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写作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写作教学案例

语文写作教学案例范文1

>> 县域教师培训资源开发与利用 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案例研究 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案例分析 关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面向幼儿教师培训的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研究 教师培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培训中案例教学与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发展研究 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学探索 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商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初中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谈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发利用历史教学资源的意义与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自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议语文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退休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11-25.

[5]姜瑛俐.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写作指导[EB/OL]. http:///zxyw/zxyw/ShowArticle.asp? ArticleID=4394.2007-03-04.

[6]郭富斌.在斯大林的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0(10).

语文写作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省略号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48

省略号是文章中常见的一种标点符号。在语文教学中省略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语调,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如能对省略号的教学价值进行充分挖掘,那么,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随之得到提升。

一、巧借省略号,练习说话

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基。省略号作为文章的组成部分,大都蕴含着作者特别的深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充分发挥省略号的教学价值,让学生练习说话,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姥姥的剪纸》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描述表现了祖孙情深。其中,在关于姥姥剪纸艺术的描写上,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在教学时,借助省略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说姥姥还剪了哪些形态的老牛与兔子。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说出了健壮的老牛、灵活的兔子、机灵的兔子、勤劳的老牛,等等,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说出了各种各样有关老牛与兔子的短语。这样教学,不仅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词汇,而且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对姥姥的心灵手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化了学习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文中省略号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练习说话。这样教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说话水平都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二、巧借省略号,展开想象

课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的表示停顿,有的表示话没有说完,有的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省略号的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那么,不仅可以丰富文本内容,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彰显出阅读教学的无限精彩。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莫高窟》一课时,在关于敦煌壁画“飞天”的描写上,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这就使学生对飞天壁画的其他形象产生了想象。教师可以以省略号为载体,让学生想象一下飞天壁画的其他样子。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他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尽情地去描述、去倾吐,在想象中、在表达中演绎出阅读教学的无限精彩。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文本语言中的省略号为载体,让学生去想象、去表达、去描述。这样教学,不仅勾起了学生对飞天壁画艺术的关注,而且使学生打开了思维,进而在想象中不断丰富文本内容,从而使阅读课堂绽放出无限活力。

三、巧借省略号,进行练笔

课堂小练笔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挖掘,而且还可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中的省略号,用心挖掘,让学生进行练笔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练笔训练中得到极大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爱之链》一课时,课文结尾是这样描写的:“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文章至此结束。在这里,一个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女主人为什么会这样肯定地对乔依说一切都会好起来呢?乔依醒来以后,围绕着老妇人、女主人、乔依三者之间又会发生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续写。这样一来,学生在续写中,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把省略号的教学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提升了阅读学习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抓住文本教材中的省略号让学生进行续写。这样一来,就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既促进了学生对文中主要人物的进一步认识,又在练笔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语文写作教学案例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53—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因此,认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加强实践研究,以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以执教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案例来展示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实施、评价与反思。

一、概念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综合听、读、说、写的课程目标,综合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践活动,注重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自从走进新课程,笔者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也进行过许多尝试,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以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上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来展示笔者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实施。

二、综合实践活动《永葆童心》教学设计

1.活动目的如下:

(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彰显学生个性与自我。

(2)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

(4)回顾童年生活,清晰、自信地设计和规划今天和未来,帮助学生良好地衔接小学与中学生活,克服刚刚进入中学阶段的恐慌与不适,培养学生勇克困难的坚定信念。

2.活动准备时间: 一周

(1)阅读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他人的童年故事,可记在心里,也可将故事梗概写在纸上,在课堂交流时使用。

(2)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了解他们的童年,就“童年”或“童心”与他们做一次坦诚的交流,并进行记录。

(3)从自己的童年照片中选一张或两三张最有特点的或最有意义的照片制作成“童年纪念卡”,在照片的旁边空白处配上“题名”和“题词”,尽可能简练生动、有个性。纪念卡完成后,先在小组内展示,最后选出一两件出色的在班上展示。

