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奏音乐和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奏音乐和教育范文1
1.音乐和舞蹈同属生命的艺术。在与音乐相关的众多姐妹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二者的表现对象和主题都以生命为主线,抒发人类对生命力表达的渴望。在音乐家和舞蹈家的眼中,巍峨绵延的群山,柔静悠远的清泉,翱翔天际的飞鸟,脱缰奔驰的野马,清晨沐浴的第一滴甘露,春雨后悄然滋长的新芽,都是跃动的生命,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知觉感受。当我们置身于艺术海洋,欣赏艺术作品时,其生命的真实与灵动立刻会跃然于心。在交响乐《沃尔塔瓦河》流畅、悠扬的旋律中,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坚韧;在舞蹈《春苗》活泼、富于张力的表演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跃动。音乐和舞蹈通过音符、节奏、旋律、动作、构图表现生命的灵动,而人类在演进中所留下的物质足迹,也给音乐和舞蹈艺术留下了可诠释的生命客体。
2.音乐和舞蹈都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有效手段。著名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曾说:“音乐可以是人类万能的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所理解。”法国舞蹈家诺维尔也说:“舞蹈包含着成为所有语言中最为雄辩的一种语言的一切必要条件。”音乐和舞蹈都能通过各自的艺术形式表达人类的情感。回溯遥远的蛮荒年代,先民们为了祈求上天不要降灾祸于人类,请“巫”与上天沟通。“巫”也就是当时的音乐家,他们通过唱“通灵之声”跳“祭灵之舞”向上天请愿,以祛灾除祸。先民们正是通过歌舞传达其敬畏上天、渴望丰收和平安的愿望的。《乐记乐象篇》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汉代的《毛诗序》进—步阐述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音乐和舞蹈这种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能力早已为中西各民族掌握。两者所共有的心理基础,为其学科交叉提供了可能。
3.音乐和舞蹈都能为人们理解作品提供想象空间。音乐直接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声音形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像,才能把声音转化为一种客观世界的形象。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向人们展现现实世界的。这种表达看似具体,但在表达某种境况、情境时仍是抽象的,现代舞就经常用抽象的动作表现“死亡”“重生”等概念性内容。观众只能通过想象完成对这种内容的理解。因此,音乐和舞蹈在表演时都给观众或听众一定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从各自角度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富于个性的、具有能动想象力的欣赏有利于音乐深入主体的内心,也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喜爱与认同。激发想象与联想为音乐与舞蹈的学科交叉提供了条件。
二、音乐和舞蹈相交叉的本体特点
1.节奏。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郎格认为,艺术之所以生动、感人,根本原因在于它与人的生命结构、生命形式有对应关系,有内在的相似性。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和人类生命力为目的的音乐和舞蹈,其最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节奏。节奏是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无论音乐还是舞蹈,都是以节奏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即使那些没有实际音乐出现的现代主义音乐如《3’11》或是没有音乐伴奏的非洲土著舞蹈,其表演也无不时刻渗透着节奏因素。节奏之所以成为音乐和舞蹈表现生命的必要手段,是因为生命是有律动的,有紧张、松弛、激动、放松,这与节奏有同质性。所以,当我们听到欢快的歌曲,看到活泼的舞蹈时,心情也会跟着明朗积极起来,而听到悲伤的,看到悲戚的舞蹈时,心情也会随之深沉忧郁。人类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节奏和人类生命有相似性。舞蹈表演中最强调的“呼吸”就是生命最直接的体现方式。舞蹈表演中的呼吸和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呼吸_样,有内在的节奏。节奏贯穿音乐与舞蹈的始终。
2.旋律。旋律又叫曲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是感情的符号。旋律似乎有_种神奇的力量,把作者的万千思绪渗入到听众心里。内涵深刻、优美又别具特色的旋律是音乐得以广泛流传的重要条件,也是精品舞蹈得以出现的先决因素。音乐通过旋律表现悲喜,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表现感情。舞蹈通过音乐的旋律强化舞蹈动作,在很多时候,舞蹈动作的编排是根据音乐的旋律设定的。_个著名的舞蹈家曾经说过,好的旋律是舞蹈成功的一半。两种艺术形式之于旋律,虽然一个是直接的(旋律本身就是音乐,是音乐的灵魂);_个是间接的(舞蹈动作通过与旋律结合完成思想传达,但二者都肯定旋律的重要性。优美的旋律为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提供了有效的媒介,也为二者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提供了基础。
三、音乐教育中介入舞蹈因素的可行性
1.音乐教育中渗透舞蹈因素可以强化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舞蹈因素的介入是理解音乐的必要补充。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舞蹈是时空的艺术,是视觉的艺术。音乐对于表现内容的传达是抽象的,模糊的,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也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该特质_方面有利于一些艺术造诣高、理论水平强的听者发挥想象力,进行二度创作;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对音乐不甚了解的人的理解。处于基础教育中的学生,由于对于社会文化和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是有限的,因此在单纯听音乐的过程中,很难产生合乎音乐内涵的丰富的想象,这时舞蹈因素的介入就可以加强对于音乐艺术形象的理解。将音乐听赏和舞蹈表演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内涵,有助于帮助他们对自己音乐反应产生更强的意识,以增强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例如,我们在欣赏音乐剧《猫》时,如果仅听音乐,我们很难想象音乐每个部分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当音乐配上舞蹈和戏剧表演之后,我们对该音乐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记忆。人们只有对事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有可能对其产生兴趣。让学生们“懂”是激发其兴趣的第一步。
