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建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建模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风险管理;管理模型构建
引言
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在面临任何风险时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测和决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经济走向,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成为当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而防范财务风险,完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防范政策的实施力度等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
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盈利情况,管理者通过财务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经营状况的好坏来决定下一步的经营决策。同时,企业财务系统管理者通过分析企业人员的工资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等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其对企业运营所做出的贡献,也成为企业人事调动的依据,成为企业高效管理的重要辅助信息。
1.2有利于企业应对新时期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大数据时代是各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新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成为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必然因素,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做出经营决策的有效性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环节,而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也是企业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的重要原因。
1.3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应对企业内部、外部面临的各种潜在的挑战和竞争,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还能够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监督和预警机制,从而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现财务危机和预防财务危机,并能够在遇到危机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风险最小的方式进行解决,将企业可能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财务风险管理程序老旧、不完善
一个成熟的企业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作为支撑,以应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潜在威胁,而此时,有些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没有将新的风险划分到管理系统中,给企业发展造成威胁。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只是一个空壳子,系统中的各个机构人员设置都不到位,没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作为支撑,这样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起来会产生重重的困难。
2.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都具备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着丰富的财务风险管理经验,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只停留在了制度方面,基于制度而制定出的各种运行政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只是因为执行力度不够,而将企业置于非常危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2.3对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完善的,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各种企业经营政策的实施还需要严格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而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说,只有更加完善、严格的监督体系,才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置于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环境中,才能及时发现财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忙于应对各种新的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而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各种财务问题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威胁。
3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构建的途径
3.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
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有一个良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将此体系真正贯穿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对不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威信力;其次,企业要对本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力度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懂,进而人人尊重,人人能够自觉地按照此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管理自身的行为;最后,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能够积极构建完善此体系,逐渐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使其真正发挥在大数据时代应该有的作用。
3.2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机制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企业良好发展过程中所最需要具备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竞争力,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以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据,积极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其次,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完善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将财务情况公开透明,形成员工与其他部门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而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各种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检查和监督,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外部监督关系到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更应该加强重视,完成企业从内而外的各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3.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作为辅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也至关重要,因为人才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4结语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下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的经济威胁,才能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发展动力,才能在新时代下发展成为更优秀的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彪.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5.