3.活动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一组儿歌)。

(2)回眸自己的童年: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尽情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童年纪念卡。

(3)每组推荐出的人进行全班交流讲述。

(4)书写童年的感受,之后,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写的文字,展示写作成果。

(5)过渡现在的生活:播放歌曲《不怕不怕》,让学生跟唱,在歌声中挥手告别童年,昂扬走向青春! (6)张贴卡片:将每个学生制作的纪念卡在负责人的指挥下有序地张贴在教室墙面上,使学生进一步体味童年的快乐。

语文写作教学案例范文4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学习掌握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源于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它以案例为线索,以师、生、文三者之间的交往为基础,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专应用文写作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教师的准备

(1)确定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目标为中心,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把每次课的教学目标详细确定下来。例如,在《动态消息标题、导语》的案例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目标可制定为:了解动态消息准、快、新、短的特点;通过案例掌握动态消息标题和导语的写作要求;练习写作动态消息的标题和导语。

(2)选择、组织案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准备案例。搜集的教学案例要尽量贴合学生的专业和生活实际。比如搜集新闻、通讯或广告词的案例可以借助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等资源。如果搜集说明书的案例材料,可以把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或药品的说明书拿来作案例素材。甚至学生的实训材料、作文都可以用来当作案例帮助教学。

(3)设计教案。教案应包括案例的类型和案例的大概内容;课堂上需要学生通过案例获得哪些知识;以及案例引出的时机、问题的提出方式等内容。教案中还应该准备好在案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并注意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协调。

2.学生的准备

(1)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这主要包括对教材上知识的预习,提前了解和熟悉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时教师会提前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这样学生还应在课前阅读和思考教学案例。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流程学生们也应该提前了解,了解在案例教学中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为课堂上的讨论和独立思考做好准备。

(2)组建学习小组。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参与活动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间不同的语文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别以及个性特点,尽量让组间实力平衡。

(二)课堂实施阶段(流程图如下)

1.教学案例的呈现。这个环节是由老师来完成的。案例呈现方式可以有口头描述、图表展示、分发书面材料、多媒体演示、学生表演案例场景等手段。教师需要运用引导、暗示等手段把案例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案例材料中提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2.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活动。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接受了案例材料之后,则需要进入问题情境,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和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在设立问题时,应注意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具体,要能够限制学生思考的大体范围,不会导致学生讨论时出现“跑题”。其次,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宜过难。再次,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话可说,有理可辩。最后,提出问题的方式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讲解“求职信”时,可以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选取不同单位的招聘启事来作为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招聘启事的具体要求和自己的真实情况来给用人单位写求职信。中专生是直接面向就业的,因此择业是学生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求职信”的写作也是学生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学生很容易进入问题情境,去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才算是成功的求职信,才能够把自己“推销”出去。

3.案例的讨论。教师将案例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最终解决问题。而不同的案例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分析,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有的案例只是为了引出某个小的知识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相应引导作用,要把握住课堂的气氛以及讨论的时间,绝对不能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不能放任自流。教师也应当参与进来,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有难度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3.总结评价

总结和评价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承担。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特别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遗漏或共性问题进行详细讲解甚至回顾,对小组意见的独特或创新部分要给予肯定。为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同时也为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最后每个同学必须结合讨论和教师的总结重写文稿。

例如,上文提到的“求职信”案例,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案例中各则招聘启事的特点,并指出写作求职信时相应的着重点,进而回顾相关知识,强调求职信写作的要点,巩固理论上的认识。当然由于“求职信”的主观较强,只要大框架没有问题,构思表达可以灵活多样,如果教师能认真审阅各个学生的文稿并给出相应意见,指导性会更强。

语文写作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语文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重在引领学生体会和感悟。只有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的真正喜爱,学生才有可能将语文学好,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注重课前预习,从源头引发兴趣

