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

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高等示范院校;人文素质;音乐教学;影响

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意义

人们在人文层面上达到的发展程度或者具备的综合品质我们称之为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是对生命、意义及价值的关注,注重对学生精神追求下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等层面的内容的关注。通过教学环境以及教授专业知识的影响帮助学生将其自身的道德标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态度等转化成个人修养和气质是培养人文素质的教学目的。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于音乐教育事业来说已经必不可免,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我国未来基础音乐教育的精英力量,因此他们担任着传播音乐的重要使命,所以除了要求有足够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之外,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度也有着很高的社会要求,他们不仅仅需要可以有效的传授音乐专业课程,还需要具备在教授专业音乐课程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做人的哲理和能力。

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1、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理论学习的影响

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培养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学中往往在注重训练学生在专业技能层面上能力的同时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人文素养层面的能力力度不够,从而使得很多学生的文化素质不足,知识结构单一化的现状。文化素质层面上的薄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象力、表达力以及思维能力都较差。需要明确的是,音乐与社会生活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背景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人文知识层面上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其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人文素质的欠缺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充分理解与音乐文化相关的多元文化,从而使得学生学习能力的结构单一,短板较多,只可以对乐曲的演奏技法进行认识而不能正确的体会品味到蕴含在乐曲之中的内涵和寓意,造成学生在演绎作品的时候缺乏感彩,无法达到与作品在精神层面上的共鸣,从而缺失了音乐本应该具备的审美意义。

2、对审美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审美教育,而在审美教育之中音乐教育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推动我国的音乐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来说意义重大。作为一种审美艺术音乐教育是通过听觉来教育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情感认知的培养。所以应当明确的一点是在培养师范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教学中应当立足于对学生正确审美认识的树立。我国当前的高等师范院校中音乐专业的学生文化素质平均水平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了学生欠缺审美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无法准确的理解把握到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模糊,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审美教育效果。

3、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其音乐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和目的就是培养出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也是贯穿于整个音乐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仅仅单一的着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忽视了教育课和文化课的重要性。导致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文化素质水平不足,单一的知识技能结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不利于学生未来对我国中小学基础音乐教学的快速适应。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较低的人文素质,教师无法明白的将问题讲述清楚,无法对背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阐述,只能单一的进行技法等方面的演奏,从而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填鸭式的技法灌输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感觉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的培养提升。

三、提升我国高等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联系

首先,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当提高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升生源素质,在录取学生的时候,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方面进行要求,还需要加强控制学生的文化课功底。其次,注重培养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应当在对学生的教学课程设计安排中合理的设置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内容比例,有机的结合这两大知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好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水平。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精神文化一定关注,为学生营造足够的精神发展空间,仅仅只注重学生的功课学习效率是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应当传承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人文理念的教学手段提升音乐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品格健康发展,陶冶情感,力求培养出人格完善的全面型音乐人才。第三是基于我国相关的音乐人才培养理念,将教学实践紧密的与基础音乐教学相融合。树立起既符合国家教学理念又具有时代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在积极的探索研究中科学合理的改进完善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有效推进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的进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教学工作者在音乐教学中应当更新树立起正确的符合时展需求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切实的为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做出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人文素质的全面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思思.音乐教育开拓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J].才智,2016(32)

[2]樊洁.基于“Flipped Classroom”理论的公共音乐课堂教学研究――“讲台=舞台”模式引入高职《艺术修养》课程的教学实践[J].亚太教育,2016(33)

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范文2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人们更加关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艺术教育也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但在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上,却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艺术理解为美术和音乐,在教育实践中,学校的课程设置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艺术的误解。比如,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美术和音乐是艺术院校传统的两大学科,而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更是以美术和音乐两门课程为主。在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表中仍然是只有美术和音乐,而无艺术。

