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基地建设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践基地建设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践基地建设规划

实践基地建设规划范文1

关键词:开发特征;规划设计;布局;规模预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的日益紧缺,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正在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建设新的热点。地下公共空间是指向市民开放、用于公共活动的地下空间,包括地下广场、地下商业文化设施、轨道交通站点、公共步行通道以及公共停车库、防灾救灾空间等。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下面就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展开分析。

1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划定

城市重点建设区域是城市最富变化的区域,是城市交通、金融、商业、办公、娱乐、服务、信息等功能最为集中的中心地区。其划定遵循以下原则:

(1)城市公共活动聚集点及公共建筑开发强度高和建设量大的地区。

(2)人群密集、流动性强的地区,如大型交通枢纽地区(以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为主体的综合客运交通换乘枢纽、以市内公共交通设施为主体的综合客运交通换乘枢纽)。

(3)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建设区域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区域。

2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特征

重点建设区域的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空间发展的公共性,是服务于公共事业为主的,无论所有权归属如何,其服务对象一定是大众化全民化的;另一方面地下公共空间的功能主要是商业娱乐、商务办公、文化体育、动态交通(轨道、车行、步行)、静态交通(停车)、市政公用设施以及防灾等社会功能。

3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主要从开发类型、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竖向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为每个重点建设区域的详细规划提供依据,以便最终确定每个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范围、功能布局和规模容量。

3.1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类型

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地区规划特点密切相关,地区的建设程度、开发模式以及功能特点决定了地下空间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根据重点建设区域的分布以及城市建设、功能布局的特点,规划将重点建设区域划分为老城改造型、新区开发型和交通枢纽型这三大类型。

3.1.1老城改造型地区:主要指老城区的

城市公共中心,商业金融中心,商务办公和餐饮娱乐密集区。该类型地下空间以纾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地面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

3.1.2新区开发型地区:主要指正在开发

建设中的城市新区。该类型地下空间有着与地上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落实的优势,地下空间易形成规模化发展,按照地上、地下合理需求,预留公共地下空间,科学定位。

3.1.3交通枢纽型地区:主要指综合交通

枢纽,轨道交通枢纽等交通换乘密集地区,人、车流量较大。该地区地下空间主要以交通功能,商业娱乐配套功能为主,疏散人流和车流,缓解地面拥挤交通,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3.2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功能选择

地下空间功能是城市功能向地下的延伸和拓展,功能的多元化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的产生和发展。地下公共空间功能主要涉及商业设施、交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电影院)、商务办公、市政设施、仓储设施、防灾设施。此外,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选择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3.2.1功能的适用性

城市的总体功能是由整个城市空间来承载实现的,地下空间是整个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其中部分城市功能不适宜在地下发展,因此需要分析与地下空间开发相适用的功能。

3.2.2功能的互补性

功能互补主要指在充分发挥各自空间功能优势的同时,使地下与地上功能空间互补互利,强化区域或地段的整体功能效益。在广场或公园等开敞空间地面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用做停车场或商业空间,既可高效发挥城市广场和公园使用功能,又可利用地面开敞空间将地面阳光、绿化和新鲜空气引入地下,改善地下空间环境;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文物古迹和自然风景旅游区保护地段,开发利用地下交通、服务、商业空间,既保护地面旅游环境,又吸引地上大量游客利用地下空间的各种功能设施。

3.2.3功能的协调性

功能协调主要指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必须与地面空间规划相协调,做到城市地下、地上空间资源统一规划。地铁线路规划布局以及地铁站的位置选址应与地面城市主干道、街道以及火车站、市民广场、商业中心、商务区、体育场馆、博览中心等城市地面的主要功能空间协调对应,以更好地发挥其人流交通集散功能;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商场、停车场等

应与车站的进出口、候车大厅等有方便的联系,与车站功能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3.3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布局

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动力,是地下空间存在的本质特征,而形态布局是表象的,是功能与结构高度的概括,它反映城市发展的延续和继承,体现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环境特色。城市地下空间的形态是各种地下结构(要素在地下空间的布置)、形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个与城市形态相协调的地下空间系统。一般地下空间开局主要有点状布局、辐射状布局、线状(脊状)布局和面状布局。

3.3.1点状布局

点状地下空间是相对于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形态而言,它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地下单体,大多由某个区域占据较小平面范围的地下空间构成。点状地下空间一般偏重于城市中心、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城市矛盾的聚合处。这些地区土地资源紧缺,地价昂贵,适宜开发地下空间缓解地区人流过于集中、停车困难、地面环境嘈杂等问题,以获取较高经济、社会效益。

3.3.2辐射状布局

辐射状地下空间主要以大型地下空间设施为核心,通过与周围其它地下空间的连通,形成辐射状。这种形态一般是与地下空间发展的点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即通过一处或几处大型地下空间设施的开发,带动周围地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局部地区地下空间设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由单点发展向多点开花的布局发展,是地下空间开发的二级模式。

