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规划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规划建设范文1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
规划是城乡发展的凭据,土地是经济建设的基石。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而土地管理在城乡规划中举足轻重。城建部门与土地部门在考虑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需要通力合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合作精神,协调配合,共同为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然而事实上,很多地方在这两方面并不能协调进行,因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土地资源作为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被日益提高到国家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过程当中。城市的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基础支持,因此只有加强土地管理水平才能不断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的有效进行有效的土地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城乡建设取得更加优质的土地资源。不断推动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这项工作的进行,对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缺乏有效城乡规划体制
城乡规划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使用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同时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影响。解决城乡规划建设问题都有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有着比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根据目前各部门反映和研究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缺乏一份的系统性和科学的规划性。在城乡建设部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许多开发者对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仍然缺乏比较客观的,公正的认识,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局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持,导致了大量的国土资源浪费情况非常严重。
2.2土地管理水平低下
城乡规划建设及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土地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情况只有合理的使用土地管理工作才能使城乡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管理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设计各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多,因此也需要加强各个方面的实际联系。但是,我国仔,当前土地规划管理过程当中工作水平较低,实际的人员组成较为松散,从而使得城乡规划的实际建设过程当中缺乏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持。
2.3城乡规划缺乏稳定性
在实际的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部分开发商没有真正认识到土地的稳定性近灵活性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政府制定了一定的规划管理目标,但不逢开发利用没有很好的理解到政府的实际意图。造成一定的社会资源浪费,最终导致土地资源没有被合理使用。
3对建设土地管理改善措施的建议
3.1对土地规划管理建立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的过程当中,各个地方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一定的法律或者相关的法规进行约束性的制定,所制定的法律条文要根据城市的整体发展及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是没块土地的利用,尽量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需要明确土地的使用责任人和相关的法人代表公开透明,土地的使用及支配途径,从而使得城市的每个居民都能够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来,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及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集体的力量。
3.2完善土地利用合理度的评价机制
土地再批准利用的过程当中负责人一定要对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和了解。需要重点关注土地的使用是否危害,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建筑或者对周围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个评估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准确,而且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对于土地的使用及回收利用进行科学的考评和规划。从而使的土地使用空间得到更好的科学的规划和开发。
3.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规范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平常的规划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商业用地和居民居住用地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当中,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的经济条件以及发展的具体需求,尽最大可能减少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同时还要兼顾经济的发展。
3.4城市绿化建设不能少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不断消耗,土地的污染逐步加深,所以在以后的实际规划过程当中必须要平衡环境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地管理的统筹性原则,主要是配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从而使得城乡发展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所以在以后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在城乡规划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条件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整体的战略部署,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工作,同事要协调城建和土地规划部门个方面的工作。对于规划的长久性和明确性,要定进行一定的科学预测。同事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确定一个长久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城乡建设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同步进行。
作者:冯丽 单位:天津市宁河区农村土地管理监察所
参考文献:
[1]汪宗彦.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10.
[2]于雪.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居业,2016,08:128+130.
[3]苏国建.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3:110.
