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

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1

关键词:教育管理;班级管理;现状;反思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者能否进行公平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埃里克森认为,如果这一阶段能做好,人们就会获得自我同一性,这对发展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从这一时期起,也是个体开始完全主动地掌握自己的时期。然而,在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的现象。

一、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不公平现状

1.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

班级对学生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按照社会要求对个体的社会同一性的教化、定向和控制,其功能的作用方式是对学生施以环境和教育的外部影响。班级对学生的个胜化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水平促进其个性形成和发展。班级管理的任务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正如埃里克森的个性理论所述,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必须思考他已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因此,无论是个胜化还是社会化,都是对众多环境信息有意或无意的处理方式。然而我国中小学过分强调班级管理的工具性、驯服性,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这种管理主义是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这种管理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对学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管理主义片面强调学生社会化和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方面的要求,在班级活动中,过分强调“听话”和“遵守纪律”,不恰当地突出班主任的权威.甚至把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的权力绝对化。(2)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关键问题是。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或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影响了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3)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所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整体划一,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实质上造成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公平。

2.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胜、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歧视。

3.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组建班级的学生来源不同,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也不同,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的个胜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其中有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学生”,也有成绩差或综合素质低的“差生”。通常班主任或相关人员大都重视具有优势的群体,忽视甚至歧视那些劣势群体。在任用班干部时只考虑“优秀学生”,不考虑“差生”也有做班干部的权力和机会。“差生”由于处于低起点就一直得不到锻炼,直到进入社会也还是身处劣势,班级管理的不平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二、对中小学班级公平管理的反思

1.班级社会化和个陛化功能的和谐统一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形成一种真正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尚自然”“展个胜”的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重视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不关心学业;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违法乱纪。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化消极为积极因素。如果教师不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将使他们和正式群体对立,不利于班级管理,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而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或打击非正式群体,要善于引导他们和正式群体团结起来共同实现教育的目标,为建设好班集体发挥各自的作用。

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2

[关键词] 黄埔院区;医院;发展战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115-02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Huangpu Area of Affiliated First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ZHANG Wu-jun1,GE Lan1, JIANG Yu-mei2,HU Zheng-lu3

(1. Huangpu Area of Affiliated First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700,China;

2. Affiliated First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Nutrition,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9,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Huangpu Area ofAffiliated First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HAAFH) by documentary research, SWOT analysisandstrategic matching, and analyzes the inward condition and outward environment of HAAFH.This article also defines the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 of HAAFHby Delphi method anddiscusses the operating strategic target of HAAFH. HAAHF should adopt the differential strategy and cost advanced strategy. The developing orientations on the Huangpu Area is integrating the functions of medical treatment,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eventive health care, giving priority to urgent and severe diseases, chronic diseases and selective operations, satisfing the demand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covering the medical market of both Huangpu Area and its border areas.

[Key words] HAAHF;Hospital;Developing strategy;Discuss

医院战略管理是指医院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之能长期、稳定地健康发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医院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1]。战略管理重视医院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目的是使医院能够适应、利用甚至影响环境的变化。安德鲁斯提出了制订与实施公司战略的两阶段基本战略管理模式,并将战略定义为公司能够做的(组织优势和劣势)与可能做的(环境机会与威胁)之间的匹配,制订战略过程中的SWOT分析框架:内外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制订战略―实施战略―业绩[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0年1月接管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医院以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以下简称:黄埔院区)的医疗技术水平、设施、科研和教学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业务收入从3 861万元增加到14 182万元,市场占有率从22.4%提高到45%。黄埔院区确定三年发展目标(2006~2008年):开放病床500张,产值1.8亿元,形成1~3个特色专科,有一支稳定的技术骨干队伍,院区各项指标符合三级甲等医院要求。五年发展目标(2006~2010年):开放病床500~800张,产值2亿元,完成综合大楼建设,在全省拥有1~3个优势专业,在全国拥有至少1个优势专业,具备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水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发展规划)。黄埔地区医院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黄埔院区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医疗市场的不确定性、医院底子薄,周边医院的不断崛起,给黄埔院区造成了不小压力。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分析内外部环境,确定黄埔院区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以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竞争实力。

