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文1
城镇化提供巨大内需空间, 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要途径。近年来,如皋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为强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由经济薄弱、农村落后的“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南通“第一方阵”,不少发展指标挤进了江苏“第一方阵”,初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引领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不断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化城镇发展规划体系,遵循先规划后经营、先拆迁后出让、先完善功能做优环境后开发建设的原则,全面提升城镇能级,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奋力打造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先后高起点编制和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农民集居区修建性详规、城镇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全面推进城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现代商务核心区和多业态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功能业态,初步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者相融的城乡规划体系,镇区控规编制覆盖率达80%以上,努力使城市和农村规划无缝对接,加快构建起“中心城区(港区)―重点镇―一般镇―农村新社区(居民点)”梯次分明、发展有序的四级城乡空间布局结构,培育“双城”特色鲜明、重点镇优势突出、一般镇规模适度的网络化城镇体系。坚持以能级提升为目标。依据城市规划,全力推进招商建市、招商建镇,积极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农民集居区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引导和鼓励本地建筑企业参与城镇开发建设。中心城市按照2012年5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定位,加快城市路网框架、中央商务区、休闲商务区建设,推进老城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拆迁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辐射能力;如港新城按照2012年20万人口规模,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功能配套建设,形成与主城区“哑铃式”经济发展格局。
以新型工业化为“火车头”,拉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动力,迅速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化”农民为市民,85%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为实现城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突出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中布局。近年来,以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先后高起点修订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各功能区总体规划,编制了22个特色专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和水、电、路、气等各项专业规划,制定十大产业以及目标千百亿规模重点企业发展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快速集聚,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十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占规模企业总数90%以上,贡献份额超过全市95%以上,亿元企业突破200家,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现代农业的能力不断增强。突出载体打造,提升产业综合承载力。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始终坚持载体先行的理念,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十一五”以来累计投资80多亿元倾力打造功能完善的大沿江主体功能区和各镇生态工业集中区,以优良的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集船舶动力、推进、导航系统的韩国、欧洲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以中海油、德源高科、日本丸红为龙头的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以神马科技为龙头的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集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科技孵化的科技城(软件园)、元升太阳能产业园等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初现雏形,沿江主体功能区建成产业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集聚区,综合竞争优势充分彰显。突出龙头培育,带动企业集群壮大。始终坚持以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层次高、市场覆盖面广的龙头型企业为核心,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以农业现代化为“助推器”,促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文2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__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__镇,应当突出__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__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__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__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__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__市东郊,隶属于__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__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__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__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__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__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__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__镇,应当突出__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__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__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文3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规模化应用,促进、规范我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根据《省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和《省现代农业科技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支撑,以实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对培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
第三条现代农业科技园要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产业优势,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现代农业科技园要围绕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集成实施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培养和吸引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建立起新型的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体系,建设一批大面积、规模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出一批优质高效农产品品牌。
第二章申报范围与条件
第五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范围
全市范围内管理机制新、技术力量强、产业特色明显、产业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各类农业园区。
第六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条件
1、园区要求相对集中成片,并有较大发展空间。面积一般在2000亩以上,其中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苗、设施园艺、设施畜禽、设施渔业等)面积500亩以上;以种植粮棉油等农作物为主的园区面积须在5000亩以上。园区土地须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2、园区要具有完善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较好,具有良好的土壤和水质,具备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以上的生态条件。
3、园区须具有特色鲜明、具有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拥有三家以上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4、园区要具有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和多家产学研合作单位,有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体系。
