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范文1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防范

一、引言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变得更加复杂。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国家的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降低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的前提则时防范和控制基础性风险——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微观经济学范畴的一种经济信号,这种信号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公司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各种潜在风险日益凸显,有的公司因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导致大量资金损失、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经营失效。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属于薄弱环节,公司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机制。上市公司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持续高效发展,做好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二、财务风险分析

(一)财务风险的特征1.客观存在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不因为主观意志的转移而改变,在特定的环境下会得以显现,如果不进行防控会具有较强的攻击性。2.不确定性。公司财务风险受公司内外多种要素的制约和影响,要素本身以及要素之间在不同的期间和条件下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因此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显出不确定性的特征。3.全面性。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财务风险,各种财务关系中都存在着风险,比如说在资金流的筹集、投资和回收的各个环节,都有着财务风险的存在。4.激励性。企业不能仅仅看到财务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财务风险的存在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收益必然伴随着风险,如果企业能够对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预警机制,主动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加强财务风险的监察,对企业收益的提高和企业高效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5.收益和损失的相对性。企业的风险和收益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对风险和收益做好权衡,对因风险造成的损失和收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结合企业抗风险的实际能力以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分配的对企业的资本进行分配,从而降低企业损失,实现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公司的财务活动存在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筹资、融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在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存在理财不妥、预算筹资资金有偏差、执行力度较弱、没有良好的资金结构、管理措施有明显漏洞就不能实现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经营过程中投入资金后,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离的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要根据投资的环境和市场状态在克服盲目乐观性的前提下进行投资。建立完善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对企业投资非常关键,首先要收集投资项目的真实数据和可靠的信息,对数据进行严密计算分析,对信息系统的研究,发现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的平衡点,从而在综合考虑收益性、风险性、稳定性的前提下选择最有利的项目组合进行投资,规避企业因对投资项目缺乏系统分析和研究。3.利润分配风险。利润分配风险是公司进行经营的重要环节。利润分配风险是伴随着公司对经营收益的不合理分配产生的。其中收益确认风险是公司若采用不恰当的财务核算方法或人为的违规操作则导致公司的收益虚增或者虚减,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大。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甚至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尽管目前财务风险控制取得一定成就,但是随着不确定因素,企业控制能力较弱,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难以适应时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财务风险控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筹资风险控制筹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筹资过程中由于企业筹资规模大,企业筹资费用增加,会导致企业收益减少,同时,企业负债多,会导致资本结构不当,使财务风险加大甚至引起企业破产。很多公司采用多元化筹资方式,业务规模的扩大导致资金需求量增加,单一的筹资来源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要,多元化筹资成为必然趋势。多元化筹资模式的运用,保证了公司的资金需求,短期、长期资金结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风险,但却不能完全规避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效益,但资金获得的效益不能弥补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时,将发生经营亏损,此时就导致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控制投资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损失本金的风险。大多数企业采用“相关多元化”投资战略,利用现有资源寻求最大的投资回报率,但是企业不能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通过许多企业的投资经验证明分散性投资可以减少投资风险。根据相关性分析理论,投资呈负相关的投资项目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投资项目之间成正相关的其分散风险作用会大大减弱。但目前很多公司的多元化投资项目之间大多成正相关,这极大削弱了分散风险,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或投资环境发生变化,这些投资项目的收益将难以实现。如果预期收益没有实现会导致企业现金流量得不到控制,使企业经济陷入危机。

(三)利润分配风险控制企业通过销售商品的收入获得利润,利润分配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利润分配不合理,实际分配的利润与预期分配利润产生差异,给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身份复杂,使得分配政策的公平一致性难以保证,不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往往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会导致公司股票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公司都需要资金投资,存在着现金流潜在风险,由于这种潜在风险,很多上市公司的利润难以保证,这样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企业股利分配政策。

