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财务风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避财务风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避财务风险

规避财务风险范文1

摘 要 关于医院财务风险的规避对策,本文提出了以下观点: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财务风险应变能力,积极开展有效筹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关键词 医院 财务风险 规避 对策

财务风险不仅会发生在企业当中,也会发生在医院当中,会给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失,要采取对策加以规避。

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医院财务预算是指医院根据经营情况、发展计划和发展任务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主要涉及的方面有业务收支预算、专项收支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业务收支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方法,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超出核定部分的收入由主管部门收回。医院要将药品收入预算指标分配到各核算单位,然后严格控制,确保药品收入不突破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帮助医院了解所需资金额,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计划合理安排和筹措各项资金,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财务支出方面,医院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医务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将专项业务费和项目支出费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在购置大中型医疗设备和进行项目投资前,要做市场调查和可行性报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根据调查和报告认真分析医疗市场和预测投资回收时间,必要时可以采取合理的融资租赁方式。

二、提高财务风险应变能力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医院的财务状况出现了实际和预想的偏离,产生或加剧了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医院的财务部门要制造一种理财环境,这种理财环境主要是指影响医院财务活动的外部条件,它能够帮助医院提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涉及的范围主要有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虽然这些因素不在医院范围之内,但却能严重影响医院的财务管理状况。理财环境是医院财务决策所无法改变的因素,它的变化对医院财务经营状况会产生很多的影响,因此医院要想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就要提高对理财环境的应变能力。医院要时刻关注理财环境的变化,它的变化有可能就会引起较大的财务风险,不可低估。另外,医院也要时刻关注医疗市场的需求变化情况,定位好医院的市场,积极了解国家的医疗政策法规,认真分析研究变化无常的理财环境,从而把握变化的规律和动态,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调整医院的财务管理方法,降低理财环境的变化给医院造成的财务风险威胁。

三、积极开展有效筹资

解决资金不足的方法有积极筹资和内部挖潜。当医院内部的资金无法满足资金空缺时,就要积极开展筹资活动。医院内一定的负债有利于减少医院的资金成本,负债筹资能起到某种程度的调节作用。然而负债筹资也会增加医院的财务风险,因此有效的筹资管理是医院应对财务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效的筹资管理是指改善医院的资本结构,降低资金的综合成本,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筹资风险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影响主要有:一是系统分析医院的资金结构、负债状况和财务杠杆效应;二是做出资金结构优化。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考虑筹资成本、市场风险和结余分配政策等,在动态筹资活动中实现资金结构优化;三是选择筹资方式,医院可以优先考虑信贷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进行集资。另外医院也可以借鉴企业的筹资方式,例如“借鸡生蛋”式筹资方法,这种筹资方式是要支付一定利息的,它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加大了成本,为能够按照合同规定付款,医院可以实行单机核算,同时鼓励职工为资金的节省贡献力量,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肩负责任。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医院经营资金的管理表现为对流动资金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医院的流动资金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因此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以流动资金为重点。通常财务风险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突然发生的,是各种风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对资金流动影响的积累转化过程,这些风险因素对资金的影响表现为财务指标的变化。所以通过观察财务指标的变化,就可以大致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因此,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在负债经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营规模,结合资金运转状况,采取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财务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财务状况方面的数字信息,可以了解医院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并从数字反映中发现可能会爆发的风险,及时采取对策进行制止,这就相当于发挥了警报器的作用。

五、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和整体管理意识。首先要提高财务高层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然后提高普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时刻提醒财务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准备,在医院内部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机制,提高适应能力。防范财务风险,不单单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任务,也是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任务,每个人都要为医院财务管理做出贡献。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部分,所以不应该将其孤立,相反要作为整体进行管理。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过程中,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时,也要确保整体资源的合理均衡分配,从而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9(04).