5、园区要建立新型、高效的运行机制,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领办单位为主、区内企业参与的组织管理体制,做到产权明晰,分工明确,管理规范。
第三章申报与认定程序
第七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程序
凡符合现代农业科技园条件的,由园区建设单位(我市范围内独立企业、事业法人)向所在地县、区科技局提出申请,填报相关材料,经县、区科技局初审合格后统一上报市科技局。
第八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材料
1、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申请表
2、县、区科技局批准的园区总体规划
3、园区建设单位法人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4、区内重点农业科技企业情况简介
第九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认定程序
市科技局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提出评估意见,根据评估意见,研究确定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名单。
第四章实施管理
第十条市科技局是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审查、认定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标准。
2、负责园区有关申请材料的审核、组织专家评审,对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认定、授牌。
3、负责组织指导科技对接工作,组织和引导有关农业科教单位进入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示范。
4、集成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组织园区之间进行交流。
5、组织专家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
第十一条各县、区科技局主要配合市科技局做好园区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具体负责指导园区建设工作。
2、负责所在地园区有关申请材料的初审工作。
3、加强县(区)级科技计划对园区的集成支持。
4、协助做好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评估、统计等各项管理工作。
5、落实有关支农政策,协调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第十二条园区建设单位是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的主要承担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园区总体规划。
2、负责协调园区内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3、负责协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事宜。
4、组织引导园区企业与省内外科教单位对接。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文4
一、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二五”时期,是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园区是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片区是我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新兴拓展区,片区是市委37号文件确定的科技城所在地和重庆主城发展的后援地,同时和片区是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区域,目前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相对较低,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脆弱,农民收入较低。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发展和片区农业农村经济,有利于推动和片区农业转型升级,缩小与沿江地区发展水平,对于提升涪陵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加快全区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和“三化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适宜和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以园区打造为载体,促进和乡镇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二)发展目标。从年起,争取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使和乡镇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明显、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区域特色,效益为先;市场导向,多元开发;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集约高效,科技创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范围、核心区域和特色产业布局
(一)建设范围。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主要包括等6个乡镇和以及所涉区域。生态农业园区主要包括等4个乡镇所涉区域。
(二)核心区域。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域为“一带”、“五片”、“十点”。“一带”,即稻菜(水稻+榨菜)轮作产业示范带。“五片”,即优质生猪产业示范片、特色果品产业示范片、增福土鸡产业示范片、大宗绿色蔬菜产业示范片、生态休闲观光产业示范片。“十点”,即无公害精米加工基地、榨菜加工基地、畜产品加工基地、果品加工及商品化处理基地、科技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大新红色旅游基地、新农村示范基地、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园区核心区域为有机榨菜和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三)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优质粮食、特色蔬菜、早市青菜头、畜禽、伏淡季水果和苎麻等特色产业、体验式农业和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园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肉牛、黑山羊、土猪、中蜂、反季蔬菜、早市青菜头、烤烟、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和生态休闲农业。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年)。开展调查研究,探索适合区域发展的农业园区建设模式,主要进行设计、规划、立项等工作。
(二)建设阶段。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抓好市场建设。园区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劳动力素质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水、电、路”到农家,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园区初具规模。
(三)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影响范围扩大到和12个乡镇,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年翻一番。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统筹抓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其纳入全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林业发展区划等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园区用地较长时间内不被征占用。同时,合理布局农业功能区,优化种养业结构。坚持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细化制定年度建设计划。
(二)努力完善农业经营机制。积极引导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园区建设。支持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业园区创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园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鱼塘、林地)承包经营权,推进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广泛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配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三)广泛推行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种养模式。坚持产学研结合,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高层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实行农业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引进、集成、运用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积极推广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四)不断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严格依法保护耕地和林地,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土壤地力培肥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机耕路、排灌渠道、泵站、电网、库房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设施装备,完善土壤地力、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管理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五)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机械购置、种子种苗、科技推广、贷款贴息等环节。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现有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以及科技、建设、交通、环保等方面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扶持、片区农业园区建设。对现有支持农业的各类资金和项目,有关部门在安排年度项目计划时,优先向农业园区倾斜。对园区发展蔬菜、畜禽、果品、烤烟、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以及园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农业生产标准、认证“三品”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奖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规模经营。鼓励园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专业大户积极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对难以流转的土地要开展专业化统一服务,提高园区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对园区当年新增规模流转土地在50亩以上的,且流转年限在5年以上的予以奖励。