四、健全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议

(一)提高经营管理能力,降低经营风险1.健全内部控制系统。防范财务风险首先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企业还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保持内部审计制度的独立性,监督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报告给管理层。2.完善客户信用相关信息,控制应收账款。企业要降低资金回收风险就要加强对应收账款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政策,收集客户真实的信用状况,保证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降低回首风险。3.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诚信经营是建立良好战略合作关系的前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极大降低企业的不确定风险,减少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得损失。应在诚信经营的基础上与经常发生交易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双方互惠互利,尽量避免拖欠双方欠款,共同应对危机,在合作中促进发展,在竞争中实现共赢。

(二)加强财务控制,降低财务风险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筹资方式,筹集资金的方法很多,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其次,要发现多条融资渠道,多渠道的融资能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企业还需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

(三)健全完善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预警被成为“触按经济脉络的手指”,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是对风险预先做出警报防范和控制。财物预警系统应包括:(1)财务信息收集子系统,收集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信息,为财务预测提供标准。(2)财务预警系统,预测未来的资产负债情况、投资情况、筹资情况、现金流量情况及经营前景。(3)财务预警判别系统,判别各项财务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4)财务对策系统,根据财务预警信息做出相应的对策,将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中,使企业经营状况转危为安。

(四)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管机制1.强化企业财务部职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财务人员的分散集中情况,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2.加大财务管理力度,优化财务状况。加强对资金管理的控制,对资金事实集中管理、实时控制,防范资金风险。3.完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会计信息及时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范文2

一 、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导源于自然、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其原因复杂而多变。从技术层面看,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资本负债比率、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债务结构等因素。其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期财务目标,形成财务结构不合理。它是上市公司各种风险在财务上的集中反映。财务风险是企业货币化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公司的资本负债率越高,债务结构越不合理,其财务风险越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筹资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再筹资风险等。“筹资风险”又是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风险。

1.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对于负债性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由于负债经营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如果公司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财务状况恶化,或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公司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公司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公司的信誉程度,甚至还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灭顶之灾。

2.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常见的风险种类,是企业债务到期偿还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延伸造成的结果,也是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按筹资风险成因不同,可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两种。

现金性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由于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而造成的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的风险。由于现金短缺、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与债务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而形成的一种支付风险,它对企业未来的筹资影响并不大。同时,由于会计处理上受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即使企业当期收入大于支出,也并不等于企业就有现金流入,即它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无直接关系。由此可知,这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理财不当所致,从而表现为现金预算的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支付危机,或是由于资本结构的安排不当所致,以及债务的期限结构不合理而引发的企业在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风险。

收支性筹资风险。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经营中的收不抵支意味着经营亏损和净资产总量减少,从而对企业偿还到期债务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收支性筹资风险是一种整体风险。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可能对企业债务的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绝非某一项或某一时点债务的偿还与否问题。同时,从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这种风险意味着企业经营失败,或者正处于资不抵债的破产状态。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理财不当造成的支付风险,更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当造成的净资产总量减少所致。此外,从风险产生成因来看,不仅将使债权人的权益受到威胁,而且将使企业所有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它不是一种暂时性风险,而是一种终极风险,其风险的进一步延伸就将导致企业破产,而且这种风险如不及时得到控制,将会给企业未来筹资和经营产生十分不利影响。

3.利率变动风险

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政策性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等影响,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4.再筹资风险

由于负债经营使公司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

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原因很多,加上风险程度各异,因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进行防范。从客观上看,除不可抗力形成的财务风险外,其余大部分财务风险都是可以防范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筹资风险”。因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主要指防范“筹资风险”。

1.采取技术措施防范风险

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最多也最为常见的财务风险。从筹资风险成因入手,在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程度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及时加以规避或防范,能够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理财的安全性。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明确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现金性筹资风险防范。应注重资金运用与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学安排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负债期限、负债周期与生产周期相匹配,则企业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所以,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重要对策。

收支性筹资风险防范。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源来寻求其具体对策,一般而言,应主要从两方面来应对。

