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1
幼儿文学创作应该体现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口语、信息技术多种元素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多学科的协同教学成为必须趋势。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教育中应把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渗透融合入儿童文学课程。通过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多元素的幼儿文学创作实践,提供高职校园幼儿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儿童文学”中绘本创编占着很重要的比例,跟幼儿园课程联系相对紧密,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在学前课程设置中绘本创作必然要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绘本创作。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实现儿童文学教师与美术教师进行互动课堂。注重儿童音乐与儿童文学由于音乐与文学的同源关系,将儿童音乐融入儿童剧本与儿歌的创作,在“整合教育”、“多元文化”的口号下,实现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在创作儿歌时,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意境、情感,编配与之相适应的乐曲,让文学与音乐完美的结合起来。通过欣赏经典儿歌,对经典儿歌仿写、改编,建立学生对儿歌这种文体稳定的心理图式。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儿童文学的协同教育作用来辅助教学,教学课件设计尽量卡通化,以适合儿童的天性和欣赏趣味,为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师工作做好岗前练兵。
二、建构“看、听、读、写”一体化的儿童文学创作教育范式
为了培养符合职业标准的高水平幼儿教师,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学前儿童教育的需要,梳理出儿童教育中亟需的文学要素,多维的设计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训练模式,有针对性展开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儿童文学创作课上可以通过看优秀的儿童影视,儿童绘本,听经典的儿童歌曲,读优秀的儿童文学文本,最后进入儿童文学的创作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开设“儿童影视赏”,“儿童绘本欣赏”“经典儿歌欣赏”,“名作欣赏”等专题讲座,通过经典来研读童谣、儿童剧、绘本、儿童故事等文学体裁的创作方法。欣赏时要深挖形象捕捉的幼儿特点,儿歌抓住了儿童的特殊心态,在简洁的幼儿口语化表达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在教学中还要提供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研读,将所选文学作品按体裁分类,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本,掌握词句表达技巧,文体特征、积累词汇,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感悟文本的审美意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利用学生的期待视野,激发求知欲。在指导阅读时要尊重阅读主体的独立性,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开展对话式阅读教学。为学生创建多种方式的展现平台,如”聊书”活动,指定阅读书目,让学生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的审美感悟和体认。
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2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戏剧;可行性及融入策略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素质教育,而其根本目的就是真正的实现各个级别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但能够保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教育戏剧的方法,还能够大大提升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社会大众现阶段也越来越接受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了,下面我们就对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融入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教育戏剧教学方法的概述
(一)教育戏剧的来源与概念
教育戏剧这一概念并不是起源于我国的,是英文翻译过来的词汇,而近些年来教育戏剧在我国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我们对教育戏剧概念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其本质上就是由教育和戏剧这两大概念所共同组成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在教师教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可以有效应用教育戏剧的。作为一种在我国各个学科中应用的更加普遍的新兴教学方法,教育戏剧以角色代入或是角色扮演的形式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教师与学生能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对于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采用教育戏剧的方法,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各类角色的情感和态度,学习多种知识,更加全面并且深层次地去理解学习到的知识,教育戏剧能够大大提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
(二)教育戏剧理念和活动的具体形式
在很多教学活动中应用教育戏剧法时,有很多教育工作者简单的认为其就是在现有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采用戏剧的形式即可,但这种理念是不够全面的,教育戏剧法能够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并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但应用时还必须妥善地处理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将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结合起来。作为一种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教育戏剧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戏剧表演经验,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现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也能够逐步地掌握临时创造、角色扮演以及手势交流等表演方法。教育戏剧与戏剧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教育戏剧的核心内容便是借助戏剧专业的知识内容以及表演方法和技巧,使其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目标中的一种专业戏剧人才表演活动,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净化学生的心灵以及让学生更好的认知自我等。在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将重点放在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上,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戏剧方面的内容和知识,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积累经验,不断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教学中应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1]。教师进行教学时应在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格差异的基础上,科学的设计教学中的戏剧表演技巧和戏剧元素,科学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在戏剧中可采取多样化的戏剧表演方法,如角色扮演、即兴表演、设置情境、互动交流以及热身游戏等,确保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在戏剧表演情境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具备更好的艺术综合素养。