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音乐教育叙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音乐教育叙事范文1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音乐剧( Musical)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音乐剧”又被称为“音乐喜剧”,它是将简单的剧情为基本、以音乐为全剧灵魂,并伴以富有表现性的舞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一门戏剧表演艺术。初中阶段音乐课堂教育以美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音乐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升华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课堂教学,将音乐剧这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融合进初中音乐课堂,通过参与音乐剧表演和创作的方式,使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和增强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这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音乐剧;审美能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一、我国初中阶段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音乐教育究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丰富的情感、良好的品德和创造精神。而目前,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偏重文化课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音乐美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阶段教育必须重视音乐美育,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如何在有限教学时间内,使初中生对艺术门类有广泛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正是我们所要思考和探讨的。
二、何为音乐剧
音乐剧( Musical)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 “音乐剧”又被称为“音乐喜剧”,它是将简单的剧情作为基本、以音乐为全剧灵魂,并伴以富有表现性的舞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一门戏剧表演艺术。比较著名的音乐剧有被称为“世界四大名剧”的《猫》《歌剧魅影》《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皆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优美经典的歌曲“Memory”就出自劳埃德·韦伯创作的《猫》。
音乐剧按表演形式可分为以剧情为主的叙事音乐剧、音乐喜剧;按表现手段可分为戏剧导向音乐剧、舞蹈导向音乐剧、音乐导向音乐剧;按音乐剧流派可分为古典音乐剧流派、小歌剧流派、浪漫主义流派、后现代流派等。音乐剧也以其雅俗共赏、感官视听一应俱全的特点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体。当我们将音乐剧视为一个整体的时候,其构成元素囊括了几乎绝大多数的艺术种类,它涉及到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幽默艺术、杂技、魔术等。所以说音乐剧是对艺术的再综合。
三、欣赏精彩剧情,培养学生体验美的能力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快速发育期,也是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初中生观察力、注意力都有了一定进步,思维能力也能够逐步以逻辑抽象思维发展为主,认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为通过音乐剧学习音乐及相关知识提供了重要前提。如改编自法国作家雨果同名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剧本为学生们展现了以冉阿让、方汀和囚犯、众乞丐、工农、为代表的社会最底层的残酷生活,并揭示了社会偏见、人性善恶等深刻的思想内涵。学生可通过欣赏音乐剧,充分体验感知剧中珂赛特、艾潘妮和马吕斯三位青年所表现的青春之美、爱情之美、自由之美;以安卓拉为代表的青年学生为实现革命而献身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理想;以及主角冉阿让救人于危难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些内容皆在音乐剧中得到了最生动、最感人、最彻底的艺术表现。
四,表演经典片段,提升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音乐剧融戏剧、音乐、歌舞于一身,极富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并经常运用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和乐器编制,可使用通俗唱法演唱,歌词也多简洁通俗,难度并不大,初中生可以选择经典片段练习并演唱。我们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时,学生们都被剧中女主角玛利亚和孩子们演唱的《Do-Re-Mi》那真挚热烈的情感和优美流畅的旋律深深打动了,他们不仅跟着剧中人物一起轻轻哼唱,还在课后从网上下载《Do-Re-Mi》的英文歌词、歌谱学习演唱。
大多数音乐剧都是歌舞相伴的,因此在音乐剧中,仅次于音乐的第二大构成元素就是舞蹈。作为形象生动、灵活传神的舞台表演艺术,舞蹈能够营造舞台气氛、推动剧情发展、升华主题思想。《猫》中群猫月下起舞就是很好的学习片段,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听觉享受,更能将音乐情绪起伏变化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达到音乐“联觉”提高的目的,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改编音乐剧本,拓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师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创造编排简单的音乐剧,将艺术体验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从而使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升,音乐的审美视野得到拓展,并且在音乐剧创造和表演过程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合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音乐是横跨世界的语言,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当代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通过音乐剧的欣赏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正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种趋势,其在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鉴赏力的合格人才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2]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13号令)[S].
[3]廖向红音乐剧《悲惨世界》创作艺术特征分析[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1,(3)
初中音乐教育叙事范文2
【关键词】 音乐教学;育人;素质教育;乐趣;
在音乐中改造学生的情感,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艺术教育中自然而然的形成。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应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陶冶,做到“以情育人,以情动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真理转化为有血有肉的具体行为和行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教育和善良情感的形成,而以情感育人是音乐学科育人的一大优势。”也就是说,让音乐课堂成为爱与美的课堂。
首先,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关键。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同时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品德的养成也离不开生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去感悟。所以,我们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的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教师可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几个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范围内选取适当的内容,可以是儿歌、寓言、童谣、谜语、神话等等,也可以是孩子自编的故事。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其次,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再次,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第四,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神奇、美妙的音乐,像阳春白雪润物无声,陶冶人们的情操;像高山流水奔流不息,净化人们的灵魂;像空山鸟语使人愉悦,热爱生活;像旱天雷使人警醒,催人奋进。
音乐的魅力无限,不分男女老幼、不论高低贵贱、人们都喜欢她,都能从中得到教益。甚至一个数都数不清的弱智儿童,却能指挥交响乐团在国外演出,取得极大成功。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不同语种的民族可以通过音乐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当今世界,人们更是把音乐视为精神营养品,一刻也不能离开,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参考书目】
初中音乐教育叙事范文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