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管理的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管理的条件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可见,健康既包括长期以来为人们更多关注的生理健康,也包括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要求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感情、意志、人格、行为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具体到当代大学生可以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一是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三是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四是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五是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六是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七是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大学常常被形容为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作为学生从中学到社会的一个过渡,大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容易表现为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具体如下:(1)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未上大学前,大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备受学校和同学的关注,因而往往表现为比较自负要强,自尊心强,而大学把这些“佼佼者”聚集到了一起,每个人都发光闪亮,每个人都发现自己的光芒不再独一无二,于是注目消失了,优越感也随之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等于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偏面的观念,但当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却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回事,考试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就业的压力更是令人担心。(3)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一堂课讲十几、二十页,完全靠自己课外自习的学习方式很不习惯,导致课业的落后,从而使原本强烈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对自己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凸现出来,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更为敏感,心理问题也相对要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性器官的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
4.自我定位的迷惑。大学生在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的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通过问卷对在校大学生的统计显示,心理健康客观方面的原因有58%,主观方面的原因有42%,客观方面主要表现有:(1)在大学时期的学习任务内容发生了改变。与中学相比,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了上大学有工作,几年都是学习高考课程,有老师的辅导,自己努力就会有较好的成绩,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自己塑造成顶级人才,并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刚进校的大学生更是难以适应这种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的变化。部分的学生有住校经历,但少部分学生没有校经历,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但进入大学,宿舍成了主要生活区,日常生活都要自理,平时习惯依靠于父母的人对这些事会很难,这种变化也会给精神上带来压力。(3)大学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的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感觉很陌生,难以沟通,会产生孤独感。(4)工作压力。大学生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少,社团活动多,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负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而且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缺乏工作主动性,社会经验不足,压力很大。
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2)恋爱受挫,大学生恋爱情况普遍;③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完成,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但现实并非这样,承受不了这种与理想的差距,容易焦虑甚至于精神崩溃。
健康管理的条件范文2
[关键词]富士康;人力资源;需求层次理论;社交需求;以人为本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成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该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了企业关于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是管理理论的重大跨越。
(二)社交需求理论
社交需求,也称为归属和情感的需要。包括社会交往,和同事、上司、朋友、家属等保持良好的关系:自己有所归属,从属于某个组织或是某一个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得到他人的承认: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关心、接纳、支持:在感情上有所归属,希望同伴之间保持友谊和融洽的关系。希望得到亲友的爱、避免孤独等。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社交的需要就会占主导地位。
二、富士康案例中社交需要分析
(一)关于社会需求中归属需求的分析
1、富士康只强调员工作为廉价生产要素的“物性”,忽视了员工的“人性”。在富士康,员工每天面临的是单调的流水线作业、紧张的工作节奏、过重的工作负荷与难以承受的工作压力,所有这些将活生生的人异化为流水线上的零件或工具。
2、富上康的保安多达千名以上,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没有得到公安机关的报批,根据《深圳市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保安上岗前要经过培训并通过市级公安机关考试,将指纹等人体生物信息录入信息库,才能发给保安员证。富士康的保安大部分没有保安证,他们却有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的权利。富士康这种半军事化管理文化导致员工处于一种压抑状态,使得底层员工对管理层有着较大的仇恨和怨气。
