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1
关键词:中职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
中职校思政课引入实践性教学,结合当前的课改实际,将思政课的德育理论教育与丰富的校内外实践相结合,能在较大层面摆脱纯粹的理论说教带给学生的厌学影响,导引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
一、中职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1)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亟待引导。初中学习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使得政治课沦为“副课”,老师不重视,学生不愿学。这部分学生进入中职校以后以混文凭为目的,学习上得过且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在学习上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为了毕业和就业而机械式学习,缺乏明确的理想和人生规划目标。
(2)重视专业学习,轻视德育。中职校学生对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知识较重视,尤其是在各种专业的资格证考证上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其他的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任课教师,如果任课教师讲课生动有趣,学生就听,否则就无心学习。因此,在目前强调课改的背景下,可引入实践性教学,调整思政课教学计划的安排,根据思政课教材的特点,在德育课授课过程中配合、穿插实践性内容,通过实践强化对德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德育理论的理解与领悟。
(3)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需要。当前中职校思政课所使用教材经过多年改革,其内容更加贴近中职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内容并不晦涩难易理解,然而中职生依然觉得思政课枯燥、说教,缺乏吸引力,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授课教师未能引入实践性教学或者在授课过程中模拟实践性情景组织教学,寓德育渗透在动手实践与道德行为之中。因此,在中职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践行实践性教学不仅应成为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应当成为中职校思政课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
(4)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中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于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手段,使中职生在学好思政课有关知识、观点和理论的同时,唤起自我健康的道德评价标准和认识水准。为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手段的运用。事实表明,通过实践性教学或模拟实践性情景展开教学,它可以促使中职生改变被动接受德育、回避现实世界、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冷漠无情的不良现状,还可以促使外在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道德的主动需要。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中职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可行性
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注重实践。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性教学有益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但在我校的课改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可操作性。
(1)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期初制订思政课实施性课程教学计划时,应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不同年级中职生的实践性授课施行形式,形式的开展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有效性。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既要调动中职生的参与热情、启迪智慧,更要进行有效归纳、讲评、提高,切忌为了迎合中职生的不当需求而使得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法制观念的养成教育,可以邀请基层法院的法官给中职生举办模拟法庭,就发生在中职生身边的案例进行现场案例说法,帮助中职生熟悉案件的审理程序,加深中职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中职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中职生到监狱、劳改农场等法制教育场所现场参观,听取失足少年的犯罪经过和忏悔报告,形成自我反思性总结,并在班级采取某种形式相互交流,从而提高中职生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中职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
(2)适合专业,适应社会。中职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性教学还应该从职校生的客观需求出发,针对中职生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对行业人才需求的现行标准组织实施,将中职生的知、情、意、行通过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正如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对于初步踏入职校的学生,可以采取模拟情景展开实践性教学,如观看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专题纪录片;学习针对不同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金正昆礼仪讲座全集》;宣传低碳生活、培养人文情感的各类科教片等。而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职校生,则应将思政课德育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性教学,有目的地培养中职生的社会义务与社会责任感。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带领学生参加本地区举办的大型人才招聘会,组织学生到厂矿、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回到学校后,利用思政课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举办模拟面试,并要求他们撰写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求职信和个人简历。通过系列实践性教学活动,注重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思政课由空洞的理论说教向生活德育、社会德育的转变,在较高的程度上改善了中职生的德育思辨能力和抉择能力。
(3)中职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性教学的体会。中职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性教学应根据本校或本地区的实际条件施行,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盲目进行实践性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成本的提高。组织实践性教学还应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考核问题、评价体系,避免脱离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的“放羊式”“赶鸭式”的实践性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2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在理论上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但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学生有着怎样的成长和信息接收规律,教育和引导就要因势创新。搭载新媒体的翅膀,思政课更轻盈也更有趣,在时代感和吸引力剧增的同时,也将轻松实现内容的有效到达和影响力辐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1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也步入了全面建设新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内容上看,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整合各种途径的资料,紧密联系时事,资源共享,不仅使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和丰富,同时也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时效性。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和查阅学习资料,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理论,这极大的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从形式上看,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由原来单一的形式转变为现在的图、文、音、频多种形式相结合,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更具活力,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广泛采用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施教,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的缺陷。