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鉴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英语媒体评价

一、引言

上世纪中期以来,现代视听媒体、通讯工具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地开展整合教学,在实践中体验着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巨大变化。

近三年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始尝试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的整合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创设情境,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在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积极反思教学实践活动,辩证的思考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二、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中,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被引入作新的教学媒体,一方面,展示出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活泼生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常常借助计算机网络工具来完成课程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有关课程信息到网上,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地进行交流,将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想法及时与他人进行沟通,通过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1]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适应教育改革,培养人才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里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合作能力。”但是受升学压力影响,学生信息技术教育这一任务更多地落在高等教育的肩上。在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通过网络系统获得有关学习信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课程整合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这种特殊优势,正切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

05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师生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电商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学实践

由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制约,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教学实践的开展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而逐步完善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应用到网络课程学习、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教育技术提高过程,同时也是电商英语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的过程。

1、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从多媒体课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开始。近年来,随计算机在高校中应用日渐普及,学校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向教学舞台。

“电子商务英语”以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为教学的脉络,因此其英语语言的教学必然要拓展到专门用途(计算机、经贸等)英语等多方面范畴,其课程必须是一门综合应用型的英语课程。[2]对于这样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通过实践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外,还需解决语音学习、模拟或创设虚拟的商务交易过程等问题,为此,将多媒体可见引入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丰富了电商英语的教学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已有知识迁移;多媒体课件集成多种素材(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扩大了教学空间。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电商英语的教学质量。

2、利用网络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由于高校的教师管理体制等原因,多数教师授课结束后即离开了学校,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大量的课下时间无法充分利用。因此,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提高电商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了解决课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需求,我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课程教学活动。在网络课程中,包含在线学习、辅助资料、辅助学习工具等。其中,在线学习主要包含课程教学中所需要的教材内容;辅助资料包括教学中需要的文本资料、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等;辅助工具包括学生的自我测评系统、电子答疑系统等;为了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还专门开设了讨论区。

通过网络课程,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文化生活。藉由网络课程提供的各个功能系统,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测评,查找与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同时网络课程所提供的讨论区,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积极的讨论,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3、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专题学习资源

电商英语教学中需要讲解的知识较多,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经济与贸易、英语等多方面知识,但授课时间较短,如何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成为制约教学的重要因素。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我们积极开展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活动。“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从这个角度来看,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是基于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学习平台。”[3]专题学习网站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题学习资源,还为学生提供功能强大的写作平台和专题讨论区,为学习者展开协作学习、交流与探讨相关问题、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访问专题学习网站,能够获得大量的有关语言与文化、计算机网络、经贸以及相关电子商务的原始英文资料等方面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评价活动,积极使用形成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获得的信息作为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往的教学评价经常用期末测试成绩评定学生的电商英语掌握情况,而形成性评价打破了考试的时间限制,能够依据学生的要求随时进行测评并给予反馈。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包含评价反馈系统的设计。学习这对学习内容做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反馈有利于强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4]电子商务英语网络课程中,提供了在线的各单元测试,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果学习者未达到学习目标,网络自评系统能够给出相应原因并给出建议与答案。效果评价后,给予相应的鼓励语言以调控学生的情绪与注意力,从而保证学习者的最佳学习状态。

另外,网络课程系统能够自动记录下学生进入学习系统的所有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记录了解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基于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依赖于网络课程提供的评价系统,现代网络通讯工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和教师通过各种聊天工具进行在线交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促进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商英语教学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忽视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长时间的对比、反思,总结两种评价方式的优缺点,以便不同的教学情景中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三)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在课上活课下为师生、生生交流创设一定的平台,能够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当前,主要的信息技术交流方式包括,在线聊天工具的实时交流、bbs与聊天室的探讨交流、Blog(博客)的争鸣交流。当然,传统的交流方式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线聊天工具的实时交流主要使用MSN、ICQ、Yahoo信使等交流工具,提供实时交流与即时应答。在上课期间,师生加入到指定的群或组,大家在群/组内发表各自意见,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群/组提供的记忆功能能够准确的记下所有成员的发言,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查阅聊天记录,查阅有关学习的信息。0

bbs与聊天室是一种相对传统的讨论方式,应用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兴趣开设不同专题或聊天室,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的权利,使学生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教师有缺点以及其它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Blog作为一种近两年来流行的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偏爱,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拥有自己的Blog,博主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以日志的形式发表在上面,与更多的爱好者交流、讨论。

四、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教学的反思

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商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究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便利,同时也反思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教学的不足,以便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一)网络知识的多元化与教学控制

以往教学中,教材与教师几乎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通信工具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未经加工的信息涌向课堂教学,更多新观念、新思想融入学生学习环境,教学知识呈现多元化。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了大量的知识涌向学生,自主性较高的学生就能获得更多有效知识,而自主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就可能被其他事物所迷惑,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知识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控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仍需要更多的实践检验与理性思考。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是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的,当不同的信息涌向学生时,怎样过滤对教学不利的信息仍有待深入研究。

(二)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学

反思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成为客体或附庸、或被强制的逆反者,导致教与学相互隔离,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难以得到培养和发挥。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人们对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可以自己调控教学进度,因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促使了教育、教学改革,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认知模式、心理状态和行为偏好,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应首先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学生的认知风格,由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传统教学媒体与教学工具的作用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许多现代化媒体,促进了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仍在教育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其自身特点和当前我国教育与社会的现状决定的。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依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要想对教学效果实施更高效的控制,必须把学生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同时,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配备了计算机及联网功能,因此有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仍然不能在现行的教学中完全实施,而传统的教学媒体和工具则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信息技术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应该认真对待传统的媒体及其作用,不能走“技术至上论”,而是应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媒体的选择既要有效又要节约成本,即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科学选择教学媒体与教学工具。

五、小结

在信息技术融入到电子商务英语教学和教研的过程中,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能够实现有机整合,促进教学相长。实践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创设情境;同时,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在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教学的整合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提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课程整合进行了初步思考,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期待专家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明.Blog在高校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研究[OL].

