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专业课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专业课培训范文1
艺术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创办艺术专业教育始于1983年,是陕西省最早开办艺术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现有音乐表演系、音乐教育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美术学系、公共艺术系、数字媒体艺术系、戏剧影视文学系7个教学单位。学院招生范围涵盖陕西、山西、江苏、福建、河北、山东、湖南、广西、河南、甘肃十个省份,第一志愿录取率连续四年为10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7年在校生共计1555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讲师48人;博士3人,硕士52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一千余万元。拥有11个实验室、3个专业展厅、4个排练室、1个音乐厅、1个虚拟演播厅以及12个教学实践基地和6个产学研基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陕西省特色建设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还与泰国斯巴顿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办学及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并在美国蒙格马利大学举办画展。学院先后有90多人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奖项137多个(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22件次)、国际国内声乐和器乐大赛奖87余项。
招生专业介绍
设计学类
设计学类包含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公共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艺术造型能力与视觉设计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场所等领域空间造型规律,学习与培养艺术工程、艺术化设施、陈设艺术品等设计、制作及施工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分别对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
专业方向: 陶瓷雕塑方向、现代壁画方向。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公共景观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材料与工艺、中国民间美术史、当代艺术思潮、数码图形处理、雕塑基础、陶瓷基础、雕塑表现、陶瓷表现、壁画基础、浮雕基础、壁画表现、浮雕表现等。
实践环节:陶瓷雕塑方向主要有:陶瓷材料雕塑、传统与现代艺术性陶艺、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等;现代壁画方向主要有:壁画设计与制作、壁画材料应用、壁画综合表现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字化信息与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类产品设计、开发、制作、传输、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能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审美与技术两个层面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 数字游戏3D设计方向、UI与游戏原画设计方向。
主要课程:3D模型基础、专业造型基础、专业设计基础I、专业设计基础Ⅱ、动画设计、数字影像技术、 3D动画设计与引擎测试、UI设计、动态图文设计、视觉表述。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职前定岗实习、行业考察、行业实习。
就业方向:动漫或游戏原画设计师、3D 游戏设计与制作岗位、APP 设计师、游戏UI界面设计师、商业插画师、多媒体制作师。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宽的视觉传达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设计方法并具备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地方文化创意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能以“平面设计”作为信息沟通和表达的形式,针对社会机构通过系统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价值或表达某种体验,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设计手段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专业方向: 平面设计、插图设计。
主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视觉传达基础、视觉表述、文本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插图综合设计、影像与设计、综合媒介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丝网印技术、插图与设计、图形创意等。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企业实训。
就业方向:媒体的版面设计、创意设计、企业的形象设计及导入、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社编辑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师、杂志编辑设计师、信息设计师、广告创意策划、公共区域导视设计、平面媒体的插图设计、绘本设计、公共图形、时尚设计和多媒体应用设计等。
美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知能并重、开放兼容”的人才培养目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 、素养”的个性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具备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文博等工作能力。
专业方向: 中国画方向、自由视觉表现方向。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学方法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术概论、油画、版画、设计、摄影、美术评论、自由绘画、综合艺术实践、民间造型艺术研究、工笔技法、写意花鸟技法与写生、写意山水技法等课程。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民间美术考察、毕业考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艺术文博等方面的工作。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承地方传统音乐、适应现代音乐发展现状需求,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方向: 民族乐器演奏专业方向:二胡、竹笛、古筝、扬琴、琵琶、打击乐(排鼓、中国大鼓)等;声乐表演专业方向: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西洋乐器演奏专业方向: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双排键、打击乐(军鼓、爵士鼓)等专业。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剧、声乐艺术史、合唱与指挥、形体、重奏、合奏、钢琴即兴伴奏、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
实践环节:西安鼓乐排练、歌剧排练、声乐排练、民族器乐排练、专业比赛、校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毕业音乐会管理与实施等。
就业方向:社会文艺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音乐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与一定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一定的表演能力,具备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伴奏、合唱指挥、中外器乐演奏以及舞蹈的基本技能;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工作者、艺术工作者。