节奏音乐和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节奏感
著名儿童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不管任何旋律,一旦脱离了节奏,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能称之为旋律。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有它确切的定义的,要从多方面去观察、去研究、去定义,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有的研究者认为: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音乐是运动着的艺术,但凡在实践中运动的事物都存在着规律,在音乐中主要表现为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是音乐的骨架和命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是音乐的起点和终点。
一、培养幼儿感受与表达节奏的必要性
幼儿时期的艺术活动主要是动作、音乐、语言三者的有机融合。它们不断进行融合最基础的还是因为节奏感,节奏在人的情感中可以迸发出活力和情感艺术行为,并且可以打动人心。通过音乐的素质和音乐的表现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良好的节奏感不但可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还可以对幼儿的身心以及平衡能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塑造幼儿音乐教育必须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例如,《听着鼓声走》的游戏,我站在幼儿中间,我边敲边带动幼儿一起走,当幼儿听到慢慢的敲鼓声时,他们就慢慢地走;当幼儿听到鼓声急促时,就高兴地跑起来;当听到鼓声停时,他们就变成木头人不动了。这时,让幼儿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动作,鼓励每位幼儿尽量地都摆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动作。在游戏中,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停的变化,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同时发展了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幼儿动作的韵律性增强,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培养节奏感受力要重视语言节奏训练
要加强对于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加深幼儿对于音乐的共鸣,还要重视改善教学方法,为节奏感受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1.加强语言节奏的训练
节奏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幼儿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语言节奏教学是音乐节奏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节奏同语言节奏密切相关,就其本身而言,语言具有生动和丰富的节奏性,人都是在语言的环境中成长的,所以对于幼儿来说,从语言节奏入手,让他们有效理解和掌握音乐节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在具体的语言节奏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可以多角度地选材。如,古诗《江南》《静夜思》;儿歌《太阳和苹果》《一片黄叶》;散文《春雨的色彩》《小松鼠的大尾巴》等题材,给幼儿示范,示范时注意语言要平缓清晰,节奏要抑扬顿挫、快慢得当,以增强教学活动的表现力。将这些作为语言节奏的基本要素融入幼儿熟悉的素材中,使语句富有节奏感,让幼儿去模仿和学习。比如,在古诗的朗诵过程中,古诗朗朗上口,多能合乐而唱。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让幼儿在音乐的世界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教师的朗诵应抑扬顿挫,注意读出诗句的节奏。如,诵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激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幼儿对诗歌的整体感受,从而提高幼儿学习和诵读古诗的兴趣。这样在提高节奏教学有效性,提高幼儿节奏感受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以演唱的形式体验节奏
演唱儿歌,可以帮助幼儿体验儿歌鲜明的节奏,又能帮助幼儿记忆所学的内容,还能活跃活动气氛,促进幼儿主动、积极、有效地学习。如,《小老鼠上灯台》节奏明快,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把每一段的结尾作适当处理,使儿歌更富有情趣、充满动感,引导幼儿边拍打节奏边朗诵。如果能够给儿歌谱上曲子,教幼儿演唱儿歌,幼儿不仅能很快学会演唱儿歌,同时节奏感受力也能更进一步地提高。
三、在语言活动中渗透音乐教育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听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好像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炼、优美、富有感彩的词汇,因此音乐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还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1.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如,在散文《秋天》中,幼儿对秋天的景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就让幼儿随着音乐节奏以说唱的形式来介绍自己发现的秋天的秘密。幼儿中出现了这样的语言说唱节奏:“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片片的落叶像蝴蝶;金色的秋天来到了,一行行的大雁往南飞……”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语言教育渗透到音乐活动中