3.3.3线状(脊状)布局

线状地下空间也是相对于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形态而言,它是点状地下空间在水平方向的延伸或连接。线状地下空间设施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它有效的发挥了地下交通的优势,增强了点状地下空间的互相联通,使孤立的地下空间增添了活力,将地下分散的空间连成系统,提高整体开发的效益。没有线状地下空间的连接,仅有一些散布的点状空间布局,不能形成整体轮廓,无法提高地下空间的总体效益。

3.3.4面状地下空间布局

城市面状地下空间的形成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趋于成熟的标志,它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面状地下空间主要出现在城市开发新区等地面开发强度相对较大,土地开发潜力较高的地区,主要由大型建筑地下室、地铁站、地下商业街以及其它地下公共空间组成。这种形态需要在地下空间经过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旧区改造中若早期开发没有考虑连通预留则难度较大,而在城市新中心区比较容易形成。

3.4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竖向规划

分层开发是将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体现,是开发和保护规划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结合地下空间总体分析,根据当地地质条件,确定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建筑开发强度和深度。规划界定地下空间竖向开发10米内为浅层,以广场、绿地、水体、公园、道路、体育场等的下部空间开发为主,是公共设施利用的主要深度层面。

3.5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规模预测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主要是根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城市发展的总体规模以及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进行预测的。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预测主要是预测人对空间需求的趋势,以保护土地及生态环境为根本,即要预测一段时期内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总量,也包含不同地下空间工程功能的分量。通过分析相关参考文献和工程实例,分析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规模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3.5.1按照用地性质分类估算

此类方法是将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上不同用地性质的地块按照地上、地下建筑规模的比例进行计算。行政办公用地比例为0.1,商业金融用地比例为0.15,文化娱乐用地0.2,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广场绿地等用地比例为0.1,具体比例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5.2按照分区划定分项估算

分区划定主要指城市的空间管制区划,根据城市地下资源分布及重点建设区域限制要素分析,城市重点建设区域选址一般有利于城市建设地区,地下空间大多为适宜建设区和鼓励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是地质条件良好、区位条件优越,地下空间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鼓励建设区虽然地址条件良好,但限制要素较多,开发价值不高,在开发前需进一步的经济评估和地址勘探。

分区划定分项估算法是由地上不同用地性质的用地面积乘以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的经验系数确定规模。适宜建设区中商住混合用地经验系数0.45,商业用地、办公用地经验系数0.5,文化娱乐用地0.3,道路、绿化用地0.1;鼓励建设区经验系数统一取0.03。

4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规划领域,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不仅要面对地下空间这一特殊的空间类型的组织,还需要与现行的制度体制和规划体系相衔接,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重点、形式等均处于探索之中。因此,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实践基地建设规划范文2

【关键词】城市建筑 地铁出入口 规划设计 形式分类 设计参数 案例 郑州 独立式出入口

自1863年伦敦兴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后,作为城市客运交通的新形式,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地铁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个世纪60年我国地铁从首都北京逐渐发展,并逐步成为了城市交通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2009年06月06日郑州地铁1号线1期工程动工,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1期工程通车运营,这标志着郑州成为中原第1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截止2015年5月,郑州地铁有1条线路、20座车站,线路总长25.41公里,日均客流量达24.5万人次,累计客运量突破1亿人次。2015年4月30日的35.2万人次为郑州地铁1号线最高单日线路客运量。作为城市街道2侧重要的建筑,地铁出入口设计直接关系着城市形象,为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 地铁出入口规划形式的分类

(1)独立式出入口。这种地铁出入口也被叫做独立修建的出入口,独立式出入口具有较为简单的布局,建筑处理极为灵活,遵循附近环境情况与住客流方向进行车站出入口位置、方向的确定,如图1所示。这种地铁出入口一般在路边人行便道上进行设置,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道路边设置,将缩短地铁水平通道,起到成本节约、换乘便捷的作用;第二,拆迁量少或不需要进行拆迁,可以一次建成;第三,地铁出入口将对市政管线敷设路段进行一定量的占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道路红线进行加宽处理,降低建房地段,在使用土地方面不具有经济性。

图1 地铁独立式出入口

(2)合建式出入口。在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内火在本建筑一侧贴附的出入口被叫做合建式地铁出入口。这种地铁出入口的选择,应与地铁车站附近地面建筑实际分布情况相结合。如需同步设计出入口和建筑物,该地铁出入口平面设置形式必须与建筑布局具有统一性。如无法进行一起设计、施工,往往会增加后期施工的难度。地铁出入口和路边建筑合建、出入口通道和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结合这两种方式是地铁合建式出入口的主要形式。其特点包括:首先,合理布局,可以降低投资额度、节约施工材料。其次,地铁出入口和地面公共建筑物的充分结合,如酒店、商场等,可以为乘客提供便利。再次,在地铁出入口用地方面起到节约作用。最后,可以同时施工,降低建筑施工难度,降低成本。

