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范文1
(一)加强组织领导。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启动后,我院立即成立了以院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部门主管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儿保门诊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了工作人员,安排了工作经费,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结合我院实际,科学制定了儿保门诊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强化了创建措施,为儿保门诊规范化建设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硬件设施。我院严格按照规范化儿保门诊硬件评审标准,投入50多万元,建成了场地宽敞、功能齐全的规范化儿保门诊。儿保门诊总面积达326平方米,设有体格测量室、健康体检、营养诊室、心理行为诊室、发育测评室、干预与行为训练室、听力视力口腔保健诊室、健康教育室、集体儿童保健室、新生儿游泳抚触中心等,装修温馨,布局合理,富有童趣,符合儿童特点,且电子体重称、卧式测量床、耳声发射仪、视力筛查仪、诊查床、诊查桌、电脑、电视、投影仪等各种设施设备齐全。
(三)严格规范管理。积极制定儿保科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及工作常规。同时,加大管理考核力度,规范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和诊疗水平。目前,我院儿童健康管理档案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建立起了一整套儿童健康基础档案、高危儿管理档案、儿保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等电子化信息资料。
(四)狠抓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学习、培训,对儿保人员,坚持做到每半月进行一次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测试,并轮流安排参加市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进修。目前,我院儿保门诊共有人员6名,其中医师3名、护士3名,全部具备执业资格、上岗资格,持证率达100%。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范文2
一、目的意义
高危婴幼儿(以下简称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是儿童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降低残疾儿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管理体系,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使高危婴幼儿能得到更加及时、系统的干预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全区儿童健康素质。
二、管理范围
区妇幼保健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要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保健)项目,在体检过程中按照高危婴幼儿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筛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婴幼儿及时列入高危儿专案管理,建立高危儿管理档案,并把相关体检内容记录到《儿童保健手册》上。
三、管理职责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加强高危婴幼儿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家长对高危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告知家长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程序。按要求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在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中及时筛查出高危婴幼儿,并根据情况及时指导、治疗及转诊。
(二)区妇幼保健所
1、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高危儿,并做好高危儿登记工作。
2、开展高危儿的筛查工作,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指导。
3、对于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一步诊治。
4、定期召开例会,通报高危儿转诊情况,同时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高危儿系统管理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危儿的诊治水平。
四、管理措施
(一)专案管理
对筛查出的高危婴幼儿列入专案管理。区妇幼保健所统一刻制高危儿管理专用印章,发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危婴幼儿的《儿童健康手册》上盖章标记,并根据情况进行干预指导及转诊。
(二)分级管理
根据高危儿分级分类标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Ⅰ类高危婴幼儿进行专案管理。区妇幼保健所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高危儿,同时对Ⅱ类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Ⅲ类高危儿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诊治。
2、经专案管理病情明显好转或治愈的高危儿,应及时结案转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系统保健管理。
3、对于社区门诊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干预与治疗。
(三)转诊管理
区妇幼保健所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对于其不能治疗的高危儿,应及时填写高危儿转诊登记本和“高危儿转诊通知单”,一联“通知单”交给家长,嘱其及时携带儿童凭“通知单”前往区妇幼保健所或上级医疗机构儿保门诊进一步确诊与管理;另一联为存根应保留并做好登记。
(四)随访管理
1、门诊随访:区妇幼保健所对转送来的高危儿要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认真做好登记,根据高危婴幼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管理。在收案管理期间,督促高危婴幼儿按系统管理要求,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经过治疗明显好转达到社区收治水平的高危儿,及时转回社区,并做好衔接和指导,对于门诊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2、电话随访:对于转至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的儿童,区妇幼保健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于转诊两周内进行电话随访,并做好登记。
(五)信息管理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范文3
一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自2009年起,各级财政对全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其中中央财政对各地区按照不同比例予以补助,其余部分由地方财政配套。2009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79亿元,补助农村孕产妇2726.6万人。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农村住院分娩率,促进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的持续改善和城乡间差距的进一步缩小。通过项目的实施,降低了农村孕产妇经济负担。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了产科培训和监管,规范了住院分娩服务内容和流程,基层产科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广大群众逐步享受到了免费的、有质量的基本服务。陕西、河南、湖南、甘肃和重庆加强产科质量管理,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控制剖宫产率,其中陕西省农村孕产妇剖宫产率由2008年的32%降至2010年的26%。