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教育戏剧方法的可行性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教育戏剧法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中都已经以渗透的方式逐步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在一些基础学科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在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中,教育戏剧对这些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从对学生“智”向对学生“心”进行教育的转变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小学音乐课程已经颁布《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相关标准》等文件,这一文件中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有了更加详尽的要求,并且其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也给予了充分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小学音乐课程的实践性和人文性,同学们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一定要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情操得到陶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应得到更好的提升,从而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加有效地传承下来,让学生们切实地感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提升孩子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采用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贯彻素养教育中的各项要求,并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从最初的专注于提升学生的智力素质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地转变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要培养孩子们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2]。
(二)采取更加多样性的教学形式
课堂上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仅仅依靠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工作来说,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上,让他们真正知道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戏剧法则是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与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也让他们更有热情的去学习新知识,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用教育戏剧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作为一种被大众所熟知的艺术形式,其教育工作一定不能被传统的模式所束缚,教学中也不能单纯的让学生去复制和模仿别人,要让他们真正地了解到作品中的态度和情感,并鼓励他们自己去创新。教育戏剧法主要有语言、体验、探究和实践等教学方式,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新时代下对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要求能够很好匹配,教学效果与所设立的教学目标也更加吻合,在认知、行为以及情感等多方面都设置了评价方法,充分的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教育戏剧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设置和编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素材和角色
角色扮演是教育戏剧法中的一种表演方法,这种表演方法与小学生活泼的性格特点是非常适应的,小学阶段都是非常愿意模仿别人的,而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去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教师从旁指导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避免出现对角色认知错乱和认知颠倒的问题,这样在进行歌唱表演时也会非常具有情感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性格特点和角色特性的基础上为学生安排合适的角色,并且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表演和实践时间。教学中对于所有学生的表演情况应一视同仁的对待,不能有差别待遇,帮助学生建立足够的表演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课堂上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安排角色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纳学生的意见,很多孩子由于性格的原因会非常内向并且害羞,教师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战胜这种紧张。而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多选取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要与儿童的审美喜好和心理成长规律相符合,但教学内容一定要具备明确的主体,可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绘画、舞蹈、朗诵和歌唱等,帮助学生们更加生动并且形象的表演出所有内容,所选取的教学素材要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同时要遵循容易表演以及容易演唱的原则[3]。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戏剧情境
首先,教师在课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构建出更加合理的戏剧情境。举例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儿童歌舞剧的戏剧表演形式,但由于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其整体的表演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而要想更加接近舞台上的表演效果,教学中还应采取一些特定的道具和技术手段。举例来说,有些情境是发生在黑夜中的,那么就可以采用蜡烛等道具来营造一种恐怖寂静的氛围,让观看者也能够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同时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还可以搭配一些声效,比如说开门声、敲锣声和高跟鞋声,也能营造出一种阴森的氛围,学生也会更有热情去表演和观看作品,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密切配合,充分提升了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学生表演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热情和信息,他们首先就必须相信这个情境是真实的,只有这样所展示出来的台词、舞蹈和音乐等内容才会被观众接受,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作品想要传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对于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所隐喻的内容也都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更熟练的表演技巧[4]。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教育戏剧教学方法的概述、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教育戏剧方法的可行性及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教育戏剧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教育戏剧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育戏剧法进行有效推广和大胆创新,从而实现我国教育事业中教育戏剧法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陶守红.浅谈戏剧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19,(31):94.
[2]丁霞.教育戏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2019,(18):100.
[3]孔苏.方法论视域下教育戏剧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2):78-83.
