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案;人类发展生态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153-03

瑞吉欧・埃米利亚(Reggio Emilia)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市,它以富裕、低失业率和低犯罪率、广泛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以及高效的地方管理机构闻名于全国。近三十年来,其所创建的独特而富有变革性的瑞吉欧・埃米利亚学前教育方案(Reggi0 Emilia Preschool Education Approach)(以下简称“瑞吉欧”),无疑是吸引全世界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目光的一个焦点。1981年,瑞吉欧的教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现代博览会上第一次展示了他们的工作,并以此为开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他们的早期教育思想。此后,瑞吉欧引起了世界各地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倾情关注。

瑞吉欧倡导:“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儿童,但不是孤立地看待他们,而是要把他们与家庭、其他儿童、教师、学校环境、社区和广阔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每一所学校都应被看做是一个系统,并且在每个系统中都包含着所有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彼此支持。”

我们到底要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来解读瑞吉欧“儿童发展的关系系统”这一生态体系,从而进一步思考我国学前教育应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一、人类发展生态学介绍

生态学(Ecology)这个词最早是由德国的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厄恩斯特・黑克尔提出来的,它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之后,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对生态学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创建了人类发展生态学,并将其界定为“是对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且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即时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受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环境赖以存在的更大的环境的影响”。布朗芬布伦纳将这里的环境称为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这个生态环境包括微观(小)系统(microsystem)、中间系统(mesosystem)、外系统(exosystem)和宏观(大)系统(macrosystem)。每个层次的系统都和上下级系统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并且系统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将儿童的发展放置于各种生态关系之中是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基本观点。瑞吉欧正是在这样的生态关系中将各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强调了各个要素之间的互补、互利、互动与互生的生态关系,使各要素共同组成了一个开放的有机系统,实现了对早期教育的一种超越。

二、“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各种关系之中”的瑞吉欧生态体系解读

瑞吉欧以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发展,将儿童的发展放置于各种生态关系之中是其取得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其所强调的“儿童发展的关系系统”的构成如下:

1.小系统――直接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

人类发展生态学中的小系统是指“发展中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小系统中的情景是指人们可以参与其中的面对面的交往场所,如家庭、托纨机构、操场等,活动(activity)、角色(role)和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是其主要的构成元素。布朗芬布伦纳用克分子活动(molaractivity)表示小系统的第一个特征,他认为克分子活动既是个体发展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也是促进和影响其发展的最为有力的环境因素。

小系统是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生态环境。在瑞吉欧中,所有儿童都有机会承担多种角色,并参与各种角色活动,但瑞吉欧是不讲以“儿童为中心”的。“‘以儿童为中心’暗示了把儿童看做是一个能动的、与背景无关的个体”,丽瑞吉欧将儿童看成是有潜力的、强大的、有能力的且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相关联的人;教师被视为儿童的合作者,与儿童共同分享学习的过程。在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中,教师不断研究儿童的学习过程,不断发展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与之建立了合作式的人际关系,马拉古兹特别强调,教师应多为儿童创设同伴交往的机会。

正是在这样的小系统的作用下,活动、角色、人际关系等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各自发挥着作用,并构成了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协调的、整体的微观环境,使儿童能在一个他们喜欢的环境中,在同伴和有专业知识的成人的陪伴下学习和成长。

2.中间系统――促进儿童发展的各种环境之间的关系

布朗芬的中间系统是指“由发展的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对儿童来说,就是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中间系统是小系统所处的环境系统,只要当发展的人进入了一个新的情景之中,中间系统就形成了或者是扩展了。就中间系统而言,“如果发展主体在不同结构的环境中所参与的联合活动和所形成的基本双人关系的数量越多,尤其是与之相联系的有经验的人越多,那么中间系统作为人的发展情景的潜力就会随之提高;如果不同环境之间的间接联系有利于促进它们相互之间建立充分信任、积极定向和目标一致的关系,而且活动的均势能够朝着有利于主题的方向发展,那么中间系统作为人的发展情景的潜力就会提高”。

