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改造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改造规划范文1
关键词:居住小区; 修建性详细规划; 旧区改造; 问题; 方法
在编制居住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过程中,应注意规划设计的系统性、规范性、统一性,尤其通过优化居住小区的周边环境、地形道路、园林绿化、相邻建筑关系等,可提高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质量,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期待的居住模式、居住心理等,合理掌握并运用,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增强设计观念与设计方法的适宜性,更好地营造居住小区环境,提升空间品质。
1、 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旧区改造的整体思路
根据居住小区道路运行实际情况,可分别设置南北绿化带或东西绿化带,对开放性的空间起到一定限制作用;将整个居住小区划分为多个单独的管理单元,并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确保住宅中各个院落空间的封闭性、私密性;为了减少由于外部交通而产生的干扰作用,在小区中可实行“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遵循“外向”布置原则;机动车的停车场,应采取“就近布置”方式,其结构主要为绿带和绿心相结合。
在设计方案时,除了做到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外,还应运用信息化手段,采用电脑模拟方法,分析不同建筑在各种布局中的日照强度,将试验结果作为最终制定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方案中,设计单元模型的平行道路,并分别与道路呈15°、30°;单元模型的前后保持垂直性距离,评估各种情况下的道路空间感觉、小区内部空间感觉等,将获得的数据作为方案参考。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主要由相关单位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具体条件等,由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负责具体编制,着眼于居住小区的长远发展。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个体利益最大化也是市场行为的主要特征之一,那么通过法人、团体和组织共同制定规则,也具有相应的特征;关于开发地块的大小,与开发建设的方法密切相关,如果采取统一开发模式,可以适当扩大地块范围,尤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地区均衡性发展。如果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修改,编制机关需要对修改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客观论证,对规划地段的利害关系各方意见进行分析,对原有审批机关呈交专题报告,经过批准之后,则可制定并执行具体的修改方案。
2、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旧区改造的参数优化
合理选择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参数,涉及到诸多的依据和条件,包括居住小区的规划用地、区域位置、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且符合相应的条件要求,才能确保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人性化、合理化;对于控制规划的参数问题,应兼顾城市整体历史、文化等风格,同时体现分区的特色,实现平衡性发展;结合居住小区的气候特征,形成生态系统,发挥保护作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完善居住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在居住小区中设置休闲娱乐设施,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有关居住小区中不同分区的划分问题,可考虑以公共绿化带作为划分标志,公共绿化带既可以明确公共活动的区域,也可以发挥应有功能。
以居住小区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在考虑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参数时,应该综合考虑低碳理念、绿色理念,并融入到旧区改造的整体规划中,争取将社区改建产生的污染控制到最低。根据地形实际情况,再加上考虑实际的防护要求,采用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实现点、线、面的多方覆盖;根据土地价值、经济效益、环境容量等,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对未来的容量进行预测,尽量提高指标确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采用人口推算方法,结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及分区规划情况,对人口、用地等提出具体要求,倡导“开放性社区”观念;实现公共设施的开放和共享,除了满足市场经济下的经营规律以外,也可发挥地区资源共享的作用;通过规划地区现状,绘制规划总平面图、竖向规划图、透视图等,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针对统一开发建设的指标,小区环境应保持基本的经济性、美观性、实用性,采取绿化处理模式,配置景观柱、水池、路灯等,遵循“动静结合”原则,保证色彩的丰富性、整体环境的趣味性。小区中的建筑工程项目,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抗震设防要求,采取双回路输电线路模式,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地下变电室,提高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
3、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旧区改造的具体实践
根据小区完成建设之后的实际情况,设立组织机构,收集建筑小区投入使用之后的相关资料,深入探讨小区总体规划、分布控制状况等,调查场地情况、水文地质情况,了解小区居住人数、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绘制具体的居住小区面积、建筑物位置、改造内容等。
相关人员应进行综合性评审,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由规划主管审批,提出合理化的小区修建方案,绘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确定正确的比例尺,在图中标出横断面、标高、道路交叉点、停车场用地等;在规划系统中,不同的规划阶段中任务有所区别,需要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以确定建筑群应用的科学性;然后,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增强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提高控制指标的有效性,将具体的节点投入使用之后,明确各个建筑群的建筑单体功能、交通联系、建筑风格、色彩关系等;在居住小区的内部,尽端路一般处于居住组团内部,但是居住小区的楼栋则结合小区道路分布来建设,以住宅组团模式为主,那么在半公共的空间内,可考虑建设用于休闲娱乐的场所,以供相互了解、相互交流。