土地规划建设范文2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土地规划利用
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推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暴露出土地规划利用的问题,尤其是不同类型的用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问题,城镇化中的土地规划利用,应该注重合理性与经济性,避免出现问题,才能提高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率和水平,满足城镇化的需求,城镇化建设中,提高对土地规划利用的重视度,强调土地规划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
1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的问题分析
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乡镇已经实现了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周围的地区经济。城镇建设中,专门对土地资源,编制了规划方案,近几年,城镇化的发展较为明显,大量的土地投入到规划利用中,结合城镇化中,土地规划利用的现状,例举几点常见的问题。
1.1结构规划不合理
城镇化建设时,土地规划的结构不合理,大多城镇中的土地规划,都表现出用地粗放、扩张无规律的情况,导致用地结构不科学,降低了城镇土地的利用效率。虽然城镇土地是一项资源,但是其对规划利用的要求非常高,不能仅仅按照城镇的区域,规划土地的结构,而是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注重土地规划利用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安排结构规划的工作[1]。例如:某城镇社区建设时,在土地规划利用上,表现出了严重不合理的问题,首先该城镇的土地资源,缺乏规范的结构比例,其中工业用地比重非常大,公用区、交通区和居民区用地明显减少,城镇中闲置了大量的荒地、沟渠等,没有规划到土地结构内,诱发不合理占有与规划的问题,很多土地虽然被征用,但是后期没有给出合理的结构规划方案,形成了粗放用地方式,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表现出了结构规划上的问题。
1.2土地用地布局松散
乡镇土地用地,本身就有松散、混乱无秩序的特征,再加上很多自然村落,没有紧密的联系,相邻自然村之间,有诸多农业用地,由此在城镇化建设土地规划利用时,就会出现布局松散的问题[2]。自然村是城镇化土地规划的基础部分,考虑到地域属性,就要合理的规划土地布局。乡镇区域内,自然村、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相互穿插、交叉,很难找到土地规划利用的布局规律,无法做到有序的开发,乡镇土地用地的规划时,松散问题的表现最为直接,例如:某城镇化建设方案中,规划了周围的4个自然村,分别是A村、B村、C村、D村,该方案中的土地用地布局规划,就出现了布局松散的问题,A村到城镇中心的土地上,存有一个废弃的工厂,B村与A村紧邻,而C村、D村和城镇中心相隔较远,两村之间构建了小型的商业区,土地规划方案中,原本不包括商业区,实际土地规划时,用地布局过于松散,必须把商业区拆除,重新规划用地资源,才能保障城镇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不仅增加了土地规划的难度,还会加大成本的投入。
1.3用地秩序混乱
土地规划利用时,用地秩序混乱,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城镇化建设时,占用了乡镇的土地资源[3],我国在城镇建设方面的政策,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条件,能力稍高的乡镇政府,就会按照优惠政策,吸纳商业资金,把土地规划利用转为吸引外资的项目,企业考虑到城镇的经济效益,在土地规划时,建设商用店铺,或者作为开发商,建设民用住宅,土地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减少了原本的农业用地,城镇建设的区域中,新兴了大量的商铺、楼房,各自属于不同的开发商,而开发商,仅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完全忽视了土地规划利用的秩序,造成土地浪费,严重时还会干预城镇化的建设进度。
1.4过度注重新建土地
城镇化建设方案中,自然村落的数量多,自然村落基本是由小农经济形成的,随着城镇化建设方案的执行,自然村得到了改善,以小城镇的方式出现,土地规划利用中,注重土地的扩张,在原有自然村的基础上,重新开发其他的城镇用地,土地资源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就会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就会引起农业用地的数量降低,由此表明城镇化土地规划利用中,过度注重新建土地的问题,导致城镇化土地规划利用的重点,放在新建土地上,忽视了原有自然村土地资源的开发,既没有合理的规划土地资源,也不会带动土地规划的经济发展。
1.5土地拆迁难度大
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方面,涉及到拆迁工作,土地拆迁,也会影响土地的规划利用。拆迁的工作量很大,难度高,乡镇土地布局、结构,特别是居民自身的因素,都会阻碍土地拆迁的顺利进行,导致土地规划利用受限。土地拆迁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纠纷问题,一旦发生纠纷问题,土地拆迁的工作就会被迫暂停,进而搁置土地规划,致使城镇建设土地规划利用方面,形成了不良的开发现象,还会引起土地浪费的问题。
2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的优化措施
结合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综合给出几点优化的措施,有效解决土地规划的问题,完善土地的有效利用。
2.1制定规范的用地计划
城镇化建设时,为了解决土地规划利用时的问题,需提前制定出规范的用地计划,保障土地资源分配及利用的合理性,用地计划在城镇的土地规划中,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提高土地规划利用的可操作性[4]。土地规划利用时的用地计划,要遵循审批的流程,避免有过度征用、少量开发的情况,如有不符合城镇开发的要求,禁止审批通过,用地计划中,全面监督城镇中的土地资源,在规定的范围内,提高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率,加强开发控制的力度,注重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益,按照用地计划,落实各项用地规划的行为。
2.2整理闲置的土地资源
城镇化建设时,整理好闲置的土地资源,为后期的土地规划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乡镇中闲置的土地资源,如:沟渠、废气场地、闲置宅基地等,都要统计到闲置的土地资源中,保障土地规划利用的严谨性、严格性,科学的处理城镇中闲置的土地,才能提高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率。土地资源整理时,还要优化土地的布局结构,适当的提升容积率,一来缓解城镇用地的压力,二来保障用地的合理性。
