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1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有效性 音乐鉴赏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音乐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知识积累相对丰富,主观意识很强,他们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对时间的分配和知识的摄取都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笔者真心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受益。高中音乐课,既要面对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又要肩负素质教育的重任。在这样的现实中,如何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读懂学生——有效教学的起点

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之“效”,源于课程标准,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评价一堂课的有效性不仅从教师的教来看,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学来看。因此,“读懂学生”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了解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预案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与学生展开深度互动,有的放矢地促进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是教学的起点。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辨听、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与作用。几年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实践清晰地反映出要让学生都喜欢,确实是个很难的课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但我们不妨把起点放低一些,先不要奢谈音乐对于理想的启迪、音乐对于人生的意义,通过一学期乃至一年的学习,学生自己感受到了教材中的音乐是美的、能丰富他们的感情,音乐教育就算取得了很大成功。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要让学生从头至尾全神贯注地集中注意力聆听作品,感受各个声音之间的关系很难,因为这要加以训练。因此我在介绍这部作品时,降低聆听难度,在授课前深入解读授课内容即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找出最具特色的音乐部分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触摸音乐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并由此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音乐风格特点,提高聆听的专注度。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材使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优劣。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有四个版本的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尽管教材的编写已经十分人文化,体例、内容等安排也较为科学,但不可能适应不同档次、不同地方、不同教师的需要。因此机动灵活地使用教材十分关键。高中音乐教材的使用,比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有更大的机动空间。因此在不影响教学目的与效果的前提下,选择适当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学音乐课改观摩研讨活动中,我选择了《人音版》教材中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了有关探索。这是一节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课。我从作品题材选择着手,将我国第一部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草原放牧》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要素逐步展开对作品的分析,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注重音乐本体的力量,创造性地利用钢琴顺利解决多种难点,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带领学生聆听。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优美动人的旋律,陶冶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问题”的作用——有效教学的关键

吴斌先生再三强调“音乐鉴赏,关键是问题,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课堂问题的设计充分显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可以说,问题是课堂的兴奋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们必须扎扎实实研究音乐,精心设计有内涵的问题,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提出有效问题,可以说是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问题应该是学生有兴趣探究的;是能够与真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觉得非常有价值而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并能自行解决的;是有一定创意、有一定思维负荷,对驱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有促进作用的。

在《人音版》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导入中,我先请同学们欣赏已故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演唱的《我的太阳》的视频。之后我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拥有帕瓦罗蒂的歌喉,你会唱什么?当然这首歌是代表中国到世界舞台上去的。”简单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具备了趣味性、真实性、可行性、驱动性等特征,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有说京剧,有说评弹……答案各式各样,当然学生说的答案最终归结到中国的民间音乐。我继续介绍:“作为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具有超高的演唱技巧,他唱过很多作品,难度有9个HC的作品,技巧要比《我的太阳》难得多,但每次他一定会带一首《我的太阳》到世界舞台上去。这是意大利本土民歌。这样的艺术家,他对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有着这样的执著,那么在座的各位呢?同学们知道几首中国民歌啊?”这时我注意到很多学生脸上求知的表情:好像真说不出几首。“准备好了吗,一起学习吧!”一个真正的有效问题的提出,才有可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

在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的教学中,首先用一首调性音乐——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让学生对十九世纪音乐有一个感性认识,听一听、唱一唱,即刻就可抓住主题旋律。然后听一首无调性音乐勋伯格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听觉似乎迷失方向,没有稳定的归宿音,刺耳、怪诞,对比非常强烈。设问:能哼唱这一片段的旋律吗?两首作品哪首是调性音乐?哪首是无调性音乐?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试想会有哪些社会的、历史的、艺术的原因导致音乐在跨入二十世纪这个时间点上发生重大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对比音乐告诉学生二十世纪音乐发生的变革、创新及特点。最后一问将学生的视角从音乐拓展到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启发学生思考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并由此懂得任何艺术都不可能游移在社会、时代之外,它的产生、发展、变革、创新都与此息息相关。

在音乐课堂中,无论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从而作出判断、筛选和重组。教师理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尊重并珍视学生的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质疑、争论,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学生的“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四、反思教学效果——让课堂更深入有效