二是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该项目主要是为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免费增补叶酸,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农村生育妇女出生缺陷防治的意识和能力,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2009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3.2亿元,有2356万名农村生育妇女免费服用了叶酸。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加速下降,中国农村地区群体推广免费补服叶酸的措施已初见成效。2009年至2011年,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年均下降速率达16.6%,明显高于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全国年均6.6%的下降速率;其中农村地区年均下降速率达17.8%,明显高于同期城市年均下降速率。2011年,项目效应进一步凸显,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下降速率达21.4%,其中农村地区下降速率达22.4%,仍高于城市地区18.5%的下降速率。通过项目提供主动的服务和宣传,明显提高了育龄妇女对叶酸的认识和服用率。项目的实施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了各地区间服务可及性的差距,明显改善育龄妇女增补叶酸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已逐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2009年开始,卫生部和全国妇联共同开展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分别为全国1000万和120万35岁至59岁的农村适龄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2009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3.55亿元,共有1169万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接受了宫颈癌检查,146万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接受了乳腺癌检查。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农村妇女常见病得到及时诊断,促进了妇女“两癌”的早诊早治,减少了农村妇女死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农村妇女对“两癌”检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从项目初期接受率不到50%,到现在广大农村妇女愿意接受并主动寻求服务,健康意识明显改善。同时,各地都建立起了卫生、妇联、人口计生等多部门合作机制,以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共同参与、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制度,初步构建了农村“两癌”防治网络,大大提高了基层机构和人员的“两癌”检查服务能力。
四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通过为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筛查、咨询指导和相应的干预服务,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减少儿童的艾滋病新发感染。2010年起,中央财政投入从8266万元增加到每年8.39亿元,项目内容扩大到预防艾滋病、先天梅毒和乙肝等母婴传播性疾病的综合防治。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有助于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大大减少了儿童艾滋病新发感染,体现了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普惠性。2010年联合国组织提出了到2015年“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和先天梅毒”的目标,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2012年,该工作被联合国2012年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选为最佳实践。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范文4
一、项目目标
继续降低孕产妇、婴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医疗保健水平和抢救能力,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力争年底达到以下指标:
(一)主要健康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下(五年平均数),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50%以上,其中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5%以下;
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3‰、16‰以下,其中因新生儿窒息死亡比例明显下降。
(二)主要工作指标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2%;
2.孕28周县级高危筛查率达到90%;
3.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
4.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90%;
5.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5%以上;
6.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85%。
二、具体工作安排
1.制定项目年度工作计划;
2.根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调整完善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成员,召开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成员会议;
3.落实项目年度配套经费,加强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4.制定执行《县孕产妇高危妊娠防治与抢救实施方案》,
成立高危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孕产妇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
5.加强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中心和分中心建设,组织人员进修培训,配备标准设备,提高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能力;
6.开展产科情况调查,提高产科质量;
7.组织县级医疗机构和中心卫生院专业人员参加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临床进修,安排乡镇卫生院人员到中心或分中心进修学习;
8.按项目要求组织各级医疗机构人员参加省市产儿科专业知识培训,县级组织乡镇卫生院人员培训4期/年;
9.开展群体健康教育,推广适宜技术;
10.规范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的筛查和管理;
11.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
12.开展孕产妇、婴幼儿死亡原因分析,进行针对性干预;
