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范文1
【关键词】学校管理 养成教育 综合素质 提高 做法
1.从规范学生的作业书写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1 先从学生写字的姿势抓起,要求从刚入学的一年级做起,学生必须做到“三个一”(即看——眼距书一尺;坐——胸距桌一拳;写——手距笔尖一寸),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每周都由值周领导、德育少队和学生会三路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考核之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学生的看、坐、写姿势方面已基本矫正,达到预期目的。
1.2 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字的规范训练,对学生笔画不到位的一定要及时纠正;其次,任写字课的教师,必须按大纲要求,认真备课,严格教学过程,绝不允许把写字课上成语文课;其三,语文教研组与少先大队队配合,定期展览学生作品,主要以手抄报、铅笔字、钢笔字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写规范字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1.3 提倡学生作业一步到位,禁止学生用涂改液、透明胶、刀片等工具改错。要求学生做作业必须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力争一次做对、做好。这些做法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从长远利益考虑,不失一项极富教育意义的举措。
1.4 将上述内容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写入《学生素质报告单》中,目的是激励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认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本项工作开展至今,通过班级、年级组、学校等多次作业评比、展览活动,学生做好作业的兴趣增加了,坐姿、写姿正确了,字也写的规范了,作业的准确率提高了,好作业的数量增多了。
2.从抓班风、学风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学生管理整体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如何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抓好上述两项工作,是每所学校都必须研究的课题。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要做好上述工作,必须在班风、学风养成上下硬功夫,良好的学风与健康的班风犹如推进德育工作的两个轮子:一个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基础学科技能之轮;一个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精神品质的思想教育之轮,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同时转动中,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2.1 建立良好的班风,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班级工作质量的高低,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反映,而班风是班集体的风格和个性表现,是班集体共同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它本身就是强大的集体舆论。但良好班风的形成,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班主任正确引导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1)每学期开学要求班主任必须向学生逐条解释《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使学生从小初步树立是非观,通过墙报、手抄报、写日记等手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2)严细工作过程,严格要求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对班级内发生的每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都认真对待,对学生行为不规范的细小地方,都要耐心细致的讲解。当然,严格要求学生并不是板起面孔进行批评说教,而是在批评中肯定,以此来促进学生克服不良习惯。此外,良好班风的形成还要从点滴事情做起,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严以律己的思想观念,从而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奠定了信念基础。(3)评比竞争,争做班集体之最。苏槛姆-林斯基说过:“你给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酬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所以,良好学风的建立.还应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竞赛活动来得以实现。青少年荣誉感强,单从学校整体奖励,远远不够。因此,学校鼓励各年级、各班以各种形式创设竞赛环境,展开各种竞赛活动。如:体育竞赛、演讲赛,作业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荣誉感,使学生学有榜样,追有目标。此外,年级、班还制定了班级学生成绩奖励制度、班级综合评比制度、班规、学生每周行为规范统计表等。这些做法大大凋动了学生各方面积极性,行为规范的学生多了;不规范的学生少了,厌学现象明显减少了,毕业班的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2.2 注重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要把一个班级建设成团结向上、行为规范、努力学习、具有良好学风的集体,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班干部,他们就是带动全班同学,向着班风正、学风浓、成绩佳、习惯好的方向奋进的“火车头”。也是贯彻执行学校和班主任意图的桥梁纽带。为此,学校倡导各班在选拔班干部时,坚持“一看、二听,三观察”的原则。一看,是看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表现,从中找出干部苗子;二听,听取各任课老师及大部分同学的意见,从中选才;三观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观察学生工作能力的强弱、品行的优劣、态度的真伪。严格的选拔,再加上班主任的精心指点,加快了班干部的成长速度。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干部的能力威信,在班风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全班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榜样。对此,学校要求班主任要为班干部树立威信,热情帮助,并大胆使用,加强引导,敢于放手,永做后盾。这项工作开展至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些班干部平时对自身要求很严,在同学中威信很高,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品行不良、学风不正的学生有明显进步,绝大多数班级的班干部都能独立主持主题班队会,并有自行设计班队会内容的能力。今年学校又将班干部的选拔工作纳入一类班级综合考评的一项内容。
2.3 改革旧的班队会模式,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