反思是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的一种本能的行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真诚地反思。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条件。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为了从本质上更深入了解反思,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都应该进行反思:本节课学生领悟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自主学到的吗?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了吗?经常如此反思,不断积累经验,课堂教学定能够更深入有效。

五、结语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只有了解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于教学效果的课后反思,则不仅能积累教学经验、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深入有效。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高中音乐鉴赏课会越来越受学生喜爱。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2

【关键词】 审美兴趣 教学观念 转变认识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73-01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它贯穿在音乐教学全过程,通过潜移默化来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来领略艺术的魅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素质,它并非以培养优秀音乐人才为目的。然而,此时的高中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他们个性初现独立性,思想日渐成熟,自主意识日趋强烈。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一方面他们容易并且乐意接受新东西;一方面又受信息时代的影响,网络、视频、音频时时处处影响着他们,他们感受音乐的方式多而且速度快。面对这样的情境,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将更加艰难。为此,音乐教师要搞好高中音乐教学就必须费一番心思,动一番脑筋。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效率,实现新理念的贯彻?我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的探索,认为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音乐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艺术,它凝聚人类丰富的情感,它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人们通过音乐获得心情的愉悦和享受。音乐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其特性就是情感审美,这种情与美的交融,决定音乐教育的“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可是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成了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技术教育,导致学生厌烦这种枯燥乏味又缺乏艺术性的音乐课,因为在这种技术教育中,学生根本就无技能技巧可谈,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的接受。这样的音乐教育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更无从谈其审美情趣。事实上,音乐艺术是一种不可造型的艺术,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联想和思考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而言,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而并非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音乐产生爱好之心,让他们在音乐教学中体验快乐,愉悦心情。如果教师能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用音乐影响学生的情感取向,形成审美情趣,就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其实,就是教师在激趣方面还做得不够。

2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对于普通高中来说,音乐课不是必考科目,但它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却有着重要作用。鉴于这个要求,首先,音乐教学要加强对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其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形象,他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应该是教学的引路人,课堂要让位与学习的主人——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制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主动、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从而更好的激发其音乐思维。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更加亲近老师、热爱音乐,并为之增添兴趣。

3 教师要转变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认识

现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和设置,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更高。它不仅要求作为音乐教师所要具备的会弹、会唱、会跳、会编, 而且还要求会用一切古今中外与音乐有关的器材。同时,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地理……上至高雅之曲,下至市井民俗。因此,音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引路人,教师自身必须具备音乐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博览群书, 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充实人生阅历,还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站在时代的前沿,关注乐坛新动向。另外,音乐教师还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使音乐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4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理念就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之所在就是学想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究的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有了方法,学生就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打开知识的大门。作为音乐课,其主要特征就是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学生通过倾听提高感性觉悟,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倾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听”觉开始,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悟音乐,并且学会欣赏音乐。

5 教师要极大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借助音乐的旋律,产生想象和联想是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欣赏时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而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具体地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体验,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些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作为高中音乐教师,除了掌握音乐专业知识技能之外,更要经常去反思、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用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皇甫瑛子.教师角色新定位——高中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01).

[2] 张琼.新课程理念下音乐课的时尚元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2).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3

通过认真学习课标,反思自己教学的成功得失,吸取平时集体备课中各位老师的经验,我对如何提升音乐鉴赏课教学的能力,总结如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求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的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他们将人主动去探索、了解,学习和掌握起来也很快。如何在音乐鉴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值得我们在课前认真设计的一面。

1.以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在一堂课堂中做好范唱、范奏,不仅树立了教师的教学地位,也是学生感知、了解学习内容的主要途径,这一过程能够引起学生的敬佩和崇拜,从而产生了美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对笛子独奏曲《梅花三弄》、《江河水》范奏完成以后,并向学生介绍和示范笛子的一些技巧的同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此,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分析,理解作品,从专业技能和音乐表现力方面加强自身素质的训练。