13.年底召开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会议,总结项目年度工作,分析经验与问题,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根据人动,相应调整县"母婴健康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人员(调整后的人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项目计划,协调有关工作,监督评估项目成效。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中心、分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业务建设,实施项目工作,开展项目成效监督评估。
(二)加强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中心和分中心建设,提高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能力
为建立一条快捷、有效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继续加强县人民医院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两个分中心建设,抢救中心、分中心根据省项目与《县孕产妇高危妊娠防治与抢救实施方案》要求,履行高危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的高危评定、及时处理、按章转诊及抢救与监护等职责,切实保障孕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抢救中心、分中心产、儿科人员轮流到省市医院进修学习孕产妇、新生儿急救技术,以提高预防救治新生儿窒息、产妇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能力。
(三)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加大基层妇幼工作指导力度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县妇幼保健院配备专用车辆,按分中心要求逐步配备各种救护设备,发挥保健龙头作用;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名妇幼医生,作为公共卫生管理员,承担妇幼保健工作;每个行政村设一名公共卫生联络员,构建妇幼保健网络网底,承担早孕摸底,妇幼保健动员(早孕建卡、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儿童体检等),收集出生、死亡信息等职责。为确保基层卫生院妇幼工作质量的提高,县"母婴健康工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要每季一次以上深入对基层卫生院检查指导,并给予书面督查指导意见书。要完善妇幼医生上岗前培训、片季度例会与季度考核等制度。
(四)规范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提高高危孕产妇管理水平
1.执行《县孕产妇高危妊娠防治与抢救实施方案》。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把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与产科质量建设作为医疗卫生单位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单位领导将取消先进评选资格,由此引发的事故赔偿费用分别由单位、院长与责任人按比例承担。
2.提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质量和管理率。重点抓好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和体弱儿管理,做好建档、监测、追踪、筛选、监护等工作。
3.确定县级高危孕产妇筛查日。抢救中心、分中心要建立高危筛查门诊,确定高危孕产妇筛查日,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报告、转诊及追踪监护等工作,明确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实行分级管理,重症高危24小时报告、一般高危月报告及分级管理、转诊制度;重症高危孕妇由县妇幼保健院实行上门追踪随访,并推行随访孕妇或家属签名制度。
4.开展妇幼卫生监测工作,加强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管理,加强与人口计生、民政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沟通与联系,获取可靠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利用,为妇幼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大妇幼工作人员培养力度
为了提高妇幼保健队伍整体业务素质,要通过临床进修、理论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妇幼、助产、儿科人员理论水平,增强保健服务和急救能力。原则上,抢救中心、分中心人员参加省市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乡镇卫生院妇幼人员免费到中心、分中心进修,同时鼓励妇幼保健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在岗自学等多种途径接受医学教育;县妇幼保健院每年组织2期以上母婴技术培训班,由高年资医师授课,邀请专家讲学,开展学术活动;新参加工作的妇幼保健人员必须经妇幼保健院上岗前培训教育,增强事业心、责任心与职业道德,了解岗位职责、职能与工作方法。
(六)加强健康科普教育
卫生部门要运用电视、电台、报纸、墙报等多种形式向孕产妇、婚前人员、婴幼儿家长群体进行卫生保健科普知识宣传;各产科单位要通过孕产妇学校、保健知识讲座、育儿课堂、健康处方、观看录像、分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
(七)加强项目经费管理
省财政每年安排"母婴健康工程"项目经费10万元,县财政每年按1:1配套10万元。卫生、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帐,保证用于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设备购置、健康教育及贫困孕产妇援助支出,实行专款专用,提高项目资金效益。
四、工作要求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范文5
2012年2月17日,卫生部印发了《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案》提出实施四大妇女儿童健康行动:一是实施母婴安全行动,着力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二是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行动,减少先天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是实施妇女儿童疾病防治行动,加强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先心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四是实施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广大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失窃之车,“失态”之愚
河源启一郎是一位打算骑车环游世界、救助贫困病患的日本青年医生。不料途经武汉时,却丢了自行车。在偌大的城市,偶然的失窃并不算意外。但是,接下来的故事却给了河源启一郎意外的惊喜。他丢失一事被发到微博后,很快得到5万博友响应,甚至有人将之提升到捍卫城市尊严的高度。于是,河源启一郎感动地发现,“整个城市都在为我寻找自行车”,自行车最终失而复得……
这个故事,有几个要素不可或缺:失主是外国人士,要周游世界,还是做慈善的——于是这辆自行车的丢失,便显得异乎寻常了。一个偶然事件,也就被放大到关系武汉国际形象的高度。
公权力运作的高质、高效,以及民间爱心、城市热情让人感佩,但是到底是什么推动了这次非比寻常的警民联动的全城搜寻?一次正常的自行车失窃案,震荡出了法律维度外的社会心理风波。
因平时公权力的高质、高效,民间澎湃的爱心,并不那么常见,所以这次寻车事件显得有点反常,有些别扭,在引起诸多非议的同时,让人不由想起之前外交家吴建民谈到国民对外时的那种“弱国心态”。
其实,一个城市和国家体面与否,不在它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而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每一个骑车人的故事,都是衡量社会文明水准的一根准绳。任何一起自行车失窃案,都应依法而为,在现行的行政法律内尽职尽责地办理。因为对方身份特殊就小题大做,反而会在另一个层面上“露怯”。这表明在国民心态和权力生态方面,我们或都会暂时表现出“失态”之愚,不妨以此为契机,培育与经济强国匹配的国民心态。
