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案例范文1
这方面的问题,在国内2004年有关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学术研讨和所递交的论文中,①被再次提出。其中有文章提到,在高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中,音乐教育学学科没有得到重视,教育类课程“课时比重非常微弱,仅占总课时量的5.4%―8%”,②又有文章介绍,日、德、美、英等发达国家一些学校所开设的音乐教育理论课程分别占总课程的20%、25%、33%、25%,并提出“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偏低,是音乐学(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偏弱的主要原因”。③
2004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简称《课程方案》),并在有关通知中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该《课程方案》不仅提出“必修课程学科化”,确定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同时要求“各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开设课程”。这一《课程方案》的下发,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它将有力地推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和课程建设。
在这方面,我们从加强音乐教育学学科与课程建设的角度,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上,增设了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学法这三门课程(以下简称“三课”),并对这三门新设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并作教育叙事研究。
一、办学指导思想和音乐教育专业“三课”的具体设置
我院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充分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和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表演和创作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这“三大音乐能力”的发展为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不同的音乐专业中,这三种能力既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有所侧重。与此相应,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是在求得三种音乐能力的共同发展中,对音乐教学以及相关的科研能力给以特别的重视。概括地讲,就是培养能教、能讲、能写,具有较为全面音乐素养的音乐教师。
但是,在以往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只有“中学音乐教学法”一门课,并且只有36课时、2学分。不仅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并且由于在专业意识上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教育的倾向,导致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很难适应基础教育音乐课堂。因此,为了适应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就必须通过进行教学改革、加强音乐教育学科与课程建设而达到这一目标。
在这方面,我院自2004年5月起,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改变原来只设有“中学音乐教学法”一门课(36课时、2个学分)的状况,增设音乐教育学“三课”,并从2004年9月正式开课。
在新修订的音乐学(师范)专业《教学计划》中,音乐教育学“三课”都是作为专业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来设置。由于这三门课程呈现的是音乐教育学学科三层面的基本框架,因而使课程的学科性和专业性更加鲜明。
“三课”的开课学期和学时数、学分分别为: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为一学期、36学时、2学分;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两学期、72学时、4学分;音乐教学法课程为两学期、108学时、8学分。我们这样设置,既体现了对学生音乐教育学理论修养与音乐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又强调了对学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我院的音乐教育学课程与通识性教育类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的课时总量中已占20%,接近世界上发达国家同类课程设置的比例,明显改变了以往这个专业中教育类课程的课时比重非常微弱的状况。
“三课”的设置,反映了音乐教育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基本的、互有关联的三个不同层面。这在音乐教育学的学科与课程建设方面,呈现出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其中:
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属于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体系的和历史的两个方面。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属于音乐教育学理论中结合对音乐教育的实践进行研究而产生的、尤其与音乐的课程与教学实践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音乐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编创)和课程理论两个方面。这类理论的学习,不仅包括对各种音乐教学设计、编创的理念和相关课程理论的了解和研究,同时也充分关注音乐教学的实践。
音乐教学法课程属于音乐教育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而言,包括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构成音乐教学能力的基础,只有同时具备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音乐教学案例的编创能力、音乐教学行为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才称得上具有完整的音乐教学能力。
“三课”中的每一课,都可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音乐教育学理论和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但是,在总学时量仍然有限的情况下,针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为了突出教学中的“实践”和“训练”,我们的课程设置是有倾向性的。这方面,不同的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实际情况来安排。“三课”所呈现的,实际上是音乐教育学学科理论与学科实践最基本的三层结构,因此,“三课”实际上具有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的意义。
二、音乐教育学“三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实践
音乐教育学“三课”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实施,涉及到教材与讲授内容、师资培养和教学人员安排、教学组织活动与学习方式等方面。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学的学科与课程建设原有基础的薄弱,无论是在教材建设还是师资力量等方面,原有的教材和师资素养,都较难很快适应新形势下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三课”的实施,必然会面临着一些困难。因此,如何组织教学,将“三课”实施下去,成为我院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我们一方面在教学资源方面广泛学习和利用近些年来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已经形成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以及教学经验,同时采取边实践、边锻炼、边提高的方式,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师与学生随着课程的展开而共同成长。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1.先行完成“三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形成校本教材的基本内容