[2]汤谷良,张守文.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财务研究,2015(1):68.
财务风险建模范文2
关键词:建筑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逻辑回归模型;非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2503
0引言
财务预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预警分析方法两大类,基于财务变量的研究,虽说有一定的预警效果,但它很难全面覆盖与财务危机有关的完整信息,某些不能量化的非财务变量可能是导致财务危机的关键部分,特别是建筑行业,一旦疏忽了这些变量,模型便有失全面性,所以本文尝试引入非财务指标,验证它能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
1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建筑行业财务预警模型
1.1样本与数据选取
1.1.1本选取
本文针对建筑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进行研究,以建筑业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作为因变量,以若干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来进行实证研究。借助国泰安数据库和巨潮咨询网,以2014年的73家建筑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1家B股上市公司。从连续性的角度入手,剔除了上市时间不满5年的和已退市公司18家。从数据可获得性的角度考虑,又剔除了数据不全的建筑类公司4家。最终选取了以东华科技为代表的50家建筑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1.1.2数据选取
本文研究的是首次出现财务危机的前三年的数据,将首次出现财务危机的当年记为t年(即2014年),将发生财务危机的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分别表示为t-1年、t-2年、t-3年。而上市公司在第t年是否被特殊处理是建立在t-1年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的,即:一旦获取某一上市公司的(T-1)年的财务数据,我们就几乎可以断定该公司是否会因为“财务状况异常”被ST,所以研究t-1年的数据无实际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t-2、t-3年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
1.2预警指标的选取
1.2.1财务指标的选取
本文从盈利、偿债、发展、经营能力等角度出发,选取了如表1财务变量进行研究。
1.3实证研究
1.3.1样本所属类别分析
从各个样本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以发现,有一些健康公司的财务状况外在表现与财务危机公司相似,因此为了避免单纯依靠ST作为判断标准而产生误判的可能性,本文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初步的分类,使具有近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同时使差异大的样本分离开来。论文通过聚类分析法区分出财务危机和健康公司。
聚类分析结果表中数字1表示健康公司,数字2、3、4代表存在财务隐患的公司,共7家,其中就包括了2014年建筑行业的所有ST上市公司,同时结合沪深两市对当年公司经营的其他披露信息,本研究中判定这7个公司属于财务危机公司。
1.3.2变量数据K-S检验
K-S检验能检验出样本是否服从正态指标,是拟合优度的检验方法之一,一般以显著性水平=0.05为分界线。若Asymp.sig值大于0.05则说明服从正态分布,若小于0.05则说明不服从正态分布。
根据SPSS15.0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到:t-2年中Asymp.sig值大于0.05的指标有:X1、X2、X3、X4、X5、X8、X9、X19、X21、X22、X24、X25、X26、X27、X28、X29、X39,即这些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其余的指标Asymp.sig值均小于0.05,说明这些指标均不符合正态分布。
同理,t-3年中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有:X1、X3、X4、X5、X6、X16、X19、X21、X28、X29、X30,其余均不符合正态分布。
1.3.3显著性检验
(1)T检验。
将K-S检验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进行t检验,即对研究样本t-2、t-3年的数据分别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目的是检验指标中财务危机公司和财务正常公司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一般设定显著性水平为5%,若α值小于5%,则表示通过T检验。反之,则未通过。将通过正态分布的t-2、t-3年各指标导入SPSS进行t检验。
在t-2年的t检验的输出结果表中可知α值
(2)U检验。
对未通过K-S检验的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进行两组独立样本U检验。如果概率p值小于0.05,则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否则,没有明显的差别。本文运用SPSS15.0对t-2、t-3年的指标进行U检验。
在t-2年的U检验结果表中可以看出p
综合t检验和U检验的输出结果,我们发现在t-2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有12个,这些指标均能反映财务危机和健康公司的差异,适合作为引入模型的指标。而t-3年的有6个,t-2年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数量明显多于t-1年的数量,说明越接近被St的年份,其差异性表现的越明显。相比于t-3年,t-2年指标的显著性较为明显,所以,本文着重利用t-2年的显著变量建立预测模型。
1.3.4多重共线性诊断
建立逻辑回归模型时,并不是解释变量引入越多越好,因为引入越多,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概率也就越大,而共线性会直接影响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因此,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很有必要。共线性诊断的结果见表3。
共线性诊断的判断标准是:若VIF>10,则具有共线性,应当删除该指标;若VIF10,容忍度较小,表示这些指标之间具有共线性,应加以去除,用剩余的指标X4、X5、X18构建逻辑回归模型。由于X28、X29、X39是非财务指标,不具有连续性,可直接放入综合模型中。
1.3.5Logistic模型建立
运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由于因变量并不属于定量数据,所以设置虚拟变量,本文设定发生财务危机公司的Y值为1,健康公司Y值为0,通过之前检验的指标为自变量,对样本数据进行迭代数据处理。其输出结果如表4。
(1)纯财务指标逻辑回归模型。
根据表5,非财务变量具有明显的显著性,得出加入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模型为:
Y=ln[p/(1-p)]=2.913-3.729*X5-0.286*X18-0.105*X28
2预警模型的运用
为了进一步检验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结果,本文进行回判检验。本文以0.5的概率值为划分标准线,对模型进行回判检验。判断标准为:若P值>0.5,则判为财务危机公司;若P值
2.1纯财务逻辑回归模型的模型回判
根据表7可以看出,43家健康公司被测出有2家为财务危机公司,准确率为95.3%,7家财务危机公司被测出有2家是健康公司,准确率为71.4%,所以,基于纯财务数据的逻辑模型的准确率为92%。
综上,财务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性从42.9%提高到71.4%,整体的预测准确性从88%提高到92%,结果证明:引入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模型的准确性更高,能达到更好的预警效果。
理论上来说,大部分财务指标只是财务报表中的量化数据,而非财务指标则表现了公司的许多外在特征,它们能间接地表现出公司的营运管理状况,从全新的视角来描述引起公司财务危机的不同潜在风险因素,能促使预警模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证上来说,本实证过程中股权结构的非财务指标X28(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引入提升了对整体模型的预测效果(从88%提高到92%)。这体现出非财务指标对于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性,为了规避财务危机,公司应当多关注非财务信息。
3研究结论
(1)从建立的模型来看,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具有明显的预警作用,通过K-S检验、T检验、U检验、共线性诊断筛选出的指标进入逻辑回归模型方程,运用向后逐步选择法,最终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这几个指标进入方程,结果证明非财务指标有很好的风险预测效果。
(2)从t-2、t-3年的数据纵向比较来看,越接近St年份的数据其模型显著性越强。
(3)从检验的结果来看,运用非财务指标对建筑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测能达到更好的预警效果,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也说明本文的研究是可行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晶.基于财务与非财务因素的公司预警模型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07.
