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服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服务管理范文1
1.1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卫计、发改、财政、民政、教育等15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汉川市健康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卫生计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相关科室和试点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汉川市卫生计生局健康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4个乡镇试点单位均成立了以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1.2技术保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团队的基础上组建了5支市级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团队,负责全市项目工作的指导、督查与考核。每个乡镇试点单位组建了由医疗、公卫等人员组成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健康管理督导、村级考核、签约服务。
2提升服务能力
2.1实施规范化工程投入150万元,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二楼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力争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健康管理中心;自筹资金180余万元,在5家试点单位组建示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健康小屋;4家试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辖的试点村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做到绿化、美化,真正体现人性化。
2.2实施标准化工程投入资金50多万元,制定了统一的《汉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手册》、宣传专栏、签约协议书和宣传折页,做到形象标识统一、制度标牌统一、宣传专栏统一、档案管理统一、工作模式统一“五个统一”。
2.3实施信息化工程依托汉川市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医、保、防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将身份证号作为唯一识别号码,启用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均安装运行统一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行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新农合管理系统已实现市、乡、村全覆盖;试点单位健康体检系统、健康管理评估系统和健康小屋所有数据及时与综合管理平台对接。
3强化工作模式的探索
3.1建立健康管理流程按照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结合该市实际,坚持个性化设计和跟踪服务两个原则,建立了汉川市健康管理六项工作流程,即:“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体检、填写评估问卷、解读评估报告、制定签约服务、实施干预指导、开展阶段评价”。制定了《汉川市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康管理中心;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健康管理部,市人民医院组建高血压、糖尿病干预门诊,市中医医院组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科,市妇幼保健院组建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门诊;在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隍镇卫生院、沉湖镇卫生院和杨水湖防治院等4家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康管理室;每个乡镇试点单位确定4家村卫生室开展健康管理试点工作。
3.2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市妇幼保健院与市民政局联合办公,对已登记的新婚夫妇进行摸底造册,进行跟踪管理,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对其进行定期随访;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中、小学生建立健康档案[7],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其进行评估和干预;高中至65岁期间的所有人群按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由服务对象自主选择不同的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不同内容的个性化服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管理[8];乡镇卫生院负责为本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评估和干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指导和督导,市级综合医疗机构负责提供技术支撑和转诊服务。
3.3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结合流程制定并下发了《汉川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有机结合的创新之路,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汉川市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参与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管理办法》,将全市30家项目实施单位分成3个片,分别由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3家市直综合医院负责,向每个卫生院选派不少于3名临床医生的团队,建立对口包片、定向联系、双向转诊制度。结合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制定和下发了《汉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和《汉川市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办法》,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设计了特定需求和个性化的服务包,供服务对象自主选择签约医生和服务包。
4强化政策支持的突破
4.1实现新农合资金突破积极探索新农合资金总额预付和费用前置的方法,新农合先期出资100万元,主要支持4家乡镇试点单位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和65岁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和65岁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签约式服务。本着“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高血压患者签约600元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包,个人自付400元,新农合报销200元,享受在基本药物目录内一年免费针对性用药;糖尿病患者签约900元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包,个人自付600元,新农合报销300元享受在基本药物目录内一年免费针对性用药;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500元的健康管理服务包,个人支付100元,新农合报销240元,可享受相应价值的健康管理服务。
4.2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突破在实施65岁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检项目的同时,我们将老年人基础服务包体检项目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省的137元提高到150元,对试点单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考核经费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倾斜。
健康服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健康体检 管理 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的人开始关注健康体检,关注对疾病的预防能力。健康体检已成为许多单位关爱职工的福利之举。我院自2004年4月以来成立体检中心,以其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流程,为许多单位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受到了良好的社会好评。以下是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 体检前
1.1 预约体检
由体检单位联系人提前预约,与体检中心签订体检意向书,确定体检项目。体检单位根据体检项目,在体检前3天将体检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告知体检中心。
1.2 交待体检注意事项
应向体检者说明体检注意事项:体检前3天保持正常饮食,勿饮酒,体检前晚20:00后禁食,可少量饮水。体检当日晨按约定时间内到达,空腹采血、空腹B超(肝、胆、胰、脾、肾)。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受检日建议不要停药,并注意药物的携带。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女性.应先告知医务人员,勿做X钱检查及宫颈刮片.
