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教学案例

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范文1

管理会计教学 案例教学法 互动教学

现代企业的发展,使会计的管理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形成会计学领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这两个重要的分支。把案例教学法引入管理会计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无益处。案例教学将每一章节相对单一的理论通过案例设计将其置身于复杂的、综合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加大了教学中的信息含量,增强了教学中知识的层次性,将传统的专业知识的单向性转化为多层次和综合性。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案例练习或模拟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实践活动中,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发挥各自特点,有助于个性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体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新的教育理念。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成功的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氛围。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法相比,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如讲授责任会计时,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

2.有利于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理解。如在“预测分析”一章中,根据预测分析的主要内容: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资金需求量预测,可设计企业案例,安排学生扮演不同企业角色对企业进行销售、利润、成本及资金需求预测。同时,在预测方法上将算数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本量利分析法等各种预测方法运用到案例分析中,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处在被设计的特定情境中,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会计问题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自我运用所学各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涉及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和方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1.课前选取设计合适的会计案例,模拟问题情境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而并非抛弃对管理会计理论的讲解。为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精心选取设计合适的企业案例,熟悉设计案例的内容和相关的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案例选取设计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选取设计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实用性和可分析性等特点,不能把企业资料简单拼凑成案例。每个教学案例的设计、问题和要求,应该环环相扣,要能在讨论中突破课程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

2.课堂精心设计,组织学生讨论案例

选取了合适的企业案例后,课堂的精心设计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问题和“陷阱”,引导学生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性的问题,协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这样高度互动的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们体会如何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另外,在案例讨论中,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直奔主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理解。

3.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总结

在学生对企业案例进行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相关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目的。

四、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管理会计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案例教学法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案例教学要有正确的理念

对案例教学应持正确的理念。案例教学虽好,但并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案例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利有弊,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相应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正确把握案例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要在充分消化、处理教材的基础上,辅之以相关案例,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务性的案例,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参与的空间,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案例独立于现行教材另起炉灶,另搞一套,那么学生必然产生轻视之感,久而久之,对不着边际的案例会产生厌烦,学生学习的目标就不够明确,学习效率就大打折扣。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想得出的鲜活案例,避免了对管理会计理论干巴巴的口头讲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变厌倦课堂为向往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邵敬浩.管理会计(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2007.

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范文2

(一)法务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含义

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案例+分析引导+讨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授课之前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的运行过程当中做简单的分析引导,然后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并且让学生继续案例的讨论,在经过讨论之后进行总结。这样做完之后,学生对自己所参与的事物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感到非常的满足,所以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保持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未来的发展来说有利无害。

(二)法务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

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显著的区别,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大特点

1、以法务案例为基础

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案例为基础,也就是说案例是教学的起点,同样也是教学的依据。而一些鲜活的案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周围,具有真实性,因此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扩散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对所学的案例有足够的兴趣,给予足够的投入,就会得到非常巨大的成果和回报。同样,学生在掌握案例的时候,就会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对日后的发展来说,将会有巨大的帮助。

2、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以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课堂当中,教师引导为主,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去参与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去总结案例,因此,教师在课堂当中不以教授知识为主,而是更多关注孩子的眼神,或者是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处于集中状态,如果发现一些孩子的眼神处于飘忽状态,这时教师就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快速将思维回到课堂。而学生主要以讨论为主,这种讨论的方式,可以由学生自主去讨论,自主去决定,也可以分角色去扮演案例中的人物,然后通过鲜活的表演,据明白案例中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所做行为的一些想法,这样对于他们分析案例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法务案例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虽然说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课堂效率的提升,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大家要注意,要恰当的使用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会使得教学成果有巨大的提升,这就需要大家注意在使用法务案例教学模式时的注意事项。

(一)法务案例的选择

对于法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模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法务案例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发我爱你的时候,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最恰当,将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法外利益相结合,并且所选取的案例,案情不需要太过复杂,这样便于学生去阐述和总结。同时,法务案例的选取,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尽可能去选择一些当代青年比较喜欢比较感兴趣的案例,进行分析。法务案例选择还应该具有时效性,如果能选择当下发生的一些案例进行学习的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范文3

一、引言

切块拼接法模式是一种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将所有学习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同时将完整的学习任务分割成若干部分,安排每个学习成员掌握其中的一部分,其次,将分在不同小组中的拟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成员集中到一个新的小组,组成若干“专家组”,充分讨论同一部分直至熟练,然后全部成员回到原小组分别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向组内其他成员讲解直至所有成员全部掌握,最后进行效果检验的一种学习方法。