其二,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艺术技能的训练。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训练人的艺术技能,而且更有着丰富的内涵。但现实中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几乎以艺术技能的训练为主,而忽视了艺术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比如,过于重视各种绘画技术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美术史及美术作品的欣赏,忽视了对人的美的情感及鉴赏美、创造美等艺术修养的塑造。音乐教育则只重视各种乐器的弹奏技巧,忽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忽视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人的心灵的滋养和品德的熏陶。

各种乐器的考级制度进一步助长了艺术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认为学音乐就是练习弹好各种乐器,学美术就是把画画好,而艺术内蕴的美感及艺术对人的精神家园的价值则被功利性的教育弱化了。一些家长让孩子学美术、学乐器只是想让他们以后多一门手艺,增加一些就业机会。这种教育和训练由于背离了艺术的宗旨和规律,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只是变成简单枯燥的技能训练,反而使学生把一种高级审美活动当成了一种负担,甚至使一些学生对艺术产生了厌倦心理。

其三,艺术教育没有起到促进全体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价值,相反却成了培养少数艺术类人才的独享产品。艺术本身是一种以审美为目的的高级精神活动,艺术创作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最真挚表达,人在各个年龄段对外部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都会有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欲望,儿童的涂鸦、少年时的各种小制作、青春期激情澎湃的诗歌朗诵等,实际上都是宝贵的艺术萌芽或是艺术的创作。事实上,以各种艺术形式对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和释放是每个人所共有的特点,是人的天性。艺术教育就应该予人的天赋为前提,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给以加工和培养,从而促进所有人艺术素养的提升,最终使人的德行高洁,精神家园丰富。但现实中,本应对所有学生和社会公民所实施的艺术教育,却仅仅变成了少数艺术类专业院校和少数人的独享产品。

当前的教育中,一方面存在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倾向,一些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无视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艺术类课程,往往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者是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大多数学生都是把艺术的学习当成了未来谋生的手段。

艺术教育的种种认识误区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当做法,不利于艺术教育的正确开展和有效实施,影响艺术教育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深入研究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克服艺术教育实施中的片面性和功利性,坚持艺术教育的大众化取向和审美取向。

首先,确立以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主的艺术教育宗旨。艺术教育的价值不是把所有人都培养成艺术家或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总体上应以培养人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建构丰富的精神家园。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对那些少数确有艺术天赋和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专门指导,为他们选择艺术专业作准备;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则主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做到艺术技能与艺术审美并重。只有艺术技能和技巧,而缺乏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匠或乐器演奏者,而很难成为真正的艺术大师。

其次,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丰富艺术教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把《艺术课程标准》落到实处,适当增加戏剧、舞蹈、影视、书法、雕刻、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各地根据地方文化传统可增加有特色的文化艺术内容。增加艺术作品欣赏方面的内容,重视对艺术史及各国文化艺术的介绍。

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范文3

——对婴幼儿潜能和音乐教育年龄下移的再认识

刘沛

   内容提要:本文矫正了有关儿童早期发展的“无知论”观念,提出婴幼儿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学习世界的观点。这种学习的形式,存在于婴幼儿内在固有的美妙的非文本结构之中,并通过系统的动作学习和游戏实现学习的目的和过程。理解早期学习的性质、体系、形式和过程,是音乐教育年龄下移,树立早期音乐经验信仰和赋予儿童早期音乐经验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早期教育;学习理论;游戏理论;早期音乐经验

    内容类别:音乐教育

 

               雄心勃勃的学习世界——对婴幼儿

        

“无知论”的矫正

    随着一个新生儿的诞生,成人社会便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实现这种寄托的道路,是教育。

    然而,早期教育的重要依据,有赖于对儿童早期状态和潜能的认识。儿童早期成长过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学习世界,还是一个混沌无序的无知世界,是教育界对早期儿童受教育起点的根本观点。它强烈地左右着早期教育过程的一切因素,当然,也左右着早期音乐教育的信念和策略。

    遗憾的是,近年来教育史上的一些巨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似乎多数持“悲观”的态度。