2.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鉴赏课本来是以聆听为主,但不完全一堂课都是聆听,因此,提倡轻松快乐的教学,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身体、思维在课堂中“动”起来。比如:在高中音乐花城版教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2节绚丽的世界音乐――歌唱篇中印度尼西亚的恰合唱教学,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来学校和体验恰克音乐的节奏,同时可以灌入节奏、节拍等音乐要素的乐理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选择与本课堂有关的音乐精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对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因素,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吧具有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并且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音乐精品作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4.对作品背景知识的介绍,教师可结合本学期中其他姐妹学科的知识对作品的背景作介绍,如,高中音乐花城版教材《音乐鉴赏》的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这一章知识,可联系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宗教、民俗等学科,如向学生介绍身边的民族音乐,因为,民族音乐代表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又如,高中音乐花城版教材《音乐鉴赏》中的音乐与时代一章,刘天华的二胡作品《光照行》体现出来的精神亦表着爱“五四”精神影响的爱国知识份子的心声。这清新的西方音乐创作风格为中国传统的二胡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二、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渗透一定的乐理知识

音乐鉴赏是以聆听音乐为主,学生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体验音乐的内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适当渗透节拍、节奏、速度等知识,学生一旦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三、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很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现在的学生,普遍热衷于流行音乐,有的流行音乐不适合学生,有些事对学生非常有害的。因此,我们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高雅音乐具有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如何欣赏、提高审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所体现的内涵。

四、合理删减课本教学内容,增加地方的民族音乐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高中的《音乐鉴赏》中的作品,往往来自中国音乐,中外通俗音乐、西方音乐简史、计算机音乐和、标题音乐、非标题音乐和音乐美誉中的常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师生都难以理解的作品,学生不愿听音乐鉴赏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甚至明确表态出不喜欢,造成尴尬的教学局面。出现这种现象,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贵州省当地的情况,适当增加本地方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运用学生生变熟悉的音乐,更加融入音乐鉴赏活动中。例如,高中音乐花城版教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的音乐与民族――民乐篇,笔者除了运用自己的专业笛子奏《梅花三弄》、《江河水》的乐曲之外,还选用了黔东南苗族芦笙这特殊的民族音乐作为本节的教学内容,将本地方的各个芦笙节的民间芦笙吹奏场面的视频播放给学生欣赏,并讲解芦笙传说中的时代背景和现场进行芦笙演奏,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体验作品表现的内容特点,使得学生的情感融入音乐鉴赏学习中,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给学生创设课堂音乐表演活动

现在的数字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创设音乐表演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表演,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高中音乐花城版教材《音乐鉴赏》歌唱篇的教学中,除了对课本的部分鉴赏之外,我创设了这样的音乐活动:教师事先给出“1、2、3、4、5、6、7的七个数字,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心目中最喜欢的一个数字,选好以后,每个学生将自己所选择的数字,安接龙式一一的报出来,教师把学生说出来的数字一一地写在黑板上,并按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进行谱曲,并组织学生集体学唱,如果遇到唱得不好听的地方,应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进行修改。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也锻炼了胆量,树立了自信心。有必要时,教师将这节课的谱曲制作成音乐,学生更会喜欢音乐老师来上课。

六、多写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4

一、 记成功之举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表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明确性,音乐教学基本上不能依靠讲授的方式来完成,因为教师的感受不能代替学生的感受。应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变演讲式为讨论式,即让学生听,不忙于讲解,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各自讨论。最后,教师再就大家谈到的共性观点、个性观点以及乐曲所表达基本意义范围加以归纳,最后形成一定的观点,不轻易否认个性观点。这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信心倍增,学习热情高涨,课堂讨论气氛十分热烈,学习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通过讨论方式得以解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轻松,学有所获,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师也教得轻松、愉快。

二、 记教学灵感

把教学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有的学生在欣赏《梁祝》时双手模仿演员一手持琴,一手拉弓的样子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由此我想到,高中音乐欣赏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欣赏,而应将其放大――由欣赏而带来活动。动是学生的天性,不可抹杀学生欣赏音乐时的无意识的动作,那可能是某种真情的流露。因此,对于课本中一些利于用形体表达乐曲内容的应尽量让他们参与到音乐中来。尽管看上去有些乱,但同学的情绪十分高涨,学生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课后同学们说这节课真带劲!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此,课堂教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取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三、 记败笔之处

