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1

【关键词】法学案例;方法;策略

案例教学法主要根据法学教学需求,利用课堂讨论、模拟法庭、观摩法庭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学生法学学习的需求。

一、概述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案例教学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主要方式。案例教学法最早开始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在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院长朗德尔将此方法引入到法学教育中,并进行了推广。迄今为止,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美国普遍使用的法学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后,也进行法学案例教学法研究。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案例教学法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所以,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明白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和意义,理解清楚案例教学模式特点,然后再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和自身的特点针对性进行教育。

二、现行法学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法学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方法

1.案例枚举法

此种方法可以划分为案例例证法和案例导入法。案例例证法表示,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对学生进行举例,使用刚学过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案例导入法表示,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利用简单的案例作为教学开端,引出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学习。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主要表示,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内容比较全面、结构相对简单的案例,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和讨论,案例讨论法是案例教学中比较高端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经常适用于一些法律关系复杂、法律知识较多、争议性大、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变相的讲述方法

利用案例枚举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案例的情节分析、问题提出、案例发展过程、案例推断时间和结论,都由教师控制。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教师在采取案例枚举法讲解的时候,很多案例都是自己虚构的,根本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时候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在学生没有发言的时候,教师推断得出结果。学生只能得到学到浅显的理论知识。

在案例讨论法中,虽然教师会选择比较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学习,学生对此中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很多分析和讨论的知识点都是教师提前规划好的,讨论的结果也都是教师自己一手策划的,学生学习的只是此案例的解决方法,并不能应对此种类型案例的判断。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将教学作为当做教学过程来进行,忽略了教学思想的重要思想,学生需要的并不是教学完善的过程,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2.现行案例教学法不适应司法考试的需要

司法考试对案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司法考试,得到法律合格证书,已经成为法律学院评价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准。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来看,很多教师教学的重点依然是课本内容,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知识。案例教学的这一目的容易让学生在案例学生上产生误区。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一个理论接着一个理论知识的讲解问题,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并不能进行思考,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所以,学生经常认为教师讲解的内容已经足够法律知识判断了。但是进行司法考试的时候,由于考试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阔,学生做题时根本无从下手,对学生思凡考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改进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

从案例教学模式来看,教师经常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依靠教师的分析进行讨论,不能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进行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师生之间形成互动的氛围,让师生对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提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让学生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解答案例讨论中,结果产生的原因和证据,帮助学生解答案例学习中的疑惑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实证分析法

进行实证分析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典型、权威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要想案例教学被学生普遍接受,教师就必须保证选用的素材和论据真实、可靠。选取案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身边比较真实、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司法考试中涉及的很多内容比较综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选取案例的时候,一定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对问题进行剖析,恰当的使用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2.比较分析法

在案例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比较分析,认识不同案例之间的区别、特点、本质和联系。当然,运用比较法的时候,教师必须对案例的可比性进行分析,利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和正反比较等多种方式进行比较。

进行比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理论比较。由于法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进行理论比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还能理论知识区别事物内在的联系。例如,刑法上有很多的容易混淆的罪名,利用案例情境可以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进一步形成普遍性理论。

第二,事实比较。根据固定的方法进行比较,很有可能导致结论固定化。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鼓励学生对实践事实的改变,从而得出新的结果,让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法学理论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必须将课堂内容的讲解当作一种过程,而不能利用固定的结果让学生进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案例精析[J].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7)

[2]王梅霞.法学案例教学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2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大力推崇的教学方法是生活案例教学法,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能跟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在教学实际中创新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所谓生活案例教学法,直接来讲就是用典型、具体的生活事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中理解、掌握教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张永军,靳玉乐两位学者在《论案例教学的本质和特点》一文中说得更深刻:“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就是思想上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局限,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现实教育形势发展不相适应,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确立生活案例教学法在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行动上用生活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扩大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由于要搜集、选取、编写具体的、典型的生活事例,教师要经常浏览阅读大量的新闻时事和教学参考资料,这个过程使教师接触很多当今社会上发生的千奇百怪的事情、了解国内外重大的时事以及社会发展潮流,增长了见闻,丰富了知识;编写生活案例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过程。讲底到,搜集、选取、编写生活案例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修的过程。