    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对婴儿的观察是:“新生儿的自然知识是吃、喝、睡。”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白板说”是这样描述的:“心如白纸,没有标记,没有观念。”

    卢梭的《爱弥尔》则称:“一无所有,生来愚昧。”

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范文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音乐教育迎来了春天。接下来我们了解下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特点和新课标中音乐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之后我们将谈一谈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的必要性及回顾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路程。然后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应该在发展社会音乐教育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并将其与建设和谐社会联系起来。

一、当代社会音乐教育的时代背景

(一)改革开放给了社会音乐教育新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在这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有了巨大显著的发展。业余音乐的考级、音乐的培养在这当中是非常重要、活跃的一部分。就像所有很多事情的诞生和发展一样,中国的社会音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当然不是平白无故,它是基于这两个主要的条件:首要的条件当然是改革开放,政治与经济的迅猛发展,无论是思想上和经济上中国人都具备的发展社会音乐教育的条件和能力。另外一方面是老百姓在生活物质条件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后,开始追求精神文明和文化素质,都想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社会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和多数的事情一样,并不是将一切想托了再做,而是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事业在这三十多年发展以来,发展中充满着迷茫和混乱。基本上成了专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所以社会音乐教育就缺乏一点理论的指导和应该具备的独立的品格。

(二)社会音乐教育对与社会的好处

音乐、人、社会三者间有这非常密切的关系,社会音乐教育的物质条件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同时,音乐教育也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对于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社会音乐教育在这当中能发挥它强大的作用。大力发展社会音乐教育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核心在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社会文化的和谐则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内在基础,音乐艺术的建设就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种。

二、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

(一)学校的音乐教育

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些从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最有代表性、最基础的作品来作为学生的教材,这些作品对于学生去认识音乐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对于学校的音乐教育,我认为应该交给学生的是一些基础、普遍的音乐知识,不要把一些复杂、高深的音乐给学生们讲解,这会固化他们的思维。当然学校的音乐教育也是一门学科,这样系统的知识、技能的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的音乐教育一般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去认识音乐世界。所以学校不仅要重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在加上老师的教学引导才能更好的做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

(二)社会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不同,它主要指一些社会上的文艺单位、团体、个人对受教成员的音乐教育活动。社会音乐教育有三个特点:全民教育、终生教育,过程重于结果。人的素质成长中,其中音乐会对它产生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人天生就能感知音乐,它能对人的心灵产生一个直接的作用,当然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感知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社会音乐教育的目的就在与通过对人在音乐上的教育,培养和提升人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三、目前社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范文5

1、音乐教育没有与其他学科教育有效融合

中国高校普遍开设音乐教育课,主要是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在所有上过音乐课的大学生中,超过70%的学生不会识别五线谱,更多的学生不会操作演奏乐器。中国在近些年来的中小学生教育上,以音乐教育带动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大学音乐教育却没有获得成效,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对于音乐艺术审美处于茫然状态,或者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解片面化,导致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价值难以实现。大学生对于音乐普遍兴趣很高,希望能够获得相关知识。但是,大学音乐课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校的这种课程设置就会对大学生的音乐学习以错误引导,认为音乐课就是对于音乐知识背景以了解,欣赏音乐陶冶情操,导致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素质难以提升。

2、高校音乐教育没有体系化发展

高校音乐教育的逐渐兴起,多数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形式展开,而没有形成教学课程上的规范化、系统化。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教育资源在课堂上,虽然由专业教师担任音乐课程教学,但是音乐教学内容的展开都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选择的角度出发,使得音乐课程资源和多样的内容在高校中难以普及。为了弥补音乐选修课教学的不足,高校往往会将音乐教育融入到业余文化生活中,开展音乐艺术活动,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情趣,导致大学生没有对音乐教育以正确认识,更难以突出音乐审美价值。

