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6-1273-03
The Reform of Cultivating Go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Wen
(The Computer and Software Department of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and the reform ideas of cultivation target. Then took the social demand as the guidance, and described the reform ideas of cultivation targe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of: the settings of occupational post groups, typical tasks, knowledge points, skill points and cultivating goal and so on.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he reform of cultivating goal
1 本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置现状及改革思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院老牌的计算机专业之一,但通过对我院近三年毕业生(2010届、2011届、2012届)回访后发现,毕业生对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评价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课程内容陈旧,与实践脱节(占调研人数71.43%),以及与实际工作适应性差(占调研人数57.14%),如图1所示。毕业生普遍感觉专业设置特色不强,相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大多数同学觉得本专业像“万金油”,什么都学过,但什么都不精。
作为国家级示范高职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也曾存在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网络、软件等专业并存的情况,该专业也曾面临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色不明确、毕业生求职竞争力不强的困境,经过专业改革,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将专业特色锁定在了智能楼宇方向,在明确了专业方向和特色后,该专业被列为学院示范建设重点专业,之后被列入了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验收的重点建设专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从一般性转变为具有某些行业特性。“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多年来逐渐成为众多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方向,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设置时高职教育的首要问题,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纽带,是学校能否主动、灵活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重要环节,是高职教育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切入点。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在对人才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高职教育的市场定位。
2 本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人才需求存在着脱节的现象,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这些毕业生除了极少数能够进入企业进行计算机应用和维护工作或者软件开发机构外,绝大多数并无优势,在能力方面缺陷明显,专业水平并不高。这是因为高职学院都相继开设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专业设置重复,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专业优势。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突破移动互联网、宽带集群系统、新一代无线局域网等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应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已进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快车道。2010年3月,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十大领域重点部署。因此,移动通信、物联网应用人才也已经加入到IT产业发展中最紧缺的人才行列中。随着IT业的快速发展和IT技术向传统产业的不断渗透,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专业改革,尽快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本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革应面向移动产业发展、以移动互联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特色。
通过召开行业专家座谈会,邀请企业第一线的技术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方式,通过激烈而富有成效的思维碰撞与归纳总结,凝练出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表1)和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表2)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知识点、技能点。
表1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岗位群
程序开发人员\&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1.熟悉无线电波传播模型以及通信组网的基本原理
2.掌握Android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实现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
3.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的测试方法
4.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知识
5.掌握图形图像软件的使用、UI设计等知识
6. 理解Android的系统架构、熟悉android的JAVA本地接口(JNI)、掌握Android NDK开发
7. 精通PHP、java开发语言,熟悉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1.具备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逻辑思维能力
2.具备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编程能力
3.具备Android应用程序的测试能力
4.具有较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能力
5.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与测试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7.具备协同开发的能力
8.具备良好的代码编程习惯\&2\&Android应用程序测试\&3\&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4\&移动终端驱动
本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方向分为两个方面:
1)培养具有物联网基本理念,具有物联网行业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物联网系统构建与集成能力,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应用实施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能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物联网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服务于移动互联网行业,适应移动互联网软件测试、终端界面设计、终端软件开发、终端产品测试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既要解决高职学校专业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又要适应区域产业结构需求、兼顾各高职学校专业特色和可持续发展。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继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创业能力;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其职业生涯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与多样化社会相适应,实现职业教育办学功能多样化,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学生从入学到高职生、再到职业人的转变,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距离”。
参考文献:
[1] 温涛.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参考方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就业方向范文2
物联网产业2009年被确定为我国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近几年来风起云涌,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据思科最新报告称,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产业发展,人才先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全国本科和高职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物联网专业。