利用班队会渗透班风、学风的培养,这是我校一条重要的管理思路。以前的班队会课大多都是批评会,先让有错误的学生做检查,然后是教师批、再学生批,这样做的结果,学生情绪受到了强烈刺激,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在品行上走向极端。为了此现象不在我校再发生,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校要求全体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彻底抛弃陈旧的工作方法,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尽量放手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班会中以“爱”为原则,以渗透班风、学风的培养为核心,并使主题班队会系列化,如学习交流“我的日常行为是否规范”、“我是怎样学习的”、“书是我的朋友”等,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谈感想,并让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现身说法,把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做法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传授给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对好的主题班队会,在全校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年级之间、班与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学生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规范行为,从而把班风、学风的培养引向健康、和谐的方向。
2.4 探索“实践+参与”的德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
在抓班风,促学风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提出了“实践+参与”的德育模式:它的实质就是指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喜悦。俗话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这项工作,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日常的劳动卫生管理,之所以这样选择,目的是利于行为不规范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尽快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人人有区块,人人都劳动,人人爱劳动”。具体做法是:
(1)细化卫生区,从小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我校的校园比较大,班级大,学生人数多,要保持每天卫生清洁,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卫生死角更不能保证清浩。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细划卫生区,先由德育少队将卫生区划分给年级组,再由年级组将区块化分给各班,再将各班级卫生落实到具体的人,并且制定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为“劳动日”要求全体教职工与学生一齐参加劳动,教师的办公室卫生不准学生搞,这样做既体现了教师的表率作用,又提高了劳动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爱护校园、热爱劳动的光荣责任感。这项工作开展至今,校园内的卫生质量明显提高,关心爱护自己卫生区域的学生多了,乱扔脏东西的现象少了,楼厅、楼梯、教室清洁明亮多了,乱涂乱画的现象没有了。
(2)倡导劳技课,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劳技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贳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的必要措施。它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劳动工具熟练掌握,要求教师进行实地教学,培养学生实地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再加上年级组组织劳动小组实地种植,增强了同学们热爱劳动的意识,达到了培养同学们良好劳动习惯的目的。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等因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这些年来,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和矫正儿童心理问题,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1 开设心理健康课,教给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心理现象,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在课程设置上,配备了专职教师,每周一节课,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常识,及多种心理自护方法。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所出现的种种异常心理,教师与学生促膝谈心,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课,没有作业,没有负担,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颇受学生欢迎,收效也是相当明显的。
3.2 定时、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学生心理各异,但也有共性,这些共性的心理由学生共同的学习、生活、教育环境等因素所造成,如挫折心理、考试心理、性心理、逆反心理、妒忌心理等,学校德育处大致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这些共性心理后,由专职老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进行了定时、定期的心理讲座。
如:在我们的调查中。4~6年级的不少学生考前睡不好觉,甚至一听就紧张,某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根本发挥不了自己应有的水平,这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焦虑,为了消除这一现象,我们又教给了学生一种“自陈量表法”,使学生对考试焦虑程度、考试焦虑原因、平时心理动态等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并结合实例给学生讲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用讲解和训练的方式克服考试心理焦虑,并辅以必要的应考心理指导,效果明显。
3.3 把心理教育纳入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管理的角度来说,加强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校在每学年的工作计划中,都将学生心理教育纳入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并在学期末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具体步骤是:①向学生问卷调查;②通过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心态;③与学生座谈;④整体分析学生情况对各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在校心理适应测试”、“学习态度与方式测试”、“学习动机测试”等各个项目,让学生以选择判断的方式回答,最后统计得分。德育处负责向任课教师了解较特殊的学生心理状况,再将学生按其学习成绩的不同分成几组进行不同问题的座谈,并将收集到的情况统计起来,把结果与班级平时管理相对照,做出较为客观的评析总结。事实证明,学生心理教育成绩显著的班级,其各方面的管理、教育成绩都较为优秀。
