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护理精品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护理精品课程范文1
论文摘要: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组建不久的综合性高职学院。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就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专业发展、优化教学方案、建立高质量的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走产学合作道路、加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系统等工作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于2005年3月组建而成的全El制高职院校。按照广州市政府的规定,学院的定位是:“……建设成为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主动开展各种类型继续教育和证书培训,与普通本科院校衔接,融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学院。通过努力,使学院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广州市,服务广东省,面向海内外,办出一流教育,培养适应广州、广东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并进入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是学院的长远发展目标。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到2009年,争取办学水平达到教育部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优秀等级标准。显然,学院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佳绩,当务之急就要借鉴国内外成功院校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根据广州、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和重点发展急需专业
专业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学院的专业发展要根据广州、广东的市场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
“十一五”期间,广州的软件、生物技术、新材料、环保新能源和数字内容等重点领域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和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群将做大做强,钢铁工业、船舶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电力工业、造纸工业、轻纺工业等传统优势工业将得到改造提升,物流、会展、金融、中介和设计、商贸、旅游、房地产、外购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并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而广东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电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壮大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有优势的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物流业和会展业等生产服务业,巩固提升居民服务业、餐饮旅业等生活服务业,全面推进产业信息化和促进社会事业信息化。目前,广州的紧缺技能型人才主要集中在护理、汽车应用与维修、现代汽车检测与修理、物流、信息、数控加工、交通、电脑应用、机械数控加工、医卫等行业。
当前,学院开设的专业有4O个,但经济管理类专业过多,与广州、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的专业偏少,而且专业特色均不明显。因此,适应广州、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结合自身条件,学院今后几年应争取开设数控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动漫制作、商务管理、保险实务、投资理财、涉外旅游、旅游英语、会展策划、餐饮管理与服务、烹饪工艺与营养、家具设计、公共关系、家政服务、老年服务与管理、学前艺术教育、城市管理与服务等急需的新专业。此外,围绕广州四大支柱产业群的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应确定与汽车、电子信息制造、生物以及现代服务业相关的重点建设专业群,从中培育在国内、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专业、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
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教学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主要反映在专业教学方案上。
1.课程开发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主体多元化
高职人才的知识结构由“必需”和“够用”的基础理论、以实用为目标的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三要素构成,决定了学院的课程开发要以广州、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和“双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结合,建立职业岗位群能力模块,确立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此外,为使课程贴近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课程开发要由学校为主体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结合转变,让行业、企业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
2.课程内容上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理论教学方面,要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其中,基础课教学要体现“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课与专业课、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实践教学方面,要构建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使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将体现当前社会职业岗位和企业技术水平的、新的生产工艺和发展趋势充实到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最新的技术和操作技能。
3.加强精品课程、高质量专业教材和教学课件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是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设想,“十一五”期间将力争建成一定数量的国家级示范专业或特色建设专业、省级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市级示范专业。相应地,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也应达到一定的数量。因此,学院应明确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制订建设计划,确定负责人,创造一定的条件,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的三大基本建设之一。学院除要选用国家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和省级规划教材外,还应鼓励、组织教师自编和出版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包括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和实训教材等。依照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优秀等级标准,学院在“十一五”期间要争取lO本以上的自编特色教材公开出版。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优秀等级标准中同样明确,所有专业课程都能应用多媒体教学。因此,学院要加大多媒体课室建设的投人力度,加快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建设,全面推广多媒体教学。
此外,教育信息化同样为高职教育带来一场革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院要加快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尽早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4.处理好师生关系,课程实施与评价要具有开放性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决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因此,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性地学习。与此相适应,课程实施过程与评价应具有开放性。要继续推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学院要重视教育质量的产出性评价,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系统。为此,学院要以教育部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布方案”为基础,制定“专业剖析”和“毕业生能力剖析”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学科概念和结论,而是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路径,包括提供各种参考书、各种视听材料、计算机软件,实验实训设备、模拟实验室、院外实训基地等,要让学生学会探索和思考,锻炼和掌握工作技能。同时,要不拘泥于书面试卷的评价方式,注重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不限于学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职业岗位一线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
三、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质量的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支撑条件。目前,学院有院内实验室87个,院外实训基地81个。但院内实验室多属公共型实验室,且大多数设备陈旧,专业实验室严重不足。而院外实训基地要与学院的“十一五”专业发展规划相适应,也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因此,学院要加强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1.建设仿真的院内实践教学基地。一要营造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真实的或仿真的院内实训基地,并借鉴现代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训导;二要使技术教育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得到充分体现,注重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推广与应用;三要基于合理使用有限资金、整合资源、提高投资效益等需要,让各专业共享各种实训场地、仪器设备、软件、师资、各种管理和服务;四要使实训基地在时间、空间上向学生、社会开放,不成为学院、某系部或专业的专用场所。
