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筑牢法律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筑牢法律意识范文1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警示反思教育心得体会
2018年8月,我公司相继发生两起生产安全事故,给全公司党员干部敲响了沉痛的警钟。公司上下积极行动,进行了反思事故根源,强化安全意识的集中培训和学习。近期全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又集中开展了一次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纪教育,推动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公司党员干部教育活动中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在此将这段时间学习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做出汇报。
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天字号大事,安全生产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经常说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说明了安全生产是对每个人都切实重要的。通过分析两起事故,很大原因都是违章造成的。也就是事故的根源出现在思想上,安全意识不强,现场管理不严,凡是掉以轻心,这些问题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安全生产,主要抓人的思想工作,要以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杜绝人的习惯性违章做起。全公司党员干部要着力增强五点意识:
一是增强宗旨意识。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要牢牢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如果在精神上缺钙,行为上就容易不注意小节,就容易顶不住诱惑、经不起考验,最终导致从量变到质变,误入歧途。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作为一名中层干部, 一方面要管好自己,做到以身作则,另一方面也要担当起分管责任,带好队伍,严格要求下级,勇于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三是增强规则意识。全公司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思想关,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必须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 守住底线,谨小慎微。
四是增强风险意识。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全公司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依法行政,一定要把握好自己,慎重交友,走好人生路,维护党部的良好形象。
五是增强安全意识。实际上是要我们明白防患于未然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发生事故后的吸取教训;事前努力的意义远大于事后的追悔莫及和追究责任,要在安全时抓安全,不要在事故后去埋怨。因此,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抓到点上,落到实处,不能盲目无序,要把“安全第一”当作首要的价值取向,只有真正让员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才能确保我们的企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很多案例的当事人是我们熟悉的兄弟、同事。令人深感惋惜,不少同志是业务上的骨干,甚至是中层以上领导。造成这些案例发生的原因:一是理想信念丧失。一些同志没有把牢思想关,淡化党性修养,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从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二是法律意识淡漠。一些同志个人私欲超越法律法规约束,或是视规章规定为无物,没有“红线意识”,以至触碰了“高压线”;三是漠视中央八项规定。没有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对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没有入脑入心。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八项规定;要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思想和行动上的不足,慎微慎独,在本职岗位上干实事、求实绩、见实效。
筑牢法律意识范文2
[论文关键词]企业法律文化 问题 对策
一、企业法律文化概述
所谓企业法律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总和。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法律文化的构成要素有三,即物质表现层、制度行为层以及精神理念层。物质表现层是企业法律文化的外在表现和重要载体,表现为可观察到的组织机构和组织过程;制度行为层是企业法律文化的中间层和支持保障层,表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及依法进行生产经营的行为;精神理念层是企业法律文化的内核,表现为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律信仰等。
企业法律文化的三个构成要素既相互独立又高度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法律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及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二、我国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法律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但不容忽视的是企业在法律文化建设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物质表现层
根据原国家经贸委《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从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建议企业设立总法律顾问、设置法律事务机构并配备法律工作人员。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更是规定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应当设立总法律顾问、设置法律事务机构、配备法律工作人员。然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一些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都没有达到国资委规定的要求,更不用说地方国有企业和大量的民营私营企业了,同时很多企业即使招聘了法务人员或聘请了法律顾问,也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将法律工作停留在企业管理的表面层次上,没有真正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法律事务组织机构的缺失和总法律顾问、法律工作人员的缺位使得企业法律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组织和智力支撑,更使法律文化建设缺少了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企业法律文化建设自然不能得到有效开展。
(二)制度行为层
一方面,制度建设有待提高。首先,很多企业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除了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规范之外,其自身缺乏基础性内控制度,企业的很多内部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其次,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但制度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和衔接,内部不同部门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有时大相径庭,同时有些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难以执行和操作,使许多规定成了一纸空文。再次,不少企业的制度执行力不强,虽然制定了许多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但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造成了虽有制度但被束之高阁的现象。另一方面,行为建设有待改善。首先,目前很多企业的决策及经济行为中缺少法律审核环节,忽视了法律审核在企业重大决策、规章制度制定及经济合同签订中的重大作用,极大削弱了法律的保驾护航能力。其次,很多企业没有将法律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之中,仅将法律的作用定位在纠纷案件处理上,法律被排斥在合同管理、授权管理、风险管理等日常的企业管理门槛之外,成了企业管理的看客。规章制度的漏洞和法律行为的缺失使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缺少了制度保障和行动落实,仅成了一种口号。
(三)精神理念层
首先,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还不强,对企业法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略了法律的事前防范功能,缺乏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传统的人治思想较为严重,依法治企能力较弱,市场法制规则意识薄弱,遇事沿袭习惯做法,靠关系,讲摆平,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先天缺失。其次,一些企业对普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普法宣传在法律意识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普法投入不足、手段单一、全员参与程度较低等,难以有效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后天不足。