1 资料来源

1.1 环境分析资料来源

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广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黄埔区卫生局统计局的相关资料;院区内部资料来源为医院职能部门如院长办公室、医务办、财务科等的统计资料。

1.2 访谈资料来源

黄埔院区发展战略的分析主要采取专家访谈的方式进行,访谈专家来自黄埔院区、黄埔地区其他医院的主任医生、管理人员以及黄埔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共由50人组成。

2 研究方法

2.1 SWOT分析方法

先分析黄埔院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然后使用SWOT(S指strength,W指weakness,O指opportunity,T指threat)分析黄埔院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2.2 特尔菲专家咨询方法

初步拟定影响黄埔院区的内外部因素后,采用特尔斐专家咨询法进行专家咨询。遴选专家遵循代表性原则、权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3]。

专家咨询的内容分为对黄埔院区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四类影响因素。咨询表内设“因素类型” “影响因素项目”和“专家意见”三个部分,专家在填表时,结合自身经验和对黄埔院区,以及地区医疗市场和宏观政策环境的理解与认知,对各项影响因素评判,如认为某项因素是正确的,符合所在因素类型,就在“专家意见”所属“是”栏目内标“√”;如果认为不正确,不符合所在因素类型,则在"否"栏目内标“√”。共进行三轮专家咨询,根据每轮咨询结果修改专家咨询表。

2.3 技术路线

按战略管理研究的一般思路,首先对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建立内外部因素专家评价表,进行专家咨询。使用SWOT矩阵战略匹配,建立医院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战略,最后根据制定的竞争战略,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3 SWOT矩阵和战略匹配

SWOT矩阵是把企业所面临所有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进行匹配,从而形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发展战略[4]。SWOT矩阵的作用是通过匹配,产生了各种可行的备选战略,再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选择和确定实施战略。SWOT的矩阵分析对黄埔院区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战略有重要意义。

3.1 优势―机会(SO)战略

SO战略是一种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匹配,在充分发挥组织内部优势的同时利用外部机会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4]。将黄埔院区的优势和机会相匹配,得出的SO战略如下:①利用良好的服务和技术占领市场,建品牌医院。②采用低成本战略、灵活的定价优势吸引更多病人来就医。③采取兼并、收购、托管等资本运作方式扩大规模。④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和家庭医疗保健服务,拓展市场。⑤大力发展以骨科、妇产科、儿科以及创伤急救为代表的特色专科。

在优势―机会战略中,显然第①、②、③、④种战略是黄埔院区目前应该着重注意并采用的战略,即建品牌医院、降低成本、开拓社区、建立家庭医疗市场和发展特色学科。由于黄埔院区资金和管理的限制,采取兼并、收购、托管等资本运作方式扩大规模在近期难以实现,可在条件成熟时予以尝试;而在大力发展骨科、妇产科、儿科等特色专科时,不能忽视内科、外科等基础学科的发展,以免脱离基础、揠苗助长,作为综合性大医院必须多学科齐头并进,突出重点。

3.2 劣势―机会(WO)战略

WO战略的含义,是指在充分利用外部机会的同时注意弥补内部的弱点[4]。将黄埔院区的劣势和机会相匹配,得出的WO战略如下:①与政府、企业建立良好关系,争取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②引进先进的医院管理体制和优秀的管理人员。③争取从中山一院调进更多的高级人才。④全面开展市场营销策划。

在劣势―机会战略中,争取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从中山一院调进更多的高级人才对提高黄埔院区的医疗水平和竞争力虽然比较有效,但是不可控的因素也比较多,不是单凭院区的努力就能达到的。所以,在做好争取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从中山一院调进更多的高级人才的同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建立良好的内部人力资源体制以吸引优秀人才、培育高级人才,同时努力提升黄埔院区的营销水平,以弥补黄埔院区的劣势,抓住机会。