1.3 准备
提前培训健康体检中心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必须熟知体检流程,在工作中积极配合,认真负责,积极热情为体检者服务。
护士应在体检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①体检表。按体检单位提供的名单、所选套餐准备体检表,并注明未婚女性(以区分体检中已婚女性所做项目不同)。②物资准备。护士应准备好相应物品,如注射器、血压计、体重计等。并在抽血室备好晕血者使用的备用床。③人员配备。根据体检人员情况分配分别负责抽血、测血压、身高、体重及导医等的医护工作者。
2 体检中
2.1 安排好体检流程
科学合理的流程是健康体检有序、规范进行和确保质量的基础[1]。力争做到一站式服务,所有查体项目均在体检中心一次完成。我们安排好导检护士协调体检全过程,保证大量的体检工作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导检护士热心地在体检中心巡回服务,合理分流体检等候人群,同时告知受检者及时完成未检项目;对受检者查到的部分异常结果,给予适时的健康保健指导。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体检后,由体检中心提供免费的早餐,使受检者在完成体检后获得营养丰富的早餐。
2.2 建立和谐轻松的体检氛围
体检中心布置各种绿色植物,墙上悬挂艺术画装饰。体检大厅环境整洁,配备饮水机、一次性纸杯及健康宣传资料等。当受检者走入每个诊室时,医护人员使用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如“你好”、“请”等,使受检者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和谐,消除了紧张不安的情绪。
2.3 体检过程的着重点
体检过程中男女诊室分开,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发生“围诊”现象。采血时遵循“三查七对”原则,要“一针见血”,并告知及时按压三分钟以上,直至不出血为止。对有晕血症者及时进行心里疏导,给予卧位采血,注意受检者的一般情况变化。有的受检者因怕麻烦或隐私问题,自动放弃了部分检查项目,应及时告知不要随意放弃检查项目,有可能会失去发现潜在疾病的机会,导致严重后果。
3 体检后
3.1 体检档案的正确整理
体检当天下午由护士将各科室的体检化验单进行整理和汇总。粘贴化验单也要执行三查七对;对姓名、年龄、性别等打印错误的及时更正。每位体检者的检查结果、结论、健康指导方案进行保密、封存,由单位联系人发给体检者本人,对有重大问题者及时通知本人。
3.2 建立健康者体检档案
体检资料汇总后,由资深专家对每位体检者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针对体检结果,给予通俗易懂的健康指导,并附送所需的健康保健处方。所有体检结果全部实施电子存档,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对体检有问题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遇有疑难问题,可代其与有关医生联系,督促其及时去医院就诊.
3.3 对体检者抽样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的为体检者服务,体检中心专门设计并对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查找自身问题,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措施.在实施以上服务之后满意度从原来的90%上升到97%.以上,并收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体检中心非常注重每一个体检环节质量,把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模式和人性化的服务运用于健康体检中,让体检者认识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转变观念,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我们医院也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服务管理范文3
转变观念开展“零级预防”,实现慢性病防控策略前移。对于吸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因素在社会上的流行。通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等使个体认识到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危险因素。慢性病防控不能限制在生命的某个阶段,而是要贯穿从胎儿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用药,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抵御疾病、恢复健康,具有丰富的内涵。零级预防理念与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健康管理学的兴起,健康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发展,预防疾病、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更加被重视。健康管理在慢病防控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实现预防为主,推动医学服务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干预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相信在贯彻“零级预防”理念,实现慢性病防控战略前移的过程中健康管理将发挥更大作用。
2加强健康管理学科建设
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已成为目前制约健康管理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当前我国健康管理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健康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理论与相关政策研究滞后,学科与专业未纳入国家学科目录;正规的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建立,相关人力资源匮乏;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数量多、发展快,但普遍对学科建设重视不够,内涵建设薄弱。随着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学科建设,适应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势必在慢性病防控中将彰显出独特优势。