“三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除了已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关内容的制订,目前并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况且,要形成“三课”的校本教材,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三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也并非没有基础。事买上,无论是在音乐教育学的学科理论研究成果,还是基础教育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和新教材,这方面可供借鉴、使用的学科研究成果,还是相当多的。
例如,就音乐教育学的学科理论研究成果而言,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所包括的有关中外古今各类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法规史料汇编,就为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的讲授提供了很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有中国音乐教育史、中外音乐教育比较、国际上有代表性音乐教育体系等教学内容。该社出版的《音乐教育心理学》也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教学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中研制的《音乐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课程标准解读本以及各种相关的通识性新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甚至包括《音乐》新课程教材和《艺术》新课程教材中的许多教学案例设计,都可以作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的授课学习内容来用。《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的讲授内容与资料范围主要包括对音乐和艺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这门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的主要区别是,它是对音乐教学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虽然这方面的学习也要结合音乐教学的实践,但所举的例子仅仅是说明性的,并非如音乐教学法课程那样主要是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过程的实际演习和训练。
在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中,大量《音乐》甚至《艺术》新课程教材中以音乐为主的教学案例和评析,以及在基础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的多种教学案例,都可以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法》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实际操作、演练以及观摩,并参与其中分析、评价等,掌握多种类型的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结合这些具体的实践,也会反过来对音乐课程和教学的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
随着教师驾驭“三课”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的积累、科研能力的提高,我们准备通过一、两轮的教学,最后形成“三课”的校本教材。
2.“三课”的主要教学方式与具体实施
在“三课”的实施中,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学法这三门课的讲授与教学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在实践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系统知识的讲授与研讨。主要用于音乐教育学理论的课程学习。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讲授时,注意概念的解释和对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学习,对讲授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同时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并展开一定的讨论。
②某一项专题研究成果的讲授与研讨。主要用于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这两门课程的学习。通过对一个专题研究成果的了解,展开课堂讨论,形成一定的认识。
③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评价。主要用于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其教学特点是,虽然不直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际演练,但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对这类课程的设计及其优点或不足进行分析、评价,甚至对其进行改进,提出有自己想法的、新的设计方案。学生也可以将学习扩大到教学观摩以及相关的教学评价活动等方面。
④对教学案例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主要用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某一教学案例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演练。可以分组、分地进行(甚至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对上课的资料、材料作一定的准备)。然后让学生在一起分析、讨论、评价。也可以将学习活动扩展到中小学音乐课堂。
我们在“三课”的教学实践中,更为重视对学生编创与说课、做课与评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从某一教学案例甚至某一教学单元的设计和相应的教材编创,直到教学内容的演练和实际呈现、教学评价这一过程的各种能力。
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初步了解并实践从教材的研制、编写到编课、做课的各种工作,从而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教师、教研员、教材编写者乃至教育改革者所做的各种工作,从而形成初步的、系统的音乐教学和教材、教学案例的编创和研制能力。
为此,在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学习中,我们结合教学案例的学习和实施,专门分设了讲解课、创编与说课、做课与评课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
在讲解课中,每位任课教师可以分别选择《音乐》新课程教材中的教学案例来讲解(还可插入一些《艺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各套教材的讲解要求有系统性,重在分析,把握整体。讲解中要结合并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在讲解中,还可以进行课堂讨论。
编创课是以分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案例或教学单元的创编。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指导。通过编创课,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基本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单元的编创模式和设计方法。
在编创教学案例或教学单元的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案例或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立意,利用各类工具书、专业书等查阅和搜集各种文字、音像资料,增长和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在编创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以及如何上课。对这些设计,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
在完成编创课和说课之后,学生进行做课和评课的教学活动。各小组以班上其他同学为教学对象,以自己编创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演练。可以自己做课件、展示图像资料,以及准备相关材料。每个组花一至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做课以及评课。若是两个以上的教学案例设计,可以花两节课以上的时间来做,视需要而定。各小组在做课后,都要让其他各组的同学对其进行评价。主要从正面给予肯定,也可以提出教学建议或指出某些不足。
三、“三课”的成效
我院音乐教育学“三课”的实施,目前已初获成效。这些成效集中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科研成果、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并在其他方面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良好教风、学风的建设等方面。