3、大多数员工处于“被工作”状态,缺乏荣誉感与归属感。富士康设有游泳池、健身房、运动场、咖啡厅、网吧等许多娱乐设施,但大多数员工根本无暇享用。由于员工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缺少轻松娱乐活动,在高压管制下整日忙碌,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容易产生自己被机器奴役的感觉,不知道工作意义与自身价值,对前途失去希望,对生活失去斗志,最终选择跳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从以上可以看出富士康的员工在半军事化的管理环境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处在一种非常矛盾和压抑的状况,这些不仅降低了集团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所能带来的激励作用,削减员工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满足感,而且使得员工缺乏对富士康企业文化的理解,无法融入富士康这个小社会中,从而产生对富士康这个集团的不认同感,即归属感。如无归属感,何谈为集团工作的自豪感和努力程度,这里所有的声音都告诉他们,你们只是打工的,你们不属于这里,因此这些人选择了放弃自己年轻的生命。
(三)关于社会需求中情感需求的分析
1、在等级制度上,富士康的各级工作人员都有着十分森严的等级制度。无论是流水线卜的普通工人还是公司的高层领导。地位都是有差距的。这种地位上的差距决定着权利、工资、奖金及各种福利的享受。就拿台湾籍干部来说,他们的地位是高于大陆管理层的,同样一个级别,不仅在工资薪酬上高出许多,而且在人格上似乎也高人一等,他们可以扣罚员工的绩效奖金,这点权利是大陆管理层所没有的。
2、富士康的沟通机制。企业沟通机制的好坏直接反应出企业组织结构的优良,以及办事效率的高低。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可以使员工顺利达到绩效目标。富士康在发生跳楼事件后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都是应急之举,所以效果不明显。其应该在平时就建立起有效的、系统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包括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更包括平级之间的沟通。人是社会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只有增强了大家的信任感、凝聚力,员工才可能在组织里得到一种归属感,也才能更有效率的工作,更何况富士康雇佣的一线员工基本都是80、90后,他们不同于原来六七十年代里的廉价劳动力,他们更加的敏感、脆弱、自我,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以及关心。但是。富士康欠缺这样的沟通机制,以至于造成员工之间的冷漠、人性冷淡,至使员工有很多积怨无法及时排解,日积月累,终于爆发。
富士康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度高:企业内部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基层和基层员工之间,高层和基层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集团使用强制的半军事化管理,所有这一切使员工面对的是标准化的厂房,标准化的住宿以及被标准化员工生活:使得这里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机械化,平时的工作更是十分机械和单调。因此,在富士康工作,无法感受到别人的注意、关心、接纳、支持:在感情上没有归属,无法与同伴之间保持友谊和融洽的关系:远离亲人,更难以得到亲友的爱,这些都让他们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
三、社会需求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全体成员认同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即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视员工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用科学的、人性的方式尊重员工的需求和人格发展,让员工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围绕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凝聚力而展开各项管理活动。以富士康为例,它曾经提出“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文化特征:辛勤工作、负责任、有贡献就有所得”等公示宣传的口号标语和规章制度,但关键是如何以深层的精神文化来体现,即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企业不应仅将发展速度和获利多少作为衡量企业文化好坏的标准,应树立人本管理意识,更加尊重与注重员工需求。半军事化管理有利于标准化作业和增强执行力,但刚性有余,柔度不足,应辅之以“人性化”企业文化,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构建“以人为本”的行为模式和组织氛围,如:为员工搭建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丰富员工娱乐活动,真正发挥游泳池、健身房、咖啡厅、网吧等娱乐设施与集团电视台、杂志社和社团组织的作用;改进工作设计,实现工作多样化和丰富化,适当的进行工作岗位调换。同时尽量塑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如富士康日前决定在生产流水线上播放员工喜欢的背景音乐,这就是很好的措施,有助于疏解、调剂员工的紧张情绪:培养员工的荣誉感、成就感与归属感。通过文化价值传播,使员工产生
在全球500强企业工作的优越感,还应将员工工作成果与企业及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提升其成就感,同时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描绘发展前景,增强其归属感,促使员工主动工作等等。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形成敬业、进取和宽容的合作氛围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二)改革公司存在的等级制度。
富士康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对现有的等级制度进行改革,目前的等级制度是很难使员工与高层管理者达成共识的,想使基层员工朝着企业愿景不懈的努力必须抛弃这样硬性的管理机制。
(三)建立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
沟通是联络情感的基础,是正确决策的前提条件,是统一思想行动的工具。内部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获取的信息越全面、详细,就越能制定出企业需要、员工满意的人力资源政策。富士康内部缺乏这样的沟通机制是造成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矛盾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富士康而言,高效的沟通机制需求体现两方面的内涵:
1、设置合理的沟通模式。企业的内部沟通机制要合乎员工的沟通特点、减少信息传递的耗损,使信息能尽可能完整地传递到相关部门。对于富士康而言,要实现和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首要工作就是根据对象的沟通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沟通模式。富士康员工多为“80后”、“90后”,大多进职时间不长,面临工作和生活的较大压力,在适应社会、处理情感问题方面缺少经验,而且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沟通较少。这就使其在沟通上缺乏主动性,但当矛盾恶化时就倾向于采用较为极端的手段来传递信息。基于这样的群体沟通特点,富士康的沟通机制就应该具备积极的引导性。所谓“引导性”,就是要求相关管理部门不能消极“等信息”,而要主动设置其与员工群体的沟通计划,包括常规的沟通和特定环境下的沟通,以有效把握员工在日常状态和特殊环境下的需求及其变动。
