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规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经营性理念逐渐成为了高校争取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主流形式,这使得高校在财务管理上的自不断加强。由于高校对财务管理的不断加强,使得高校经费的来源比较多渠道,导致高校在财务上出现了一定的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是高债务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资金支付风险等方面,而造成高校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不但只是因为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因为高校风险管理意识和扩招规模的影响。财务风险对高校的正常运营是有较多不利影响的,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关的规避,以保证高效财务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的降低。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目前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两种概念,即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概念。广义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经济界在经营中遇到的经济风险,这种风险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呈现,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则是资金运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这两者在具体含义上有着一定的区别。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与广义和狭义财务风险都有着具体的不同,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高校在资金运营中存在的危险,且这些危险也包含了资金运作短缺、银行无力偿还等资金运作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
(一)高校防范意识缺乏
我国很多高校的运营预算基本都是有国家控制管理的,这使得很多高校对于财务风险上的管理并不重视,且在面临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时,高校管理人也没有合理的规避风险措施。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实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但由于贯彻和实施力度不足,使得很多高校还未改变于政府经济补贴的思想模式,其对于学校扩招背景下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不透彻理解。高校管理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的情况,不但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情况不断加重,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的资金正常运转。
(二)盲目扩招加重财务负担
随着我国教育扩招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校都对学校建设规模都进行了扩大,而这些不断扩招的学校,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扶持。我国对于高校扩招是有一定财政预算管理的,这使得高校除了利用财政拨款后,其也大量的引用银行贷款,从而导致高校每年需要对银行偿还大量的贷款利息,甚至一些学校在偿还利息后无法进行正常的学校资金运转。由于高校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使得其对财务风险没有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和管理体系,且也没有设置专门负责高校财务风险的专业管理人和岗位,从而导致其在盲目扩招加重财务风险后,没有科学的规避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治理。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在2013年颁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制度中明确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因实施和贯彻力度不够,很多高校目前使用的还是1997年版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传统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上比较落后,对于实际财务风险管理制定的制度也不完善,很多管理规定上都不符合财务风险规避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高校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都没有严格合理的制度可供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促进了高效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加强高校的防范意识
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体,其必然会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因此为了避免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必须要加强高校的防范意识。对此高校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财务情况和资金经营情况,来建设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对高校的财务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资金管理不合理而造成财务风险的形成。高校可以建设相关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以对财务活动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其能够及时的控制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防治盲目欠债而影响财务正常管理。
(二)对扩招投资严格管理
盲目扩招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扩招不但使高校的举债金额不断增加,也影响了高校的财务活动日常管理。因此高校需要对扩招投资进行严格的管理,在进行扩招投资时需要全面的对学校财务资金进行分析,以建立合理的扩招方案。在提出扩招方案后,需要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高校的扩招方案进行论证,以保证扩招方案不影响到高校资金的运转。
(三)建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且同时也有利于加强高校财务活动的合理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人,使得高校的财务活动在进行资金使用时,能够有专项管理人进行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需要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设置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并采用财务管理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同时需要将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深入贯彻到财务管理体系中。
四、结语
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2
机会和可能性。一般情况下财务活动结果包括收益(财务活动成果)和财务状况(偿债、营运和获利能力)。因此财务风险也指收益减少和财务状况恶化的可能性。
狭义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则是指举债经营给公司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股东权益收益率(ROE)或每股收益(EPS)的变动(标准差、财务杠杆等)描述财务风险的大小。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利率、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负债比重的大小。如果公司的经营收入到期不足以偿付利息和本金,就会使公司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一般情况下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符合人们的理解,便于人们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分析财务风险,所以笔者采用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所以我们应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寻找公司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方法,以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健康、长久的发展。
1.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要统一
对于具有高风险的创业板来说必须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监管制度。创业板上市公司从监管入手,转变监管理念,真正贯彻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制度办事,接纳符合规定的公司进入创业板。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创业板公司制度创新功能,在创新中发挥创业板疏通资本市场渠道的功能,引导和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确保投资市场的稳健发展。
2.防范我国特有的政府管制风险