三是落实农业用地政策。对园区内的建设用地,可根据园区规划,适当调整园区所在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符合调整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涉及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其耕地可在本园区内或本区内进行补充。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工作机构。为确保上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借鉴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分别成立区级层面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领导和管理机构,对内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文5
(一)树立规划为法、规划为基理念,统筹做好各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市关于扩规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县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__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编制,规划覆盖面积583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28.2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23.87平方公里;县开发区和宋门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7.11平方公里。目前《__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已通过专家评审并经沧州市政府批准实施。县城雨水、污水两项专项规划已完成编制,景观风貌专项规划正在聘请石家庄德龙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其他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制定完成编制方案,正在确定编制单位。
《__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编制遵循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相结合原则,依托河北沿海城市带的发展和冀鲁门户地区优势,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通过实施县城扩容、产业集聚,优化镇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倡导城乡基础设施的高度共享,优化和完善城乡交通体系,使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城乡功能结构高度互补、城乡生活水平共同提高,实现县域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化,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工业园区化,助力城镇化建设。大力挖掘“杂技之乡”品牌价值,推动旅游业和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文明开放的城市文化氛围。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并依托工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规划__的城市定位为中国生态型杂技文化旅游名城、冀鲁两省交界处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基地。
(二)加快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步伐,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好城市经营文章。一是按照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相融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县开发区扩区升级,开发区和城区同规划、同建设、同配套,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我县现有产业园区一个(__县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设两个园区(县城开发区和宋门工业园区)。县城开发区紧靠县城而建,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宋门工业园区与德州天衢工业园相邻,形成了以化工、医药企业为主的园区格局。园区与县城相连的区位优势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性质将会带动人口往县城聚集,人口的聚集必将会推动县城建设。在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将产业园区用地全部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为县域经济发展、县城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土地保障。二是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县级投融资平台规范、转型发展的意见,完成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转型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投融资工作,为杂技文化艺术中心、冀鲁连接线、__中学迁建等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按照省、市关于在城乡建设领域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的工作要求,谋划了包括路灯管理、天然气镇镇通、东湖公园建设、集中供热、园林绿化养护、城区环卫保洁等6个项目,吸引各类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将有效解决城市建设资金匮乏的状况。
(三)大力抓好城市管理,加大治违、治脏、治乱力度,加强城市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一是制定完成《__县关于开展县城环境容貌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将每月的15日定为“义务劳动日”,建立了全县党政机关带头开展义务劳动的制度。二是加大对“五乱”行为的日常监管,彻底改善城市容貌环境。今年以来,共清理垃圾总量32000余吨;查处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摊点500余个;整治露天烧烤摊位30处;对公厕、垃圾桶(箱)进行实时保洁,确保整洁美观;各垃圾点摆放垃圾桶共计300余个;大力实施9.3阅兵期间空气质
量保障工作,对3个商砼企业、10个施工现场、6个锅炉、14个土方、砂石、灰渣、白灰料堆及渣土运输、露天烧烤等“涉烟、涉气、涉尘”污染行为进行查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城区主次干道全面实行环卫机械化作业,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实现了16小时保洁,重点地段全天候保洁,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三是投资350万元谋划启动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选用“以市带县”模式,利用沧州市软、硬件资源,节约建设资金,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工程建设方案及预算已编制完成,正在进一步论证阶段。四是建立起科学化的城市管理考评机制,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加强了执法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满足及时发现、处置与解决问题的要求,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网络,实现管理全覆盖和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四)围绕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重点抓好县城区园林绿化工作,切实增加城市绿量。一方面围绕“绿色、生态、舒缓、宜居”目标,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启动了投资3000万元,占地160亩的东湖迎宾公园建设工程,目前该项目规划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工程预算已编制完成。另外谋划了嘉陵江路中段南侧100米绿化带工程、开发区绿化补植工程、太行道北延及绿化工程、长江路(桑兴河桥东至宣惠河段)10米绿化带工程、黄山道(黄河路至长江路段)10米景观带工程、华山道南段(钱塘江路至金沙江路)东侧10米景观带工程、金沙江路北侧10米景观带工程、淮河路中段两侧绿化工程、运河以东植物园工程、泰山道南段敬老公园工程、清馨园续建工程、104国道绿化工程、宣惠河(城区段)带状公园工程、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工程等14项园林绿化工程,确保“三绿”标准达标。另一方面以实施重点绿化项目为基础,严格执行绿线管制制度,并对已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进行核查,对不达标的小区进行整改,控制新建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5%以上,并设置有休息活动场所。同时强化执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的保护工作和城市绿化专业日常管护,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做到无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一是城区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二是作为一个拥有4a级旅游景点的县城,住宿、餐饮、购物、休闲以及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设施和功能还比较薄弱。三是县城建设“融资难、用地紧、项目少、人才缺”等问题比较明显。四是县城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五是小城镇建设速度缓慢,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条件相对落后。六是棚户区改造征收难、征地难问题明显。