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后,众多高校争相申报。2010年,教育部批准37所本科高校开办物联网专业,2011年,全国有江苏、天津、山东、湖南、福建等11个省市在高职院校第一次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随后几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陆续开设,截止2015年3月,全国已有26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应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以智能化的物联网系统为载体,围绕“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主要方向,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与发展战略,整合各校自身及校内外合作团队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各校自身特色的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近四年的时间里,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办好“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有效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楼宇智能化、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课程进行融合,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
二、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现状
专业群主要是指各学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专业群代表着各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
全国高校物联网及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高校在物联网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应用实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国内高校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物联网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多方面尝试。但物联网目前属于新兴产业,学科领域跨度较大,各高校都是刚刚开始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由于专业定位的差异,各高校物联网专业开设在不同的学院、系部及专业教研室部门。专业建设情况不一,专业方向差别也很大,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开设已有四年多了,虽然专业设立起来了,但事实上,如何建立科学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如何以物联网专业为核心组建专业群等问题却成为困扰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难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全国2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开设侧重点各不相同,各兄弟院校之间缺少统一的规划。由于物联网专业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所以各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学校都面临着物联网课程开设以什么方向为主的思考,以物联网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也逐渐成为各校探讨的热点问题。
三、物联网专业群建设的目标及方法
根据我国及安徽省物联网新兴产业规划,并结合学院特色,建设和开发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应围绕“智能家居、智能物流、产品追溯”三个应用领域和“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典型工作岗位及“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手段,突出已有计算机类、电子类、自动控制类各个专业的专业优势,融合物联网相关专业的知识点。探索总结出一条综合性强、多方向多角度的综合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为全国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构建一个合适的专业群建设平台。
物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吸收世界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维护生命周期为载体,建立“做中学”的教育模式,研究开发符合本地区特色的物联网专业群的建设路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并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及其相关专业的知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物联网专业群建设目标。
第一,面向市场需求,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电子、软件技术等专业知识,突出各专业的重点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智能家居、智能物流、产品追溯”三个应用领域的基本应用能力。按照学生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从初学到熟练的成长过程,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物联网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
第二,通过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找出上述三个领域中所有的代表性工作任务,选择完整的、对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有较大开放性和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再对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研究提炼出适应“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典型工作岗位的专业群的发展方向,以便在后期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进一步了解当前物联网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基于“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建设“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专业群的建设。
通过对上述“三个应用领域”、“三个典型工作岗位”及“三位一体”的专业群建设深入研究,结合本地区企业发展方向及学院实际情况,研究以物联网为核心专业的专业群的建设。
四、专业群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
1.物联网技术体系研究
目前比较公认的物联网技术体系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功能。具体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技术体系构架
(1)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主要是进行物体识别、信息采集。感知层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无线定位等技术感知和采集现实世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事件和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各类物理信息量、标识、音频、视频等数据等,然后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所获取数据的近距离传输以及数据的分布式处理等过程。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等。
(2)网络层
网络层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系统,主要负责把感知和采集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实现物联网信息的广泛互联功能。它主要是建立在现有的通信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基础上。物联网感知到的信息通过各种接入设备与连接传输到上述网络,网络层解决了感知层所获得的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特别是远距离的传输问题。
(3)应用层
应用层位于感知层和网络层之上,是物联网智慧的源泉。人们通常把物联网应用冠以“智能”的名称,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其中的智能就来自这一层,现在更多地用智慧来进行描述,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应用层解决数据如何存储(数据库与海量存储技术)、如何检索(搜索引擎)、如何使用、如何不被滥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设备的智能控制等问题。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通过公共中间件、信息开放平台、云计算平台和服务支撑平台等物联网应用技术,实现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从而支持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环保、医疗等行业领域的应用。
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可以是千差万别的,也不一定所有层次的技术都需要采用,即使在同一个层次上,对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进行按需配置。结合各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类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相关专业,将物联网专业与相关的专业融合一体,致力于研究出一套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群的建设方案,将推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建设的同步、健康发展。
2.物联网专业群知识体系的研究