1.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我院,“三课”的实施已成为音乐专业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并且无形中还带动了其他专业学习的提高。老师们反映,上“三课”的师范班凝聚力增强了,其他班原来只重视音乐表演技能的同学也到院里来要求给他们开设“三课”;作曲课教师说,这个班的音乐创作能力是最强的,他们还专门开了原创作品音乐会;学院领导也说,这个学期,从学生的眼光中,从学生的招呼中,看到了学风的变化,看到了自信。
2.促进教师科研水准的提高
围绕“三课”的教改实践,我院组织了由六位教师组成的音乐教育学“三课”教学小组(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教研室)组织和承担教学工作,同时开展和加强教研活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师资的教学能力。最近我们又成立了艺术教育研究所,参加“三课”教学的师资不仅有音乐师资,还有美术的师资。有两位教授不计报酬,完全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这三门新设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和记录,并作教育叙事研究。
这项教学改革的实践,既促进了教学,也促进了教育科研。我们在实施“三课”后不久,便连续成功申报了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为研究内容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以及其他科研课题。任课教师的科研水准及其成果也明显增加。我们的教师还承担了与新课程改革直接相关的部编艺术教材的撰写。
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三课”开始实施的时候,我们就提出“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后来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三课”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对每一门任课教师都是一次新的锻炼。在音乐教育学“三课”实施的初始阶段,为了使每一位教师能对其学科体系、课程结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中都得到锻炼,因此,在第一轮的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三课”中,都要在其中一门课担任一定课时的教学任务。现在,进入第二轮教学后,任课教师已经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特长,形成个人的教学方向。
随着课程的发展,课程教学也越来越有序、深入。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三课”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熟起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师资培训的效果。在“三课”中运用的一些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甚至被有的教师转用到其他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去。
在实施音乐教育学“三课”的同时,学院比过去更加强调了音乐技能的学习。我院音乐技能的基础课程,到三、四年级的限制性选修课,已做到一对一上课。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钢琴一系列教学音乐会,也随之举办。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从学术规范的建立到质量的提高,在校内有目共睹。“三大音乐能力”的发展,得到了体现。因此,“三课”是在音乐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实施并显示其成效的。
①指2004年4月在大连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
②见会议《论文集》第16页。
③见会议《论文集》第161页。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1.优化语文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是以优化的情境为学习的空间,根据教材的自身特点,创造出一种优美的环境,学生感到一种亲切感,使学生走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中。相比其他学科,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后,课堂的氛围会大大活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又作用于课堂,使得课堂的气氛得以优化。
2.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最为关心的重点――学生在语文课中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这是出于对应试教育的考虑,对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却相当忽视。这肯定与我们作为人的天性所不符,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丰富的情感,人不像机器一样只会运算,而没有其他想法。人在认知外在事物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自我的情感加入其中,因此教学必须培养情感。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情境恰好能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教师创设出多种情境,W生在多样的情境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大了,情感也丰富了,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大大提升。
3.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索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呈现的方式越是直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能被调动起来,主体性越能发挥出来。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会慢慢地活跃自己的思维,将情感更好地融入课堂之中。自然学生对学习也就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遇到较难的或者不懂的问题,学生会自己去研究和解决,时间久了,语文探索精神自然而然地就培养出来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案例分析
1.课堂记录(片段)
……
师:今天我们采取一种特别的读书方式,即:“我读大家评”,请同学们务必读出小猪当时收到麦子的心情。
生(指名读)。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小猪的心情了吗?我们结合图片来一起读读这一段。
生(学生齐读)。
师:小猪的心情是这样的,那小猴,小牛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生(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几位同学感情都很到位,读出了各自的心情,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在音乐声中朗读)。
……
这是本人在听了一节语文课后的片段的展示,那节语文课,表面上上课很热闹,内容很丰富,给同学带来许多欢乐。可是,这里存在着一个问题。教师虽然创设了许多情境,但很多是不必要的。这只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对教学重点丝毫没有提及,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只能勉强地应对这些花哨的情境,很难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刚进入情境,有一点自己的感悟,又走进下一个情境,都是蜻蜓点水,很难产生好的体验,这样也导致了教学效果比较差。
在现在的情境教学的创设中,教学情境脱离了教学目标,没有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现在的情境创设“在教学内容上面教师人为地包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糖衣,学生很可能被五颜六色的糖衣迷惑住,对外面的糖衣感兴趣,至于其中的内容,学生基本一概不知。”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情境,却始终未涉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慢慢地形成教学形式,就是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的意识,教师创设了大量的情境,但学生最终所学到的东西与教学目标不相关,只会让学生越走越偏。
2.课后交流(片段)
调查者:老师,您课堂上展示的材料非常丰富啊,这些都是您亲自挑选的吗?