第二,有利于充分发挥老师创新性教学的能力。教材相对讲是固定的、过时的、乏味的,生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使教师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精神的前提下,打破教材的权威,跳出教材的框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加以处理,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教学质量更佳。

第三,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的情绪,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展示典型具体的生活案例,会很快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学生们通过对生活事例的浏览,就会产生好奇心,继而会产生问题,进行质问、思考。这就是生活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最成功的地方: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课上得有趣,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第四,有利于学生从直观形象的角度来理解把握教材的概念、原理和基本观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唯教材论,一般使用的是演绎法教学,也就是从理论到理论,用观点原理来解释、理解观点原理,学生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而生活案例教学法则属于归纳法教学,是从具体到一般,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概括出基本的观点原理,符合学生认知事物,掌握知识的规律。因而,生活案例教学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更具有生命力。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使用生活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必须按照如下原则做好教学工作:

第一,要把生活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法、讨论法区别开来。举例法是用具体的例子解释、说明、证明观点原理的方法,讨论法是围绕一定的问题各抒己见的方法,举例法、讨论法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堂课里根据某个具体内容或环节的需要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而生活案例教学法里的案例则是一堂课中的教学主体,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在这堂课中,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提问、发言、讨论等都是围绕这个案例展开,在生活案例课堂中,举例法、讨论法是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

第二,认准基调选择案例。备课时,要熟悉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的内容,选择的生活案例不能偏离了教学大纲的精神,否则就离谱了。只有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中心思想,选择好案例,生活案例的教学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第三,选取的生活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题材的原则是从现实生活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例子,最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或者是本校本地的事情。这样,容易在同学们当中引起共鸣,引发同学们提问、发言、讨论的气氛更热烈。

第四,善于引导学生从情节的乐趣中领悟道理。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要压制学生的言论、情绪,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见闻、感受、想法,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时,学生讲出来的东西是很多的,因为这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作为老师,要分享学生的感受,理解学生的体会,同时,抓住主要的问题给予引导,使学生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3

摘要: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社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法律人才。但是,中国的法学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这就导致了我们培养出的法学人才存在思考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等问题。怎样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型法律人才是近几年我们法学专业一直探索的问题。本论文拟从教学模式的研究出发,探讨怎样才能很好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较有效的一套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法学;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法学教育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法律职业人才。但是,从我国现状来看,法学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着无法很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能力差等情况。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决法学教育的困境,教育部于2012年正式启动实施了“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之后,全国的法学高等教育迎来了以法律诊所为典型形式的法学实践性教学模式。但是,并未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并不是只要设立法律诊所就能马上解决实践能力差的问题。高校法学教育必须重视现状,只有不断深化高等学校的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法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在法学本科培养方案中增设了法律诊所、模拟法庭和校外实习等环节。但是,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问题上的效果不太明显。究其原因,除了很多学校普遍存在这些课程的设置形同虚设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平时的积累和培养。人的任何一种能力并不是几门课程、几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需要循循渐进,这就需要我们高校的法学教师在自己负责的每一门课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及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我们在法学本科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演进式”教学模式。一般按教学书的编章结构展开讲解,重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深入度,知识从老师处传出,学生则被动的接受。这种教与学的过程很难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涛涛不绝,而学生在台下则觉得枯燥乏味。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求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应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可以说缺失技能的“知识”是有限的,肤浅的。我们的法学教育培养出的大部分的本科生都只具备知识,而不具备技能,导致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不深刻,运用知识不灵活,法律思维死板僵化。

二、解决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

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也不存在可适用于任何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需要一定的条件,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所以,我们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时,应充分考虑每个知识点的特点和每个课程、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根据教学目标及知识点的不同,选择行之有效的一个或多个教学方法。

(二)结合教学内容与目的,选择最佳教学模式

应充分认识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各个教学法的特点,摸索出符合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的多种教学法交叉共存的教学模式。在每个课程的学时分配上可以增设实践(实验)课时,即一个课程的学时由一定量的理论学时和一定量的实践(实验)学时构成。在理论课堂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课堂中采用主要运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业务参与、审判观摩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