专业知识体系就是把一个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组织成专业干线清晰、知识点层次分明、结构衔接完整的一个知识框架。在分析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的知识体系,物联网应用技术知识结构中的专业知识部分应能体现物联网整体框架及其关键技术。因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体系应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知识和系统整体架构与优化的知识。对应的核心知识领域分别是:感知层为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网络层为网络与通信技术、网络设备安装与配置管理等;应用层为软件设计、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系统开发等;物联网整体的框架为物联网工程与综合布线、信息管理技术等。
根据上述分析,物联网专业群的建设,要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培养造就具有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系统软件开发、智能安防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主要面向物联网工程建设、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产品制造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能从事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等岗位的工作;并在创新和创业意识、团队合作与人际沟通以及资料查询与组织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需要,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以物联网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
围绕物联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领域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整体分析,结合各学校计算机类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自动控制类机电一体化等已有专业,找出专业群课程相关技术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选择完整的、对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完成任务的方式有较大开放性和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再对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分解出“两个平台、三个方向”(即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的专业群的课程体系。
物联网专业群体系的课程设置需要综合考虑专业群中各个专业的学科特点,应尽可能多地覆盖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将相关主干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打破学科体系的约束,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工作过程和知识结构将上述专业课程分成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平台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能力拓展课程五部分。详细课程分类及专业归属见表1。
表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五、物联网专业群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指导意义
物联网专业群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教学改革和探索中主要须解决以下问题,并体现出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1.物联网专业群建设是以应用为驱动的专业,专业群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共性知识和各地区物联网领域的区域特色,发挥相关学科的传统优势,使学生有兴趣、有目的、有实践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步地、系统地增长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课程设置中,把行业应用特色纳入个性化课程或专业课中,形成理论型和实践型两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3.该专业群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坚持以“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为主导,夯实基础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以方向选修课为平台,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妥善化解突出特色和拓宽视野间的矛盾。
4.物联网专业群建设的重点是应用实践,教学应由应用来驱动,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代表之一的物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应了解新技术的发展,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内容应重视特色,在实施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专业特色建设工作,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切实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5.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涉及的“三个应用领域”、“三个典型工作岗位”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推动物联网专业群结合地方企业发展方向及学院实际情况,以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和学院已有优势专业特长为特色,完善符合社会需要的物联网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6.有利于学院根据自身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明确学校重点服务域,优化布局,错位发展,突出优势,彰显特色,逐步解决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发挥优势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相关专业提升;有利于专业间形成全力,发挥专业群的优势,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软件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502-03
物联网受到各国政府及IBM等跨国大公司的重视,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加快打造物联网软件产业链是我国软件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重要应用领域。我省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我院自2005年起开设软件技术专业,由于近几年物联网软件产业的兴起,导致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极大,因此,我院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需做相应的改革。
1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在物联网导入期,首先受益的是RFID 和传感器厂商, 这是因为RFID 和传感器需求量最为广泛,所以设备提供商是目前物联网产业最大的受益者。
系统集成商也是整个产业链中市场空间比较大的一块,因为物联网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因此,在用户端进行项目的实施时需要集成商进行产品和应用方案的整合。与传统IT 集成商不同的是,除了要对硬件产品和技术比较熟悉,对于行业的具体应用也要有很深的了解。
中间件与应用软件是物联网产业链条中的关键因素,是其核心和灵魂。物联网软件可包含:M2M 中间件和(嵌入式)Edgeware( 也可以统称软件网关)、实时数据库、运行环境和集成框架、通用的基础构件库,以及行业化的应用套件等。应用软件可以说是物联网产业链上市场空间最大的一块,而且这一环节和IT 渠道的关系也最为紧密。
网络提供商具有很强的垄断性,目前国内主要是以电信运营商为主。未来物联网将会产生海量信息的处理和管理需求、个性化的数据分析的要求, 这些需求必将催生物联网平台运营商的需求量,因此,对物联网平台运营商而言,面临的将是从无到有的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大。
综上所述,集成商、中间件及应用软件开发商、运营服务商这三个环节是IT行业比较适合切入,而应用软件是物联网产业链上市场空间最大的一块,且和IT行业的关系也最为紧密,适合软件专业学生从事应用软件的开发。
2 培养目标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当今某种流行的软件开发工具,熟悉面向对象程序开发技术,能承担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测试以及系统的维护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1]在当前物联网大背景下,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扎实的软件基础知识和物联网应用软件整体规划,应用软件前台设计、后台编程及数据库应用的专门技能型人才,能熟练使用主流的软件开发工具,从事物联网应用层系统的开发、测试、运行与维护工作,具有物联网领域的系统分析、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的初步经验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需具备如下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2]:
1)素质要求
① 热爱软件技术专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敬业精神。
②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③ 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为科研奉献的精神。
2)能力要求
① 熟练掌握文献资料收集、信息资源检索的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 掌握物联网应用层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具备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能力。参与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调研,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调试等环节。
