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类会计账务处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类会计账务处理范文1
非独立核算建设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建设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且建设周期短、建筑结构简单或从市场上直接购买的建设性项目,其项目建设支出不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而是与日常行政事业经费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按《气象部门会计核算指南》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所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财务处理。
(1)会计科目设置。当基建资金为除地方财政经费以外的资金来源时,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项目支出”二级科目,根据是否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预算拨款,设置“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三级会计科目进行基建投资的会计核算;当基建资金为地方经费时,通常的作法是设置“专款支出”科目,根据是否是地方气象事业费、人工增雨防雹经费等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同时下设三级科目“其他资本性支出”;三级科目“基建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根据气象部门实际情况分别设置“房屋建筑物购建”、“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等四级科目;上述所有科目在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中按照项目类别分别设置辅助明细账。
(2)非独立核算方式下的账务处理方法。收到基建资金,借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拨入专款(地方拨款)”、“财政补助收入(中央拨款)”、“其他收入”。支出基建资金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经营支出”、“其他应收款”、“其他投资”,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现金”、“库存设备”、“材料”。
独立核算建设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直以来,气象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均规定基建项目必须独立核算,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基建项目资金均来自于单位大账的银行账户,实际收支是通过单位大账进行,由于涉及到银行对账、单位大账的完整性等许多问题,在实际会计处理过程中,从账务的设置到科目的使用都显得不太规范。针对建设周期长、建设项目复杂的基建工程项目,参照《建设单位会计》,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的核算。中央预算拨入基本建设款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基建拨款――本年国债专项补助”。通过基本户收取的各项地方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资金、上级补助收入等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基建拨款――本年自筹资金拨款”、“基建拨款――地方财政拨款”。
建筑类会计账务处理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企业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9-0155-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9.072
2016年3月,全国两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将“互联网+”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201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32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数的44%,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将达到20亿。我国网民规模达7.1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8%,其中手机网民达6.38亿,占比89.6%。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很多行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互联网+”时代必然会对企业会计性细化的发展带来相应的影响。
1 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是未来财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会计信息化工作将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与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2.1 普遍性
目前,信息化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础会计、会计管理及会计教育三个方面,而会计理论方面还比较滞后,没有达到真正的会计信息化水平,现代会计工作仍然过多地依赖传统的手工账程序和基本的会计理论,依据信息化技术构建的会计账务处理体系尚未很好的发展与完善,按照“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要求,现代的信息技术应当广泛应用在基础会计理论、账务处理程序、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教育等相关领域,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信息运作应用体系。
2.2 集成性
会计信息的集成性主要是依据虚拟数据的重新整合,将传统会计工作的组织程序和基本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相应的整合和组织,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集成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技术集成效应;二是在企业内部达到基本的财务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之间的相互协调,达到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和利用;三是企业与其相关经济利益者之间的信息网络资源。会计信息化集成性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数据的一致性。
2.3 动态性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及时性,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数据的搜集和处理都应该是动态的和实时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不管是企业经济业务发生产生的内部数据或是外部数据,一旦有相关业务发生,财务部门就应该在第一时间记录并存储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并及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处理;实时性主要体现在财务数据一经进入相关信息处理系统,相关的财务信息技术处理模块及时会做出相应的数据计算、数据汇总及数据分析等相关操作,为财务会计信息综合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综合财务状况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同时财务信息的动态性和实时性也方便需要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经济利益者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为其后续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标准和决策依据。
2.4 渐进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传统的会计账务处理模式进行信息化处理,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第二阶段,能够将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模式扩大到管理会计领域,实现现代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第三阶段,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基本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方面,实现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技术信息化及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的信息化。