(李晓亮)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提高保健品准入门槛
针对我国当前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通过开展注册管理办法等规章规范制修订、功能范围调整、检测方法和功能评价方法制修订等工作,全面提高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审查标准。
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儿童;健康管理;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049-01
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我们对本社区601名0~3岁婴幼儿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并进行了首次体检,统计显示:体重身高正常达标470人占77.4%,其中体重超重者35人占5.7%,消瘦营养不良46例占7.5%,身材矮小35例占5.7%,贫血31例占5.2%,佝偻病7例占1.1%,扁桃体肥大5例占0.8%,肺炎3例占0.4%,鼻炎2例占0.3%,龋齿2例占0.3%,脐疝1例占0.16%,皮肤鲜1例占0.16%,双肿大1例占0.16%(因母亲在哺乳期时服用避孕药)。
2 社区0~3岁儿童健康管理及健康指导模式
针对本社区的实际情况,于是我们社区按照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主动性的全科理念,探索一些符合0~3岁婴幼儿规律的健康管理及健康指导模式。
2.1 健康管理模式。
2.1.1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系统地将社区辖区内0~3岁儿童健康管理起来,也就是社区最基本的管理模式。通过新生儿随访、上门随访、上门服务,主动电话预约,计划免疫等多种途径,及时建立儿童健康卡,发放教育宣传资料,告知管理流程及内容。督促儿童进入系统管理。
2.1.2 免费定期提供智能体格有关健康检查,出生后第一年检查四次(出生后3、6、9、12个月),第二、三年各二次(18、24、30、36个月)。如发现异常就增加检查次数。检查内容包括个人询问及即往史、智能体格测量与评价、全身检查、实验室检查(Hb及微量元素等)。
2.1.3 生长发育监测、动态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进行评估。对问题儿及时矫正。
2.1.4 对高危儿及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偏离、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Ⅱ度营养不良、反复的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以及先天性畸形、代谢病儿童。按照规定对此类儿童进行了定期随访,对家长提供指导,对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待恢复正常转入正常儿童的系统管理。
2.1.5 预防接种及常见病的管理:指导家长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此外,我们对儿童的视力、听力进行筛查。
2.1.6 对疾病儿实行一对一的管理,根据规范要求,给出转诊建议。实行双身转诊制度。
2.2 健康指导模式。
2.2.1 指导母亲。正确的营养与喂养知识,利用图片、资料、录像、板报、讲课等多种形式灌输科学育儿知识。提倡母乳喂养并提供母亲喂养技能。对需要人工或混合器喂养的儿童指导家长喂养计算。辅食添加、合理饮食等。从生活起居、个人卫生着手健康指导。
2.2.2 早期教育指导。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针对性提供儿童早期教育指导,让家长了解儿童生理、心理发育规律,掌握儿童早期教育的原则,培养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动作、语言、认智能力的发育,制订实施方案。
2.2.3 体格锻炼的指导。指导家长进行婴幼儿被动和主动的体操及空气浴、日光浴、水浴等锻炼。
2.2.4 指导家长做好儿童安全教育工作,在社区范围内对家长儿童进行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教育。
2.2.5 对问题儿及时矫正,对疾病儿进行疾病治疗,并教会母亲如何在家里继续给予治疗,并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进行复诊指导、提高从医性及遵医性,提出生活与护理的全见面建议与方案。
3 相关仪器
3.1 康娃婴幼儿智能体检仪(WS-RT智能体检仪表),武汉市计算机开发有限公司专为婴幼儿体检设计制造。
3.2 德国麦科耳声发射自动测试仪(MA1co-ERC、SCAN)。
3.3 德国麦科耳声发射分析仪(SCAN.R.SCREE.NER)。
3.4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HB及微量原素等检测)。
4 结果
我们社区依托医院及居民,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紧密联系,从2008年7月份~2009年7月份对0~3岁的儿童实行了健康管理及健康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管理面达95%以上,健康指导效果达70%,生长发育指标有所上升。问题儿及时得到矫正,常见疾病、多发病儿童及时得到治疗。一类疫苗接种(TB、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百喉、破伤风、麻疹、流脑、甲肝、乙肝)适龄儿童接种率达100%,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儿童二病(贫血、佝偻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5 讨论
我们社区的工作刚刚起步,从资料分析本社区0~3岁的婴幼儿健康素质差,分析原因有几点:一是0~3岁的婴幼儿85%以上均在家里照看,家长健康意识差,不知道、不重视儿童的健康问题;二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舍不得投入健康;三是有些家长流动性强,工作忙,接受健康服务少,难以顾及自身医疗服务的需求。四是社区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实际工作缺位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社区以“卫生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规范为指导、实施利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享受政府公共财政的阳光、享受到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坚持以预防为主,有病治病、无病早防,有效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和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从而在源头上有效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给百姓带来福音,减轻了居民的思想经济负担,促进了社会和谐,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同时,在做此项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深深体会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必须依靠政府的扶持,领导的支持、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帮助。另外,还要树立新型的服务理念,建立以家庭、医院、社区相结合,新生儿随访、产后随访、儿童管理一体系服务体系的健康管理及健康指导模式,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才能稳步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博文、腾红红等《社我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 戴耀华朱字涵《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世界卫生知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出版2009年4月
[3] 梁万年李宁《全科医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1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