③ 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主流的开发平台,掌握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3)知识要求
①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物联网技术导论、Java 语言程序设计、C 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linux平台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与制作、JSP 程序设计等。
②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包括xml、Java Web程序设计、Web Services技术、SSH框架、嵌入式linux,物联网应用层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软件测试、软件工程等。
③ 扩展知识
扩展知识包括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职业素质等有关知识。
4 课程体系
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主要涉及web开发、Java程序设计 、Linux 系 统 程 序 设 计 、android应用开发、数据库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3]根据物联网技术的特点,采用“岗位驱动”的模式,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包括建设核心课程网站、实践实训项目、教材、课程标准等。通过实训和项目的详细实施过程教学,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在与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可以直接进入实际岗位。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G移动物联网软件项目开发项目选取的是基于Android的物联网物流监控软件设计,软件主要采用Java编程。物联网监控手机软件的开发可以满足物流公司和客户间的业务需求以及物流公司和送货员间的业务需求,同时能对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和管理,而且新增客户服务的功能,可以与客户进行实时的在线沟通。Web物联网软件项目开发选取的也是物流管理系统,主要目标是通过使用Java语言和数据库技术让学生体验编写代码的过程,以及掌握编码的规范。通过软件工程的主干课程:软件工程概论、软件开发模式及UML建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等课程来强化项目工程化,通过软件系统课程设计让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以及相关文档的整理和编制,让学生熟悉项目实施的过程,培养他们职业素质和能力。
5 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订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4]。实施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双证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培养高技能专门型人才。
1)在课程体系上探索和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技能认证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将实境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理论和实践课程 “工学交替”教学法等,使理论与实训、实习同步进行,培养方案由专职教师与企业、行业导师共同实施完成。
3)理论课程“够用就好”,以此为尺度,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6 课程资源库建设
软件技术专业下的物联网方向是一种新的专业方向,建设其教学资源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符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信息化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加快物联网教育资源共享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开放的教学资源平台服务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物联网技术教学资源库是致力于建设和物联网相关的资源体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编辑、整合和存储,最后形成覆盖所有物联网应用技术方面知识的多媒体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系统化、管理规范化和资源共享。其建设理念是以物联网应用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特点,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培养体系结构,并建立与之配套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材、课件、题库等一切资源。
参考文献:
[1] 吴晓艳,刘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5):65-67.DOI:10.3969/j.issn.1009-7600.2011.05.029.
[2] 刘培林.物联网时代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物联网技术,2013(1):57-59.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就业方向范文4
Abstract: The software industry is a typical industry of knowledge economy, which will maintain a long-term stable growth in the future. Although the number of software talents 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 but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are still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s rapid development. In view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cha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ftware talent training goals and specifications, discusses the curriculum, training methods, teachers' security and other key issues,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talent training.
关键词: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物联网产业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oftware talent training;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250-02
0 引言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无锡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基地,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园――感知中国中心。2013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405亿元,列统企业达794家。《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2010-2015年)》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示范区内协同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态势进一步形成和扩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物联网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201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无锡示范区的创新能力、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成为具有一流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核心区;集聚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建成一批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应用示范先导区。
这些举措将成为无锡经济转型的积极动力和突出亮点,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目的是向产业输送合适的人才,高职软件人才的培养应瞄准区域优势,依托物联网产业链,以产业发展为引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与快速发展的物联网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1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物联网软件产品涉及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物联网软件服务包括咨询规划、系统集成、系统运维等各种业态。物联网软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条,对软件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对接物联网软件产业链,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培养的软件人才应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和软件测试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数据库管理、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及计算机软件销售、咨询与技术支持等岗位工作,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2 人才培养规格确立 人才培养规格的要素一般通过知识、能力和素质来描述。根据企业对软件人才需求的调查反馈来看,高职软件人才培养规格的三要素达到如图1所示的具体要求,才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2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根据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明确各环节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产业链各环节所需人才具备能力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服务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