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学中以听觉为先导,可以使幼儿在学习中获得美感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而语言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语言必须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于是在音乐教学中的“听”,就不是让幼儿盲目地去听,而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发展幼儿的联想和想象,使幼儿用心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去表达。如,欣赏独奏曲《天鹅》时,请幼儿认真倾听后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有的说很优美,有的说很忧伤,有的说想流泪,有的说很想家,有的说很安静,有的说在寻找自己的同伴……幼儿在聆听乐曲时通过谈话、想象,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一串串音符、节奏以及旋律变化的背后,凭着幼儿对音乐的特别情感和特殊领悟力,他们都会编出不同的故事。他们的想象力也是极其丰富的,不同性质的乐曲会给他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激发无穷的想象。由此可见,任何学习不会只是某个领域的学习活动,任何活动都可以实现领域间的渗透,不同领域的经验常常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音乐教育中的语言因素,使它们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益,教师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78.
节奏音乐和教育范文3
众所周知,“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是教育界这几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 教育源于生活,又能促进生活的发展。而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只要教师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节奏教学,通过拍手、踏脚、摇曳等身体运动的方法,启发学生设计熟悉的、生活中的动作,如摆钟、敲钉、走路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节奏、学习节奏,进而准确地再现节奏、创编节奏,我相信,在教学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操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生活中的节奏。
二、培养学生感受与表现生活中的节奏。
三、训练学生模仿再现生活中的节奏。
培养学生准确模仿再现生活中的节奏,并非一日之功,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找到几种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
(3)、通过“声势”模仿训练。
四、培养学生创编节奏的能力。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表达,去和同伴们分享。为了很好的发挥孩子的想象与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创编能力的培养。
1、语言节奏创编
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生活化节奏创编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声音节奏创编
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的节奏创编方式。这种让学生直接参与的方法可使他们获得更深的体验,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孩子认识二分节奏、四分节奏、和八分节奏及十六分节奏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动作来创编妈妈拖地、洗衣、剁肉等各种劳动节奏的快慢。
3、生活器具节奏创编
节奏音乐和教育范文4
关键词:体育舞蹈;素质培养;联系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体育舞蹈是融入了音乐舞蹈气质等为一体的运动,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对于体育舞蹈来说,一个动作就是一个艺术表演。体育舞蹈对表演者要求较高,它不仅要求表演者有一个好的身体和一个良好的舞蹈技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以及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将体育舞蹈的精髓表现出来。在进行体育舞蹈教育的同时,授课者应该注意学生艺术情操的培养,尤其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音乐。体育舞蹈教育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
一、体育舞蹈和学生素质
体育舞蹈通常是以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来完成的,而音乐则是体育舞蹈的重要节奏所在。音乐和体育舞蹈拥有共同的特点,在表达的过程中都需要外来的载体,两者相互的促进,相互依赖,可以这样说,体育舞蹈的灵魂就是音乐,没有了音乐,体育舞蹈自身也失去了相应的美感[1]。另一方面,体育舞蹈是音乐的具体化。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可以通过体育舞蹈的表演者表现出来。在体育舞蹈中,体育舞蹈的美感以及舞蹈中感情的起伏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节奏、旋律、以及音色等表达出来。在体育舞蹈中,如果表演者不能将音乐和自身的舞蹈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那么体育舞蹈极有可能失去原有的魅力。因此如果体育舞蹈者如果缺乏一定的音乐素质或者是对音乐缺乏一定的了解,那么他就很难将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体育舞蹈动作表达出来。总之,在体育舞蹈的训练过程中,表演者处于一个音乐和肢体相互协调的世界中,表演者自然的接受音乐的熏陶,形成对音乐的素养。体育舞蹈和音乐有着必不可分的关联,一旦体育舞蹈失去了音乐的支撑,那么它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灵魂。