从效果上看,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紧密结合,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党关于“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施。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以互联网为依托,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日渐完善,成绩显著,但在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平台内容流于形式。当前有很多高校网络平台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的教学课件和文档形式的讲稿,信息量小,资源不足。有的高校网络平台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时事不能做到及时更新,这直接导致平台访问量低,不能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其次,网络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大多数高校教育主体仍然注重理论学习和测试,平台内容往往侧重于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力求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现实需要,思政课教学平台的功能并没有真的发挥思政课学习教育的主旨,偏离网络教学初衷,这致使平台建设侧重于对学生的测试和考核,其它功能未能有效开发。最后,网络平台互动性不强。思政课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来完成更为具有实效性,互动的强度,信息量的大小,反馈的及时性都会直接影响到网络平台的效果。当前,很多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不能有效的组织安排互动。平台中虽然有网上论坛、答疑讨论功能,但是学生的关注度也极低,这使得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全面分析影响思政课网络平台的因素是非常必要的。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在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方面性,本文认为主要由平台建设、学校政策、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构成。从平台建设上看,网络平台建设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平台效果的发挥。当前多数高校的网络平台操作流程十分繁琐、复杂,这在无形中浪费了教师和学生操作网络平台的有效时间;有些教学资源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内容枯燥陈旧且平台功能不完备,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学平台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优质的网络平台需要定期的网络管理和维护,一般情况下,人们更侧重于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而忽视了平台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从而降低了网络平台的使用率,所以说平台自身的建设是影响其发挥效用的重要因素。从学校政策上看,多数高校对于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仍处在观念建设而非深入实践阶段。受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影响,当前思政课教学工作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中央层面高度重视,而部分地方高校却是极度不重视甚至是“蔑视”,这直接造成了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基础经费不足,网络平台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备,思政课教师缺少相关的技术培训,这些因素都大大加深了思政课教育平台建设走向合理化的难度。从教师因素来看,教师对于网络平台的重视程度,组织和宣传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利用率。受社会多元化因素的影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仅把教学作为一份工作,而忽视了思政课教师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宣传先锋的角色,对于平台建设不够重视,不能及时与学生互动、答疑解惑,甚至对于学生持冷漠态度;部分教师由于学历和年龄等条件的限制,不能熟练操作平台,及时更新、上传新的教学资源,这些因素都会对网络平台的建设带来影响。从学生因素来看,学生对于教学平台的认知度并不高。从原则上讲,学生对于教学平台应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由于平台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求索,学生往往选择通过其他方式搜索资料,交流沟通;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对于思政课课程本身的认知度也不高,思政课教学内容又与初高中课本知识向重复,这也降低了学生对于网络平台内容的关注度。
3推进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建议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相辅相成,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虽然存在很多问题,大多高校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但是其远景和对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要远比克服当前的困难更有意义。思政课程教学改革非一朝一夕能顺利完成,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需要思政工作者以及社会各方因素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完善。基于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和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教育平台建设。第一,制定完备的平台建设制度。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是思政课建设的一项长期重大课题。为实现这一目标,各高校应制定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制度,以纲促发展。高校要以文件的形式摆正教学与科研的地位,制定鼓励和惩罚政策,将教师对于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列入教师年度考核,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自觉加入到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当中。此外,学校应对教师开展必要的技术和理论培训,让教师亲身感受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越性,坚定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信念,激发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动力。第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打铁还需自身硬”,网络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需要网络平台加强自身建设。在网络平台的使用上,技术开发公司要尽量将平台操作简单化,稍有电脑常识的人就可以掌握,这样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接受。同时,网络平台应加强后台的更新和维护,设置专门负责人员,对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网速慢,服务器不稳定等问题要做到及时解决。此外,还应加强网络平台技术防范和管理,对网络平台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进行检测与跟踪。第三,加强网络平台宣传工作。学校应整合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加大力度宣传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形成网络平台正面舆论强势和育人良好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角色优势,加强对于学生的宣传工作,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提出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课下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组织学生学习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同时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积极讨论,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等专题教育,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引用:
[1]陈兴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1.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3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70-02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都提高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关注与重视,无论是在思想理论方面或者在时间教学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与弊端,仍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不断发展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解和认识。随着各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观点的不断发展,关于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当代大学生认识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思想素质的主要手段,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本文就将以此为切入点,试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分析。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同时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许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首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目前我国虽然建立起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如井冈山革命基地、纪念馆、九一八纪念馆等,但对其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挖掘还显得不够充分,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并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有关学者和教师一起对其隐含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合理的利用。除此之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还存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同时学生的参与度缺乏广泛性,学生不能广泛的参与实践教学一方面受到实践场所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学校的实践经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同时也不能将实践活动由点到面的全面开展起来。
其次,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直接关系着学生日后的思想倾向与人格培养,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之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依然延续着传统教学的老路子,几乎没有什么实践创新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每一个省份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这在客观上也为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场所。教学实践基地的建成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课程提够了新鲜丰富的教育素材,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强化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进一步理解认识。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不但使得学生获得了学习上的自由,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中的负担,也避免了学校在人力或者财力上的双重浪费。从总体上说,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提够了必要的条件和途径。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途径
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目前许多高职学校领导对思政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与偏见,还是过于偏重于对思想理论课的重视,这样的思维观念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目前许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展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并没有教学实践基地,领导和教师还是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但其实这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形式,要想真正的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仅仅是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学校有必要让学生真正的“走出去”,让学生去农村、革命基地、工厂或者社区,让他们在体验生活的同时真正的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相互融合,这对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是一项简单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服务于高校教学总的教育目标,并随着教学理念和时代形势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它已经成为了日后高职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其次,开展多种多样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需要广泛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从而在无形之中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激情,同时也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这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兴教学原则。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也遵循一定的选择规范,从而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将实践活动环节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方面,同时还要加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实践调研活动,如关于生态活动的调研、历史文物保护的调研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行的设计方案、自行考察、自行解决问题、自行获得结论,这就在本质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
三、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作用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同时也是我国教育理念转变的重要表现,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首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非常重视“以人为本”,但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着所学习的一切,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对课程本身的烦躁或者逆反心理,特别是以理论为主的思政课,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获得实践的机会,也就不能提高学生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然不能对课程产生兴趣或者认同感,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充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根本上加强了学生对思政课本身的认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困于课堂之中,使得学生永远活在幻想之中,并不能真切的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社会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社会时间活动。
其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强化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有着一定的区别,它完全以理论为主,总体上非常的枯燥无聊,因而学生对此总是没有兴趣,课堂气氛也总是非常的枯燥无聊,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消除这种现象的一个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没门思政课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因此有的学生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中接受起来有些困难,同时大部分学生存在思政课无用的思想,在大部分学生心理,学习思政课只不过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已,它并不具有任何的实用性,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并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使得思政课越来越不受到学生们的重视,以致成为了高职院校的边缘学科,而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在根本上扭转学生的这种想法,让他们在实践中彻底认识思政课本身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综上所述,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效果,但为了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提到教学效果,各院校还要不断探索、研究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4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其中重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学生为中心?是追求教学环节完整,还是努力实现有效互动?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是侧重评“教”,还是评“学”?