(3)下沉式出入口。地铁出入口充分结合下沉广场,并通过地铁直接到达下沉广场,随并通往室外的出入口就是下沉式出入口。为与周围建筑充分融合,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出入口形式和规划之间的关系,确保下沉式出入口的合理性。其特点为地面面积较大,能够进行下沉广场设计。环境良好,达到空间过渡效果。

2 地铁出入口规划设计参数的确定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师可以将建筑看做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吴良镛先生在《北京》中强调“设计要用群体的观念、城市观念看建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求必须重视建筑建设的合理性,了解建筑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实现其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为城市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作为地铁和城市之间的纽带,地铁出入口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设计员工必须充分考虑、合理安排地铁出入口规划和干线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确保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交通、战备、防震等方面,实现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2.1地铁出入口宽度设计

地铁出入口宽度计算中,应充分考虑地铁出入口位置、主客流方向与可能出现的突发性客流等因素,进行车站出入口宽度的计算。一般情况下,出入口最小宽度必须在2.5米以上,同时应遵循城市过节客流量的多少,对兼做城市地下人行过道的车站出入口适当加宽。其计算公式为:

b=Q・a/C1・n

其中:通道宽度(m)由b表示;

通道双向混行通过能力(人/小时)由C1表示;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量为Q表示;

出入口通道数量由n表示。

2.2确定地铁出入口数量

出入口是地面室外空间与地铁车站内部直接联系的重要桥梁,一般情况下,每个站点需设置2个以上地铁出入口。其设置必须严格遵循客运需求和疏散要求进行,浅埋车站出入口应在4个以上,如分期进行施工,初期地铁出入口必须在2个或2个以上。如站点人流量较少,可进行出入口的适当减少,但必须控制在2个。

2.3楼梯

作为地铁出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铁楼梯设计必须严重遵循《地铁规范》的相关要求。应将人行楼梯倾角设置为26度34’,1.8米为其最小单向通行宽度,2.4米为其最小双向通行宽度。如宽度在3.6米以上时,应在其中间设置扶手。

3 城市地铁出入口规划与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3.1案例分析

该车站站中心里程为CK8+544.5,车站2侧具有较为密集的管线,大多数处于道路2侧绿化带或人行道下方,按照又南到北的顺序,可以分为路灯电缆、雨水管、污水管等。车站东北方向存在高层建筑,高度为168米,车站西南、西北方向则为社区购物公园,其下有地下购物街的设置。为与地下购物街进行连接,可在车站西南、西北方向设置地铁出入口,这样也为乘客换乘提供了便利。车站东端为地面2层步行街,可在其周围进行车站东南、东北2个出入口的设置。

3.2出入口与通道设计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该工程主要进行4个地铁出入口的设置。合建式出入口主要应用于西北、西南出入口,在规划设计中,可以有效结合购物公园。半封闭式出入口则设置在东北、东南方向,在高层建筑后面绿化带内设置东北出入口,在南侧路口位置设置东南出入口。东北、东南出入口宽度根据计算可设置为6米,根据客流情况,可将西北、西南位置出入口宽度设置为6米。在东北出入口规划设计中,应确保其提升高度为8.9米, 6.458米为西南出入口提升高度,9.828米为西北出入口提升高度,5.57米为东南出入口提升高度。

3.3防灾疏散

在发生火灾时,应确保车站内全部出入口、通道、楼梯等满足其通过能力,确保利用6分钟以下的时间疏散全部人员,包括:乘客、工作人员。其中设备、紧急疏散启动反应时间为0.5分钟。在准确计算紧急疏散通过能力时,按照1米净宽将自动扶梯作为步行扶梯应用。根据80人/分钟,准确计算出入口通道的宽度。该工程车站点,共设置了4个地铁出入口通道,2.5米为装修通道后的净高度,6米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通道的宽度,这些数据应符合施工要求。应将4补自动扶梯设置在站厅与站台之间,宽度一共为4米,4。2米为2部楼梯的宽度,根据防灾疏散相关规定进行计算,7.2米为其楼梯总宽度,符合施工规定。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铁工程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工程,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地铁出入口设计作为地铁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客流量的直接影响,在地铁出入口数量、宽度设计中,应确保其满足防灾疏散的需求,才能提升其使用的安全性能,才能为城市交通工程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建宁.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内外空间的高效能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4.

[2]徐婷.“一线一景”式地铁出入口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3]胡蒙达,张雷.地铁车站出入口规划设计问题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04).

[4]尹楠.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商业综合体典型空间防火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4.

