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和解决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和解决办法范文1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 财务风险 存在的问题 对策分析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快速,人们对其质量也要求的越来越高,房地产在管理的过程中压力也就会逐渐增加,由于房地产业投资的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自身规模、资金的实力以及管理水平方面都具有局限性,使得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在了解其根本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对房地产行业中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一、房地产现状
房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保证房地产行业能稳定的发展,这不仅利于我国抵抗经济危机,同时也是预防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措施。我国在经济复苏的这段时间里,国家对房地产的市场进行了结构优化,比如严格规范土地储备、支持保障住房发展、对用地指标科学测算、打击“囤地”行为、遏制投机行为等,以求能达到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这个目标。
随着现在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业的“疯狂生长”,扭曲了经济结构,也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一大隐患。因此,对房地产业的负面影响,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西方国家累积多年的管理经验,是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充分的研究,并以科学的预测为基础,以销售预算作为起点,然后延伸至资金收支、成本、生产等经济活动各方面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同时预算管理对企业的日后发展起着至关的作用。预算管理是以目标利润作为中心的,在一定的时期里对其经营所涉及到的经济资源来进行整体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企业可以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可以把经济活动中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通过货币的形式来给予量化,通过确定执行考核奖惩来进行全面的控制
(二)成本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来作为依据的,只是片面的从降低成本和避免费用等方面来入手解决的。随着现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卖方市场渐渐的向买方市场进行转变,因次企业也就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等同于降低成本,而获取经济效益,取得竞争优势,这才是房地产企业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要把成本管理和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连接起来,尽可能的少付出成本,而不是减少成本的支出。
(三)核算管理
会计的核算管理是以货币来作为主要的测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连续、综合、系统的监督和反映,是加强经济管理的一项工作。其方法主要有设置会计账簿和科目,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成本计算、复式记账、财产清查、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目前,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很多管理者由于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自己,从而在管理上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和漏洞,财务管理在房地产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管理的过程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一项工作。所以管理人员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财务管理中,一般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1、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房地产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往往忽略了对市场的预测和调研,让很多的预算指标和外部环境不相容,而整个的预算指标体系也很难被市场所接受,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应变的能力,同时这也就造成了预算工作难以进行。
2、缺乏整合思想
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没有融进总预算理念,有一部分的企业没有完整的指标体系,没有成本费用预算、销售预算、现金收支预算、生产预算在内的总预算,没有把组织经营各阶段联系在一起,只对现金支出或是成本费用进行预算控制。而还有的企业只有利润核算意识,而没有亏损预算意识,这也就造成了不发明确亏损数量这样的问题。
(二)忽略了全面成本管理
1、忽略各自的职能
全面成本管理是指房地产企业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成本管理。房地产企业成本的发生是一个过程,其中涉及了销售、策划、设计、规划、施工等各环节,其成本管理就是在项目的开发全过程中,对所有的成本构成要素进行控制、规划,最终实现企利润的最大化。但是房地产项目的成本管理资料,都是来于企业内部或是施工管理部门的,而有一些的企业管理者认为成本核算和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因此忽略了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全过程成本核算所起到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了财务部门所收集的成本一线资料有限,造成了成本核算管理偏离于预算,使其不能达到有效控制成本这个目的。
2、资金运作制度不健全
在房地产的投资项目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运作,一些企业没有从自身的具体情况考虑,为了能够加快速度使项目施工,就大量的向银行贷款或者是向其他企业借款,这样就会使企业的资金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而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没有对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目前的现有资金盲目使用,不能将资金用在必要的地方,影响了整体的利益,而且还会加大企业的偿还能力,成本负担加重。
3、投资风险
房地产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有着资金投资量大、变现能力差、回收周期长等一些特点,那么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房地产企业日后一定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其风险具体有:利率波动风险: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还让按揭贷款购房者的成本快速上升,抑制了投资者的购买欲,给房地产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按期偿债风险: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控制、预测风险,那么发生不能支付到期的银行借款本息的概率就会增大;筹资风险等: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那么这也就增加了从货币市场或是其他渠道筹资的难度。
(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会计的核算管理的完善是保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目前,对于我国房地产企业来说,核算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很大程度上,房地产企业的核算部门都不能很有效的将其工作完成,其主要表现为成本、收入等科目设置缺乏科学性,企业商品成本与售价具有不配比性以及开发产品办理决算数与实际开发成本支出有出入,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不能对资金进行系统的核算工作,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四)其他方面管理不当
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层多数都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以至于财务管理部门没有投入太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另一个方面就是财务管理员工的素质较低,自身所拥有的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满足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而且财务管理部门没有有效的监督激励体制,从而也就导致了很难调动财务人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如果想要使房地产行业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益,那么就要对其财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思想