1.概念、原理等的讲解应主要适用讲授法讲授法是我国古代法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成本少、知识传递速度快等特点加快了这种教学模式的迅速发展。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在具体案件中适用法律之前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对法律条文的准确、具体的理解,所以,在法学教育中概念和原理的阐述很重要。这时候,适用讲授的方法进行讲解是最好的选择。夸大讲授法的缺点,一味地排斥讲授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在讲授中参差案例讲解、适当讨论,创设情境、探究式引导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灵活运用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是给学生创造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机会的很好的一种模式,其适用很广泛。在传统的讲授法中也可参杂课堂讨论环节,在案例教学中也可适用课堂讨论法。形式上可以选择小组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选择全班一起讨论的形式。为了有效掌控每个学生的参与活动,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先采取4人左右的小组讨论的形式,待他们4个人的观点整合完毕后,在进行全班讨论。在讨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主持人,是讨论会的组织者、管理者。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抹杀学生的积极性。

3.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有组织的案例讨论式教学,其目的是通过案例讨论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①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案例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应该是精选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在讨论前教师应初步介绍该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提示案例中应重点思考的问题。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会不断地完善观点。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各种观点整合后进行发表,其他有不同观点的小组可以反驳。如果不同观点通过互相之间的探讨后,达成一致观点,就对该观点进行评价。如果在激烈争论后,还不能达成一致观点,就对每个观点都进行评价。在案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逻辑推理、思辨的过程。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能力。

4.一次成功的审判观摩胜于参加几次模拟法庭审判观摩可以使学生在直观认知的层面上介入现实审判的具体程序与环节,加深学生对法律审判程序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我国司法审判实践活动的现实情境、体制建构、运作方式、制约因素等有更加真切和深切的把握和体会。②我们法学院已与多家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律师事务所、银行、街道社区等部门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这给我们的学生到各个法院旁听案件审理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组织审判观摩时应注意不要流于形式。应在观摩之前给学生讲明这次观摩的目的,观摩结束后,组织一次交流,让学生发表感想。

5.通过业务参与,提高实战能力我们法学院有公益的兼职律师联合会,也有法律诊所。一年处理的免费咨询和进行援助的案件也不少。目前,我们是只允许已通过司法考试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业务。但是,今后可以让没有通过司法考试或还未参加司法考试的学生也适当参与业务,让他们体验真实的办案经验。在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始终关注和跟踪案件,掌握风险,避免给当事人造成损失。

三、结语

我国的法学院校普遍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法学教育的改革呼声也越来越大,法学本科教学正处在变革之中。为了满足国家教育整体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得提高的理论知识水平。法学作为社会应用学科,直接反映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只有类似的案件,并没有完全一样的案件。所以,只有具备较高的判断、比较、分析和逻辑思维,才能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发挥和培养这些能力的前提还是要学生具备系统的法学理论体系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所以,在探索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绝不能一味地排除讲授法。我们应在充分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利与弊和在适用中的注意点后,应结合知识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选择性的采用一个或多个。如在讲解概念、原理时,可以结合简单的案例进行讲授,并同时采用小组讨论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相关概念、知识点的讲解还得采用讲授法,并可以同时采用小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或分组辩论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审判观摩,通过法律诊所参与实际业务等实践教学模式的并用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尹建国.实践性教学方法及其在传统法学课堂中的运用[J].法学杂志,2013(1).

[2]陈彤.法学专业教学方法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亚太教育,2016.5.

[3]孟涛.美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反思[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4).

[4]陈景善.日本的法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4).

[5]阳继宁.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民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4).

[6]张冬.透视我国法学教育与司法职业的脱钩问题[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6).

[7]张咸杰.法学教学方法的利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8]刘乃睿,胡军.法学本科改进型课堂讲授法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5.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4

关键词:教学方法;经济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7303

西方经济学是发达资本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验总结,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意义非凡,在有些院校,西方经济学被称作经济学基础,一般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学好经济学,建立扎实的财经基础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其他课程学习、就业以及人生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培养学生经济学特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对提升学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意义非凡。但经济学课程抽象、深奥、枯燥,许多原理要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来证明,还广泛使用数学函数和模型,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经济学中那些完美的曲线和严谨的体系始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教好这门课,怎样将经济理论融会贯通,怎样让经济学课堂生动、有效,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总结笔者多年经济学一线教学经验,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比较行之有效,即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优劣,采用时需取长补短,综合运用。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解答疑惑的方法,一般有固定的场所,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者和主导者,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细小的方面,然后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即“刺激”,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即“反应”。教学过程表现为“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在传播教学内容的活动中,教师是传播者的角色,学生是受传者的角色。建构主义兴起后,讲授法广受诟病,批评者认为他有种种不足,在方式上毫无生趣,程序上着重于灌输知识,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探讨,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在的理论界,对这种教学方法也有颇多指责,改革之声此起彼伏。