强调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但是不能以此完全取替施工图的设计;对于建筑物自身来说,应明确总体规划、施工图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彼此之间的关系,由主体建筑、附属建筑共同组成,不同建筑物承担的功能、空间距离、交通联系、建筑体量等有所不同;还应考虑到居住小区的周边情况,如建设规模、功能状况、自然条件等,还包括该地块的空间序列;将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居住小区中旧区改造的重要一部分,发挥其实用性特征,构建新形势下的绿色、生态、宜居住宅,符合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可更好地落实旧区改造目标。
总之,结合以往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体现的问题来看,应确保规划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将规划的核心内容准确表达出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从整体角度为出发点,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之处,才能更好地实现旧区改造目标,发挥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龙灏,胡佳.城市旧住宅区改造方法初探[J].城市建设,2007(1)
[2]张士珍.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给水工程规划浅谈[J].山西建筑,2008(10)
[3]童娣,赵文凯.城市旧住宅区更新改造机制建议[A].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2009
[4]王晓松.城镇旧住宅更新改造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公共管理,2007
乡村改造规划范文2
您提出的“关于保护特色老旧房屋、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搞得热火朝天,我市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更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您提出“关于保护特色老旧房屋、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议”表明您对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意义深远,值得我们去认真的谋划。
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院落闲置废弃,传统建筑损毁、优秀文化传承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村落走向衰败,造成了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和土地资源的浪费,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瓶颈。我市这种闲置的老旧房屋几乎村村都有,正如您所说这些老旧房屋“年代久远、样式不一”,有的青山绿水环绕,有的隐于大山深处,将这不可多得的资源融于当前的特色小镇建设中定会发挥价值,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是小镇的内蕴力,生态是小镇的吸引力,旅游是小镇的辐射力,将乡村老旧房屋融入当地文化,结合山、水、林、田特色,建设旅游特特色小镇是乡村发展及精准扶贫的最佳选择。
二、坚持规划现行,注重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农村老旧房屋属于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了挖掘、打造这一资源必须制定系统的规划并把这一规划列入全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以闲置的老旧房屋复活为抓手,积极引进项目建设,切实打造生态良好、生活富足、基础设施完善、富有鲜活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的美丽乡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根据乡村地域性、自然性、专业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独特的乡村旅游项目,把旅游产业贯穿乡村生产中。
三、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的战略的再定位,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的有效手段。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便捷的交通等优势条件,通过租赁村中散落、闲置的古旧住宅,对其进行科学创新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在尽可能保持乡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对院落实施主题式景观塑造,对房屋进行修旧如旧的除险加固,对房间进行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改造和富有传统农家特色的装修装饰,使其在有效传承农村传统和特色文化的同时,成为富有现代气息,能够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健身等多种需求的古民居客栈、院落式乡村主题酒店、乡村会所等新型业态。在充分挖掘生态之美,传承文化之韵,塑造产业之特,提升服务之优的基础上,打造集乡居休闲、有机果品采摘、民俗文化和传统美食体验等多种业态为一身的乡村生活服务综合体,使市民与村民和谐共处、和睦为邻,充分体验和分享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和原生态的田园风情。
散落在村内的闲置古旧院落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租赁给企业改造经营,迅速变废为宝,其文化价值、居住价值、建筑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成为吸引都市人群体验传统村落文化和传统乡居生活的鲜活载体。打造“一户一院、一院一景、连点成片”的园林式特色乡村体验区。
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外朴内雅的精致民居,为都市人群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的田园雅舍。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民居风格和对农村生活场景的全景体验,吸引大批游客来参观体验。