4.重视教育环境的优化,促进学生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既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完成各项德育目标的保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在这项工作中我校具体的做法是:
4.1 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①定期开办家长学校;②在授课中,要求授课老师必须以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授课,促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使各方面教育都具有针对性,从而引导家长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培养;③给各位家长配发素质教育资料,使其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言行素质;④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以良好的形象,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每学期都有近千人次的家长得到系统的学习,家长学校家长到位率达98%以上,这些做法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2 提高校内德育队伍的素质。
目前,我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队伍人数的50%左右,学历达标率较高,但部分教师教育思想匮乏,观念陈旧,协作意识不够,言行规范程度不高,管理意识不强。这些均制约或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摆在我校整体工作面前的一件大事,对此,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师德管理力度,确定标准,严细考核。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做到“七不准”,即不准因家长地位高低等因素取舍学生教育的标准;不准以任何理由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讲究仪表,不准着不得体的衣帽;不准在校园公共场所抽烟;不准随意摆放自行车;不准搬弄是非,恶语伤人;不准因任何理由致使学科成绩大幅度下降的事情发生。在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要坚决树立全面育人观与课堂教学效益观相和谐的育人思想,努力处理好文化课三率达标与重视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关系。
(2)要求班主任、辅导员要在班队学生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管理思想,即班级管理要以追求学生和谐发展和优异学业成绩为核心,立足于抓习惯养成,抓班风学风的培养两个基本点,努力实现三个观念的转变,倡导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由抓行为规范,向规范和学业成绩同抓转变,由抓言行向重视心育领域转变,由抓群体管理向注重个体教育效果的实现转变。“两个坚持”是坚持倡导勤跟严管与放手自主相结合的班主任基本工作方法;坚持倡导“四严”工作方法。(严格要求,严格自律,严肃态度,严密组织)
(3)要求全体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对行为意义的认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德育工作,根据学校构建的德育目标系统,将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范文2
[关键词]数学建模 数学实验 教育改革
数学建模教学针对传统数学教育过于抽象化,不重视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而提出,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应用有整体的了解,从教学内容上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与应用能力,其目的让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接触一些实际问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具有初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一、数学建模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很多学校的数学建模工作是以培训少数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主,而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将数学建模融入数学课程教学,这就导致不能让全体学生都接受数学建模的教育。
通过一系列与数学建模有关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建模的研究对象是一些实际问题,要把这些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并转化成抽象的数学问题并非易事。这就要求人们在建模过程中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比、系统化与具体化等阶段,这些阶段中能培养学生们的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洞察能力、运用能数学工具的能力、通过实践验证数学模型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建模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数学概念、定理的推理和证明,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常常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如:高等数学、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差分方程、随即过程、计算方法、计算机模拟等等,在这就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4.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数学建模研究的是实际问题,传统的一根笔、一张纸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各种数学软件包也随之产生,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包把抽象的数学模型形象化、可视化,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数学建模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需要学生了解不同的数学类的知识,而高校普遍的数学课时都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做引导,对数学知识做“串线式”的讲解,让学生在课下对这些知识在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由于数学建模的题目都来源于实际问题,解题的过程没有标准答案,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质疑,打破习惯的思维模式,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展开联想,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数学建模系列活动介绍