2、相关部门对于所传递信息予以及时有效的反馈。除了要通过合理的沟通模式获取相应信息外,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还需要及时有效的反馈来做保障。反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生产力的重要工作手段之一。反馈是确保沟通机制有效的重要环节,没有反馈,沟通就不能实现其闭合的循环,最终导致其失效。所以,内部沟通机制的效力如何,反馈的及时有效性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富士康85%以上的员工为“80后”、“90后”的新生代员工,这些员工对企业现有的治理模式、制度和方式方法有要求变革的强烈冲动。企业应该及时加以调整和改变,主动做好员工的教育、引导工作,不仅要在物质上保障员工的权益,还要在精神层面体现人文关怀,应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建立员工异常情况通报制度、开通工会维权热线、建立员工求助热线、建设更多文体场所等。营造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良好企业氛围。真正做到“视员工为第一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颜毓洁,耿,《人力资源视角下的富士康事件》,管理纵横,18-19
[2]傅治,《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3]胡伟凯,《浅析富士康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以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为例》,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师》2010年第8期
健康管理的条件范文3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个性特征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state and personality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 Methods 60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 from Kangning Hospital were tested by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Results (1)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 total scores and scores of all subscales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ational norm (P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mental health;personality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之一,患者家属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广受关注。精神分裂症作为应激源,不近给家属带来了经济压力,社会对病人的偏见和歧视,以及患者工作能力丧失, 均使大部分家庭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痛苦[1]。但此类研究结果不一。此外,对患者家属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探讨,尚不多见。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间关系,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预后和康复,亦有积极作用,故开展本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9年1月20010年12月在山东省荣成市康宁医院住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60例。均为患者的一级家属或配偶。其中男30 例, 女30 例;年龄: 25~ 62岁,平均年龄 (39. 2±7.6) 岁。家属与患者的关系为,患者父母26例, 系患者子女17例, 系患者配偶8例, 系患者兄妹9 例。
1.2 入组标准
(1) 患者经2 名主治医师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 3)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 家属年龄≥16岁, 近期除患者患病外无其他重大生活事件史, 无精神病史、无重大或慢性躯体疾病史。
1.3 工具和方法
1.3.1 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共90 个条目。按5级记分,1~5 分分别表示无症状、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心理问题判定标准:SCL-90 总分大于160 ,或阳性项目数大于 43 ,或任一因子分大于 2 分,可考虑筛查阳性,提示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2]:包括85道题目,包括三个分量表(E、N、P)和一个效度分量表(L)。E为内外向,N为神经质, P为精神质,L为测谎。
1.3.2 方法:随机抽取被试。采用定式问卷,统一指导语和填表方法,由被试独立完成问卷。填表前与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消除其顾虑。如不能理解题意,应予以解释,征得同意后现场填写问卷。问卷当场收回,与全国常模比较。
1.4 统计分析:
在SPSS12.0上建立数据库,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CL- 90 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显示,其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和总分都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P
表1 SCL- 90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X±s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家属阳性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表明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受到影响。其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得分,以及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国内常模,与患者预后不佳、复发率高有关,这些事件给家属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3-4]。本研究对象平均39.2岁。他们不仅要照顾患者,还要忙于工作学习,并且承担其它的家庭责任,承受着较重的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导致其心理经常处理应激状态,引起睡眠障碍和躯体化症状。目前社会对精神分裂症仍存在一定的偏见,家属难免会产生自卑和羞怯之感,并且对患者能否康复,在求学、择业、婚姻、社交等方面是否会受到歧视也有顾虑。慢性的心理压力使其感到恐惧、孤独、紧张不安,或躯体不适、睡眠障碍。久而久之,部分患者家属则会出现偏执、强迫、敌对等心理倾向[5]。
女性家属在躯体化、抑郁、恐怖、强迫因子及总分显著高于男性。女性由于承载较多的社会角色,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其经济和心理的压力均较高,并由于存在一定的生物易感性,所以更易出现躯体不适,情绪悲观沮丧,或紧张不安。部分患者则可能出现强迫观念或行为。从而导致使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家属,并可能影响其工作效率,以及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6-7]。
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显示,神经质N分和SCL-90各因子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此分高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易怒、强迫、人际冲突,该维度高分者具有交感神经过度活跃的特点,感觉阈限较低,敏感性高,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恐惧,躯体化等心理问题。精神质P分与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有显著正相关。高分表示行为孤僻,情感冷漠,好斗,喜欢干奇特的事且不顾危险,适应外部环境困难。本研究显示,精神质和神经质与患者家属心理症状分呈显著的正相关,显示精神质倾向愈明显,情绪愈倾向于不稳定或情绪状态不佳,其心理健康状况愈差。掩饰性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显示患者家属掩饰性低,合作、直率或是社会化不成熟[8]。