院内仿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需要大笔经费,而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不多,学院自身的财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学院应参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其他成功高职院校的做法,在争取广州市政府财力支持的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打开与企业、社会的合作办学渠道,以自筹方式解决院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费不足问题。
2.建设全方位的院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要不拘一格地寻找合作伙伴。要采取大中小企业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结合、专业对口与不对口相结合的方式寻找合作伙伴。二要寻找联系产学双方合作的纽带。如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现状、需求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包括在校和已毕业的学生)搭建学院与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三要寻找校企双方合作的切人点,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即学院要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客户培训、人才引进、产品开发等方面向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企业要为学生提供与学院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帮助学院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向学院提供师资支持。四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即要确保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互动互进的合作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建立人员精简、办事效率高的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及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珍惜、延续、加深校企双方领导之间、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建立的友谊;定期对企业员工和学院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激励。
四、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合作道路
产学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吸收成功院校的办学经验,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条件,学院适宜采取“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的产学合作模式。即根据广州、广东的市场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和以专业为主体,在互惠互利、互相信任和谅解的基础上,与各行业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的、全面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合作中的最高形式。2006年3月,学院与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9月8日起合办珠江钢琴学院,对开设的国内首个“钢琴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后,要在具备条件的其他专业中大力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为利于产学合作的深层次发展,学院还应依托企业集团、大型企业等,组建“职业技术教育集团”,探索人才培养的集团化发展道路,并争取在实践教学、产学结合等方面起到地区性的示范作用。
学院除搞好高职教育外,还要主动开展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和证书培训,融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一体。因此,学院应努力增强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一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依托,积极办好广州社区教育,为广州社区提供各种技术开发与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就业促进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服务;二要继续办好成人教育,发挥办学的历史优势;三要积极开展与其它地区间、城乡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
老年护理精品课程范文2
从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出发,提出构建专业化社区护理师资队伍、完善社区护理课程设置、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下的多种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等对策,以培养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区护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
按照国际标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1]。预计2021年我国将进入高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2051年老龄人口达最大值[2],平均每3个人中将有1位是老人[3]。以上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快。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疾病谱和死亡谱随之改变,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增高,使众多老年人带病生存成为可能,这对基础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另外,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4-2-1的家庭结构,居家养老将使晚辈精力、体力、财力都力不从心,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4]。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卫生改革方案的重点行列。国务院2006年10月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教育和学科建设意见》[5]以及2011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6]中明确指出: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加快高水平社区护理人才的队伍建设,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国内社区护理教育发展趋势迅猛,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国际护理教育体系中也已经将社区护理列入重要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社区护理教育现状,从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培养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1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1.1社区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强化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教师来自临床,并未从事过社区护理工作,自身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教师缺少专业培训机会,对国内外有关养老服务方面的社区护理新进展缺乏了解,出现知识老化[3]。另外,各高校“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即学院老师缺乏社区护理实践经验,社区老师缺乏相应的理论课程学习的现状也是影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相比较而言从事社区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的人员也不多[7]。
1.2社区护理教育课程结构需进一步调整我国以社区护理专业为方向的学校较少,大多数医学院校虽然陆续开设了《社区护理学》的课程,但是多数以考查课的形式展开,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且无统一的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标准[3];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没有很细的专业定向,《社区护理学》教材与其他专科护理等有较多的重复,特别是当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下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方法并不能很好地渗透到护理内容上[8]。
1.3社区人文护理知识比重需进一步加大与国外社区护理教育相比,我国的社区护理教学中人文学科薄弱[3]。新修订的《老年法》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国家的长期战略任务,突出对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和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但是,在当前医学教学中过于重视医学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却忽略了人文关怀情感和人文关怀技巧的培养,而对护生人文知识的灌输则是国外相当重视的[3]。
1.4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存在一定偏差由于对社区护理认知存在一定偏差,护生在择业时绝大多数把目标定位在各大综合医院的临床护理,很少选择社区护理[8]。王辉[9]的调查显示,不同层次护生(普通本科生、专升本科生、专科生)在择业时较少选择去基层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张彩虹等[10]调查也发现,大部分护理本科生对毕业后直接到社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持否定态度,而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是影响从事社区护理意愿的主要因素。张伟等[3]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研究结果。