企业要想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那么首先要适量预算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互结合的理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编制要和发展战略相配合,其核心就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计划和安排,对内部的资源进行控制、考核及合理的分配。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去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一个基本手段,要全面的服务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和功能,要以企业治理结构来作为基础,要和各个部门的业绩考核相结合,让其他各级部门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能积极配合并协助,这才能全面的树立预算管理思想。
(二)合理安排工程进度
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在工程施工之前,设计人员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将整个工程中每个环节的施工周期都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如果施工期间遇到某种因素影响了工程的进度,那么管理人员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在制定解决办法的时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资金上的投入。确保超出的资金不能够给企业造成财务风险。
2、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部门掌握财务全部资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部门要认清自己的职责,要对企业资金的经营、建设、投资以及筹资等工作进行全面的预算,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制定资金使用计划表,确保重要项目的按时完成和重要设备的安装到位。其次,财务部门要专门设置台账,定期对项目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让企业的资金能够运用合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3、优化资本机构,降低筹资风险
虽然在企业负债阶段的经营效果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并不代表负债越多越好,企业的负债情况直接决定了企业多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在加大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降低筹资风险。对于房地产来说,可以利用本身的良好信用或者是利用土地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财务的杠杆作用,来增加企业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将财务风险进行稳定的管理,避免因为资金的盲目使用而使财务风险越来越严重。
(三)完善核算管理
在对企业核算管理的完善方面,企业应该找到其存在的根本问题,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对房地产企业的完善,应该使会计科目的设置尽量直观和明细,开发的房屋达到可销售状态时, 企业根据成本、市场、地段、楼层、朝向等因素制定一个计划销售价格, 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与此同时,还应该强化风险的披露。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
(四)其他制度的完善
1、确立专业建设目标
如果想要解决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那么就要改善专业建设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专业的发展。但是如果仅仅是改善环境那是远远不够的,于此同时还要从专业建设的本身需求途径,来确立合理专业建设目标,还要培养合适的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控制,使财务管理能细化到各经济知识领域时,都能找到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证明,这样才能让财务管理在良好模式下实现运作。
2、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质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率如何,所以一定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让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对有关财务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让其能够完整的、准确的、及时的了解到、掌握到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保证自身的财务管理知识不断的更新,最后就是要构建起奖罚机制和责权利相互结合的有效机制,根据企业财务人员所做出的贡献不同,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要保证“有过必罚、有功比奖”,从而调动起财务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保证房地产企业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对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财务管理问题,其管理人员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从而找到合理的预防和解决办法,正确将财务管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朝.房地产公司财务监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J].财政监督.2010
[2]徐淼.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预警初探[J].会计之友.2006
[3]徐静.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财政金融.2010
[4]王伟,赵占军.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2006
[5]于月超.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0
[6]冯志艳,鲁忠军.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
财务风险和解决办法范文2
财务共享服务以其标准化、流程化的特点,实现了降低管理成本、强化财务管控等的诸多优势,受到了业界普遍的好评。
然而、统一的标准之下很难解决个性化问题,在中国多种经济体制共存的特殊国情下,本土化的财务共享服务面临着新的问题。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分离,直接引发的是财务对隐藏问题的敏感度下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财务共享模式的高效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财务共享平台的财务稽核体系,是在企业内控工作实现常态化管理的背景下,在财务共享服务推进的过程中,随着对风险、内控、稽核工作目标与作用的理解的不断深入,最终形成的一个基于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流程的完整体系,服务于全公司财务风险管控工作。
四级交叉型财务稽核矩阵
基于财务共享平台的财务稽核体系,是按照普遍覆盖与重点监控相结合的原则搭建的,四级交叉型矩阵式财务稽核体系。
第一级:基础稽核(自我稽核)基础稽核以岗位为基本稽核单元覆盖财务部全业务。要求每个在岗人员根据本岗位工作内容和关键控制点要求,按一定频次对自己在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自我稽核。每位员工均承担自我稽核职责,也是在财务共享方式下防范财务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第二级:组织内部的横向稽核。财务各部门的经理和稽核人员承担本部门的横向稽核职责,对本单位某一阶段的业务进行归总,按照一定的频次,利用与其他业务的逻辑关系等手段进行相关性稽核,是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第二道屏障。
第三级:专业的纵向稽核 财务各专业职能部室承担专业线纵向稽核职责,根据本专业管理要求,按照一定的频次对本专业线上的关键控制点及高风险点的稽核环节的有效性进行检查,是对前两个稽核环节的复核。
第四级:全视角的财务检查 在前面三级稽核工作的基础上,面向全局视角的财务检查是对各环节稽核有效性的复核检查,同时反向检查关键点设置的合理性,对整个稽核体系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
由上述4个层级组成的财务稽核体系,实现了对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和对其中高风险点的多角度稽核与监控,起到了对高风险事项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的作用。通过图1可以清晰地掌握财务稽核体系的结构与运行模式。
五步实施财务稽核体系
基于财务共享平台的财务稽核体系,是以全面管控财务风险为根本目标,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本框架,通过财务稽核的手段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达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目的的财务稽核制度,是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现有的财务检查等各项管理手段进行的有机整合。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管理的四级交叉矩阵式财务稽核体系的建设过程,大体分为以下5个工作步骤:
步骤一
梳理、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根据该风险可能发生和影响的领域进行分类,大体分为:政策风险、会计报告风险、会计基础管理风险、预算风险、资金风险、资产风险、税务风险、关联交易风险等风险类别,若干风险事项,形成财务风险列表。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个风险事项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绘制风险坐标图,确定每个风险事项的风险级别。根据重要性原则,确保执行效率效果,最终确定将中等及以上级别风险事项,纳入财务稽核体系进行重点稽核监控。
步骤二
逐一梳理风险事项相关的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流程。对于明确纳入财务稽核体系重点控制的风险事项,根据其涉及的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流程,形成上述风险事项对应业务的财务工作流程描述文档和流程图。