瑞吉欧的学校被看做是一个组织体系,由教研员、教师、家长等构成了该体系的一个紧密联系的中间系统。瑞吉欧把儿童之间的关系、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儿童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看成是教育系统中一切的中心,家长是瑞吉欧方案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家长的参与有助于保障学校中所有儿童的福利。如很多家长是学校管理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他们通过与学校保持日常联系、共同讨论教育问题和心理案例、处理特殊事件、参加远足和庆典活动等,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

3.外系统和大系统――支持儿童发展的广阔情景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小系统和中间系统等微观系统,对发展的人的影响,或受发展的人的影响,都是在更广阔的情景中得以实现的,而这个更广阔的情景指的就是外系统和大系统。

所谓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虽然并没有参与,但却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发展的个体虽然没有具体加入这些系统,但是,系统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发展。所谓大系统是指“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水平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以及与

此联系并成为基础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

从生态学看,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及其所包含的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中,具体的表现可能差距很大,但是却具有内部的同源性。任何关于人的发展的研究都必须考察来自大系统的影响作用。瑞吉欧正是体现了这种生态学的同源性,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与意大利社会的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意大利人的家庭之间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当地居民对幼儿教育非常关注,儿童能够经常体验到大家庭式的合作气氛。这种社区文化理念在教育系统中表现为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儿童之间以及家长和社区公民之间的积极合作,民主参与与合作成了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它将儿童的发展放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情境中。

正是这种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家庭、托幼机构、社区的关系中的生态价值观,使瑞吉欧成为了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一个典范。我们学习瑞吉欧,是孤立地将瑞吉欧视为一种“技术主义”去模仿、去复制,还是学习其根植于文化情景下“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各种关系之中”的生态价值观,笔者认为后者更为重要。

三、我国学前教育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笔者相信,我国的学前教育具有其他国家学前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笔者也希望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其他国家好的学前教育方案。显然瑞吉欧的学前教育体系就是好的课程方案中的杰出代表。

瑞吉欧给我们的学前教育带来的最大的启示就是“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各种关系之中,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他们,学校应建立与社区合作的办学模式,家长和整个社区对学校活动的参与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向瑞吉欧学习的应是一种根植于我国文化实际,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各种关系之中”的人类发展生态理念。

1.关注儿童自己的活动

我国的学前教育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坚持着“成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教师的教往往重于儿童的学,教育者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教育影响源上,对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其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将儿童看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儿童“原本就是一个具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主体,是一个具有各种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器官和‘精神器官’的主体,是一个由漫长的进化历史赋予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主体,是一个具有主动成长的需要和积极的生命意志的主体”。

因此,我国学前教育应关注儿童自己的活动,并为儿童提供与他人交换自己经验的机会。我国应学习瑞吉欧将儿童作为活动主体置于发展中的经验;学习其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作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做法。我们的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应注重启发儿童开展探索活动;教育的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面单独抉择,而应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织儿童活动的方案。

正如马拉古兹所言:我们为幼儿所做、所想的一切只能从幼儿身上找到答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跟随着幼儿,而非计划”。我们也相信,只要教育能够与儿童的本能、儿童的兴趣、儿童的需要相符合,这种教育便会成为成功的教育。

2.建立家庭、幼儿园、社区间的合作体系

从瑞吉欧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发展不是孤立于家长、幼儿园和社区之外的,他们把各种关系――儿童之间的、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儿童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看成是教育系统中一切的中心,由家庭、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而构建的中间系统,是瑞吉欧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有些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之间的联系往往不太密切。然而,儿童所处的社会关系对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也要学习和借鉴瑞吉欧“关注儿童所处的社会关系在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早教思想。

我国学者周新就学前教育应在家长、教师、社区和幼儿园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她在文章中曾指出,“幼儿园是教育的主导力量,担负着协调方方面面关系的责任,应主动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家长的参与应体现在幼儿园的政策制定、课程计划和评价及活动方案的组织方式上;教师的作用是在它们之间架设桥梁,包括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家长和公众介绍儿童的成长情况,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调整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让家长直接参与儿童的教学活动等”。幼儿园要主动与社会沟通,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改善幼儿园内外的关系,把幼儿和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性,实现各种教育之间的互补,加强教育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总之,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在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中汇聚更丰富的智慧和资源。加强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体现出组织体系的合力。