1.5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需进一步完善
1.5.1社区护理教育管理体制尚需健全当前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应对此形势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没有统筹规划[8],缺乏推动高等医学院校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有效机制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尚未形成学历教育、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模式[5]。
1.5.2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及岗位培训需进一步规范我国从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社区居家养老,但至今此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其中高素质人才匮乏是主要原因之一[3]。我国社区护士普遍为中专、专科学历,工作以三级预防为主,整体水平不高[11]。郭玲等[12-13]的研究表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社区护士。《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岗前培训率应达到95%。但是,目前我国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以护理知识为主,缺少规范化的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知识、基本公共卫生技术[14]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特殊技能的培训。
1.5.3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面对快速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社区养老模式逐渐形成。处于当前形势下的社区护理教育,建立并健全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已成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护理院校通过不断的实践已纷纷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社区护理实训室和社区护理实践基地[15],但社区护理实践基地仍存在数量少、质量不高、管理欠规范等问题[16]。由于缺乏完善或标准的社区实践基地,使社区护理实习被临床护理实习的延续所代替,造成社区护理实践能力不足[3]。
2对策
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巨大挑战,当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培养形式不完善,国家还没有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也没有可借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因此,护理教育者应针对当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现状,从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出发,对社区护理教育进行改革,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培养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2.1构建专业化社区护理师资队伍首先,引进更多具备护理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学/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8]。其次,开展适合社区养老卫生服务的社区护理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护理院校社区护理师资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刘桂萍等[17]的研究也表明,以社区工作需要为导向,立足现有师资水平与教师的培训需求,以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为中心,综合运用讲授、小组学习、专题研讨会、现场参观、行动学习等教学方法,定期对其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师资培训是提高社区护理课程师资力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考核评价制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学效果评价、满意度评价、师资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18],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保障教学质量。最后,在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及时更新现代教育和人文理念及社区养老护理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及发展前沿,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社区特定的情景相联系[3]。
2.2完善社区护理课程设置
2.2.1整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社区护理学》是一门交叉型的综合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应用型学科。在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构建社区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注意多角度整体性开发,将最具有时代性的新知识、新技能纳入课程体系,制定规范、明确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上,不能片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多地要考虑今后在社区工作中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不必过多地重复,重点要让护生把学到的知识和社区特定的情境相联系,不断扩充关于社区的补充知识,还要突出人文、法律和伦理学科在社区护理教育中的综合性特色[19]。在此基础上,为迎合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将《社区护理学》和《老年护理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给护生灌输并强调在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时,群体性与个体性健康教育方法并重;提高康复护理技术并在提供康复护理过程中维护老年人的尊严;注重多元化照护能力的培养[3]。
2.2.2加大社区护理实践课程比例社区护理实践基地是护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途径。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卢琦[19]建议,要求理论课与临床实践的时间为1∶1,学校与医院、社区养老卫生服务机构等实践基地形成密切的伙伴关系,共同完成培养护生的责任。但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一般30个学时,并无社区护理实践课程,由于缺乏完善的或标准的社区实践基地,使大多数护生社区实习流于形式[3]。在此状况下,张伟等[3]建议,社区护理教育者应变通思维,积极寻找可利用资源,如在校园内、福利院、养老中心、康复中心等,以任务为形式,以发展能力为目标,指导护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康复功能训练等活动。
2.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下的多种教学手段
2.3.1案例教学法(CBL)引导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当前的社区护理教育中,应不断丰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发展护生核心能力为目标,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的社区护理学教学案例[5],在此基础上联合能提升护生自学、合作、解决和分析问题以及职业能力[20]的项目驱动教学法[21],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融技能于任务,建立课堂学习与社区养老服务实际工作的联系,使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22]。2.3.2基于网络平台的“慕课”“翻转课堂”本土实践基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平台,护理教育者应以护生兴趣为导向,着眼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积极开发、构建本土化、特色化社区养老服务课程体系及课程知识体系网络精品课程模式[23],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又称为慕课[24]。在MOOC模式下,课程、课堂教学、护生学习进程、护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均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被引入教学本土实践。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护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将时间有限的课堂变为学生消化知识的场所[25]。2.4改革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程度进行评价。社区护理教育应形成一种标准化的培养方法和人才评价模式,构建统一的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标准[3]。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前提下,应从应用的角度,将理论考试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平时考查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设计情境与真实病例相结合等,测试护生认知能力及创新能力。
2.5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教育和学科建设意见》[5]中指出,社区实践是社区护理学教育的重要环节。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学校-医院-社区”联合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还应承担社区护士培训基地的师资和人员培训任务,以及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从而加强社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3小结
老年护理精品课程范文3