3.3 优势―威胁(SW)战略

ST战略的含义,是充分利用优势的同时注重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影响的战略[5]。将黄埔院区的优势和威胁相匹配,得出的SW战略如下:①全力推进医院营销。②注意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减少医疗纠纷。③争取在黄埔区内的大型社区设立门诊,在区外设立小型医院。④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拓展市场。⑤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医疗质量。

在优势―威胁战略中,可以发挥黄埔院区的品牌、技术、价格优势,适当时机通过设立门诊和小型医院,推进医院营销,开拓市场,以减少市场竞争激烈的劣势影响;抓住领导重视战略管理的优势,注意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以减少医疗纠纷的风险和药品、检查治疗费降价的威胁。

3.4 劣势―威胁(WT)战略

WT战略的含义,是在发展的时候既要注意减少内部弱点又要注意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战略[4]。将黄埔院区的优势和威胁相匹配,得出的WT战略如下:①缩减市场需求,减少科室的投入。②加强内部管理,如成本控制和后勤管理。③引进、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④建设特色专科,培育竞争优势。⑤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提高医院抗风险能力。

黄埔院区虽然在黄埔区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但是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华侨医院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采取劣势―威胁战略,可以增强院区的危机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引进、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建设特色专科,培育竞争优势,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提高医院抗风险能力都是黄埔院区所需提高的优势。

4 讨论

实施医院的战略计划,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医院的总体战略,总体战略是根据医院的性质、任务和宗旨选择医院的重点发展项目,即龙头服务产品,并使其在医疗市场中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并且通过合理配置医院内的各种资源,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医院的各项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二是医院的业务战略,医疗业务工作是医院的核心工作,医院的每一个科室都是一个业务单位,每一个科室都有自己单独的业务,细分市场和竞争者。针对每一个业务单位患者的特点、细分市场情况以及竞争者的优劣势提出自己的业务发展目标,确保维持已有的市场份额并继续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三是医院的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是指医院各职能部门的短期性战略,包括财务经营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等。使职能部门明确本部门在实施医院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过程中的任务责任和要求,有效地运用相关管理职能,保证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5]。

SWOT的战略矩阵分析对黄埔院区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战略有重要意义。由于黄埔院区在区内的主导地位,主要采用SO战略和WO战略,即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利用机会。综合这些,以及专家访谈方式,并结合了院区的五年发展规划及相关负责人的建议,提出了黄埔院区的宗旨、使命和战略目标等。认为黄埔院区应该选择建设以骨科、儿科、妇产科和创伤急救为特色的大型综合医院的竞争扩张性战略。

黄埔院区医院发展的使命是,立足黄埔地区,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和艺术化的就医环境,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为医院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医院的宗旨是服务大众、全面周到、质优高效,医院的经营哲学是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并超出病人的期望。

黄埔院区的竞争策略是:立足黄埔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以急重病、慢性病、择期手术为主攻方向,争取满足各层次就医顾客的需求,较好的覆盖黄埔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市场。

医疗服务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谁拥有高技术,谁就容易占领医疗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黄埔院区作为综合型三级医院,应该走差异化的战略道路。中山一院本部已决定将黄埔院区打造成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以骨科为龙头的综合性医院,将中山一院骨科医院选定在黄埔院区,这为院区的差异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院区虽然在黄埔区有绝对的品牌优势,但是对周边地区尤其是广州近郊的影响仍不及中山大学附三院和暨南大学华侨医院。而通过骨科品牌的建设,可以提高院区在广州地区的知名度,提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程度,以带动医院业务全方面的增长。同时不断加大医学科学研究的力度,保持差异的可持续性。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组织在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时,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在相同的医疗技术水平下,谁的医疗服务价格低,谁就会占有较高的医疗市场分额。要保持黄埔院区业务结余的增长,就必须保持较低的医疗成本。建立起高效、齐全的服务设施,降低成本、注重成本与管理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医药费、卫生材料费和管理费用。医院凭其低成本优势而获得较高的收支结余,收支结余重新投入医疗经营,又可进一步保持医院成本领先优势和地位[6]。

[参考文献]

[1]Porter ME. Competitive Advantage[M]. New York:Free Press,1985.132.