但请大家思考一下,既然这种方法弊端诸多,为什么依然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广大教师不愿意改革,还是中国当今的客观环境决定了讲授法依然有它无可替代的优势?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讲授法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作为当代教学的主要方法,短期内无法改变,也不应该改变。经济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总结,运用大量的模型及公式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其论证逻辑之严密,结构之复杂,内容之渊博,让人叹为观止。要把这门学科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如果离开教师的精讲,而让学生通过自学和相互探讨式的方法掌握,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层次来看是不切实际的,学生也会因为缺乏知识储备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抓不住经济学的主旨和基本原理,也就抓不住各种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性,从而无法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讲授法不应被抛弃,而是应该策略性的运用,改变其死气沉沉的局面,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教师艺术性的课程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依然是中国当代教育体系中适用性最强的。具体而言,应用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详略得当。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比较容易控制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要多讲什么,少讲什么,突出什么,省略什么,主动性发挥得比较充分。教师应根据所讲内容的内在逻辑,通过科学的内容设计和安排,把抽象和枯燥的概念原理生动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爱听,同时也易于掌握。

(2)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引人入胜。应用讲授法,教师的个人魅力往往是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又是语言魅力,曾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华中科技大学郑用琏教授曾总结自己多年的成功教学经验,认为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是成功课堂必不可少的因素。经济学内容虽然枯燥,但如果教师苦练内功,艺术性的把知识讲解出来,依然可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3)与其他教学方法穿插合用。讲授法并不等于“注入式”、“填鸭式”或“满堂灌”,讲课要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穿插使用一些其它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等,相互结合起来,效果颇佳。教师应根据所讲内容的内在逻辑,善于发现课本内容中的隐含意义,层层设问或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进行讨论式提问,教师再根据学生思考的情况予以点拨,就可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表达能力。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法要求教师和学生均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允许学生就课程中的问题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研究能力。

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法不可不用,也不可多用,受学时限制,学生如果把过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到讨论过程中,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同时,由于学生的看法各异,又缺乏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很容易纠结于问题的细枝末节,从而忽视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而出现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现象。运用好讨论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好讨论的主题。以微观经济学为例,虽然内容庞杂,但大体可以分为五大模块:供求规律,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类型,分配理论。教师可以每个模块设计一项讨论主题,该主题涵盖所属模块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主动探究出将要学习的经济学原理。

(2)安排好讨论的程序。讨论一般采用分组的方式,每组的成员不能过多,以5-8人合适,按照如下程序进行:教师布置讨论主题――学生间观点交流――组内观点改进――观点总结。讨论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下进行,受制于课堂时间有限,讨论过程一般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结果可以在课堂汇报。

(3)使用好讨论结果。让讨论结果返回到教学流程,成为下一步展开的资源要素,同时允许学生进一步发挥,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由于讨论主题都是精心选择的,与真实世界关联紧密的,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讨论结果运用的现实生活中,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代表性事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采取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由于其操作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后期通过不断的完善与改进,现在已蔚然成风,其内容与方法也日渐丰富。

学生接触西方经济学一般是在大学的低年级段,社会阅历少,缺乏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认识和兴趣,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生动的内容来吸引他们,同时希望课堂内容能够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而西方经济学非常抽象和复杂,如果教师受制于教材的故有套路,严格遵守经济学严谨的理论体系,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来讲授这门课程,学生一定会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从而不来上课或者来上课了也在看手机或者做别的事情。这样,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案例提供的真实的经济运行情况,既可以缩短课堂与现实的距离,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培养能力。笔者十年的从教经验表明,每次讲到案例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有些原本开小差的学生也会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如果教师能够因地制宜,精心选择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案例,并巧妙的将经济学原理与案例结合在一起,则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一定会大大提升。

一般说来,案例教学应用于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充分分析与讨论,课后不断总结和积累三个方面。

(1)课前精心准备。案例的编选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典型性,所选案例一定要能够代表将要讲述的经济学原理,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二是时效性,在经济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与经济学相关的案例,选择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增强时代感,而且可以督促学生关心社会上的经济问题。三是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能够留有较大的争论空间,引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案例问题的设计不必太多,关键是要有启发性,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