由于切块拼接法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而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学习方式。近年来,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切块拼接法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意大利学者FrancescaPozzi(2010)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问卷等方式研究发现切块拼接式学习模式在在线学习合作学习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度与参与度。国内学者刘晨燕(2017)、霍美丽(2015)、高欣漫(2014)、叶海智和程清杰(2015)分别将切块拼接法应用于英语阅读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大学化学课程以及在线学习课程中,几乎一致地研究发现,切块拼接法能显著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课堂学习效率。但目前为止,针对切块拼接法应用于经管类案例课程的研究缺乏,具体探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切块拼接法的应用研究更是没有,鉴于此,本文拟将切块拼接法模式应用于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之中,构建切块拼接法应用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切块拼接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合理准确地评价并改进。

二、基于切块拼接法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特点,依据切块拼接法的教学模式对案例教学课程进行了设计,并在参考切块拼接法教学模式核心步骤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课程划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根据参与《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学生的人数、性别、性格及个人成绩等特征对其进行分组,其次根据分组情况来分配学习任务和职责分工,然后教师依据切块拼接法的要求、内容及任务等组织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学习与培训。

(二)实施阶段

该阶段是本文研究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我们首先将《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资料选定为“供给侧改革”,并按照所选择案例的任务划分为五部分,即A(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B(里根时期的减税政策为什么属于供给管理)、C(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背景)、D(供给侧改革的意义)、E(供给侧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内容),由教师和每个小组的组长根据学生性别、性格和成绩等特征对任务进行分配,每个成员选择一个任务并成为负责学习该任务的专家,然后小组内的每个“专家”根据自己所分配的任务,先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再次,每个小组负责相同任务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再然后负责各主题任务的“专家”回到原小组,将自己所负责的主题汇报给其他组员,并由其他组员提问、质疑,同时“专家”提问“新手”,最后每个小组展示并汇报小组学习成果,由专业教师进行打分,形成展示小组的成果汇报总成绩。另外,专业教师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的不足及薄弱环节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讲解。

(三)评估阶段

评估阶段主要是对《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考评。本文主要从成员自评、组内互评、小组成果评价与试卷成绩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考评:

1.案例教学效果的自评指标体系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即①获取案例信息的能力,占到总分值的10%;②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占到总分值20%;③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占到总分值的15%;④实际动手能力,占到总分值的15%;⑤写作能力,占到总分值的15%;⑥口头表达能力,占到总分值的25%。

2.“专家组”组内互评是指“专家组”组内成员互相评价,主要涉及的指标体系包括学习积极性(占20%分值)、表达能力(占25%分值)、任务完成情况(占30%分值)和认同度(占25%分值)四个方面,每个指标按照四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分别赋于相对应的分值。

3.小组组内互评是指原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主要涉及的指标体系包括学习积极性(占20%分值)、表达能力(占25%分值)、任務完成情况(占30%分值)和认同度(占25%分值)四个方面,每个指标按照四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分别赋于相对应的分值。

4.本项目实施后的评价还包括闭卷考试,教师根据该案例材料设计一份试卷,包含客观题与主观题两大部分,参与案例讨论的每个学生参加答卷,最终根据卷面成绩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三、结语

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 管理会计教育;能力培养;案例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管理会计是利用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进行处理,为企业内部信息需求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传统的管理会计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涵盖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世纪中后期,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新的管理理论发展不断扩充着管理会计的领域,作业成本、生命周期成本、价值链成本、平衡记分卡、EVA等新的管理会计方法不断出现。管理会计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我国会计理论界视野,而后在实践中有所开展,比如引入了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EVA等管理会计方法。但应用还相当有限,所涉及到的管理会计职能仅作为财务会计的附属职能而存在,大多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和配备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实践的滞后也给管理会计教育带来了不少困难。

二、当前管理会计教育的现状

(一)管理会计教材体系陈旧,内容新意不够

近些年出版的管理会计教材版本比较多。但仔细审视这些管理会计教材,会发现教材内容体系大体相同,即总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然后按管理会计职能: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五职能介绍管会计相关理论与方法,最后介绍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也有教材中将作业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安排在一起。另外,教材中普遍存在多理论演绎,少案例阐释(有些教材也有案例,但案例陈旧不鲜活),更为重要的是,管理会计应重点灌输管理会计的思想与理念,而目前的教材虽然体系看起来还严谨,但缺乏贯穿其中的管理会计思想与理念,这不太利于学生管理会计思维能力的形成,也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罗纳德 W.希尔顿(Ronald W.Hilton)的《管理会计―在动态商业环境中创造价值》值得国内管理会计教材借鉴。