规避财务风险范文2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规避;探讨

经济财务风险大部分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经济主体都有存在着经济财务风险,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经济财务风险也是无法完全消除的,由于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每个阶段、环节当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经济财务风险,而这些风险人人都了解,但是却不知道风险背后的源由、发生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中具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管理控制效果,决定着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

一、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发生的原因

在资金等进行筹措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对财务处理上存在的资金问题的风险。企业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贷、融资、股票等方式得到资金,而这些资金的归属权是属于其他人的,这种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企业所要面临的经济财务风险。比如,企业在对资金使用或者经营上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导致了在到期时难以将利息还清,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还让企业欠下了债务,这些都是经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在企业对资金的使用中,也会发生一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了对项目的投入、投资的建设、投资的股权等,这些都被归纳进了投资中,由于企业在对企业、市场、生产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再加上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对资金进行回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风险,主要是在企业对商品进行销售过程中,会获得的一定报酬,这些报酬就是说商品资金向着流动资金转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风险,同时是企业对资金进行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从而导致企业由于受到市场上存在着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对资金回收不及时,再加上在对资金进行回流过程中,由于债务人的一些因素,导致了账目失去意义,阻碍了资金的回收,这些都会将资金的流动造成破坏,从而对企业造成了运营的风险。在企业对资金进行分配中,也会发生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了利润的分配。而企业在利润分配中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就有对股东、投资者、员工福利、基建投资、公积金的等额分配,这些都是对资金的分配。由于在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结构和规模等都不相同,对其进行分配的时间不同,导致了对资金分配程度也不同,从而加大了企业对资金的计算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资金的风险。经济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分析:宏观层面:从宏观角度而言,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又细化为三大原因,第一,是因为国家某些政策因素的影响,比如货币紧缩政策、金融调整政策等,这些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企业经济活动,进而导致企业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第二,是因为经济市场的原因,市场上的同伙膨胀,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而导致经济财务风险;第三,是因为市场经济秩序不稳定、秩序混乱,也是使得企业经济活动发生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微观层面:从微观层面角度而言,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也可以细化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经济活动发生财务风险;第二,是因为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以及有关于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不够标准规范,而使得企业面临各种经济财务风险;第三,是因为企业领导决策失误,这也是企业经济活动面临风险的最大且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如今的规避方式

(一)将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

在企业财务的管理中,面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将风险进行规避,这也是对风险规避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中主要是由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负责,要更好的规避风险,就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在风险到来之前将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处理。面对其中的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快速的处理,从而加大企业的发展机会。对风险进行判断的方式可以分为感知和分析两方面。这些方式从客观的角度将风险中存在的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可以通过对风险进行感知,来进行一系列的对策,从而能更加快捷的将风险进行处理。在对风险进行识别过程上包括了企业对其本体个员工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问题等。同时对风险进行识别判断中要保证其内容的详细,考察的综合。

(二)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过程中,企业需要将面临的风险结合各种专业财务知识来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这种方式能提高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成效,同时也是企业对风险管理重要的环节之一,企业需要将这个环节做好,才会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更好的对风险进行处理与应对。那么风险评估的大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不确定因素的不同,就需要提前将风险进行估计,以更好的准备来面临风险。部分企业对风险的产生比较早,就应该提前制定对策,而有的企业风险的产生比较严重,同样也需要提前进行对策的制定;有的企业风险发生的时间段相对较晚,对于这种风险的发生,可以根据企业的能力来进行对策的制定,如果能力有限,就可以将其放在之后再处理。

(三)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受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等的影响而降低管理质量,这时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来对其进行控制,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将其损失达到最小。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为:风险保留、风险转移、控制损失和回避风险。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有计划的保留或者是无计划的保留就叫做风险保留,同时也是风险承担。风险转移则是在企业的保险合同中,将风险从让渡人手中向被让渡人转移的过程。对损失的控制就是分为了风险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的控制。而回避风险就是在企业面对风险的处理方式上最消极的一种行为,企业有意无意的将风险进行回避,让风险无法发生。