3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3.1 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会计工作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的财务工作处理程序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和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群体,随时都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盈利状况等相关的财务信息,以便为财务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依据。因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时展潮流和趋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信息化提高会计现代化水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到传统的会计工作中,通过构建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相对于手工会计,计算机的处理通常不会出现错计、漏计会计事项,并且在数据的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计算错误,这就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会计软件的设计使得对账表、凭证的处理更加完善和规范,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3.3 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手工会计方式下,由于手工处理方式的客观限制和工作强度大,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程度有限,不能很好地完成会计工作赋予的职责,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人员既有精力也有客观条件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参与经济决策。这样除了能够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外,更能够充分发挥会计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职能,使得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由事后管理逐渐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4 信息化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将会影响到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方法和程序,同时对内部控制、审计等技术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促进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探索、研究,推动其发展;另外,要求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掌握更多的技术方法,从而提高其业务素质。
4 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更多地习惯接受传统手工记账的模式;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当前财务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充分,不能科学地将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片面存在重信息化发展,而忽略了信息化软件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4.2 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较差
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的重要商业机密,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盈利能力及未来发展能力等财务能力,不得随意泄密。信息化技术下,企业大部分的财务数据都是借助网络渠道来传递的,关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对现代的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性的一个挑战。
4.3 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开展账务处理的时间较短,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容易形成会计档案的内容不是很完整或人为因素破坏,尤其是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后,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应该做到万无一失,最好在两个不同建筑物内,并且进行双重备份,防止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有些财务数据将无法找回,给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4.4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当前,我国企业既懂会计理论又熟练账务信息技术的人才比较短缺。虽然不少企业已经将会计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账务处理程序,但是完全熟练运用财务会计的信息技术处理工作的人才及其缺乏,如何将会计的账务处理理论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财务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是推动会计工作信息化处理的根本保障和基础。
5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措施
5.1 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面促成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与发展。企业的领导层,尤其是财务部门的相关领导应该与时俱进,全力以赴支持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尽可能杜绝当前部分领导层对会计信息化的片面认识,盲目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因此应加强信息化时代财务人员的培训与提高,为后续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应用和实施做好铺垫和基础。
5.2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都是通过网络渠道来传递的。网络的安全对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保障。这就需要政府及企业同时做好网络安全的相应监管和制度措施。一方面,有关政府部门应建立维护网络安全的相应法律制度,及时有效地进行网络病毒的防范;另一方面,企业最好设置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网络安全培训意识和技术,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维护,并且制定信息系统授权访问和身份认证制度,明确信息使用者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提高财务数据信息化的安全级别。
5.3 完善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需要政府及企业有一套配套的监管和协调制度,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做好宏观规划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加快完善和健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理论体系,具体是如何将财务会计的管理理论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二是建立安全、高效及快捷的信息技术环境;三是完善与企业会计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相应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管理体制,为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5.4 加快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各企事业单位注重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培养与提高,及时学习并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养,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有效管理水平和技能。
6 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全面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实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现代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必要途径,将为管理部门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以及进行科学管理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不断探索,及时发现和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才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质量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方卫东.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6).