为此,本文对以上三大教学理念存在的困惑及其调适对策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教学观念;困惑;成因;对策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路径与渠道,是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课程的最后一公里,是理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的落脚点。而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前提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没有这一改变,课堂教学改革就缺少动力支撑与努力方向,即便有所改革恐难持续,因此,教学观念转变就成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总开关。本文拟就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上面临的三大矛盾或困惑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与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思政课课堂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以教师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是以往思政课教学的普遍做法,这一观念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技术以及新媒体的普及,学生成长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已不再满足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期盼大学的思政课堂与中学不同,面对上述变化,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必须予以回应,尤其是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但应当看到,实现这一转变,目前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创新与守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还较为突出。思政课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当综合、协同推进,形成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合力推动。首先,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引导与培训。就是在制定思政课建设的各类文件以及资助奖励、科研项目设立等,要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引导和鼓励思政课教师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在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应加大先进教学理念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力度,让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所接受,并内化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行动。其次,学校要优化管理与服务。就是要为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保障,特别是在政策上要鼓励思政课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改革,及时解决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周到服务,例如增加思政课教师编制,减少合班人数,做到小班或中班授课,提供便于学生交流讨论的场所及相关条件等等。第三,思政课教师应提高认识与综合素质。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是思政课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需要。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必须进一步提高践行这一教学理念的综合素质,包括使命感、责任感、敬业精神、知识储备,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学习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当然,强调思政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而是需要教师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落实学生学习主体责任、做好课堂管理以及实现有效教学的高层次上,安排一系列教学活动,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责任更大,任务也更重,因此,贯彻这一教学理念,思政课教师应主动作为。
二、思政课课堂教学实现从追求教学环节完整到实现有效互动的转变
当下,一些高校思政课课堂依旧以追求教学环节完整性,以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教学模式为主,互动性差,对“形式”的坚守超过对“实际效果”的追求。具体表现在,高校思政课课堂(至少是相当多数)依然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老师讲的、教材上写的就是标准答案,照本宣科或照屏宣科,创新性严重不足。另外,高校思政课课堂与专业课严重趋同,其环节也是导入新课、重点难点突破、练习巩固、总结归纳以及布置思考题等样式,中间穿插一些讨论、视频、案例等,讲师从前讲到后,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重点要放在强化教学互动与交流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或提出问题,让思政课的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进一步优化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目前重点是要在优化环境、形成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尤其是绝大多数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等),要逐步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做法,创设教学重要、课堂重要的理念,回归学校培养人才是第一要务的教育本真,借鉴国外经验,倡导和实践“教学学术”的思想。进一步强化理论课与专业课程同样重要的共识,形成和谐育人环境,完善重视教学工作的各项政策,通过体制机制完善,让思政课教师真正走进课堂,喜欢课堂,享受课堂。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备开展课堂互动的意愿与能力,实现教师素质对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驾驭。
三、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实现由侧重评“教”到评“学”的转变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5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 思政课“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高职生思想状态调查的思政课教学改革 基于世界大学城用户空间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刍议 基于人文素养提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基于“创学结合”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浅析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改革 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治国理政新理念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 基于思政理论下的“大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争先创优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2015年4月28日.
[5]胡新峰,吴林龙.《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2015年4月28日.
[7]李亚员,管立国.《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J],理论探索,2015(1):55.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内涵;思路;实践
[作者简介]李莉(1970-),女,满族,河北承德市人,现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教学部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高继德(1967-),男,汉族,河北沧州人,现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教学部副教授,法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孙飞龙(1964-),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现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教学部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4-0056-0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在进行理论教学改革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通过真学真用实现真懂真信,切实改变高职学生只听不想,只看不动的被动学习现状。扎实推进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研究特色鲜明的思政课实践项目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内涵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思政课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对怎样思考、如何践行进行探究。面对新常态课改的背景下,主动分析学生的需求与企业的需要以及社会的融入等客观情况,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把新的精神和新的要求融入课堂,对于课改重点的关注:教学内容的重塑、学乐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和“点赞率”等。