[2]徐源.“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初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6-78.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2

关键词:现代商场;深度营销;研究

当前,我国百货商场的经营者都在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笔者认为,问题关键在于现代商场营销的内在矛盾及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仍然以竞争为基准、以销售额为核心目标,尚未真正进入以顾客为基准,以“深度营销”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的营销战略研究阶段。为此,要走出中国百货商场的经营困境,必须从实践出发,研究现代商场的深度营销。深度营销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抓住“深”字做营销。然而,这个“深”字却有丰富的内涵,是新的营销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深度营销目标: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

深度营销的目标是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它与一般营销目标不同。一般营销是以赢得商场“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追求的是交易,商家通过与顾客的交易获得利润,考虑的是如何使每一笔交易的收益最大化。而深度营销是以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为目标的,追求的是顾客,商家是从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中获利的,考虑的是如何维系顾客关系,与顾客有效合作。

我国百货商场的营销实践证明,不同营销目标下的商场营销行为和营销业绩是截然不同的。为了赢得“利润”最大化,商场只考虑从消费者那里多赚钱,商家往往不顾一切地增加销售收入,降低营销成本,甚至为了追逐利润,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在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目标下,商场必须采用深层、精细、有创意的营销策略,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提高商场的品牌声誉,保持顾客的忠诚度;有效与顾客沟通,建立和谐的顾客关系;一句话,就是让消费者对你的商场和品牌心动。显然,只有在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营销目标下,才能保证百货商场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是由4Cs和4Rs理论导入的市场营销理论新观点。企业如何实施有效营销?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营销大师伊·杰·麦卡锡就提出4Ps理论,强调市场营销的四个基本要素通过组合策略,以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适当的分销渠道,加上必要的促销手段,来赢得企业“利润”最大化。4Ps一直被人们奉为营销理论的经典,并以此指导着企业营销实践。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个性化日益突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4Ps指导企业营销实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市场学家劳特朋提出了4Cs理论,即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4Cs理论认为现代营销不能仅把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看作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赢得企业利润的营销手段;而应该站在满足消费者需求角度上,注重四个“P”的营销,让每一种营销工具都能够传递和满足消费者的最大利益,赢得顾客心度,这是现代营销的根本。所以,深度营销目标必须以4Cs理论为指导,把营销目标提升为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为此,在当前百货商场营销中,不应先考虑能够提供什么商品,而是先要了解、研究、分析顾客的需要和欲求,根据顾客需求来组织商品销售;不应先急于给商品定价,而是先研究顾客满足需求愿意付出多少成本,即顾客的购买成本;不应先选择销售渠道及其策略,而是先考虑如何为顾客提供最大的购物便利;不应再是商场单向的促销和劝导顾客购买,而是通过与顾客进行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顾客关系。

4Cs理论强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但忽视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竞争导向,还是被动地适应顾客需求,企业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建立和谐的顾客关系,真正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20世纪90年代,美国营销专家舒尔兹提出4Rs理论,即Related(关联)、Reflect(反应)、Relation(关系)、Reward(回报)。4Rs理论强调现代营销应该以竞争为导向,通过关联、反应等方式与消费者形成和谐的顾客关系,让关系双方获得最大利益,形成强劲的企业竞争优势。所以,深度营销必须从战略高度,确立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营销目标。为此,当前百货商场营销应该从抢占市场份额转变为建立和谐的顾客关系,使单纯交易的业务变成对消费者负责的责任,把对营销要素组合的管理提升为注重顾客关系的管理;在回报消费者的同时,使商家也得到回报,带来长期、稳定的营销收益。

深度营销赢力:最大限度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我国百货商场能否实现深度营销的目标,取决于商场营销赢力的铸造。当商场具备了深度营销赢力时,就能赢得顾客“心度”,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当前,百货商场的深度营销赢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最大限度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迅速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迅速。人们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化,购买行为呈现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消费者购买更趋选择性、差别性和自主性。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要求会更高,对服务更为挑剔。商场营销面对的是众多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消费者,他们的消费心理更趋成熟,使购买决策有可能在更为理性的情况下做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消费观念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突出,人们生活消费更趋于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现代营销面临的是一个高要求、发展型、开放性的消费环境,以往的那种大规模、雷同化、粗放型的营销再也不会赢得消费者青睐。为此,当前百货商场营销应该以深层次、特色化、精细型的深度营销,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迅速变化,这是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最重要的赢力。

剖析我国零售连锁业之所以能够击败传统百货业的原因,关键在于连锁业充分发挥了其购买便捷和价格低廉的营销赢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生活消费需求。所以,连锁业赢得了顾客心度,打造出强劲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百货业虽然已进入了成熟期,但百货商场仍有其优势,能够铸造深度营销赢力。

首先,百货商场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繁华中心仍是现阶段消费者首选的购物地点,其地理优势能够吸引很大的客流量,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其次,百货商场经营面积大、商品丰富、种类齐全,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需求。更突出的是现今的百货商场不再是“大路货”的代言人,有着不同于其他业态的目标市场,以自身的商品、品牌、服务、环境特色,凸显出百货商场的营销赢力。具体表现在:

(1)最大限度满足高档消费需求

百货商场以高科技含量与时尚的商品为主,并以豪华的装潢和周到的服务,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高档消费的最大需求,这是其他零售业态所不能及的。

(2)最大限度满足名牌消费需求

百货商场不同于其他零售业态的显著点,在于拥有众多的世界名牌商品,品牌形象可使消费者购物增加一种成功感,名牌商品的优异品质和新颖款式能够使目标消费者对自我价值与生活时尚的追求向往得到最大满足。

(3)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百货商场的时尚、新潮商品可以使目标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大满足;同时,他们还可以享受到商场细致、周到的个性化服务。

可见,百货商场拥有的这种营销赢力是其他零售业态所不具备的。百货商场尽管有其劣势,主要是价格较高、便捷不够,但可以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差别化竞争战略,开展深度营销,铸造商场营销的“适应”赢力。