2.3构建规范的土地制度
土地规划利用中,构建规范的土地制度,避免乡镇政府有垄断行为,以市场原则为主,供应土地资源。城镇化建设时,土地规划利用要注重规范制度的使用,统一城镇中的用地资源,采用市场化的方法,分配土地资源,适度提升土地的供给量,大量释放土地的利用空间。
2.4平衡城镇的用地资源
平衡城镇用地资源的优化方法,主要是解决农业用地过度占用的问题,支持城镇发展的同时,完善土地规划利用的发展。
3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期间,应该从整体、全局的角度出发,规范好土地规划的具体利用,合理分配城镇土体,提高土地规划的利用率,提高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免影响城镇土地之间的关系,明确土地的规划与利用,保障城镇土体规划的科学性,进而推进现代城镇化的有效发展,发挥土地规划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聂骁文.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01):3~4.
[2]马学勇.试论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规划利用[J].科技信息,2011(25):762+778.
[3]焦秋霞.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问题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3(17):234~235.
土地规划建设范文3
一、严格保护耕地
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县级政府要加强对基础农田的管理,各乡(镇)政府对本辖区耕地数量和基本农田最低面积承担相应责任,乡(镇)长是负主要责任。把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列入乡镇政府的考核,对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乡(镇),由县政府联合国土资源局对其审批用地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按程序依法依纪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数量。按照土地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供应土地的数量,贯彻落实县域项目用地招标等措施,降低非农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合理性评价与论证,把减少耕地占用作为选址方案评选的重要因素,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提高占用耕地的经济成本,逐步减少单位投资和单位产出占用耕地量。规划期内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754.0公顷以内。
3.贯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乡(镇)应加强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监管,确保建设单位切实履行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组织、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规划期内补充耕地的途径应以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为主。执行对项目建设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制度,确保不因建设占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规划期内全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应不低于754.0公顷。
二、科学划定基本农田
1.基本农田调整原则。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要求,基本农田调整应当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遵循以下原则:遵循法规,合理布局。依照有关法规、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目标,对现有的基本情况进行部分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调整后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市国土资源局规定的农田保护面积的相应指数。稳定布局,明确条件。县域政府确定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农业项目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区的重要作物种植地;适宜开展空心村治理工程,空心村集中治理过程中腾出的高产优质耕地等,合理划为基本农田。
2.基本农田调整要求。调入的基本农田。新划为基本农田的土地现状均为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自然保留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农用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高等别耕地、集中和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优先划为基本农田; 城镇村建设用地规划边界内作为“ 绿带”保留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调出的基本农田。低等别、质量较差的基本农田调出;因损毁、采矿塌陷和污染严重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调出;现状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调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零星破碎、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调出。
3.基本农田质量.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综合质量有提高。根据调整的情况分析:调出的基本农田等别多为七、八等地,调入的基本农田等别多为八、九等地,调入的基本农田等别略高于调出的基本农田等别;调整后,基本农田的连片程度也有所提高,连片15公顷以上的基本农田比例由原来的82%提高到88%;调整后基本农田的地类构成中耕地在基本农田中所占比重有提高,由96.22%提高到98.01%。
三、强化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