音乐离开了体育舞蹈,音乐也就失去了它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也使得学生的情操得以展现,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体育舞蹈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旋律感,音乐是重在熏陶的。体育舞蹈则是肢体的表达,和音乐一样有很强的节奏和旋律。体育舞蹈是建立在音乐的基础上的,体育舞蹈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体育舞蹈促进学生素质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舞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美的同时,深刻的体会到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在对音乐的体验中可以激发学生很多方面的情感,这些情感可以让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熏陶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将体育舞蹈和音乐融为一体[2]。在对体育舞蹈进行训练中要求学生把握对音乐的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影响。
2.体育舞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由于在体育舞蹈的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音乐中的情感都要有一定的把握。学生要充分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在情感发生变化时,需要学生思考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变化的方式以及如何通过音乐判断音乐中的情感发生了变化。由于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很难单纯的从音乐的角度来思考音乐中要表达的情感,对于音乐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变化很难把握,所以如果没有舞蹈的辅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就不够透彻,不够稳定甚至会和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截然相反。
3.体育舞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舞蹈本身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体育运动,它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不论是体育舞蹈的学习还是接受音乐的熏陶,学生都要体会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也就是将音乐通过肢体表达出来的过程。所以,在对音乐进行肢体表达时就要求学生不断的思考音乐和它所展现的肢体动作之间的联系,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音乐中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自然的将音乐和舞蹈动作有机的协调起来,同时可能还会渗透自己的对于音乐对于体育舞蹈的理解。
4.体育舞蹈能够培养学生对舞蹈和音乐的欣赏能力。对于舞蹈和音乐的欣赏能力,这是最基本的音乐素质。在进行舞蹈训练和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发现舞蹈的美本身就是一项基本的能力。比如在接受芭蕾舞蹈训练的同时,感受芭蕾带来的美感这是一项基本也是一项复杂的能力,这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对舞蹈的理解。所以在体育舞蹈的训练中,学生不仅要观看他人的舞蹈还要参与其中,亲自体会,这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学生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其他学者展现出来的美感[3];二是对比别人和自己的差别来提高自己的舞蹈的美感的表现能力。所以说学生舞蹈欣赏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非常重要。
三、体育舞蹈中音乐素质培养的方法
1.通过教师的经验。对于初学者,把握不了音乐的节拍和体育舞蹈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对音乐的理解,跟着音乐本身的节奏下达舞蹈动作,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跟着教师的口令做动作,同时自己也跟着喊口令。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体育舞蹈教学的初级阶段,如果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之后,这种方法尽可能的少用。
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舞蹈音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本身就讨厌音乐甚至反感音乐,那么学生也不会主动的去思考音乐本身蕴含的情感,更不会配合相应的舞蹈动作。同时在选择音乐的同时要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音乐。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有些音乐本身并不适合学生来学习,音乐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可能不利于初学者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音乐。
3.体育舞蹈的风格多样化。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不同风格的舞蹈教学模式,多种风格的舞蹈模式可以让学生对不同舞蹈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拓宽自己的舞蹈视野同时还能有助于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
4.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舞蹈晚会,通过观看舞蹈晚会,学生不仅仅可以看到舞蹈所表达的美感,更重的是学生还能够看到自己的差距,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蒙昌敏.浅谈高校舞蹈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J].安徽文学,2010(11).
[2]周智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调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2).
