管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但笔者以为,发挥自身学习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不仅能够缓解上述出现的尴尬局面,甚至能够提高学习效果:(1)鼓励学生走进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为他们的阅读学习提供方便;(2)利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的阅读学习,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他们学习语文的视野;(3)教师可利用讲义的形式摘选部分文章的精彩之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反复揣摩,以增强他们阅读的效果;(4)建议学生利用手中的MP3、MP4、电子词典等设备进行阅读。
3.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与探究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为,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探究,否则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这样片面的教学思维,一方面,不利于发挥课外阅读文本的阅读示范作用,容易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就是阅读消遣和享受的时间;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阅读在学习中所占的作用并不大,可有可无。
阅读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不仅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更为直观和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提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在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上述存在的种种误区,注重优化教学资源和过程,激活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彭卫中.走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误区[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
[3]王冬梅.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9,(1).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5
2012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题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县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共15个学科。这次培训全县共有407名专任教师参加。
10年新课程骨干培训省级培训的工作6月份开设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科。省级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第二期培训班报名我选拔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沾化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沾化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长、杨金明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xx]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6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播和发扬,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过去的应试教育把语文变成了技术之学,知识之学,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综合性人才。所以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将会是今后语文教学一个发展方向,也是语文基础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活跃气氛,运用教学幽默轻松激起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教学幽默能使教学产生活力,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幽默掀,这样就能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在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文字:“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避免干巴说教,把课讲得很“活份”。其中“孰视”,仔细端详,细心打量。“窥镜”,暗中照镜子。在上述引文的21个字中前后用了两个“视”很关键。我们可以这样说:“这说明邹忌很有眼力,在对照(先看别人,后照自己)中,发现自己不如,‘不如’‘又弗如远甚’。邹忌大有‘调查研究’之风。”(学生大笑)进而指出他善于照镜子,有自知之明,避开了妻妾,客人的蒙蔽,头脑始终保持冷静。他根据比美的体会悟出治国之道,讽喻齐王广开言路。邹忌不愧是个有见识的臣子。在谈到如何借鉴古人“照镜子”精神时,我们可以补充说:“不是让我们天天抹化妆品,美我。”学生们听了又哄堂大笑起来。课堂气氛显得更加轻松活泼。在笑声中学生们意识到:老师是通过打比方说明了品德修养问题,渗透了德育教育。这时我们可以继续往下说:“邹忌所照的是铜镜,都能对自己的模样看得一清二楚,而现代人所用的镜子其质量、性能都比战国时代的好的多,而人们‘窥镜自视’时,又如何自我反思呢?”学生在教师富有趣味的语言启发下,细细地品味,咀嚼老师的提问,不仅尝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启迪,同时调节了课堂气氛,振奋了学生的情绪。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渲染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形成亢奋的思维状态,迅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世界,在盎然的兴致中很快的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具有满腔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去,掌握好教学节奏,运用各种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读动情,以情激趣,运用绘声绘色的朗读激起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绘声绘色是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绘声绘色的朗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用富有感情和感染力很强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反映教材内容,表现教材意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绘声绘色的朗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因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形成教学小。我们来看下面一则朱自清《春》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