[2]Porter ME. Competitive Strategy[M]. New York:Free Press, 1980.86.

[3]王小丽.现代卫生经济研究[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13.

[4]严超群.波特竞争战略与现代医院战略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1999,20(2):19-20.

[5]史自强.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11-60.

[6]吴阶平.现代医院管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40.

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3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舒缓疗护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17-04

SWOT分析又称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安德斯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后被广泛应用。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 (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4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SWOT分析通常是在某一时点识别了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及外部所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进行系统评价并选择最优经营战略方法[1],目前SWOT分析应用于卫生领域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在对上海中心城区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对舒缓疗护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及文献复习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舒缓疗护工作的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及外部条件的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为探索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舒缓疗护服务的技术方案、策略制定等提供方法和依据。

1 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中心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备

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的规定,目前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科室设置、人员、房屋、设备及规章制度设置相对完备,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调整,其功能和规模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为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开展从生命孕育到生命终结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1.1.2 “收支两条线”管理及低廉的医疗收费

政府逐年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财政投入,确保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在保基本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础上,通过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和控制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等措施,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更加凸现。政府采取了社区门诊免除挂号诊疗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降低个人自负比例等措施,使得广大居民更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基本医疗服务。对公益性较强的服务项目政府也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如临终患者实施舒缓疗护服务等。

1.1.3 实施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制

10年前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已经开始探索“全科服务团队”的新模式[2],2010年中心在全科服务团队的基础上探索家庭医生制服务,加强社区居民健康和疾病管理,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实行社区首诊,疑难危重疾病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上级医院,家庭医生已经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内容上,2012年又增加了临终患者舒缓疗护的新内容,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具人性化。经过十多年全科医学的发展和家庭医生培养,中心的人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科医生队伍的形成和家庭医生契约化服务的建立,为中心实施舒缓疗护储备了人力资源。

1.1.4 医务人员参与培训和服务的意愿高

舒缓疗护是医疗服务的一类特殊项目,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慰籍和亲人关怀等。刘丹丹等[3]对医护舒缓疗护知识和态度的调查显示,61.30%的护士认为有专业培训的必要,79.30%的护士希望参加相关知识讲座,78.10%的护士认为有邀请专业授课教师的必要。本次对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9名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6.44%的医护人员表示愿意参加舒缓疗护服务并愿意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医护人员有如此高的培训和服务意愿,对舒缓疗护服务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1.5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社区居民满意度是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马起龙等[4]对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92名患者进行居民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满意及较满意的为76.90%。高满意度说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生工作的高度肯定,也反映了社区居民对中心服务内容和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舒缓疗护服务既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延伸,又将是居民满意度提升的补充。

1.2 劣势

1.2.1 舒缓疗护服务资源少能力弱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床位非常紧张、供需缺口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心尚未开展舒缓疗护服务项目,即使有中心能够提供舒缓疗护服务,其服务资源占机构医疗资源的比例也是极少的。罗维等[5]调查显示,3所医疗机构的舒缓疗护床位仅占核定床位数的4.61%,业务用房与设备占总建筑面积的1.08%。部分舒缓疗护服务设施陈旧,卫生设施共用;缺少体现舒缓疗护服务特色的音乐疗法、谈心室、关怀室和自动化淋浴设备等。服务能力上可开展镇痛治疗,仅1/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情志调摄服务;有社会志愿者参与舒缓疗护服务的占2/3。

1.2.2 舒缓疗护服务模式单一

目前舒缓疗护的具体模式以单一机构型舒缓疗护模式为主[6]。机构型舒缓疗护的规模远不能满足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医疗需要。由于病程缓慢,致使患者在疾病与死亡之间徘徊,也阻碍了舒缓疗护服务的开展。面对这一状况,以临终患者家庭照护为主要方式的居家型舒缓疗护运应而生,同时机构型与居家型舒缓疗护的联动服务也呼之欲出。