老师:不是,这些都是我在互联网上面下载的课件,感觉还不错,就拿过来用用。如果自己做的话,花费时间太多,而且也没有这样好的效果……
在简单交流中,可以看出教学情境创设只是个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将变得既省时又省力,敷衍应付教学情境创设,教师没有亲自对情境进行相应的设计。网上的教学案例,都属于比较好的案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但是,教师如果没有进行筛选,完全照搬,许多弊端就会暴露出来,导致教学效果差。比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必然要有月夜荷塘下的图片,讲诗歌的时候肯定要配着音乐朗诵。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在每一次这样的描写景色的课上,都采取类似的教学情境创设形式,教师都是照搬照抄,这样只会把教学的课堂变得毫无生气,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明显是失败的。
笔者希望通过这篇短文,能够让更多的人开始重视教学情境创设,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服务,促进当代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案例范文3
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法来评价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花喜鹊说谎话总是“报喜不报忧”却还有人夸,小乌鸦讲真话“不掺半点假”却有人讨厌他。L老师在教授新课前,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同时初步认识下滑音和波音记号;
2. 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够对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进行对比和思考,并且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要踏踏实实做人。
接下来,L老师通过录音播放,让学生感受歌曲,进行教学。
L老师:同学们,听完歌曲,你们是喜欢小乌鸦,还是喜欢花喜鹊?
学生:喜欢小乌鸦……
(这时,有几个学生说,“喜欢花喜鹊”,其中以S学生为例)
L老师:S学生,为什么喜欢花喜鹊呢?
S学生:因为花喜鹊能在社会上混下去。
(这时,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哈哈大笑。)
L老师:你也是个小乌鸦,说了真话。好像你说的也有一层意思,我们有的时候,也需要这种鼓励……这算是个个例吧,不能说没有道理。
(接下来,就继续下个环节的学习了)
……
(在课进行到快结束时,教师进行课堂总结)
L老师:我们是要做个像小乌鸦一样的人,还是像花喜鹊一样的人?
学生:像小乌鸦一样的人
学生:像花喜鹊一样的人
(学生的回答仍然有两种声音)
课后,和L老师进行探讨时,老师说,“当学生说‘花喜鹊能在社会上混下去’时,自己也是始料未及,不知道怎么办好,由于课时有限,就只能含糊过去”。
在课堂中,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想法时,教师不是寻求思维上出现偏差的原因,而只是考虑到课时有限,去追求课堂的顺利性和完整性。这不禁让人思考:课堂上如何应对学生的错误?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教师如何利用精彩的案例来进行研究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能否对每一个案例进行思考和挖掘,从而领会其内在的价值?……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追问下去,也许会对这个案例有更多的思考。
下面我就对上面的案例从多个视角进行解读。
视角1:学生的认知
这个课堂教学事件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她)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影响,认为“说谎话的花喜鹊能够在社会上混下去”,已经形成了一些世俗化的思想。显然,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而这句话也是让老师始料未及的,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对现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并且在课堂上也没有处理好教与学之间产生的认知冲突,最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仍然有学生“要做像花喜鹊一样的人”。杰罗姆・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内部认知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探求与发现知识,而不是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创设一个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因此,学生在遭遇认知发展上的障碍、外在的刺激活动与内在的认知活动有冲突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能够使其进行反思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像L老师一样,含糊过去,最终学生没有形成观念上的转变,头脑中依旧是错误的观念。
这个教学案例也让我们看到,教师处理学生认知发展中障碍的能力,对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例如,S同学存在着某些观念的偏差,这时候,L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地加以引导,扭转这个错误的观念,那么,S同学就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对以后的人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视角2:教师的观念和行为
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L老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观念。在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L老师不仅关注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加关注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什么教师感觉可以达成教学目标的时候,却出现了让他始料未及的事情?也许有些教师会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提出“这样教、那样教”的具体教学建议,然而仅仅从“怎样教”的角度去思考,这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比如上面的案例,经过一节课的学习,虽然有不少学生观念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但是仍然有少数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转变过来。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学生的认知困难是由知识本身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致导致的,是一种规律性的困难。学生认知发展之间的差距使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唯一有效的教学就是使要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产生关联而变得有意义。因此,教师首先要有一个观念上的变化,那就是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学到关注人,这样才会更新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努力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观念和建构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其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类似上面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事情虽小,但是却真实地展示了教师与学生对话与互动的过程,为我们了解教师的教学思维提供了一个窗口,通过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教师的教,发现身边现象的价值,挖掘问题的深层结构,在解决问题和积累教学事例的过程中不断谋求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视角3:教学冲突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资源