节奏音乐和教育范文5
道也是宗白华所说的节奏与条理,只是用词上有些不同,宗白华也用“生生而条理”这极富哲学意味的词汇来指称道,道就是宇宙大生命节奏,也是宇宙中万物及人所内蕴的生命大节奏。宗白华谈音乐的特征注重道,注重从宇宙生命的层面讲,这就必然不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这与以往谈音乐的学者有所不同。可以这样区分,以往都比较注重音乐的形而下层面,而宗白华却独辟奇径,从音乐本体论的角度谈音乐的根本特征,可谓截断众流,不拘泥于细节。中国音乐当然是表现个人感情的艺术,但不是直观的呈现,音乐是以其独特的形式蕴含个人的感情而成形的。感情是凭借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而表现的,是以一种非语言的方式表现的,是以意象的方式表现的。按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般说法,意象包含着个人的感情,是感情的升华,是以个人的感情拥抱宇宙的生命节奏,体合之,感悟之。如前说,宗白华认为音乐表现的不是个人的感情,这句话需要辩证地理解,音乐表现的不是不加修饰的个人感情,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感情,艺术的形式非常重要。“节奏、和声、旋律是音乐的核心,它是形式,也是内容。”对于音乐来说,这形式就是节奏、和声、旋律,为什么说节奏、和声、旋律既是音乐的形式又是音乐的内容呢?这要从宗白华所接受的中国哲学思想来理解,内容和形式就是一般哲学意义上的本体和现象、体和用。而中国哲学认为:“至微者,理也;至着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体用不分,体用一如,正如宗白华所说“(音乐)它是最微妙的创造性形式,也就启示着最深刻的内容,形式与内容在这里是水乳难分了”。第二,音乐是中国哲学的象征。宗白华认为“数学与音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里的灵魂”“数理的智慧与音乐的智慧构成哲学的智慧”,中国音乐象征着中国哲学的精神——“生生而条理”。
音乐有其自成条理的条理,这是我们可以通过感觉感受到的。不过造就中国音乐独特性的却是深刻的哲学精神,这就需要深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去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中,儒道思想是主流,重视生命是其共同点。音乐中充满着生命感,引发出一种形而上的慰藉,而这就通向中国哲学的境界——“大乐与天地同和”。中国音乐在其最高层面上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境界,所以音乐与哲学的关系非常紧密,二者都是表达中国传统智慧的重要方式,音乐是以非语言的、诗意、充满感情的形式来表达着中国人的灵魂,而中国哲学是以语言言说的方式来说明中国智慧的伟大。在宗白华看来,中国哲学的精神代表着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这也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所以音乐自然就成为这种哲学精神的一种显现方式,一种象征。至于音乐与建筑的关系,宗白华引用了德国浪漫派文学家歌德的一句话说“建筑是凝冻着的音乐”,以及姆尼兹?豪普德曼的话“音乐是流动着的建筑”。这其实是宗白华在探求音乐和建筑的共同特征——数和节奏,这也是贯穿在宗白华论中西艺术的文章中的重要观点。音乐和建筑里都有数的结构,不同的是音乐中的节奏是明显外显的,而建筑中的节奏则是隐蔽的,主要存在于建筑家的头脑中,然后再赋予建筑之中。宗白华拿音乐和建筑这两类艺术相比较,是因为他们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的意境。宗白华认为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是“道、舞、空白”,而“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音乐和建筑的节奏最能体现出“舞”的特点,最能体现出宇宙的生生节奏。所以宗白华说“在这舞中,严谨如建筑的秩序流动而为音乐,浩荡奔驰的生命收敛而为韵律。艺术表演着宇宙的创化”,“只有舞,这最紧密的律法和最热烈的旋动,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体化、肉身化”。这也符合《易传》所讲的“生生之谓易”。可以看出,宗白华论音乐和建筑总是立足于中国哲学乃至于中国文化的立场,这对我们做美学研究很有启发。即我们在构建理论体系时,不能一味地采用西方的观点,中国传统思想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音乐和建筑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音乐是典型的时间艺术,建筑是典型的空间艺术,表面上不具有相似的特征,比较起来非常困难,而宗白华却把握住了二者的共同性,这要归功于宗白华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鉴赏力,最主要的是宗白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宗白华抓住了“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影响中国文化的重要命题,以阴阳节奏的观点来阐释中国艺术,可谓妙道。音乐的节奏性十分明显,而舞蹈不明显,但都体现着深刻的生命节奏感,他们都是宇宙大生命节奏的体现。