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关系,除了患者患病和经济压力以及社会歧视影响,家属的人格特点也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出现。当然,不排除患者亲属存在一定的遗传素质基础。因而,应对精神分裂患者家属个性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对患者的社会支持,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及社会适应[9-10]。参考文献
[1]李梅香,李宁,马振武.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30-431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二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27
[4]范卫星,张载福,杨致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控制感、家庭环境及心理健康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0,,2(3):294-296
[5]孙凤环,李玉鸿。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18-20
[6]张彩珍,江长旺.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现代中西医结合杂,2008,17(36):5669-5670
[7]赵向辉,马淑香.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不同家庭成员对比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136-138
[8]沈涛,周荣山,孙燕.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1):49-51
[9]李红丽,吴江颖。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047-4048
健康管理的条件范文4
第二实幼教职工总数58人,其中核编数30人(实际在编29人),自聘27人(保育员12名、炊事员6名、保安2名、门卫1名、保洁员1名、体育专任教师1名(男)、临时代课教师4名<教师产假短期代课>)。12个教学班均按2教1保的标准配备,且专任教师公办率达100%。
第二实幼的专任教师队伍是一支年轻化、学历高、基础好的队伍,100%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7%。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1人,二级教师15人,三级教师2人。这是一支以90后为主力军的队伍,是一支教龄短、保教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队伍,但同时又是一支兴趣广泛、个性鲜明、乐观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对职业规划逐渐明晰的队伍。后勤队伍是一支以妈妈团为主体的队伍,保育员100%取得保育员资格证书及健康证,是一支爱岗敬业、工作扎实、对照顾看护幼儿,清洁环境卫生、幼儿饮食烹饪有着丰富经验的队伍。
三年来第二实幼立足办园理念、立足师资队伍现状,结合《指南》《幼儿园教师发展专业标准》精神,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重在提高教师的师德和师能,致力锻造一支行仁爱、崇博雅、精保教的和慧教师团队。
健康管理的条件范文5
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是资源良好利用的过程。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下,资源利用需要掌握和谐共存,互通有无的原则。投资环境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投资环境影响了金融投资管理的多个方面。从基础环境上讲,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保证管理上有秩序,优质的文化环境,能够促进管理的人文交流,正确的政策环境,能够保证投资活动健康稳定。投资环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政策框架就是在金融投资中所享受的宏观该地区的优惠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商业便利机会主要是在金融投资活动中的便利性,主要是金融投资的促进措施和金融投资的鼓励措施。经济决定因素就是金融投资管理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投资目的地资源可利用性和价格,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专业技术劳动力可用性等诸多因素。金融投资过程中,良好的投资环境既是吸引投资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对金融投资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从当前金融投资实际来看,构建健康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保障金融投资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金融投资具有正向的决定和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只有正确理解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的影响,才能为金融投资管理提供有力帮助,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实效。因此,认真分析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管理的影响,是提高投资管理效果的具体措施。
2投资环境在金融投资管理中的影响
(1)投资环境适应性决定了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程度。
从硬环境来说,气候环境日益恶化,在倡导环保的基础环境下,自然环境作为最为前提的条件,如果存在严重弊端,就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国内投资的基础设施条件没有独特的优越性,这样的投资环境下必然导致金融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很难引入外资的投入。从软环境来说,国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的服务环境与国外服务环境差距较大,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不占优势,诚信环境没有条件开发。这样的投资环境也会导致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如不改善,投资环境很难在金融投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金融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市场风险,要想有效化解投资风险,提高金融投资的整体收益,就要在充分认识金融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还要对投资环境的适应性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做到积极推动投资环境建设,使投资环境能够根据金融投资过程进行适应性调节,达到防控金融投资风险,提高金融投资收益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正确理解投资环境适应性决定了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程度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金融投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2)投资环境诸多不确定因素给企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金融投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投资人员和整个投资活动要保持动态管理状态,来增加金融投资管理能力,目前,我国的投资人才业务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金融投资管理需要,主要表现在人才结构单一,严重缺乏评估、管理、审计等复合型人才,这就造成金融投资管理效率不高。