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疏漏之处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如在欣赏某些作品时习惯上先分析曲式结构,对重要部分的和声进行分析,以求得学生对作品从理性上有个把握。但我发现我在讲台上津津乐道,而学生两眼茫茫。后来我想了想,难怪他们的茫然。对于没有系统学过音乐理论的普通高中学生来说,曲式结构如何、和声如何,他们的确难以理解,讲得越多反而越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下我问学生,我这样讲你们感觉如何?有学生说,我们雾里看花,什么呈示部、什么和声……我们听得很累。我记下他们的反馈意见,认真反思。是的,即使系统学过音乐专业理论课的学生也不一定能搞清楚有些曲子的结构,何况没学过的呢?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尽可能少讲过于艰深的理论,而是从音乐的音响、节奏、色彩等感性方面入手,课堂上的状况大大地改变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了,我讲得也更加有信心了。

四、 记学生独到见解

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火花及学生的感受,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准备。无论是作曲家的一度创作,演奏家的二度创作,音乐的想像始终贯穿始终。而且音乐的想像是在已有感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人的重新组合,使曾有的表象在头脑中创作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欣赏一些曲子时,笔者没有告知学生曲名,乐曲表现的内容、主题等,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联想,阐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结果,答案千差万别。不同的人听了同一首作品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存在着很大差异。我把一些有代表性的见解记录下来,加以整理,然后在不同的班级将各班同学阐述的不同观点通过老师的嘴进行交流、讨论,使一个小课堂变成一个大课堂,使有形的小班级变成无形的大论坛。这样往往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5

【关键词】高中音乐备 戏剧欣赏 教学现状 对策

我国民族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戏剧文化,同时这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因此在当下情况下学习并且热爱戏剧是发展并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需要,而在宏观上,这也利于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在实际中,却经常有学生认为学习戏剧是一件没意思的事,不像是流行音乐那样讨学生喜欢和追捧。所以,教师在平时就需要对这一现象做出反思,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加强民族音乐戏剧学习的内涵,并引领学生对音乐戏剧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素质。

1 高中音乐戏剧学习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个人主观意识很强,而对音乐戏剧的传统看法又使得学生不够重视这门学科,而音乐戏剧一般又相对枯燥,相比之下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但是在这个时期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对流行音乐不加分辨的过分追求,也会导致在课堂上教师难以进行音乐戏剧的教学。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教授音乐戏剧欣赏时经常是先讲解之后进行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甚至是直接来解释音乐。这样在实际中学生就不会亲自来体验音乐的魅力,而教师这种以间接的经验来代替学生直接体验的方法也容易扼杀学生的欣赏音乐的能力。

1.2 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课程的开课率也不够

在高中开设的音乐戏剧欣赏课程,其实是音乐欣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音乐教程中歌唱教学、舞蹈教学、音乐创作教学等有较大的差别,这样就导致了在实际学习中没有给音乐戏剧欣赏课程明确的定位,从而学生在学习音乐欣赏课程时候也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另外,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对音乐等课程不够重视,在新课改下虽然国家也规定了学期的音乐课时,但是相比其他的学习科目音乐课时还是比较少,也由于高考机制的影响,高中生还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学校和社会也认为音乐不是高考的科目,很多家长和教师也认为音乐课程并不重要,甚至认为学习音乐课程还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这样在学校里开设的音乐戏剧欣赏课程就更加少了。

2 针对高中音乐戏剧欣赏课程现状的对策

2.1 改变教育理念

在学习音乐戏剧欣赏课程时,要贯彻审美价值,音乐如果失去了审美品质,在实际中就不仅达不到预期积极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在教授音乐时以音乐的审美理念为核心,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那种讲解音乐的基本技能和和结构,而是要以丰富的音乐体验与音乐活动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音乐聆听、欣赏环境,并用心体会音乐中的真善美情感,塑造学生的人格。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音乐美感内涵,并根据音乐本身的特点来改变当前的教学环境,重点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

2.2 完善师资力量

高中的音乐戏剧欣赏课程,其实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热爱教学,并在教学中用自己的积极情绪和充沛的音乐情感来感染学生。而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尤其是在当前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教师更要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来完善音乐课堂。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例如学校艺术组的相关领导可以定期地鼓励教师进行进修学习或者是参加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完善学校的师资力量。

