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1
一、进一步加强了科技管理体系,制定科技工作规划
上班伊始,我们召开了党政联席会,专门研究科技科普发展工作。
(一)研究成立了乡科技领导小组
组长:各村分管科技工作的村主任。并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协会班子。
(二)制定了科普工作规划
1、围绕“项目立乡、工业强乡、林果富民、产业带动、创平安和谐”的工作思路,制定中长期规划:为打造“柑桔之乡、良种猪繁养之乡、石膏陶瓷之乡”而奋斗。
2、今年的年度发展计划。①在省农科院引进优良柑桔品种南柑20:200亩;②培植好养猪专业户陈默,年产良种猪2000头;③培植发展家禽养殖专业场4家;④发展石膏加工企业1家;⑤新增加陶瓷生产线1条。⑥开展科技送下乡活动,利用全乡的圩场,开展科普宣传,让农民直接受益;⑦在“全国科普宣传日”活动中,开展一次科普宣传活动,进行一场全乡全民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二、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科技领导小组为科技成果引进推广机构,并成立乡科普信息站。
2、完善规范了3个乡级协会:柑桔产业合作社、养猪协会、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3、培植科技示范户10个:柑桔产业协会会长张明城、柑桔产业协会副会长曹科仲、养猪产业协会会长陈默、家禽养殖大户徐益新、柑桔生产大户叶发新
三、创建科普示范乡工作成效显著
主要体现在“五抓”:一抓科普网络建设。主要是组织网络和队伍的配备,继续规范完善3个基层协会的组织管理。二抓科普阵地建设。一是政府建立科普信息站;二是在中学设立农民培训中心。三抓科普教育培训。围绕柑橘产业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全乡有67人已经取得了农村专业经纪人资格证书。四抓科普示范工程建设。分别在牛山、月星、白洋、望夫等村建立了四个科普示范基地,柑橘面积达500多亩,规模大、标准高、科技含量高、示范效应好。五抓科普服务活动。乡科协组织乡农业站、林业站、水利站、动检站、卫生院、中学及相关村和企业的专业人员,广泛地开展惠农科技服务活动,使科普创建工作深入民心、惠及农民,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
四、全年科技工作有效开展
1、引进新技术2项:一是陶土深加工新工艺技术;二是彭家河村肉鸭室内圈养技术。
2、引进新品种新种源4种:一是从省农科院引进新的柑桔品种200亩;二是杂交棉引进1000亩;三是陈默引进良种母猪20头;四是引进优质稻棉油品种15个。
3、充分利用科技成果。今年我乡以牛头村为主发展沼气池100口,明年可望全面普及,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4、科技示范基地有:①牛山村新农村点上的200亩柑桔新品种示范基地;②彭家河村、月星村养鸭示范基地;③白洋村柑桔示范基地;④亚特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高效种养休闲生态园基地。
5、科普信息网络布局良好。通过各村远教室学习各种科技知识,乡科技领导小组培训各村管科技工作的村主任学电脑、用电脑,集中培训时间1个月,在远教室用电脑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
6、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从年6月至现在,全乡共90个农村建房户,基本上落实了防震措施,抗震率达95%。一是以抓安全的角度,高度重视。党委、政府成立乡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负责主抓安居工程,并制定印发了《乡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和《农村防震减灾的应急预案》,组建专门班子,组织国土所、城建站、广电站、安监站、中学、厂矿企业等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确保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二是以抓科普的力度,大力宣传。组织培训,进行讲座,印发资料。三是以抓质量的硬度,组织实施。上门指导,严格执法,坚持标准。
五、全乡的科技经费投入逐年提高
今年,科技经费投入上加大了投入,表现在:一是引进柑桔新品种补贴1万元;二是组织教育培训,投入10多万元,完善配套了农民科普培训中心;三是完善科普体系建设,投入0.8万元;四是创建科普示范乡,投入0.5万元;五是引进陶土烧制新工艺生产线,投入150万元;六是扶助协会发展,投入1万元。
六、明年科技科普工作规划
1、继续扶持发展四大科普示范基地,大兴我乡的柑桔和养殖两大产业。
2、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普信息网络,发挥农村远教网站的优势。
3、抓好亚特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把各项工作抓细抓落实。
4、继续加大对农民科学技术教育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2
科普惠农服务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汇集全市科普惠农资源,形成以中心站和分站为实体的科技服务网络,分别组建相应层次的专家服务队伍,以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常熟市科普惠农服务将以省委1号文件为指导纲领,积极引导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发展种子种苗供应、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营销、农业休闲观光、农村金融保险等农业服务业。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管理等环节的规范引导,重点扶持“服务全过程、内容全覆盖”的“保姆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由政府向其购买公共服务。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生产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包装、冷藏、连锁销售服务一体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连锁超市、农超对接、专卖直销、网络交易等现代营销模式。
二、构建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创新科普惠农服务模式
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在技术结构上,以专家、教授为核心,辅以科协技术服务人员、市植保站技术人员、和田间地头的土专家为主的技术服务主体,形成覆盖全市的所有乡镇的梯级科普惠农技术服务体系。构建从组织服务、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查询、服务应答、上门服务,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互动式的农业科普信息服务网络。除做好常规的科技咨询、技术培训、成果示范、信息查询、农产品信息外,还加强农资新产品代销、病虫情报诊断等服务。
三、构建完善的科普惠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与高等院校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构建以网站、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一体机、“农信通”短信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惠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云计算技术纳入技术规划,预留相应的服务接口以便将来系统与外部云建立对接。通过网络技术,保障惠农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将提供系统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普通用户以及惠农工作监督员等四个主要系统使用角色。其中,技术支持人员主要由农业技术员来担当;系统管理员由网站提供方的技术支持人员担当;普通用户指惠农工作中的直接受益人(农业生产者);惠农工作监督员指各中心站、分站的负责人以及惠农项目负责人。