实践基地建设规划范文3

关键词: 园林绿地系统、常见问题、方案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园林绿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的建筑、道路系统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必须在城市中按照一定的要求规划安排各类型的园林绿地,只有形成园林绿地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完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的目的。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常见问题

1、由于政府的重视不足以及各部门统计口径的偏差导致绿地实际指标偏低,防护绿地系统不完善。

2、公园绿地分布不均,绿地布局与城市文化相关的遗址遗迹关联性不强。

3、公园绿地功能不足缺乏特色,道路绿地缺乏可识别性,绿化水平参差不齐,其他绿地未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污染破环较严重。

4、绿地管理权限不统一,监管机制不完备。

三、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解决方案

1、通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提升政府对绿地的重视,达到统一筹划城市绿地系统的目的,提升绿地的实际指标,绿地建设着力于塑造具有文化品位、景观优美、功能实用、因地制宜的绿色环境,着力于发挥自身特色,寻找与相邻城市的互补资源,加大竞争优势。

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分别创造以沿河为主的自然水体景观区及由环城林带组成生态绿色景观区,形成以城区外部绿色林带景观为背景,水体景观为依托,以城区景观轴线为网络骨架,突出城区的重点地段景观风貌,以城区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广场为中心的景观结构。绿地的布局和定位尽可能的与城市文化相结合。

3、绿地建设着重突出城市特色,在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等多项活动需求的前提下注意景观衔接与协调,着眼于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的衔接和协调,重视对城区出入口、工业区及城区内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处的形象设计。

4、建立城区绿线控制的基本框架。议政府统一绿地管理权限,完善监管机制,建立“绿色图章”(即绿化规划审批专用章)审批制度。

四、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具体措施

1 、沿河绿色景观区 设置滨河林荫路,根据地形采取自然式或规划式布局;临近水面可设踏步与水相连,设小广场或凸出水面的平台,供游人远眺和摄影,对岸边设置栏杆和座椅;宽地带可设一些草坪、花坛、树丛及一些简单的园林小品,如雕塑花架等。

2、工业绿色景观区 根据城市工业区的地域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业景观区。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分:

2.1厂内道路两旁绿化一般以疏林草地为主,可种植灌木花卉或草坪,每隔80~100m布置一些座椅、宣传栏和雕塑等建筑小品;

2.2厂内休憩地绿化,内部适当布置座椅、散步小道、休息草坪等;

2.3工厂企业的卫生防护林带,结构有透风式、半透风式和紧密式3种,通常在上风方向设置紧密式林带,并于周围种植乔灌木,建筑物墙壁以攀援植物绿化,地面铺设地被植物,以减少风沙尘埃。

3、公共建筑景观区 沿主要道路等形成有特色的公共建筑景观带,包括居住区、机关和学校。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定指标:小区公共绿地面积为平均每户1~2 m2,所以小区游园面积应为0.5~1.0hm2,服务半径为800~1000m,设文化体育活动场地休息设施、画廊、阅览室、小卖部等及儿童游乐场。由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组成的公共绿地景观区。

3.1步行街道路上可铺设装饰性强的花纹路面,还可布置些装饰性小品,可供行人休息的座椅、凉亭、电话亭等,绿化以草坪花坛为主,可能的情况下种植乔木蔽荫;

3.2花园式林荫路立交桥北侧与街道平行,并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可安排儿童游戏场、座椅、花坛、喷泉和小型雕塑花架等,每隔75~100m分段布置,车行道与林荫道绿带之间要有浓密的绿篱和高大乔木组成的绿色屏障相隔。

4.景观结点 道路交叉口的绿化由道路转弯处的行道树、交通岛及一些装饰性的绿地组成,在视距三角区范围内安全视距一般在30~35m,不种植高于0.65m的植物,位于其中心的交通岛,直径在40~60m,按功能分为如下2种:

4.1中心岛,绿化常以嵌草花坛为主或是常绿乔木组织的简单绿地,中间可设雕塑或种植高大优美的乔木;

4.2方向岛,绿化以草皮花坛为主。

5、 园林绿地养护管理 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树木的抹芽、涂白等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干旱期,应注意浇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寿命。在设计园林绿地时,处理好绿地与地上、地下管线及地下工程之间的关系,否则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加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治早、治小、治了为原则,特别在引用新品种工作上,要注意病虫害的检疫工作,以免病虫害大量发生。

五、城市绿地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原则 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人们对绿色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绿量的首要保证。

2、坚持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有了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所种的绿地,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景观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在造景中,可以结合城市特色文化,通过植物景观和园林小品,营造出各种各样的富有特殊意境的园林景观,配合草地景观、森林景观、灌木景观、沼泽景观、水体景观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来丰富城市环境,创造出有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

六、结束语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规划与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切实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打造宜居城市,创建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实践基地建设规划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65-02

1.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我国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中建筑设计仍然是基础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从学科历史发展来看,我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大都起源于建筑学专业、地理学专业、林业、农业风景园林专业,其中以工科建筑学专业占的比重最大,约为65%;从城市空间构成要素来看,城市内的建筑是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是人们认知城市、感受城市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从事“物质形态规划”的重要工作对象;从知识构建方面来看,建筑设计是构建城市规划专业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一,对城市规划专业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建筑设计仍然在核心教学课程中占据较大的篇幅。