财务风险建模范文3
关键词:财务风险 LOGISTIC回归 独立样本T检验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06-0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规则也愈发完善。不少公司也因为扩张速度过大,经营不善等原因陷入财务困境之中。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判别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从最初的单因素判定模型到借鉴Z-score方法改进系数与变量得出的改进Z分法,再到主成分回归得出判定模型。同时另外一些学者使用单位概率模型,利用逻辑回归或Probit回归,得出概率模型判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中的概率。
一、回归方法的简介与选择
回归分析中拟合程度较好的偏最小二乘法与岭回归不太适用于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因为偏最小二乘法与岭回归虽然对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但由于各自的方法较为繁琐,其中的个别系数需要人为判断,因此两种方法对财务风险模型的构建不是很成熟。岭回归的k系数就是人为得到的,k值越大则回归系数比较平稳,但误差也随之增大,因此在较复杂的多变量模型中岭参数的k值确定较难。
本文中采用比较成熟的单位概率模型中的逻辑回归进行构建模型。它是含定性变量的模型。由于线性回归中的基本假设之一,就是因变量是随机的。然后一个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只有两种情况,显然不是随机的,因而不能直接采取线性模型进行拟合。由于定义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情况为0,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为1,使得Y值只有两个可能性,即0与1。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线性模型Yi=β0+β1X1不符合一般假设,但Yi的均值有着比较特殊的意义,Yi是0-1型分布,它有如下的分布律:P(Yi=1)=πi,P(Yi=0)=1-πi。因此有Y的期望值为,E(Yi)=1*πi+0*(1-πi)=πi。由于πi值是概率值,因此是随机的,从而符合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之一,修正了之前的缺点,可以使用线性模型进行拟合。
二、指标选择
由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并非一朝一夕,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因此采取当年ST公司的财务指标不妥,沪深交易所是根据上市公司前一年的财务状况对上市公司在本年进行特别处理,因而采取新增ST公司的前两年的数据较妥。本文抽取了23家2012年新增ST上市公司的2010年年报的数据指标,与之对应的抽取了37家2012年正常上市公司的2010年年报指标(财务指标均来自于锐思数据库),两者作为总体样本,进行分组检验。下面进行指标筛选。
由于财务指标特别烦杂,且不同性质的企业指标区别很大,更极端的情况下是有的指标不存在,因此首先做初步筛选。如可持续增长率这一过于理想化的指标在很多企业都是不存在的,无法进行比较判断。还有的指标过于保守,如现金比率也不宜进入模型的构建。考虑到实用性与常见性,初步选择如下10个指标进行检验。反应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反应成长性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股东权益相对年初增长率;反应营运能力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反应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重,与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
为了判断陷入财务困境与非财务困境公司的区别,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之分为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是检验其独立总体的均值是否一样,当sig值较小,低于置信水平时,我们认为此指标显著,予以保留。
依据独立样本T检验,第一列的sig值是为了判断方差是否相等,一般来说若第一列的sig值大于0.15,在Levene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中就认为方差是相等的,所以应考察第一行。若较下,则认为方差不等,考察第二行。第二列中的sig值是判断是否有显著差异,由于原假设是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希望第二列的sig值较小,小于置信水平,拒绝原假设,此变量的回归系数不为0,对模型有显著影响。从表中可看出,有显著性差异的为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资产净利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五个指标。
在用过独立样本T检验之后得出的5个指标不能直接用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构建,因为尚未对之进行多重共线性判断。多重共线性判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差因子扩大因子法与特征根条件数法。方差扩大因子的定义式为Cjj=1/(1-Rj)(1+Rj),Rj为自变量Xj对其余p-1个自变量的决定系数。Rj2越接近1,VIFj也就越大,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就越严重,经验表明当VIF≥10时,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特征根条件数法来自于矩阵,即矩阵的行列式等于矩阵各个特征跟之积,若行列式为0,则特征跟至少有一个为0.反之,若至少存在一个特征跟近似于0时,X的列向量之间必存在多重共线性。条件数的定义式为其中λm为矩阵特征根最大值,Ki为特征根λi的条件数。条件数衡量了矩阵特征根的离散程度,可以用它来判断多重共线性。通常认为K介于0到10之间矩阵没有共线性,介于10到100有较强共线性,大于100存在严重共线性。本文采取的就是特征根判别法,对上述五个指标进行检测有如下结果:
条件数即图中的Condition Index。由于图中的特征根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并非按照自变量顺序排列,因此可以有右侧的方差比例(Variance Proportion)进行判断。如果某几个自变量的方差比例在某一行同时较大,则这几个变量就存在多重共线性。图中的第三行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与资产净利率同时较大,第六行中的资产负债率与流动负债比率同时较大,因此初步判断他们两两存在共线性。下面将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与资产净利率分为一组,将资产负债率与流动负债比率分为一组,单独比较。