步骤三
确定关键控制点及责任岗位,详细描述稽核职责。按照财务风险列表与对应的业务流程描述及流程图,确定在流程中应承担稽核职责的关键控制点及对应的责任岗位名称、在岗人员,并以什么时间(when)、谁(who)、在什么系统中(where)、怎样(how)、做什么(what)的标准表达方式,详细描述本部门相应责任岗位在对应关键控制点的稽核操作职责。
步骤四
制作财务稽核工作矩阵与各岗位稽核记录表。以财务部工作岗位设置表为基础,制作财务稽核工作矩阵,将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流程中,承担相应稽核职责的岗位的稽核操作描述,分别填写到对应的位置,形成完整的财务稽核工作矩阵。
将财务稽核工作矩阵中同一岗位承担的各流程中的所有稽核职责汇总,并将矩阵中的稽核职责描述按照稽核内容、标准、方法、成果、频次、时点进行分解,最终形成财务稽核体系的岗位稽核记录表,作为日常稽核工作的操作手册。
步骤五
建立财务稽核体系运行的闭环管理。制定财务稽核体系运行方法,详细说明财务部及各部门应承担的稽核职责,定期报送本部门稽核工作报告,同时将稽核工作结果作为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并建立健全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反馈途径和解决办法,以及后续对稽核体系进行优化的相关规定。
财务稽核体系实效
财务稽核体系对于管控财务核算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在:
1 从源头开始,理顺流程,明确职责,规避盲点。按照财务稽核体系的6个补充优化步骤,建立起包括业务数据提供、财务核算处理、会业数据核对、交易结算等环节的完整核算管理流程,确定关键控制点,对控制点的稽核操作进行标准化描述,补充纳入稽核工作矩阵中。从源头规避了新业务核算与交易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差错。
2 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内控与传统的稽核检查工作相结合,将常规稽核操作标准化,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财务部各部门按照财务稽核工作矩阵,分别负责本部门承担的稽核职责,避免与其他部门交叉导致的职责不清,工作重叠。这样既提高了稽核工作质量,又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将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有效管控财务风险。岗位稽核记录表的建立和将稽核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增强了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风险意识,提高了财务人员稽核工作的自觉性。
财务风险和解决办法范文3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3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由财务管理实务与财务风险管理两部分构成。从实践中来看,财务风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竞争的任何企业、组织都必将面临的风险。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导致其财务状况呈现出不确定性的特征,也因此而存在资金损失的可能性。怎样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出发,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非营利性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保障。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一)非盈利组织的概念和财务的特点
非营利性组织的概念:非营利性性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就是指支持或者是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事件或者是议题。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资源配置
任何一个组织都拥有人、财、物等多方面的资源,只有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才能发挥出资源的作用。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其最主要的业务活动就是筹资与资金支出,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就成为重中之重。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就是将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2.有利于企业财务的稳定与活动开展的有序
不论是组织内部环境发生变化还是外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让组织陷入财务困境或者出现经营混乱,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保证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安全。因此强化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保证非营利组织在筹资、资金支出等方面健康有序,确保组织管理的资金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有利于企业财务的稳定与活动开展的有序。
3.有利于降低财务危机成本
财务成本是任何组织与企业都需要承担的经营成本,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其财务成本都是受控的,在组织与企业可承受的幅度内发生。但是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则会加大财务成本,引发损失增加。通常情况下,损失并不单单指直接的财物损失,还包括了间接非财务性损失。
4.有利于组织收益的实现
非营利性组织要实现持续活动,就必须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与经费保障,确保实现组织收益。如果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则其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也必定较弱,很难实现资金的安全,也无法让资金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则能够确保实现组织收益。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类型
1.筹资风险
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所面临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筹资不足的风险,非营利组织的筹资计划都是按照组织的发展规模设计的,如果筹资计划落实的不好,则很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不能连续筹资的风险,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具有连续性,因而要求其筹资也具有连续性,一旦筹资出现中断,则很可能影响到组织的正常活动;三是筹资成本过高的风险,筹资总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比如利息、股息等,如果筹资成本过高,则可能造成组织不堪负担,陷入困境;以上这些风险都可能让该组织偏离目标。除此之外,在筹资过程中,还面临着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激烈竞争,因为社会资源是固定的,比如,一个人要捐款,那么他是捐给红十字会还是捐给希望工程?无论是红十字会还是希望工程,要想获得该笔捐款,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公信力与绦辛Α4幽壳拔夜非营利组织筹资来源来看,大部分依赖政府拨赠和捐赠。对于捐赠者来讲,要捐多少钱,捐给谁,以什么方式实现捐赠,都完全凭借捐赠者的个人意愿决定,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获得多少捐赠完全是不确定的。
2.用资风险
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具有社会公益性,其所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公益活动的开支,这也是其财务管理的本质目标。从我国目前非营利组织的实际资金支出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非营利组织在资金支出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来源于捐赠者怠于监督而出现的资金使用出现偏差,比如捐赠者捐款10万元是为了要救助一名贫困学生,但是捐给希望工程后他就充分放任,任由希望工程使用,这就可能存在该笔捐款不用于救助贫困学生而改变用途,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支出风险;二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也没有有效的制度来规范资金支出,因而出现资金支出风险。
3.会计风险
非营利组织聘用的会计也可能会因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做假账,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会计风险。会计信息失真会让人们怀疑该组织的可信度,损害组织的声誉,进而影响到组织的持续活动。非营利组织出现会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是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有意造假,这部分会计信息通常比较隐蔽,甚至连组织的监管者与负责人都很难发现;另一方面可能是出于组织负责人的授意而造假。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支出主要是公益活动支出与组织的行政支出两部分,有时候,组织的负责人会为了提高组织的公信度而有意夸大公益性支出的比例,减少行政性支出的比例。此外,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也是非营利组织会计风险层出不穷的原因,比如,当前实行的《基金会管理办法》对于基金会的行政性支出设定了一个相对固定的额度,即不能超过10%,事实上,按这一额度有时候很难满足组织的行政需要,组织要想维持发展下去就不得不去扩大行政性支出的比例。再比如,我国现行的《民间非盈利组织制度》对于确认捐赠收入以及计量上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假如捐赠者的捐赠是以提供劳务的方式实现的,或者捐赠者还只是一种口头承诺的捐赠,此时,所接受的劳务与承诺的捐赠还不能计入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以上原因,都是非营利组织出现会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防范会计风险。