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4

1.1健康管理信息化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管理效果。对以信息技术实现全新健康管理模式是实现基本医疗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健康管理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居民健康档案是未来实现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和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内容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1.2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外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方面的实践起步较早。目前,发达国家完成了对于医院内部各子系统的整合,并开始发展全民医疗健康档案、全国性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化的建设,并且取得了成功。经典的案例有:美国洛杉矶卫生局的区域医疗信息网、加拿大Alberta省的区域医疗信息网。欧盟在实现部分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已经开始探索国家层面上的卫生信息共享模式的规划。近年来,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技术应用日益普及,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已初步建立。一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内蒙古、上海、江苏、安徽等10个省(区、市)已经不同程度建立省级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134个地市和397个县区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实时采集与共享。二是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功能进一步深化。上海、浙江实现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三是部分地区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资源共享。北京、上海、安徽、重庆等12个省(区、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库,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部分医院可通过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四是居民健康卡建设稳步推进。五是信息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我省13个省辖市已有9个市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架构,南京、无锡、泰州、宿迁4个市也已启动。省级卫生综合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完成软件开发和硬件部署,与部分市、县级平台和省属医院进行了数据对接,并开展了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交换与共享试点。我省居民健康卡试点在连云港、淮安、扬中、高邮、大丰等地正式发放全国统一标准、带金融功能居民健康卡近20万张,并实现医院诊疗、健康档案及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新农合结报、金融支付等方面的同步应用。

2江苏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发展研究

2.1总体目标

转变传统的健康管理理念,是引导传统的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干预、健康服务转变,探索提高江苏居民健康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2.2研究思路

2.2.1国内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医院信息化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同时对国内典型省市(广东、浙江、上海等)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国内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为江苏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2.2.2江苏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SWOT分析优势分析(Strength)。从江苏既有的卫生医疗资源、信息化实践、经济实力和理论成果出发,分析江苏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劣势分析(Weakness)。主要从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环境两个角度,对目前江苏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业务管理与技术保障不同步发展、健康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共享机制不畅等问题进行探讨。机会分析(Opportunity)。分析在居民健康需求日益增加、政府重视民生的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医疗均等化所面临的机遇。探讨政府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健康信息共享等方面,以及在如何转变我省居民健康信息管理模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探索新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在我省居民健康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威胁(Threat)分析。从技术层面对目前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有限存量与无限增量的矛盾、信息孤岛问题、信息共享可能涉及的安全隐私问题、规划信息伦理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

2.2.3江苏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化发展的SWOT策略分析从江苏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内外环境和相互联系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组合策略,综合SO(最大与最大策略)、WO(最大与最小策略)、ST(最小与最大策略)、WT(最小与最小策略)的组合策略,就政府作用、管理体系、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江苏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化发展策略。

2.3技术方法和路线

遵循科学发展观,从我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新形势出发,充分利用经济学、数学和信息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采用调查与实证分析、对比与综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结语

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5

【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经济 管理措施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要知道,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尽管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迅猛,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是很突出,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劣势地位常常使它们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发展,而不能仅限于发达地区的发展,因此,关注“三农”问题,推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腾飞,必定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目前,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管理上面,只有认真分析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找出办法,才能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何谓“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经济管理是指在国家经济方针政策下,为实现生产发展目标,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市场环境重新对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进行调控的过程。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其人才稀缺、资源稀少、信息滞后、生产力弱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域特征比较明显,但同时也反映出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具有极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所以,做好西部地区的经济工作,促进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在市场体制、国家政策、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以及人才缺失等综合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我国农业经济未得到极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徘徊不前、毫无起色。

(一)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合理

尽管我国政府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西部农村地区生产落后,国家要保证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运行管理仍然明显带有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色彩,尤其是部门分工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部门分割,彼此交流不畅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机构设置显然不能适应经济全化发展要求,不能适应国际经济发展中产供销协同联动、规模化要求,更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机构运行协调、快速反应的要求。

(二)有限的农业配套措施

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相对滞后的现状,致使很多时候国家或政府对农村的扶助政策仅仅停留在补贴阶段。在当前国际竞争中,粮食生产应当实现从规模到效益上的质的飞跃,而这方面我们缺乏相关的政策,以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建设,缺乏参与世界粮食市场竞争的优势;同时我国粮食价格政策虽然已经放开,但还存在管得过多,粮食价格由于受到政策保护,出现了真正依靠市场调节力度不大的现象。