2.3 完善教学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习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在实际中教师可以探讨并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来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对话式教学,也就是要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共同的探讨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鉴赏音乐而不是传统被动的接受。例如在欣赏《卡农》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关于吉普赛人的一些资料,并且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说一下这个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并引导学生探讨关于神秘的吉普赛人的流浪和占卜能力,让学了解这个民族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解卡农的故事,让学生在音乐的变化中来理解吉普赛人悲惨的命运,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其次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也就是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进行统一的讨论,例如在欣赏《白毛女》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在提出问题:在当时情况下作者选择的素材,会采用什么类型的音乐风格?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在问题中参与音乐欣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总结

在高中音乐戏剧欣赏课程中,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审美为核心进行教学,并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丰富教法,在新课程要求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6

[关键词] 高中音乐;京剧教学;传承;创新;措施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尤其是中国的戏曲,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不仅在我国享有极高的艺术地位,也深受外国友人喜爱。

笔者从高中音乐课融入京剧教学的必要性着手分析,再从现实出发,分析京剧教学的现状,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措施和相关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京剧等中国传统音乐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从高中音乐课堂的点滴转变做起,最终激发孩子们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热爱之情,并主动将传统音乐传承发扬下去。

一、高中音乐课融入京剧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的需要

纵观历史长河,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形成,要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开始说起。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徽戏与秦腔、汉调、昆曲、京腔合流,还借鉴了一些地方民间俗曲,经过不断的交融、创新,最终形成京剧。1917年后,随着时间的沉淀,京剧这一“国之瑰宝”由成熟期走向鼎盛期。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经由读者投票,选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为“四大名旦”,该事件也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京剧这门艺术的、保护更加迫在眉睫。虽然党和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切实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京剧本身的新剧目创作还不够活跃和多样,缺乏能反映这个时代且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次,京剧创作人才严重匮乏,观众也比较少;此外,很多地方的京剧演出团体缺乏固定的演出场所,市场营销能力差。而在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若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不紧跟时展潮流,不能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等待京剧的,恐怕就是成为曲高和寡的空中楼阁。

因此,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音乐需要从孩子抓起。如今,“京剧进校园”已在不少地方实现了,教育界也做着诸多努力,将民族音乐的精髓点滴渗透在教材中,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继而为传统音乐、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二)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需要

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要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F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为重点,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开展京剧教学,能让学生在走进“国粹”殿堂,在感受京剧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更加热爱民族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需要

京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服饰、脸谱等众多艺术元素于一身,表演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拥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开展京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增加他们的艺术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音乐素养。此外,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音乐能陶冶他们的情操,释放他们的压力,而聆听、学习京剧也能使他们的视野得到开阔,心灵得到浸润,心情得到放松。

二、京剧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

尽管“京剧进校园”已在不少地方推开,但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们热爱音乐但并不怎么热爱音乐课,尤其对京剧等传统艺术缺乏兴趣。在他们看来,京剧是尘封在旧时光里的老一代人的记忆,过于复杂多变的表现方法、晦涩难懂的曲调和台词等让他们望而却步。而且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00后”,受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大环境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跟老一辈人截然不同,他们对京剧这门雍容华美的传统艺术缺乏兴趣。因此在实际的京剧教学中,许多学生心不在焉,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只有极少数能认真听讲。

(二)高中生整体音乐素养不够

许多高中生对京剧知之甚少,当前高中生整体音乐素养不够,艺术欣赏视野狭窄的问题凸显。主要有如下原因。首先,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受应试教育等现实因素影响,音乐课长期以来难以得到真正的普及与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音乐师资更为缺乏,教学水平较低,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造成学生音乐素养不够。其次,音乐课课时较少,高中生课业负担重。目前,高中音乐课为每周一节,但实际教学中仍无法保证开足课时,甚至存在高考科目抢占音乐课的现象。音乐教学被忽视,使学生的音乐素养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此外,学校还存在和音乐相关的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因音乐课不受重视,有些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多媒体、乐器、音响等硬件设施得不到保障,更加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三)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京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具有深厚的传统音乐素养,能旁征博引,将学生带入京剧艺术的海洋,还要求能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要。京剧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要在几节课中把它的方方面面全部呈现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一味照本宣科,过多普及枯燥的知识点,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但如今的高中音乐教育环境相对封闭,教师提升自我的动力比较缺乏,这也导致京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学习京剧的兴趣。

三、高中音乐课堂中京剧教学的创新措施

为改变现状,通过多年教学反思和总结,笔者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运用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如将流行音乐、新兴媒介等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重视学生音乐实践,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流行音乐为桥梁