三、规避风险的强化措施

(一)采用多元化经营

在企业对风险的规避方式中,有的企业采用了多元化的经营理念来应对风险,通过企业之间互不相连的项目经营,降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让企业间的影响程度降低,促进了风险发生的降低。当其中一个企业面临了巨大的风险冲击,其产生的影响对周围其他企业也相对小了很多,而其他企业中产生出来的风险亏损也会随之降低。由于企业之间所经营的主要业务不同,从而也会促进企业在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时所发生的经验不足情况得到缓解,企业之间可以再交流中将这些经验得到互补的效果。

(二)做好对风险的预警

企业在对资金进行控制过程中,对其进行预警系统的建立,很好的对风险造成了规避的效果,其运用了对现金流量表的准确编制,同时还让企业能根据计划的内容进行金融上的一系列处理工作。预警系统虽然对风险进行了良好的规避效果,但是其系统是要建立在资金的基础上,如果企业的资金受到了亏损,那么这时候预警系统就不能发挥出其作用,就应该商讨采用其他的方案。

四、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管理运营中,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将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对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运行进行合理的调整,对其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防范,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王志丹 李敏霞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参考文献:

规避财务风险范文3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 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规避财务风险范文4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规避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建设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在白炽化的市场竞争下出现了一些发展问题。其中,财务风险就是影响施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施工企业必须采用合理的措施。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施工企业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在财务风险的来源上,施工企业和一般企业基本一致,但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又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尤其表现在工程项目对财务风险的巨大影响上。如果不能恰当处理许多不确定的财务风险,就容易导致施工企业陷入财务危机,阻碍施工企业稳健发展。目前,我国部分施工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等)均逐步恶化,很多施工企业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从而难以有效地控制、预防财务风险。通常,导致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有筹资顺序安排、信用交易策略、筹资时间与方式、资金来源结构、筹资规模策略等;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价格变动、利率变动、市场风险等。

具体而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外部宏观环境。人工、周转材、辅材、建设工程主材等成本快速上升;施工企业为了满足环保要求必须进行文明施工,增加扬尘处理、噪音控制、形象建设、工程洒水、施工围挡等施工成本;持续变动的汇率、利率、货币政策、价格的影响;日益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使得行业利润空间变小;其他偶然因素的破坏作用。其次,施工企业内部决策。业绩考核机制不合理;财务决策缺乏合理性;成本问题等。第三,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内部关系混乱,管理混乱,资金使用、管理、利益分配权责不明,难以保障资金的完整性、安全性;施工组织不科学;没有有效地接触粗放管理问题等。第四,施工企业内部人员。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性;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升。第五,施工企业内部财务。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具有局限性;财务活动的复杂性等。最后,建设工程施工周期。施工季节性影响;项目周期性影响。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损失性或收益性、不确定性、全面性、客观性以及激励性五个基本特征。损失性或收益性,表现为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小收益低,风险大收益高。不确定性,表现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可变性,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财务风险,也可能不发生财务风险。全面性,表现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均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如资金分配、资金积累、资金运用、资金筹集等财务活动均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客观性,表现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时时有风险、处处有风险,人们难以彻底消除、回避风险,只有合理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控制风险,防止风险带来的损失。激励性,表现为财务风险促使施工企业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在这五个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中,不确定性、全面性与客观性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本质属性;收益性或损失性、激励性则是财务风险带给施工企业的影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将会对企业生存的安全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四、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策略

(一)采用合理的工程投标报价方法

在工程投标报价时,施工企业应当充分研究招标书,并根据工程项目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工程投标报价方法,尽量确保在中标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利润。通常,施工企业可以采用以下集中投标报价方法。第一,个别分析投标报价法。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别、特点、施工条件,综合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选择报价策略。如果工程项目是施工条件好、工程量大、工作简单、竞争对手多的通用工程,或是施工企业希望进入的新施工市场、新领域的工程,施工企业就可以采用较低报价。第二,不平衡报价法。即在基本确定总价后,调整各个项目的报价,从而在确保总价竞标的竞争力的同时,又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例如,对于基础工程、土石方工程、开办费等可以早日结账收款的项目,可以稍微提高报价,并适当降低后期工程项目报价,使总报价保持不变,以有利于施工企业资金周转。此外,施工企业工程投标报价方法还有多方案报价法、建议方案报价法、突然降价法、先亏后盈法、无利润算标法等。