2.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区别

尽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安排了较大篇幅的建筑设计内容,但是与建筑学专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复杂化,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从事规划的人员必须建立系统观与辩证观,必须立足于整体、把握全局。与建筑学专业相比,具有注重规划的过程性,而非最终的确定成果;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讲究弹性与不确定性,而非最终的蓝图;具有对未来的预测性,而非满足当下使用的需求;具有集体性,是各因素之间相互博弈,最终达到相对平衡的结果,而非由个人风格创作出来的成果;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重视理性推导,而非偏于形象思维,带有很强的感性色彩。

3.低年级城市规划专业中建筑设计的教学重点

通过上文的对比,城市规划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而建筑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感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建筑设计应该有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教学重点。

3.1加强建筑设计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学生只要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给定的基地内组织建筑空间、功能及外部形体,即可达到教学目的。而城市规划专业安排建筑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建筑的微观窗口,更好地认知城市、理解城市空间、掌握城市规划的知识,因此,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建筑设计的方法,体现其基础课程作用,又要融入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和专业要求,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从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2明确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应明确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中,建筑的性质、选址、规模等级、容积率、高度、退线、出入口等这些指标和要求都是在任务中明确给出的,这些内容均是由老师制定,而学生只需要按照这些要求进行建筑本身的设计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考往往停留在空间组织和形态创造的层面上,不能够很好地思考这些条件和依据是从何而来,为什么是这个指标,也不会去思考建筑与城市、城市规划的关系,更不会去思考建筑和城市规划管理之间的引导关系,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3.3探讨建筑设计的本质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应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设计非技术层面的影响因素,如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对建筑空间的影响,进而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最终认识设计的本质。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应该知道“为什么为何要做设计,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设计”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如何做好设计”这个层面上,甚至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建筑设计的本质是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更好的空间,提供更好的环境,因此,建筑设计应该以更高的视野,从整体出发,考虑各种技术和非技术层面的问题,从城市层面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4.以幼儿园建筑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幼儿园使用功能特殊,空间组织重复,是各大高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中建筑设计常安排的一个内容,现以幼儿园为例,对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特点进行分析。

4.1区域性调研,了解幼儿园对城市的作用

从区域性调研开始,培养规划学生的城市意识。单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内外参观,实地考察,从实体上面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尺度及立面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筑的本质,最终能够指导课程设计的完成,这就起到了调研的目的。但是,对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只局限于学习建筑本身,就不能够指导建筑对城市的作用及城市对建筑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增大调研范围,划定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区域,让学生调研幼儿园的使用状况,与居住区的关系,与周边道路的关系以及能否满足区域使用的要求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初步的认识幼儿园作为城市内建筑的一种,对城市起到的积极作用。

4.2幼儿园与城市的关系

幼儿园是城市居住区内必须配套的基础教育设施,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知道幼儿园选址位置是否得当,建设的规模是否能够满足附近居民的需要,建筑与周边四邻的关系,能否满足自身日照要求又不对其他建筑的日照产生影响,出入口对小区道路和城市道路是否有影响,如何设置建筑的出入口才能满足后期使用的要求(如图1)等问题,只有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思考这些城市和建筑的问题,才能使其站在城市的角度看待建筑,有助于高年级专业知识的学习。

4.2.1选址的分析

幼儿园如何选址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教学部分。幼儿园选址要从整个规划单元或者城市的一个完整区域统筹考虑。在建筑设计开始之前,任务书给定多个选址,由学生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和幼儿园选址有关的规划内容,为以后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4.2.2规模的确定

如何确定幼儿园的规模,是规划专业课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建筑规模对于建筑设计来说通常都是在设计任务书中已经确定的,甚至给出每个房间的面积要求,学生只需要按照面积要求将这些功能空间合理的联系起来,形成建筑设计的平面方案。而对于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还需要知道这个规模是如何得来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选址,任务书中给出几种规模,供学生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确定幼儿园规模这个知识点,更深刻的体会到规划专业具体作用,为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4.2.3退线的要求

建筑后退红线也是规划专业学生以后学习中要遇到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布局时要后退红线,具体后退多少,在任务书中由老师明确给定。但是这对于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不够的,而且还会造成误导,使其认为建筑退线的要求是给定的设计条件,和专业没有关系。这对后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就要学生知道建筑为什么要退红线,如何确定退红线的距离,这些内容是规划中确定的,是属于规划专业的学习内容。

4.2.4出入口的选择

幼儿园建筑出入口选择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个完整的幼儿园除了建筑外,还有大面积的室外活动场地,因此这就决定了在这个建筑设计题目中不仅要确定建筑的主要出入口位置,还要确定幼儿园整个基地的出入口位置。而整个园区出人口位置的选择又对其相邻的城市道路会产生一定影响。这就需要规划专业学生要更多考虑幼儿园整个园区对城市的影响,而非只对建筑功能空间及建筑形体的推敲。这也是教学中要重点强调的内容。