三、我国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意识,充分认识企业法律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公司治理,真正形成有效制衡机制,关键是严格依法办事。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有利于企业依法规范行为,使公司治理名符其实,发挥效率,保证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层之间的制衡到位,有利于提高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的现实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依法经营必然造成市场风险的放大,一旦法律风险发生,企业自身难以控制,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迫切需要企业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企业法制建设,不断提升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深化企业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实现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要做到科学、有序、高效,就必须摒弃人治思想,积极推行依法治企。企业内部决策,要从经验决策、个人决策向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转变;企业内部管理,要从粗放管理向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适应这一内在要求,需要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的法律素质,促进企业依法治理,推进企业民主法制建设。
(二)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能力
普法教育是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全员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企业上下应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普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做好普法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推动企业普法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企业普法工作的常态化局面。要围绕重点,狠抓落实,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各级领导和关键岗位员工作为重点普法对象,把实施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普法内容,把企业法律管理的成功经验、做法和典型教训作为普法案例,促进普法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普法教育,增强全员的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治企能力,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运用法律”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组织建设,夯实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
组织建设是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企业应按照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立总法律顾问,明确总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逐步推动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充分发挥总法律顾问在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要设置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明确职能和工作流程,确定分管领导和机构负责人,切实加强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法律工作人员,明确处理企业法律事务的权限、程序和职责等,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企业应该加强法律顾问后备人才培养,营造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做好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取证工作,实现法律顾问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加强制度建设,筑牢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制度支撑
加强基础性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工作制度体系,是规范企业行为、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也是衡量企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强化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减少原则性与抽象性规定,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的各项内部管理行为有规可依。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加大对规章制度的宣贯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做到有规必依、依规必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五)加强法律审核,确保企业各项决策及行为合法合规
法律审核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更是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按照“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经济合同以及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一是要有制度保障,企业必须制定有关法律审核的规章制度,确保法律审核嵌入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流程;二是要覆盖全过程,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到执行,从合同的订立到履行,从重大项目的决策到运营,法律管理必须全程参与。通过法律审核,不断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行为,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合规环境。
筑牢法律意识范文3
为切实做好2018年秋季校园安全工作,萧县公安局全力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大检查,严格落实校园安全常态化勤务,不断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认真解决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筑牢了安全屏障,有力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
一、强化排查,集中消除校园各类隐患
一是组织民警深入中小学校、幼儿园,对门卫管理、入校登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安保措施进行集中检查,督促、指导建立健全各项安保制度,对排查出的16处隐患及时督促进行整改;二是集中梳理排查校内外矛盾纠纷,密切关注管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高危人群,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先后化解各类矛盾8起,严防矛盾纠纷激化酿成极端事件;三是对校园消防器材、灭火救援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指导师生正确使用灭火消防器材,确保消防救援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全力预防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多措并举,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一是全面落实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常态化工作机制,联合综治办、教育、卫计、城管等部门,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治理整顿,重点清理整顿出租房和各类商铺摊点,规范经营活动,消除各类隐患,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二是结合校园周边交通实际状况,协调交警,在上放学时间段,科学实施交通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安全顺畅;三是组织民警认真分析研判校园周边各类重点人员生活轨迹和动态,强化稳控措施,逐人落实化解管控措施,严防发生涉校暴力案事件发生。截止目前,整治治安乱点2处,查处“黑网吧”2家,处罚未按规定经营网吧3家。
三、统筹警力,开展校园周边巡防守护
一是按照“护学岗”制度的要求,在中小学、幼儿园附近,加大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力度,强化校园周边巡逻管控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联勤联动,切实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在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科学安排巡逻查控模式,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实行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多点巡逻与重点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显性用警,及时发现、处置各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大力推进校园警务建设工作,指导学校分析研判校园治安问题现状,研究对策,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装备配备到位,全力维护校门周边范围内良好的治安秩序。
四、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安全教育氛围
筑牢法律意识范文4
章制度,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安全生产法》全面规定了安全
生产工作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从业人员、工会、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中介机构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
责任;详细规定了违反《安全生产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这对于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促
进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提高企业的本
质安全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追究违法人员的法律责任,遏制和