第一,通过思政实践项目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了解和认识职业,熟悉职业与岗位情景,培养职业情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打破传统体系化教学思想,采取与理论教学专题化教学相匹配的实践项目教学改革,即一个理论专题下配置一个或多个思政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学习专题理论的同时,自己行动起来,开动脑筋,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自助参与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对理论、政策的分析思考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认同感以及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的正确看法。
第二,培养学生职业品格与表现能力,调动学生进行职业思想品格表现表达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思想品格表现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项目教学,既可检验思政课程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又可加强职业道德精神的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探索真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项目团队训练学生处理与他人、与工作环境关系的能力以及思想行为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三,从课程的设计理念、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握学生主体学习的兴奋点,注重乐学情境的创设。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将学生对课程的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统一,使本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二)探究思政课实践项目的教学内涵
高职思政课实践项目的内涵实质是指:学生依靠实践获得的、与思政课密切相关,适用于社会生活,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的项目任务训练。训练由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统一,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目的,以精心设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课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实践项目实务为手段,培养学生职业品格能力,对理论政策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同时印证检验思政课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实现真懂坚信。具体实施如下:
按照“问题先行理实一体学以致用”三步走的设计与运行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方式、培养优质人才为根本,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研结合、产教融合为目标,以专题为主题模式,以各知识点微课为辅助,以统编教材为依据,运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课程传授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1、问题先行、经典支撑的教学思路
要处理好理论讲授与现实问题分析的关系,使理论讲授的系统性与现实问题分析的针对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通过现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来提升理论,形成“精、实、活”为一体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精”就是课堂理论讲授的内容要精选、精讲;“实”就是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重点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活”就是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2、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教学路径
建立和完善思政实践项目教学体系,突出职业性的特点。通过“理实一体、项目导向、情景体验”教学模式,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形成专题化教学。根据课程的特点要求,处理好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根据对教材理论体系基本脉络的把握,设计课堂教学体系。同时,教学体系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准确定位,具有可操作性。将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按照“项目实施、项目讲解、项目演示”教学逻辑保证课堂学习与岗位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通过对岗位日常工作的分析,将相应岗位思政工作提炼归纳成工作项目,实现以岗位思政工作内容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职业岗位特点,设计思政教学环境与选择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仿拟在一个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责任心。
3、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的实践模式
探究和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体现人本性。课改中注重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开展师生、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让学生边学边理解边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把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的实践模式纳入教学评价改革的过程考核。经过集体备课,理论精学、专题研讨、考核改革、项目设计等动态管理,加强学生对理论分析的关注度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三大课程每一个理论专题配备一至若干个实践项目,实现实践项目教学体系化,专题理论模块与专题实践项目对接,通过影像汇编、微电影、课件制作、移动学习(微信信息)、演讲录制、漫画设计、礼仪示范、小微课堂等形式创新实践项目教学方式,对每一个实践项目制定《任务书》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安排,强调《实施方案》中重点建设的内容,逐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运用新媒体技术,把内容、实践与新媒介融合,以学生喜欢的新媒体方式嫁接专题实践项目,策划设计、制作创新,形成良性传播,产生比课堂说教更好的作用。
二、构建特色鲜明的思政课实践项目目标与平台
(一)确定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应用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政教学模式难以确保提高学生思政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也不容易让学生产生较长时间的持续学习的兴趣,致使学生的思政职业能力与邮政行业人才要求脱节。因此应当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以实践项目教学体系为平台,对人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单元以及实践项目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着力培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应用能力,在课时安排上加大实践项目教学学时的比例,在实践项目教学内容上,形成包含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践方法上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实现思政实践项目教学学生主体化、学习过程化、理论言行化的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高职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实用认知有待提高,但当学生认识到思政理论实践课程应用于企业时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他们就会产生价值认同,因此围绕职业岗位(群)职责对学生思政核心能力进行改革,构建思政课实践项目教学体系,甚至直接把就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相关职业要求与实现思政课实践培养方案有机结合,会更加有效地达到课程预期目标,同时实现学生重视、企业认可的目标要求。
(二)搭建以应用技能训练为目标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思政领域的岗位工作过程零距离对接,引进企业已完成的思政项目进行教学,把思政工作分解成教学章节中的项目,形成实践项目库,并通过申报创新实践及实训项目来推进思政实践项目教学模式的创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出大量能培养学生人文思想、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创新性实践及实训项目,开展思政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完善各实践项目的案例、课件等实践教学资源,并动员教师积极开发创新实践项目,建好用好思政实践教学项目,形成与专业实践项目相统一的思政实践教学特色。
三、完善特色鲜明的思政实践项目渠道与机制
(一)校企相长,创新实践项目新渠道
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创新力度,建立三大课程实践项目库,与企业合作,与社会接轨,创新渠道,让思想政治理论应用性更强,实践性更突出,实效性更明显,与社会企业相关单位加强沟通,结合自媒体的运用,多媒体的制作,翻转课堂、微课开发等等,进行公益道德、公共文化、法治宣传等等实践创新,丰富思政实践项目开发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