任何时候,学生都不是一个被动接受教师指导和帮助的机器人,而是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自我人格的能动的主体。[1]这也意味着教学并非是线性的连续过程,而是包含各种矛盾冲突的复杂的非连续过程。我们把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冲突称为教学冲突。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在建构过程中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正如上面案例中S学生一样,从而导致教学冲突的发生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时,教师不应该有心理上的恐慌或者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处理冲突,而是将教学冲突转化为师生发展的鲜活资源。真实的课堂,错误无处不在,冲突无处不在,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冲突中的对立情绪理性地缓解,即使学生的观点有点偏颇,也应耐心引导。案例中S学生喜欢花喜鹊,认为“这样的人能在社会上混下去”,L老师就应该利用这个教学冲突来为学生进行价值澄清,而不是采取模棱两可的回避态度。这时,老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思路,对S学生进行引导,如“你说得也有道理,如果花喜鹊能够学习小乌鸦的诚实,它肯定会更招人喜爱。如果你拥有花喜鹊一样能说的嘴巴,更要拥有小乌鸦一样诚实的心灵。拥有诚实的心灵才是最可贵的!”最终让学生明白他们的错误并不是成功课堂的绊脚石,而是成功课堂的催化剂。教师更要注重平时成功教学案例的积累,与同行多交流,多研究,真正领悟到成功教学案例的价值之处。
视角4:教师需要典型案例的专业引领
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能够给予教师一定启示和体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典型案例的专业引领,一线教师往往认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认为教育理论功能“虚无”。但是,教学案例可以将抽象的教育理论有形化,可以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通过开发与研究教学案例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有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显示,教师更愿意通过好的案例分析来引领自己的专业发展,因为好的案例贴近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它不是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出来的事实。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当意识到典型的教学案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时,他们就会想把一些精彩的、有价值的案例分析透彻,但是往往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因为这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和较高的教学理论素养。因此,教师就会带着教学案例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明确的目的进行学习的,因此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案例范文4
第一、 抓住情感冲击补白
案例一:《月光启蒙》教学片段
师:在美丽的月色里,孙友田的母亲有唱不完的童谣,讲不完的故事,以及猜不玩的谜语。虽然这位母亲并不识字,但是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位怎么样的母亲?
生:这是一位善良的母亲。
生:这位母亲教子有方,能够通过童谣和故事启迪孩子。
……
师:可是,你们有没有想到,随着你们渐渐长大,母亲也会渐渐老去。就像作者孙友田的母亲一样。(在音乐《母亲》的伴奏下,出示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资料。)
师: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孙友田的母亲说?你又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今天放学,回到家,你想对妈妈说说什么?
……
思考:在文本中,有时作者为了情节的需要,往往会再情感的部分欲言又止,让读者思考想象。这里为学生对话文本,超越文本,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当学生充分沉浸在孙友田母亲那童谣、歌谣、谜语和故事中的时候,一份美好的情感在心中产生,自然很希望这样的母亲应该有健康的身体安度晚年。然而,教师补充资料是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们就会一边读资料,一边想,资料的每一个字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活经历充分浮现在眼前。于是。濡养出了学生内心深处的人间真情,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
第二、 巧用文本插图补白
案例二:《鞋匠的儿子》教学片段
(指导学生学习林肯对参议员说的一段话后。)
师:当林肯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完这段话,在林肯流下眼泪的同时,嘲笑声都化作了热烈的掌声,因为,大家都感受到了林肯父亲的伟大,感受到了林肯说话的真诚。
(出示课文插图课件)
师:现在,请大家静静地读插图,林肯此刻潸然泪下。透过这副图,在林肯总统的泪光中,你想说什么 ?
思考:课文的插图实际上是在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补充。从插图上,我们可以直击文本的精华,可以充分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因此,课文的插图也是引导学生的对话文本,感受文本的一个有效的契入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对课文插图的观察,并且补充画面上的情节和形象,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有效体会文本,发展语言能力,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思考“从林肯对参议员说的这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或许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凝视画面,并在此对话文本,学生身同感受,思维便因课文插图得到课有效的激发。
第三、 着眼关键词句补白
案例三:《第八次》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句子: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师:大家注意这句话中的一个词:“感动”。布鲁斯不会无缘无故感动,此时他肯定是触景生情,心里有所想有所思才感动的。此时此刻,布鲁斯会怎么想,请你们说说?(学生思考片刻。)
生:蜘蛛遇到困难都能坚持不懈拼到底,我难道还不如一只蜘蛛吗?
生:我身为一国之王,人民对我寄予厚望,可我却不如一只蜘蛛,真是惭愧啊!