3综合性医院应启动慢性病管理服务
在现行的医疗模式下,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首选到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我院在对体检后新诊断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后续治疗调查显示,95%的患者愿意选择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和管理。但各级综合性医院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多以专病门诊的形式开展服务,其虽能提供规范性诊疗服务,但因门诊服务条件受限,患者多,服务多停留在临床诊治,无法真正确保服务的长期性、连续性。因此,各级综合医院要尽快适应我国慢性病服务新需求,充分利用医疗技术资源优势,探索慢性病管理方法,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信息档案,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双向转诊,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进一探索丰富慢性病管理手段。
3.1开设慢性病管理专科门诊。门诊及体检筛检出的各类慢性病患者,由临床医学专家进行专科会诊,制订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
3.2收集个人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调查。详细记录病史、生活习惯史(吸烟史、饮酒史、睡眠史等)、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双向转诊,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指导患者就诊,定期复查,采取深入性的生活方式干预,长期有效监控等措施,切实改善生活方式,使慢性病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3.3大力开展健康宣教。通过开展面对面健康咨询,个体化健康指导,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开设医院健康网站、教育处方、专栏等形式,重点围绕慢性病管理相关知识开展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对新患者可能出现的失望、恐惧、焦虑或紧张的情绪,可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通过心理评估与指导,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正确看待疾病,树立控制好病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服务管理范文4
1内部绩效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及“标准工作当量”的提出
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内部,如何衡量不同岗位人员因工作量组合不同所致差异的绩效问题,已成为现代管理者的关注重点。例如,2名全科医师1月份均提供1500人次的服务,全科医生A提供了1300人次的诊疗服务、200人次高血压病人的随访;全科医生B提供了200人次的诊疗、600人次的规划内疫苗预防接种、600人次的儿童保健体检、100人次的生产访视。这2名医生谁的绩效更高,以及如何评价,这需要采用一种“统一的工作量衡量标准”进行转换,并直观地衡量不同岗位、不同中心之间的服务量。为此,本研究在完成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的运行成本研究后,对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社区基本医疗和管理共84个工作量进行了成本测算研究,并建立了以“标准工作当量”为参照单位,把84种工作量转换成以统一的工作量衡量单位进行内部绩效管理。
2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内部绩效管理的建立
2.1岗位的设置及岗位人数的计算
2.1.1全科医学服务理念与岗位设置的关系真正意义
上的全科医师是“以家庭为单位,面向个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提供健康管理”为医学服务理念的,即:从服务项目来看,全科医师对于固定或已建立服务关系的居民不但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同时还要提供预防保健等健康管理服务、专科疾病的转诊负责等工作项目,是一种“综合(多项目)、连续的管理”服务(一个人从胎儿期到老年),而不是既往那种“一个医生只提供一个项目”的“专科化服务模式”。因此,可以采用两种模式设置岗位:①如果基于“综合、连续”的服务理念,在岗位设置上,可以采用“服务流程”为主来设置岗位,如前台服务、全科服务门诊、护理及辅助部分。②如果采用“专科化服务”,则在“全科服务门诊”中,就应该按专科系列分出全科医疗门诊、预防接种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妇女保健门诊等多专科服务项目来设置岗位。
2.2.2岗位人数的计算
①岗位人数=岗位负荷量÷每位工作人员每年所能完成的工作负荷量。其中“岗位负荷量”为“该岗位预计年总服务人次”。对于疾病诊疗,需要考虑“两周发病率”、居民就医习惯、政策引导、社区医疗资源等因素;而对于公共卫生项目而言,需要考虑社区人口结构特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公共卫生目标(特别是公共卫生的强制性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②每工作人员每年所能完成的工作负荷量=1名岗位人员1年中的工作时间÷单人次服务时间。按照目前相关劳动要求及实际情况,1名工作人员1年平均上班时间为226.41d(除法定节假日、法定休息日后的工作时间),即1181.26h、108675.45min(每天法定上班7h)。