4.3幼儿园建筑的空间布局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方面,教学重点强调总平面布局及建筑功能流线(如图2),对建筑内部柱网的布置进行弱化处理,作为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

4.3.1总平面布置的特点

总平面图的设计是规划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幼儿园总平面布置简单,功能分区明确,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训练学生总平面布局设计能力的一个很好实例。在教学中强调朝向的重要性,处理好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三大功能的相互关系,注意设置分班活动场地和公共活动场地,室内和室外空间衔接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总平面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建筑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3.2建筑功能流线的强调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了解建筑功能也是城市规划专业必备的基础。城市是由建筑物构成的,要学习城市就要了解构成它的建筑物,了解每种类型的建筑功能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强调幼儿园的功能流线。

4.3.3建筑柱网布置的弱化

柱网布置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但是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弱化。柱网布置是建筑设计教学中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与功能流线同等重要,要安排一定量的课时,但是作为规划专业的学生,这一部分内容建筑学专业性强,在低年级建筑设计课中属于难点,因此在整体课时安排中弱化处理,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

实践基地建设规划范文5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富裕县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1、土地利用现状

富裕县土地总面积40.2万公顷,占齐齐哈尔市土地面积的9.6%,其中农用地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9%;建设用地1.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1]

2、土地利用特点

(1)耕地比重大,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多

富裕县人均耕地0.74公顷,是全省人均耕地0.31公顷的2倍多。

(2)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城镇人均用地标准偏高

富裕县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502.3平方米,存在乱占滥用、浪费土地等现象,城镇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且布局分散,村庄周围空地较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够充分。

(3)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多,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潜力较大

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2万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674平方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人口呈下降趋势,通过拆迁合并农村居民点,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可用于弥补新增城镇用地指标不足。

二、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规划的实用性不强

(1)随意调整规划的内容

现行规划在如何用地方面的制度显得有些欠缺,往往规划修改跟着用地走,调整比较频繁,走不出“纸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的怪圈,富裕县也不例外,因此导致土地利用规划的实用性不强。具体表现为:一是到期就可以修改;二是依据经济增长的需要,可以临时报批修改;三是新一届政府经常随意更改上届政府制定的土地规划;四是规划指标存在市场化交易。

(2)公众参与度不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常是直接由国土部门组织自身力量或委托大专院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进行编制,然后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参加会审,很少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因而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

2、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不够紧密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富裕县的建设预留地指标是220公顷,截止到2010年,富裕县的各类建设征用土地面积为116.6公顷,占建设预留地指标的比例为53%,还有大约103公顷的建设预留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但是由于富裕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多次调整,使建设预留地的落位难以达到科学准确,形成了有指标但征地难的不利局面[2]。

3、规划缺乏预见性

(1)不能充分估计经济发展速度

上轮规划是在宏观经济形势紧缩的背景下制定的,没有充分预见此后出现的城乡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使得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出现不足的现象,城乡建设发展空间受到约束,导致矛盾突出。

(2)规划与需求不能完全吻合

由于建设项目的动态性以及不确定因素较多,同时分析和预测用地的方法存在缺陷,使得规划预留用地与实际的建设项目选址存在一定程度的定位、定量偏差[3]。

三、解决土地规划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规划工作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形成国土规划体系,更没有形成制度。在以后编制国土规划时,建议从开始就考虑调整规划内容,明确国土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建立国土规划的体系,使上位规划可以指导和约束下层次规划,使下层次规划能落实上位规划的目标,形成了规划体系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全国和地方的国土开发整治目标[4]。

2、做好组织准备,加强协调性

省级以下国土规划由各级政府牵头,国土局承担,规划局、水利局、农业局、环保局等相应的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抽调相应系统内部的人员或聘请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老师一起负责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由全国国土规划专家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应加强协调,通力合作。

3、重视规划内容的导向性

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地区差异较大,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以此为背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国土规划的宗旨,为全面开展规划提供重要指导。

4、动员公众参与规划

以往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编制国土规划的过程中也曾做到征求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但未向公众公开,规划被批准后也未向社会公布,没有动员公众监督规划的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的主体是经营者和企业,规划向社会公开以后就能更广泛地收集到各种所有制经营者和企业的意见和看法,完善规划体系,引导他们按规划的要求进行布局和建设,增强公众的国土规划意识,以便更好地实施国土规划。

5、加强实施措施的针对性和关联性

首先增加规划实施措施的针对性。政府作为规划的主体,其权力不一样,所以在规划实施的措施和途径上有差别。一般说来,国家为了促进国土资源的开发整治,其在宏观调控方面比较主动,可以通过立法,调整价格、金融等方面的措施来实施;而地方政府由于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制约,其主动性会受到影响。因而,全国性国土规划的政策性比较强,而区域性国土规划的针对性较强。不同地区的规划所采用的实施措施也有所不同。