制裁各种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同志
关于“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等关于安全生产
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不仅指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源???消除隐患;
还表明了抓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预防为主;更指出了安全生产的
关键环节???强化责任。消除隐患是根本,加强防范是重点,落实责
任是关键。安全生产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保证这一系统的每
一环节、每一部位、每个工种、每个操作都到达到本质安全,才能保证
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只有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区
队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
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
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
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由于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安全生产缺乏法律规
范,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内的企业
员工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部分企业的主要领导摆不正安全与生产、
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安
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钱不要命;千方百计降低
生产成本,减少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放松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安全
责任体系不健全,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法律武器,能够通
过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在安
全生产中存在的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从法律的高度促使各级领导
干部和从业人员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对预防事故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严不起来,
落实不下去”的重要措施。目前,70%左右的事故是“三违”造成的。
“严不起来”,包括了安全生产内部管理、外部监督、行政执法、事故
查处、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落实不下去”也包括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隐患监控和整改措施等方面。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通过法律对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
管理者、安全生产者的行为提供动力和约束,强制企业建立健全上至企
业法人,下至区队班组长、普通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规章制
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上下互保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谁主
筑牢法律意识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俗话说的好,房子建的牢不牢,就看质量管理好不好。所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尤为重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恶果。我国当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而造成的结果。笔者一直直接参与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在此针对目前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状及如何深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谈一些体会。本文即从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的角度浅析一下原因及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办法。
一.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现状
1.建筑工程设计质量不高
当前,很多工程设计质量不够重视,存在工程设计文件不齐全、各专业设计图纸之间相互矛盾与不吻合、工程节点选择图集做法时设计考虑不周、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不尽合理、构件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等现象。例如在钢结构屋面设计时,北方的屋面参照南方的要求选择屋面板;有的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在楼梯设计时结构专业的踏面标高未考虑建筑专业的,造成在装饰阶段时不满足装饰要求。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带女儿墙的屋面,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满足要求,高度不够等;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存在通病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现场施工管理混乱。如: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有的管理人员不重视工序交接,盲目赶工,严重的影响整体工程质量。例如施工现场钢筋保管不当,使用严重锈蚀的钢筋。在框架柱筋保护层垫块还未安装的时候,木工违规封模隐蔽。造成混凝土浇筑后出现露筋或保护层过大与过小的情况发生。
3.建筑工程质量粗糙
建筑工程质量,不光是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且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工程质量主要存在外墙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厨卫、屋面,下水道堵塞,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现象,有的建筑还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1.施工企业的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近些年建设开发企业发展迅猛,再所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质量、法律意识欠缺,经营思想不端正,对自身不严格要求,放松管理,甚至发展到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从而发生质量事故。如2009年12月8日,江苏南京市汉中门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主要问题是南侧主桥人行道39根栏杆和北侧主桥人行道5根栏杆立柱根部开裂,北侧引道桥11根栏杆立柱根部开裂,施工单位擅自采用建筑胶对裂缝进行处理,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2.施工单位资质差 有些施工单位不管是技术、管理还是设备及人员等都不能满足施工需要,难以创造出高质量的建设工程。有些设计、施工单位经营思想不端正,使用自己的资质承接项目后大量转包,有的项目甚至出现多次转包分包,层层分包,最后被肢解得七零八落。目前,有些施工单位工作环境不好,造成人员波动大,队伍稳定性差、有的干脆以包代管、以包拒管,导致技术力量和工程质量都滑坡。如:目前很多工程不管是哪个单位中标,但是到最后都会在层层分包后,落到达不到施工资质的小公司,有的甚至是连施工资质也没有的小公司、小施工队手里。干活儿的也往往都是临时拼凑的杂牌军。经过层层分包之后,不仅仅工人的施工安全没法得到保障,工程的质量也往往失控,出现施工质量事故自然就在所难免。
3. 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
几乎所有的质量事故都能找到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具体原因。目前引起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多数是来自于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目前存在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挂靠高级资质承接去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甚至还出现工程管理资料冒名代签字的现象等。有的现场监理人员监理业务不熟悉,或者在监管过程中不自律。另外存在有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部分工程质量监督中发生不廉洁行为。如:有些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循私舞弊,收受开发商或施工单位的好处以后,乱开口子乱送人情,竣工验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流于形式。一些地方的劣质工程或危房居然被评定为优良工程或合格工程,这些行为助长了质量下滑的趋势。例如:中广网北京2012年12月23日消息(记者马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鲁班奖”由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有着25年的历史。在行业内,鲁班奖就是奥斯卡,是建筑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鸟巢、水立方、黄鹤楼这些都是获奖工程。不过,近年来不断有获奖工程曝出质量问题,这也让人们对鲁班奖的评选产生了质疑。安徽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被誉为“皖江第一桥”,每天都有数千辆的车辆通行,也是鲁班奖的获奖工程。但这座“第一桥”却被人在网上爆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帖子中,出现了裂缝、黄油填充、混凝土脱落等等触目惊心的内容。由于这座大桥的施工单位是近来被质疑为“塌桥公司”的湖南路桥集团公司,帖子一出,很快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可想而知,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监管单位到底起到了多少的监管作用!