以“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项目”的流程岗位为例,得出运行成本结果显示,每提供1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不含门诊治疗部分)”的单位时间为20.05min,即1名全科医生1年能提供8314人次的服务,同时还需要考虑全科医师参加工作会议、培训、学术活动的时间,根据相关强制性培训要求,以及实际工作情况,这部分任务占用了全科医师18.65%的比例,即在工作日内,只有81.35%的时间用于提供服务,即:每名全科医生1年能提供7170人次的服务(见表1)。因此根据此数据,结合居民的“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两周发病率”以及“就医习惯流向”,就可计算出岗位人数。见表2。③全科医疗门诊医生配备数=服务人口×社区常见病两周发病率×26.07×每次患病平均就诊次数×居民到社区的就医习惯流向比例÷7170。④公共卫生岗位人数=为达到公共卫生设定目标所需要的服务量÷11620.25。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与人群结构、社区人群健康水平、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相关,往往是强制性要求(如妇幼保健的覆盖率、预防接种完成率、慢性病管理率等),这些往往与人群结构及健康水平有关。
3岗位人员工作目标的设置与计算
岗位人员的工作目标设置必须以医疗安全和符合医疗服务规范为前提,以完成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促进工作人员提高效率、鼓励多劳多得、建立公平绩效管理机制为目标。
3.1工作目标的设置
按“基本管理目标”、“工作数量目标”、“工作质量目标”、“科研带教工作目标”等4大类进行设置。3.1.1一般基本管理目标的设置即遵从法律及相关规范、医德医风、考勤、机构整体管理目标的分担,往往采用“一票否决”和“分级设定”(如违反1次、2次、3次等)按等级设置,也往往采用“每月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目标的达标情况。3.1.2工作数量目标的设定与计算由于“工作数量目标”与“工作质量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存在矛盾,即当工作数量超过一定额度后,工作质量就会随着工作数量的上升而下降,就会导致医疗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上升和服务质量下降,因此,在工作数量的设定上,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公式为:1名医生的年度工作数量目标(平均)=该岗位的年度目标÷从事该岗位项目的医生数。3.1.3“封顶线”与“基本线”的设定工作数量目标采用“标准工作当量”为单位,当“1名医生的年度工作数量目标(平均)”>13944个标准工作当量时,说明人员的配备设置不足,需要增加人员,否则将出现服务质量下降;反之,当“1名医生的年度工作数量目标”<9296个标准工作当量时,说明人员配备过剩,效率下降。因此,我们以“13944个标准工作当量”作为“封顶线”,超过此线部分按此额计算绩效(即超出部分不再奖励);以“9296个标准工作当量”作为“岗位最低业务要求量”(即“基本线”),实际业务量低于此线的则按“实际完成比例”发放基本工资,而绩效工资则是参照“基本线”与“封顶线”之间部分进行计算,同时根据工作质量等级计算“有效服务量”,以此作为绩效工资的参照,具体计算公式及方法见本文第4部分。3.1.4年目标与每月目标的设定由于机构内部的绩效考核往往是“以月为单位”和“年终综合”的方式,1年的工作数量目标需要在每月中进行分摊,而医疗卫生服务受人文习俗、季节性影响较明显(如春节、季节转换等),所以在设置“年度总目标”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分摊,我们根据近3年来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服务量在每月的变化情况,制定了“每月分摊目标额度表”。见表3。另外,由于需要考虑职称及岗位特点,对不同职称人员给予一定的目标调整。
3.2工作质量目标的设定
每月的“工作质量目标”与年度的质量目标一致,或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完成,往往把总体目标略为调高(1%~5%之间)。
3.3科研带教工作的目标设置
科研带教目标根据实际需要以及职称要求进行设置,往往把这部分目标设为“附加奖励项目”或者独立的考核项目,但列入常规目标有利于强化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工作。
4岗位的绩效考核
4.1采用“标准工作当量”设置目标工作及目标等级
包括基本工作量目标线、奖励目标线、限制线。①基本工作量目标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必须完成的工作目标,数量指标一般按:11620标准工作当量×岗位调控系数,当月目标=年目标×当月分摊比例(见表3);②奖励目标线是指在完成基本目标后,提倡多劳多得和主动奉献,一般奖励目标线设置在:11621~13944个标准工作当量之间(即基本目标值的1.0以上、1.2以下);③限制线是指为了避免工作人员为了单方面追求效率和数量,或为了达到单方面经济利益而出现的以牺牲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或因过度追求利益而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一般限制线设置在13944个标准工作当量,超过此线者,不作奖励并以13944个标准当量计算,同时设置“加重处罚条件”,如:因片面追求效率而出现医疗差错或责任事故的,高于同条件下的正常处罚额度。
4.2根据情况设置“管理调控系数”
对于存在操作难度大,或比较薄弱,或本年度需要强化的项目,可以在“标准工作当量”计算的基本上,乘以“管理调控系数”(>1.0),如在夏天进行“产后访视”,原来为2.7183个“标准工作当量”,为了平衡此项工作,可以通过“管理调控系数”设置到2.0,即:调整后,每人次产后访视为5.4366个“标准工作当量”。同理,对于需要弱化的项目,可以设以<1.0的系数进行调控。
4.3设置绩效分配标准
根据项目成本、补助经费的分配以及绩效工资分配额度,设置合理的绩效分配标准。每个“标准工作当量”值=项目经费÷项目工作目标数量×可分配系数。可分配系数一般保留10%~15%的比例作为管理或机动分配预留,即在0.85~0.90之间,或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这部分预留,一是可以作为法定休假人员休假期间的平均奖励,二是可作为年终奖励。
4.4进行每个岗位的绩效评价