国内管理会计教材在内容上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教材中存在交叉的地方,如财务管理教材和管理会计教材都大篇幅的安排了长期决策的相关内容。这个问题在会计教学中由来已久,但在出版的教材中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二)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亟需改革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学科属性决定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教学上存在较大差异,财务会计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在遵循会计相关法律与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学会如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比较多的运用讲授法来传达如何正确的生产会计信息,教学案例的使用更多的在于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积极性。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管理会计教育实践中,讲授法依然一统天下,有的将管理会计变成了公式的推导和计算的掌握,忽略了管理会计教学的内在要求,一直呼吁采用的案例教学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运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存在单一化,学生考核的形式单调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教学效果和管理会计的普及与推广。

(三)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大多流于形式

有些本科院校在培养计划中安排了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其初衷在于加深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巩固与理解,并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相联系,但在管理会计教学实践中,受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影响以及管理会计鲜活案例的缺乏,管理会计实践课程很多停留于简单的案例分析或者只说一个大型作业,管理会计要求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决策能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

(四)学生学习管理会计兴趣不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主体。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管理会计教学效果将产生重要影响,但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实践中开展较少,很少有管理会计岗位的需求,出于就业的考虑学生对管理会计也不太重视;另外管理会计学科较财务会计更偏向理科,加上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对较低,很多只是将其作为拿学分的必要条件。

三、管理会计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是为管理层的决策服务的,因此管理会计的教学不同于财务会计教学,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决策能力。

(一)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管理会计中面临着较多的分析能力要求,如管理会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就需要学生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的特征,去分析成本动因的本质特征,从而把握企业发生的成本归属。

(二)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就是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的认识能力。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企业价值。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运用过程中,应当将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加以判断,从而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如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就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收益与企业的各种成本以及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形成正确的决策建议。

(三)决策能力

根据既定目标认识现状,预测未来,决定最优行动方案的能力。虽然说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的建议,方案的最终取舍应当由企业管理层做出。但管理会计人员在提供这些方案时,需要对方案进行比较筛选,将其中较好的几个方案呈现给管理层,并详细地说明这些方案的可能收益、成本、风险等,这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具有相当的决策能力。

四、促进管理会计教育的对策

管理会计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长期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界、实务界、教育界应密切配合,相互沟通,整合力量。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企业中大力推广管理会计实践

良好的企业管理会计实践,可以为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实践与运用提供广阔的土壤,也可以促进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还可以为会计专业学生参加管理会计实践提供平台,更能够为管理会计教学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可以说管理会计实践可以很好地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发展,而管理会计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也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服务,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然而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探究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没有得到的有效运用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企业管理层的观念上认为管理会计没有多大用处,成本大于收益;第二,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企业制度还不成熟,缺乏对管理会计的内在需求。因此要加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需要政策引导,逐步推进。如要求企业先在会计制度里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职责,让会计人员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决策,然后再配备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建立管理会计机构。这样可以让企业在看到管理会计功效的进程中不断推进管理会计的运用。

(二)加强管理会计的教材建设

好的教材既可以给教学带来便利,又可以方便学生自学,而且好的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一本优秀的教材不仅可以向读者传递知识,而且可以向读者灌输思想。现代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它需要管理会计人员秉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去搜集和加工信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所以教材的编写应该以此为目标。鉴于我国目前的教材编写各自为阵、力量分散,因此需要组织一些理论与实务专家详细规划、密切配合、精心编写一本体系新颖、案例生动翔实、现代管理会计思想性强的管理会计教材,以推动我国管理会计教育的发展。

(三)优化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本科人才方案是会计学人才培养的准绳与依据。为了更好地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可以考虑在会计学专业下设管理会计方向,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考虑将管理会计分成系列课程,如像CIMA(英国管理会计特许工会)将课程内容分为财务、绩效、经营,在职业能力和案例研究两类型的考试中加以体现。同时,在课时上应给以适当倾斜。最后考虑配备管理会计实践课程或者安排企业实习环节来加强管理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转变授课模式,大力开展案例教学

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摒弃目前教学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是对组织某方面情况的书面描述,提供该方面的行动、目标、环境等信息。案例教学就是利用案例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管理会计学科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决定了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其作用体现在:第一,可以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决策能力;第二,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第三,通过鲜活的案例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案例教学可以企业实际案例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在使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准备,搜集或编制生动的案例,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五)转变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常情况下,管理会计的考核都以试卷为主要形式,有些老师为加强日常管理会参考平时表现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因此许多学生认为,不缺勤、按时交作业,期末突击是取得管理会计学分的良好途径。这种考核方式对于管理会计所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转变。主要的方式就是加大案例教学过程考核在最后成绩的比重,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核定其成绩,以很好地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案例教学中,认真思考,积极分析,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九斤,王瑞华,徐畅.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

[2] 郝亭生.管理会计教学和运用中若干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8(8).