四、建立节目库,逐步实现科教节目点播服务
通过财政购买方式引入省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或农业发达国家的最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解决本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五、延伸内涵,提升科普惠农服务“三农”的张力
通过企事业单位、基地和合作社联合协作的方式建立起一批拥有统一标示、统一管理规程和统一基本建设章程要求的服务站。服务站应具有正常的办公及培训场所,基地应具有一定规模田地。邀请省内外知名教授、专家讲授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延伸科普惠农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做好技术培训、过程解难,推进农产品产业链向纵、精、深发展。
六、科普惠农服务体系的技术保障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3
大力搭建科普工作平台促进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加快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片,离不开科普,离不开完善的科普基础条件支撑。为此,基地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各烟叶示范片建设统一规划,纳入烟基建设范畴。近3年来,基地以乡镇烟草站为依托,多方整合资源,大力搭建科普工作平台。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建立了6处科普惠农服务站,配备电脑、投影仪,建立了科普培训室、科普图书室、科普宣传栏,在烟区开辟了烟叶生产科普宣传栏19处。制定了《烟草科普惠农服务站工作方案》、《烟草科普惠农服务站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强烟草科普惠农服务站的管理。建强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与省市烟草部门、农科院的联系与合作,先后聘请专家顾问及技术辅导员32人,培育技术骨干75人,培育科技示范户300户,凡种植200―300亩规模的烟叶村均配有1名技术人员实施技术指导,真正做到了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预检把关到户,全方位为广大烟农服务。确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专业化服务队伍+农户”的现代烟草发展模式和科普服务体系,建立烟叶生产合作分社3个,并通过各种培训、讲座,基地培养了育苗栽培、农机、植保、烘烤、分级5个专业化服务队伍,形成了以基地为中心、科普惠农服务站为支点、专业化服务队伍为骨干、覆盖全县烟叶产区的技术服务网络。此外还加强了科普培训教材建设,挖掘潜力编印和发放书面教材16种35 000册(份)
大力开展科普宣传 促进烟农科技兴烟意识不断提高
要使新技术快速地普及到烟农中去,宣传造势必不可少。近三年来基地结合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和特色优质烟的开发及村民对技术的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烟叶生产科普工作规划,除在大田耕整、育苗移栽、烘烤分级等环节定期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烟草科技人员深入到烟农家中进行调研,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外。同时,在种烟区采用墙报、广播、电视、现场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优质烤烟生产技术,积极参加县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送科技三下乡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搭建宣传展棚、张贴宣传栏、设立咨询台等,向烟农进行宣传,展出展板110块(次),印制图文并茂的各类资料3万多份,免费发送到每户烟农手中,接受了近千人的咨询。通过培训和宣传,烟农更加意识到了“科技兴烟”的重要性。太平桥乡谭家铺烟农何华初虽然种了近10年的烟,但为了掌握种烟新技术,近两年来的各类科普宣传活动他没有落下一次。
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促进烟农科学种烟水平不断提高
为加快科技兴烟战略的实施,基地十分注重人才资源开发,着力新型乡镇烟草生产实用人才培养。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分阶段,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长期与短期,集中与分散,室内与现场,专家讲课与典型经验推介,编发科普资料与播放科教片相结合等方式,强化对烟叶科普员、烟叶种植科技示范户及烟农的科技培训,使其基本掌握了烟叶生产种植、培管、防病治虫、烘烤等方面的技术知识,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民技术员和农民致富带头人,有力促进了烟叶产业化的良性发展。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基地共聘请专家及技术人员80人次,开展集中培训45期、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大型讲座60余次、进行技术指导4000余人次、发放图书资料18000余册,此外烟叶科普员每年有250多天下乡驻点,分片包干对烟农进行培训和指导,每年培训受益农民达20000多人次,培养出了180多名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兴烟致富的带头人。太平桥烟农李新云说:“前些年,我们为烟草病虫害伤透了脑筋,乱买药、滥用药,花了许多冤枉钱。近年来,有了烟叶专家和烟叶科普员的坐镇培训、现场指导,我们都成了明白人。”去年,李新云所在村烟农种烟平均纯收入达1.3万元。如今像李新云这样好学的烟农越来越多,参加培训的烟农经常把培训教室挤得水泄不通。“不学技术就会落后”已成为广大烟农的共识。
大力开展创新示范 促进烟叶降本提质效益不断提高
为了提高烟叶质量,彰显桃源烟叶风格特征,近年来,基地以“双喜”品牌卷烟原料需求为导向,加强与科研单位、烟企的联合,极积探索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对桃源生产的烟叶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化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桃源烟叶生产标准》和《烟叶生产技术指导方案》,分步实施,跟踪督察,实行痕迹化管理,从而达到“降焦减害”适合烟厂配方的目的。为了彻底改变广大烟农一家一炉、费时费力的烘烤方式,基地推广使用了“板房式烤房”,并承担了 “集约化综合技术在烘烤工场的研究及推广”项目,对20座烤房采用“热水常压锅炉集中供热、助燃固硫,无线集中控制、余热共享”等技术,提高煤燃烧效率20%,实现烟尘和有害气体“零排放”,减少烘烤用工1/3,且烘烤质量大大提高,2010年获常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桃源县盘塘镇朱家港村烟农程克中去年种植了80亩烟叶,采用该新技术后,仅烘烤成本就节约了1.2万余元,烤房烟囱也不冒黑烟了。为了降低编烟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基地还配合常德市烟草公司、常德市农机研究所进行了YB-550型高速步进式烟叶编织机的研究,采用缝包机的原理和步进式输送机构, 链接待烤烟时,只需工人在机器上铺好烟叶,按动电纽即可。十几秒的功夫,就编好一杆烟叶。链接完的烟叶整齐、美观、绑线牢固,烟叶无破损、压痕。烘烤完,折线时只需在一头轻轻一拉,相当方便。其质量和效率上已赶上甚至超过国内同类产品, 掉叶率由原来的3%控制到1%之内,平均每个工作台面每小时编杆数由原来的50至60杆提高到现在的60至70杆,烟叶扎断率可控制在1%之内。该机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荣获2010年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烟农们说“这编织机速度快、编烟多、不掉烟!用起来舒服!”