乡村改造规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乡村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市新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人文、科技、绿色”的战略任务,牢牢把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继续围绕强基础、重民生、促增收,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努力推动农民就业增收,乡村环境改善,为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年底,全市所有村庄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未硬化的街坊路实现硬化,已破损的路面得到修复;村内因地制宜进行绿化美化;10年以上老化供水管网得到改造,基本实现一户一表;处于全市重要地表水源地规划内的村庄和市级民俗旅游村庄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户垃圾实行源头分类;村内建设卫生公厕,没有达到无害化要求的户厕得到改造;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年度建设任务
1.总体任务。根据《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年)》的总体任务,结合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年任务。年,计划新编900余个村庄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完成剩余1400余个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硬化街坊路2813万平方米,街坊路两侧绿化1050万平方米,改造老化供水管网4868公里,安装水表26万个,在160个村庄实施污水处理工程,为89个乡镇农户配齐垃圾源头分类桶(袋),为71个乡镇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在66个平原乡镇建设垃圾资源再利用处理设施,在24个边远山区乡镇建设小型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改造户厕19.3万座,建设乡村公厕3157座。
2.分区县任务。具体任务见附表。根据《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年)》的总体任务以及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结合区县村庄数量、农业人口规模确定了各区县-年的建设任务,减去各区县工程建设完成部分,计算得出年的工程建设任务。由于个别区县实施的工程建设任务超过当年下达的任务,经与区县沟通,结合区县乡村实际需求,确定了年建设任务。
二、村庄规划编制和工程建设标准
村庄规划编制要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乡村村庄规划编制组织管理的通知》(京新农办函〔〕8号)附件中“市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和成果要求”、“市一般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和成果要求”的规定进行编制,并经过区县政府审批。
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据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其中街坊路硬化、污水处理、户厕改造、公厕建设等工程建设依据《市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年)》中“五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参照标准(试行)进行建设;新乡村街坊路绿化依据《市新乡村建设街坊路绿化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首绿办字〔〕7号)进行组织安排;老化供水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依据《关于统筹做好新乡村供排水工程建设的通知》(京水务农〔〕97号)进行组织建设;垃圾源头分类依据《市乡村地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指导意见》进行组织实施。
三、资金安排
(一)总投资
根据年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及相关投资标准进行测算,年计划投入规划编制费、工程建设费、工程监理费、管理和不可预见费67亿元。其中规划编制费1.1亿元,工程建设费61亿元,工程组织及监理费1.8亿元(根据相关标准,工程监理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3%计提),管理和不可预见费3.1亿元(根据相关标准,管理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0.1%计提,不可预见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5%计提)。
(二)投资来源
年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仍通过市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区县配套资金和贷款融资等途径解决。其中市政府转移支付资金21.9亿元,即规划编制费用1.55亿元、街坊路硬化7.883亿元、老化供水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4.867亿元、污水处理2.745亿元、垃圾处理1.18亿元、户厕改造0.95亿元、公厕建设1.896亿元,绿化0.83亿元;区县根据工程建设费用的1/3进行配套,工程监理费、管理和不可预见费等由区县财政统筹安排,区县财政需安排资金25.2亿元;在市政府转移支付、区县财政安排部分建设资金后,仍有19.9亿元的资金缺口,区县可按照的方式通过向银行贷款进行解决,贷款本息可在以后年度的转移支付资金中进行安排。
四、工作保障措施
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乡村道路、绿化、供排水、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多项具体工程,包括从地下到地上,从规划到建设的全过程,具有工程量大、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受益人口众的特点。而且本文来自那一世,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今年的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市级重点投资项目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这就要求市、区各级部门要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的组织安排好此项工程,创新体制机制,确保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农民在工程建设中就业增收,确保政府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一)创新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各区县经过调整、完善,都建立了领导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体制和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组织推进机制。年,各区县、各部门要从建设世界城市、夯实乡村基础、推进乡村城镇化、促进科学发展的高度,深化对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乡镇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五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二)创新和完善责任机制