(一)实现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实现“双轮驱动”,全县形成“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乡镇—中心村—基层村”5级城乡等级结构。其中包括:1个中心城区,包含桑园镇区和曹洼乡区;铁城、宋门2个重点镇;6个一般镇(乡),包括于集、梁集2个建制镇和安陵、杨家寺、沟店铺、何庄等4个乡集镇;建成23个中心村,保留124个基层村。以县城为龙头,区域中心乡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县城、重点乡镇和中心村集中,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二)建立入城优惠政策,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聚集。
积极落实户籍改革政策,给予新落户居民同城化待遇,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保障其住房、子女义务教育、社会救助、优抚等权益。开展县城周边村庄整体搬迁工作,可选择两处或三处地段进行住宅小区、商贸中心等设施开发建设,同时制定详细的奖励补偿机制,通过确定差别补偿安置方案,充分调动村民搬迁积极性,力争做到和谐搬迁。
(三)拓宽城市投融资渠道,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在积极争取各项城镇化建设政策性资金的基础上,建立相对集中、稳步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和平台公司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融资。开放市政公用市场,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参股等方式与县城供气、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环卫保洁、市场经营等领域的投资和经营。
(四)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创新县城管理体制。
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县城镇改街、村改居,将纳入县城一体化发展的乡镇、村庄并入中心城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推进村民转市民、村委会转居委会,依法推进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资产转为股份制的改革。
四、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措施
一是落实责任。按照“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什么时间干成”的“四个干”要求,每个重点项目确定由一位县级干部分包,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和工程验收办法,把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到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严格标准,明确时限,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的稳步推进。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文6
90个村庄将就地变新型社区
记者从山东省东营市住建委了解到,2013年纳入全市重点推进的58个农村新型社区项目,计划实施90个村庄,建设住宅23745户,年内完成投资76.16亿元。
截至目前,58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36个,占项目总数的62.1%;累计开工户数13186户,占项目计划数的55.5%。其中,2013年东营区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4759户,当前开工户数3225户,占67.8%。河口区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2个,计划建设住宅3386户,当前开工户数2143户,占63.3%。广饶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6464户,当前开工户数2420户,占37.4%。垦利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4860户,当前开工户数3517户,占72.4%。利津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2个,计划建设住宅4276户,当前开工户数1881户,占43.9%。
据市住建委工作人员介绍,东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引导在城镇驻地规划建设农村社区,争取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中村、城边村、空心村、展区村搬迁改造和乡镇驻地村的整体改造任务;引导弱小村、空心村就近向中心村或镇驻地聚集,对经济基础较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偏远村、纯农村社区只做长期规划,优先发展产业,待条件成熟后分步实施。
当前东营市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二是依托国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市场化运作,由企业作为项目的投入主体,开发建设,建成后向村民出售。
市财政投入2.75亿元建设小城镇
东营市正在探索建立市建鲁鑫村新农村发展基金,该方案已获建行总行许可,基金的设立条件已基本成熟。 2013年,市财政共安排城镇化建设资金2.75亿元,已累计拨付1.07亿元。各县区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尽最大努力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东营区财政拨付3000万资金,支持牛庄镇陈庄、东庞社区建设。河口区坚持资金奖励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对按期完成任务的镇街,给予100万元奖励。广饶县对乡镇从银行贷款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县财政承担银行贷款利息的50%。垦利县对率先实施的永安镇惠鲁、惠丰社区建设,垫付了1.8亿元的启动资金。利津县决定从今年起,县财政连续3年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总额5000万元,目前,一期启动资金1000万元已拨付各乡镇(街道)。
新型城镇分为四个等级
按照“一主、四次、二十个小城镇、二百个农村新型社区”四级新型城镇等级体系目标,今年以来,东营市启动了到2030年的《东营市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已完成初步方案汇报,年底前将完成规划成果;组织编制了《东营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将于近期组织初步设计方案汇报;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已经通过城市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审议,正在报国务院审批中。各县区也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根据本县区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规划,科学布局。东营区对辖区四镇进行了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编制完成4项总体规划、60余项详细规划、15项专业规划、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河口区委托知名城市规划设计院对辖区4镇总体规划和《河口区农村社区布局规划》进行修编。广饶县编制完成了城市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了全省首家县级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利津县实施了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修编。
各区县新型城镇
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新型城镇,明确定位,突出发展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以产带城、以城促产。
东营区着力打造石油装备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基地,努力推动胜利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规划建设了城南现代物流园和服务业集聚区;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中,为社区优先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用地,四镇共规划建设各类园区24个,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河口区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强区,今年重点实施的过亿元的农业重点项目11个;以河口经济开发区、蓝色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高技术产业。
广饶县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4万亩,草莓种植、高档花卉栽培等特色农业逐步壮大;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垦利县明确了“一城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建设了食用菌工厂化养殖、生态蔬菜种植等21处特色园区,建成了黄河人家国际旅游度假区、天宁寺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景点,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海参养殖基地。
利津县着力推动南部产业升级、北部开发破题、中部错位融合发展,新建了北宋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明集7000亩中小企业创业园,中部编制了《中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北部依托一期收回的7.7万亩土地资源优势,启动了滨海新区开发建设。
像管理城市一样管理新型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好,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也得跟上,这样才能提升城镇化质量。
东营区进行“大城管”管理模式,推行“网格化”管理,建成城管监督指挥平台和数字城管系统;开工建设各类社区服务平台35个,实施235个社会化小区维修改造,创建生态文明社区13个、生态文明村居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