[3] 谢晓妮, 纪根培.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思考[J].学术问题研究,2008(2).

[4] 孙茂竹.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 孟焰.管理会计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范文5

多年来,我国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多是在引进英美国家管理会计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

教材中的理论与方法的阐释、例题、案例、习题等均是以西方企业素材资料为背景的。很多地方并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因而学生学后并不能直接用于我国企业。例如,西方将直接人工成本作为变动成本,但在我国工业企业并非实行完全的计件工资制,因而直接人工成本有相当部分是固定的而不是变动的,但在讲变动成本法时我们仍然沿用西方教材的说法。再如,我国企业的期间成本包括产品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但很多教材仍沿用西方的做法把期间成本区分为产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两项。当然,这些可能是细节问题。但也有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责任会计,在西方管理会计教材中是针对大型企业来讲的,重点围绕着三级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介绍它们的评价问题。但实际上特别是在我国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不存在利润中心,更不存在投资中心。针对中小企业,主要是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核算与控制,但对此,现行的管理会计教材却语焉不详,不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我国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创造了一些独有的管理会计方法,例如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班组成本核算和90年代初邯钢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方法,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在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中予以采用。

应当说,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以来,虽然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理想,但我们还是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也有很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应当充实到我们的管理会计教材和教学中去,使我们的管理会计教学素材中国化,这非常有利于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西方管理会计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基本内容体系未有改变,这些内容主要包括成本习性分析、传统成本计算(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含销售、成本、利润、资金预测)、决策分析(含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等。然而,众所周知,在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形成以后,管理会计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表现在战略管理热的出现、服务业的兴起、全球化的竞争、信息技术的进步、制造环境的发展(包括适时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作业基础管理(ABM)的产生等。由于环境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传统管理会计)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与企业管理的相关性。对此,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H﹒托马斯·约翰逊和罗伯特·S﹒卡普兰在他们1987年合著的《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进行了说明。从本书和其他有关的资料,李天民教授(1988)整理归纳出传统管理会计的三大局限性:视野狭窄、观念陈旧和方法落后。笔者(2002)也曾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进行过探讨并将其主要概括为两点,即“上不着天”(指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无关)和“下不着地”(指传统管理会计没有以作业为基础)。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西方管理会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新的发展,这些发展包括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costmanagement)、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以及目标成本法(targetcosting)、改善成本法(kaizencosting)、全生命周期成本法(wholelife-cyclecosting)等。另外,管理会计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受到高度重视。但客观地讲,我国《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仍仅涵盖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并主要以工业企业为应用对象。因此,我国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急需现代化。

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就是在继承传统管理会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管理新的需求和管理会计的新发展,重新设计整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教学方法的案例化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很强。同时,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目标也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因此,管理会计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与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它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根据对西方管理会计教学资料的观察,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有四种:教学引导性案例、方法应用性案例、效果证明性案例、问题分析性案例。四种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教学引导性案例是在每一章节前安排的一个意在提出本章节将主要研究的内容或解决的问题的案例。此种案例,能够以来自实际的生动情景资料,在学生学习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开始本章节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方法应用性案例是说明管理会计方法在某个企业中实际应用情况的案例,它可以揭示在具体企业中如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应用管理会计方法。它与一般教材中的例题不同,例题通常高度简化,而方法应用性案例则是具体企业管理会计方法应用的真实再现(当然进行了必要加工),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证明性案例是根据来自企业内外媒体的资料整理的客观介绍管理会计方法在某个企业应用取得实际效果的案例,此种案例一般作为阅读材料插入教材章节之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学生对管理会计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最后,问题分析性案例是一种主要供学生课下分析讨论的案例,这种案例一般在案例中要介绍相关公司的基本情况与有关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成本数据,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分析并回答案例提出的问题。这种案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并且它一般要求学生要提交书面分析报告或(和)参与小组或课堂案例讨论,故也能培养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的案例化就是将上述几种类型的案例有机地运用到管理会计教学之中,发挥案例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四、教学手段的电子化