(三)尚未具备健全的流通机制

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存在着市场流通机制、设施方面基础较弱,农产品价格体系不健全、市场供求信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在市场流通环节上依然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未能真正融入到市场中来,商品化优势不明显,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也不高,尚未建成一套健全的流通制度。

(四)市场竞争主体性弱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发展缓慢,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贸公司相比,必然处于劣势地位,还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主体性较弱。

(五)农村基层队伍经济管理能力差

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条件艰苦、资源匮乏的劣势很难吸引到人才。而农村经济管理混乱、队伍精神、素质建设不严,队伍成员普遍文化水平低,信息收集能力弱、技能培训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困难。

三、如何加强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管理

加强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管理,对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定要把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放在首位,同时运用科学的手段、方法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强化。

(一)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

一方面,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上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从生产、管理、营销到交易阶段的发展均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体现农业管理的集中化。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农业管理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将“三农”政策落到实处,体现农业化生产经营的特色。

(二)强化农会的组织化水平

农会要发挥自身的纽带和联系作用,鼓励农民加入进来,依靠农会的各种优势和力量进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农村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强化农会的组织化水平,提升整体效益,从而破解农业发展中的市场难题。

农会为农民提供资源、信息和技术支持,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三)打造一支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

强势打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不断外出取经,引进经济管理人才,优待管理人才,强化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培训,培养人才队伍的道德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加以引导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农民,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灵活多变地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体现服务意识,密切联系农民开展“三农”工作。

四、结束语

对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必须从西部实际情况出发,掌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研究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特征,打造“三化”态势的农业格局,提升资源的合理使用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价值最大化,促使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学莉.加强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管理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0).

[2]蒋素娇.农村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师,2006(09).

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信贷;SWOT;战略选择

Abstract:The strategy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reached consensus. To practi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mus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our society. “Green Credit” which follows the wa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new idea in China. In this paper,SWOT matrix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process of practicing Green Credit. Through our analysis,we think that Reverse-Strategy is suitable for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and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strategy,a series strategic initiative has been proposed as referenc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Green Credit,SWOT analysis,strategy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7-0069-04

随着履行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认识到环境和社会风险问题对自身信贷资产安全和银行声誉的重要性,通过信贷杠杆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已成为各界的共识。2007 年7 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提出以“绿色信贷”机制为主要措施来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这一举措标志着“绿色信贷”政策的创立与推行。之后,银监会相继于2007年7月和11月又了《关于防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认真执行国家控制“两高”项目的产业政策,我国绿色信贷制度初步形成。

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研究现状

绿色信贷不仅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同时也是行政和法律手段的重要补充。国内研究者们对绿色信贷的研究始于最近几年。陈雁(2008)分析了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绿色信贷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对当前我国银行业在推行绿色信贷、增强银行执行力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张燕姣(2008)指出作为绿色信贷的实践者,商业银行应深刻认识绿色信贷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求商业银行将绿色信贷作为重要战略思想长期坚持下去。李东卫(2009)指出了我国现行“绿色信贷”机制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建议。马萍(2009)分析了绿色信贷的战略地位、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强调商业银行要承担社会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绿色信贷全面展开。龚剑(2008)从赤道原则入手,讨论了赤道原则在中国的实践―绿色信贷产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指出绿色信贷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而且能够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2008)指出我国环境整体形势严峻,污染企业关停给银行带来的信贷风险加大,推行绿色信贷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环境风险,绿色信贷已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对绿色信贷制度的关注和研究是近几年才展开的,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对国内绿色信贷制度实施状况及国外绿色信贷制度发展状况的简单介绍和分析,系统性明显不足。本文立足于战略管理的视角,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战略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这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制订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必须认真分析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资源,发现机会和威胁,识别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战略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的SWOT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优势(Strengths)