1.加强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强力推进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要达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内采取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加强区内土地的田、水、路、林的综合治理,增加农田水利基础配套设施,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首先要将规模土地综合整治区域内的村镇规划、产业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发展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统筹起来,力争做到规划起点高、标准高,使建设不重复、投资效益最大化;其次,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做到统一立项、统一规划、统一工程招标、统一监管、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原则。
2.切实保证基本农田数量。基本农田保护以稳定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为总体目标,以不低于市级规划下达指标为基本原则。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市级下达保护规模。
土地规划建设范文4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质量控制
1建设依据
1.1数据库标准
本方案以《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及其修订文件《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为建库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
1.2软件和格式要求
本方案采用ArcGIS Desktop 9.2为建库软件,数据库格式为Personal Geodatabase,能与Microsoft Access软件实现较好的兼容。
根据建库标准和数据格式要求,土地规划数据库分为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其中空间数据库采用分层的形式,通过Feature Dataset(要素集)管理Feature Class(要素类)图层。非空间数据库直接通过Table(表)进行管理。
1.3数据库内容
空间数据库包括8个数据集:
①基础地理要素
管理图层:XZQH(行政区划)、XZQJX(行政区界线)、ZJFH(注记符号)、DGX(等高线)、GCZJD(高程注记点)。
②基期环境要素
管理图层:MZLYZY(面状旅游资源)、XZLYZY(线状旅游资源)、DZLYZY(点状旅游资源)、MZJCSS(面状基础设施)、XZJCSS(线状基础设施)、DZJCSS(点状基础设施)、XHZH(蓄洪滞洪区)、ZYKC(主要矿藏区)、DZZH(地质灾害易发区)。
③土地利用要素
管理图层:DLTB(地类图斑)、XZDW(线状地物)、LXDW(零星地物)。
④土地规划地类要素
管理图层:QMDLTB(期末地类图斑)。
⑤土地用途分区要素
管理图层:YTFQ(土地用途分区)。
⑥土地管制分区要素
管理图层:JSYDGZQ(建设用地管制区)。
⑦土地利用活动要素
管理图层:JBNT(基本农田)、JBNTZBQ(基本农田整备区)、BZNTJS(标准农田建设)、YSGD(验收耕地)、JSYDGZBJ(建设用地管制边界)、ZLFKKF(整理复垦开发)、CZJSKZQ(村镇建设控制区)、STHJ(生态环境建设)、KFQ(开发区)、CYZYY(产业转移园)、TQSPJSYD(提前审批建设用地)。
⑧重点建设项目要素
管理图层:MZJSXM(面状建设项目)、XZJSXM(线状建设项目)、DZJSXM(点状建设项目)。
非空间数据包括15个属性表:TKZB(调控指标表)、TKZBLS(调控指标落实表)、JGNZ(结构调整表)、GDNT(耕地农田表)、JBNTDL(基本农田地类表)、JSYDKZ(建设用地控制表)、JSZYZB(建设占用指标表)、JSYDFLZL(建设用地分类增量表)、YDFQMJ用地分区面积表)、YDPH(用地平衡表)、ZDJSXM(重点建设项目表)、ZLFKKFB(整理复垦开发表)、BCGD(补充耕地表)、RJJSYD(人均建设用地表)、GDBYL(耕地保有量表)。
2建设流程
建设的流程可以分为三大步骤:数据提取、规划建库、质量控制。
图1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流程
2.1数据提取
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图层成果转换成ArcGIS可以识别的Shapefile格式,并作修复处理,作为规划数据库建立的基础。
2.2规划建库
建立空间数据库:
①基础地理要素的创建: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中提取的XZQH图层需要按照建库标准重新建立字段名以及按标准赋属性值。在此图层基础上通过面要素类转换成线要素类,得到XZQJX图层。数据库中的注记符号图层使用Annotation Feature的表达形式。
②基期环境要素的创建:基期环境要素的图层按需要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提取整理,或者从其他基础资料中提取整理得到。
③土地利用要素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点状地物图层均能与规划数据库的土地利用要素图层对接,添加GHFLBM(规划分类编码)和GHFLMC(规划分类名称)字段,作为数据库基数转换后的现状土地分类。
④土地规划地类要素
QMDLTB图层是整个规划数据库的核心,它是得到其他规划图层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在图层中添加辅助字段,包括基本农田信息、用途分区信息、空间管制信息、土地利用活动信息、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等。在此基础图层上按照规划数据库标准进行融合(dissove)整理,分别得到符合数据库标准的期末地类图斑。
⑤土地用途分区要素
在上一步骤中按照用途分区信息字段进行融合,添加字段和赋值就可以得到土地用途分区图层。
⑥土地管制分区要素
同理,得到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层。
⑦土地利用活动要素
土地利用活动图层较多,同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层。
⑧重点建设项目要素
重点建设项目的面状建设项目可以根据期末地类图斑底图的建设项目信息提取得到,线状建设项目和点状建设项目需要另外创建Polyline(线)文件和Point(点)文件来实现。
建立非空间数据库:
通过Access和Excel来对Table格式的非空间属性数据表进行输入和编辑。
2.3质量控制
①人检:人工检查的项目包括:数据库冗余信息检查、文件命名和存放的规范性检查、注记信息完整性检查等,使其能够符合机检的一般要求。
②机检:采用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检测软件对数据库进行计算机自动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数据库完备性检测、几何错误检测、元数据检测、拓扑错误检测、数据接边检测、图斑剖分检测、约束性指标检测、城镇建设区合理性检测、基本农田被占用检测、新增基本农田合理性检测、禁止建设区检测等。
数据库通过了机检代表一个合格的数据库建设完成。