虽然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但是音乐课本上的知识和流行音乐其实是一脉相传、并行不悖且息息相关的。流行音乐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旋律生动明快,歌词琅琅上口,容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因此,可以尝试以流行音乐为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京剧产生兴趣。

场景一:

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课本上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并未表现出很大兴趣。但笔者一点开李玉刚的流行音乐京剧《新贵妃醉酒》表演视频,同学们的注意力瞬间就被吸引。李玉刚的唱腔高亢嘹亮、甜美悠扬,特别是配上华美的反串扮相,大气的场景,古典的舞蹈,给学生以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击,让他们不知不觉对京剧这门艺术产生了好奇,也渐渐领略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因此,借助流行音乐开展京剧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氛围,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

(二)重视学生音乐实践

教师、学生、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教师应创新、合理地使用教材,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教学,构建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课堂和课外实践主体作用,笔者决定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开始抓起,引导学生从倾听者变为讲解者。

场景二:

同样是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位调皮的男孩子一直无精打采。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笔者没有直奔主题进行讲解,而是提问:“谁能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下自己对京剧和梅兰芳的认识?”在听完几位同学角度不同但各具新意的发言后,笔者请这位男孩子作答。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课本照本宣科,笔者笑着说:“我们想听听你个人的观点,没关系,言之有理即可。”这位男同学一脸不屑地说:“在我的印象里,只有我爷爷奶奶喜欢看中央11台戏曲频道,跟着咿咿呀呀。我们都管京剧叫‘老戏’,觉得它很老土,除此以外没有什么了解。”笔者对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了肯定,并对同学们说:“对一样事物有更多了解才有更多的发言权,同学们课后有空时多去搜集一些京剧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我希望听到更精彩的发言,可以吗?”在后来的课上,这位男同学主动举手和我们分享他的最新收获。他声情并茂地介绍了梅兰芳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并为自己之前由于对京剧了解不足而对京剧持否定态度感到羞愧,他说:“我回去也听了一些京剧的著名唱段,我觉得还是挺有味道的。”听着他们真切的话语,笔者发现同学们参与实践后,观念已经开始改变,从最初的不想了解到现在的颇感兴趣,他们的心灵离中国传统音乐近了许多。

由此可见,高中音乐课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亩真正遨游在音乐海洋,师生均能获益良多。

(三)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京剧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同学们加深了对戏曲的了解,在此前提下,笔者决定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京剧,让他们参与到京剧的传承与创新中来。

场景三:

在京剧教学的收尾阶段,笔者将学生分为几个五人小组,将他们带到室外,给他们一节课的时间,要求组员分工合作,最终创作出一个与戏曲相关、时长为四五分钟的表演。笔者为他们录下演出小视频。在该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新能力让人惊喜,有学生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排出了新编京剧小品,例如将京剧“四郎探母”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叙述,台词让人忍俊不禁,但其中蕴含的骨肉亲情、国仇家恨等情感依旧得到了很好地表达。有的虽然曲调不够标准,但他们对传统音乐的热情和创新意识值得肯定。

此外,可将流行音乐、新兴媒介等引入高中课堂进行京剧教学,本质上并不是脱离教材,而是借助外物,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利用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创新的观念不仅应该是教师所要坚持的,更应该灌输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因此要重视学生在音乐课堂里的创新实践,并通过实践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

(四)收获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京剧越来越着迷,不但在课堂上能聚精会神地听讲,而且在课外也时不时会哼唱几句京剧,甚至主动要求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经典的传统京剧剧目。而且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新贵妃醉酒》这首流行音乐京剧的歌词不仅浅显易懂,而且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如“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出自《长恨歌》中的“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而这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实现学科间的共通。

通过上述措施,学生从不了解京剧,不愿了解京剧,到对京剧产生兴趣,再到努力学习京剧,一点一滴地进步,效果越来越显著。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他们热衷于交流音乐知识,在倾听他人见解的同时开阔自身视野,也观看了自己的京剧演出小视频,发出阵阵欢笑。在参与创新音乐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更多了解,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还有效释放了内心压力。

《乐记》里面说:“乐者,德之华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传统音乐定能重新绽放光彩,激发学生们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促进他们的个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上、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2]齐如山.京剧之变迁[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