可知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与资产净利率存在强共线性关系,同理资产负债率与流动负债比率也存在强共线性关系,将方差百分比较大者剔除。留下了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与流动负债比率,加上之前的股东权益增长率,这三个指标作为逻辑回归的变量。
三、逻辑回归
利用SPPS软件对三变量进行逻辑回归,有:
由于这里的sig值是wald统计量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同前面的独立样本T检验一样,我们希望拒绝假设,因此希望sig较小为好。股东权益增长率的sig值明显较大,此变量不显著,因此予以剔除。剔除后,对剩下的两变量进行逻辑回归有:
可以看到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与流动负债比率两个自变量都是显著的,因而最终的方程为其中的X1为净资产收益率(平均),X2为流动负债比率。以概率0.5为界,大于0.5则有财务风险。
现在开始回验模型,随机取23家ST公司的5家,正确率为百分之百。取37家正常公司中的5家公司,正确率百分之百。可见逻辑回归的拟合度较高。
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0.5作为界限过于模糊,如果两家公司P值一个为0.51一个为0.49,不能直接判定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由于自变量均为定量数据,没有考虑到定性数据,如公司的主营项目是否为国家大力发展支持的产业,公司在其所处行业的地位等定型变量并未参与模型构建,导致模型不能全面说明公司的发展状况和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锐思数据库()
2.何晓群,刘文卿著.应用回归分析(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财务风险建模范文4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但无论是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还是公司内部治理不善引起的财务风险,这两者最终均可以在公司的各项财务状况中体现出来。[3]本研究根据制造型企业财务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现有学者对这类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的相关研究,[4][5]从制造型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这五大方面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的构建。其中,偿债能力用流动比例和资产负债率来计算;运营能力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来计算;现金流量用净利润现金比例和销售现金比率来计算;盈利能力用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来计算;成长能力用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计算。为了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得到较为可靠的计算结果,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相关文献基础上,将AHP以及TOPSIS法结合起来对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以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可信。
2基于AHP和TOPSIS法的财务风险评价原理及步骤
2.1采用AHP法确定权重系数
首先需要构建比较矩阵。在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中,对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个因素采用1-9标度法两两比较进行评分,可以构建一个评分矩阵。然后根据评分矩阵,采用方根法计算出特征根值。接着计算一致性指标值,检验评分矩阵的一致性。当一致性指标小于0.1时,评分矩阵才满足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对矩阵做调整后再进行一致性检验。
2.2AHP—TOPSIS评价模型构建
首先对影响财务风险指标数据构建初始决策矩阵。然后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决策矩阵。再将该矩阵各个元素按列与AHP所确定的权重向量相乘,得到加权标准化决策矩阵。再计算正、负理想解,根据这个解再计算贴近度,最后,计算各参与方的综合评价结果向量,根据向量即可确定满足最靠近最优解的三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
3算例分析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以江西赣州的A、B、C三家制造型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邀请五位财务方面的专家对这三家企业这五大方面对应的二级量化指标两两进行评分。经过计算,A、B、C这三家企业财务风险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对应的权重比例分别为30.814%、23.736%、18.337%、9.748%和17.365。然后计算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流动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37%和38.63%,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5.83%和44.17%,净利润现金比例和销售现金比率分别为53.69%和46.31%,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8.37%和41.63%,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6.42%和43.58%。基于以上数据,可得到正、负理想解集合分别为:C+={0.378,0.289,0.326},C-=﹛0.021,0.046,0.033﹜。在贴近度方面,以偿债能力为例,A、B、C三家公司分别为0.690、0.573和0.341。最后,计算出A、B、C三家公司的财务风险的综合评判结果向量为:F=(0.283,0.317,0.406),表明,C公司的财务风险在三家中最大,B公司次之,A公司相对最小。事实上,这一计算结果符合三家企业真实的财务风险评估结论。