1.举办主题讲座。题为《什么是数学建模》,介绍什么是数学建模,中国数学建模竞赛和国际数学额建模竞赛概况;题为《数学方法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以著名的人口模型为背景,介绍常见的数学模型及典型处理方法;题为《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主要介绍数学模型如何通过计算机实现数值计算。另外,可邀请在国内外大赛获奖的学生与学生交流经验,介绍如何从问题开始分析,如何建立合理的模型,如何计算模型等。
2.成立数学建模社团,进行主题活动。社团每周定期活动,活动形式为讨论班,活动的内容为建模竞赛的真题。社团活动借鉴研究生讨论班的模式,让学生亲历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全过程。学会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查找全面的资料,对优秀论文报告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通过活动,学生们深切感受到数学建模的魅力所在,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习“活”起来了!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数学建模为契机,我们尝试对大学数学的教育进行改革。第一个阶段为普及教育,将计算机融入到高等数学的课程中。第二阶段是提高教育,开设数学实验课。主要以实验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为手段,以数学软件为工具,以教师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工作。第三阶段为精英教育,通过各类数学竞赛的选拔、教师推荐等途径,择优选择一批有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知识扎实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经过这三个阶段,营造了更加良好的数学学习的风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学”而后知“不足”。改革后的数学教育改善了以教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学为主,教学相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数学建模教学的特点,往往对一个实际问题建立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需要涉及很多领域的很多知识。数学建模内容的广泛性,使学生接触到许多不曾遇到的难题;数学建模的适应性,使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或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攻克这些难题。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真切地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了解到自己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又能通过不断克服困难来增强自信心,扩大了知识面,逐步掌握了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
2.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是探索性的工作,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文献调研的目的是继承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在新的起点上选出研究课题。而数学建模则表现得更为直接, 即学生直接从竞赛题目入手开始文献调研, 包括搜集、整理和学习在课内从未接触过的数学知识、计算机软件技术以及有关数据资料。这一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资料的使用能力。而科研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撰写科研报告或论文,对于学生而言,实在是一个难题。用历年来的数学建模竞赛优秀作品来熏陶学生,让他们了解完成科学论文所应持有的严谨态度,认识到好的作品在表达上的诚实与流畅,避免浮夸所带来的行文乃至逻辑上的纰漏。用数学符号提高论文的可读性,时刻注意维持符号的无歧义性和明确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假设。因为它是删繁就简、设置变量、搭建模型的最重要的一个依据。所以合理假设是通向成功模型的桥梁。在对未知领域的科学知识和事实材料不够充分的条件下,可以凭借合理大胆的假设,提出准可行的方案,然后推动该方案不断检验,不断修正,最后形成性能良好的数学模型。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的教学不能完全和外部世界隔离开来,关起门来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中打圈子,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以致学生在学了许多据说是非常重要、十分有用的数学知识以后,却不怎么会应用或无法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综述》提出: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乃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第一就是“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可见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魏丽侠,王昕.高等学校数学建模的创新与深入[J],教育与职业,2009(11);
[2]段勇,傅英定.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3]付军,朱宏,王宪昌.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4);
[4]王英霞.高校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28(2);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范文3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多元化发展 综合素质 择业能力
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是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择业能力的需要,是加速高职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各界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综合素质结构
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社会规范和通用能力四个方面。总体上综合素质可分为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通用能力素质等,具体如表1:[1]
表1 综合素质结构表
3.综合素质内容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考核内容,具体见表2[2]:
表2 综合素质培养和考核内容表
二、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经过对我系近50家就业基地及订单培养单位实地走访,经过对五届以内近30%毕业生问卷调查,经过对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个别访谈,经过对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吃苦耐劳精神不足
现在毕业的学生在车间生产现场工作很多同学没有耐心或存在怨言,试问若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验和经历,则怎能学到真本领及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呢?