2、最大限度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百货商场的竞争尤为残酷。残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零售新型业态的严峻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型零售业态陆续登入中国,并得以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百货业垄断市场的格局,连锁业主打零售天下。国内近五年连锁业的发展远远超过百货业,2005年连锁业平均增长40%,而百货业却是负增长。以郑州“二七”商圈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以亚细亚商场、郑州百货大楼、商城大厦、华联商厦、天然商厦、国际友谊广场等百货商场为主要业态。而今,商圈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国美”、“八方”、“五星”等家电专卖店为主打业态。二是面对国际商业巨头的“本土化”战略挑战,中国百货商场普遍失去了原来拥有的营销规模、经营成本、销售网点等国内竞争的资源优势,百货商场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能力过剩。商场营销策略只是停留在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的低水平运作上,这些策略只能一时奏效,不能从根本上保持市场占有份额,有的甚至到了难以保本的惨境,只得淘汰出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百货商场有的昙花一现,有的败走客乡,但也有发展壮大的。为什么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有“不落的太阳”?综观这些成功经营的商场,它们无一不是把营销“资源”优势转为“人心”优势,注重对顾客关系的研究,打造商场营销特色,来最大限度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铸造着深度营销的“适应”赢力。如上海徐家汇商圈的百货商场精心策划了有别于竞争对手的营销特色,以“错位经营”为自己的目标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赢得顾客心度。东方商厦以“礼品世界、礼仪氛围、礼貌服务”享誉上海,太平洋百货以“领导时尚潮流”独领,第六百货商场则以“国优名牌”而闻名,就是在地理位置、商厦规模略逊一筹的汇联商厦也推出了“大众化国优名牌”营销特色。实践证明,百货商场必须拥有这样的营销赢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敢于挑战,突出重围,不断发展壮大。

深度营销策略:“精耕细作”和“打造特色”

据资料统计,我国现涌现的一大批产品精优、风格特具、闻名退尔的百货商场,70%只能勉强维持现状,20%长期亏损,甚至面临倒闭;只有10%的商场经营良好。反思这些商场经营不利或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他们都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似乎都把商场经营定格在扩大面积、升级装潢上,而商场营销却是千店一面,定位雷同,一味地运用大传播、大促销等营销手段。而10%经营良好的商场,基本上都是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深度营销策略。深度营销策略是立足在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基点上的,其策略特点充分体现了深度营销的“精度”和“新度”。根据近年笔者对一些现代商场营销实践的关注,具有代表性的深度营销策略有“精耕细作”和“特色打造”,其基本内容略作以下介绍。

1、深度营销的“精耕细作”策略。

“精耕细作”是百货商场深度营销实施的重要策略。“精耕细作”策略体现了立足“深”字做营销的深度营销实质,区别于“大”字做文章的传统商场营销策略。如上海南京路的“新世界”、“中百一店”、“置地广场”等百货商场,都是强调“精耕细作”的纵深营销。商场以4Ps营销组合策略为基础,以4Cs和4Rs理论为指导,通过精益产品、精确定价、便捷购买和精湛促销的深度营销组合策略,来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

(1)精益产品

百货商场应该向顾客提供精益产品。深度营销倡导的是精益产品,而非优质产品。所谓精益产品,是指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精益产品是性价比最佳的产品,既消灭产品冗余的功能,又不存在产品功能的不足。产品只有达到精益,才能真正做到物美价廉。“精益”可以赋予产品以生命力,能够赢得顾客心度。为此,当今百货商场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及时感知市场变化和消费脉搏,向顾客提供更多的精益产品。

(2)精确定价

深度营销要求做到精确定价。“精确”在深度营销中有特定的含义,是指产品按顾客“接受”价格进行定价,而不是商家的“指示”价格。因为,顾客“接受”价格比企业“指示”价格更能赢得顾客心度。顾客“接受”价格的确定,首先要精算“顾客让渡价值”,即让顾客感受到购买价值与购买成本的差价。“顾客让渡价值”越大,顾客就会感到心动,就越能接受。为此,产品定价必须从顾客利益出发,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购买价值,尽可能减少顾客的购买成本。其次还需要考虑商场促销和竞争对手价格,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顾客“接受”价格的心理定势。

(3)便利购买

深度营销强调为顾客提供最大便利比单一的销售网点布局更让消费者满意。便利是顾客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的便利指的是购买便利性,包括购买地点、营业时间、现金、支票、信用卡的使用、上门服务等。商场营销要在购买环节上更多地考虑顾客的方便,即通过完善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享受到最大便利。百货商场还应该开展网络营销,使购买变得更为简单、快捷、便利。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这种“便利购买”需求尤为强烈。只有当强烈需求欲望得到满足后,才能赢得顾客心度。

(4)精湛促销

促销一贯是商场营销的优势,但深度营销要求百货商场开展“精湛”的促销,真正赢得顾客心度。精湛促销的最重要活动是借助有效的广告传播,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购买冲动。广告诉求对消费需求的激发越深,对消费者购买影响越大。精湛促销还必须借助售点广告形式,如商场POP、展柜、展台都能起到告知顾客、烘托气氛、造热商场、吸引顾客的作用。精湛的促销能使消费者看到自己喜欢的品牌,在商场里的完美展示,购买的信心会更为强烈。即使是未曾听说这个品牌的消费者,也会将这个对他的视觉产生过冲击的品牌纳入考虑购买的对象。

2、深度营销的”打造特色”策略。

“打造特色”是百货商场深度营销的又一重要策略。打造营销特色是百货商场的经营优势。因为商场购买的过程是顾客消费体验的过程,赋予了消费者购买商品以外的种种利益。让消费者可以在舒适环境中愉悦地选择商品,可以在购买过程中得到细致、周到的情感服务,可以享受消费休闲的感受,可以满足品牌偏好的追求等等。百货商场通过打造营销特色,引领消费时尚、带动消费潮流、创造消费热点的。如上海徐家汇商圈的“东方”、“港汇”、“太平洋”、“六百”等现代商场都是针对自己的目标市场,敢创营销“新度”,重点打造商品特色、服务特色、环境特色和品牌特色,来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

(1)打造商品特色

深度营销强调以商品特色赢得顾客心度。百货商场应以“新、特、名”为主力商品,充分代表现代消费的时尚性和前瞻性,打造商场的商品特色。需要强调的是,百货商场的“新、特、名”商品一般应占到70%左右,才能形成特色商品的系列化和规模化,为目标消费者提供足够的挑选性。

(2)打造服务特色

商品特色是有形表现的,服务特色则是无形的。而无形的服务特色也会使经营更具魅力。打造服务特色是商场深度营销的显著特点,因为商场服务与超市服务是不同的,超市采用的是顾客自购方式,只有当顾客主动提出服务要求时才给予满足。而商场服务是一种全面、细致的主动服务。商场服务特色犹如一种特殊的“有价”商品,像一块磁铁,赢得顾客心度。服务特色打造要强化顾客购买全过程的服务,推出售前的“导购服务”,售中的“现场服务”,售后的“保证服务”,走出商场的“场外服务”等特色。