土地规划建设范文5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土地整理泛指人们为了一定目的,对土地进行调整、安排和整治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工程与技术、经济与法律、行政与管理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广义的土地整理分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两方面内容,狭义的土地整理则仅指农地整理,我国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活动大都属于农地整理,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根本目的农用地整理。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目标仍主要是扩大耕地数量,补偿因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 尚未进入以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和农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阶段,这就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1土地整理的内涵
土地整理的实质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制约或限制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其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1土地整理强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互结合
土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础;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有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作前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前提;而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也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土地整理必须把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2土地整理本质是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
土地整理是通过影响土地的经济供给因素,如提高土地经济能力和数量,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土地整理来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是解决土地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土地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1.3土地整理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统一
土地整理应追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做到生态上平衡,经济上有效,社会上可行。
2规划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
2.1规划设计思想与现行农村管理体制的矛盾
(1)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思想与现行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方式有比较大的冲突。土地整理的设计思想是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集约化利用土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与现行的农村联产承包的土地政策和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有不小的冲突,突出表现在:零碎的耕地使用权属与建设大格田之间的矛盾。现在的农村联产承包、分田到户由与距离农民住宅的远近、田块质量的差异等原因多采用远近搭配(农田离住房的距离)、好坏搭配(农田质量、设施的好坏)的方式,单个农户所承包的土地较少,而且并非连片集中,而是零碎分散,这样的土地使用状况给土地整理中田块平整带来了比较大的阻力。整理后农民依旧把集中连片、整齐划一的大格田分割为零碎的小田块,难以达到方便农业机械耕作的目的,妨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让土地整理的效益大打折扣。
水利设施重建与现有水利利用格局的矛盾。整理以前的灌排水系大部分是依据自然形成的村组界线自发形成,或者说村组界线大部分依水系划分,两者相辅相成。改造重建时由于要为实施大农业生产服务,要建设满足大灌大排要求的大型水利设施,以提高整体灌排保证率,必然要打破原有保证小范围灌排的水系,也就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平衡,有的人因此认为设计方案不科学,还不如整理前经济实用。
依据建立大农业生产思想而设计的方案必定与实行小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民在土地平整、过路涵和放水口的设置、农用机械下田口的配置、灌排水系的调整布置、甚至田间道路的设置和取水水源等问题上存在不小的矛盾。
(2)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与当前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存在矛盾。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前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已经多元化,如从大型水库取水要支付水资源使用费,小型水库、泵站等水利设施已经承包给农户经营,因此为节约灌溉成本,有些农民就以农田周边的小坑塘收集雨水和田间排水为灌溉水源。土地整理后可能要填埋这些坑塘以增加耕地面积,建设节水型的硬化灌溉沟渠,引用大型水库的水进行灌溉,在现有小农业生产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增加少部分人的灌溉成本。所以有些农民不同意填埋这些坑塘,有的农民弃新修的硬化渠道不用,用潜水泵从排水沟或坑塘取水灌溉。