创业板市场应认真贯彻市场机制和市场原则,尽可能减少政府部门的干预行为。在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一己私利,通过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支持公司上市,并将部门意见强加于公司和股市,造成公司运作机制和股市运作机制双重扭曲,从而影响了创业板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在整个上市公司的发行与上市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制度办事,减少政府的干预行为,防范政府管制风险。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
1.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活动的管理
加强现金流管理。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处于创业期,在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要求更加注重现金流管理。首先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用于量化公司的现金流量,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其次,建立有效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模式,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这四方面来分析,预测公司的现金流风险。
寻求最优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所以寻求最优资本结构仍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应该重视的问题。应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合理安排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 使其达到最优组合,即在资本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提高负债比重,进而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加强投资风险的控制。首先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加大对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人才的投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也是加强投资风险控制的方法。通过投资组合来降低长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实现收益的稳定性;公司也可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处置等环节的严格控制,用于控制公司投资风险。对于公司的短期投资,则可以通过存货项目分析,加强存货的流动性以及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同时选择适当的长、短期投资数量也是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方法。
2.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分阶段管理
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尤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更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各个阶段的管理。
事前控制。一方面要求公司建立完善合理的财务预警系统,通过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等提前预测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公司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人员建立和管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专业能力,从各个方面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事中控制。包括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筹资活动、资金分配活动。建立健全各种风险防范制度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时调整财务策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降低财务风险的影响。
事后控制。首先要在经营管理者的带领下及时认真的总结公司风险管理的经验与不足,以发生过的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指导公司未来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档案,记录和分析已发生的财务风险,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王芳云,2005)。
3.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散化
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3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风险传导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风险主要指无法实现预期效益的可能性。对企业风险的定义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知的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负面效果,造成企业预期经营目标偏离实际目标,进而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失败。企业风险是风险的一种,其在具有风险一般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复杂性以及多变性等特征。
当前对财务风险的定义分为两种:即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指的就是筹资风险;而广义财务风险实际上就是微观经济风险,主要体现企业的经营风险,尤其是企业在某种特定的时期内或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能掌控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动缓慢、企业资金连续性不能得到保证,进而造成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与企业的预计目标相背离的情况的发生,影响企业的盈利目标,甚至造成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困难。
企业风险传导指的是由于企业处于一个整体的经济系统中,自然会不可避免的受到企业外部和内部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风险,依附于各种渠道传递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任意一个功能节点,从而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并使企业有可能遭受经济损失。而广义的企业风险,除了会在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进行传导,还会在整个大的经济体系中,由于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相关性,企业风险会在整个供应链的企业之间大传导。因为相关性的存在,一个企业产生的风险很容易传导至其他相关企业,甚至会通过某种载体沿着供应链传导至整个供应链条,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要素分析
伴随着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企业财务风险也在向复杂化的方向靠拢。以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为基础,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筹集风险
当金融市场十分活跃的时候,由筹资途径、筹资方式这两点因素会造成筹资难度以及筹资成本这两方面的问题,同时筹资方式的不同又会带来筹资的弹性大小、功能宽窄、资本结构的合理度等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就会造成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局面。筹资数量不当的风险、筹资时机不当的风险以及资本结构恶化的风险这三者是资金筹集风险的三种主要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资金使用风险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通常的情况下资金数量是一定的,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使它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率,进而使企业增加资本收益,是一个对于企业而言,有必要进行详细周密考虑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对资金的使用会集中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表现:第一个方面就是现有资金的配置;第二个方面是内部投资;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对外投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自身的日常财务活动环境具有多变而复杂的特点,伴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企业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往往也存在着风险的情况。
(三)资金回收风险
在一个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中,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回收,这是一个企业在日常的财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同样是保证一个企业的资金能够进行顺利循环周转的主要的因素。资金回收风险集中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表现:结算资金回收风险;投资回收风险;预付、出借资金回收风险;外汇风险;对外担保风险等。
三、对企业财务风险传导产生方式的研究