1.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项业务迅速提升,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也得到加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一批管理水平较高、效益较好的银行已经分别在境内外上市,这些都为我国绿色信贷实施提供了实力保障。

2. 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布局较完善,多年来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普及,提高了客户管理水平。在业务发展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拥有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这些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通过更多渠道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开发和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3. 鉴于本土优势,相对于外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更加了解国内环保法律法规,有更多渠道了解环保信息。面对环保政策模糊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时,我国商业银行比较易于与地方政府沟通,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4. 在长期金融实践中,我国商业银行积累了丰富实用的风险管理经验,有着更多针对我国企业的实用的风险调查、控制、管理和处置措施。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劣势(Weaknesses)

1. 各银行缺乏绿色信贷的专门人员、机制及制度,信贷人员对环保政策法规了解较少,现有的人才结构无法满足绿色信贷项目实施和环境风险评估的需求,这严重制约了绿色信贷的深入开展。此外,缺少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缺乏对于环保企业的经济扶持政策,对于环境保护做得好或从事有利于环境行为的企业,如新能源、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的企业,银行缺乏有激励性的经济政策。

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而且目前各大银行只是依照央行的绿色信贷发放原则自主地理解与执行,同时各大银行都有各自的信贷审核标准,甚至同一个银行系统的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标准,这也给绿色信贷标准的统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绿色信贷相关的专业技术、产品和服务,在项目技术可行性、节能量测算、节能行业政策及技术标准确定等方面还不熟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则更加缺乏。如我国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展能效项目的某些商业银行,在对项目技术可行性的判断上,很大程度仍依赖于国际金融公司技术团队提供的合格技术认定。

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对自身应当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了解不深,重视不够,在对环境保护以及社会责任等问题的认识上,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到位的现象。对于绿色信贷工作,普遍将其看成是一种公益性活动或政策响应活动,而非核心商业元素。在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影响下,某些银行仍然对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趋之若鹜。另外,我国的商业银行还缺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更没有把银行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商业银行经营观念相对狭隘和落后。

(三)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的机遇(Opportunity)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机遇,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中国绿色信贷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孕育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机。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带动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比如,绿色信贷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客观要求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因而可以促进中国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

2.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在国际上盛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日益频繁,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提供了更多学习、合作的机会。当前,我国环境管理能力有所提高、环境执法力度有所加强、全社会环境意识和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市场机制也开始进入环境领域,这些为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提供了宏观需求和有利的环境。

(四)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战略实施的威胁(Threats)

1. 国际金融同业竞争。目前抢滩大陆的国际商业银行都已经实施绿色信贷多年,有着丰富的项目操作管理经验,是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目标客户的有力争夺者。

2. 地方保护主义的排斥。促进投资时期,地方保护主义和唯GDP主义对“双高”企业大开绿灯,对绿色信贷项目构成不正当竞争;地方经济发展观与绿色信贷理念存在较大差距,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受到地方政府干扰。在GDP发展观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注重经济发展指标,较少关注能耗和污染指标。在对银行信贷的引导上,只要是能够创造GDP和就业机会的企业,就要求银行给予支持。

3. 节能环保存在技术不确定性。大量新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但其实际效果还有待市场验证,而商业银行客户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的风险,可能导致客户的经营和银行的信贷产生严重经济损失。

4. 趋严的环保政策,使相关市场主体面临更大环境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客户环保忧患意识增强的背景下,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投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趋势对金融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若不根据环境变化及时发展绿色金融,将面临客户流失、市场份额降低的风险。

三、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的战略选择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机遇、威胁、优势、劣势的分析,为商业银行战略选择提供了基础。SWOT矩阵为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战略提供了发展型战略、扭转战略、多元化战略、防御战略四种战略选择(如图1)。

具体如下:(1)机遇―优势(OS):充分发挥银行内部优势,抓住发展契机,加强与政府合作,加大绿色信贷的营销。(2)机遇―劣势(OW):主要是利用外部机遇来消除银行自身弱点:首要选择是加大与环保机构的合作,构建银行的绿色审批机制,成立绿色信贷相关部门,再则是加大绿色信贷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3)威胁―优势(TS):利用内部优势,避免或减轻外部环境劣势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积极与国外赤道银行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信贷经验,同时也要督促地方环保法律的落实,再则就是降低因环保技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信贷风险。(4)威胁―劣势(TW):减少内部劣势同时回避外部环境威胁,有选择地进入绿色信贷市场,逐步积累绿色项目的实施经验。