生:失败乃成功之母,我要反抗到底,坚持就是胜利。
生:我要号召大家继续反抗,要不然真对不起人民。
……
思考:在课文中,有很多词句包含着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巧妙地抓住词句来“补白”,就可以有效地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这一教学案例中,学生有了前面内容的悟读,已经在心中积淀下厚厚的情感体验。此时,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是有情可抒的,而这样的练习就自然而然地创设了一种情景,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进行角色体验,孩子们走进了布鲁斯王子的心里,抒发了精彩的感言。这种补白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含量,在不经意间通过抓住关键词有效补白,突破了难点。
第四、利用标点符号补白
案例四:《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这小节连用了四个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你能也像书上这样,说几句吗?
课件出示:( )是她( )的( )。
生:清清的河水是她流动的血液。
生:茂密的草地是她碧绿的衣裳。
……
思考: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
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暗喻,描绘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读来琅琅上口,意犹未尽。教师不失时机抓住其中的省略号教学,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优美的文字和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形式,而且理解了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案例范文5
1.1培养目标设置的局限
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一些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学生会被这样的培养目标误导的。一些学生以为自己只要通过了考试就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很多学生即使考试拿了会计证,却没有扎实的会计知识。这对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是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的。因此,高校只有树立一个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目标,才能提高高校会计的教学水平。
1.2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从小学起,学生一直在接受应试教育,教师也按照应试教育进行教学,利用分数来划分学生的好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阻碍了高校会计教育的发展。在这种应试教育中,学生是很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高校只有改变这种教育思想,才能改善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这样,高校的会计教学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
1.3师资力量差
在高校,一些会计教师虽然有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当前会计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师资力量差。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很多会计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比较低,严重影响了会计的教学质量。会计教师没有一个专业的能力,就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能对学生的会计的学习有帮助。因此,会计在教育中就没有一个很高的地位,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很多会计老师没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没有很高的文凭。因此,严重影响了会计教学质量。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来指导学生学习,那么学生是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的。教师的师资力量是学校的教学发展的基础。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真正的提高。因此,学校应该把师资力量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作用来完成。应该对教师进行计划建设,应该为音乐教师提供不断进修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有了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够使学校的发展更加的迅速。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的会计的学习设计出一套科学化,人性化的学习方案。这样,会计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会计素质才能真正的提高。
2案例教学及其特征
案例教学介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在队案例的分析后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和提高实务操作能力。例如,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灵活得运用案例来给学生讲解会计知识。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有一个分析,然后就可以在案例中总结出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再把理论用于实务操作,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3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3.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能够把教学素材由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典型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是比较生动活泼的,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给学生很多自由发挥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组织讨论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广泛的思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轻松的学到知识。
3.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实践性。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不断锻炼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慢慢的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就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4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措施
4.1将教学案例进行细分
将教学案例分为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教学案例和课后训练教学案例三部分,这样的细分能够使案例教学的应用更加具有针对性。课堂引导案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是比较简洁的,主要是给学生讲解一些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课程的授课。这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会计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课堂讨论教学案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后,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后训练教学案例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把学到的会计知识进行深入的巩固与强化,从而提高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案例只有是科学规范的,才能真正的提高会计的教学水平。学校应该紧随经济和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够不断的对会计教材进行改革,使教材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专业性,这样就能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活跃。会计的教学只有能够反映时代气息,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教材的内容的丰富,会使会计教学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会使会计教学变得科学化。