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的一个特点是,管理会计有时要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加工处理,计算难度大且要求及时性强。因此,要顺利完成管理会计提供管理信息的职能,提高及时性,降低信息成本,管理会计的电算化(即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会计信息的处理)更有必要。在会计教学中,对于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单独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来进行。但管理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则基本没有列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之中。这不利于学生应用计算机从事管理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实际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离开计算机技术是不可想象的。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手段的电子化这里不仅指利用计算机或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授,而且是指(更主要地)管理会计的电算化教学,即将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管理会计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EXCEL等电子表格进行本量利分析,计算不同因素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可以利用SPSS统计软件的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进行混合成本的分解和成本预测等;可以利用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与分析系统软件进行投资方案的比较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及利润全面预算软件演示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等。

以上提出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四化”对于培养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要实现“四化”存在很多困难,需要各方面特别是管理会计的教学人员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是,为了培养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努力是值得的。

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范文6

目前很多院校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其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存在诸多的问题,管理会计的教学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现实需要。为此,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应做相应的改革。基于管理会计的“业财联合”的特点,改革的方向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强化实践教学,并逐步形成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管理会计的发展起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F.W.Taylor)发表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PrinciplesofScientificManagement)。我国直到70年代末才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一直以来,我国当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实际应用水平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然而,过去的2014年对于我国的管理会计而言,可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堪称中国管理会计的“元年”。2014年初,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其发表的书面讲话中也进行了这样类比:“如果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那么,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的重点就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财政部2014.10.27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管理会计工作必须不断推进并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建设。在高校中,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方式就是开设管理会计课程。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其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存在诸多的问题,管理会计的教学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现实需要。为此,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应做相应的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要求

要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我国的经济结构,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也必须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这就迫切需要既掌握扎实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能结合现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管理会计人才。由此就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管理会计教学一定要服务社会需要,紧密联系理论和实践,尤其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二、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偏离现实,理论和实践失衡

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使得即便是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也未将这一目标贯彻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由此,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基本上只是讲授一些基本的理论,并没有涉及到实践运用,更不必说安排管理会计的配套实践课程了。

(二)地位明显偏低,没有形成课程体系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较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会计主干课程相比,管理会计的地位明显偏低。首先,几乎所有高校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类课程都形成了一个从初级到中级高级以及实验的完整课程体系,而大多数高校一般都只开设一门管理会计课程,或者是和成本会计合并开设一门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实际上管理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而涉及相关领域的课程设置明显不足。其次,课时明显偏少。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一般管理会计只开设32~48课时。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也只能讲授一些基本理论。最后,管理会计一般开设在第6或第7学期,此时学生多半忙于考研或是出国;加上课程讲授的又是基本理论知识,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与其他学科边界不清,内容交叉现象严重

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三门课程都高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缺乏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纵览这三门课程的教材,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存在一定交叉重复和边界不清的问题。其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存在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等内容的交叉重复;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存在标准成本、作业成本、变动成本等内容重叠。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前述种种原因,目前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并不像“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其他专业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学生利用习题巩固消化课堂理论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案例教学也几乎没有,更不用说采用实验或是实践的方式教学了。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修订培养方案、调整教学目标、形成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前述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种种教学现状,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能足够重视管理会计。根据财政部颁布的“指导意见”,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新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的相关专业非常有必要适时修订培养方案,将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调整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还要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锻炼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在培养方案中要设计出科学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改变当前只是孤立的一门管理会计课程的局面。这就要强化管理会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储备基础,增设如决策科学、行为学、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使学生既懂管理会计理论,又懂管理、决策、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完善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二)设计并强化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管理会计教学一定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仿照财务会计等课程,设计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校内实践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践环节为补充,以校内外科研环节为高度,形成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环节通常由课堂实践教学、实训环节(如一些管理会计软件)和实验环节(如沙盘实验等)组成,一般结合其课程理论教学进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校外实践环节则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和一些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关系来实现。

(三)创新管理会计的课堂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是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有效途径。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学引导性案例,二是效果证明性案例,三是方法应用性案例。此外,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采用问题回答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厘清与相关学科的边界,整合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厘清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尤其是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边界。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基础课程,其侧重点在于企业的成本最小化,以成本核算,成本报表编制及成本报表分析。管理会计课程的侧重点在于生产经营活动,其目标是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因此,管理会计课程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基础,以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为主线,构建其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而财务管理课程的侧重点是资金的运动,需要以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为主线构建其内容。整合的结果是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体系既完整又互不交叉,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也使各学科的边界更加清晰,研究重点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张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探索[J].财会通讯,2012(10):38-40

[2]刘辉.管理会计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1):215-216

[3]申艳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