摘要:通过对目前在国内医学院儿科教学中多媒体案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实施多媒体案例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加大各类综合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比例、加强多媒体案例教学环节、广泛运用新媒体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支持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新媒体;案例教学;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46-02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精心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要求,以各种真实案例作为资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师生间双向互动、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后应对各种复杂情形的决策与行动能力。因此在儿科教学过程中,安排讲解临床案例的诊断与治疗,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再由老师从旁引导,及时纠正错误思维,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中复杂抽象的概念与机理。通过开展儿科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所W过的医学原理解释并分析儿科临床疾病,从而使其亲身感受到临床案例中如何诊断及每一项治疗的作用。而前不久根据国家教委对10所高等医学院进行儿科等学科教学评估中指出“当前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低下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产生该问题的根源,即在医学院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缺乏基础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教学的过渡,二者出现脱节现象,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理论考核过关的实习生临床能力欠缺的问题。如何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实现课本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当前非常紧迫的问题。因此,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儿科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很大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再是传统教学中以老师教授为主,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它所提倡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获取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
1.案例教学的理念。在多媒体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特定环境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负责协助学生理解案例,从旁指点,并适当引导。学生则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改被动“填鸭式”教学为主动求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中心、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以多媒体为辅助,通过课件直接显示案例教学内容。案例教学也是一种互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典型案例的选取。授课时选取的案例要紧扣教学大纲和医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授课重点紧密结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配合多媒体教育手段,结合新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和把握课堂教学的45分钟,并提前将课程教学的内容共享到网络资源上,为学生的提前预习提供资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医学教学案例的选取,对带课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每个典型案例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熟悉与儿科紧密相关的其他各类知识。因此,教师作为授业解惑者,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同时精心选取案例,充分备课,反复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并提出各种疑问,只有自己储备了海量的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互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医学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任课老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精心挑选教学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于课下查询相关资料,再在课堂上通过教学互动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现在教育理论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角色,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医学原理的感性认识,引导和培养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下去图书馆和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理论联系实际,从而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三、多媒体案例教学的相关建议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新媒体使用技能。教师培训是师资成长的重要途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当今高校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医学院教师除了掌握课堂上必备的多媒体操作技术,还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据有关统计表明,医学类教师因为往往有临床工作的压力,大多只对Powerpoint比较熟悉,而没有时间去选取并应用其他教学类软件,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连PPT制作都不熟练,授课还停留在传统的板书模式上,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能培训显得刻不容缓。各医学院师资培训中心应制定持续、有效的师资培训计划,保证与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同步进行。
2.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覆盖所有的医学类课程,推出基础医学、内外妇儿、护理、预防等其他医学类精品课程教学视频与教学资源的云共享平台,让学生可以下载并提前预习,避免学生对PPT课件内容的生疏,或因上课节奏过快而导致学生对重要内容印象模糊,并通过在线学习实现互动。通过案例教学对专业课中理论概念的讲解,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还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科研水平,为后续的研究学习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为信息化社会培养了高端医学人才,顺应了时展的需求。
3.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手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国内医学院的课程多半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而该方法的教学效果和考核评价体系也比较成熟。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和实施,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形式与内容,考核时既要注重理论的记忆与掌握,也要注重知识的临床运用,将平时考核与卷面考试相结合,强调课堂互动、案例讨论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平时考核的内容中,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方案。
四、结论
孔子曰:“不不启,不悱不发。”这句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从古至今,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多年来医学教学内容没有大的变化,但面向的群体――医学生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们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的速度很快而且求知欲强,不喜欢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又由于经历了过去12年的中等教育经历,以及高三最后阶段的冲刺历程,因此在进入大学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兴趣大减。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案例教学显得非常必要,而从目前的医学儿科课堂教学反馈信息来看,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课堂,从实践环节角度来说,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非常形象生动,对于某些复杂的医学原理和规律能直观地予以显示,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知识量覆盖面极广的儿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使案例教学内容清晰与直观,方便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医学原理,在案例教学的辅助下,能加深学生对儿科疾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课后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而拓宽知识面,形成发散思维。多媒体案例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如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工具,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是每位教师的职责,需要不断地去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宏晨,高丽.案例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07):2420-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