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4
关键词:财务风险、资本投入、预防方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将面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变的经营风险,其中财务的安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应对新的经济环境、新的经济管理行为和新的管理变革所带来的对财务管理行为的冲击和影响,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关于企业风险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偿还债务的不确定性,企业的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相关,也就是企业财务风险专指企业筹资风险;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及收益分配等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贯彻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企业财务风险也以不同的形式危及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既包括企业筹资风险,也包括企业投资风险、资金收支风险、日常财务管理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多方面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1、因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消费政策、利率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化,通货膨胀等因素,增大了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企业市场风险。
2、财务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一是资本结构不合理,股东资本与债权资本的结构严重失衡,资本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可持续增长受到严重制约;二是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失衡,在资产中长期资产所占比例过高,而负债中流动负债比例过高,用短期债务支撑长期资产或长期业务的运营,没有相应的长期负债相匹配。
3、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一是现金流的管理风险;二是应收账款和企业信用政策的管理风险。应收账款的多少、收款风险的大小与企业的信用政策相关联,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是降低企业收款风险的保证,同时必须提高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科学、有效性,合同管理的有效性。
4、资本投入中的财务风险。首先要考虑不动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与可支撑的资金来源是否匹配,其次资本投入的收益性、回报率是否达到预期,如果投资失误,将损失惨重。
5、股利政策管理中的财务风险。企业的收益形成现金流入,分配形成现金流出,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不相适应时,就产生了收益分配风险。当企业收益形成的现金流入远远大于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时,可能会因股东现金偏好得不到满足而对企业经营及整体产生不利影响;当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时,将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因此,收益分配风险是现金流量的不协调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方法
风险预防是指在接受既定风险的条件下,通过采取措施,以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预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法一般是以在两种情况下采用:某种经营活动的风险与其收益不相称,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都较高;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所支出的成本费用大于风险收益。回避风险法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另一种是在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情况时,及时终止或调整方案,以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
2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来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还应比较控制风险的代价与减少损失程度之间的关系,只有减少的损失大于控制的成本,这种决策才是可行的。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例如,企业可采取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增加花色品种等措施,以降低市场销售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
3分散风险法。分散风险,对于企业来说,通常的做法:一是企业之间的联营,对于风险投资方法,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经营、共同出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将应由企业独家承担的风险,改为由联营企业之间共同承担,从而使风险得以分散。二是多种经营或多元投资,在投资经营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当一种产品销售不景气时,可能另一种产品却蒸蒸日上,当一种产品亏损时,可能其他产品却盈利,这样,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果就比较稳定,不会因一种产品销路不畅而导致企业破产。
4转嫁风险法。转嫁风险是指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承担。转嫁风险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一是购买保险法,企业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就可将由本企业承担的风险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二是签订远期合同法,远期合同的作用在于明确购买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企业通过签订远期合同,可将风险转嫁给供应商或客户。三是转包法,企业可将风险较大的业务,采取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的方法,转包给其他经济主体来经营,企业定期收取承包费和租金。四是租赁法,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内使用或不经常使用的机器设备,若采用租赁的方式取得,则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和避免固定资产无损耗的风险。五是资产剥离法,可根据有关信息和风险预测,将经营风险大而获利能力低的资产提前转让出售。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建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一是要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体系,选定合适企业自身特点的风险指标,包括主要的财务指标和必要的业务统计指标;二是要根据企业自身营运特点和历史数据,科学分析确定风险预警指标临界值;三是要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报送系统,企业所属部门和子公司应根据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数据和风险指标;四是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及风险评价体系,对有关数据和风险指标进行测算评估;五是要根据测算评估的结果,进行预警并提出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办法,组织有效实施。
2、加强企业资本投入的预算管理。对固定资产、不动产的购入要落实相匹配的资金来源。对长期投资要严格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不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项目不投入,对必要的长期投资进行科学论证,落实资金来源,加强投资后的项目管理,建立投资责任人制度。
3、适时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确定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负责结构,建立稳定的财务结构体系。适时进行企业财务结构的优化,建立各项资产与相应负债、权益之间平衡关系,化解财务结构风险。
4、杜绝企业对外非相关性担保。加强企业管理民主化,重大问题进行集体评审,防止主观臆断,避免企业或有负债事项的产生。
5、建立科学的企业鼓励政策。兼顾股东利益和企业的自身发展,建立科学的股利分配模型,建立与股东的良好沟通机制。
四、结语