市新农办会同市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检查评估办法,确定工程建设总体任务并下达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负责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估;郊区各区县政府为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主体,负责“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工程的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资金拨付和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市级重点工程管理要求,各区县“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区县相关部门)要及时与市建委签定阳光工程责任书,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三)创新和完善项目审批和农民参与机制
各区县要将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为本区县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纳入政府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拓宽农民参与机制。要把农民参与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硬指标,凡是当地农民能干的,应当让农民去干,把当地农民的参与程度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标准,并列为考核的内容,切实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
(四)创新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一是创新和完善台帐备案制度。各区县新农办要按照市新农办下达的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会同区县各相关部门制定本区县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方案和任务台账,明确本年度拟实施的村庄名单、具体工程建设任务、各项工程的组织实施主体、工程进度安排和投资计划。并于年月日前,将本区县年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方案及任务台账报市新农办备案,作为市各相关部门检查评估各区县工作的依据。
二是创新和完善月报告和月通报制度。为掌握各区县“五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进行调度和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出现的问题,请各区县新农办指定专人从年3月份开始,每月25日向市新农办上报本区县《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统计表》,同时,将项目组织实施中总结的经验及出现的问题一并上报。市新农办从年3月底开始根据区县进度每月以《新乡村简报(特刊)》的形式进行通报。
三是创新和完善检查评估制度。市新农办会同市各相关部门根据区县工程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随机抽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检查力度。对措施有力,工程又好又快的区县予以表彰鼓励;对工程组织推进过程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广示范;对措施不力,工程进度缓慢的单位要督促整改。计划于年月和月份别组织一次“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检查评估活动,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奖励的重要依据。
(五)创新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新乡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属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各区县要切实加强资金的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和截留。同时,各区县要按比例将配套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根据财力情况对缺口资金进行贷款融资,并根据项目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
乡村改造规划范文4
关键词:衢州市新农村;农村景观;保护与规划
1衢州市新农村景观保护与规划的现状
1.1开展了房屋与村容村貌的美化工程
衢州市保留乡村中的现有建筑,包括历史建筑和农舍民居,对历史建筑从结构上加固,并对该区域内的建筑物采用江南民居的风格进行统一的立面装饰改造:粉墙、黛瓦、木窗、装饰性的墙面分格线条及坡屋面改造等,保持当地民居和谐统一的传统风格不变,并采用本地出产的石材、竹子等建筑材料,资金投入低,又有地方特色。结合村容整顿,进行改厨、改厕、改圈和院坝的改造,并按实用美观的原则在房前屋后进行植物种植,使农舍整洁美观,实现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
1.2进行了乡村景观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衢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了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新建和改扩建乡村公路6000多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疏通灌溉渠道5000公里以上,基本农田沟渠通畅率达到70%以上;年内已帮助近十万人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恢复和改造乡镇卫生院25所,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人数扩大到150万人以上;全市农村二期电网改造面只有87%。二期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并成功启动三期电网改造,逐步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建设农村沼气池20万个,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浴配套率达到40%以上。
2衢州市新农村景观保护与规划面临的问题
2.1田园风光严重破坏
自然资源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内,受到自然界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地表景象。它是自然界内部各因素长期以来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相对稳定的自然景观格局。
由于衢州市农民对自己周围的事物与景致皆司空见惯,对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缺乏正确的保护意识,农村的生态环境随着新农村的开发建设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已经不容忽视。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开采地下水,产业化带来的“三废”等,使自然界的空气、水、土壤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到乡村的田园风光受到严重破坏。