4.2灵活选择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课程的学时是有限的,案例教学所占用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导致案例教学不能有效实施,所以案例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特定内容开展案例大赛,在开课的不同班级间开展竞争,作为课程的第二课堂。可以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的作业,然后提交案例分析结果,作为作业的考核内容。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去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企业的核算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这样就能不断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3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案例教学的实施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把握。对于一些基础会计课程,学生如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对于一些会计方面的实务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和点评就可以。
4.4合作式学习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案例范文6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给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赋予了不同的职责与任务。目前,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它不仅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对学生的心理、精神以及学习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在的小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都有欠缺,但是他们又普遍有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活泼好动、爱玩的共性特征,这个时候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对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提升起不到积极作用,也难以实现新的教学目标,也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改革,比如,可以采用创新游戏教学的方式。与此同时,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喜好,在体育课堂上全面引进游戏教学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爱好,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策略性、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得到全面提升。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在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他们也会有健康的心理。同时它也具有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操以及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让新时期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面对现阶段的这种新的体育教学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重视起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策略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要运用各种形式的体育游戏激发小学生的热爱和兴趣,以便让更多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
二、案例主题
本次游戏的主题是简单的快乐闯关游戏,主要是以攀爬游戏为主,而其中的“爬行”属体操类游戏性质,它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喜爱并且安全系数极高的小学体育游戏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经常进行爬行游戏的锻炼就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上下肢配合动作、协调用力的能力,提高神经控制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加大肌肉收缩的力度。本案例的目的是不仅让小学生喜欢上这个游戏,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这个游戏带来的真正益处。
三、游戏案例描述
(一)环节一:游戏设计理念
本次游戏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始终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游戏的主旨,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还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极为重视。本次游戏主要是以营造开放性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为主,在具体实施游戏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开发学生智力以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要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让小学生熟练掌握爬行的方法和流程,能够让整个游戏教学过程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快乐的状态中,让学生获得游戏运动技能的同时陶冶情操。
(二)环节二:游戏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生性活泼好动,但是由于其运动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并且处于发展时期,可以说他们在运动能力方面处于一个较低位置,再加上他们身体各个部分的肌肉发展不平衡,在上下肢的协调性方面也比较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这个阶段又是好动喜玩、想象和创造力比较丰富的时期,对一些新鲜事物极易产生学习兴趣。本次游戏活动就结合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情况来开展。
(三)环节三:游戏案例求索
第一部分:场地、器材选择本次游戏场地选择操场,游戏器材选择体操垫、体操凳、橡皮筋、红彩带等。体操垫具有柔软、舒适以及安全性高的优势;体操凳具有色彩鲜明、稳定性强的特点;而橡皮筋具有可随时调节高度的优点;红彩带可以用来点缀橡皮筋。本次游戏设计选择了两块游戏场地,主要是为了利用不同的场地安排方便组织教学步骤的实施,让小学生在游戏技能的练习上能够得以层层推进,主要是有益于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本次游戏过程中得到综合提升。这其中,用红彩带点缀橡皮筋,主要的作用是能够使静态的操场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因为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色彩鲜艳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但能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而且能激发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而强烈的好奇心正是保持学生精神处于旺盛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游戏场地和器械的选择上都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部分:游戏案例详情教学内容:同手同替向前行。学习水平:水平一。(小学二年级)教学重点:同手同替向前行。教学难点:游戏中手脚协调配合快速向前。教法:讲解示范法、激励法、游戏法、评价法和品德教育法等。学法:观察法、模仿法、练习法、展示法、合作创新法等。教学目标:90%的学生能掌握高低姿爬行的动作要领,并能在游戏中熟练应用;通过爬行练习,促进学生上下肢力量,增强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合作、尝试创新、共享快乐。第三部分:游戏实施过程本次教学案例主要分为四个片段,接下来依次进行分析。教学片段一:激发学生兴趣,展示自我能力(1)教师引导: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阳光明媚,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学生A:什么游戏?教师:老师带同学们去公园和动物“交朋友”好不好?