一是调整财务结构。从财务上看,资本结构状况是产生收支性筹资风险的前提。因此,要想从总体上规避和防范风险,首先应从优化资本结构入手。资本结构不当是形成收支性风险的主要原因,而资本结构的优化应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入手。从静态角度,主要是提高资本与负债的比率,从而达到降低总体风险的目的。从动态角度,应重视资产利润率和负债率的关系,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有效调节资本结构中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即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率,提高杠杆系数,充分发挥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其风险。当然,通过调整财务结构来规避和防范风险,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既不可为了规避风险而丧失杠杆效益,也不可为了追求杠杆效益而提高杠杆系数加剧风险。

二是债务重组。一旦企业面临风险,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都将面临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则双方受损。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债权人的工作,避免其采取不当措施,使其明确企业持续经营是保护其权益的最佳选择,从而动员债权人将企业部分债务转作投资或降低利率,即进行债务重组。适时进行债务重组是降低企业筹资风险,避免债权人因企业破产而造成损失的上策。当然重组计划能否实施,关键取决于对重组和破产的理解,以及对企业重组后持续经营的信心。

2.调整经营策略化解风险

为了有效规避和防范筹资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精算技术等先进方法引入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断创新防范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

有意回避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法回避一些风险程度大而且很难把握的财务活动。

多角化风险控制法。即多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多生产、经营一些利润率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商品,使高利和低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在时间上、数量上互相补充或抵销,以弥补因某一方面的损失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

风险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把财务风险暴露转移给其他人,这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收益、风险的流动配置最主要的方式。常见的方法有:保险、扩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等。

通过保险规避财务风险。采用保险转移风险只适合纯风险,因为保险只企求消除掉损失而不奢望获利。投机性风险通常不是可保风险。

扩大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散化的投资来对冲掉一部分风险。因通过扩大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消除系统风险。最佳投资组合的设计与个别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偏好无关,对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套期保值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通过期货市场转移企业财务风险。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范文3

关键词:财务风险;集团公司;防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3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风险,比如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合同风险、财务风险等等。企业如何风范经营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非常重视的课题。集团公司的规模通常非常大,因而其财务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相关概述

1.概念

财务风险指的是因公司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者筹资不当等财务管理的原因,从而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偿债能力或者企业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减少的风险。从其内涵上来看,财务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广义的财务风险在损失的不确定性之外,还应当包括收益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通常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因为财务风险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

2.类型

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很多,较为常见的财务风险类型包括:筹资与投资风险、营业风险等等。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比如利息、汇率、财务杠杆效应以及购买力风险等等。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向某一个项目投资后,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该笔投资的实际收益相比预期收益减少的风险。比如利率与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等。

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无论是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还是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其金额都具有不确定性,并且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其中存在的风险就是资金回收风险。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特征与管理内容

1.集团公司相关理论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并没有“集团公司”这样的说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集团公司。一些公司或者经济体以资本纽带,为了共同的经营目标,共同遵守集团章程开展经营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其组成部分通常有一个母公司、若干个子公司。通常集团公司的资产规模都非常庞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也比较多。集团公司通常都是企业集团内的核心企业,集团公司具有独立的民事责任能力。

2.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特征

集团公司因其经营规模大、资本构成复杂等特点,其财务风险也具有一定的特征,一是风险的覆盖范围广,无论是集团公司内部的哪个子公司发生财务风险都将影响到其他子公司与集团公司本身的经营活动。不但会引起集团公司内部的经营失序,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市场的失控;二是风险结构复杂,由于产生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原因非常复杂,集团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都是其产生原因,比如国家汇率的变化、银行利息的调整等外部因素,再比如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投资决策不科学等等内部因素,因而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在结构上就表现出复杂性。

3.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内容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指的是集团公司对其财务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价,进而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因而其管理内容就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应对效果评价等。