(2)课堂分析与讨论。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是案例教学具体实施和开展过程,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过程。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主要是对案例知识结构、案例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原理、方法、概念等进行分析,以引导学生围绕该案例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首先应阅读案例并归纳出案例的要点,然后根据教师设计的各种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形成不同观点、见解,并最终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3)课后善于总结和积累。优秀的案例需要教师不断的积累,时刻关心国际国内经济问题和现象,丰富到授课内容之中,对于那些过时的,效果不好的案例要及时摒弃,加入新鲜、行之有效的案例,随着时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案例教学有种种优势,但在运用时切不可喧宾夺主,不能让五花八门的案例掩盖了讲授经济学原理这个目的,运用案例是手段,不是目的,案例是为掌握经济学原理服务的。

4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解决任务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传播者,而是任务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民主、充满个性、充满人性,真正活跃起来。下面论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确定任务。教师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讲到市场与厂商类型时,可以选择中关村电子城的兴衰,以及淘宝中各个店铺的生存状态,通过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了解任务的背景,寻找解决任务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2)分析任务。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如分析淘宝中各个店铺的生存发展状态时,要让学生们自己查找资料,分析得出淘宝中各商家的竞争策略,利润,以及该行业的进出障碍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垄断竞争这种市场类型,以及非价格竞争等策略。

(3)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也一样,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做总结评价。要发挥教师在总结评价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引导学生自评,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组织学生互评,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方法,这几种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新颖的,若能把这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改经济学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这几种教学方法兼顾了一般性、灵活性与开放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应针对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结合生产实践,一方面使他们掌握经济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创新和探究的灵感和思维方式。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肯不断积累,自我修炼,积极探索与内容和体系相符、有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一定可以使得教学过程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梁静溪.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2,(6).

[2]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1).

[3]陈银娥,刘健.关于《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09,(12).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5

关键词: 园林工程 概预算 教学方法

1.引言

工程预算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与工程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工作。《园林工程预决算》是园林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实践性非常强,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编制预算的能力。作为专业课程,它与其他课程紧密相连,涉及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学。教学内容包括工程量的计算、预算定额、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不断摸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课程性质与特点

2.1多学科知识交融。预决算在多类工程专业中均有开设,预决算从整体知识分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专业知识部分,二是造价学、经济学部分。造价学部分在不同专业相差不大,主要介绍有关造价的专业术语、概念、计算方法。专业知识部分不同,园林工程的特点是设计多学科、多专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这直接导致园林工程预决算有与之对应的特点,如涉及园林工程、园林设计、工程给排水、艺术学、园林树木学等,学生必须对各项工程都有所了解,园林工程按分部工程划分可分为土方石方工程、砖砌及石作工程、园林小品工程、种植工程、绿地养护工程、挖工程。对园林工程殊的小品如艺术气息浓厚的雕塑、设计独特的建筑等的估价需要对艺术市场有所了解。

2.2实践性强。园林工程预决算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步:一是计量部分,二是计价部分,计量部分需要对园林工程工序、工程内容、工程管理了如指掌,计价部分需要对市场价格、定额定价有所了解,这两部分都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实际工程有所了解,关注市场信息。学生很少接触工程实体,仅有的工程知识只是从园林工程课本上学得的,知识量特别少。

3.学情分析

3.1学生专业知识欠缺、自学能力差。学生的专业知识大部分来自课本,知识面过窄,具体体现为对工程内容、工序的认知度不高。在讲授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时,要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补充工程知识。

3.2学生实践能力差、联系能力差,缺乏耐性。园林工程预决算的计量和计价工程繁琐,需要细心、耐心地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项目划分能及时掌握,但利用定额查算工程量时,就不能准确划分,或重叠计算或漏算,或工程内容不统一,如普通砖墙的砌筑,一些学生把测量放线作为工程预算的子目,但是挖地槽的工作内容已经包括放线,将不同材料的基础按垫层计算等。类似这种问题经常出现,体现出学生对工程定额或清单不熟悉,不能举一反三。另外,学生对查阅定额和计算工程量缺乏耐心。