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3
一、渗透思想品质教育
加里宁说过:“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自然渗透我们所有希望的思想品质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身心上形成我们所希望的思想品质。独生子女,在家中甘当“小皇帝”“小皇后”,长辈围着他们转,他们凡事心想事成,依赖大人,日久形成了现代独生子女的通病――自私、自利,不关心别人,只考虑个人,缺乏合作精神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以集体主义思想品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合排合唱、跳集体舞、音乐小品和戏剧表演。学生在这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中接受熏陶,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团队和集体中。他们跳出了个人小圈子,逐步养成了关心别人、互相帮助、通盘合作、关心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教学
信息和科技不断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迫切要求人们从小开始必须学习综合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综合知识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课程设置中,学科之间常有内在的联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因而音乐学科教学必须打破门第界限,自然地和其他学科中相关知识进行结合,拓宽教学领域,在有力促进、推动音乐教学的同时,取得其他学科的多赢。
恩斯特・卡西尔说过:“音乐本身是事物一种图画。”在教学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作品时,作品中有母鸡、公鸡、乌龟、大象、袋鼠、兔子、鱼、小鸟、天鹅等诸多的音乐形象。学生在聆听时,要掌握乐曲体现动作的特点,有一定的难度。我就结合美术学科中《可爱的小动物》的相关教材进行教学,让学生边画相关小动物具体的形象,边听乐曲,最后借助多媒体中动态画面与乐曲结合放映,让学生边听边画边欣赏,从形象到抽象。这样,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整堂课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而且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绘画能力,同时降低了“掌握音乐曲调展现小动物特点”教学难度的坡度,培养了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可见,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但取得了一劳多利的效果,而且还培养了各种学科的综合能力。
三、向课余、校外迁移拓宽
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4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动态课程
高师音乐教育开设的课程很多,然而很多都是常态音乐技能课程和音乐教育的史类课程,重概念、轻感觉,相对比较枯燥,很难做到以音乐之美引导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师音乐教育急需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与学皆主动进行,突出情感教育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动态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研究现状
高师的音乐学科是将音乐、文化、历史等多门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需要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内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因此学生要面对的是漫长而枯燥的理论学习。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搬上舞台,让课程变得立体而生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增加了技能实践的机会,这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新流。国内外对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多集中于音乐史类探析及对外国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多数提到音乐教育课堂时都是寥寥几笔带过,对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见。国内音乐课程的实践多集中在声乐、器乐等专业技能方面,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方向的学生极度缺乏专业实践的机会。生动而高效的动态教学实践,是师范院校中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走上中小学工作岗位后所要面对的头等难题。而在高校学习阶段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多方位的探索与实践,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动态课程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将理论课程搬上舞台,让学生能够在尊重所学知识的情况下把具体理论知识具象化、立体化地展现出来,这需要学生翻阅大量资料,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揣摩求证。将学习变成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主动且高效的。
二、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实践实证研究
(一)调查对象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选取了山东省内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较为均衡的一所二级学院作为调查对象。选择校内120名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运用现场回收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其中女性69人,男性44人,大一、大二学生占比58.3%;大三、大四学生占比41.7%。
(二)调查数据分析与讨论1.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开设情况满意度分析音乐教育动态课程满意度是反映大学生对课程开设情况是否满意的重要体现。通过表1可以看出,对课程开设情况不满意的人占57.5%,大多数学生表示学校开设的动态音乐课程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非常满意的仅有6.2%。由此可见,高校对音乐教育中所开设的动态音乐课程重视程度不够。2.动态课程学习效果满意程度分析对已开设的音乐教育动态课程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能够直接反映出大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接受程度。通过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75.3%的学生对此类课程是感到满意的;而只有9.7%的学生对课程开设效果非常不满意。由此可见,学生是非常喜欢此类课程的,促进音乐教育动态课程的发展,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3.现有课程模式满意度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对现有课程模式不满意的学生占68.1%,仅有6.3%的学生表示对现有的音乐教育动态课程模式非常满意。由此可见,要促进音乐教育动态课程的发展,还要在动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上下功夫,只有“活”的教学模式,才是真正的动态教学模式。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据最近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音乐师范生在学习的时候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耐力差等问题,这些学生肩负着祖国未来音乐教育事业的重任,因此寻找到音乐教育课程内容与高师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兴趣的连接点,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成为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动态趣味性音乐课程是当下音乐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
三、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的实践构想