二、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集团公司筹资过程中存在风险

筹资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偿债风险与收益变动风险两种。偿债风险是企业不能够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借款方式、还款金额与还款期限等条件按时还贷的风险,这种风险带来的后果是企业多支付利息,甚至还要支付一大笔违约金。收益变动风险是由于集团公司使用一笔资金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效益是不确定的。主要表现为:

1.筹资收益不均衡风险

集团公司要发展壮大,往往自身资金难以满足需求,此时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筹集资金。因此筹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必然直接影响到整个集团的经营能否稳定运转。集团公司筹资风险还表现为“杠杆效应”,也就是说集团公司能够通过多层次投资控股用同样的成本@得不同的贷款,从而产生杠杆效应,这可能会导致集团公司的负债大大超过其资本的实际承受能力,因而很容易发生偿还不力的后果。比如,B公司尽管向银行筹到了短期借款2亿元,但是却没有评估该笔借款的实际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出现的结果是,该公司使用这笔借款所获得的收益还不足以与利息相抵,因此,该公司不但没有从该笔借款中获得收益,还额外承担了一大笔借款利息。

2.风险控制不健全的风险

集团公司通常都会对其下属的分公司、子公司在筹资上进行一定的限制,比如规定,子公司的筹资项目必须要上报集团公司批准方可实施等等。但是集团公司由于是由多个独立核算的经济体组成的,其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单独进行筹资,因而集团公司确实很难确切掌握其子公司的筹资活动,因而无法控制筹资金额与筹资质量,由于每个独立的经营体在筹资过程中都存在风险,并会最终将风险累积到母公司身上,导致母公司受到巨大的冲击。

(二)集团公司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风险

1.投资前收益评估不科学的风险

一般来讲,高风险必定预期着高收益,而低风险往往带不来高收益。集团公司在做出投资决定的时候,首先必须要评估项目收益与风险是否平衡。事实上,任何的投资都有其潜在的投资风险,因此在集团公司的实际投资中,出现投资风险是必然的事情。而且,集团公司的结构复杂,其子公司可能处于不同的行业、区域,而子公司又有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因此,子公司的投资情况母公司往往很难全面掌握,这也是出现投资风险的原因。

2.决策机制不科学的风险

在决策过程中,没有执行科学的决策程序,拍脑袋项目比较多,对于投资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也不跟踪投资实施情况,不进行投资效益后评价,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出现投资风险。比如,A公司是制造业企业,其主营业务是钢铁冶炼。其规划发展部门提出一项投资议题,要向医药行业投资1亿元,建立一个制药厂。由于没有制定投资决策机制,规划发展部门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后,总经理单独向董事长汇报就确定了投资事项,根本没有进行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也没有进行项目评估,致使投资失败,公司承担了1亿元投资损失。

(三)集团公司资金回收方面存在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集团公司存在无法将结算资金转化为一定价值的货币资金的可能性。假如集团公司出现了财务风险,那么资金就存在被侵蚀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应收账款管理不科学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

有些公司的应收账款高居不下,大量资金处于长期无法回收的境地。深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比如,在很多公司里,在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财务部门负责统计应收账款报表,但是并不控制应收账款的额度,而对于销售部门来讲,尽管清收应收账款的工作主要是由销售部门完成的,但是也没有明确的考核与控制制度。在绩效管理方面,销售部门主要的考核指标是销售业绩,因此,销售人员在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销售商品,而不会过多地考虑控制呆、坏账,而且从业务角度上看,清收应收账款与销售业务的岗位要求相差很大,销售人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2.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资金回收风险

集团公司在采购、销售的过程中,其资金也存在被侵吞、挪用的风险。从实践中来看,任何一个公司通常都会建立自己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如果这些制度不健全,则可能带来资金风险。比如,通常情况下,公司都会制定预付款管理制度,对预付款适用的情形、额度进行管理。假如不对这些事项作出规定,则采购人员为了更好地完成采购任务,就会大量承诺预付款、定金等等,致使公司资金管理出现压力,并最终导致出现资金回收风险。