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在讲“艺以载道”,一般地认为艺术不是自律的,艺术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说艺术是生活的升华和浓缩,艺术担当着教化的作用,这在中西历史上都有体现,比如西方的柏拉图就非常注重艺术教育,德国的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就有专门的论述。而在中国古代社会,注重艺术的道德功用就更为明显,这点宗白华也注意到了。他在论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时,重点提到了孔子。他认为孔子不只是追求音乐的形式美,更注重音乐的内容美即“善”。《论语》上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为什么艺术能够起到道德的作用呢?宗白华给了我们解释,他说:“音乐能够表象宇宙,内具规律的度数,对人类的精神和社会生活有良好影响,可以满足人们在哲学探讨里追求真、善、美的要求。音乐和度数和道德在源头上是结合着的。”宗白华的话一语中的,不过他并没有论述为什么“音乐和度数和道德在源头上是结合着的”,这需要我们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来理解,尤其是“和”的观念。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着作中都特别强调“和”,这其中就包括偏重道德教化的《乐记》和魏晋时期注重音乐自身特征的《声无哀乐论》。《乐记》上讲“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也”,《声无哀乐论》上讲“声音以平和为体”。到底“和”为何意呢?依照朱良志的理解,“和”是天地本源性的和谐,是音乐形式和谐之根源。而音乐本身的“和”,就是对这本源性和谐的效法。天地本源性的和谐是在宇宙生生之节奏上呈现的,是宇宙本身的特性(宗白华一直在讲宇宙的节奏,很少讲宇宙的和谐,这点值得注意,可能与他侧重讲中国艺术境界的结构特征有关,中国艺术境界注重节奏,不过节奏也是和谐的节奏,这是动的和谐,而不是静的)。中国人重效法天道,音乐也是如此,就是要表现“和”的节奏。而“和”的节奏正符合中国人的心理需要,所以音乐能起到道德的作用。中国哲学认为,人秉承天道,当然也被赋予宇宙的特性“和”,不过由于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在环境的熏染,心灵就会乖戾,势必造成心灵的不和谐乃至群体的不和谐,道德问题就出现了。而音乐,正可以深入到心灵内部,“克服内在世界的紊乱和冲突”,从而起到道德的作用。这是音乐本来就具有的功能(音乐与传统的外在的礼仪规范不同,礼仪规范是外在的,是强制性的,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心理需要)。宗白华关于音乐与道德关系的思想并不是空谷足音,现代新儒家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也讲到“乐与仁的会通统一,即时艺术与道德在其最深的根底中,同时也即是在其最高的境界中,会得到自然而然的融合统一,因而道德充实了艺术的内容,艺术助长、安定了道德的力量”。他们都看到了二者的关系,只是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我们看到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是可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的。总的说来,虽然宗白华对音乐的形式特征比较了解,但他没有停留在对音乐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的象征意义的研究上,而是依靠其深厚的哲学功底,对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意蕴深入发掘,这在理论上可以弥补音乐美学研究形式主义方面的缺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节奏音乐和教育范文6
关键词:节奏;语言;动作;律动;节奏读音
节奏作为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独立存在,而旋律脱离了节奏则无法存在。可以说,没有节奏,音乐就失去了生命力。节奏就像人体的骨架一样,人有了骨架才站立起来,而音乐美不美,一个人美不美,首先取决于骨架,如我很高很瘦,我的骨架结构长而细;你很胖很矮,你的骨架结构短而粗大。那么音乐也是这样,要塑造好的旋律,首先离不开好的节奏。而节奏的学习不是按照乐谱按部就班的打出来或唱出来就可以,那样是呆板的。节奏的学习往往包含了力度、速度和情感等在其中,需要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节奏的内在动力,准确把握节奏,进而表现音乐的情感。
一、音乐教育中节奏教学的现状与重要性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中小学教材中对相应歌曲大部分有编写对应的节奏练习,但在教师教学中多数的节奏练习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用手打拍子或用手划拍子,以节拍规范节奏的形式进行简单节奏教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节奏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节奏模仿、节奏读音和节奏听记等练习方式。但从认知层面上讲,大多停留在数理关系上,认为音乐的节奏就是音符时值关系的组合,忽视了节奏的表现性和动力性。节奏训练的方法还较为缺乏系统性。