4.其他风险
除了在筹资、用资的时候可能存在财务风险之外,非营利组织还存在着其他的财务风险。一类是人为原因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以及因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属于此类损失,比如因失火造成财物损失等等。再比如,因自身管理不当等原因致使非营利组织在一个时期内筹资锐减,引起较大的财务波动。总之,非营利组织也应当重视对其他风险的防控。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国家层面
1.健全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有两类,一类是适用于企业的,一类是适用于事业单位的,非营利组织适用的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与事业单位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该准则已经无法满足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管理活动,比如,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而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捐赠。因此,我国应当在立法层面上健全非营利组织法律体系,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制定单独适用的会计准则,为非营利组织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健康稳定的会计运行环境。
2.强化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会计管理质量的高低。当前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人员素质并不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比如,普遍年龄偏大,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再比如,一些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还不是很掌握。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会计管理的不足,引发财务风险。因此,要继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一要继续提升会计人员的岗位技能,不断提高会计业务水平,丰富其理论功底,增长其实践经验;二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修养,并且强化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让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格遵守法律与会计职业道德底线。
(二)组织层面
1.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非营利组织应当按照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防范是否有效的基础。一个组织只有对其潜在的风险作出了明确清晰的识别,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这就好比医生给病人开药方,医生第一步要做的一定是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什么部位病了都要了解清楚。风险防范也是一样的,一定要了解清楚非营利组织在哪些方面存在着财务风险,预判出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性。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风险识别的出发点在于准确掌握各类财务风险的状态,并对每一类风险的大小以及损害程度进行初步的预判。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在这个阶段,就要查找出财务管理中潜在的筹资、用资等不同的风险,建立风险辨识库。通常的风险辨识方法有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Delphi)等。
(2)风险识别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就是要对前一阶段建立的风险库进行分析,比如,对于某一项筹资风险,就要认真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风险。具体方法上,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风险预警指标,通常情况下,各种途径收入的占比、各种支出的占比以及相关会计评价指标(资产负债率、现金储备率、流动资产负债率、总收入增长率)等都是常采用的评价指标。其次要对采用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采取纵向(本组织的各年度指标之间的变化)分析、横向(其他非营利组织同类指标)分析、模型分析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原因。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医生在分析病人生病的原因,在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检查以后,医生就知道病人究竟得了什么病,比如,对于感冒病人,医生在辨识阶段,首先确定了病人是“感冒了”这个结论,那么,在风险识别阶段,医生就要分析确认病人的感冒原因,是伤寒引起的,还是风热引起的,医生必须做出一个分析判断,以便为下一环节的诊治提供依据。
(3)风险控制
非I利组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就要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做好风险控制,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做到“对症下药”,其根本目的是避免风险发生或者降低风险损害程度。是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就要完善制度;是人为原因就要强化对“人”的监督;是筹资、用资计划不恰当的原因,就要及时调整筹资、用资计划。这实际上就是医生开药方,是风寒感冒就要开治风寒感冒的药,是风热感冒就要开治风热感冒的药,否则就可能出现药方失效,治不了病的后果。在风险控制阶段,一定要注意锋范措施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头痛医脚,脚痛医头”是万万不可取的。
(4)风险评价
在对风险采取措施防控之后,非营利组织还要做好风险防控效果的评价反馈工作,也就是医生常讲的“复查”阶段。对风险防控效果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继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方的时候,也总是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开,在疗程结束的时候要看看治疗效果,效果好了,继续下一阶段治疗,效果不好,就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非营利组织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也要做好效果评价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风险出现的几率降到最低。
2.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非营利组织还要注重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应急处理机制。一要完善内部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对筹资、用资等重点业务、关键岗位在全覆盖的前提下进行重点防控,比如,可以建立资金支出的授权审批制;二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比如,要建立《财务岗位操作手册》、《现金管理制度》、《财务报表编制指引》、《收付款业务流程指南》等制度,以制度来约束人,以制度来管理人,同时以制度来防范风险;三要借助计算机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做到财务管理及时到位、财务信息准确无误;四要从财务管理的特征出发做好会计业务,比如应当预留一定额度的风险准备金,一旦风险出现之后,非营利组织可以按照一定的使用流程与使用计划合理使用该笔准备金,以便充分发挥风险准备金的补救作用。五要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每年度都要制定计划定期培训,以便提升会计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最后,还要建立多元化的业务监督机制,比如,应当引入外部审计机制,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再比如,可以建立筹资、用资公开制度,要将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与支出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结语
非营利组织已经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财务风险,严重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非营利组织一定要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其次要在制度上规范其财务业务活动;再次要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总之,要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防范财务风险对策,非营利组织只有做好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才能真正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才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雯雯.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和成因分析[J].投资与合作,2011(12):78.