3.立足本国文化,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背景

瑞吉欧为人们提供了充满积极参与精神和反思性文化的实践,体现在对文化的尊重、对周围世界所持的开放态度以及教育应立足于与他人的交流和关系之中等方面,这才是如此有生命力的瑞吉欧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微观系统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影响是在外系统和大系统这种广阔的情景下得以实现的。因此,微观系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外系统和大系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据此,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得益于意大利广阔的、民主的文化背景。

我国的学前教育与我国的文化是同源的,而与来源于欧洲的瑞吉欧之间必然存在“非同源性”。每个国家的学前教育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知识、信仰、价值观和兴趣等,面对外来的瑞吉欧,如何能够自如地面对其成就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多元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应脱离本国的文化背景,简单地将其作为科学的、客观的“标准”去复制、运行。因此,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而言,关键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尊重本土文化的方式来进行变革。

我国学者朱家雄教授曾提出,“在思考瑞吉欧教育实践的价值何在以及究竟应向瑞吉欧学些什么的问题时,是不可能脱离瑞吉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背景的,也是不可能脱离思考者本人所处的文化和政治的背景的”。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2

一、撰写案例,提炼经验,丰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1.撰写教育案例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情境中不同角色的立场和观点,发展非本位主义的思考能力。

案例撰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1)需要精选案例素材,案例素材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深刻的启发性以及较强的实践性,能够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2)教师要和每一个与教学相关的人进行沟通,通过换位思考,了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立场和观点,揣摩不同的受教育者在面对某一特定教育情境时的情绪和反应,有助于打破本位主义者的思考模式,以比较客观的角度和科学的精神分析和评价教育事件,使自己体验真实情境中师生的内心变化,学会评价和反思,提高教学应变能力。

2.案例撰写可以提高教师提炼教育经验的能力。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成长必须积极反思并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在参与“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教研活动中,敢于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教学资料,自觉主动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教学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只有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或观点提升为教育教学的理念或理论,才能独立地承担教科研或教改实验课题研究,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或风格。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案例撰写还可以实现教师之间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为教育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优秀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案例实现教学经验在教师之间的传递和交流。在培训中,教师与专家的“实践共同体”是以案例为载体,实现交流与合作。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Blog是继E-mail、BBS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其简单易用、即时消息的特点使人们可以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并逐渐被应用到教育的实践领域中,成为大教师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实现教育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新途径。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时,比较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事件,寻找和发现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把自己所教、所见、所想写成教学案例在自己的博客空间上,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网络读者特别是教育界的同行提供反馈和建议,并查找与教育者志趣相投的人或感兴趣的Blog进行沟通交流。Blog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广阔的教研视野,使每一位老师成为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案例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开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1.案例教学法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调动教师的潜能,极大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真正把“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从理论转化为现实。教师在传统教学法中“主讲”的身份真正转变为“主导”的身份,但这种身份的变化对于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讲授法中教师只要认真备课,授课时只要做到阐述深入浅出,语言表达顺畅、通俗易懂就可以了。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对于要讨论的问题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案例中设置导致学员思维“进退两难”的某个实际情景,或对案例中的某一个现象进行分析评价,教师也可以侧重案例某一个方面运用综合的眼光向学员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学员应就自己的理解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仅如此,在分析讨论结束后,还要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作出准确而恰当的评价,并指出其案例所涉及的理论观点以及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引导学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自觉地调动和开发自己的潜能,才能胜任“教育活动主导”这一角色。

2.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扮演教师的角色也同时在扮演着学生的角色。一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控制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引导学生围绕案例所展示的疑问进行分组讨论和研究,并根据讨论的进程及时进行评点。恰当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促使学生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以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应重“过程”,而非“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然后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3.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可以列举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事例。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有些观点还会出于教师的意料之外。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师生之间实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对于教师来说,不论是选择案例、描述案例还是引导学员讨论案例、探索问题,都是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复杂的教学情景中,在这个复杂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立场、观点,找出其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其可能的行为后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3

一、以生活情景进行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形式比较单一,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堂产生一定的厌恶感,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形成阻碍,因此,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切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对于生活化的案例非常熟悉,自然会融入当中,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这一课的时候,我会在课前让学生张开嘴,同桌互相观察一下对方的牙齿情况,学生就会一下子集中注意力,会互相讨论,这时候再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课堂氛围和效果就会好很多。