近年来,基地通过实验示范和全程专业化服务,使集约化漂浮育苗、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三段式烘烤工艺等23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烟叶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5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8 000亩,烟叶生产用工由原来亩平30.8个减至20.8个,每亩成本由原来的833.2元减至745.5元,上等烟达40%,上中等烟达到95%,烟农亩平纯收入由原来的1859元增加到3248元,实现了“一亩烟、三亩稻”的经济效益。此外,基地探索推广的烟―菜、烟―五彩红薯、烟―七彩玉米等接茬连作栽培模式,既能减少后期作物对烟叶的影响,提高上部叶成熟度,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使每亩烤烟地产值达到了6000余元,使烤烟地亩产值增加3000元左右,比常规种植增收60%以上。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村,致富农民的部署和《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推动全市农村的科技进步、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推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备“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旨在搭建科技传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省科协要求,2006年1月—12月为试点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确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2007年为示范推广阶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个一”建设;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个一”,实现农村科普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组织科普志愿者80人;建设《科普大蓬车》播放点15个;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农村科技服务200人次;年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200人,培训农村青少年150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人;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用技术20项。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开展,完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科普实践,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内容
(一)、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起点,巩固和发展完善已经取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辽宁省科普工作达标县(市)”荣誉和成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区、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市逐步实现科普网络建全,科普设施完备,科普队伍稳定壮大,科普示范基地完善规范,科技活动经常,科普成效显著。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二)、以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即“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服务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把农技协负责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致富骨干组织起来,培养成为科普宣传员,形成村级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试点村至少培养一名以上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站要建立组织机构,做到有管理制度、有标牌、有电教设施、有活动记录,每月至少活动1次,并有效发挥作用。科普宣传栏一般修建在村部明显处,贴墙或立式,用白钢和铝型材制成,长5米,高1.5米(8块科普标准挂图),每月更换1次内容。市科协组织50名涉农专家组成新农村科技服务团,结合“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培训任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服务,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合作。
(三)、以“农民科技增收工程”为载体,结合“大孤山庙会科技咨询”、“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普之冬”等大型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经济中科技贡献率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市科协继续组织开展“赶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和“百名专家进百村带千户富万民”活动,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工作扎实开展而富有成效,东港市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市科协,主任由市科协主席鞠素澜兼任,负责“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领导小组将于8月份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5
黄晓诗,女,江苏徐州,硕士研究生,自然地理学。
阿留林正,男,四川乐山,硕士研究生,自然地理学。
摘要:本文以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为基础,归纳总结出农旅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及其四大基本特征。提出农旅综合体体系的四大构成要素,并以都江堰为例,结合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提出四个不同类型的农旅综合体开发模式,为农业旅游开发探索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旅综合体;都江堰;农业
1.农旅综合体的概念
农旅综合体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手段。目前,对农旅综合体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尚未形成可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因此,农旅综合体的概念主要基于国内外对相关概念如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农业综合体等的研究。
农旅综合体是基于农业综合体,把旅游作为其外向联系的突破口,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农业配套商业项目、农业旅游地产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构架,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农业旅游休闲聚集区。
2.农旅综合体体系构建
在新型城镇化架构下,农旅综合体实际上是有五大构成要素(L,P,I,C,F):即景观吸引核、旅游休闲区、农业生产区、旅游居住区及旅游服务配套。