(3)打造环境特色

环境特色打造也是百货商场深度营销的重要部分。对于消费者来说逛商店也是一种休闲,休闲需要良好的环境。强调商场的文化内涵和环境氛围,营造温馨与欢乐,凸显时尚与经典,是打造商场环境特色的重要内容。环境特色可以让商场经营定位深入人心,可以赢得顾客心度。商场布局要留出一定的休闲共享空间,便于顾客休息。环境设计要注意文化氛围营造,为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奠定基础。商品陈列要独特新颖,吸引消费者停脚欣赏,激发其购买。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3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只在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非法侵害他人身体,达到轻伤的程度,即可构成本罪。但是,每个故意伤害案件都各有其特点。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因民事纠纷而引起,有的虽然给对方造成了伤害或者双方互伤,且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从案件的起因、社会影响及双方之间关系等诸多因素来看,在司法实践和具体执法操作中,往往难以把握。如有的案件纯属被告人单方行为所致,被害人完全处于无辜的境地。而有的案件却系被害人、被告人双方行为所致,这种因为被害人、被告人双方行为所造成的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均负有一定的过错责任。在办理此类案件时,被害人的过错程度往往会影响对被告人的定性、量刑和民事赔偿等问题。因此,办理故意伤害案件,应当准确划清罪与非罪界限,对案件事实和情节区别对待,认真甄别医疗鉴定,立足于解决矛盾和化解纠纷,认真分析被害人的过错责任,综合分析,正确认定,使案件处理的合情、合理、合法。

关键词:故意伤害 被害人 过错责任 正当防卫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只在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非法侵害他人身体,达到轻伤的程度,即可构成本罪。但是,每个故意伤害案件都各有其特点。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因民事纠纷而引起,有的虽然给对方造成了伤害或者双方互伤,且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从案件的起因、社会影响及双方之间关系等诸多因素来看,在司法实践和具体执法操作中,往往难以把握。如有的案件纯属被告人单方行为所致,被害人完全处于无辜的境地。而有的案件却系被害人、被告人双方行为所致,这种因为被害人、被告人双方行为所造成的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均负有一定的过错责任。在办理此类案件时,被害人的过错程度往往会影响对被告人的定性、量刑和民事赔偿等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践,从故意伤害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入手,就办理故意伤害案件中划清罪与非罪界限,案件事实和情节区别对待,被害人过错责任等问题试做一定的分析。

一、故意伤害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其构成特征是:⑴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即公民保持自身人体组织的完整和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的权利。故意伤害罪区别于其他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本质特征,就正在于它破坏了他人身体组织的完整性,损害了他人身体器官的正常活动功能,如砍伤手臂、毁坏面容、使眼睛失明或者引起精神错乱等。如果行为人同样是以他人身体作为侵害对象,但是并没有破坏他人身体组织的完整或者使他人人格、名誉受到损害(如侮辱)或者使他人失去人身自由(如非法拘禁),那么就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⑵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并且实际上给他人身体组织的完整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或者影响了他人身体器官机能正常活动。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合法的(如正当防卫人使非法侵害人损害人损伤的行为、医生给病人切除坏损器官的行为等),或者其损害程度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均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伤害行为的形式一般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个别情况下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具体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有利用行为人自身身体的,也有利用工具器械的,有利用动植物,也有利用自然现象的。伤害的结果也有不同,有肉体伤害的,也有精神伤害的,有轻伤的,也有重伤的,还有致人死亡的。不论采取何种方法、手段,也不论伤害结果如何,对于伤害罪的构成,均无影响;⑶本罪犯罪主体,一般情况下是已满16周岁的一般主体。在构成故意重伤罪或者故意伤害致死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已满14周岁的人;⑷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故意的内容只能是伤害,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身休健康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伤害的动机如何,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二、办理故意伤害案件应当划清罪与非罪界限

目前比较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行为与伤害罪的界限,大家知道,伤害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并结合其行为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全面考虑、研究、分析、决定。因此,笔者认为,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可不以犯罪处理或不追究刑事责任。

㈠因邻里之间的民事纠纷引起的伤害,造成了一方伤势较轻,事后行为人认罪态度好,有悔过表现,主动向受害人赔礼道歉,愿意承担医疗费用及赔偿损失的;

㈡因民事纠纷引起的互相撕抓或打斗,导致双方各有轻伤,并且彼此均具有殴击或伤害对方的故意,不存在一方正当防卫的,事后双方都愿意通过调解解决的;

㈢因家庭纠纷而引起本家庭成员伤害的,情节较轻,属于轻伤,事后受害人又不要求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㈣在纠纷争执中,行为人并无伤害故意,因过失致争执人或者第三人轻伤的,事后能积极救护,且主动提出赔偿损失,受害人谅解后不要求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办理故意伤害案件应当视其情节区别对待。

故意伤害对公民的人身安全及社会治安危害较大,必须坚决打击,严肃处理。但是故意伤害案件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宽,因此,笔者认为,在办理时要注意社会影响和效果,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原则,根据案件事实和情节区别对待,做出恰当处理。

㈠对于在公共场所进行流氓行凶伤人,因私愤报复伤害或其他情节恶劣,手段残忍的伤害案件,则要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㈡对属于群众性、宗族性,有多人或全家参加的共同伤害案件,办理时要坚持打击少数,分化瓦解,教育多数,重点是惩处那些组织策划的为首分子,骨干分子和直接行凶致人重伤和死亡的凶手。其他参与人员可根据其在案件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后果,应负的责任和能否认罪服法等表现,视其情节分别处理;

㈢对于在治安、税收、市场管理等过程中发生的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属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办理时要注意前因后果。要看上述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文明执法等,要分清是非,公正合理,对一般危害不大,虽造成了轻伤害结果发生的案件,要全面考虑,严格把关,不盲目下结论,注意社会效果,对于上述行为构成其他罪(如抗税、妨害公务等)的,应由其他部门处理;

四、办理故意伤害案件应当认真甄别医疗鉴定

医疗鉴定结论是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和法医鉴定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认定被害人损伤程度,正确区分行为人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重要证据之一。因此,办理伤害案件时,必须认真审查刑事技术文证材料和鉴定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去伪存真,真正达到符合法医学的科学性,符合案件事实的真实性,符合行为及后果的因果客观性,在处理中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不枉不纵。

(一)在区分评定伤势时,应依据人体损伤当时的伤情及其损伤的后果或者治疗恢复情况,全面分析,综合评定。同时,要注意审查治疗是否及时、正确,处置方案是否合理以及医药是否真正用于治疗本伤的,防止因其他原因加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二)审查核对案件的证据材料时,还必须请专业技术人员、法医对刑事技术文证材料和医疗部门的诊断证明进行审查鉴定,发现有疑问的鉴定时,应对受害人的伤情亲自复查、复验,客观公正地制作出刑事技术鉴定或文证说明,保证案件质量,罚当其罪。