三、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集团公司筹资风险的防范策略

1.遵循收益均衡原则

集团公司在筹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收益均衡原则,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均衡原则指导下,集团公司就不会一味的去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也会考虑到风险的存在,当然也不可能片面地为了避免风险而放弃可能的筹资机会。集团公司只有把握住收益与风险二者的均衡关系,也才能真正做到防范筹资风险,均衡原则同样适用于集团公司防范其他财务风险。

2.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既然筹资风险无法完全避免,那么集团公司就必须做好应对筹资风险的措施与计划。通常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按照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与事后补救三个阶段进行。集团公司在筹资风险事前控制过程中,要认真评价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最科学、合适的筹资策略。因此,集团公司就必须在均衡原则下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科学评估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力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具体筹资措施方面,集团公司可以合理安排不同筹资的筹资期限,让筹资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比如在银行借款中,就要做到随时有借款,随时有还款;还应当评估进行长短期筹资时的风险与收益,根据集团公司对风险所持态度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便集团公司的筹资成本降低,风险也降低。在事中控制过程中,集团公司对所属子公司的筹资情况要做到及时跟踪与控制,发现风险较大的项目,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早补救。在事后补救过程中,集团公司要对出现的筹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补救措施。

3.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种类多,风险防范的任务重。尤其在投资领域的风险更为隐蔽。由于集团公司是由母公司与一系列子公司组合构成的,往往在决策机制上存在着母公司不掌握子公司的投资情况,子公司在作出投资决策的时候不经过母公司的同意等等,这些都暴露出决策机制不科学的弊病。为此,集团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决策机制,集团公司本身可以建立母公司的决策机制,同时通过对派驻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实施严格的授权与管理,达到控制子公司投资的目的,比如可以规定,派驻子公司的董事在子公司董事会进行表决前应当事先向集团公司就表决事项进行汇报并获得集团公司授权表决的具体意见;再比如,可以规定派往子公司担任总经理的高管应当定期向集团公司董事会述职等等。

(二)集团公司投资风险的防范

1.建立投资决策机制

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对于任何企业来讲,都是控制投资风险的重要举措。首先就要做到投资项目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不缺位,只有确定了项目的所有者与管理者,才真正能蛴腥顺械F鹜蹲使芾淼脑鹑巍F浯我健全信息收集机制。正确的决策要依靠大量真实科学的投资信息,没有信息收集,或者收集不到位,都可能带来投资决策的失误。最后,还要建立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避免出现任意、盲目、随意决策的情形,要让有责任的决策者承担起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

2.分散投资风险

在投资中还要做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以便分散风险。首先,在投资过程中,集团公司要选择固定资产、股票等等,同的投资类型,要在集团层面上形成一个比例合适的投资组合。其次,在同一类型投资里也要做出不同的投资计划,比如,在固定资产投资里,就可以选择不同的行业投资。再次,还应当在所投资行业里,尽量选择不同投资对象进行多家投资。最后,集团公司还应当选择风格不同的投资管理方式来管理投资项目,以便进行风险分散。比如,在有些项目上选择主动型管理风格,而在另外一部分项目中选择被动型管理风格。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范文4

【关键词】财务公司 信用管理 融资 风险防范

一、引言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渐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金融领域内,经过股份制改造,银行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越来越成熟,银行业务基本通过市场配置金融资源,金融服务和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强劲的支持。市场、金融的有机结合,使得信用的作用日益彰显,现代意义上的信用社会逐步发展起来。

在当前经济金融关系普遍存在的社会中,一个有序、高效的信用体系至关重要。良好的信用可有效保障信贷交易的安全性,减少欺诈,并通过建立信用记录档案,保护守信者,警戒失信者,培养个人和企业的诚信意识,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风气,从而营造一个社会的诚信环境,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良好的信用可以促进经济金融活动的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反之,信用链条的中断,会造成信用的萎缩,也会制约经济增长,造成负面的影响。