二、高校非音乐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入音乐教育中

所谓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设定一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大学生凭借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参与讨论和音乐知识的探索中,面对不懂的问题还会多方查阅资料,以扩展音乐知识面,深化对于音乐的认识。随着音乐教学活动创造性地展开,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音乐知识,使得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有所提高。音乐教育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由原有的被动听课转变为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中对音乐知识以个性学习,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在音乐知识学习中得以发挥。

2、树立高校音乐教育新理念

高校开展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力,以促进大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鉴于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欠缺,对于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就不可以从专业教育培养,而是以音乐素养教育为主,将音乐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渗入其中。这就意味着,高校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使学生的情感更为丰富,随着音乐灵感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创造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得以提升。

3、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以建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学生接受音乐教育,不仅要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更要通过提升音乐素质而促进全面发展。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在于其在有限的音乐教学课堂时间内对于音乐教学资源以优化,诸如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内容以及音乐风格等等,都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呈现出来,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还能够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多媒体技术可以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塑造良好的音乐空间,使学生在满足听觉享受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视觉享受。高校非音乐专业教学以音乐欣赏为主,课程内容更为强调音乐史的普及,包括音乐风格、音乐曲式以及表现手法等等,且将音乐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衔接,形成边缘化学科。

三、结论

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范文6

一、音乐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音乐,这门古老的艺术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教育有必要调和培养这三方面,依靠音乐进行审美教育,它有着关于情的方面很大的使命。当人们的认知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向纵深扩展时,人们对音乐教育与人的关系、音乐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探索,也在不断地向前迈进。要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与价值,我们首先应该对音乐的概念有所明确,在中国,权威的阐释是: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映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美国贝尼特.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指出: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取决于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对于教育和学者,对于因受到教与学的一切因素制约的人来说,音乐教育的特征,乃是音乐本质的特征。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对音乐的本质有所明确。对于音乐教育本质、规律的认识应该建立在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之上的。无论音乐形态怎样复杂或简单,也无论其内涵多么丰富或单一,更无论其寓意如何深浅或浅显,音乐的本质是声音的形式。音乐它首先是一种物理现象,由特定的发音物体,通过各类形式的振动)不同物体围绕它的平均位置往复运动,从而产生音波,音波在听觉器官上发生作用,通过听觉的神经系统,将音波传达给大脑。

其次,声音是一种生理过程,即我们接受的音波感受,也就是使得人体内部的肌体所感受到的刺激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意识,于是我们的听觉就获得了通常所指的声音。但是,人们对于声音是有选择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标准,来采集声音、组织声音,用它们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灵。这种表达形式就是所谓的音乐。音乐形式千变万化,但总体说来,只有两大类:人声和器物声。唐人段安节在其乐府杂录中有一段著名的话: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诸乐之上。段安节的这段话语不仅预示了唐代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乐器发展的轨迹,而且也道出了音乐艺术的真谛即音乐艺术的最高准则一人性化和拟人化。那么对应于音乐教育来说音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文教育,更多体现的是音乐教育对于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进行的人文关怀,是形而上的,而不是为了造就一个个音乐技能、技巧丰富熟练的音乐匠人。

从广义上讲,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音乐活动,都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狭义讲,是学校中按照国家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狭义上的音乐也就是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也是人类自身文明的建设和实践过程。一方面,人们通过音乐教育实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另一方面,音乐艺术也在教育中培养专门人才和合格听众,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和发展。

音乐教育从教育的对象和目标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可以细分为专业学校音乐教育和非专业学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就是各级各类专门音乐院校(包括它们的附属中学和小学),这是以培养音乐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在培养对象方面,为了培养优秀的音乐专门人才,专业音乐教育必须实行严格的选拔制。专业音乐教育的教育对象不是普通学生,而是少数天才和尖子,所以理所当然的要实行金字塔式的淘汰制,实施精英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的不仅是一般的良好素质,还要有音乐专业方面的杰出的技能和技巧,无论作曲、演唱、演奏,都要有一流的技能技巧,越高越好,越精越好;非专业学校音乐教育就是指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作为课程开设的音乐教育。学校教育以外的音乐教育,就是社会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