五、办理故意伤害案件应当立足于解决矛盾

因民事纠纷引起的伤害案件,除个别的是突发性外,大多数都在案发前就已存在着较深的矛盾,尤其在农村,有的甚至世代积怨,矛盾早已暴露,有的由于某些职能部门或领导调解不力,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公不及时,造成矛盾激化,由民事纠纷转化成报复伤害刑事案件。因此,笔者认为,处理此类案件,一定要着手于从根本上排解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标本兼治,讲究社会效果,不能就事论事,就案办案,要坚持“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原则,多做矛盾的转化工作。

对那些追究了刑事责任影响社会安定和以调解解决社会效果更好的伤害案件,可以不捕人,也可免诉或不诉,以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利于当事人双方和解,化干戈为玉帛。

对那些非捕人不可的,也必须把矛盾解决好,急处理不好的要冷处理,特别是对于群众性闹事案件,要注意把握好政策和法律,处理时要慎之又慎,要注意在缓解矛盾,平息事态的基础上,再依法追究其为首者和主要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对群众做好教育疏导工作,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和纠纷。

由于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同,要因事而宜,因案而宜,一般地说,办理因民事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案件,要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邻居之间造成的轻伤害案件,在批捕环节上严格把关,尽量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调解处理,防止捕后社会效果不好,甚至造成难案;

(二)是做好双方当事人的工作,对行为人,着重指出其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使之认罪服法,悔过自新,对被害人,主要是向他们讲明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应相信和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对于有过错的被害人,应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指出应负的责任,使其认识错误,接受教训,提高知法和守法意识,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草率了结,遗留祸根;

(三)是对被害人亲友出面做工作的轻伤案件,在取得被害人谅解的情况下,被告人认罪态度好,愿意赔偿损失,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7条之规定,依本条规定给予适当处理。

转贴于 六、办理故意伤害案件应当分析被害人的过错责任

办理故意伤害案件时,有的是被害人、被告人双方行为所致,如因为偶发事件邻里纠纷引起双方口角,致使矛盾激化,被告在情绪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伤害对方;或因双方互殴,互有伤害,均达到构成犯罪的标准;或因被害人寻畔滋事、挑起事端,致使被告人在盛怒之下将被害人伤害;或因被害人先行对被告人进行伤达,被告人正当防卫,造成防卫过当。在被害人、被告人双方行为所造成的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均负有一定的过错责任。在众多被害人有明显过错责任的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告人行为虽然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但是造成被害人被伤害的结果是先由被害人的过错、甚至是被害人先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造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对被告人定性、量性的时候,被害人的此种过错也往往应当作为酌情情节予以考虑。对此类案件的处理,要正确区分责任,客观评判,注重社会效果,不能简单的以伤害程度做为唯一依据,以防有悖于我国刑法之立法本意。

(一)、被害人过错责任对被告人犯罪行为定性的影响。

在被害人有过错责任的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行为的性质和程度直接影响被告犯罪主观因素,行为方式和手段,从而影响对被告人的行为的定性。如果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仅仅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那么他的行为对被告人故意伤害行为的定性没有任何影响。如果被害人的过错行为是一种具有积极性攻性的、性质严重、程度激烈、危害性较大的侵害行为,那么这种过错行为对被告人行为的定性就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种情况,被害人的这种行为对于被告人的伤害行为来说,不是正在进行的,被告人行为的性质仍然是故意伤害;另一种情况,被害人的这种行为是正在进行的,被告人是针对被害人正在进行的这种不法侵害,而实施了对被害人的伤害,那么被告人行为的性质就属于正当防卫,防卫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被告人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依法应酌情减轻或免除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如张某故意伤害案,就属于这种情况。张某与被害人系同事关系,一次在饭店吃饭过程中,被害人与另一同事发生争执,张某将其劝开。被害人对张某心怀不满,出饭店后,即对张某进行殴打,张某并未还手。后被害人抓起砖头砸张某,张某见状躲进饭店,被害人仍不依不饶,并抄起一把折叠椅追赶,张某被逼入灶房,当被害人用折叠椅欲砸张某时,张某抓起灶台上一把菜刀向前划去,将被害人右手肌腱划断,致其重伤。对此案的定性就是防卫过当的故意伤害。

(二)、被害人的过错责任对被告量刑的影响。

在被害人的过错责任的故意伤害案件中,对被告人决定刑罚的时候,往往视被害人过错责任的性质、程度而酌情掌握。如果被害人的过错责任很轻微,尚不足以对被告人伤害行为的主观原因及行为方式和手段产生影响,完全是由被告人的主观恶性所致,此种情况,对被告人决定刑罚时,一般不考虑被害人的过错责任。如果被害人的过错行为已经对被告人(犯罪)行为的主客观方面产生影响,仅根据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进行量刑,势必造成对被告人处理的不公正。对于这种情况应当区别不同类型,分别对待:

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仅系一般违法行为,且程度较轻,被告人的故意伤害行为虽事出有因,但其仍应承担大部分责任,只不过鉴于被害人有一定过错,对被告人量刑时可以适当予以考虑。

被害人的过错行为已达到性质较重、程度较深的地步,被害人的过错责任是否影响对被告人的量刑,怎样影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⑴对于被告人、被害人双方都有过错,双方的过错行为均已达到犯罪的地步,如双方互殴,相互间的伤害都已达到轻伤以上程度,这时双方已互为被告人、被害人,任何一方的过错行为一般都不应当影响到对另一方的量刑。即使双方量刑有轻有重的话,那么是因为各自犯罪性质本身所决定的。⑵对于被害人的过错行为已相当严重,而被告人是基于激愤而犯罪,也就是说被害人的过错行为,直接使被告人产生故意伤害的主观犯意,且被害人的过错行为的程度,足以使被告人采取较为激烈的伤害行为。对此类案件被告人的量刑,一般可以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酌情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罚。如王某故意伤害案,就是因为被害人李某对被告人连续谩骂、持棍殴打后,王某在异常恼怒的情况下,持刀将李某扎成重伤。法院根据被害人有重大过错责任的情节,对被告人王某做了减轻判决。⑶被害人的过错行为是一种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且程度比较激烈,被告人实行防卫,造成防卫过当。对于防卫过当的故意伤害行为,我国刑法已明确规定应当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本文不再赘述。