自1980年代开始,我国的征信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实施,确立了征信业务及其相关活动所遵循的制度规则。条例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对征信业的监督管理职责和管理手段,为实现对征信业务的常态化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并稳定运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上为国内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截至2012年12月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为8.2亿自然人和1859.6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财务公司信用管理及征信系统建设

所谓征信是指征信机构通过提供信用信息登记、调查、报告、评级等方式来为社会信用活动服务,具体表现为征信机构通过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社会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生成信用报告并提供给有具体信用需求的社会企业或个人,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主体在信用交易中获取信用信息、判断信用状况的需要。

企业征信包含丰富的信息量,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机构,财务公司面向企业集团提供结算、信贷等类银行的金融服务,对于企业征信同样肩负重大职责。财务公司也根据自身情况作为接口行或非接口行接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系统,进行企业相关征信业务数据的录入、查询等业务。

财务公司相较于商业银行来说普遍规模较小,属于中小金融机构范畴,大多是以非接口行的形式接入征信系统。为保障征信工作的顺利开展,财务公司投入人力、财力购置专项办公设备,指定专门的信贷人员负责征信数据的录入和申报,保障征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财务公司也着力制定内部征信管理办法,规范内部操作流程和风险防范程序,建立起财务公司企业征信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征信工作开展。

财务公司征信管理和征信系统建设,一方面为自身作为金融机构在企业信息调查和业务维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一方面也完善了企业集团在融资市场上的征信数据库构建,提高了企业集团各单位在融资中的资信水平。财务公司征信管理和征信系统建设工作,既促进了自身业务的开展,在企业集团融资业务开展工作中也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三、征信管理与财务公司信用风险控制

对财务公司来说,征信管理及征信系统建设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虽然财务公司是服务企业集团、服务成员单位的内部金融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公司可以不注重信用风险管理,财务公司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从事信贷业务过程中同样必须建立如商业银行一样严密的业务流程体系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也必须有完善的尽职调查,以有效的降低贷款的信用风险,而征信无疑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非接口行的征信系统,财务公司可以完成企业信用数据的上报,也可以便捷的查询到贷款主体信用情况,包括目前的贷款余额、贷款笔数、贷款期限、有无逾期、有无贷款被调为关注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财务公司可以有效地评估贷款主体的资信状况和信用等级,评估授信额度或贷款承诺。在发放贷款后,征信系统还是财务公司贷后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查询成员单位信用报告,财务公司可以充分掌握成员单位的贷款及其偿还情况,为贷后检查提供有力依据。一旦有成员单位出现逾期或贷款被调为关注,则可以进行风险提示,保持密切的跟踪,必要时候可及时要求归还相关贷款。

可以看出,财务公司征信管理和征信系统建设促进财务公司实现了信贷决策从简单的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化,提升了信贷业务开展的效率,有效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

四、财务公司征信管理对企业集团融资的作用

对于企业集团各单位来说,财务公司征信系统将财务公司“服务”的金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征信系统起到的桥梁作用,是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内各单位相互合作的信任平台,彼此实现共赢的目标。财务公司的征信管理在企业信息采集、增信、风险预警和风险化解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首先,财务公司录入企业集团各单位信贷相关信用数据,在征信系统中完善企业集团各单位的信用记录,通过积极而畅通地沟通,宣传和灌输征信管理的重要作用,促使各单位自觉维护信用记录,从而提升整个企业集团在融资市场的资信水平,为企业集团各单位通过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或者银行信贷等方式取得融资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财务公司征信管理极大地方便了集团内信用信息的查询。集团内各单位可以通过财务公司的征信系统开展自身信用信息的查询,也可以通过授权查询控股或参股单位的相关信用信息。通过信用信息的查询,既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也可以通过信用报告反映信息找出自身或控股、参股单位相关信用风险,提升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和融资的掌控能力。