2.工作态度不踏实
部分同学出现工作积极性欠佳,工作不踏实,更换工作频繁的现象。
3.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
我院高分子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可以,但在英语、制图、计算机、营销知识等多个方面需要加强。现在许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做外贸业务的企业对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对结构设计、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来说制图、计算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我院高分子专业的学生从事营销岗位的人员达到8—10%左右,创业的同学也占到6%左右,需要学习营销知识。
4.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相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同学来说,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下降。
5.社会适应性差
大学阶段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且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通用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阶段,是培养目标中的重点。现在同学们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受挫能力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还需提高。
三、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多个方面制定和实施了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1.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是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综合素质的主体,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我院各级党政领导特别关心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及专任师资队伍这四支队伍的成长和建设。每个二级院系配备7-10名左右的辅导员;每个班级(40人左右/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学校设校学生会,二级学院设院学生会。我校通过对这四支队伍的培训及考核,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有利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措施的实施,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课堂内。
2.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我院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制定和完善了大学生学籍管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大学生违纪处理、优秀学生表彰、学生励志制度、校内外班主任考核、院系学生管理考核、实习实训考核等相关的条例和制度,并进行严格考核与总结,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及教育,并对特殊生进行归档及单独教育和培养。
3.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
我校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主要通过班会课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特殊生教育与管理、秩序检查、优秀学生事迹展、学生励志教育等进行。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校园文化开展得如火如荼,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种文体活动、特色团活动、各种社团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校友大讲堂、教授一帮一、科技创新活动、学业生涯、职业生涯、各类竞技活动等形式多样,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分为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心理健康专业的教师及聘请的社会心理健康咨询公司的外聘教师组成;院系心理健康工作由院系副书记及辅导员完成;班级心理健康由班主任、班委及班级心理委员完成。
(2)加强心理健康心理测试。近三年来我院均在每学期第一个月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两种网上测评方式进行心理素质测试,根据测评结果,对一级问题生由二级学院和心理健康中心共同教育关注,对二级问题生由二级院系副书记和辅导员完成,对三级问题生由班主任及心理委员进行教育及关注。并且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进行教育及引导,预防和解决了部分同学心理健康问题。
(3)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活动。每年各二级院系均会配合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调试、团队合作、心理健康讲座、心理信息员培训、心里情景剧表演等近20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如何掌握情绪,如何感恩,如何团结别人,还广泛传播了“三心”,即责任心、爱心、耐心,使每位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守护了自己心灵的净土。
6.加强就业观教育与培养
我院通过就业指导课、优秀校友大讲堂、优秀校友事迹展、大学生就业文明教育、就业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就业观教育与培养。
7.加强劳动观教育与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我院特设置整周公益劳动课程及日常校园卫生公益劳动和日常校园绿化公益劳动。
8.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教育
我院除进行创业创新意识教育和培养外,还要求教师的课题必须有6名以上同学参与研究,并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论文撰写及专利申报,近几年我院每年专利数位居全省前列,每年均有学生撰写论文获省一等奖。还组织了各类创业创新比赛、兴趣小组等。
9.其他措施
我院另外特别重视顶岗实习及工学交替教育、专业教育及专业技能培养、加强身体素质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及设置、学生组织发展、贫困生教育与培养等多个方面。
经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院大学生综合素质逐年提高,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发展相对较好,我院就业工作连续六年在省内名列前茅,连年获“先进就业单位”称号。但现在大学生受到社会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会不断努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房德才.浅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范文4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校园电视台定期播放时政、科技、文学、历史、综艺等节目,加强思想政治、百科知识、审美能力等的教育。 2.组织学生参与电视台活动,指导学生编、导节目和摄、录、播、制作节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校园电视台,现场直播一些答辩、演讲、专题报告会、文体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4.通过校园电视台,充分利用教育资料,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和CAI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探讨建设校园电视台的方向方法,形成科学、高效、实用的办台体系。
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是: (1) 选播、编导、制作节目,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利用校园电视台进行电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 制作专题片。
课题研究的难点项目是: (1) 人员的选拔和培训。 (2) 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3) 节目的创作和编导。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1.确定校园电视台节目表: 时
间 固 定 节 目 周一至周五晚自习前20分钟 国内外重大新闻、校园新闻 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前10分钟 经典歌曲、校园歌曲 周二、周四上午课前10分钟 中、英文电视文学 周三晚第二节课开始 电影教材 周六晚 周末影院 双周周三 校园视点或校园风光 时间 专题节目 时间 专题节目 2月 新学期致辞 9月 军训会操 3月 高一年级演讲赛 10月 校田径运动会 4月 “教学效益评价法”素质考评 11月 待定 5月 艺术节 12月 “研究性学习”课题答辩 6月 研究性学习专题 1月 待定 备注:配合教育教学活动,适时播放诸如演讲会、辩论赛、示范课堂、专题讲座、文体赛事(文艺晚会、各类球赛)等专题节目。 2.充分利用中央及省市电视台的资源,有选择地录制或转播节目。 如:国内外重大新闻、电视散文、第二起跑线、科技博览、教育电视台第二课堂、高考专题、动物世界、电影频道优秀电影、综艺节目(音乐、舞蹈大赛、舞蹈世界)、大专辩论赛等等。 3.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演讲、辩论、课题答辩等活动,组织专题讲座,教师上示范课,自制节目,尤其是选择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反映学校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最新动向的节目。可以办以下几档节目:
①新闻调查 ②示范课堂 ③文体赛事 ④专题讲座 ⑤演讲辩论 4、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课堂电化教学和CAI辅助教学培训工作,举办有关电化教学的大赛,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实验法 用于电视台活动的开展 2.调查法、统计法 用于电视台活动的检测 (三)课题研究预计进度 2003年3月—6月 1.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选拔并培训电视台学生工作人员(如小记者、播音员、编辑等)3.制作电视节目表; 4.开展各类活动,编导、制作、播送节目; 5、开展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或电化教学示范课活动。 6.问卷调查; 7、研究性学习专题片 8.阶段性小结。 2003年9月—12月 1.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选拔并培训电视台学生工作人员; 3.开展各类活动,编导、制作、播送节目; 4.问卷调查; 5.举办“看电视、办节目”征文大赛; 6.举办电视台活动策划大赛; 7、我爱我校专题片. 8.阶段性小结。 2004年1月—3月 1.电视台学生工作人员才艺表演; 2.结题报告,成果展示。
四.课题研究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1.课题研究的硬件:
校园电视台的主要阵地:演播室、编辑室、主控室;
主要设备:双向控制闭路系统,摄、编、播系统。
主要资料:电子音像资源库 2.课题研究的软件: 课题组组长钟伦胜,从教10年有余,是省级大型课题《教学效益评价法》的成员,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同时担任学校电教组组长,完全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组副组长郭建平,是中学语文科高级教师,曾独立承担过省级科研课题,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组员匡红梅、郭正兴、邱德平3人,一个是有较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语文教师,另两个是专职电教员,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1.预计去向:形成“办好校园电视台,建设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系。 2.使用范围:本课题研究形成体系后,将可用于学校,工矿企业等的文化建设和宣传报道工作。
六.经费预算
1.购置音像资料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范文5
一些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只注重学生的短期就业,忽视了对学生长期发展的培养,使得学生知识贫乏,修养不足,综合素质较低,在社会的竞争中很难立足。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教学中,必须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才能完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脱节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只停留在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脱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在授课过程中根本没有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帮助与提高的内容,以追求速成为主,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希望培养出职业技能高手,忽视了现在社会需要的不单纯是技能人才,而是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这样一来,使得众多的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个人职业发展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发展空间狭窄,发展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生发展。
(二)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
社会的发展对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不仅要跟上社会的发展,更要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这样才能在与其他高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更好的完成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而今一些高职院校不能跟上时代潮流,一直闭关自守,用陈旧的方式方法、固定的培养模式开展素质教育,不会变通,不会改进,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三)素质教育与职业推进脱节
素质教育本应是职业教育的基础,然而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推进的工作当中,往往削弱了素质教育的基础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步入社会,很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不注重个人内在的素质提高,一味追求短期效应,忽视个人长期发展;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上,不能及时更新教材,不仅内容陈旧,还缺少职业发展的针对性,对于技术的发展方向模糊不清,讲授内容死板,缺乏新意,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在技术领域中已经落后,再加上素质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毕业时还未就业就已经失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将素质教育工作全部交给辅导员,课后也不能与学生有效交流,逐步形成了辅导员做思想工作与专业知识无法结合,教师专业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无法结合,让学生无所适从,无法提高。
二、素质教育在高职学生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是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要将素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实现时间与空间的良好结合,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一)实现素质教育与教学的良好结合
1.教师的引领。有部分教师只是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就可以较好发展自己,忽略了社会的千变万化对学生的考验,所以全部授课过程都是专业知识,只是为了授课而授课,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与培训,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与提高。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展现教师的专业素质,结合专业特点,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注意突出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的功能,从点滴渗入,从全面深化,做好案例剖析、结合实际分析、结合热点透析,让学生逐渐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法,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一,根据自己院校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有侧重的从企业中引进专业人才,尤其珍惜那些专业对口、研究方向相同的企业专业人才,在教学与科研开发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第二,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做学校的兼职教师,根据课程的设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确定哪些课程或实训课程由校外聘请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一方面能够吸收企业的先进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学校节约资源,达到资源有效、合理利用,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第三,多创造机会送专业教师到校外培训、学习,以专业为基础,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全面提升学校现任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在教学、实训过程中更有效的指导学生打下基础;第四,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尤其是目前想要建立还未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送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中挂职锻炼,让教师真正的深入一线,了解企业,深化专业,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不仅能够了解该专业目前的需求情况、未来发展情况,还可以通过教师的企业挂职锻炼加强校企合作的推动与巩固。