其次,注意规划实施措施的关联性。一方面,土地规划具有综合性,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密切相关,其实施措施也应考虑到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另一方面,制定的行政、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应相互关联;此外,不同的规划实施措施由于涉及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措施的制定也应与部门的管理职能相关联。

参考文献:

[1] 富裕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2

[2] 白云天.吉林省土地利用现状及研究对策[J].城市规划会刊,2010,4:287~288

实践基地建设规划范文6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good or bad, will be the key to urban ecosystem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lon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roposedstrengthen th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马龙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人口的集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质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1、马龙绿地系统建设现状

马龙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昆明、曲靖两大城市之间,属滇中城市圈内,是连接川、渝、黔,与成渝经济带直接联系的通道,在珠三角向云南省辐射的范围之内;是进入东南亚、南亚、联系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圈最便捷通道上的城市之一,县域总面积1614平方公里,辖5镇3乡,县城驻地通泉镇距省会昆明90公里、市府曲靖18公里。2008年,县城人口3万人,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2.09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1.46%,建成区绿地率11.07%。 2010年城市人口3.61万人;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现有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同比增长283%。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时间,马龙的城市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相继建成了龙泉公园、文河广场、商业文化广场、迎宾广场、历史文化广场及水景公园,滨河北路,龙泉路,龙翔路,等道路市政项目也相继建成,城市绿地建设快速提高,县城居住环境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城市绿量依旧不足, 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城市生态多样性不高,脏乱差情况不容乐观,城市景观破碎缺乏整体性。

为何城市面貌并未随大规模的绿地建设有明显改观,为何巨额资金投入未达成预期目标,就马龙县城目前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出现问题的本质根源,试做以下思考。

2、马龙绿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绿地系统建设工作的认识片面

长期以来,城市绿地建设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局限性,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投资建设的限制外,还与政府对经营城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认知的深度、广度有关,很多地方政府往往忽视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大气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仅仅将关注点停留在改善城市面貌、优化投资环境上,缺乏足够的认识。

2.2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滞后

专项规划的滞后,甚至没有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缺乏建设广场、街道、公园的指导依据,城市建设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

2.3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

城市绿地建设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机制单一,筹资渠道较少,加之大部分绿地建设投资无法回收,致使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速度推进较慢,城市风貌和特色得不到有效提升。

2.4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县城当前从事绿化管理的部门为绿化路灯管理站,人员为5人,从事园林管理的专职人员仅2人,不要说日常维护,就是日常监督管理都显得力不从心,导致苗木管养不到位,人为损坏严重。

3、马龙绿地系统建设发展对策

3.1更新思想,明确发展目标

充分认识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城市绿地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马龙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应是充分利用马龙山水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构筑“天蓝、地绿、山秀、水清、城美”的景观格局,并结合历史文化特色,将马龙建设成为一个“生态休闲型山水园林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力争2013年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城市绿量增加,绿地系统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绿地明显改善。

3.2高水平编制绿地系统规划

随着县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推进,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1)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城市发展目标及规划布局下开展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马龙县城市发展定位为:“滇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昆曲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和生态、休闲、宜居精品城市,曲靖珠江源大城市的副中心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带、两轴、三核、三片区”。“一带”就是通过横山河水系改造和沿河绿化公园布置,形成一条贯穿城区的生态景观带。“两轴”就是依托滨河北路和中心大道,形成两条城市公共发展轴。“三核”:分别是结合现有旧城区改造,形成以零售业,服务业为主的商业中心;结合历史文化广场、水景公园、马龙大剧院的建成,形成的休闲文化中心;结合县城北部政务区建设,形成的行政中心。

“两轴三核”的城市结构,将对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绿地系统规划则应尽可能对城市结构作更深刻与具体的落实。

(2)应从马龙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山环水饶、翠色环抱”的自然风貌特色,塑造主城的绿色生态空间。

应运用“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的原理,形成“一圈六楔,二带三线,三核的”空间布局,为形成合理的城市发展框架提供生态依据。

一圈:城市山、水、田圈。六楔:城市外层绿色空间渗入主城的六块楔形绿地。两带:以横山河、马龙河形成的滨水绿带。三线:昆曲、320国道、贵昆铁路三条沿线绿地,形成城市对外的门户景观。三核:龙泉、龙翔、龙湖三个不同功能片区形成三个各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区。

(3)应重点打造主城区绿地系统

建议规划在整体布局上形成“一环、二轴、二带、多廊串园、珠落玉盘”的形态特点,达到“林水相依、林园相辉、林路相连”的景观效果。

一环:结合城区四周良好的山、林、水、田形成环绕城市的田园风光带。两轴:龙湖大道、龙翔大道形成城市的两条生态景观轴线。

二带:以横山河、马龙河形成的特色滨河绿化景观带。多廊:城市主要道路、河流两侧形成的绿化空间。多园:城市中星罗密布的公园绿地、小游园。

(4)应注重水体保护利用和湿地系统规划建设

县城横山河、马龙河穿城而过,且周边分布着10多个大小水库及坝塘,对保护利用这些水体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水资源除了改善和调节城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外,还为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气”,城市因为水而显得更有魅力,它