最后,财务公司征信管理可以对集团内各单位进行风险预警和反馈。由于参与相关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都与人行的征信系统相联系,征信系统查询到的信息汇集各金融机构对开展相关金融业务的企业多方面的信用评价。因此,企业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一些负面的信用记录,比如贷款逾期、不配合金融机构信息采集等出现的关注等信用记录。这将极大地影响企业在金融市场业务的开展,不利于企业的各项融资业务,可能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信用成本,不仅贷款成本提高,甚至可能借贷无门。因此,财务公司不仅对成员单位在本公司的信用情况做到充分的提醒,还充分利用财务公司征信系统,将各单位相关信用信息进行反馈,对容易出现不良记录的风险点进行提示,从而避免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当出现不良信用记录时,及时提醒,并找出出现不良记录的原因,协助企业进行补救,从而维护信用记录。

通过企业征信系统的管理,财务公司将有效维护集团内成员单位的信用,促进其资信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个企业集团整体资信水平,维护企业集团融资的良好环境,有利于降低企业集团融资成本,极大地便利了企业集团融资工作的开展。因此,财务公司征信管理对企业集团融资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铀,倪海鹭.征信管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金融,2010(23).

[2]杨建莹,沈杭.完善征信管理体系 推进征信系统建设[N].金融时报,2008(3).

[3]高宏业.征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J].金融论坛,2010(2).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范文5

1.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虽然金融控股公司在众多业务的经营过程中存在有降低交易成本以及规模效应等优势,但其也存在一定的财务弊端,一旦其中的某个子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其他子公司也很容易受传递而产生财务风险,因而在公司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具备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是极其必要的。但是就当前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情况而言,一方面其对于混业经营财务风险的评估工作欠缺合理性,为金融控股公司及各子公司的财务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多风险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各子公司缺乏完备的财务风险信息反馈机制和风险“防火墙”控制机制,极易导致控股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间相互传染和传递财务风险,不利于金融控股机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建立。

2.混业经营财务监管缺失有效控制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首先就要对公司运营各环节的真实数据进行准确把握,但是就现阶段我国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大都具备极为复杂的运营结构,而且并没有将较多的信息和数据公之于众,这就导致不少金融控股机构的下属子公司处于监管空白,传递到总部的各财务信息也存在着极严重的不对称现象。混业经营财务监管工作的缺失导致金融机构高层无法对财务危机的形成原理做出正确判断,也就无法确保决策的科学准确性,使得公司的财务风险监控工作失去现实意义。

3.财务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并没有普遍形成对于公司高管人员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造成不少财务风险问题产生于指缝中。对于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组织结构从上到下层层、层层委托,在自身监督约束条件不明确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国有股份较多的金融控股机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的缺失极易导致一些高管责任心较为淡薄,不利于金融控股公司的日常财务决策,也加大了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二、金融控股公司财务治理工作在混业经营模式下的完善策略

针对现阶段我国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存在于财务治理方面的结构失衡、风险管控不到位、监管缺失以及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四方面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满足《新国九条》中“拓展资本市场广度深度”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的要求,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金融控股公司财务治理工作在混业经营模式下的完善策略展开分析:

1.优化金融控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为防范来自于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各子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对其财务治理结构进行优化是金融控股公司所应采取的主要策略之一。从财务风险的作用机制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越高度集中,其公司就会面临越大的财务风险;而公司的独立性越强、董事会规模越大,或者公司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越到位,公司就会面临越小的财务风险。因而,降低公司多元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公司应不断优化其财务治理结构,建立行之有效的董事会机构,最大限度减少危机源自于公司内部的现象。此外,金融控股公司还应致力于各子公司内部管理的加强以及系统治理整体性的提高,增进子公司同母公司之间关系与功能的明确程度,构建整体治理链条,不断完善集团组织结构,这样才能长久保持金融控股机构对下属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失衡现象的出现,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财务管控水平的提升。