2.2乡村特色逐渐缺失
随着衢州市乡村居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村民对其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逐步提高,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由于农民对自身的特色乡村景观缺乏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保护和继承,他们将城市的一切都看作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价值取向逐步向城市化发展,意欲用城市的一切:现代建筑、雕塑小品、大广场、大草坪等来取代乡村固有的特色景观。更有甚者,部分乡村干部为了个人政绩,大刀阔斧,拆除历史建筑,利用现代建筑的新型材料、筑手法,大肆兴建欧式建筑、宫殿式建筑和现代城市雕塑,罗马柱、琉璃瓦、不锈钢雕等充斥其间,形虽似而神不似,使乡村景观变得不洋不土,逐渐丧失了自身独特的风貌。
3衢州市新农村景观保护与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
3.1缺乏理论和行为的指导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乡村景观规划理所当然地被提上来议事日程,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专家学者们也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乡村生态、农业观光,形成旅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始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成果毕竟还仅仅只是理论层面的研究,对于系统地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还缺乏可操作的指导意义。
3.2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
当前的乡村规划相对滞后,虽然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衢州市大约有71.2%村镇已经编制了总体规划,但是大多数只是应付政策的需要,毫无操作性可言,由于管理缺乏力度,没有必要的处罚措施,衢州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乱搭乱建、村民自行拆旧建新、垃圾随意乱倒、工业“废水”、“废气”、“废物”不及时加以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河流和空气中,种种极不和谐的画面屡禁不止。同时,一部分地方政府不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没有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按照城市社区的建设模式,推行城市的建筑方案,结果部分村民自行拆除重建,使建筑景观一片混乱。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做指导,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衢州市乡村中肆意侵占农田的现象亦极为普遍,有的甚至在农田中建房,使农业生产景观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严重受损。新农村居住空间建设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分散、无序,村镇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造成土地和资金的浪费,也造成乡村建筑布局与景观混乱的现象。
4促进衢州市新农村景观保护与规划的对策
4.1加快乡村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
乡村景观规划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乡村景观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被国内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争相研究和探讨,也提出了很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往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仍然会是一个不朽的课题。有了理论的支持,才能更好的推动乡村景观的健康有序发展。
4.2确立科学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
有了理论的支持,接下来便是付诸实践。实践的前提是有一份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在规划的制订过程中,应本着生态先行的原则,尊重自然地理条件,尊重文化历史传统,根据经济、社会、生态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科学地编制。规划设计要延续原有的乡村景观特色,保护生态平衡,充分挖掘乡村固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定位准确,轻重有序,可操作性强,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规划一经制订,不论何人都不得随意更改,应按照规划循序渐进地付诸实施。
通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土地,保护农田和乡村特色,将总体规划中的景观专项规划和分区建设理念运用到实处。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应大力宣传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规划的制订,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激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尊重民意,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只要是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都应该虚心听取,并用于规划实践,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5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衢州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衢州市对新农村建设作出的贡献,并找出了由于建设过程中理论知识、专项规划、建设者意识、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带来的田园风光消失、乡村特色缺失、地域文化退化、居民缺乏参与意识等诸多问题,并参考他山之石,提出了相关的思考与建议: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学的景观规划,执行者合理地根据规划逐步付诸实施,当地居民积极出谋划策,提高参与意识,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业等多产业,缓解资金压力,力求在尊重现状条件,保护和恢复乡村的自然和生态价值,延续当地的历史文化思想等前提下,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美的乡村景观,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12.(8).