4.4.1数量绩效把每个岗位的现有工作量按“标准工作当量”进行转换,可以直观进行对比。4.4.2质量评价在项目的评价指标上设“重点指标”、“一票否决指标”、“等级评价指标”,对于指标的评价分别以“优秀”、“优良”、“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同时对于不达标者分ABCDE5级)、“一票否决”共10个级别并设置具体的等级评估细则,分别设以不同的质量系数:优秀1.2、优良1.1、达标1.0、基本达标0.8、不达标A级0.7、不达标B级0.6、不达标C级0.5、不达标D级0.4、不达标E级0.1~0.3、一票否决0。4.4.3综合绩效评价①已经达到基本工作量目标者:工作数量(标准当量数)×工作项目质量评价系数(0~1.2);②未到基本工作量目标:工作数量(标准当量数)×工作完成度×工作项目质量评价系数(0~1.2);③法定休假期间,根据每月的预留额度给予绩效工资,一般给予平均值。4.5一人多岗位的绩效管理对于一人兼职多个岗位,多数是采用“调整总体目标”或“岗位补助”的办法,例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采用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目标,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基本工资,若能够完成所兼任的多个岗位的目标,那么基本工资采用叠加,绩效工资与其他岗位一样则采用工作量计算,如医学部部长(纯管理岗位)2.5万元/月、全科医师(纯技术服务岗位)3.8万元/月,若一名全科医师既能够完成纯管理岗位的目标,又能完成全科医师的目标,则其基本工资是6.3万元/月。5人员绩效与绩效待遇计算人员绩效待遇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计算:“基本线”、“激励线”和“封顶线”,其作用见图1。①某人员的年待遇=∑(每月待遇)+年终奖励;②某人员每月待遇=岗位月基本工资+月绩效工资+W(W为其他法定待遇的固定项目);③某人员的年终奖励=(绩效工资预留余额+拨款奖励额+其他奖励项)÷机构人数×该人员全年完成目标等级系数。图1“基本线”、“激励线”和“封顶线”与人员绩效待遇的关系6讨论本文中所采用的“标准工作当量”是以“1人次的规划内疫苗预防接种”为参照计算单位,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采用以“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作为1个标准当量,并根据表1的转换比进行转换。采用“标准工作当量”为参照,可以直观地进行工作效率的分析,特别是在社区健康服务有2大类、16个工作项目、84个不同的工作量来讲,同时以此为统一的工作量计算,进行绩效管理,可以达到“采用简单的量化指标”代替复杂的项目计算。更重要的是,对于不同构成比的医护人员,在进行绩效工资分配时,更加简化和具可比性。采用“标准工作当量”不但可以进行机构内部的绩效管理,还可以进行机构之间的直观量化比较。当然,采用标准工作当量进行机构内部的绩效管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每个工作人员需要分别统计工作量、每个项目的工作质量并进行计算,这部分工作如果采用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在实际运作中,可以采用优化业务系统或者采用EXCEL工具进行改进和提高效率。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矛盾状态”,即当服务数量超过一定额度时,服务质量就会相应下降,这种状况也就是现阶段大型综合医院所存在的问题。
健康服务管理范文5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做好我县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指导专家组,明确了我县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牵头单位和具体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将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我县卫生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引导和指导全县各医疗机构作好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为规范全县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的管理,在6月中旬联合公共卫生科举办了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本次培训参训人员有县直公共卫生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乡镇卫生院负责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以及全县各村乡村医生,共培训200余人次,培训为期一个星期,会上邀请了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进行授课。通过对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工作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再生新台阶。
一、存在问题
1. 部分乡镇对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重视不够,登记表还存在个别缺漏项,档案填写不完整、不够规范。
2. 个别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负责人员更换频繁,导致工作出现断档,跟不上工作要求。
健康服务管理范文6
【摘要】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和保存图书、各种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利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及良好的服务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此达到每一个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图书资料阅读心理之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阅读心理 图书馆
一、图书馆的发展概况与职能