2.实验、实训、实习过程的规范。高职院校学生要在就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必须要有较强的职业技能作保障,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必然要有实验、实训、实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设计好学生校内的实验、实训、实习课程,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将素质教育工作融入课程之中,真正做到外练技能、内练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实验室、实训与实习的场地,要借鉴企业的建设方式与运行的规章制度,建设成为企业的缩影,不论是教学设施的硬件还是实施教学过程的软件,都要从模拟企业实践操作的规范入手,将企业实践操作规程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职业素质要求,着力于职业素质培训,把实验室、实训与实习的场地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校园联系企业的纽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充分感受企业的运行机制,在学习过程中寻找与企业对接的差距,完善自我,全面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实训、实习教师的作用,从学生的着装、入场、工作、行为举止等到学生离开场地,都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授课,从课程的安排到实际操作的过程设计,要充分与企业的现实情况结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锻炼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现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良好结合
1.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平台。以学生自我发展为起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体现学生意志,辅助学生确定方向,构建综合素质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综合素质教育平台,从而实现教育与娱乐的有机结合。综合素质教育平台的搭建,是学生认识自我、发掘自我、提高自我的有效途径,充分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课余文化的多样需求,实现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对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有三方面作用。第一,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为校园文化活动确定正确的方向。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积淀而成的价值、理想和追求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和舆论导向的重要媒介。素质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可以为校园文化活动把握方向。第二,拓展和创新素质教育工作的手段与方式,扩大工作覆盖面。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新颖生动,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学生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建设者。素质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既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又可以丰富和拓展工作的方式和手段。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作为活动共建者的创造力,使素质教育工作得到提高和加强。第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提高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代表学校精神的校园文化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是无形且巨大的,而其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也是学生成长的良好渠道。素质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启迪,使素质教育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2.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从细微之处着手,从点滴之处关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人文气息,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随处可见的校园文明行为,随时能够感受的求真务实的校园风气,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通过时间的沉淀,慢慢凝练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优化校园的人文环境,将文明、礼仪、道德、奉献、团结、求实等融入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当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领悟到校园文化的内涵,让校园文化当中深含的素质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进而达到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三)实现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结合
1.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体,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与高尚情操,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榜样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传文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要做学生政治上的导师,思想上的良师,道德上的模范,用自己的行为、语言体现出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2.构建思想教育模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与培养,素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当中,是一个过程的教育,是一个发展的教育,是一个目标明确的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基础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可以形成分年级的素质教育方案,从入学开始,每年一个侧重点,从入学适应、行为习惯养成到就业创业教育,有层次、有目标的完成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另一方面,也可以跟据学生具体情况形成分类别的培养模式,总结前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情况,找出问题,发现不足之处,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将此项不足作为工作重点,设计适应学生发展、适应学校发展的养成教育方案。
(四)实现素质教育与就业、创业的结合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范文6
关键词:教育体系;学生;素质;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生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当前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主题,和新课程改革的总的基调,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在小学教育中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传统的中国小学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认知和记忆力培养、文章背诵、认字、识数、阅读、写作等基础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学习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因此,要在小学教育中践行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自然知识等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实现离不开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观察。因此,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体系,将素质教育全面渗透至小学教育中对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少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开放思维的闸门;课堂上通过创设矛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通过猜想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创造情境化的问题设置,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小学教育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革新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教育模式,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情感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以及其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式才能使素质教育能够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