[2]车生泉.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格局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
乡村改造规划范文5
(一)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强化对农村居民点有序调整与优化的科学引导。依据乡镇村庄规划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和农民自建住房。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尊重基层实践,便于农民直接参与,成果直观易懂。
(二)开展工程项目与村镇规划一体化推进试点。以村庄道路、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吸纳和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有序投入,探索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新机制。
(三)采取措施支持国家贫困县编制村镇规划。
二、稳步推动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组织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要求。抓紧制定农村危房鉴定标准。
(二)调研总结贵州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与做法。
(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编制七省区定居工程规划,组织动员有关力量,加大管理与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与工程质量监管。
(四)组织研究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推动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励农民投资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民就业。
(五)探索按照城乡有别、依法自愿、同一平台、预留接口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三、加强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
(一)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照国务院2011年度一档立法计划要求,组织全国力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紧修订。
(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在有关研究课题基础上制定《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
(三)修订农村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四、继续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指导灾区农村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按规划要求有序恢复重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民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对灾区农民抗震住房建设的技术援助,推进灾区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与管理。
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编制发行《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与《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继续推动县域村庄整治联系点示范活动。
乡村改造规划范文6
为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加快城乡共同发展,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亮点和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根据市、县相关会议精神,结合长冲村实际,特制定如下清理整治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美好家园为目标,以长冲旅游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为引领,以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房改造为抓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着力培育规划有序、风格统一、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美好乡村、旅游乡村。
清理整治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从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清理整治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坚持规划设计先行,彰显特色。围绕保留和保护乡村风貌,充分利用地形特征,尊重当地的乡风民俗,保护村庄自然肌理,从村庄路网、街道空间、住宅及院落组合、绿化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营造浓郁的乡土风情。
三、清理整治范围
一条主线:万柯路;三条支线:至福岭山庄、至孔洼村民组、至堰洼水库。
清理整治目标
清理整治工作要以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障,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等为目标,以长冲旅游规划为依据,以“三清”(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乱堆放)、“四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杆线)为重点,进行综合清理、整治、改造和建设。
(一)清理整治
1、居户房前屋后所有杂草、杂物、草堆柴堆、砖瓦、砂石等建筑材料全部清除;
2、露天棚网、简易厕所全部拆除;
3、经营户门前乱堆乱放现象要彻底整治;
4、沿线所有破损店招、残垣断壁全部拆除;
5、清除可视范围内的牛皮癣;
6、清理河塘漂浮物。
(二)拆旧改造
拆除一条主线、三条支线两侧可视范围内所有破旧危墙、残垣断壁,二层及其以上房屋原则上予以保留,一层结构较好的房屋予以保留,影响视觉效果的外观差的房屋及土墙或草顶的房屋一律拆除。结合长冲村大多数住房实际状况,设计统一风格,对保留房屋进行改造,若需新建房屋必须按规划要求建设装饰到位。
(三)道路硬化
村内主要道路宽3.5-6米,次要道路宽2.5-3.5米、进户路宽1-1.5米,道路宽度可根据现状地形按照不拆除主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确定。进村道路两侧应留足路基,同时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会车、错车点。道路面层以沥青、水泥铺装为主,同时提倡充分利用石板、青砖、鹅卵石等乡土化、生态型的铺装材料。
(四)绿化美化
对一条主线、三条支线两侧的土地进行流转,统一种植茶树,同时发动群众在宅前屋后和庭院栽种茶树,体现长冲特色。村内的大树、古树一律予以保留。对长冲河、堰洼水库等进行清理和维护,建设驳岸、护坡,做到水质洁净,水面无漂浮物,无蚊蝇等虫害滋生;同时结合水面设计特色旅游小景,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安排一定的体育设施。
(五)环卫保洁
合理配置环卫设施,保证垃圾定点收集和及时清运,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十户轮值制度,建立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统一规划管理村庄内的广告牌、匾、墙体广告和村务公开栏(墙)等,禁止乱贴、乱写、乱画。
(六)用水安全
逐步实现自来水入户和村庄排水“雨污分流”体制。
(七)家畜圈养
对家禽、家畜进行圈养,防止散养。
(八)公房配套
结合长冲村实际,可以统一新建1-2个农具房,放置农民的大型耕作机械及农具;合理安排卫生室、农家书屋、活动室等公共房屋。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机制。镇政府成立长冲村清理整治工作领导组,镇党委书记柯贵余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同志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2、村民参与机制。要充分发挥村民在清理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参照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村中有声望、有公心的人组成理事会,建立村民自治监督小组,一方面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投工投劳,另一方面对清理整治、改造建设进行全程监督,并做好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3、长效管理机制。制订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管理制度,制定和宣传《村民卫生公约》,动员全体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健全卫生保洁制度,配备必要的环境卫生管护人员,负责清运垃圾、管护公共设施,做到“有人管、管得住”,防止“脏乱差”现象反弹。
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1、宣传发动(10月15日—10月20日):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发动,做好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氛围。
2、集中清理整治(10月16日—10月18日):按标准清理整治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