[2] 刘雪晶,焦崧源.浅析会计信息化档案安全与维护[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2).
[3] 黄浩岚.用友T3与金蝶KIS财务、业务数据建仓技巧对比[J].财会月刊,2014,(10).
[4] 张华,艾文国.会计信息化与会计教学变革[J].中国大学教育,2011,(6).
建筑类会计账务处理范文3
1.房地产开发公司实际状况。现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公司将自己开发或购买所得的土地或房产在固定的时间内将公司所有产物的使用权租赁给他人。租赁收益要在达到最基本房屋收益金额和物业管理费用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当地的物价水平和政府政策所规定的尺度适量收取租赁附加费用。以达到经营收益目的。一般来讲,出租业务生效后,所出租的房产或地产的使用权及管理业务所需要支付的相关管理费用都将由第三方物业公司管理,并且不予折扣。
2.出租业务收入金额及时间点会计核算
(1)房屋的出租业务是具有时效性的,这就表示相比于整体买卖的所有权转让而言,出租业务可以为房地产开发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但出租业务在租金核算方面相较于整体买卖来讲更加不稳定。一般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都是通过制定详细的合同来根据该区域内房产统一价格来确定租金,在合同中明确列出收取租金的时间来作为标准的交易成功和收益实现时间。
(2)上述情况是针对大部分房产公司而言,在市场中还有一些公司并不以合同中的交易时间为准,而是以准确租金到账的当天作为收益确认时间。租金到账后,要在租赁过程相关记录程序中详细记录租金收入时间及收入确认相关。如果租方在双方已签署的合同规定交取租金时间范围内或因人为原因,没有按时交与租金,则企业就要在相关记录中对此情况进行原因核实并详细标注在应收账款科目内,并标注本次交易信用记录。当对方补齐过往应给租金时,冲喊已记录的应收账目。房产公司应在租房交易完全完成前,将租方所给的预付定金标为“预收账款”,当新房交付使用时,再与交易尾款一起转到正式合同记录中。
二、房地产开发公司出租房屋的计税方法
根据国家土地及土地产业相关的计税方法整改文件的规定,我们可以根据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不同规模进行比较。如果房产公司采用的是为小型经营模式服务的计税方法,则就要依据所有房产购入及使用区间的时间来决定税收金额;而在相关文件施行后购入的房产土地等就要根据房产土地所有者的年应税销售额是否达到了一般纳税人的纳税标准来决定是否采用一般计税的计税方法。
会计在进行核算时,要完全依据土地所有者的经营规模和未来交易情况来进行收益核算。并且要随时关注企业经营动向,保证在交易波动产生时及时进行相关经济支出或收入的详细记录。依照这种计税方法进行计算但却不关注经营动向的话,就会出现收支不均、交易模糊等不安现象。
房地产老项目,也就是所说的“老不动产”,指的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在2016年4月30日之前开工的房地产工程。按照租售相同、税收公平的原则来讲,如何界定“新不动产”与“旧不动产”,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已出售房屋与出租房屋,界定标准是相同的。
三、出租房租金收入核算存在的问题
出租业务所带来的经营模式相较于固定资产买卖来讲更加自由,其短期内的收入回报模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虽然并不占有巨大数额,但对于操控租赁金额的开放商来讲,出租房在经营交易过程中有一定的可调整的灰色地带。以房产中的商品房来说,租房的相关手续合同等要比整房买卖的合同手续更多,也更复杂。许多开发商可以在交易过程中对某些分支部分收入金额作出调整,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宏观观察的原因,并未拥有细化的观察或调整方面的权力,也就无法对产业链中的灰色部分采用合理手段,从而导致租房收入详细近况模糊,控制力不高。
四、办公楼出租业务与新会计准则中的投资性房地产业务
1.新会计准则中的增设科目
何为“投资性房地产”?它指的是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是这两个特点都具备的从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
2.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1)投资性房产的范围包括对己有的房地产建筑物或所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M行出租交易行为,所交易建筑物所有权依旧归房产公司所有,但不包括以收益心态租入再进行转租行为的建筑物。(2)如果在以投资性转出的房产中,其租用者对所租房产使用用途明确;反之,没有明确统一使用用途的房产就不能被归为投资房产范围中去。还有一些基于服务行业中范围不大的附属服务业类使用用途,例如安保行业或社区管理等公用场所,经鉴定属实后也可归为投资性房产范围中。
五、收取办公楼租金的会计处理及预收租金的会计账务处理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租金的账务处理 :
1.将自用的办公楼按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等转出
借 :投资性房地产(原值)
贷 :固定资产(原值)
借 :累计折旧(办公楼累计折旧)
贷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办公楼累计折旧)
2.按期(月)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借 :管理费用(折旧)贷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3.取得的租金收入
借 :银行存款
贷 :预收账款
4.提取税金
借 :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 :应交税金 - 城建税
应交税金 - 教育费附加
5.结转租金收入、成本、税金
借 :预收账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借 :主营业务收入
贷 :本年利润
借 :本年利润
贷 :主营业务支出
6.上缴税金
借 :应交税金 - 城建税
建筑类会计账务处理范文4
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账务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的提取速度和准确性。下面,从会计账务处理环节中数据、会计摘要、会计科目使用的正确性、恰当性、统一性方面来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账务处理环节对会计信息提取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质量影响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当前企业管理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办公效率的高效快捷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会计电算化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如何发挥它的长处,扬长避短,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最大优势,这也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亟待完善
1、会计电算化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进行研究。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往往对电算化软件注重会计的核算功能,将其软件模拟手工的核算方式,即数据的输入,经过计算机处理,核算结果,记录数据,报账给相关部门。因此只注重对电算化软件的核算功能,忽视了其财务管理的控制和管理功能。现阶段,大多会计核算软件旨在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其功能仅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会计管理功能几乎忽略。虽然会计行业一直提倡综合管理型会计软件,但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只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和理想的会计管理软件有很大差别。
2、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是,企业的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信息、共享,统称为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但事实上,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生产线、设备间、销售部、库存量、人事部门等各部门之间严重脱节,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不能直拨从系统中向各部门各子系统之间进行传输,信息之间不能互通共享,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的功能,同时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在综合的企业管理系统中,会计信息的提取应该是从各子系统中获取,比如生产成本、设备成本、销售额、库存量、工资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体现了庞大的企业管理系统的优越性。而在不断的发展中,由于各部门系统之间的独立性,在开发各子系统时,只针对本部门的业务情况进行规划,并没有统筹全局,更谈不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最终难以形成整体性。