(一)创新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教育动态课程,提倡将必修的音乐理论课搬上舞台,把所要教授的内容转化成具有联系性的故事,或有主题贯穿的音乐节目。这样的方式将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文字理论知识生动而形象地转化成为立体的、生动形象的故事与节目,是当代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实践方式。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贯彻学与教、教与演、演与创相结合的改革理念,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遵循融认识、体验、接受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课外训练、社会实践的三个环节,搭建艺术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将“审美与树人”确立为动态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1.把舞台表演引入课堂中来。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演出与比赛,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应用实践能力。2.把音乐理论知识搬上舞台。课外音乐教育实践的内容形式多样,将课内的音乐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既可以让动态课堂真正地“动”起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动”起来,亲自动手、亲身参与进来。3.充分利用校园社团活动、教学技能比赛、社团艺术节等,举办戏剧专场展演、外国音乐教学法和教学实践音乐会等演出活动。4.依托团委、学生社团等,增加动态课程实践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5.打造音乐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延伸音乐课程实践的范围,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
(三)拓展姊妹艺术文化,拓展大学生知识广度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综合性体现在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融合等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将姊妹艺术作为音乐内涵揭示的辅助手段,能使作品的艺术形象更丰满,更有审美性。因此,准确把握新的历史环境下姊妹艺术的内涵与外延是非常重要的。以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为基准,在课内外将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相关艺术形式融入到实践表演中来,拓展了大学生知识广度。通过师生合作,将音乐实践与舞蹈、戏剧等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给观众留下极为美妙且深刻的印象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
四、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的应用价值
动态课程的探索,在音乐人才培养上实现了从理性到感性的跨越,使得原本枯燥的高师音乐教育变得生动而充满活力。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以实践为主体的音乐教育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构建新型的音乐课实践教学模式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已经成人的大学生,他们多数都是喜欢动态课堂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各种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丰富多彩的动态实践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并且在自主创编的过程中他们会自发地进行课前资料搜集,而创编出的内容,是他们真正喜爱和熟悉的。这些源于他们生活中的语言和素材,在实践过程中被他们不断推敲、完善,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经得住考验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二)多学科融合的创新音乐教育课程兼容了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教育史、声乐、器乐、文学、舞蹈等多种相关知识。现在的大学生在知识接触上较上个世纪的学生范围更广,也更杂,因此把学科融合简单地理解成学科相加,在课堂上分块来讲解各个学科的单一知识内容,已经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在实践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贯穿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将这些看似零散、无序的多学科内容分解成相联系的小故事或组合成有主题内容的音乐舞台剧,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才会高涨。这样的方式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引向音乐教育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及音乐的情感内涵。在实践中,将听、唱、动、奏有机融合,从中自然地融入各个学科的内容。
(三)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音乐艺术也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其表演、欣赏、创作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教育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学生在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先了解中国和西方的各种音乐知识,然后根据理解来编配音乐、舞蹈,撰写舞台实践的脚本。根据音乐会、舞台剧等的要求,学生会自行创作歌曲等,这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就是在播撒未来的希望之种。高师音乐教育动态课程实践,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立体化,使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会读书、读懂书”,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之美。未来中外音乐教育的课程实践还将应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让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在不同阶段学习音乐、历史等课程时,都能够点燃学习的热情,更快速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静.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戏剧之家,2015,(05).
[2]常晋曦.新形势下的高校音乐教育转型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6).
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学;不同学科;综合运用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教学中,音乐作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的关系。把音乐教学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多学科相互渗透,这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从艺术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不同的艺术形式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许多相通之处。从学生的角度看,各艺术门类是源于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与此同时,这种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所固有的融合趋势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木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成为必要和可能。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也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互相融合成为可能。
一、音乐与律动、舞蹈的结合
律动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律动并不是按规定的动作配以音乐进行的,而是人们在听到音乐后通过动作自觉反应出来的。律动教学法要求学生不仅通过听觉、视觉和身体知觉去感受音乐,同时还要用整个肌体与心灵去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各要素,它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思维、情感的协调。达尔克罗兹曾这样解释“体态律动”的道理:“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多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不仅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体态律动教学,可以说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都十分注重律动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意义。
初中学生在这一年龄段还是好动的,而且喜欢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因此在教学中把律动舞蹈和教学相结合之后,深受学生欢迎,效果非常显著。例如,在七年级下学期进行曲的教学中,以律动教学法设计让学生在行进中体验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学生在教室的空间中,边走边唱边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充分体验了二拍子的强弱规律。这种模式远比传统教学中学生坐着不动光听、光唱效果要好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重点要放在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表现上,不能追求姿态优美,整齐划一。课堂氛围应该是:活泼而不混乱,自然而不做作。