2.2规划设计队伍有待整顿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是一个微观上的设计,设计的对象就是农民田间使用的土地和沟、渠、路、涵、桥等建筑物,同时,它又是一个大范围的规划设计,平均一个国家投资项目涉及农田近3万亩,而且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不但设计任务相当繁重,而且需要对项目区的情况达到相当细致的了解。而有些设计单位就是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的草台班子,实际经验和技术水平都不够,到项目区调查也是蜻蜓点水,三两天就结束了,根本来不及了解当地的水系和地理情况,当然设计出来的项目就不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中没有认真征求群众意见,公众参与过程中的规划公示也只满足于走过场,流于形式,蒙混过关。当然设计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2.3规划设计审查程序有待改进
目前的规划设计审查程序有点不合情理,熟悉情况的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没有能力或不注重对项目设计的审查。而省级以上国土部门由于需要审查的项目太多,精力有限,又不熟悉实际情况,无从进行细致地审查。有些过分追求线形地物横平竖直的规划设计与不切实际的片面追求好看的审查也有关系。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只注重争取项目,争取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查批准,不注重对项目设计的把关,有些项目设计甚至是从设计单位拿过来后直接盖上章就上报了,部门论证也只是走走过场,设计的到底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到实施时才发现有那么多问题。
2.4 规划设计规程有待完善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规程中的有关规定也与农民的现实需求不相符合,比如在我们南方,生产路的宽度规定为2m,但在项目实施中基层干部群众大多认为偏窄,不利于农业机械下田作业,强烈要求加宽到2.5m。
3结束语
土地整理涉及地形地貌、土壤土地利用、产权调整、路渠沟建设等一系列内容,要达到可持续土地整理目的,必须把土地整理作为一个系统,将这些因素统筹考虑、使之协调一致,整体最佳。具体应包括:面向问题设计。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满足土地利用要求和发展需要为原则,并通过可持续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地消除那些影响土地合理、高效和方便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整体性设计。整理区内的地形地貌影响甚至决定田块、沟渠、道路的设计;气候、水文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或决定土地利用方式设计、沟渠路的设计;整理区外道路、水系、地形等因素会影响整理区内主干沟渠路的线路设计,城镇布局会影响整理区内的土地利用设计,而且很多因素之间还有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土地规划建设范文6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布局;建议
1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的需求量正不断加大。在城市与乡镇发展速度与规模不平衡的背景下,为了协调城乡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的合理运行,必须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的研究,做好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进行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关优化方案,为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帮助。
2 探讨的目的和原因及具体表现
(1)目的
一是建立和谐社会,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二是为协调缓解部门之间的用地矛盾,实行切实保护耕地、科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及开展土地资源整理、复垦、开发提供依据,是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战略性选择;三是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完善规划控制手段的基本要求。所以应用有关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要求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和调整各部门的用地规模和布局。
(2)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现有问题产生原因
①从规划管制的角度分析,城镇的不合理规划,受地方发展冲动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往往提出不尽合理的发展目标,目标定位的偏差直接导致城镇用地发展的不合理性;农村地区的规划普遍比较薄弱,政府投资不足,重视程度低,又缺乏城乡统筹的规划,使得农村地区无序发展,不能融入区域总体发展环境;缺少完善的微观领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控制缺少具体的尺度,规划“有政策没工具”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都是宏观调控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②在城乡空间的演变过程中,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推进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驱动力。产业结构调整和由此引起的人口由农业类型向工业及后工业类型转化的城镇化进程,直接导致了城乡各业用地构成比例的变化和空间形态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应该是无序的,而必须在规划、建设、管理的正确引导下有序地展开,以实现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3)具体表现
①由于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迅速增加,原有的城镇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现状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城市用地指标偏低,不符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缺乏空间。
②土地利用结构不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各项用地比例不够合理。
③城市发展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市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④目标发展不明确,规划定位不高;点轴布局还需要不断完善、网络式布局尚未形成;布局上没有考虑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导致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