2.1 景观吸引核。景观吸引核(Landscape)是吸引客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农旅综合体打造的关键。其包括以农业生产区本底资源为基础的大地景观化建设和人造景观的建设。农旅综合体往往以观赏型农田和瓜果园、观赏苗木及花卉展示、农业科技展示、水域风光、原生态民风民俗、观赏型景观小品等作为景观吸引核。
2.2 旅游休闲区。旅游休闲区(Products)是为满足游客的各种休闲需求而创造的旅游休闲产品体系。是以体验原生民风民俗及农家风情为主题,集体验、娱乐、科教、会议、美食、养生、度假、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即多种休闲业态的聚集。旅游休闲区使游人能够深入体验农家特色生活,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2.3 旅游居住区。旅游居住区(Communities)主要分为因发展现代农业及旅游业而修建的居民安置点、因土地集约而由农民转变而来的产业工人聚居区以及游客居住区三大类。从而形成了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居住社区。
2.4 旅游服务配套。旅游服务配套(Facilities),是农旅综合体必须具备的城镇化支撑功能。主要包括一是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基础服务设施,二是服务于农业、旅游休闲产业及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配套。从而形成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3.农旅综合体的开发模式
3.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包括都江堰市东部及南部地区。该区域具有“九河十八岸”的地理特色,30万亩优质良田,构成独具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本底。区域内第一产业主要涉及猕猴桃产业、粮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及茶叶产业等。其中,猕猴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并已建成10万亩猕猴桃标准化基地、年产“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和粮经作物种子(种苗)生产示范基地,“都江堰厚朴”和“都江堰川芎”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目前都江堰已有多家农业企业入驻,并建有西南区最大的组培中心。
3.2 科技导向型农旅综合体
此类型农旅综合体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主导,依托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实现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都江堰市崇义高科技农业园聚集了多家农业企业,拥有西南区最大的组培中心,农业科技行业领先。依托此园区建设农旅综合体,具备了以下特点:(1)农业科技科普教育成为其主要功能。这不仅包括对农业生产科技的科普,还包括农作物培育技术、现代水利技术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科普。(2)农业总部经济特征明显。综合体是产业聚集、产业融合的载体,因此,农旅综合体的开发为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3 农业本底资源导向型农旅综合体
此类型农旅综合体主要依托已有的农业本底资源,打造高附加值、景观性较强的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以“工厂化生产、公司化运营”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高效的农业开发。
3.3.1 以猕猴桃产业为基础的度假庄园。都江堰市猕猴桃现有种植面积12万亩,向峨乡是国际山地猕猴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拥有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依托其规模化的猕猴桃产业,美化其大地景观,发展产品生产与精加工,并打造欧式风情小镇,营造独具特色的主题庄园景观,发展多功能高端乡村旅游。
3.3.2 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的颐养基地。都江堰市的中药材产业主要包括川芎、泽泻和三木药材。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颐养、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在以养生为主题的前提下,不仅包括了养生生态环境,还包括亲力亲为的体验项目。依托项目地的良好生态环境,设立休闲会所,提供养生颐养类项目如药膳、药浴SPA等。
3.3.3 以茶园为基础的休闲基地。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工艺技艺成熟,丰富多彩。都江堰市宜茶面积10.43万亩,依托这些茶园,打造茶文化休闲体验基地。发展融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农旅综合体。
3.4 文化导向型农旅综合体
都江堰拥有历史悠久的水文化,在水文化的浸染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川西农耕文化,其又包括自流灌溉文化及林盘文化。
3.4.1 自流灌溉文化。此类型农旅综合体其功能主要以参与体验与科普教育为主。以水利文化博览与农耕文化展示为基础,以乡村游乐体验、回味农耕文明为主题,以体验农家生产生活、体验农田自流灌溉为依托,集美食、娱乐、休闲、体验、科普于一体。
3.4.2 林盘文化。川西林盘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式,是几千年川西农耕文明的结晶。因此,此类型农旅综合体主要发展川西特色民宿。通过“理水、修盘、造田、营城、宜人”的规划策略对其进行土地整理及资源整合,打造微湿地、微田园风情,形成居住环境良好、生态景观优美的原生态川西林盘水乡民宿典范。
3.5 创意导向型农旅综合体
此类型农旅综合体主要以川派盆景为代表。川派盆景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是园林艺术中的珍品。川派盆景公园以乡村庭院、园艺基地为载体,充分展示川派盆景发源地文化气息。以创意文化为吸引力,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
4.结论
都江堰市农旅综合体建设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农业本底及地域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农旅综合体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各产业相互融合渗透,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将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国星.休闲农业开发模式的优化探析――以青岛农业产业化综合体为例[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3.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6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至10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 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262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267份。完成完成XX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至9月底,专利申请量640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128%;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22项,资助经费14600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项,技术交易额3072万元;组团参加《XX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4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