3、会计信息系统并不是开放的系统。会计的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虽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系统之间是开放的,信息也是共享的,但对于外部各相关部门存在着封闭性,该系统不能向各股东财务信息,不能向税务、财政、银行等提供相关会计数据,不能向相关的合作企业提供相关财务信息等,这些外部部门根本无法获得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这些部门也不能从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会计电算比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其信息技术包含了安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而会计信息的完成,是要在安全技术支撑的条件下,以电脑硬件工作的形式来完成。通过计算机中的软件在网络上进行处理和核算,最终给需求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现如今,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其应用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计算机求进行一些违法活动,比如诈骗、行贿、贪污等。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会计数据被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而这些磁性存储介质都是可读性的,所以这些数据如果被复制和篡改,会不留一丝痕迹,未经授权肆意的对会计信息和数据进行浏览和篡改,这样不仅阻碍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所实施的违法犯罪现象,其隐蔽性和危害性极大,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在电算化环境下,人们往往注重会计的功能和内控制度,其忽略了会计信息的保密工作和安全工作,当系统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后,所有的会计工作将付诸东流。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从软件方面着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J1)ERP软件与普通财务软件接口方式。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集成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结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网络化发展
在会计电算化的大环境下,会计的数据通过网络可以迅速地传递,传播速度之快是任何一项人工处理都不能达到的,会计数据的时时更新,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最新最快的数据。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将最新的会计数据以及各子系统产生的工作数据统一汇总、分类,将最终的数据结果,第一时间传输给财务系统,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通过财务系统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针对其会计数据及时做出决策和判断,实现了会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在手工会计时代,会计信息的汇总都是统一上报财务报表,财务部门再进行归类、汇总、核算,最终取得数据结果,其过程延时长、准确率低、效率差,而会计电算化时代,会计信息数据的核算过程,统一都在网络上运行,相比手工会计时代,其主要特点是时效快、准确率高,降低了人工成本、纸张成本、资源设备成本等。相关的会计信息数据可以在第一时间输送到需求者手中。
(三)建好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1、建立完善的数据控制体系。数据控制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对数据的输入进行严格管理,这就对财务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的基础工作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财务的基础工作不仅在财务工作中举足轻重,同时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有序进行的基础条件,完善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的财务操作流程,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数据控制还包括了对数据系统的完善、备份、重置、恢复等工作的管理,能够对于系统的要求进行不间断的服务,能够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设备的突然损坏等问题,还可以及时地备份和还原。
2、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有效控制制度。任何一项技术都会伴随着优势和劣势,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会计的实现,使会计信息资源得到共享的同时,也使会计信息资源处在了巨大的风险之中,这些风险表现为黑客、工作人员的泄密等。如何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我们可以制定多项控制制度对其进行约束,比如:对使用者进行身份的验证制度,多部门之间相互控制制度,业务流程申报制度以及对子其控制制度的审计等。具体采取的措施有防火墙、防毒软件、密码解锁、指纹控制、身份防伪等。
3、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会计工作者与该系统之间的工作关系,而且是一个集合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网。会计工作人员不再只是提供会计信息,也不是被要求完成会计信息,他们的工作已经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如果一味按照老旧的方式,会计工作只是核算账本,那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企业在聘用会计工作者时,要能够着眼于未来,着眼于社会和世界,要能够聘用精通网络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人才。对于已在岗的会计人员,要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掌握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技术,扎实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能够培养综合性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为了企业更好地服务,更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信息提取的速度,从而提高了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而账务处理环节作为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不予重视,不加强管理,对会计信息的提取将大打折扣。
作者:苏志红 单位: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建筑类会计账务处理范文5
【关键词】会计专业 顶岗实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187-02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顶岗实习是将学校学到的理论及实践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是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这种以社会为课堂的教学模式,丰富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高。实施“2+1”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一般将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在学校完成基础文化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及实训实践教学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到企业财会类岗位实习的条件。顶岗实习安排不仅能让学生提前一年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还有利于学生从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及不足,为今后的就业及继续教育调整方向。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与同届本科会计专业学生相比,顶岗实习使其能提前一年具备了相关实际工作经验,化弱势为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对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现状进行调研,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现状