所谓图书馆就是收集、整理和保存图书、各种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宣传和教育基地。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以前,当时的位于伊拉克境内和叙利亚东北部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有保存泥板文献的图书馆。18~19世纪,西方的国家图书馆开始出现并获得较大发展,19世纪中叶出现了由政府举办的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图书馆。20世纪,图书馆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多,向社会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提供的服务更趋多样化。因此,为便于图书馆统计和图书馆界的交流,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于1966年开始制订并于197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将图书馆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六种类型。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保存文献资料和提供这些文献资料的使用;其次是社会教育职能;第三是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是由很多相互联系的工作环节组成。一般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服务4个部分?。文献收集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基础。文献整理包括文献的分类、主题标引、著录和目录组织等内容。文献典藏主要包括书库划分、图书排列、馆藏清点和文献保护等。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它包括发展读者、读者研究、文献流通和推广服务、馆藏报道、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读者教育等。
就现代大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帮助自己学好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次通过图书馆这个信息知识的海洋来巩固和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生要利用好图书馆,第一、要通过入馆教育和文献检索课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和掌握图书馆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如了解图书的分类方法、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使用计算机、各种检索工具书进行文献检索等;第二、要了解和多接触图书馆,并通过图书期刊的借、阅与图书^馆员的交往中领悟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第三、要明确入学的目的,有自己培养自己的意识,在种类繁多的纸制、电子图书资料或各种报刊杂志中收集与自己学业、生活有关的信息知识,而且认真研读、筛选保存学以至用。大学生若能够做到以上三个方面就要有正常的阅读心理,正常的阅读心理取决于良好的心理健康,但是也离不开专业教师、图书馆馆员不厌其烦的正确引导。使大学生们真正领悟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的内在涵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1、健康新概念的提出
所谓健康:传统的健康概念认为,就是一个人没有毛病。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类医学模式的发展,又经过大量的医学实践表明:很多疾病都不是纯生物学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紧张的社会压力所致。我国的医学专家预测,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增强,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的排名中以跃居首位。因此,传统的健康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必须赋予新的内涵。1998年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如图一)
(图一)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过种种的阐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而曼(Mittelman)提出过10条被认为是最为经典的标准:①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黄希庭、马建清教授根据我国大学生这一 特殊群体的年龄、心理和社会角色特征,提出了八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智力正常:是能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最需要的心理保证,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②情绪健康: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③意志健全:是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④人格完整:主要标准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⑤自我评价正确:是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缺点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善于正确的“自我接纳”。
⑥人际关系和谐:A 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的朋友;B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C 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于取长补短;D 宽以待人,乐于助人;E 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的交往态度;F交往动机端正。
⑦适应能力强:就是在认清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逃避现实,更不妄自尊大、一意孤行,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