2.1 明确行业通用能力,构建平台课程,实现底层共享 为了培养物联网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其适应嵌入式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三个发展方向,具备三个方向共同的通用能力体系,以此思路为指导,设置平台课程。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心选择7门课程作为培养软件人才的平台课程。首先,通过《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引导学生建立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工程制图》和《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工科学生必备的识图绘图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然后,通过《电路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电子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等课程,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最后,选择通用性强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软件开发方法与能力。
2.2 明确岗位专门能力,组建模块课程,实现中层分立 在根据行业通用能力确定平台课程的基础上,针对物联网软件产业链所需的专门能力,构建相应的模块课程。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物联网产品软件开发与维护能力,基于此设置的模块课程包括:《C#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UML建模技术》、《VC#.NET》等。
2.3 明确岗位拓展能力,构建互选课程,实现高层互选 针对物联网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为了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需要建立高层互选的拓展课程,课程将以模块组合,供选择物联网三个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根据自身特长与爱好,并结合未来岗位需求变化进行选择,以拓展学生职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据此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确定的高层互选课程为:《J2EE框架技术》、《Android技术综合应用》、《》、《基础日语》等课程。
3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途径
高职软件人才的培养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应立足自身,瞄准产业定位,采取以下措施与产业需求对接。
3.1 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探索产学研合作有效途径 软件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探索产学合作有效途径,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至关重要,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并建立健全章程、工作机制,使其成为教学系体制机制的组成部分。
3.2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软件生产企业,根据人才需求及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确定岗位类别及其能力,落实人才培养要求,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 “项目迭代”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软件人才培养方案。
3.3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实施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通过精选实例、分解企业真实项目,把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讲、练、做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推行“边学边练,讲练结合”方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遵循“调研论证-框架设计-资源建设-推广应用-评价反馈-持续更新”的工作方式,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打造优质核心课程。
3.4 注重实践环节,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要想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和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软件项目研发当中去。学生在从事软件项目研发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业务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还能够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教师则重点完成软件开发生产任务,并进行工作过程分析、把实际项目转化为实训项目,为实践教学提供资源。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顶岗,学生主要参与企业的软件项目开发,培养其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师主要通过参与企业的软件项目开发与技术研发,提高其实践技能。
4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
专任教师通常都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他们对企业的需求以及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是非常了解,这样会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物联网产业和软件产业,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往往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重视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高职软件人才的培养要以与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为切入点,安排教师进入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科研项目攻关或真正深入到生产的第一线,来提高专业技能和优化知识结构。
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业务骨干、管理精英担任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合作开发与建设专业课程,承担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专任教师共同编写教材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定期开展技术讲座,介绍企业、行业趋势,以企业文化、职业操守熏陶学生职业素质。建立兼职教师管理模式,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选派年轻教师担任联系人或助教,加强与兼职教师的联系,确立兼职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并让其负起应有的责任,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
培养教师服务社会意识,鼓励专业教师走向社会,积极参与政府、社会、行业协会的相关技术工作,担任行业协会或学会的会员、专家顾问,为提高整个社会信息化服务,促进教学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袁柳.推动无锡物联网产业做大做强[N].无锡日报,2014-03-26.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 教学模式 支柱产业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071-02
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及设置应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更是当前高职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的要求。杭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于一体的城市,拥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物联网基础产业基地等,物联网产业已形成为区域经济中支柱产业。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撑,更需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去适应其发展需求,例如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其中通过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来适应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是途径之一。
一、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及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杭州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处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在产业基础、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网络资源等方面已形成一定领先优势,特点是企业起步早,产业发展基础好,当前物联网产业已发展为地方支柱产业。