⑤布局分散,缺乏合作,且重复建设、内部竞争;分工不明、优势不突出且互补性较差。
⑥还须在区域土地资源最优利用上狠下功夫。
⑦由于受到经济、地形及交通条件的影响,建城区周围及沿交通干线的城市发展较快,边远村寨发展较为迟缓,形成了以建城区为中心,工业聚集带和沿交通干线向外延伸的城镇格局,城市体系仍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集群和经济板块处于起步阶段,已初步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初步形成了不同的分工与协作格局,但在布局上仍以点和简单的轴线为主,城市群体的整体功能尚未发挥。
3 为做好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严格执行国家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的用地规模”。
(2)加强对集约用地的评价,规划控制指标的分配与集约用地挂钩
在规划实施期间,要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为重点,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逐步形成节地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完善建设用地指标标准,加强建设用地指标管理
①按照建立集约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设用地指标和面积定额,建立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并加强管理,对各地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②建立集约利用评估体系,推进产业用地评估。
③建立集约用地的利益约束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4)改革户籍制度,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户籍制度,吸引有能力的农村居民到城镇居住;同时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置换新增耕地为建设用地周转指标。
指标可以在整理(复垦)形成耕地前进行使用,即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城镇规划发展区域内,相应增加规划建设用地预留区。同时,必须要在规定的年限(期)内整理复垦出相应面积的耕地,完成对已经使用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的置换归还。
②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做到数量、质量“双挂钩”。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十分注重复垦耕地的质量,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耕地质量评价系统,合理运作、科学评价,做到建设用地指标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
(5)充分尊重集体土地产权,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首先,农村居民点整理要充分尊重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不得侵犯农民的产权。其次,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居民点整理的重大意义,并保证整理项目的透明和公开,随时接受农民的监督。第三,在整理过程中,要给予农民实惠,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并保证农民生活质量不降低。
(6)促进内部挖潜,加大存量盘活力度
按照分类推进、提升等级原则,加大存量盘活和劣势企业淘汰力度。
①设置门槛制定准入和淘汰标准,加快淘汰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
②推进产业置换。将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转型为有特色的产业、有品牌的特色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标准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③提高现有厂区土地利用率。通过建设标准厂房等措施,提高原厂区的土地利用效率。
④优化整合零星工业点。结合郊区乡镇规划纲要,整合零星工业点,利用存量资源建设郊区都市型工业街坊。
(7)优化工业用地布局,提升产业集聚竞争力
要遵循产业梯度发展的规律,加快重点产业板块、工业集聚地的发展,优化工业用地布局。经贸部门要会同发改委、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产业关联链条为纽带,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用地布局。同时各部门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对专业性工业集聚地主导产业的新办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积极探索缩短项目建设中规划、用地等审批时间的新办法。要大力建设产业优势明显的特色工业聚集带,将工业聚集带与新城区的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利用。重点建设工业聚集带,大力引进一些新型企业,吸引外资,充分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加大投资、投入力度形成产业集群、产业带,带动周边的城镇发展,相同等级的小区之间横向联系得到加强,横向经济协作得到巩固,城市群体的整体功能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同时以区域优势及产业集群、产业带吸纳外县、市农村劳动力,通过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要加强产业引导,形成各工业集聚地良性互动的格局。
4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总体规划实施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项目内容繁多,资料分析、整理、存储、查询工作量大,因此,需要配合各项法规政策,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和方法,完善规划体系和规划理论,规范规划程序,制定规划标准,改进规划方法和规划手段,不断提高规划修编和调整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一定区域内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作总体的、战略的安排和布局,才能做好城乡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