4结论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近些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制约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难点。[6]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较多,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从制造型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这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此,构建了基于AHP和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对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三家制造型企业财务数据进行了实际案例检验,展示了本文所构建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模型的过程,结算结果客观表明了本研究模型能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为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的这一研究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或财务人员及时发现企业目前总体财务状况及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朱经湖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参考文献:
[1]PanI,KorreA,DurucanS.ASystemsbasedApproachforFi-nancialRiskModellingandOptimisationoftheMineralProcessingandMetalProductionIndustry[J].Computers&ChemicalEngineering,2016(89):84-105.
[2]王冬梅,王旭.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误区与框架重构[J].财会月刊,2016(31):22-27.
[3]徐伟,陈丹萍.财务风险预警建模原则及几种预警新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6(8):150-153.
[4]王庆华,杨杏.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探析[J].财会月刊,2015(6):64-68.
财务风险建模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 形成因素 应对措施
一、财务风险概况
财务风险是指因财务结构的不合理、财务预算的不到位、投资融资的不恰当等问题,使各项财务活动面临盈利和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形成的风险。从且具体类型来看,包括业务经营风险、成本费用风险、预算管理风险、投资融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编制与披露财务报告等多方面,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变性、相关性、依存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而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就是指分析经营资料数据和财务报表,实时监控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发现财务运营体系中所潜藏的各种问题,进而深入挖掘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及时向管理者反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以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财务风险的主要形成因素
(一)外部形成因素
主要有两类:一是市场环境因素,二是宏观经济因素。关于市场环境影响,通常企业融资筹资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注入、银行贷款融资、债券融资,融资模式比较单一,渠道狭窄,融资效率相对低下,无法全面满足实际资金需求。而且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对财务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而宏观经济影响,在于全部企业的发展都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故而会受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收支状况、财政收支情况、收入情况,以及金融产业、财税政策、通货膨胀、金融市场秩序等多方面影响,当上述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加大财务风险。
(二)内部形成因素
主要有两类: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够,财务人员队伍相对薄弱,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风险控制意识不强,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相关财务风险,制约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持续发展。二是岗位认知不明确。通常,财务信息是由各部门先完成报表制作后,再汇总进行集中核算,而汇总的只是报表一类的数字,并不是实际账目,故而成本核算容易存在误差,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将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干扰最终的决策判断;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岗位配置不合理,财务人员难以发挥财务监督与控制职能,各环节既缺乏有效衔接,也没有合理统筹调配,导致市场预测不准确、物资采购有疏漏、资金支付不到位问题频现,同时,职权不分、的现象也常有发生,这些都形成资产流失风险。
三、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应对措施
(一)对于财务体系的完善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贯穿企业经营运作的始终,它以财务报表及有关会计信息为基础,运用金融理论、财务管理理论等现代企业理论,并借助数学建模方法,分析企业潜在的问题。实践中,资本结构能够反映企业债务资产和自有资产的占比情况,其中债务资产具有节税和集中企业控制权的作用,但若占比过高,则会令企业陷入偿付危机,使企业信誉受损,筹资成本上升。所以,在制定财务风险管控措施时,应将现金流量指标纳入以往的财务指标体系中,保障现金流量充裕,以便从各个角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监控,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应建立一套以实际需求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资金集中管理,以适应财务管理的变化,方便决策层进行及时的判断分析,力争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此外,还应改变资金管理模式,改善原有的资金使用状况,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保障资金运转效率和使用效益,从根本上控制好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的时间价值发生损失。要注意,对于往来款项需要准确记录和核对,应及时进行财务对接,如果对接资金项目的财务人员离职,必须妥善完成账款移交工作,尤其是应收账款的细节问题,以防止后期接手人员因对账款内容不熟悉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对于管理机制的完善措施