虽然我国引进国外三大著名音乐教学法已经二十多年了,但还处于教学法的本土化理论和实践基本探索中,新的教育思想与观念还没有及时传递到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当中,从三大教学法教育方式进行总结,可以看出音乐教学的第一步是从节奏体验抓起。这需要教师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强对节奏这一音乐元素有新的认识,掌握新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节奏的练习,从根本上改变节奏教学过于单一状况。节奏作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从欧洲和美洲来看,它们每个音乐教学法都强调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节奏训练在音乐的学习中从最开始到最终一直贯穿为一体。可以说,音乐的起点是节奏,终点还是节奏。就像音乐家们,他们最终要解决和学习的还是节奏问题。而在音乐教学当中使用最广的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体系和柯达伊教学法。这三大教学法在节奏的训练上都具有完整的教材教学设计和严谨的教学结构。如: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继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奥尔夫教学体系强调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柯达伊强调节奏读法进行节奏训练,边拍手边口读的方式,从语言的多样性训练和培养学生。在这些教学法当中,它们无不强调节奏在音乐的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二、节奏教学的方式方法
语言在节奏教学中的方式方法。音乐中的节奏大多来自于语言,是最近于人的自然发声的,而我们从出生开始家长就会教我们学习说话,所以用语言作为节奏教学的起步,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本土语言文化进行教育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从教育上得到保障。用语言与节奏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节奏朗诵教学,从学生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如姓名、动物名、交通工具、地名、所学的古诗词、儿歌等,从中提取节奏基石进行训练。在新班级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名字有节奏的报出,以相互认识。在教学中,对于反应较慢的学生要进行鼓励说出来,对于爱表现的学生,可以让他说不出来为止。在朗诵时,对节拍、节奏出错的学生要及时纠正,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正确的节奏感。动作在节奏教学中的方式方法。节奏与动作包括声势和身体动作两方面。声势的基本形式包括拍手、跺脚、拍腿和捻指四个方面,代表着音乐的四个声部。因为人的双手双脚可以分开拍打,在记谱上,符干朝上代表的是拍打或跺右边,符干朝下代表的拍打或跺左边。关于节奏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怎么开始。如在节拍内说“开始”等。在方法上,有节奏模仿,由教师或学生拍一个节奏型,其他学生模仿。教学可以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四拍子开始,每小节应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一拍休止为主,尽量练习的时间要长一些,并反复练习。律动教学作为身体动作的一种方式。在律动教学中,节奏的训练需要听觉器官和身体的合作完成。听觉器官接受声音和节奏,形成音乐记忆。身体--节奏运动的载体,通过身体动作可以体验和再现音乐节奏。节奏的学习主要依靠的是身体运动和听觉,通过日常重复练习来获得肌肉和音响的记忆,进而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能准确表现节奏。律动教学是在听音乐的同时用身体动作来体验音乐,在律动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学生通过聆听节奏音响,使学生自然集中注意力,随时做出身体反应。在律动练习中,动作包括原地动作与空间动作。原地动作包括有拍手、摇摆、晃动、指挥、弯曲、转身和踏步等。空间动作包括有走、跑、跳、蹦、跃、奔腾和滑行等。这些身体的运动语汇,可以单一或综合使用,讲求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合理分配不同程度学生表现节奏要素的难度,如程度低点的学生做简单的动作,程度好些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互相走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结语
音乐节奏教学,我们首先要重视节奏这一音乐要素。它作为音乐旋律的骨架,从根本上决定着音乐的好坏。在节奏教学中,在语言中找寻节奏基石,能有效的把握歌唱节奏准确度;运用声势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合唱活动中学生之间的默契和锻炼学生的平衡度;进行体态律动,把音乐内在的情感表现为动作,体验音乐的美感,帮助学生更好表现音乐和表达情感。由于笔者知识和研究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还请多指正。
作者:阳祺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