二、以生活案例进行课堂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把书本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传授知识与自我探索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呢? 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论难以理解和接受,对抽象的物体想象能力欠缺,理解时比较困难的情况,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

教学案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我根据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新故事,让羊村里的小羊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课前的动画人物喜羊羊介绍导入,再到让孩子们把自己喜爱的小羊们的图片沿着边线剪下了,初步认识到边线就是周长,然后和小羊们一起参加羊村运动会,提出如何帮助小羊们测量羊村游泳池和篮球场的周长问题,带着问题和小羊们一起学习整节课设计注意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2012版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为目的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成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案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我设计了由哆啦a梦带来的一幅由三角形组成的实物帆船拼图的礼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三角形角或边的特点将这七个三角形分类,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测量,有的数数、记录,然后组长组织讨论,得出分类结果,实物分类后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设计的网络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这样教学既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条理性,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提高课堂密度,创建高效课堂。

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根本变革教学和学习方式,只利用课堂教学是十分有限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查找网络,收集新课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和生活中的数学。课中教师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和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人机对话,学生回答问题后,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即时作出反应,对的时候会发出掌声、表扬的音乐及“你真棒”“恭喜你,答对了”的语音;做错时,会发出沉沉的声音及“请你再动脑筋,再想一想”;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同时,也可设计计算机回答的错例,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计算机也纠正了错误,出现了正确的结果。这样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创建高效数学课堂。课后还可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查找网络资料,根据找到的资料,解决问题。还可通过网络了解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等等。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新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教学课件,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本课本 + 一根粉笔 + 一张嘴巴”的单一的信息呈现和流通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当今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它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必定能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获得理想的效果,从而有效创建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 德育课 案例教学 案例选编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组织学生学习教材,分析、研究案例,进行价值引导,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1]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不断改革,案例教学法因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法的特点,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我在德育课的教学中也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德育课案例教学要获得成功,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成功的关键。在德育课教学中所选编的案例,必须具备教学性、德育性,既符合课程标准,贴近教学内容,又蕴含丰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延伸和拓展,以及满足开放性教学需求等要求。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德育课案例教学中如何选编优秀案例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材案例

德育课教师教学案例选编的首选途径应是德育课教材案例。首先,教材案例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便于教师的教。教材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写的,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案例是编者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的,所选案例能与书本理论紧密结合,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够紧密联系教材,将教材深入地研究下去。其次,教材案例便于学生的学。运用教材案例,对学生来说,便于预习和复习、了解教材内容的要求。最后,现行的德育课教材提供了典型案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新增了很多典型和优秀的案例,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案例进行教学。以2009年江苏省各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为例,这本教材颠覆了传统的课程逻辑体系,采用了模块和话题的形式,一改传统的章节形式。教材共收集了91个经典案例,教材编写按照“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实践探究、启示感悟”等体例展开,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同学质疑讨论实践,这大大方便了教师对案例的选编和运用。

同时,我在教学中发现,在案例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使用书本上现成的案例,就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其一,教材案例缺乏时效性。教材的滞后性使得部分教材案例显得老化与陈旧,案例的说服性大大降低;其二,教材案例缺乏新鲜和乐趣性。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该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阅读材料。[2]好奇心强烈的学生在拿到一本新的教材之后,常会用最快的速度去翻阅新书,看看上面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满足于利用书上案例进行引导的话,就不太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会有照本宣科之嫌;其三,教材案例缺乏针对性。德育课教材常常是全省乃至全国材,但各学校、各专业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班级的学生也有着自己的学习特点,所以,使用同样的教材案例,带来的教学效果相差很大。我的教学对象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上述《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教材为例,教材中案例很多,但整本教材没有一个关于护士的案例。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补充一些与自己学校和专业有关的案例,特别是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指导,除了教材案例外,还需要其他案例的补充。