为真实了解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现状,课题组成员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对某高职院校2009级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85份,收回有效问卷85份。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是自己从人才招聘市场或网上投简历找的,家人及朋友介绍的约占45.9%,仅有2.4%的学生的实习单位为学校推荐。在工资待遇方面,60.5%的会计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月工资在800元至1200元之间,约11.8%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没有工资收入。在顶岗实习期间,多数学生都能安心在最开始的单位实习1年,占68.2%,换过2至4个实习单位的学生的比例约为31.8%。
对于在顶岗实习期间和指导教师的联系情况,52.9%的学生表示只是偶尔和指导教师联系,约42.4%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和指导教师联系,63.5%的学生表示希望可以定期和指导教师联系。在和指导教师偶尔联系的学生中,指导教师从来没有给予专业指导的约占29.4%,偶尔给予专业指导的约占58.8%。顶岗实习中,最困扰学生的问题是操作技能欠缺,不能胜任工作,占70.6%;实习工作走过场,学不到什么东西,占48.2%;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占38.8%。
通过顶岗实习,43.5%的学生表示专业技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且69.4%的学生认识到会计账务处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会计做账及财务分析是其在顶岗实习中最欠缺的两项能力。针对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开设的课程,85.6%的学生表示应该增加实训实践课程,49.4%的学生表示应增加专业必修及选修课程。
二、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缺乏合作。调查显示,仅有2.4%的学生的实习单位为学校推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很多企业仅需要2至3个会计工作人员,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接收大量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外,也反映了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缺乏合作。这两种类型的公司相对其他企业而言,在同一时间能接收数量较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且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工业、商品流通、服务等行业的企业账务处理,与在顶岗实习期只在一个实习单位工作相比,学生能掌握更多类型公司的账务处理,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指导教师和学生联系较少,没有很好地起到指导作用。顶岗实习过程中,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监督其实习情况,但真正认真做到定期和学生联系,给予学生工作、社交、思想指导的教师比较少。学生在工作中碰到专业问题时,不能通过一个交流的平台得到教师的帮助。特别对于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较少有来自指导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较少获得进一步的就业指导及专业知识的再教育。
此外,部分指导教师是非专业教师,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碰到专业问题时,不能从指导教师那里获得帮助。一些院校由于专业班级人数多,而专业教师相对较少,在分配指导教师时,为了保证指导教师能和每个学生及时沟通,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对每个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的学生人数都有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往往会安排一些非专业教师甚至是行政人员来指导学生,学生与指导教师有时候甚至从来没有见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很难从这些指导教师那里获得专业指导和帮助。
(三)学校相关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顶岗实习期间,学院相关部门没有针对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制定相关的检查制度,因此对指导教师是否到实习单位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以及和学生联系的情况无从了解。也没有做到和实习企业及时沟通、加强合作,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考察仅仅从学生写的实习报告中获得,不能从企业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而了解企业人才的素质需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对策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加以解决。
(一)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合作,共建开放式、经营式实训基地。鉴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各高职院校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推荐的方法除加强与能接纳较多实习人员的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合作外,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与其深度融合,共建开放式、经营式实训基地。可以采取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提供技术人员及记账业务的方法,共同组建挂靠于企业的记账中心,吸收并指导部分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这种合作方式能大大提高学校为学生推荐顶岗实习单位的比例,有利于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监督,增强顶岗实习的效果。同时,通过学院相关部门积极与企业沟通,能达成实习企业与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及劳动合同的相关协议,以便更好地保护学生的权益。
(二)搭建顶岗实习交流指导平台,增强实习前及实习过程中的就业指导。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联系少,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没有合理途径获得教师专业帮助的情况,可以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搭建一个有效的能供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应当包括学院相关部门及系部领导、指导教师、学生。学生可以将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到群共享或空间里寻求教师的帮助。该交流平台每天应至少有一个指导教师“值班”,负责解决当天学生的提问,学院及系部领导应定期检查并询问“值班”教师解答学生提问的情况,对指导教师和学生沟通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常态化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三)加大经费投入,制度化指导教师到实习企业的巡回检查。学院相关部门应制定规章制度,对教师到实习企业巡回检查进行监督。首先,学院应掌握每个学生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并要求指导教师定期到学生实习单位与企业相关负责人沟通,与企业人员共同考评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在此过程中,应考虑指导教师的时间成本,给予其合理的指导经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相关制度的有效进行,增强顶岗实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增加专业实训课程,为学生顶岗实习提前做好准备,缓解其紧张情绪。财会类工作岗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最困扰学生的是操作技能欠缺,不能胜任工作,占70.6%。由于课时有限,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均是以工业企业为模板,没有涉及商品流通、事业单位、行政单位、旅游等其他行业的业务操作,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对工业企业以外的业务流程不熟悉,不知道如何处理。对此,应相应增加各专业课程实训课时,并收集包括商品流通、旅游、建筑等各行业经济业务资料让学生进行实训。
顶岗实习是学生就业的前奏,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社会经验、做人、做事的态度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各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与企业、教师、家长、学生多方共同努力,共同增强顶岗实习效果,从而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新维.浅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社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现代商业,2011(8)