1.1 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物联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近40家,拥有物联网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20余家。如大华股份、银江股份、三维通信、聚光科技、汉鼎股份等上市重点企业也都保持了快较的增长速度。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应用也从交通、环保、安防、医疗等领域向传统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力太科技公司合作,对车间进行物联网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也在日趋加大,浙大网新、维尔科技、聚光科技等企业的3个项目分别获国家发改委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资助。
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异军突起。它们在仓储物流、城市管网监测、智慧校园管理、工程车监管、工厂物联网、智能停车、芯片研发等多个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市场,对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2 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物联网技术涉及范围很大,形成庞大的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方面主要是两方面,其一是涉及物联网技术的各类企业,物联网产业发展壮大必须储备物联网专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二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扶持,当年温总理提出物联网概念后,无锡以国内的感知中心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龙头。目前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省份都把物联网作为自己的产业支柱之一,许多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可见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必然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产生重大影响。杭州市政府同样对物联网技术发展给予极大的扶持和政策支撑,如杭州滨江高新产业区以软件产业和芯片制造业为核心。
若从技术层面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有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感知控制环节需要电子设备技术人员以及芯片设计和制造人员;当物的信息被感知到,就要求进行数据的传输,需要掌握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技术人员;数据处理环节需要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系统分析,需要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和系统管理人员。故物联网人才需求可以概况为三类:电子设备技术和芯片设计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人才;系统集成和应用人才。
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地方支柱产业发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由于物联网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复杂的工程技术领域,因此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积极应用各种教学模式以适应地方支柱产业发展和利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
2.1 紧密结合地方支柱产业发展调整培养方案
了解社会发展背景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向,特别是对地方支柱产业的深入调研,把握社会、经济及学生发展三者与高职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坚持专业调研,关注地方支柱产业发展趋势。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杭州经济发展重点,物联网专业也属紧缺人才。
依托市物联网行业协会专业团队积极探索,明确专业设置调整其培养方案,以利于进行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其真正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专业特点围绕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兼顾知识面拓展、专业延伸和学生后继发展,构建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根据现状确立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实践平台和专业模块,三年的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实施“双循环提升式”模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2.2 深度校企合作加强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
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支撑。专业建设必须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物联网专业就是培养既懂得物联网知识又拥有物联网相应技术的综合人才,物联网专业建设应当根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专业交叉调整,因为这种方式既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产业资源来实施物联网专业的建设, 同时也可以边发展专业, 边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导向,不断更新专业内涵。
密切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将强化物联网专业建设。构建特色实训基地是高职办学方向之一,学院的基础实践教学部分采用了无锡江南大学“无线龙”开发实验箱。比较突出的是与利尔达科技集团共同研发的智能家居实训室,它既有实际项目可展示,同时含有多媒体传感节点、温度传感器节点、RFID节点以及多种传感器节点,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又培养动手能力。另有智能车库、物联网通信等实训室建设。利尔达科技集团等多个企业的工程师,参与专业建设活动,提供企业岗位需求,与学院教师共同开发课程,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共同开发的教材强调“职业”又突出“能力”,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作为市物联网行业协会成员与不同行业的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来弥补学校没有相应领域实训条件的不足。
2.3 利用各种教学模式强化专业人才培养
高职物联网专业培养具有物联网行业相对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岗位操作能力,能从事物联网技术及物联网系统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但由于物联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领域,因此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根据物联网产业特征,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感知设备或芯片设计、IT网络管理和应用、系统集成与开发、物联网管理与应用等岗位。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根据岗位目标定位,选择方向性培养。学院培养目标主要以感知层为主,涉及感知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包括各种传感器应用,以及芯片的应用技术,如射频标签以及嵌入式芯片开发应用等,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如模数电知识、传感器、无射频线及嵌入式开发等内容。
目前专业采用以典型物联网应用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模式为主,如《嵌入式系统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及《无射频线技术应用》等核心课程,密切杭州物联网发展趋势,收集地方企业典型车联网技术、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解细化工作,形成与课程相匹配的工作任务或大小项目,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深化校企合作,逐步完善“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开展。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采用“多次交替”通过两次及以上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每次实习内容及要求均不同,即“双循环提升式”,是逐步提高的过程,更有利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更适应地方支柱产业快速发展需求。
进一步依托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走产学研道路,积极争取各类课题,加入各类学会及行业协会并参加活动,承担研究任务;对教研课题进行专题研讨,培育高职研究氛围;脱产进入企业锻炼,参加各类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保证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
三、结语
基于物联网专业固有的庞大知识体系造就了其产业覆盖面广,且专业方向多元化的特点。目前全国高职院校相继开设物联网专业,但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到专业建设的层次和方向,以深化校企合作来实现与产业发展同步, 并不断加深专业的实用性,延续性。当前物联网学科的课程未形成完善体系,师资力量缺乏,实验室建设标准等相关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规范。高职院校应面对现状积极利用其优势和特点,及时跟踪物联网可能发展的就业空间,找准物联网行业企业动向,更多地从物联网基础模块方向着手,改革教学模式以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以应用型、维护型, 具备二次辅助开发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更符合高职办学宗旨。
参考文献
[1] 戴勇.办好高职紧缺专业服务地方支柱产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5(8) .