学生齐声回答:好的,老师。教师:“那请同学们排好队上车,我们的汽车马上就要开动了。(实际上是教师模仿司机开车带领学生绕场慢跑,在慢跑的过程中进行安全教育,主要是为接下来做准备)(2)动物模仿操(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和老师一起发挥想象力展示动物优美的舞姿。教师:(播放音乐)同学们可以仔细听听,能从音乐声中获得什么?学生B:已经听出来了和几个动物相关的音乐……学生C:听到《小兔子乖乖》的音乐了。(接着就做了一个小兔子的模仿操)游戏案例分析:教学片段一主要是教师采用故事导入法利用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满足学生在大自然中玩耍的心理需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紧接着来到公园后让学生自编动物模仿操在音乐声中发挥想象力展示各种动物的优美舞姿。让学生在这样比较宽松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其身体也处于课程要求的生理兴奋状态,这样就能达到充分做好准备后面活动的目标,给接下来的学习爬行做好铺垫。教学片段二:体验各种爬行动作,进行自主学练(1)通过片段一部分对环境的创设,在学生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接下来就是让他们自主复习各种爬行动作,以此来熟练游戏动作。(2)首先,进行大象行走的尝试———通过观察他人、自我尝试、小组探究等总结大象爬行的动作特点,让他们认真完成动作练习。教师:那同学们有谁知道大象行走有什么特点?同学C:我知道,大象行走的时候是同手同替前行。教师:那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按照学生C说的学习高姿爬行。(3)学习高姿爬行(同手同替前行)。(与此同时,教师要一边给学生进行讲解一边给其做示范大象行走的动作要领,掌撑地、腿直不弯曲、同侧手脚一起向前迈。在教师的讲解启发下,进行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4)学生在仔细听完教师的讲解和观察其示范动作后,马上进行自主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发现有学生的动作不标准便进行纠正,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模仿动作整齐划一,才更能体现出本次游戏的真正意义。(5)游戏环节:勇闯大象谷(对前部分环节进行巩固)———主要是树立学生的信心,让他们能够通过游戏达到互相鼓励、团结合作、勇敢地面对困难的目的。(本次技能训练是在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进行自我消化,达到教学目标)案例分析:高姿(大象行走)———膝盖不着地;低姿(蚂蚁)———膝盖以下着地。选择这两种动物一方面考虑结合单元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攀爬活动练习,并能将兴趣向课外延伸;另一方面,它们的外形对比特点鲜明,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首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各种动物爬行的姿势,不提任何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自我管理能力。然后,我运用疑问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潜能,要求他们通过观察他人、学唱儿歌、自我尝试、小组探究等学法掌握大象爬行动作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经过思维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在教师的讲解启发下进行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亲身体验和感悟动作。教师巡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困生,把学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及时反馈,表扬动作规范的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增强自信心。接着利用橡皮筋可随时调节高度的优点,分层次提高爬越的难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尝试性练习和重点体验性练习后进行“勇闯大峡谷”比赛。教师运用激励法、表扬法、竞赛法让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进行自我消化。教学片段三:巩固技能,合作创新(1)复习低姿爬行。首先,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规则,同时提出教学要求。教师:同学们可以组成小组,并且一起讨论出本组的特色口号,口号还要展现出其团结协作的一面。在比赛的过程中,要看看哪一组的蚂蚁最团结,口号最响亮,过河速度最快。为什么最终只有步伐一致的队伍取得了胜利。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好的。(2)游戏开始:蚂蚁和大象赛跑。教师:蚂蚁和大象谁的动作更敏捷,它们谁的动作学起来更加容易?这是为什么?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很好地完成了比赛。(3)对比赛结果进行总结,然后交换场地再进行一次同样的比赛。(4)比赛结束后,继续拓展练习,可以模仿其他动物爬行。巩固本次游戏的练习效果。案例分析:运用背景音乐营造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利用体操垫设计成小桥,让学生小组观察思考,选择灵巧、具有合作精神的动物进行爬行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小组讨论设计口号(如“蜜蜂、蜜蜂勇攀高峰”“大象、大象永争第一”等)。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活泼、有趣的音乐声中,在响亮的口号声中,体验团结合作取得胜利时的快乐与满足,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课中,我不断调节学生的兴奋点,为学生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受到启示、得到锻炼。同时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得到提高,共同体验快乐体育。鼓励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选择角色进行“大象与蚂蚁”赛跑。这一活动有利于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比赛中加快速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在有一定负荷量的活动中促进身体健康。教学片段四:稳定学生情绪本次游戏虽然是在相对欢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但也是一场比赛,学生难免会有些紧张的现象出现,所以,在比赛结束后就要对其进行情绪上的稳定以及安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本次游戏的认知度,让他们能够从其中真正体会到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2)听着音乐进行放松。比赛过程中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起到客观良好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使学生始终处于放松的状态。毕竟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游戏结束后,就应该换成有利于放松他们精神状态和稳定情绪的音乐,让这个游戏能够更加完美。(3)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程的游戏过程,并且进行探讨总结,师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再次进行简单的爬行练习。教师:今天的课程已经全部结束,希望下一次我们的游戏能更加愉快。案例分析:在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慢慢地将自己的呼吸调整均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白云、小鸟挥挥手说再见。让学生欣赏歌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宝宝睡着了》舒缓的音乐声中,由兴奋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比较安静的状态,然后在悠扬的歌曲的氛围中自由做放松动作,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四)环节四:推广应用
经历了四次游戏环节,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爬行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再次进行简单的爬行练习,在经历中让经验更加充盈。学生对一个素材从多维度进行体验、感悟,让能力得到升华,让思维得到创新,让身体更加健康。
(五)环节五:总结提升
本次游戏可以说是一次新鲜的尝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而且是对其心理、精神以及创新探索方面的提升。但是因为是第一次创新的体育游戏,所以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问题,比如,学生刚开始时不适应,会对游戏有一些抵触心理。但好在有更勇敢的同学去互相鼓励才顺利完成了本次游戏活动。在以后的体育游戏中要想让学生避免出现这种小问题,就需要教师多组织、学生多参与,才能使学生在每一次游戏中得到提升。
四、案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