4.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
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建筑市场带来了混乱。个别商家为谋取利润,与材料采购人员串通一气,经销伪劣产品,提供假出厂合格证,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以次充好,如:许多工程施工所用的材料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进场时无材质证明(或伪造假材质证明),更有甚者,故意采购一些不法厂家、不法商家提供的再生材料、不合格材料,进场后也不做试验就直接使用,抽样送检的与施工所用材料不一致,以假乱真,以达到验收的目的。这样的工程交付使用后不久便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加强相关部门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力度
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依法治理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持久宣传贯彻《建筑法》,严格依法治建。规划、建管、造价、招投标、建筑执法、房产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围绕工程质量安全服务,形成“综合治理”态势。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过程监理,把建筑工程项目都纳入政府质量监督范围,提高质量监督的覆盖率。
2.加强建筑工程企业管理
建筑工程企业应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这样才能自觉去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施工企业还必须强化质量和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技术方面培训投入,树立创优意识和为用户着想的思想,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努力消除和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通病。杜绝无资质施工队,杜绝低资质施工企业与较高资质施工企业之间乱挂乱靠。要切实推行工程总承包制,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力度,杜绝包而不管和管而不力、管而不严的现象发生。
3.加强工程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完善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实行质监工程师制度,对监督工程师的资格条件要严格要求。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通过考试、考核,如取得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
技术注册资格,方可从事质量监督工作。坚持监督人员的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制度,打造一支技术精良的质量监督队伍,使其具有较强的技术判断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上级质监机构要定期对下级质监机构、质监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的机构要进行整改,有关人员要调离岗位或降级、降职。在技术装备方面,还要加大检测力度,增添检测设备,用数据说话。
4.加强建筑原材料管理
工程建设中,材料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质量监理人员要对建筑材料严格把关。钢材、水泥、水电设备等主要材料和试件,不能满足于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技术资料,还要与进场使用材料一致。必要时要对主要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留置样品,严格按样品进货。切实做好材料的检测和施工试验,确保材料的检测和施工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对某些重要部位进行抽查,有问题及时处理。监理工程师应熟悉所需材料的状况,要求承包人明确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必须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达到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坚决杜绝使用劣质不合格的材料。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质量管理更是重中之重。要做好这项工作,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从自身的特点去分析,扬长避短,科学管理。总之,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必须要重视质量管理工作,管理者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把质量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做好依法建设,加强建筑工程企业质量管理,加强工程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建筑原材料管理等工作,才能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维护建设行业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任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大众科技,2008年
[2] 姚 斌.浅谈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
筑牢法律意识范文6
一、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防范水平
按照“城区防范网络化、重点部位技防化、单位防范责任化、小区防范物业化、市场防范保安化”的要求,我局作为县政府组成部门,按照单位防范责任化的要求,加强单位位内部加强治安防范建设。认真贯彻《省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办法》,健全单位负责,政府监督的内保机制,切实提高了单位内部治安防范能力,减少刑事治安案件。
二、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妥善解决"的工作思路,完善预防机制,风险评估机制,整合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我局按照县直单位每半月一次的定期排查制度,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排查、调处各种不稳定因素和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逐级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畅通信息渠道,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矛盾纠纷调处不出单位,矛盾不上交。
三、穷实基层基础,筑牢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基层基础工作仍然是今年综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今年我局持续加强和规范单位维稳综治办建设,整合力量和资源,建立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使民利民的工作平台,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维稳综治工作格局,努力实现了“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工作目标。完善单位综治工作档案台帐,健全综治工作长效机制,使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加强综治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工作例会等以会代训的灵活形式,不断提高了基层综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了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强化综治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综治例会、综治领导小组联系点以及述职、情况通报等制度;加强综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设,加强督促指导,着力解决齐抓共管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一票否决权制”实施办法,加大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单位,尤其是领导责任查究和“一票否决”的力度,兑现奖惩,推动综治工作。
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
做好综治宣传、教育、调研工作,加强综治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综治工作的社会知晓率,提高广大干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占适时开展综治工作专题调研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综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大力宣传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的有效方法、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为全局平安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认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普法宣传月活动
按照年度工作安排,我们认真开展了三月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五月份的普法宣传月活动。通过对有关法律的宣传、学习和对职工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了干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识,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