将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源泉,为公众环境教育创造机会并提供场所,所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应构筑“明珠点缀、玉带穿城”的水体景观格局。

对于处于城市中的横山河、前进大沟河流水体,在细节设计上,除了满足城市防洪功能外,建议以人工型驳岸为主,立面设计上可以增加悬挑式亲水平台等人性化处理,满足人们亲水的需要。对于城市边缘的水体空间,如马龙河,建议采用人工型驳岸(靠近城市一边)与自然型驳岸(靠近山体一边)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成城市中的生态湿地,满足市民亲近自然的需要。

(5)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只注重对城市入口节点、公共广场、城市重要节点公共绿地等进行了组织安排,而对城市边缘地带,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的作用和布局缺乏深入研究, 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应对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逻辑清晰的城市系统,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县城周边被水牛山、黄牛山、横山、沈家山等十座颇具特色的群山环抱,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构筑一幅“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现代城市山水画。

(6)应注重绿色建筑、生态住宅的建设和推广

在城市的绿地规划建设中,要重视生态建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推广生态住宅的建设,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一种有着全新要领的建筑体系。住宅建设要注意改善小区的水循环和局地气候,保持风与水的流动性,生物的多样性,符合噪音量小、通风好、空气清新的标准,利用生态技术改善原来的水泥、屋顶、垃圾、污水等景观,实现住区生态化。在小区内提供适宜人们室内外栖息的环境,形成生态智能系统,注意建筑风格的适合性和环境的融合性,从点、线、面、体四面体现生态景观的生态美。

(7)应注重本地树种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马龙是全国首批“绿色名县”,森林覆盖率达50.43%。境内生物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属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云南松的集中分布区,在绿化树种规划选择上,建议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构筑立体绿化层次,并注重古树名木的研究保护,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确定城区的主基调树种及骨干树种,突出地域特色,在生物多样性规划上,应在郊野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缓冲区、边缘过度区、界面区和实验区,通过对本土树种的挖掘与应用,筛选出适应能力强,观赏性高的植物种类,逐步推广到园林绿化中。

(8)应注重外来苗木在本地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结合2011年6月建成的县城水景公园,因周边地形环境的需要,在规划设计上需种植一片占地为20亩的梯海花田,在苗木选择上,经多方考察论证从青岛成功引进了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丛生福禄考,进行了大面积栽种。该植物株高10-15cm,极耐寒、耐旱、耐贫脊、耐高温。极耐旱,在贫脊的黄沙土地上,即使多日无雨,仍可生存生长。耐寒,在-12度仍保常绿状态,零下32°可越冬。耐盐碱,适应性强,生长较快,覆盖率高。花期长,一年两度开花(4-5,8-9月),每次花期40天左右,花色有深粉红、玫瑰紫、白、淡红及黄色。今年3月初,该片丛生福禄考大面积盛开,形成了较好的视觉景观效果,成为市民休闲摄影取景地。该外来植物能在高海拔、持续干旱少雨的马龙栽种成功,并取得较好的绿地景观效果,笔者认为结合云南的气候特点,该植物可以在我省有条件的城镇上山项目建设中及公园建设中,适度加以推广应用。

(9)应注重与避震疏散相结合

马龙县城的设防列度标准为8度,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空地为避震疏散提供了有利的场所。按疏散半径在1-1.5公里以内,人均用地应达到每人不少于3平方米的规范要求,马龙县城2015年规划期人口为9万人,县城城区避震疏散场地需用地27万平方米,为此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做到点、线、面结合,合理布局公园绿地、广场、主要交通道路、绿色廊道、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建设。

3.3高水平建设绿地系统

(1)抓好项目建设前的规划审批管理工作,所有绿化建设项目将组织专家评审,并提交县规委会进行审查。

(2)继续抓好项目带动示范作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成功引进曲靖安厦集团相继投入1.5亿元,先后建成了占地45亩的迎宾广场,占地280亩的历史文化广场及水景公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安厦集团在马龙的后续冯家冲森林公园、避风塘公园、梦幻主题公园、金域山水间、大国子午等项目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企业、单位、个人参与的园林建设投资体系。

3.4建立健全管理队伍与管理机制

绿地系统建设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连系性的工作,“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应大力培养园林专业人才,提高园林职工素质;加大绿化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绿化生态意识;尽快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切实保证城市绿化用地;加强城市绿线管理工作,实行绿色图章审批及验收制度。

4、结束语

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的、安全的和健康文明的社会,城市绿地建设越发凸显其重要性,并已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是指导今后城市建设的关键,为此,应科学合理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空间布局,以期实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