二、课外文本案例

报刊、网络等媒介信息量非常大,更新非常快,是教师收集课外文本案例的理想渠道。通过一些报刊及相关的网站搜索相关案例,效率很高,并容易找到刚刚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能弥补部分教材案例时效性、新鲜性、针对性不足的问题。例如,在讲《劳动合同法》时,我选择了扬子晚报上的一则案例:《十二名应届生无薪酬工作半年后获知工作无望》,2008年5月至8月,南京市某医院陆续招聘了12名应届学生(其中一名是本校08年刚毕业的学生),并承诺年内有名额,她们都可以成为正式的在编人员。冲着这句承诺,她们接受了“进编前不签合同、不给报酬”的强势规定。然而到2008年底时,院方却忽然通知她们,2008年没有进编名额,要她们另谋高就,这些无助的学生傻眼了。案例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又与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特别发生在刚毕业的学姐身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趁机提出了下列问题:大家以后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这样的事吗?假如你就是这位校友,你当初会接受医院提出的条件吗?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你身上,怎么办?你怎么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具备哪些知识等?这一设疑导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

教师选择课外文本案例时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案例一定要典型,[3]内容要简洁。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灵活、巧妙地筛选。如上述案例在报纸上展现时有两页纸,教师不可能一一呈现,因此我在使用此案例时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编选,最后整个案例不到一百字。其次,尽量选择正面案例。德育课案例应具备德育性,以法律课程的教学为例,法律案例很多,但可能更多的是反面案例,教师必须谨慎使用,对于反面案例应有驾驭能力,否则教学会适得其反。最后,注意案例的呈现方式。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将案例打印发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为案例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也可以上课时以PPT或口述的方式呈现案例。

三、视频案例

在德育课案例教学中,视频案例是师生都喜爱的一种案例形式,视频案例相比较课外文本、教材案例等文字案例更生动、形象、有趣,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同学们简单地认为创业比较自由,不受约束,还能挣大钱,毕业后都想创业。在学习创业内容时,我从网上下载了2008年中央电视台7套《致富经》节目《潘勤创业》视频,案例讲述了潘勤从学校毕业后一直闲在家里,不愿意过朝九晚五的生活,想干一番大事,但又不知如何着手,后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养鸡,经历了艰苦的过程,到最后小有成功的过程。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如:同学们想创业吗?我们现在去创业怎样?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创业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创业如何取得成功?等等。引导同学结合书本讨论,教师总结知识,布置同学撰写创业计划等。在后来的调查中,同学们反映这节课让她们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教师收集视频案例的途径有电视节目、各种影视出版物、网络等。现在视频案例很多,但能直接拿来用的较少,教师使用视频案例需克服一些困难:一是耗时,网络等媒介信息量大,查找便捷,但需要花较多时间沙里淘金;二是剪辑技术不过关,收集的视频案例观看时间长,需要进行剪辑,剪辑的工作量大,设备条件要求高,教师缺少相关技术;三是教学设备得不到充分保证。

四、表演类案例

在德育课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模拟、再现社会情境。这种方式直接让班级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准备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式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面试》内容时,我首先对几年来接受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作了调查,了解我校学生面试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编写成小剧本,请同学在班级表演。在教学中,案例一呈现即刻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面试时我该怎么办”,大家互相讨论,出谋划策。

表演类案例适用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此案例在使用时,也有些不足的地方:一是课堂占用时间长,学生上课表演耗时较长,并且有的同学表演时会紧张,影响效果;二是对表演场地要求较高,讲台地小,不太适合表演;三是课前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指导学生的表演,否则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但德育课老师同时上四五个班的课,还要分别指导,工作量大。由此可见,此案例不适宜经常使用。

五、自编案例

为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还需要自己编写案例。自编案例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理解力、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加工,使案例更具时效性、针对性,更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如在学习就业心理内容时,教师根据往届学生的经历自编就业心理案例,在教学中更贴近学生心理,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学习。

自编案例对教师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自编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为教学服务,做到“源自生活,服务教学,回归生活”;(2)在进行典型化的处理时,强调学生对基本原则、根本问题的把握;(3)案例的篇幅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尽量简短,语句通俗易懂;(4)多采用正面案例,不过分强调社会中的消极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5)结合专业特点,强调职业色彩,引发兴趣,增强实效性。

在生活中,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平时看到与教学相关资料要及时收集,建立一个分门别类的庞大的案例资源库。教学时,教师应事先阅读多种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案例。教学后,应及时总结案例教学的得失,不断完善案例,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谢树平.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与实践范式[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07.