(二)合理筹集建设资金

从理论上而言,施工企业中标后,会从建设企业哪里获得10%-20%的启动建设资金。然而,近年来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施工队伍出现在市场中,使得建筑工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使施工企业在和建设企业的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许多建设企业会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例如建设单位要求施工企业注入履约保证金或施工垫资,迫使施工企业必须先期垫付部分资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工程承包建设的资格,不得不到处拆借资金。施工企业一旦垫资,就承担了相应的资金成本,丧失了垫资收益,并在工程建设中处于不利地位。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负债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施工企业应当根据施工项目和企业自身实际,适度举债,合理筹集建设资金。

(三)严格实施施工合同

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后,就需要认真分析发包人责任、承包人任务、施工工期、合同价格、移交、验收、索赔程序、违约责任等内容。根据合同进行工程管理,向项目相关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合同管理人员解释、说明主要的合同内容,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分析合同条文,使得相关人员掌握合同规定、内容,了解应当承担的工作与合同责任,促进内部员工协调一致,防止发生违约行为。

(四)加强施工成本管理

控制施工成本能够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施工成本是工程建设施工时发生的所有的生产费用,包括构配件、辅助材料、原材料等消耗费用,周转材料的租赁费、摊销费,施工机械的租赁费、使用费,工人的津贴、奖金、工资,以及组织管理费用等。加强施工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前提下,采用合同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组织措施等尽量降低施工成本,规避由成本增加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才人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施工企业的急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短缺,导致管理漏洞时有发生,从而诱发各种财务风险。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当由相应的专业人才负责,施工企业需要加强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规避由于内部管理不合理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施工企业应当转变人才管理理念,尊重人才、知识、劳动、创造,促进人才队伍有序发展;施工企业应当完善人才培训、引进机制,改善员工队伍梯次结构;施工企业应当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选拔任用优秀的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施工企业应当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为企业员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施工企业应当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才尽其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是影响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风险之一。施工企业内部决策、内部管理、人员、财务,工程施工周期,外部宏观环境等均会导致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施工企业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规避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袁晓敏.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2006(4)

[2]王兴玲.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防范财务风险[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6(6)

规避财务风险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本控制;全面预算

在建筑行业泡沫逐渐破裂的现阶段,原有的粗放财务管理模式将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全面预算管理不力,成本费用严重超支,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够合理等问题,制约了建筑企业做大做强。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而,合理控制财务风险理应成为建筑企业的首要问题。

一、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财务风险意识不足

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存在财务风险意识不足的情况,国内建筑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领域实践操作水平较差,主要以财务会计核算为主要活动内容,财务风险控制不当。当银行贷款规模紧缩时,建筑企业所承担的融资、资金利用效率风险将会加大,制约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部分中小型建筑企业因财务困境面临或者已经破产。为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势在必行。

(二)全面预算机制缺失

现阶段建筑企业的预算模式主要集中在融资、成本和费用控制等基础工作的开展。而目前,建筑企业特别是许多中小建筑企业并没有搭建全面预算机制,在建筑项目开始前仅对主要部分进行成本预算。而在运营过程中,与预算的对比分析与调整工作相对缺失,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对于建筑过程中不可抗力因素所产生的成本变更工作预计不足,这将造成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迅速积累和不断增加,影响建筑企业的资金链健康运转,可能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弥补因预算缺失而导致的损失。预算机制缺失或不足无法通过合理的市场分析来估算项目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贷款规模难以控制

(1)贷款规模迅速增长,企业承担的债务负担逐渐加重,在建筑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盈利能力降低的现阶段,建筑行业沉重的债务负担将影响企业的经营运转。(2)短期债务比例迅速上升,出于信贷风险角度考虑,金融机构缩减了长期贷款规模,建筑企业短期债务规模扩大造成企业短期内需准备额外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对现金流的要求提高,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迅速加剧。

