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识字教学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电子商务
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集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法律等相关学科内容于一体,知识涉及面很广,强调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中,单纯的就某门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则显得枯燥、难懂。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需求,对于电子商务,这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合理采用案例分析法,选用生动具体,切合实际,紧跟时势,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贯穿与整个电子商务教学之中,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无疑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和重要性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西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充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当规范的操作理论、操作规范和操作模式。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单纯从这个角度说,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案例教学尤为重要。
从教学角度看,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二是能够使所学的知识转变成为技能,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三是在逼真模拟训练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在共同的分析讨论过程中,通过发散性思维,激发大家的灵感,做到相互启迪,相互学习。可以说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电子商务案例的特点和分类
电子商务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情景与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的教学资料。通过对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够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而具体的事件或实例。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启迪性与实践性。
根据教学难度,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可分为三类:
(1)
已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对电子商务活动从情景描述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它是案例教学初级状态的教学资料。这类案例包括以下三部分:电子商务活动的状况及问题、解决方法和措施、经验或教训的评估。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电子商务所面临的环境和发展状况,初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待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是指对电子商务某部分的活动,只介绍情况过程和指明问题所在,要求学生作思考和讨论,找出问题成因或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从比较优劣中抉择,它包括主要运作过程及存在问题的情景叙述和相关因素提示两部分。分析这类案例不要求有明确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探讨电子商务活动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能力。
(3)
设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是指只提供电子商务活动的相关背景材料或迹象,启发学生从中自己寻找存在的问题、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活动的发展作出判断,并试图自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阐明这些措施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和效果。它一般包括经济活动的背景材料及其发展趋势的相关迹象两部分。这类案例是在前两类案例教学基础上的较高级的教学资料,对全面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很有益,但教学的组织难度明显提高。
三、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采用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阅读案例,发现问题。学生首先应该快速阅读案例,其目的是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案例中发现可供分析的材料和依据,清楚明白地掌握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发现问题。由于电子商务案例大多涉及某个(或某些)网站,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登陆这些网站,并参与网站实践(如网上购物、网上拍卖),体会网站经营特色,以更深刻地体会案例内容,发现问题,这也是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与其他学科的案例分析最大的区别。
第二,确定重点,提出思考。一个案例可供重点研究的地方一般不会太多,只有一个或几个,这也是案例中最为闪光的内容,教师应当把握关键事实,并针对这些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如 “亚玛逊的成功与失败”这个案例很长,我只确定了两个重点,让学生自己思考亚玛逊成功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失败,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CEO,你该如何做等问题。
第三,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紧扣要点,突出重点,并且力求讨论气氛热烈,让每一个同学都参加进来。同时要把代表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必须提出明确的行动方案。如在上例中,学生们在全面分析了亚玛逊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业务扩张迅速,盈利点少,资金链断裂,从而提出了亚玛逊或可以缩小业务范围,或可以吸引风险投资,或可以被资金雄厚的大集团收购等等十余种解决方案,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第四,深入浅出,得出结论。在提供的各种可供参考的思路中寻找联系,全面分析其关键环节,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如在提供的各种解决方案中,根据问题的成因,分析其可行性,认为虽然电子商务网站投入很大,但困难是暂时的,随着网民队伍的扩大和成熟,电子商务配套措施的完善,亚玛逊最终仍会走向成功,从而得出了继续吸引风险投资、提供创新的个性化服务等三、四种解决方案。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一、夯实基础,完善机制
制度和管理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基础。为统领和优化教研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研究领导小组,梳理形成了较完善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把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列入学校对教师的量化考评之中,制订了《校本教研实验方案》《校本教研实验工作奖励办法》等制度,并对教研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有效指导并激励教师投身于校本教研工作中。由于奖惩分明,教师不甘于落后,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得到顺利进行。此外,通过整合学校科研室、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使信息及时得到反馈,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经验及时与同事分享。
二、落实常规,形成合力
我们把校本教研工作与学校教导处的工作有效结合,实行捆绑推进,融合发展。如每个学期教导处的计划中有提出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要求,将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职能下放到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教导处负责协调、检查。这样促使整个年级形成一股合力,不断提高年级组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
三、扎实活动,凸显成效
我们以“教学设计――课堂观察――研讨反馈――形成课例(或案例)”的主线来开展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所研究的课题都先根据本年级的教学实际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位教师表达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思考、关注的焦点和问题、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和对课程的理解等,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想,写好课堂教学设计,在本年级组进行试教、修改,逐步完善。接着组织全校同科目教师进行现场课堂观察,也就是平时的听课评课活动。然后大家一起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分析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寻找改进的策略,并提出新的教学理想和设计,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最后,由教研组组长或执教教师把所研究的课题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课例或案例。