实践证明,完善财务部门和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财务运行风险,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作用。为此,在制定财务风险管控措施时,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监督;其次,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以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尽量从源头化解财务危机。同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结合约束措施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使员工都肩负起责任感,促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进而创造更大的效益。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风险控制点逐渐扩大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流动风险、利润分配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多环节,对此,财务部门必须不断更新认知,掌握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风险的新方法,学会基于客观实际设定风险控制目标,把财务风控工作看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全面掌控成本管理,及时规避风险,以适应和推动新的经济形势,切实提高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建模范文6
关键词: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事项模式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企业在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均在不断的变化,企业要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对经营活动进行调整,无时无刻不处于各种风险之中,许多风险比如法律风险、政策风险、质量风险等,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一种风险,其发生的结果往往表现为资不抵债、资金断流、投资损失、汇兑损失等严重状况,这种风险叫做财务风险。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财务活动,需要采取运用各种科学理论工具、技术手段去辨别、分析企业当前经营事项存在的财务风险,要确定财务风险的性质、发生的可能性、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处置风险的次序、办法和资源投入,进而研究预防该类财务风险的模式及优化提升方案。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1.筹资活动风险管理在筹资活动风险管理中,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存在筹资渠道不畅、无法还本付息、财务成本过高等风险。2.投资活动风险管理在投资活动风险管理中,企业将资金投放到项目中,存在投资损失、回报率低于预期、实际投资超预算等风险。3.经营活动风险管理除上述风险外,企业经营活动也会造成财务风险,包括各项资产的管理风险、应收款项损失风险、存货跌价风险、税收管理风险、会计核算风险、财务报告风险等。
(三)制造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1.是企业价值链实现的重要保障制造企业从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到市场营销的整个经营环节,最终实现价值链的闭合。这一过程企业始终处于财务风险之中,市场业绩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人工成本剧增等因素已成为当今制造企业不得不每天面临的难题,这些难题如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其引发的财务风险给企业经营造成沉重负担。企业在产品研发立项、市场营销计划确立、新材料应用等诸多决策中,需要通过对价值链活动中财务事项问题挖掘,对决策事项进行全面的盈利风险分析,提出财务活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支持,将会对企业价值链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2.现金流管理的有效手段“企业短期内可以没有利润,但是不能没有现金”、“现金为王”,这些警语讲得就是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但是,企业的现金流就像是人的血液在血管里流淌一样,从原料采购、人工成本、营销费用,到借贷投资等各环节,任何一处出现现金流断裂就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其他的财务活动完全无法运行。因此,企业应全面分析其各财务活动中的现金流状况,对相应的环节发生现金流问题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价,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自身偿债指标的控制标准,并建立实时监控预算执行、资金账户、往来控制等现金流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从而避免现金流风险管理失控。3.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当前一些企业对重要资产疏于管理,存货跌价损失、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基建项目中途下马等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屡屡发生。一方面是管理者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漠;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对资产有效管理的方法,造成资产管理力度旱涝不均。