[2]梁建民.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2012(1)
[3]陈丹.基于会计专业特点的高职顶岗实习教学改革思路[J].出国与就业,2011(4)
[4]刘方乐.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5(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新世纪教改立项项目(2012JGB339)
建筑类会计账务处理范文6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财政部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这是我国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推进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
会计准则代替会计制度是会计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是我国的会计改革与时俱进的体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将会在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同时,解决近几年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会计核算新问题,对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及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均有较大的帮助。由于小企业在规模、经营、核算方面与大中型企业存在差异,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具体内容上与《企业会计准则》也有较大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和会计核算的主要变化,以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与应用有所借鉴。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
(一)统一了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
小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业务相对简单,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多种标准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优劣不一、信息可比性差,不能有效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正是针对小企业的特点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较为单一的实际情况,对小企业会计核算标准进行统一,有利于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可比性。
(二)简化了会计核算要求
我国的小企业规模小,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会计基础薄弱,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核心理念就是简化处理。
1.简化计量属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现值等五种计量属性,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统一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
2.简化会计核算。小企业的资产初始取得时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在持有期间,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损失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不再设置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小企业对外投资不再区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小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持有期间不准备超过1年的投资定义为“短期投资”,对其计量采用成本法核算,而不考虑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利息的确认均在约定付息日,这样就简化了短期投资持有期间的核算;长期债券投资中的溢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采用直线法摊销;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一律采用成本法;小企业的房产和地产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不再划分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或摊销与税法规定相一致;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付款总额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入账,不再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无形资产不再划分使用寿命有限的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摊销统一采用年限平均法;只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使得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大大简化,有效规避了“纳税影响会计法”下职业判断及对会计核算净利润的人为操控;资本公积的构成内容减少,仅核算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和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不再形成资本公积,明确规定资本公积不得弥补亏损;小企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确认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在发生时直接冲减当期销售收入,不再区分属于本年度的还是属于以前年度的销售,不需要判断是否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跨年度劳务全部按照完工进度确认劳务收入,不再判断劳务交易结构能否可靠计量。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核算,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3.简化会计报告。小企业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和附注,不强制要求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不再反映每股收益、综合收益等项目,删除了“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每股收益”等项目。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采用直接法。无需在附注中披露企业基本情况、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信息。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减少了小企业会计的职业判断内容,简化了会计核算要求,与税收相协调大量减少了纳税调整事项,增强了小企业账务处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收入的分类、相同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所使用的科目上,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些差异,还是有必要参照《企业会计准则》来施行,以便会计人员以及教师教学、在校生学习和企业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相同经济业务规定不同会计科目问题
从《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使用会计科目对比来看,存在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经济业务相同,但使用会计科目不一致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出租周转材料租金收入问题。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出租或出借周转材料,不需要结转其成本,但应当进行备查登记。”认为小企业出租或出借周转材料是一种“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偶然”行为,周转材料是小企业的一种存货,其成本应当在领用时一次进行结转;为了简化核算,不要求对出租或出借的周转材料结转其成本。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出租周转材料取得的租金作为营业外收入。
笔者认为,出租或出借周转材料不一定是小企业的偶然行为,在一些小企业中,将周转材料出租出借是企业常有的经营行为。如小型建筑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出租等,又如经营矿泉水公司出租水桶,以及经营瓶装液化气的小公司出租出借钢瓶等。这些企业不可能都将周转材料采用一次摊销法,而是采用分次摊销法或五五摊销法计算周转材料的损耗,以确定这部分经营成果。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将出租周转材料取得的租金作为营业外收入,而不通过其他业务收入进行核算,就无法与成本形成配比关系,不符合配比性原则,不利于这些小企业准确计算这部分经营活动的阶段性财务成果。