3.3教学材料少。案例或练习的选择非常关键,既要覆盖相关理论知识点,又要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符合条件的材料非常少,要么工程量太大、工程内容过多,施工图纸信息不完备,要么工程量过小,达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4.适宜园林工程预算的教学方法

4.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在园林工程预决算中讲授法是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主要对讲授理论性强的知识采用此种方法。如园林工程概预算的概念、园林工程工程量的概念、工程费用的组成等内容。

4.2谈论法。讨论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中部分章节知识点多、散、关联性强的特点,对这些知识采用讨论法。如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章节,该知识涵盖多个知识点,如工程量的统计规则和方法、定额的应用,预算书的文本格式、预算费用的计算,每个知识点又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小环节,可以说预算编制是一个知识的大综合。如果给学生布置完成一个完整的预算书的任务,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各个环节都有问题,可以采用谈论法,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逐一解决问题。在引导过程中,上下知识相联系,把“为什么这一步要这样”与“下一步怎么计算”相联系,学生要注重思考和总结,印证理论知识。

4.3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对技能型学科非常实用,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巩固技能。在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中,练习法贯穿始终,如工程项目的划分,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定额的使用,清单的使用。在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中,大量计算规则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练习法不仅能使空洞的理论变成生动的实践活动,使知识得以印证,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6

在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中,中医学基础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多,课时少。它是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专多门主干课程教学的缩写版,授课学时仅仅54学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医学基础全部内容难度非常大,因而,在中医学的讲授过程中往往侧重于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该课程存在理解困难、内容多且抽象、文字难懂、知识面较广等特点,再加上医学髙等专科院校的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知识积累较少、学习兴趣不浓、学校安排课时相对较少等现状,对学生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学习、理解、掌握如此深奥的知识,难度可想而知;对老师来说,传统的讲授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笔者在中医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兴趣学习法

这种方法重在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兴趣,才会认真听讲,才可能学好。中医学基础作为学习、认识中医的人门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比较难理解和记忆。作为老师,首先应把难于理解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而不是照搬课本。比如在讲解时适当运用“示意图”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如讲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时,可利用五行相生相克表描述相生相克关系:相生就是顺时针相邻相生,相克就是隔一行克一行。这样结合图表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容易理解。再如在讲解阴阳学说中阴阳互根互用时,可举例“阴和阳的关系就像生活中没有白天,就不会没有黑夜;没有黑夜,也就不会有白天”,以这样通俗的语言讲解,学生能够较为愉快的接受且理解。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或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授课生动性及学生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开展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例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把学生分成5组,并让每一组各自讨论并举例说明其中一个基本内容的的含义。再如讲解病因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六七情的致病特点,然后进行相互交流。分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案例教学法中最常见的就是病案讨论,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变过去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的被动模式为师生双向沟通、相互促进的积极教学模式,活跃教学气氛,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该方法是让学生首先对病案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内容的要求进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讲解的方法。案例可以是学生常见的病理现象,也可以是临床中常见的病例,例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列举“某急性热病的病人,入院治疗时突然出现体温骤降,问该病例体现了阴阳学说的什么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该病例从而得出问题答案。再如在讲解完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可问“一位贫血的病人去一家中医诊所看病,中医医师在处方上除了开补血药之外又加入了补气的药物,请用气血关系来解释为什么需要加入补气的药物?”通过这样真实的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活跃了教学气氛。

4.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辨别异同,认识本质,通过“教”与“学”双方主动参与以揭示规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不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思考主体的自身潜能,认识事物本质,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内容繁杂。医高专的学生一般对西医知识较为熟悉,且中医和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故在讲授中医某些知识时可通过中西医的对比来讲解。如讲解“心”的生理功能时,中医“心”的主血脉功能就相当于西医生理学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主神明功能却和西医不一样。这样一比较,学生就容易把中医西医常常混淆的教学内容区分开来。再如在解释“辨证论治”的含义时,由于初次接触中医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一中医特有的治疗基本原则,笔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常把“辨证论治”和“警察破案”对比讲解,看似不沾边两个内容实则有着相同实质内容。“辨证论治”就像警察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往往需要先搜集证据在根据证据来判断真正的罪犯,从而确定并实施逮捕方案。在这一教学法中,思考、联系和启发是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建立了与以往知识体系不同的、较为清晰的概念,明确了差异,避免了概念的混淆,使所学知识更加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