强化资产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强化企业全资产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资产的财务风险事项分级管理及风险评估工具,避免人为主观经验性判断失误,从而实现资产的财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一)对财务风险的辨识方面不够系统和精细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很多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要么是根据经验判断而选择一些自身熟悉或者曾经发生的财务风险作为监控对象;要么是一次性下大力气梳理财务风险后束之高阁,多年不进行财务风险事项的更新。缺乏对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梳理、辨识存在的财务风险。
(二)在财务风险的衡量尺度方面缺乏工具对于实际已经出现风险隐患的财务管理环节无法进行有效测量,只能进行主观判断,但这种主观判断又无法进行量化和定性,无法提供给决策者进行财务风险处理的科学方案,因此造成大量的潜在或者即将爆发的财务风险,均没有实施有效地财务风险管理。缺乏一套对存在的财务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
(三)在财务风险的对比评价方面欠缺适合的参考指标企业所在行业、本身规模等情况是不一样的,但很多企业缺乏对于竞争对手或者与自身相似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的了解,更不了解标杆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情况。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对于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非常重要的财务风险指标,缺乏进行对比分析的参考数据,无法对自身财务风险指标的合理性进行有效地对比评价。
(四)缺少财务风险预警信息化工具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更多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当财务风险显性的暴露出来,甚至造成了财物损失,企业才可能发现并去研究处理。这造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财务风险管理就像是救火队,不停地在到处灭火。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能实现对业务活动的同步监控。
(五)财务风险损失处置机制不健全不少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出现同样的财务风险损失连续出现。虽然企业也加大了处罚力度,但收效不明显,同样的经验教训换个资产换个责任人,损失仍然无法避免。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风险损失处置流程,企业的财务风险损失的培训学习没有形成全员意识,甚至出现造成损失只处罚低层级员工,责任追究效应向上递减的错误趋势。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财务风险分级事项管理模式全面分析并建立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级事项,从一级事项最多到四级事项,每一级事项要遵循“完全穷尽、项目独立”的分类原则。事项比如经营活动风险管理、会计核算、报表管理、年度决算报告、季度财务报表、月度纳税报告等,然后就末级事项逐个分析其关键风险点(风险隐患所在),比如年度决算报告的关键风险点是因违反会计准则及制度造成审计未出具无保留意见等。对应的制度流程是财务合规性内部审计制度及财务内审部门,改进建议年度决算报告后企业开展内部财务合规性评价,尽可能杜绝重大会计合规性风险的发生。
(二)财务风险热力图工具的应用使用风险矩阵工具,按照发生可能性及造成损失的大小两个维度,对按照财务风险事项管理模式辨识出来的风险点进行风险强度评估,将发生的可能性划定为低、中、高;将损失大小划定为小、中、大;这样横纵坐标将(低,低)(低,中)定位为风险绿区;横纵坐标将(中,中)(高,小)定位为风险黄区;横纵坐标将(高,大)(中,大)定位为风险红区。对于风险绿区不做风险处置;对于风险黄区密切关注、制定风险预案;对于风险红区应立刻制定方案并责令责任部门限期解决。
(三)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建设结合企业行业特点、自身经营特征,对标行业平均水平,依据财务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三方面建立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比如企业所在的食品行业,食品的包装材料周转天数的行业平均水平为7天,而如果一个食品企业包装材料周转天数达到了20天,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那该企业在运营指标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通过建立指标对比来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还要结合财务风险热力图工具进行发生可能性、损失大小进行风险强度评估。
(四)财务风险预警信息化工具应用风险事项辨识、风险发生强度评估、风险指标对比构成了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规范,但因为财务风险事项与财务活动是相生相伴的,这就决定了如果无法实时监测财务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那么财务风险管理是无法发挥其监控作用的。而要实现实时监控财务活动,需要将财务活动产生的信息进行信息化建模。将财务活动的关键信息从ERP、WMS、SRM等经营活动信息系统中抓取,之后与财务风险管理模块初始化的指标、等级、事项分类进行对接及比对,从而实现财务风险数据的产生。对于财务风险数据要设置预警控制,设置预警周期控制,发生趋势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的应用,目的是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判,避免发生财物损失。从实际应用看,预警控制使用好的企业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损失。
(五)建立财务风险损失问责机制建立以“定标准、找差距、抓落实、严问责”为导向的财务风险损失问责机制,将责任人的权责进一步明确,将标准和要求量化参考,将奖惩措施摆在台面上,将促使各责任人全面、认真、合法地履行职责,主动作为,积极化解财务风险。通过建章立制,将财务风险损失的请示报告、应急处置、调查问责、奖励惩罚的管理事项进行制度化,并对制度进行全员的宣贯,对发生的财务风险损失进行严肃的制度应用,问责对象要明确到管理者及直接责任人,要加大管理性责任的处罚力度,真正让管理向财务风险管理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