[2]蒲虹.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管理学家,2012(18):52.
[3]马立群.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探索,2012(5)
[4]陈晓春,等著.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周B红.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4).
[6]张雪峰.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12(7).
[7]陶洁.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实践――以J企业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
[8]唐兴.浅谈企业法律风险管理[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2)
[9]徐小康.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控制与防范策略[J].中国商贸,2014(33).
[10]曹晓云.企业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2).
财务风险和解决办法范文4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担保 风险 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在对外担保中出现许多问题,蕴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果这类问题不解决,会给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带来不利影响。而造成我国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如上市公司自身、经济市场监督、法律法规等方面,而控制担保风险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上市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
一、上市公司提供对外担保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经营活动,在企业融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少上市公司由于担保出了问题,使其正常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同时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产生这种风险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国有股“一股东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由大股东直接掌握,产生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过程中,有决定权的少数大股东的人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产生损害广大股东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这也构成了上市公司股东最主要的成本。这些大股东的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往往会放松对被担保方资信、还贷能力等的审查。另外,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等原因,上市公司管理屋会利用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来谋取个人利益。当由管理层代表股东进行担保业务的审查时,一些具有极大风险的担保决策也能通过,使得本可以避免的风险得以产生。
2.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上市公司面临巨大风险的重要原因。目前,提款机式担保虽有所控制,但还是有很多上市公司由于对担保事项控制不够而受到牵连。
(1)许多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尚未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管理者对风险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对外提供担保时往往忽视了风险的存在。
(2)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较低。在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之前,由于没有能力对其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往往对被担保方的资产收益率、资信状况,以及本公司资产与担保额比例等不够明了。
(3)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处理系统。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时,没有适时对其进行监控,没有及时关注可能产生风险的情况;而在风险产生后,又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控制和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以及本公司为被担保方还债务后应如何挽回自己损失的方法。
(4)风险责任制度不完善。由于没有将担保风险与各责任人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因而出现了对担保风险放任自流的不谨慎和无人负责的状况,而且股东大会、董事会对担保行为的审批也缺乏谨慎性,使得担保风险加大。
3.其他外部因素
(1)资本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在银行与被担保方之间,所以银行资信审查工作的不到位以及监管不力也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一直以来,我国银行都是粗放型经营,过分强调市场占有份额和银行盈利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又没有掌握借款人的真实经营状况、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由些产生的借贷风险就部分地转移了提供担保的上市公司。
(2)我国担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从目前我国的担保法律体系来看,有关担保责任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于恶意担保和非法担保或恶意隐瞒相关信息给上市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的,当事人或当权人和责任人几乎不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3)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刚刚建立,还存在很多欠缺,信用理念也没有彻底贯穿于企业和个人之中。这也给上市公司的担保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完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股“一股独大”。要制止大股东通过对外提供担保来侵占和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就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适度地减持国有股,降低国有股所占比重。可以采取国有股转让给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国有股回购、股转债、国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降低国有股持股比例。还可以对银行实行债转股,使银行由上市公司债权人转变为上市公司所有人,从而更关心上市公司的业绩,更有效地控制上市公司的担保风险。
(2)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制约大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上市公司和外部股东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由其监督上市公司管理层,减少“内部人控制”带来的问题,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董事会的职责主要是决策和监督。修改有关监事会人员构成的规定,允许除股东和上市公司职工以外的利益相关者进入监事会,以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2.明确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必须明确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完善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机制,充分运用风险管理方法,使上市公司的担保在一个规范的体制下进行。风险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时,对其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密切联系与配合,从担保行为发生的第一五环节入手,充分地搜集相关信息,以便有效地判别风险。调查被担保主的资信情况,密切注意可对担保行为有影响的事件,建立被担保方担保档案,并尽量做到充分、完整。