企业经营的外在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大,风险无处不在,从高层战略决策到日常管理都必须注意风险管理。风险同时也是机会的伙伴,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抢得先机,企业也就多了一份机会,多了一份安全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 债务 筹资风险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及市场快速变化,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经营风险难以避免,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风险实际上是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而企业在经营中大多数都是借入资金,负债经营成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策略,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企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发展,企业所面对的财务风险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经营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从财务风险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当前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衡量,进行适当的防范与控制进而将风险程度降至最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经营风险引起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一)无力偿还债务风险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弥补企业自有资金的不足,还可以用借贷资金来实现盈利。由于负债经营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如果公司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公司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公司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公司信誉程度,甚至还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灭顶之灾。
(二)利率变动风险
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的影响,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股份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一般都来自发行股票和债务两个方面,其中,债务(包括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商业信用)的利息负担是一定的,如果公司资金总量中债务比重大,或是公司的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就会使股东的可分配盈利减少,股息下降,使股票投资的财务风险增加。公司融资产生的财务杠杆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当融资产生的利润大于债息率时,给股东带来的是收益增长的效应;反之,就是收益减少的财务风险。
(三)再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环节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由于负债经营使公司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多种多样,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不同的财务风险成因也有所不同,只有了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防范措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性
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外部因素,随着市场原材料价格的疯狂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升高,增加了企业运作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与预期收益相差甚远。另外银行利率的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同时也可能带来灾难,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内在因素
1、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不会产生风险,而企业生产实际过程中需要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进行销售产品策略,企业应收账款急剧增加,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到位,直至成为坏账,资产严重流失,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6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168-01
财务的正常运转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财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如果想在当今如此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利于不败之地,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监控,把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对于财务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使企业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会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预期收益下降。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由融资或者筹资带来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客观性、不稳定性、系统性、不确定性。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财务外部环境变化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产业政策、利率、通货膨胀、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变化。
(二)企业财务人员意识和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对财务风险的预判和预防不够,也是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四)财务监审制度缺陷
目前在许多企业中制定的财务监审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按照制度执行,难以有效地防控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收益分配缺乏科学性
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离不开收益的合理分配,如果企业收益分配方法缺乏科学性,不遵循企业的实际状况,会对企业的财务结构产生影响,从而破坏企业财务的收支平衡,形成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各部门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
要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就必须首先处理好企业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这一问题不解决好,企业将无法做到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和充分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在处理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上应坚持集权适度,分权合理的原则。
(二)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调整全程控制机制。
(三)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的控制包括财务风险的预测、评价、决策、防范环节。风险预测是基础,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就是在增强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各个环节都能预见风险的存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施科学的管理。
(四) 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规避财务风险
首先应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不断充实资本。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负债规模。再次把握借款时机,审时度势,合理决策。最后预测负债筹资的使用效果,权衡成本收益,优化债务结构。决定资本结构的因素是融资决策。将不同的债务按期限合理搭配,以减少偿还债务的压力,保证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融资金额大小直接决定了资本结构状况。企业应当努力使资本结构最佳,融资成本最低。
(五)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
1.良好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财务风险防范是在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的基础上,提取特定的信息,满足管理的需要。因此,要求企业财会部门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基础功底,牢固树立信息观念,掌握了解市场政策、市场供求、市场经济发展等内部外部信息,并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反馈给企业,为开发和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资料。
2.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蒙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3.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财会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风险防范的成功与否。财会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积极建议和处理方案,发挥财会在企业经营中的参谋作用。同时要求财会人员具备与生产、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并对知识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