二、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很多音乐本身就具备一种画面感,因此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如在上七年级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欣赏德彪西的《大海》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并且了解画家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时感受强烈,声情并茂,从而对抽象的音符产生形象的体验。
三、音乐与戏剧的结合
戏剧是一门最具综合性的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建筑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成分,用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戏剧要靠唱歌、伴奏音乐和音响效果来烘托气氛,以增强感染力,这就是音乐的成分。现在的课堂条件并不成熟,不能进行一些场景设置,但借助一些小小的道具还是可以达到一些效果的。在欣赏少数民族歌舞这堂课里,就可以找来一些小道具,如新疆的手鼓、帽子,朝鲜族的扇子,藏族的哈达等。在京剧的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脸谱面具、戏服等,让学生们想象场景,穿着戏服、拿着道具载歌载舞。
教育戏剧与音乐教学结合范文6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修养;人文素质;艺术教师责任与素养
艺术教育是指以艺术为媒介的教育活动,它不同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强调落实为艺术教育的效应,它是艺术学与教育学渗透融合的结果,它的审美效应应当落实在个人素质的陶冶和塑造上,使个体素质走向全面协调而自由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通过什么形式贯穿于教育当中的呢?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是将艺术教育融于音乐、美术等单科课程中。而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应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全面培养,因此,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是一种新的形式――艺术综合课,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方面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不同门类艺术的区别与联系给学生创造一种发展的、多维的审美情感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自身审美素质。也就是说,艺术教育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
高校艺术课程具有以下特征:兼容性、多元性、趣味性等。因此,要以完善的形式体现艺术教育的作用,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 强调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同时也要强调发挥艺术教育的辅砸嬷枪δ
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并不是不要发挥艺术教育的辅砸嬷枪δ堋G∏∠喾,而是客观的、科学的肯定了它的辅砸嬷枪δ堋R帐踅逃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发挥的这一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说,艺术教育的辅砸嬷枪δ苁巧竺拦δ艿谋厝徊物,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方式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也同样是在强调其辅砸嬷枪δ堋
二、 强调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考虑教学结果
艺术教学如果过分或片面的强调教学结果,势必会使教学过程过于拘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想象力等都将受到影响。事实上,也只有经历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才会有令人愉快的结果。比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利用多媒体给出纤夫拉纤的画面,同时播放《伏尔加船夫曲》,骄阳似火、暑气蒸人,一群穿着破衣烂裳的纤夫沿着伏尔加河滚烫的沙滩,拖着疲惫而吃力的脚步在沉重的拉纤。画面中有坚忍的领头人,有悲愤不平的青年,有任凭命运折磨的老人……当一曲《伏尔加船夫曲》结束时,同学们通过画面与音乐的结合,理解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所表达的意境。所以学生对艺术的体验就是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获得的审美体验就是艺术教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结果。
三、 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手同时抓
课外艺术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内容要具有弹性,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像课堂教学一样,课外艺术活动也不能成为单纯知识技能训练的场所,而是应该在保护并不断提高学生艺术兴趣的前提下来进行适当的艺术知识技能的训练。总之,课外艺术活动与课堂教学要形成一股合力。
比如艺术教师在课外艺术活动中可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音乐剧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对其它艺术门类的“高度综合性”,为大学生广泛了解各个艺术门类提供学习动机和热情。“高度综合”地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为音乐剧的构成元素几乎囊括了世界上大多数艺术品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服装设计、摄影等,其强烈的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性深为学生喜爱。而内集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从而实现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完成塑造他们健全人格的目的。
四、艺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自身素养
艺术教育课程在高校是一门新兴课程,对现有的艺术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创造性的广阔空间,一个更有意义的领域。为了更好的开展艺术教学,教师必须不断拓展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师是艺术课程、艺术教材的验证者。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应当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调整、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可以亲身感受的人文知识。高校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四大艺术门类,那么它就对教师提出了“全才”的要求。因此,本来担任音乐教学或美术教学的老师,应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求掌握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知识技能,也要求对其它相关学科如文学、历史、地理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了解,更要求学会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在备课教学中不局限于自己的学科,而应考虑多种艺术学科的连结和融合,给学生丰富的艺术感知。在课案设计和研究备课过程中可使用个体备课、个体研究与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相结合,也可使用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沟通。
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是相当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艺术教师还应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学会进行课堂教学记录,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总结教学经验,有效掌握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客观的评价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努力探讨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可以说,艺术教育课程的实施使现有的艺术教师处于“逆水行舟”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有的艺术教师应尽早从单科教学中转变过来,超越自我,与艺术课程一路同行,共同成长。总之,针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容,艺术教师应了解和把握艺术教育的理念,熟悉艺术教育的内容,充实和挑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并适当对教材进行选编、收集、整理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