(2)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分析与评估包括对风险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具体包括:预测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可能性;预测可能的结果范围,评估可能的损失程度;预测发生的时间;对各种风险进行描述与排序,对风险进行量化,通过建立风险的计量模型,确定单一风险和企业总体风险水平,为应对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
(3)风险处理。在识别和衡量风险之后,企业就要做出各种避免和控制损失的决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实施风险管理:风险回避,如果通过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担保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很大而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则可以采取主动放弃的措施,即不进行担保。风险留存,与风险回避相反,上市公司认为风险在自己可随的能力范围内或者风险较小且能给自己带来获得机会,主动承担可能产生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计提风险基金,做好防备工作。风险转移,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企业或机构。风险披露与损失控制,当风险已经产生时,上市公司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弥补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财务报告中真实披露有关的担保给本公司带来的负担效应。
3.加强担保风险的内部控制
(1)实行担保业务的不相容职务分离。为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相容职务包括:担保业务的评估、评价与审批,担保业务的审批、执行与监督、相关财产的保管与担保业务的记录建立担保业务岗位责任制,并进行严格考核,将其与各责任人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因责任人失职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赔偿。健全有关担保责任的法律法规,对于恶意担保和越权非法担保或恶意隐瞒相关信息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巨大损失,应当增加明确当事人或当权者和责任人的相应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条款,以治理对外担保的人风险。
(2)制定担保政策,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和禁止担保事项。科学地规范担保业务的操作程序对担保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审批人应在其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如对于超过企业净资产10%以上的担保事项,必须由董事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或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控股股东在股东大会中把持有决定权的投票数量,也会使审议事项最终容易通过股东大会,故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控制还应从内部、外部联合着手。建立独立董事、流通股股东联合否决机制。建立严格的担保业务评价制度,确保担保业务符合担保政策。要对被担保方主体资格、担保项目的全法性、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行业前景和信用状况、动产和不动产、权利归属等进行全面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当被担保方有关项目发生变动时,要重新进行评估。
(3)建立一系列规范制度。建立担保检测报告制度,重点加强对被担保资金流向的日常动态监控,定期了解被担保方的经营情况并形成报告,对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建立担保业务监督检查制度,重点检查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参考文献:
[1]南言:担保“圈钱黑洞”系统风险揭现中国经济周刊2004.10
[2]朱世芳黄汉江:关于上市公司担保问题的思考 财会研究 2005.8
[3]胡燕论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会计 2006.5
[4]姚秀琦:对中国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思考会计之友2005.7
[5]刘章胜:中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分析 财会通讯2006.6
财务风险和解决办法范文5
关键词:啤酒销售企业内部审计促销费用风险控制
一、绪论
目前我国啤酒行业进入供需严重失衡的阶段,各啤酒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促销费用投入大幅度增长,促销费用投入投入的是否真实有效,对市场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促销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保证啤酒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正文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啤酒市场需求量的几何级数的膨胀,啤酒行业快速发展,90年代初最多时竟达800多家啤酒企业,陆续有60多家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啤酒市场。由于对中国啤酒市场发展速度的盲目乐观,产能过度膨胀导致了供需严重失衡。跨入21世纪,各啤酒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释放过剩的产能,市场竞争日益残酷和激烈。对市场的营销费用投入大幅度增长,费用率从个位数逐步上升,现在啤酒企业促销费用率普遍达30%以上。营销费用投入的方式也从无到有,产生多种多样的促销活动形式。
啤酒销售渠道的环节,主要通过经销商、分销商、终端、消费者等环节最终实现销售。各啤酒厂家在经过多年的运作后,在各销售的区域基本会形成各自的经销商和分销商网络,虽然经销和分销的渠道,在市场的不同阶段会也有所调整,但相对稳定。而终端和消费者的环节,则是啤酒最终消费的末端环节,是各啤酒企业重叠的环节,各啤酒企业为提高自己品牌的销量,增加市场的占有率,能在市场中立足,通常会对终端和消费者进行大量的费用投入,想方设法让终端进进自己的产品、多卖酒,让消费者认可自己的产品,多去消费。
啤酒企业的营销费用,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促销费用、品牌费用、物流费用、运行费用,品牌费用主要包括媒体、广告等费用,物流费用主要包括运输、仓储等费用,运行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差旅办公费用等。促销费用是以上四类费用中占比最大的一项,通常在营销费用的占比在70%以上,占销售收入的比率达30%以上,如果一个年销售额200亿元的企业,年度促销费用达60亿元。促销费用主要是投放到餐饮终端、商超终端和消费者环节的费用,包括:产品进店费、买断专场费、包量协议、瓶盖开瓶费、进货搭赠、生动化摆桌、堆头陈列、展示柜促销品、关键人客情等等,促销费用的投入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也是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各啤酒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研究出的促销方式,目的只有一个,让终端多卖酒,让消费者多去消费。促销费用的投入,从法律意义上来看,通常是和不正当竞争法相违背的,没有法律的支持和保障,但整个啤酒行业都是如此,为了生存,啤酒企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投入的方式也比较随意,赠送终端啤酒和现金,打个白条,入账核销。正因为没有法律的支持和投入的随意性,给营销费用的管理和内部审计增加了难度,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促销费用是否真实、有效的投入市场,成为了市场成败的关键环节。
啤酒企业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促销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有以下几点:
1、促销费用虚假。审计人员根据促销费用报销台账,在对终端的费用进行追溯时,发现公司已入账报销完毕的产品进店费或买断专场费用,实际业务人员和经销商并未给终端支付,实际投放与公司报销不符;店招协议店落实无店招;生动化协议店内无生动化;包量店销量未达标即兑付费用;费用台帐中,终端地址、电话、联系人不全,造成费用不具有可追溯性和验证性等等。这些费用啤酒企业已经承担并入账报销,但实际却并未投入市场,业务人员或经销商环节存在舞弊现象,截留了本该投入市场费用,使投入打水漂。
2、经销商出现无法报销的遗留费用。审计人员在审计区域市场,追溯经销商的过程中,发现在公司费用投入允许的额度和外,存在大量的无法报销的遗留费用,业务人员在未经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和经销商口头约定事先投入费用,而在销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情况下,造成费用无法报销,形成经销商的遗留费用,给经销商和分销渠道造成损失,占用了渠道的资金,经销商为减少损失,也通常会暂缓给终端兑付费用,这些遗留费用的产生,对渠道和终端会产生极大的伤害,如不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会给市场带来严重的后果,渠道会停止经销转做竞争品牌,终端停止进货,最终造成市场的不稳定和销量的下滑。