[2]黄建新.选编教学案例要略新探[J].成人教育,2005,(4).

[3]刘红霞.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9):117.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范文6

学校教师科研能力高低制约着教师教学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制约着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英语教研组在2010年承担了陕西省“十一五”课题--“农村英语口语教材的开发和研究”,两年来,我们大胆进行“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教研组活动探索,避免了过去教研组活动主题很多,样样不深入,或大搞形式主义,会议开得很多,工作落实很少,或工作记录很多,皆是应付检查评比的空文,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着力解决学生英语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的突出矛盾,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和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1 以课题中心任务落实为动力,专家引领推动学习,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农村英语口语教材的开发和研究”课题的中心工作是要编制出适合校情和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的英语口语校本教材。为此,我首先从学习开始。一是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英语教学大纲》、新课标》和《新考纲》等,从宏观上掌握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向、办学目标,为教材编写工作做好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二是充分学习各地现有的英语口语教材,学习教材的编写原则与方法,寻找现有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实际的结合点,分析现有教材在农村运用的利弊,为教材编写工作做好格式上和内容上的选择标准。三是积极参加国、省“远程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堂实录,记忆教育理论,为上好口语课和编写教材做好知识和技术筹备。四是聘请专门的外籍英语教师,让他们传播国际教育理念,在教材编写环节中对执笔教师手把手的指导,审订和修订教材,上好英语口语课,指导英语教师做好以人为本的“备、讲、批、辅、考”,落实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双中心”教育理念,带领教师们更新教法、学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以课题研究内容为切入点,教学名师当好排头雁,引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在“农村英语口语教材的开发和研究”课题实施中,以老带新,人人参与,立足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让骨干教师在各个研究阶段上示范课和公开课,由教研组中的中青年教师观摩、学习、讨论、点评,通过观摩、点评等环节使中青年解决了自己教学中困惑、困难。并通过新老教师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赛讲赛教活动帮助中青年教师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大胆实施教学改革,认真反思教学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形成科学评估办法。另外,我们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开通了课题研究QQ群,要求所有英语教师与学生参与到这个群里,并邀请全县6位优秀英语教师加入,我们定期在群里开展以口语研究为主题的名师点金、教法研讨、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校际交流。两年来取得了巨大实效,全校11名英语教师中,2名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市级教学能手,1名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县级教学能手,2名教师成长为县优质课教师。

3 以课题实施进程为载体,认真落实研究内容,培养教师研究、探索、总结的好习惯

在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努力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发挥个体优势,增强团队合力。根据课题进程,细致做好研究分工,让全校英语教师积极参与,立足于每一位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和科研兴趣的培养,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注重教学反思,及时积累成果。我们要求教师看淡研究结果,注重研究过程。在课题实施中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问题、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独立思考和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改进的积极评估,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主人。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总结,教育叙事和科研论文。其教学案例、论文频频在各级各类教学杂志上发表,在县教学案例、论文评优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使教师们的科研能力稳步提升。三是扎实开展活动,实现共同目标。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编写出高质量的《镇安二中英语口语》校本教材为目标,引导广大教师一节课一节课的实践,一个内容一个内容的审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研讨,最终于2012年秋季印制了《镇安二中英语口语(初中版)》,该教材得高了县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不仅是英语教师受益,更重要的是极大鼓舞了全校教师的研究热情。

4 以课题目标达成为依托,深入开展口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常规的农村英语教学中,学生们普遍存在胆怯、懒散、厌倦的不良学习情绪。我们教研组一年多来,每周在初一年级开节英语口语课,每两周进行一次口语知识运用与实践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口语课上,积极创设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挑选适合自己的话题,提高学生说的兴趣,再通过兴趣的提升来增强学习英语的快乐感,降低英语学习记忆量大,枯燥、单调,畏惧、讨厌等抵触情绪。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积极利用英语角,开展一系列英语口语活动,如英文诗歌朗诵赛、演讲比、3分钟脱口秀、英语小话剧、生活日常用语的使用,日常对话用英语,电影欣赏等来提高英语口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把英语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知学习英语的快乐与意义,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知识迁移。从而培养学生们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培植执着热爱的求知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