XX年工作计划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XX年-2010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技工作目标任务: 申报、落实国家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30项 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XX年118项递增10%左右。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2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12 项,国家级新产品1 项,国家级火炬项目 2项,其它5项;
——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80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12 项,市级新产品6 项,市级火炬项目6 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6 项,其它30项;
——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32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1-2家,区级创新项目15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项,其它10项;
——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45项。其中农业类30项,医疗等其它行业15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
——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XX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0亿,比XX年100亿左右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XX年13%增长至15%。
——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10家销售额800—1000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3年之内形成一批5000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600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5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1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9个,今年申报5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1—2个(原我区有市名牌19个,今年申报4个,还没结果)。
——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2家。(其中:化妆品行业1家,食用菌行业1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2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12个;
——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XX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拟在XX年年初,由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XX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XX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政策》(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 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XX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政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政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政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按照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1-2家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
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政策聚焦10家目前1000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年内可成长至4000—5000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三、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提升专利申请的量和质 围绕实施科教兴区的主战略,以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及自主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传播、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我区XX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对创新体系建设功献率。要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量和质。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抵制非法专利产品流入市场,积极主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保护专利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开展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准。举办大型知识产权论坛报告会。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对依靠科技进步的认识,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一是开展科普“六进” 工程活动。认真开展科普“六进” 工程活动,组织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活动,不断拓展科普教育的渠道,使科普事业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二是创建示范基地。以创建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居委、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特色示范学校等工程为抓手,整合区域科普资源,为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确保各个领域科普教育的需要。三是加强科技实务培训。组织好科技政策实务培训,依托我区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推广一批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的技术,增加培训的覆盖用技面,使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市场经济和科技意识,真正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XX年目标培训XX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