2.强化财务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构建金融机构内部安全网,完善子母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建设,使之形成利于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现阶段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迫切需要构建符合其自身实际状况的财务危机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对多元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应在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管控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独立性,同时将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同公司各级组织结构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建立并且维持一个管理有序、高效统一、令行禁止的财务风险管控组织体系。此外,金融控股公司还应从公司的财务控制目标、信息沟通机制、控股手段、风险识别以及内部控制环境等各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这样才能够不断强化其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保障公司多元化经营活动的开展。

3.加强信息披露,保障组织协调由于金融创新活动的出现以及金融控股公司交叉经营各项金融业务,这就极易导致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风险的累积和监管空白。因而,为增加金融控股公司资本运作的透明度、提高金融行业信息披露动力、降低公司的信息成本以及满足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金融机构有必要加强信息披露力度,不断对自身的信息披露机制加以完善,减少公司财务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而且金融控股机构还应做好机构协调工作,保障各组织的协调运营,防止各子公司以及字母公司之间形成利益冲突,这样才能够从信息监管的角度降低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危机发生几率,提高其财务治理水平和能力。

4.完善财务约束机制,防范风险传递对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应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建立合理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科学完善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实现收益与责任的相匹配,以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出现。(2)建立长期化、全面化的激励措施,以维护职工的工作激情与动力。(3)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健全对于高管人员的考核制度,明确其工作职责,防止由于高管人员的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此外,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风险具备叠加性,无疑也就增加了金融机构系统风险,因而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及下属各子公司都应从以下方面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防火墙”:(1)明确各子母公司业务范围。(2)限制资金运作范围。(3)规范高管兼职行为。通过这些手段和策略才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在金融机构中的传递,同时也利于金融机构财务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结束语

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范文6

关键词:财务风险 传导机制 财务风险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丛本理论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从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财务风险的,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利润分配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风险识别和测量的基础上,管理者针对公司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有目的地施加作用,即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的目的。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从动态的角度看,可以把财务风险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生成及其传导机制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生成机制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产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具体表现为: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使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而可能引起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状况、经济周期的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变动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是引发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诱因。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风险传导机制分析旨在说明财务风险是如何传导的。各种风险因素和风险后果互相影响、层层传递将构成不同表现形式的风险链。当上市公司无法消化风险因素和控制风险后果时,它自身将转化成风险因素并将风险链由内向外延伸,风险后果随即被传导和转嫁给其他公司以及相关利益者。总之,财务风险的传导过程就是财务风险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单个上市公司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层层传递过程,是财务风险影响范围和强度不断放大的过程。

三、强化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途径选择

(一)完善事前控制,遏制财务风险生成

事前控制就是要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以便企业早作准备减少或规避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事前控制手段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优化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组织架构,加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完善上市公司财务运行机制,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中最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应该是财务预警模型的有效运用。

(二)强化事中控制,阻断财务风险传导

事中风险控制是事前风险防范的延伸。主要控制方法和相应的对策有:在股票市场投资存在较大风险时可以选择投资于风险相对较小的债券或者投资于国债,降低投资风险;采取多角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以分散风险;购买保险,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签订联营投资合同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在从事跨国经营业务的企业里,企业通常会面临汇率变动风险,为转移汇率风险,企业可以与银行或外汇经纪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签订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合约、外汇期权合约,对外币业务进行保值,以分散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各种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风险管理者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从而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规范事后控制,实现财务风险闭环控制

事后控制就是对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损失进行处理,针对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对策,减轻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弥补损失的能力。具体方法有:

1.建立风险档案

即将以前发生的风险记入风险档案,以便从中吸取教训,对后来经营管理者起警示作用。财务风险管理档案的设计,根据每个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和经营范围的不同而有变化,但其本质的要求是不变的。

2.运用债务重组

当企业遇到困难无法偿还债务时,作为债务人可以向债权人提出申请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前提就是债权人要做出让步,债权人必须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将来以低于重组前的债务金额偿还债务,让步的结果是:债权人发生债务重组损失、债务人获得债务重组收益。这样即可使债权人的债权得到一定的偿还,又能保证债务人继续经营,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营风险,使发生的损失得到较好的控制。

3.建立风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