在学生开始学习语文之初,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学生产生了预习的兴趣,才会自觉预习,进而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要事先对学生进行策略指导,注意由易入难,层层推进,逐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比如,在刚开始指导学生预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而后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自主质疑,随后再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分析写作特点,归纳文章中心。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就会逐步掌握预习方法,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预习工作。当然,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要及时检查评估,这样会督促学生更加认真地预习。

二、引导学生参与,在课上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驱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地学习,学习效率才会提高。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巧妙的导课环节会使学生兴趣高涨,立刻产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我在上课一开始就播放了歌曲视频《爱我中华》,并在里面展示了各少数民族的不同人物、服装等。这首歌学生耳熟能详,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多数学生跟着一块儿唱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我借机出示了课题,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少数民族的孩子是怎样生活、学习的呀?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所民族小学,好不好?”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观看了关于民族学校的视频材料。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情境,对课文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良好。

总之,教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效民,禹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教学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语文写作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微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让人们的沟通快捷、方便。而在语文教学方面,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开拓了新视野。微课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为了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对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在国内有“微型课堂”、“微讲座”、“微课程”、“微学习”、“微课”等不同说法,对于什么是“微课”,人们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因此,对“微课”一词的界定是开展研究的开端和关键。在国外,“微课”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来的,他认为微课是以在线学习为目的,运用建构理论在短时间内进行实际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国内,对“微课”概念研究得较早、较深入的是胡铁生和李玉平。胡铁生指出,微课是基于新课标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有机组合;李玉平在开展微课程研究前,曾做过“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简称“三小”研究),后来他发现,通过制作研究小视频来展现“三小”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效果不错,并开始在教师群中试验、推广微课程。他所推广的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每个微视频时长约为5分钟,主题突出,一课一事,每个微课程内容相对独立,可独立使用。综合胡铁生、李玉平等人的观点,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围绕学科知识点进行的教学展示及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的资源构成可以是微教案等单一类型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是多种资源的有机组合,而其课程载体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其他各种资源并存。至于学习方式,微课既支持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也能够满足用户自主、多样化学习的要求。正因如此,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教学灵活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教学。

2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具有在较短时间内讲解某一知识点的极大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单独列出制成微课件或微视频供学生学习,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又可以给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提供两次甚至多次学习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语文教学打好基础。下面笔者以具体的教学案例说明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1 教学案例一

《繁星》是一首极富诗意和诗情的现代诗歌,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深刻地领悟蕴含于其中的诗意与诗情,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诗中极富韵味的意象很多,学生要读懂这首诗歌,就要学会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赏析,在体会诗歌意象美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情怀。教师如果以传统教学方法教授这些内容,很难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选取诗歌中重要的意象,并将这些意象有机整合制成微课件,通过微课件中展示意象的能指和所指,引导学生解读意象中隐含的诗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如此便能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知识、消化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音韵美也是这首诗歌的一大特色,教师也可整合微课中的多种资源,如音乐的播放、画面的呈现、诗歌的诵读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与诗人的情。

2.2 教学案例二

完整的教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但就目前教师的教案设计来看,很多教案设计都趋于形式化,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微教案,将教学过程细化、科学化,以便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是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掌握,因为很多学生都没有游览过苏州园林,课本上也没有插图。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生动地向学生介绍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学生一边听着详细的配乐解说,一边欣赏多彩的园林图画视频,研究苏州园林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就很容易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感,领会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技术高超。这样一来,既可避免了教学过程的冗长和形式化,也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的传授既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也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便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如学生在学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课时,既可接受教师的传统式教学,又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微课展示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为第一课堂的学习做个补充。如此,既能巩固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又能拓宽学生的第二课堂知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打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在语文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涵拓展、意境营造理解和写作兴趣提高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应重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微课的灵活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微课是一种新事物,还不够成熟,仍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我们应加强研究与创新,使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