(三)、根据被害人的过错责任,公正处理民事赔偿。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出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从本质上讲,仍然是民事诉讼,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实体解决应依据我国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作出处理。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之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所以在处理故意伤害案件中的附带民事赔偿问题时,应当人析被害人的过错责任,按照被害人过错行为的性质和量度,达当减轻被告人的赔偿责任,这样处理才能到公正合理。在实践中,司法机关责令被告人赔偿损失时,往往很少考虑被害人的过错责任,这是不公正的。因为这违背了民法中民事责任最重要的一条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被害人有过错责任、特别是被害人有重大过错责任的故意伤害案件中,如果被害人不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不仅对被告人有失公允,而且对预防和制裁违法行为也是不利的。

七、结束语

总之,对于故意伤害案件的处理,必须根据伤害案件的具体事实和情节,在确实查清事实,掌握证据的基础上,根据行为人的目的、动机、手段、情节以及危害结果,社会影响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正确认定,既要严格执法依法查处,又要注意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使案件处理得合情、合理、合法。

参考文献:

1、《新刑法教程》赵秉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2、《刑法学》高铭暄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3、《刑法》张明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4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西方设计理念不断地渗透中国。外来艺术设计风格的入侵,使得我们一味地跟随和模仿,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和民族艺术被遗忘和丢弃。如何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如何适应艺术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中国商业空间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展示设计业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继承传统的民族元素,创造出独有的艺术设计风格。

关键词:民族文化 中国元素 展示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展示,即是展览概念的扩展。展览是将物品陈列出来供人们观看,欣赏是被动的;而展示是公众参与的活动,是主动的。在展示中,公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反馈信息,是信息交流与传递的主体。具体地说,展示是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采用一定的视觉传达手段,借助一定的展具设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中,为了充分达到产品在观众心里和思想上产生深刻的印象及影响,以展览的手段呈现在公众面前,以达到交流产品信息,引导消费者等作用。展示设计的方法多样,展示手段丰富,通常会在时间、空间、声音、媒体等互动模式中体现展示物的特点,使观众加深对该展品的认知。可以说,展示设计就如同舞台剧一般,导演为了突出表演效果,在灯光、音乐、舞美等舞台场景中大做文章,来打造最完美的舞台效果,以此吸引观众对表演的喜爱和兴趣。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围绕商业空间进行。商业空间是人类活动空间中最复杂、最多元的空间类别之一。从广义上可以把商业空间定义为:所有与商业活动有关的空间形态。从狭义来说,则可以把商业空间理解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为了满足消费者商品交换的需求,以确保商品实现其价值的交换环境称为商业空间。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品市场的不断进步,艺术设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空间必然以更丰富,更人文,更先进的方式呈现出来,它的概念同时也将随之伸展和变化。

由此可见,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既囊括了对展品的包装、策划、设计,又包含了多种学科。从根本上说,展示设计就是通过对空间环境和平面的综合运用,以更丰富和精彩的方式将艺术设计融合到展示当中。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集中体现展品的特点,使观众与展品在展示空间范围内进行视觉、听觉以及情感的交流,以达到观众与展品的完美沟通。因此,当今的展示设计作为展品信息传播的媒介,整合多种设计元素,以及各领域的文化知识,以其直观、易懂、生动的形式,提供了人与展品、展品与空间、空间与人之间信息传递交流的时空平台。

一 中国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作为舶来品的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在进入中国的初期,表现出非常强烈的西方倾向,表现出国人对异国风情的强烈好奇心。展示设计作为一种超前的文化,在那个时代是在展示“洋”文化,因为“洋”就是代表着“时尚潮流”空间展示设计从上个世纪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进入中国,在现代艺术设计和西方艺术设计的推动和影响下,几十年来的确具有了崭新的一面。但是,正如马蒂斯所说:“我早已达到技精艺熟,可是如今我在研究自己的表现手段时,似乎觉得自己刚开始学习。”对于即将适应了新环境的中国设计行业,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的情况下,即使已经拥有和掌握了某些熟练的工艺和技术,但一味盲目跟从和缺乏创新,也将会被淘汰和排挤。如何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以及艺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文化历史以及当今流行趋势,创造出紧跟时展的艺术设计是当前中国空间设计行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里,与市场融合越来越快的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更是如此。

随着艺术设计体系的快速建立,空间展示设计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越来越多的外来因素融入我国。因此,世界各地出现的“国际式”文化取代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传统文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淡忘。北京市古朴的四合院被高层建筑所取代,东巴文等祖传绝技后继乏人,流传已有600多年的“中国戏曲之母”昆曲也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我们所熟知的玉雕和唐卡等民族工艺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如何认清传统文化与外来现代设计关系的问题,也是我国在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地位与价值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我国民族艺术特色长远发展的问题。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彻底背离传统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完全追逐和跟随甚至直接照搬,将使我们的设计丧失民族个性。继承古老文化、延续传统艺术,是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 民族文化的应用对商业展示设计的影响

随着西方现代设计在全世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辉煌,一味国际化的设计已经开始令人感觉到单调和乏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设计界的创新意识日趋成熟,加之近年来对具有民族魅力的艺术设计呼声不断,民族和自然的设计理念在不断进步的设计思潮中,影响越来越广泛。在竞争激励,注重创新和个性的今天,设计界也认识到,紧跟时代步伐,将现代设计与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突出、更优秀的作品,才能在发展飞速的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

同时我们看到,中国的展示设计业走过几十年风雨之后,想在国际上拥有立足之地,必须拿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中国元素和现代思维相融合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艺术资源。日本和韩国服饰的风靡,已经帮我们验证了这一点。参与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十年历程的部分经典片段,更佐证了中国文化元素的成功。“霞湖世家”品牌作为T恤界的中国名牌,以中国书法和中国古诗文的展台设计成为时尚界的焦点,“东方儿女”品牌展位以画轴的造型与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服装相配合,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人这样说过:“当今的中国,从80年代追捧喇叭裤和爆炸头,到现今旗袍和唐装风靡西方街头,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到了西方的文化潮流中了。

可见,让时代感与传统文化意识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道路,才能使中国的设计紧跟设计发展的脚步,不断提升层次、彰显特色,突出本土性和个性并使中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才能使设计不断的创新,创造出彰显民族魅力的现代设计。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将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和现代设计加以融合,艺术设计才能具有独特性,设计作品才能屹立世界之林,经久不衰,耐得起推敲和时代的变迁。也只有这样,艺术设计作品才能在历史舞台中越走越远。