2.没收逾期未还包装物押金问题。
《小企业会计准则》将没收逾期未还包装物押金记入“营业务收入”账户,笔者觉得不妥:客户逾期未退包装物的押金,一是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二是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加收的押金。两者都涉及到没收的押金,但会计账务处理不尽相同。
①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这种情况可以这样理解,视同把该未退还的包装物出售给客户,取得的收入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同样,相关的税金计入“其他业务支出”与之相配比。原出租(或出借)包装物的成本,视没收押金后包装物是否需要再退还进行不同的处理。
②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加收的押金。这与第一种情况所不同的是,逾期未退包装物按协议规定没收客户的押金后,再另外加收的押金。对于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账务处理如上所述,理由是客户被没收押金,是为其违约行为付出的代价,对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企业而言,没收的押金又有包装物作对应,所以通过其他业务收支科目核算。而后,为了促使客户按时退还包装物,另加收押金。对于另外加收的押金,由于没有包装物的金额作对应,属于偶发业务性质,所以,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
3.备用金问题。
备用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预付给企业内部各单位或职工个人备作零星开支、零星采购或差旅费等的款项。备用金制度分为定额备用金制度和非定额备用金制度两种。会计制度改革以来,备用金一直是作为其他往来进行核算,即通过设置“备用金”或“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算。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周转使用的定额备用金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下设置“备用金”二级科目或单独设置“1004备用金”一级科目核算。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把定额备用金作为货币资金的一部分进行处理。笔者认为,不论是定额备用金还是非定额备用金,其设置的目的就是便于零星开支、零星采购或差旅费使用上的方便,也是为了加强对备用金的管理。事实上备用金就是往来结算资金,不应当归入其他货币资金,而应当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4.盘亏或毁损,盘盈存货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发生的盘亏或毁损,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一是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二是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对于存货盘盈,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然后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的盘亏、毁损和报废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而盘盈存货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从上述比较来看,《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和盘盈的说明比较清晰,要求按管理权限进行审批处理,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盘亏、毁损、报废和盘盈的处理,没有分清存货盘亏、毁损、报废和盘盈的原因,没有要求按审批权限批准后进行处理,显然忽视了小企业也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问题。另外,从企业所得税税法的角度而言,将存货盘盈计入“管理费用”还是计入“营业外支出”并没有对企业所得税最终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存货盘亏、毁损、报废和盘盈的会计处理,有必要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
(二)“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内容
1.《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68条指出:小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盘盈收益、汇兑收益、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违约金收益等。通常,小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应当在实现时按照其实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70条指出:小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包括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坏账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捐赠支出,赞助支出等。通常,小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应当在发生时按照其实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2.存在的问题。
(1)混淆了日常与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或支出,它必须同时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意外发生,企业无力加以控制;二是偶然发生,不重复出现。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的内容看,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定义的营业外收支不符,其核算内容不仅包括了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流出,也包括了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流出。主要有几下项目:
①存货盘盈净收益及盘亏净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少发、计量不准、管理责任等原因造成的;实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而不是非日常活动造成的。
②汇兑收益。汇兑收益是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的即期汇率(或交易当期平均汇率)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收益。此项汇兑收益是企业日常活动而产生,而不是非日常活动形成。且《小企业会计准则》将汇兑损失计入“财务费用”(视为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规定混乱、自相矛盾。
③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企业出租包装物和商品与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一样,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但《小企业会计准则》把前者确认为非日常活动,而后者确认为日常活动。据制订《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权威专家讲,只因为出租包装物和商品无相应费用配比而为之,事实上,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成本可分期摊销,收入与费用是配比的,而不应作为非日常活动处理。
(2)《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收入和费用要影响企业的营业利润,而非日常活动形成的收益和损失只影响企业利润总额。日常活动与非日活动混淆,势必造成收入、费用的不实,进而造成企业的营业利润的失真。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能一味追求核算简化,而不顾忌会计理论的存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促使小企业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最终也是要人来执行的,因此,从便于会计人员以及在校生学习、教师教学和企业实施来看,有必要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些不合理因素进行调整,以更贴近规范小企业经济活动的需要。J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2011.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杨雄.浅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几个问题[J].当代经济,2013,(16).
4.左桂云.《小企业会计准则》解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