3、业务人员违规借现金。业务人员违规直接从经销商拿现金,自己去终端兑付费用,但实际并未足额支付给终端,而将费用全部或部分据为己有,在给公司提供报销单据时,伪造单据,从公司报销费用归还经销商。业务人员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职权的犯罪行为,严重的违法了职业的道德,不但给公司造成损失,会给整个业务团队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破坏团队积极向上的氛围,对这种情况一经发现应该严肃处理,严重的提交司法机关。
4、展示柜押金流失。啤酒企业为给终端销售支持,提供展示柜给终端使用,为约束终端正常的使用展示柜,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收取一定的押金,业务人员收取押金不如实交到公司入账,在业务人员变动的情况下,会造成展示柜押金的损失。
5、瓶盖额度超支。公司在对某个产品开展收取瓶盖的促销活动时,瓶盖的实际回收超过了公司的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所应产生的瓶盖额度,超过了公司预计需要投入的费用。
以上费用的风险和问题,导致了啤酒企业的费用无法有效和真实性的投入市场。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1、促销费用投入的方式多种多样,随意性大,啤酒企业的销售区域多,城市级别的销售机构多达300至400家,每个城市级别的销售机构管理的终端数量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家,每月发生的促销费用少则几十万,多达几百万,如按30%的促销费率计算,1个200亿元年销售额的啤酒企业,年促销费用就达60亿。如此庞大的促销费用金额,和涉及投入的众多终端数量,管理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当然管理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管理不到位,费用不真实,投入不有效,会产生大量的费用流失,给啤酒企业销量和离任目标的实现,造成极大的影响。
2、多种多样的促销费用,缺少必要的流程去加以规范,如买断专场费,规定在投入前,业务人员需对终端的容量及投入产出做评估,并由上级负责人做核实审批,需要和终端关键人按规定模板签订投入的协议,兑付费用时业务、财务、经销商三方一起协同兑付,过程对终端完成的进货量做监控等,或是有流程,但执行力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去监控。
3、 销售人员多,流动性大。一个城市级别的销售机构在几十人到上百人,啤酒企业全国的销售业务人员在几万人,业务人员的考核以业绩为导向,奖金直接和销售量关联,在销售压力下,为完成业绩容易违规行事,如违规对经销商口头承诺进行市场投入,或直接进行费用舞弊行为。
4、 缺少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对促销费用的流程建立、执行,对促销费用投入的真实性、有效性,对业务人员及经销商的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根据以上的原因分析,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如下:
首先,要从流程上和制度上进行规范,制定统一的促销费用管理流程,各城市销售机构按统一的流程和标准进行费用的投入和管理,流程中应该对促销费用投入涉及到各种活动形式进行规范,包括:协议终端投入前的销量评估及申请,以确定投入的合理性;规定协议和促销收据的统一格式;规定经销商在垫付给终端的费用前必须取得公司的书面通知,以保证代垫有依据;终端销量累计卡以确保终端销量的真实性;要建立瓶盖额度的控制台账等等。通过促销费用各个环节的统一规范和规定,使投入的随意性尽可能得到统一和规范,使费用变得可追溯、可验证。
其次,是执行的是否准确到位。有了统一的流程和制度的规范,重要的是各环节的执行到位。财务的最终审核兑付要严格,不符合流程规定报销单据,坚决退回销售机构重新整理提报。各销售机构要建立市场督导机制,在促销费用发生的事前审批环节,事中协同兑付费用环节,事后的真实性追溯验证环节加强费用的过程性管理,使销售机构具备自我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保证费用的真实有效,以规避风险。
最后,销售企业要建立内部审计组织,审计组织的建立要结合市场的管理半径,如全国性的市场,审计组织可以考虑建立三级,公司级、省级和城市级,公司级审计组织负责整体推进审计体系的建设并执行对省级单位的审计和部分大区的抽样审计,省级审计组织负责本省各城市销售机构的审计执行,城市审计组织由市场督导和财务职员组成,负责本区域促销费用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内部审计的实施,及时发现费用的风险点,并解决处罚,对业务人员和经销商起到警示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点,来不断完善流程和制度中的漏洞,保证费用管理的规范化运作。
财务风险和解决办法范文6
关键词:云计算 中小企业 财务信息化
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各行业领域,企业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化、高效化的同时,也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管理水平不高、抵抗风险能力低,财务管理信息化步伐较慢。云计算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中小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途径。
一、云计算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
(一)云计算与财务管理信息化
云算是以计算机为媒介,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虚拟化的资源。“云”是对互联网一种形象的说法,数据上传云端后,由云服务商储存管理,云计算就是云服务商利用网络计算机媒介,为服务需求者提供普通的或者特色的处理服务。云计算具有规模大、广泛的访问性、扩散性、自助按需提供服务等多种特点。云计算服务功能的实现包括服务平台、应用软件和计算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诞生。上世纪50年代,企业利用计算机为工人发工资,标志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开始。大量财务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型企业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财务软件的能力,在会计日常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决策系统等都引入了计算机处理技术。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软件、独立操作的技术和实力,推进财务会计信息化困难多,影响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二)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应用云计算的优势
1.改变传统的操作模式。中小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趋势,云计算彻底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传统模式,促使日常会计核算管理、财务管理、财务决策在网络端进行,提高处理效率。同时,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实时掌控会计数据,管理指令、审核审批,特别对跨国业务的项目,云计算可以极大提高引用效率。
2.降低中小企业费用成本压力。中小企业之所以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缓慢,最主要受到成本的限制。云计算改变服务提供模式,由企业自主研发、维护、管理转向由服务商提供,企业只需根据自身需求,一次性购买实施费用或者软件租赁费用,就可以享受云服务,无需承担开发、硬件设施建设、维护等费用。节约成本是中小企业选择云服务的最大吸引力。
3.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云计算是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对中小企业会计工作是一次彻底的管理创新,对改变中小企业传统管理模式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云计算是网络开放的系统,便于广大客户加强对服务提供商行为的监督,促进服务提供商行为规范。
二、云计算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模式
(一)软件即服务模式(SaaS)
软件即服务模式以软件为服务载体,向需求方提供软件附有的应用程序功能。SaaS提供商为企业提供所有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平台,企业不需要购买软硬件及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云计算下SaaS模式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解决方案,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云端操作,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以较小的成本使企业生命周期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根据企业需求购买,服务企业更灵活,同时培训和维护成本也降低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于中小企业而言SaaS模式较经济实用,是比较好的实现财务信息化的途径。