在“聚焦课堂 以研促教 以研兴教”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分年级、分阶段的形式进行研究,即按照低、中、高年级语文组和数学组来开展校本研究。如低年级语文组进行《趣味识字学法指导》的研究,高年级语文组进行《阅读指导》的研究,中年级数学组进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高年级数学组进行《根据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的研究。
“聚焦课堂 以研促教 以研兴教”的校本教研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我校以“聚焦课堂 以研促教 以研兴教”为主旨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推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并取得显著成绩。
1.教师教学思路逐步清晰
如有的教师设计出“目标集中,结构简约,引导自学,过程充实,精于读写,培养习惯”的教学流程;有的教师结合自己平时的经验,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进行了课程间的整合;还有的教师通过线索板书、综合板书、图示板书等途径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实效……
2.校本活动成果得到辐射应用
如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品词、品句进而仿说句子,体现了阅读的三个层次,即品读――感悟――积累,使“双基”的训练扎实到位;高年级数学组运用课堂观察量表,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以三维目标进行评价。课堂观察量表是借助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教学过程的特点,评价得失,并对教师的提问技巧进行专项分析。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目前,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在全校各教研组全面展开,成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导教师善于总结经验,提高科研意识。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1、质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
我国学者陈向明将质的研究方法定义为: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深入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取体验、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因而质性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人为关怀和平民意识。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提倡研究者对情景的参与,直面现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长期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质性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操作规程,更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自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自自然主义、阐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处于这三种理论的张力之间。质性研究方法秉承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阐释学对主体间理解交流的钟情和后现论对边缘性知识的尊重。它根植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受到现象学、阐释学以及其他诸如民族志、人种学、口述史、会话分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象征互动主义等思潮和方法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2、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
定量研究依靠的是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而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可以说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数量证据补充质性分析,质性研究为数量研究指明方向,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补充,共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不仅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对“全球化”和“后现论”挑战的回应,以及对定量研究不足的弥补,还标志着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转换。当代比较教育研究者把研究的视角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层次,越来越注重微观层面的教育现象,如个别学校、社区和少数人群的教育问题,而质性研究则是进行研究的最佳途径。因为,质性研究方肯定了不同民族国家教育现象差异性的合理存在,也肯定了比较教育自身研究范式的文化多元性,其意义不仅在于对某一具体文化背景中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案,还能防止直接搬用特定异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平面化分析,即用单一理论文本解释不同地域的教育现象。
3、质性研究的适用范围
质性研究是对事物全面整体的理解,不限于量化的部分,因此,比较适合应用到一些很难量化或者不能量化的教育现象中,例如,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教师的信念、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教育方法的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科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焦虑心理等的研究。
此外,由于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研究者在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关系中,通过对各方面材料的归纳分析,然后对被研究者的行为进行解释和意义建构,其探讨的核心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它比较适合对较小的样本以及具体的对象进行研究,而在教育研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教学案例分析、特殊儿童教育以及学生个案分析”等的研究。
二、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研究中必要性
目前教育研究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研究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于此同时质的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也将在未来的教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的结合将促进教育研究方法的完善,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当今社会,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融合、渗透,加上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各自的一些不足,使得在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成为一种趋势和可能。量的研究方法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教育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和调查,对事物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是却不能兼顾到特殊情况,没有办法了解个体尤其是弱小群体的看法,而质的研究无疑对这一点进行了补充。同时量的研究中不主张研究者参与到研究情景中来,研究者保持“价值中立”,但另一方面却导致了研究者缺乏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而质的研究却要求研究者不断反思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反思研究者的视角、立场、判断和决定等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二者相结合无疑使得研究具有更好的效度和信度。质的研究强调在自然情景中进行研究,缺乏对自然情景中复杂因素的自然控制,而量的研究对无关变量的严格控制保证了求索因果关系的严谨性、科学性。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整合能够使研究结果更深刻、更细腻,提高研究内容的丰富性与逻辑性。从理论方面来说,混合模式研究也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混合模式研究是在实用主义研究范式指导下进行研究的,强调的是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采用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的结合。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将是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其次,教育研究者队伍的不断壮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更加丰富和完善,促使了未来教育研究将更加平民化和灵活化。一方面,质的研究的发展为广大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长期以来,量的研究居于统治地位,量的研究一般都是在宏观层面上大面积进行的,因此研究就变成了专家和学者的专利,教师和学生很难参与到研究中来,即使参与到研究中来也都处于被动状态。质的研究方法的发展,使得教师和学生从事研究成为一种可能。当然,由于质的研究对于研究者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将促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