三 民族文化与现代商业展示设计理念的结合

宏观来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还是现代的商业空间展示设计,都由各国民族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而成的。文化间的相互融合,艺术精华的不断碰撞,将商业空间展示得更加精彩,并不断演变和发展。拥有个性和民族性才会拥有国际性,本国文化要发展就要与世界文化相结合,这样才会使本国文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和品牌。在空间展示设计中,只有充分吸取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结晶,具备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才能在现代的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独具特色。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就是一个及艺术、科技、运动、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展示。它的成功,完美地演绎了中国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将中国文化的民族美、刚劲美相融合,将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综合运用,诠释了中国儒家学派“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传统文化思想。无论是对奥运会开幕式还是对世博会的设计,都体现出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为什么中国元素能担当起展示设计中西文化潮流的突破口?原因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在展示设计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创作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秦砖汉瓦、京戏脸谱、汉代竹简、甲骨文、剪纸、如意纹、中国织绣、凤眼、中国瓷器、国画、石狮、唐装、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都为中国展示设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中国设计界发展走得更稳、更远。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国设计传达中国文化和形象的有机载体,也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方式。如众所周知的“奥运祥云火炬”,就是将代表中国传统色彩的中国红、代表吉祥昌盛的祥云以及华表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这些元素时刻传递出:“中国、吉祥、高端、尊贵、华丽”等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镜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和筋骨。

由此看来,中国的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可以用恢复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法,回望过去,运用民族土壤,同时加入现代设计潮流,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现代设计,使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呈现出具有东方韵味的独特风格,使人们感受到更浓厚的传统气息。同时,传统风格的表达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和分析上,而应该由浅入深,从而在民族特色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韵味和形式。

四 民族文化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导思想

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过长期的沉淀和积累,使中国的民族文化更加厚重和深沉,形式丰富多样,涉及范围广博辽阔,所形成的艺术精华和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和计算的。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便形成了如此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艺术。今天的传统文化不应该被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汹涌浪潮所湮灭,相反,更应该得到重新认同和进一步肯定,并且加以运用和探索研究。传统文化是对一个民族发生、发展和生产的历史记录,同时也囊括了本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生和演变。这样的构成使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心理,不同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不一样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在现今的设计作品里,如果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特点,就不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的艺术精华和价值,在当今设计的大环境中,就是枯燥无味、缺乏生命力,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然而,纵观如今的设计,以单纯的传统形式而获得较高赞誉的设计作品少之又少,相反,将传统的特色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以后,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元素、中国风在空间展示设计中紧跟世界的潮流,运用自己的元素和文化特色,将其以现在的设计形式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在设计发展的大环境下认识到了发展规律和流行的必然趋势。“昔日欧风东渐,今朝汉学西游。”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是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标志性地位,让东方文化展现出普遍的世界潮流。在空间展示设计中发挥中华民族特有的本土特色,充分利用传统优势,将使我国的空间展示设计走出一味模仿西方、没有自身特色的困境,同时也是走出自己艺术特色,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符合主题的好的展示设计,可以很好地反映主题、突出特点,将展品的特点和要表达的理念完美地表现出来,同时将民族特色的效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我们在鼓动观众参与其中,将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正确交互、整合并积极表达的同时,使观众和表达的主题内容产生共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的不断涌现和创新,给当代的设计师带来了新的召唤和要求。原有的视觉观念和审美理念都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这不仅仅是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因此,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不可能背离本土特色和民族文化而凭空创造,它应该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将现代设计完美地融合和表达。注重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精神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主导思想,是现代艺术设计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更是优秀展示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康兵:《试论商业展示设计的创意原则和途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第2期。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5

在笔者所就职的中医药高校中,公共影视艺术课开设历史已逾十年,在这十余年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地暴露了出来。例如,课程定位与结构不合理,鉴赏作品选择随意、针对性不强,考核方式、评价标准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在近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自身实际,做了一定的程度的改革和探索。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清,理念较为陈旧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就是指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使之掌握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受到美的感染,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2]。高校公共影视艺术课是以影视艺术为具体对象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其定位应该是通识教育课、艺术素质课。遗憾的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理念的相对落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干扰,加之课时不足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教学实践违背课程定位和目标,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正确理念背道而驰。

2、教学方法不合理,理论与鉴赏实践脱节

传统的公共影视艺术课大多是采取面授理论知识与影片观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面授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而缺点则在于面授的理论知识常常无法与鉴赏环节有效对接,造成课堂面授枯燥乏味,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造成冰(理论面授)火(影片鉴赏)两重天的尴尬局面,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影视作品的鉴赏中去,从而无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3、鉴赏影片的选择较为随意,针对性不强

一方面,?影艺术诞生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在电影作为艺术的历史进程中,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另一方面,每年新创作生产的影视作品又层出不穷。这样一来,巨量作品与有限课时的矛盾就凸显了出来。这个矛盾要求教师在选择鉴赏影片时一定要从课程出发,从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出发,不能孤芳自赏,更不能随波逐流,要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

4、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较为单一、陈旧

公共影视艺术课在考核和评价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沿用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课程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如课堂考试或课程论文等,过分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点和完整知识体系的记忆和掌握。这一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可以说是较为符合大多数课程的要求的,但是,对于公共影视艺术课来说,其并不符合通识教育的内在要求,显得较为单一和陈旧。

二、课程改革路径

针对公共影视艺术课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探索。

1、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与课程结构,从侧重系统性的知识传授,到侧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公共影视艺术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更侧重于影视理论、电影史等方面的系统性、成体系的知识传授。在中医药高校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以医学类专业学生为主,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他们而言,课程的定位应该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应以拓宽知识视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思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做出了如下改革尝试: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摒弃系统性、完整性的知识体系,围绕具体影片构建知识体系。具体做法是,树立鉴赏活动在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地位,使影视理论、电影史、影视批评等相关理论知识紧密围绕在具体作品和对具体作品的鉴赏活动中,从而使理论讲授与鉴赏实践更为紧密的结合。例如,课堂放映了某部影片,理论讲授就紧密围绕这部影片展开,抛开电影史的时间逻辑和影视理论的体系框架,只讲授与本片和本片鉴赏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其更好地为鉴赏实践服务,从而更侧重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学方法上,革新课堂面授理论知识+影片观摩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以影视鉴赏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每次课,学生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先欣赏具体影片,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鉴赏实践,理论知识只讲授与鉴赏实践相关的电影理论、电影史、批评方法,与影片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理论内容全部忽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说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存在一定欠缺,可是它更注重鉴赏实践,更加侧重于学生影视鉴赏实践能力和具体操作能力的训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前文所叙及的“冰火两重天”尴尬的课堂窘境,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某次课鉴赏影片为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先放映影片,继而在后续鉴赏实践中,围绕影片为学生讲解阮玲玉及其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中的地位,继而从影片纪录与虚构融合的表现方法入手,为学生讲解再现与表现的美学观念以及二者的互动与融合,最后再从女性意识和个体生命的角度为学生阐释影片。总之,贯彻以鉴赏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为鉴赏实践服务。