[2] 谢华.高职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 (6).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就业方向范文6
也许是因为从高中进入大学,进入青年时代。最近,我对生活想了很多。每当想起4年后,将要面临工作或考研的我,不禁感叹自己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今天听了周小红老师的报告的介绍课,我对自己的未来少了点迷茫。
第1次上专业导论课时,老师就给了我很大的深思与启发,有以后的发展前景与专业的应用,顾名思义就是有关专业的发展以及应用,但是因为接触的专业课程很少,所以对怎样去学好这个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当今社会乃至世界这方面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都不是很清楚,也不能给自己一个学习和探索的定位,然而通过第1次专业导论课,让我大致的了解这个专业,学习和兴趣也大大的提升。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商务,现在在信息时代,我们有很多的就业选择,所以我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未来,因此,电子商务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我们不能忽视特定技能的垂直发展,只在纸上谈论。
很多延伸到电子商务的技术发展,也激起了我对外国世界的好奇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除了专业的内容讲解,老师们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自己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希望,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确立了一个目标和方向,我把学长学姐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教给我们,交给我。树立了风向标,坚定了我的思想与信念
老师还让我对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理解,比如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在电子商务下人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购物方式的改变,电子商务的推广,只要消费者打开电脑敲一下键盘,就能查看成千上万的商品,从中挑选自己想要的任何时间,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得到服务,以及银行业务,包括储蓄转账等等,还有教育方式的改变,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给人们带来的接受教育方式的改变,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推广网络学校,它也产生了其属于现代化远程教育的一种方式,还有人们最常用的娱乐休闲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网络与电子商务对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带来了改变,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上购买观看各个国家。各个国家的欣赏的娱乐项目等等,所以说电子商务带给人们的生活改变,使人类有了全新的生活体验和更高的生活质量,从而使我有了更大的激情与满腔的热情来对待这一门专业。
然后我回过头思考自己,既然认定了电子商务,那么我要怎么把它做好呢,怎么对待它才是现在应该做的呢,然后我就总结了以下的几点。
就我个人而言,我性格外向,对新事物感兴趣。同时,我对信息金融也有很大的兴趣。我有一定的凝聚力和组织性,但最大的缺点之一是缺乏耐心。我相信,带着极大的兴趣,按照自己的目标,我会在电子商务的学习和实践中取得成功。结合自己的个性、爱好和职业理想,梦想未来能在电商领域成为一名电商平台的精英人才。
同时我的目标,我的最终梦想是,有朝一日建立一个中国有名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大影响,同时当下我也发现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还有巨大的市场空白,也许这是一个契机去做出一番事情,电子商务是我未来的梦想,也是我的舞台,报效祖国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梦想和现实结合,所以我更要努力的为此逐步落实前进。
但电商行业对人才的综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和企业的需要,锻炼技能和学习能力,就应该与社会联系起来,所以听完这个报告,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基本的电子应用技术,商业实践和专业电子技术以及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就业,这是我们最重要的障碍,因此,我会努力学好这些知识。
2:多实践,多动手,多操作,多向第1线电子商务的前辈们学习经验以及积累自己的经验。
3.访问网上书店,参加论坛活动,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申请博客空间,搜索网上信息,参加网上拍卖等活动,在参与、我们将体验互联网业务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经常有老师问一些专业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技术的问题,还有一些电子商务的资料。
4.争取最多的机会进入企业,为实践和积累做一些基础工作,通过企业实习掌握基本技能,通过企业的工作环境让自己快速成长。
5:在我看来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交际能力,建立自己的交友圈,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是创业必备的能力之一,最后兴趣是关键,只有爱行热行,全身心高热情的坚持与努力才会成功,阅历经验是加大成功几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探索积累是一方面,但积极学习扩大知识面,有广又有精,才可以丰富自身的经验判断,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通过这次介绍,我认为在当前电子商务非常好,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只要我做好与社会的对接工作,找准未来的就业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现在开始,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和实践岗位上的知识和技能,将大大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现更好更快的就业,我会坚持为之付出。在未来的电子商务阶段,我会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