(四)成本费用控制不到位

建筑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近年来,建筑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成本控制水平有所提高,但对于动态成本、边际成本的关注程度仍不足,成本费用的控制范围相对比较狭窄,无法覆盖整个建筑企业的运营范围,这将造成费用控制的工作重心出现偏移,计划外成本增长。在建筑企业部分工作环节中,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成本浪费等情况。基层工作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相对较差,造成建筑企业整体成本费用控制不当,影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财务风险也有所加大。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1)管理层应该形成至上而下的风险管理模式,强调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运营的重要性,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氛围,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2)建筑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财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工作,查找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与财务工作存在的不足,配合审计部门降低企业财务工作的失误,合理规避风险,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管理层负责,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同时要求各个部门配合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3)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邀请专家来到企业对财务乃至其他相关部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培训,增强财务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合理确定贷款规模

(1)关于总体贷款规模的控制。建筑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充足的资金对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是必不可少的,但企业所面临的债务风险也随之提高,这要求建筑企业结合预期发展情况与建筑行业市场发展情况制定全面的贷款规模计划。当贷款规模超出预期后,管理层应迅速分析原因,在合理范围内增加贷款规模,保证公司的偿债能力能够满足贷款的本息需求。(2)建筑企业应制定合理的长短期债务比例。虽然短期债务相较于长期债务申请条件相对宽松,但是短期债务规模过高,将造成企业财务短期偿债压力增加,所以建筑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现金流运行情况与公司的偿债能力,合理制定长短期债务比例,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适度缩减短期债务比例,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或提高长期债务比例,缓解短期财务压力,降低财务风险。

(三)完善全面预算模式

建筑企业要完善全面预算模式,需要管理层转变对预算的认知模式。建筑企业全面预算工作应该落实到整个企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预算的执行权责归结到各个部门,当出现因工作失误而超出预算的情况则迅速归结责任,进行相关处理工作,提高整个建筑企业对于全面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预算能够落实到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企业应通过实际发生成本与预算报表的对比,找出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相对完善的预算计划来规范企业建设和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资金收支情况。(四)加强成本费用管控(1)建筑企业要提高对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动态成本作为建筑企业施工项目与运营过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一定不可预见性,控制工作的开展在初期将会面临一些问题。这需要建筑企业不断提高动态成本核算效率与重视程度,对于成本费用控制效果较好的部门予以经济奖励,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成本费用管控水平。(2)建筑企业应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选择能够重复利用的工具,同时应该达到建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对于铺张浪费行为予以严厉处罚,成本费用管控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管理层持续关注,以降低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

三、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财务风险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需要管理层与整个企业协同注重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提高财务风险意识,以完善的财务管理手段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不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斌.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

规避财务风险范文6

1.投标风险

投标风险,是施工企业最有可能发生但又最难以避免一种风险类型。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想争取到一个项目的施工权,就必须与同行业内的其他诸多企业进行投标竞争,而在这个竞标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就被我们称之为是投标风险。

施工企业的生存离不开投标活动,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的业务项目都是要通过投标来争取到的。无论最终的投标结果如何,施工企业都必须再推投标过程中投入一定的资金,通常这部分资金就是保证金,即保证投标单位在中标后不会因为无力施工而给招标方带来损失。一般而言,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所需要递交的保证金都在投标价的2%左右,这一部分资金在项目投标、中标结束前一般不会退还给施工企业。同时,如果企业在短时间内集中参与多个招标项目的投标,那么企业就需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投标工作中,减少企业可使用的流动资金,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所要发生的一系列投标人员的工资、交通费、食宿费等,无论企业是否中标,这些花费都是难以避免的。

2.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也是施工企业难以避免的风险之一。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到项目施工之上,从项目的投标到实施,这整个过程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而施工企业要向保真工程施工中充分的资金供给,就必须对外融资,在融资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风险就是融资风险。