从我国商业银行SWOT矩阵内部条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水平、机构布局、客户资源、环保信息获取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关于绿色信贷,我国从2007年才开始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国外。直到2010年,我国正在实践国际通行绿色信贷准则――赤道原则的银行只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2008年加入)。从我国实施绿色信贷的劣势来看,由于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上相对缺乏,并且银行内部缺乏实施绿色信贷的专业人员,银行对实施绿色信贷的激励也不够,企业文化相对匮乏。最核心的是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的标准上没有具体化。因此,从内部条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的时候,优势是相对于外资银行而言的,具有本土化的优势。但是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大多数银行没有实施绿色信贷的经验,银行自身实施绿色信贷的准备不足,并且我国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了解和熟悉刚刚开始。而外资银行有很多在绿色信贷的实施上执行的是国际通行的标准――赤道原则,并且具有很丰富的实施经验。可见,不论是与外资银行相比还是具体的实践上,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上劣势明显大于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实施上面对的是一个劣势内部条件。

从外部条件来看,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银行业已经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同业竞争,国内部分地方会存在保护主义,诸多新的环保技术有待验证,银行客户需求在不断变化;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绿色信贷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信贷业务的主流。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相对平稳,并且绿色信贷也是国家支持和提倡的,我国商业银行必然会得到国家以及世界先进银行的帮助。再有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以后,能够加强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内和国际上企业的绿色形象,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并且这些与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方向是不谋而合的。因此,从外部条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对于机遇和威胁而言,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是机遇大于威胁的外部条件。

基于以上内部对比分析和外部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是劣势和机遇并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选择应是“扭转战略”,位于战略选择图的OW象限。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实施绿色信贷的过程中,消除自身的劣势,抓住有利的机遇。我国商业银行要消除自身的劣势,就要与社会各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改进和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宗旨和目标,完善治理结构,改善内部运营机制,重构业务流程,调整业务政策,并学习借鉴国际绿色金融经验,引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积累经验和技术,加强绿色金融人才和产品储备,消除劣势。

四、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的战略举措

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战略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在信贷理念、信贷流程和信贷产品的设计等各个方面体现社会环境意识,将社会环保标准贯穿在信贷审批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从战略高度重视银行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

关注环境保护不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也关系到银行业务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充分考虑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调整单纯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营运思路和模式,履行银行的社会责任。

(二)加强员工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传导银行社会责任

我国商业银行应倡导绿色信贷所需要的文化理念,一方面将绿色金融发展纳入银行发展目标和企业文化中,并将社会和环境管理因素融入业务流程和运行中,以此系统、综合地评价和管理绿色金融发展的风险和机会;另一方面要确立绿色信贷在信贷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让员工充分认识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明白推行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提高对环保的认同度。只有全员树立了绿色信贷理念,才能在工作中考虑环保因素,真正将绿色信贷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三)调整银行内部组织结构,重视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储备

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组织结构方面,应考虑在商业银行内部增设环境与社会发展部,专门负责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同时,由于绿色金融业务涉及到较深层次的技术领域,发展绿色信贷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人才储备、加快专业化队伍建设。

(四)积极支持绿色产品创新,加强绿色信贷产品供给

我国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大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创新信贷管理的模式,积极支持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逐步建立起金融支持节能环保事业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陈雁.绿色信贷:金融服务调控环保行为的新篇章[J].环境保护,2008,394,(4).

[2]张燕姣.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J].中国金融,2008,(10).

[3]李庶泳.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合理边界:济宁个案[J].金融发展研究,2009,(1).

[4]李东卫.赤道原则与绿色信贷政策的完善[J].节能与环保,2009,(6).

[5]马萍.绿色信贷与社会责任―基于商业银行层面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