从目前金融投资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投资环境建设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当前企业投资管理实际,投资环境的诸多不确定,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人才结构,使得企业只有积极构建良好的人才体系,并优化人才配置,才能达到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进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金融投资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应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把握投资环境构建原则,并做好投资环境建设,才能满足投资需要。
3注重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管理的相互促进
(1)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要和谐共融。
首先,科技发展水平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的安全保障功能。高科技能提供一个电子交易系统的投资活动,它的投入使用能很好地改善投资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金融交易系统的安全保障功能也越完善和强大,科技发展水平给金融投资管理带来了安全保障,避免操作风险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其次,合理规避金融风险是投资管理的重点任务。在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时期里,各种风险越来越多,发生越来越频繁,金融活动的创新必须要与投资管理相适应。金融创新能在金融投资管理中起到活跃因素,进一步促进金融投资环境。第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的亮点。金融投资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类别,人力资源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做好人力资源培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和改善金融投资管理活动的效果。结合金融投资管理实际以及投资环境建设经验,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投资环境既对金融投资管理有着正面的影响,金融投资管理也反过来影响投资环境建设。因此,只有保持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和谐共荣,才能促进投资环境建设并保证投资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使金融投资的整体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2)优化投资环境,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健康运行。
投资环境中所在城市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基础设施等建设水平,时刻影响这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基础环境往往能给投资者直观的视觉感受,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促进投资有重要意义,金融投资管理必须依靠必要的物质设施投入来完成,良好的物质条件,能够衍生出良好的基础条件。任何投资和管理都需要依托环境作为支撑。金融投资管理活动,对于投资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就是因为金融发展需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相关联。金融产业升级需要稳定的基础,商业的繁荣是其中必要的条件。投资活动可以缩短投资者对正在出现的投资机会的反应时滞,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科学性发展。鉴于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的重要影响和决定性作用,只有在投资环境建设中,根据金融投资的需要重点构建良好健全的投资体系,并逐步优化投资环境,才能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实效。因此,优化投资环境,已经成为了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措施,对推动金融投资管理发展和满足金融投资管理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金融投资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4结语
健康管理的条件范文6
于是,健康管理随之而生。健康管理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要理解健康管理的性质,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具体来说,健康包括3个层次。第一:躯体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功能正常,躯体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第二: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第三: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指个人的能力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体能够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和谐融合。WHO的定义体现了积极的和多维的健康观,是健康的最高目标。1986年,WHO从健康促进的角度又重新定义了健康:“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的。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既然是资源,就需要管理,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管理。可以最大的发挥资源的作用。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肇始于美国的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和行业正在兴起并日趋完善。目前,已经有7700万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9000万以上的美国人成为PPO(优先选择提供者)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享受健康管理服务。有人认为健康管理是专为经济富裕者提供的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项目,对于经济条件一般者是一种额外负担。其实,美国研究健康管理20多年的经验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风险,有效地降低危险行为,还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了生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