融资活动是为了保证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而开展的活动,施工企业通过融资补充企业的可使用资金资源,满足项目施工的资金所需。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主要的融资形式为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虽然有着利率低、速度快等优势,但依然难以避免的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施工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一旦企业在银行贷款期限内未能完成施工,未能及时收到施工款项,那么企业就必须承担更多的银行贷款利息,或者是借东墙补西墙,借更多的银行贷款。这种银行借款的形式来维持企业施工所需资金的形式,极易造成企业资金结构的不稳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

3.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是指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有不当行为所引发的各种财务风险。企业成本管理包括材料成本管理和税收管理两大类,企业成本风险也包括材料成本管理风险和税收管理风险两种。

成本管理是一切企业所必须开展的主要企业管理活动之一,特别是对于生产型企业、施工型企业而言,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成本管理和税收成本管理两种活动。在材料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项目施工材料预算没有细化、材料使用安排不当、材料成本上升等都有可能导致材料成本管理风险的发生;在税收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对于地方税收政策的研究不透彻,缺少税务筹划等,都有可能加大企业的纳税负担,增强企业的税收管理风险。

4.结算风险

结算风险,是指施工企业在项目完工之后,在于业主进行施工项目结算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讲,施工企业在项目竣工之后,都应该与业主进行及时的项目交接,项目审核,与业主结算相应的施工款项。但是在实际结算过程中却有可能因为各种情况的发生导致施工企业与业主之间的项目结算工作迟迟难以完成。比如由于业主和设计等原因,造成工程有部分变更和预算调整不能得到批复,致使财务结算的滞后,再如一些业主在施工后期财务状况日渐拮据,很难一次性付清施工企业所需要结算的全部项目施工资金,把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结算工作战线拖的很长,无疑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1.投标风险的规避

首先,要深入开展投标调研。一些企业为了增加企业的施工机会,为了扩大企业效益,盲目的进行投标,对所有所能参与的项目招标都积极参与,但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花了钱却没有得到施工权。所以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想降低投标风险,就必须要开展深入的投标前的调研工作,特别是对招标文件要深入细读,深入研究项目内容、招标条件以及注意事项等,对所可能中标的项目加大投标力度,而对于中标渺茫的项目则要细细揣摩,谨慎投标。

其次,要做好期间的开销管理。在投标活动开展前,必须对投标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各项开支都列举出来,然后对这些开支进行细审,尽可能的降低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提高投标工作人员的节俭意识,把投标费用降至最低。

2.融资风险的规避

首先,丰富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是当下国内诸多施工企业的首选融资手段,但是长期的银行贷款也会给企业贷款来资金结构的不稳定,带来企业财务风险。所以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就必须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合理制定多种融资组合,尽可能地把融资风险降至最低。

其次,做好融资计划。无论是对于银行贷款形式的融资,亦或者是对于债券融资,都有可能会因为资金偿还延期带给企业一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也一定要做好融资计划,确保融资资金能够在融资期限内正常还款,从而不影响企业之后的融资活动的开展。

3.成本风险的规避

首先,在材料成本管理方面要加大风险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临时设施等制定统一的购买、使用、外借、租赁制度,建立相关台账,每个项目部仅享有固定资产、设施的使用权,而不享受所有权和处置权。同时,要加大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成本管理。施工项目所需的材料也要通过招标来完成,这样可以通过多方竞标降低企业的材料成本,同时也要加大对于施工材料使用的管理,坚持先进先出,制定合理的材料购买计划,防止材料过度积压占用大量资金。

其次,招标企业也要加大税收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要认真学习施工地的税收政策,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尽可能的降低施工企业的应纳税额,但又要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依法纳税。

4.结算风险的规避

要规避结算风险,就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做好沟通工作。项目施工结束后,施工企业要迅速组织人员与业主取得联系,然后就施工竣工后款项结算事项与业主进行研究,办理相关的结算手续,并严格按照工程合同规定结算送审。同时,编制竣工结算书时要保证“量”与“价”的合理性,加快竣工结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