(二)平台即服务模式(PaaS)
平台即服务模式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模式提交给用户来使用。所用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开发的(或收购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供应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用户不需要维护管理底层的基础设施,但可以控制其应用程序。它是业务定制的模式,是软件即模式的一种拓展,扩大了云计算在中小企业适用范围。平台即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基础的数据处理功能,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需求。PaaS采用企业定制的模式提供服务,企业业务专家成为服务功能的设计者,增强了服务功能的灵活性,促进云计算的长远发展。
(三)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IaaS就是将云计算硬件基础设施资源和相关资源租赁给客户,包括处理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客户可以部署运行任意软件。云计算硬件设施资源价格昂贵,中小企业无力购买,但可根据短期内特殊需求,租赁基础设施资源。IaaS模式有两种服务供给模式,按需租赁和外包,按需租赁满足中小企业对IT资源需求不均衡的特点,外包在云计算平台上输入自身应用,降低企业基础设施投入成本。
三、云计算下中小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用户接受程度低
思想认识决定行动,中小企业“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对如何发展业务保持热情,而对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较为冷淡。试想,对企业内部管理都不够重视,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更加忽视。没有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不愿意将更多的成本投入到短期内难以见效益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上,导致云计算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普及难度增加。同时,在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的条件下,诚信危机加剧,企业间信任感降低,云计算打破了会计信息存储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脱离“面对面”的线上交易,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企业对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存在担忧,内心产生抵触情绪。
(二)云计算服务产品供应能力低
我国云计算模式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用户的需求还未激发,服务商供给能力也比较低下。目前,我国云计算服务商的功能相对单一,比如现行的阿里巴巴开发的钱掌柜、在线管理软件伟库等,主要为用户提供财务管理中现金管理、在线记账、营销等基本功能,服务未纵深到企业会计核算、日常管理、财务决策分析、风险防范等领域,限制了云计算的发展。
(三)云计算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
任何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我国云计算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活力还不足,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未健全,还未对云计算的网络安全问题和技术标准进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云计算发展混乱。作为新兴的行业,云计算的发展更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避免因标准不统一、监管不严格,导致一系列隐患和问题,阻碍云计算行业的发展。
(四)用户财务信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存在隐患
云计算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连接用户和服务商。互联网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必然Ю赐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网络发展的永恒话题,特别是云计算可能是众多用户共享一朵“云”,信息数据可能会紊乱。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最核心的信息资源,关系到企业的核心机密,企业对信息安全高度重视,在云计算存在黑客攻击、篡改数据、数据缺失等网络安全的问题下,不愿意将财务会计信息置于危险的地位。同时,服务提供商作为云端数据的搜集管理者,需通过加密的方式确保云端数据安全可靠,而云端数据量庞大,数据的加密和密钥保管极大地增加了服务商的工作量,容易造成泄密事件。
四、云计算推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认识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相对恶劣,苦于寻找出路。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力度,鼓励企业通过改变传统思想,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重视企业内部管理等途径,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违法乱纪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重塑社会诚信。促进服务商和用户之间的联系,规定云计算服务商向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企业账号浏览情况,让用户参与到账户企业账户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规范云计算服务商管理,探索建立认证标准,由国家统一对云计算服务商资质进行评定,强化云计算数据安全监管,消除中小企业用户对服务供应商的担忧。
(二)提高云计算服务商产品设计、研发能力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云计算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金融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为云计算服务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云计算服务商应加强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产品推广,推出我国中小企业更加适用的软件、平台和设施,刺激中小企业用户实际需求。注重对会计管理功能的开发,ERP是云计算发展的一个趋势,应按照ERP的理念,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既注重云计算软件会计日常服务功能,也注重研发具有决策分析、风险防范等财务管理功能的软件,为中小企业提供在线财务分析、管理决策、财务风险预测等方面的服务。
(三)规范行业标准,加强政府监管
加快建立完善云计算服务行业网络安全管理标准和法律法规,依据法律规定加强对云计算服务商的监管和评价,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和管理问题,维护中小企业的核心利益。加强优胜劣汰选择机制,严把行业准入关和淘汰关,对诚信度低、技术实力不过关的企业实施严厉的制裁措施,建立安全可靠的财务数据“云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数据信息安全防护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会日益突出。服务商应加强日常安全防护,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创新安全防护方法,加强身份认证管理,身份认证密钥由企业指定专人负责,服务商不享有秘钥知情权,防止不相干人窃取信息,保障财务会计信息存储、传输、迁移安全。服务商应加强技术攻关,加强对恶意软件、黑客、病毒监测,建立虚拟防护网。加强数据管理,定期备份会计数据,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建立完善数据恢复检测体系,定期指派专人对云计算数据恢复性进行检测,保障数据恢复功能完好。
中小企业面临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窘状,一方面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促进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又欠缺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因此,中小企业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经济实用的方式。另外中小企业应加快转变观念,寻求合作途径和解决办法,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Z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