第三,以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正确理念为指引,在教学目标上,革新以往过于重视知识掌握的弊端。“通识教育”,意为“全面的教育”,或“综合的教育”,“它的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它的实质是‘和谐发展人’的培养”。[3]基于此,公共影视艺术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抛弃以往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陈旧思路,而调整为培养和提升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高度重视鉴赏影片的选择

影视艺术是以具体、鲜活、生动、感人的影片作品为载体的,上文已经陈述公共影视艺术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层面的革新思路,提出以影视鉴赏实践为核心和导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样一来,鉴赏对象也就是影片的选择就成为了关乎整个教学活动成败的重中之重。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思路:

第一,如何对待经典影视作品?电影艺术一百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影片,从欧洲艺术电影到好莱坞类型电影,从伯格曼、费里尼到黑泽明、斯皮尔伯格,佳作名导数不胜数。公共影视艺术课当然有责任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这些作品,宣扬艺术电影。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要注意度的把握。有些任课教师出于自身影视专业的背景,对这类艺术气息浓郁的影片较为偏爱,对非文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取向考虑不足,授课中大量以这类影片作为鉴赏对象。因为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和课时所限,导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使得鉴赏实践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笔者看来,对经典艺术电影应该采取少而精的态度,鉴赏影片不应全部局限在这一范畴,以内容和形式上易被学生接受和产生共鸣为准则,选择一到两部即可。

第二,影片的选择注重时效性和话题性。影视艺术既体现在电影史教材中的经典作品中,也体现在“正在进行”的电影创作和生产中。每年,国内外都会上映无数影片,有些影片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成为一段时期内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社会话题甚至是社会文化现象,社会影响巨大。笔者认为,公共影视艺术课中的影视鉴赏活动应该为这样的“话题电影”留下空间。一方面,这类影片因其时效性和话题性能够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这种选择能够使影视理论知识、影视鉴赏活动与“正在进行”着的电影创作生产实践产生关联,更加“接地气”。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这一选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因地制宜,选片凸显不同地域、不同院校的自身特色。我国幅员辽阔,高校众多,不同地域和学科类型的高校之间差异巨大。因此,公共影视艺术课在选择鉴赏影片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从而凸显出不同地区、不同学科背景院校的自身特色。以笔者自身为例,笔者任教于陕西某医学院校,选择鉴赏影片时,一方面笔者会从地域特色入手,选择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些中国西部电影佳作;另一方面笔者基于所属学校的学科类型,会选择一些与中医药题材相关的经典影片,如赵丹主演的《李时珍》等作为鉴赏对象,从而在教学中体现出地域和学科类型的不同特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评价标准,从单一的知识性的考察到评价方式、标准的多元化

公共影视艺术课过去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侧重于对知识点识记的考核,在方式上多为开卷或闭卷考试,按照传统标准试卷的来设计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等等,以识记为主。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把艺术素质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仅仅考察了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能力,而对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则没有涉及,更遑论用艺术洗涤灵魂,陶冶情操了。基于此,笔者在学校相关规定和制度许可的框架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有益尝试,实践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和方式,例如,将学生影视创作实践和影视批评实践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以学生创作的“微电影”、“mv”、影评文章作为考核其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的对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6

关键词:梳理与探究;任务驱动;引导;案例

一、 “梳理与探究”版块的整理及分类

人教版教材共设计了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梳理与探究”板块教学研究从内容上说分作三大类,第一是知识类,第二是能力评价及运用类,第三是鉴赏类。

(1)知识类: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2)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3)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对于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板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收集梳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碰撞创新――整合提升”。什么是任务驱动?那么对每一类专题如何指导?采用什么样的任务驱动方式呢?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课不仅有助于营造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自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活动教学中为了实现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目标,出来要遵循自主合作、策略评价的原则以外,还要落实到每类主题常用的驱动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知识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知识类包括――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

案例1:“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学生课下调查自己的姓氏来源――探究思考姓氏寻根的热潮(撰写小论文)――汇报总结

任务驱动一:课前积累

1.关于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阅读《百家姓》。2.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自己姓名所用汉字的意思。3.了解本姓氏的起源与杰出人物。

任务驱动二:课堂展示

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任务驱动三:课后提升

1.最近,社会流传一股姓氏寻根的热潮,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2.用一幅对联或两个成语评价自己的名字。3.收集你整个家族自豪的人,尝试为其中一位写个小传。300字左右。

对于知识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问题式的指导方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自主积累。如成语的来源、成语的运用、成语的结构、成语误用示例、成语文化、外国成语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了积累的方向。

三、能力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

案例1:“奇妙的对联”任务驱动

社会调查示意图: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春节文化调查方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全高中部进行汇报

对于能力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式的指导方法。格物致知,操作能力就在调查中得以实现。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又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鉴赏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案例:“走近文学大师”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析内容――提出问题,挖掘任务;探原因――分析问题,分解任务;寻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

1.给出书目,学生先读完,评价书中的内容、语言以及作者传达的价值观。2.以某一话题为线索,作品详解。3.观点提炼,知识迁移。学生通过讨论,对比阅读,写出小论文或读后感。

如:文化观

阅读书目《论语》、《中华文化精神》、《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文化苦旅》、《孝经的礼运》……

学生阅读其中部分书籍,可谈全球文化,可谈中西文化的对比。对于鉴赏类任务驱动,主要是展示探究路径,确定探究任务,对比阅读梳理观点的方式。这样共10个课题,将阅读与高中生应该树立的观念融合,既解读文学作品,也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总之,梳理与探究活动课运用了任务驱动之后,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找到了探究的路径,明确的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维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吧!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孙春成著.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论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