专业方向: 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中外乐器、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西方音乐史及作品赏析、合唱、合唱指挥常识、歌曲编配与弹唱、电脑音乐创编以及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和技术应用类课程。
实践环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声乐及器乐作品排练、专业比赛、校内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与实施、毕业音乐会等。
就业方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社会培训机构教师、教育管理、文艺表演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适应戏剧影视快速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专业方向:影视策划与编剧、影视拍摄与制作。
主要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艺术概论、影视概论、影视美学、视听语言、经典影片读解、影视导演基础、影视摄影、影视剪辑、影视编剧理论、新媒体推广与营销、文化产业概述等。影视策划与编剧方向课程:剧本策划与创意、剧本分析、剧本写作、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文案基础写作。影视拍摄与制作方向课程:短片创作、后期特效、纪录片创作、录音基础、新媒体技术与运用。
实践环节:专业采风、行业考察、专业实习,影视短片创作、编剧、小剧场工作室实训项目以及影视自主创新训练项目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报考条件与录取原则
报考条件:符合2018年生源省份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
录取原则
1.专业课成绩的使用:我校所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我校校考成绩;我校未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成绩。
2.录取原则:除在陕西省编导类专业课统考过线,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外,其他各专业均按照文化课成绩过线,按照专业课成绩择优录取。
校考考试内容
1.美术类:科目:素描、色彩。总分:200分。考试时间各科3小时。
2.音乐类: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内容如下:
3.戏剧影视文学:在河北使用河北大学校考成绩;认可河北大学考试内容。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科目为:专业基础知识。时间为3小时。
音乐专业课培训范文2
[关键词]艺术高职 音乐表演 乐器专业建设
近年来在高等艺术教育领域,高职院校的音乐表演器乐专业发展迅速。笔者所在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前身系湖南省艺术学校,有着长达61年的办学历史。在本校创办时便在戏曲系设立了戏曲表演器乐专业,旨在培养戏曲伴奏方面的人才。而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在音乐系开设了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由于本校具备悠久的办学历史、扎实的艺术底蕴和良好的生源基础等优势条件,音乐表演器乐专业先后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器乐演奏人才。然而,近年来受教学场地和硬件设施的限制,本校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的学生规模一直在200人以下。并且随着教育大环境的变化,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学生和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环节都一并受到冲击,最终又对入口环节即招生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本校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的发展陷入非良性的怪圈(如下图)。据调查,全国其他高职院校的音乐表演器乐专业也同样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因此推进艺术高职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结合自身从事高职音乐专业器乐教育工作多年的经验,笔者深入分析了造成音乐表演器乐专业发展遭遇瓶颈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
其一,艺术高职音乐表演器乐专业招生难。在音乐表演器乐人才培养模式中招生质量是其他环节的基础和保障。由于学习器乐专业起点高、周期长,相对其他艺术门类其投入的成本也较大。而受乐种的限制,器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并且难以形成明星效应。加之高职学校的学历层次较低,更难以引起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因此,目前艺术高职的音乐表演器乐专业普遍陷入了招生难的困境。而事实上,该困境的出现并非艺术高职的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的毕业生缺乏社会需求所致。从笔者所在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来看,音乐系建系十年来,音乐表演器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均在60%以上,其中钢琴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0%以上。一方面就业市场对艺术高职培养的优秀的器乐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另一方面艺术高职音乐表演器乐专业又难以招揽高素质生源,这对于从事艺术高职音乐表演器乐教学工作的我们的确有些无奈。倘若不想办法走出“招生难”的困境,艺术高职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的发展将逐渐丧失生命力。
其二,艺术高职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管理难。由于招生时缺乏计划调控,甚至降低专业门槛,艺术高职音乐表演器乐专业招收的学生演奏水平良莠不齐,这又给专业老师的实际教学工作带来了问题,教学计划无法有效实施,教学效果则大打折扣。有些学生专业底子差,对专业的认识不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导致专业老师将本已十分有限的专业课时间大量的花费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上,这不仅制约了专业课老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挫伤了其专业教学的积极性。有些学生行为规范差,经常迟到、早退、翘课,导致班主任老师的经历大量花费在管理学生的出勤和日常行为上,并要时刻警惕防范各种安全事故发生,当然也就无暇顾及如何引导学生明确专业目标和优化学习方式。然而此种管理方式却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助长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又带来了恶性循环,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老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热情也随之消减,而学习效果又会进一步的大打折扣。长此以往,艺术高职音乐表演器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将越走越窄,并逐渐丧失竞争力。
艺术高职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事实上,改革年年都在进行,却拘泥于形式上的改,没有改出成果。笔者认为艺术高职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当落实到管理和考核机制上来,真正从制度层面突破“招生难”和“管理难”的困境。
一是,推行“学分制”教学,优化教学管理。在艺术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将学生的考勤、成绩、奖惩等事项均量化为学分,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学分目标。对于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求其重修、补考,对于未达到学分目标的学生推迟其毕业时间。推行“学分制”,旨在切实转变以往被动型的教学培养模式。一方面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转变学习作风,将注意力聚焦到专业学习上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不仅能让肯学、爱学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学问,也能让优势的教学资源更好地向优秀学生倾斜,从而树立好学、向上、自律、求知的新学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尊重老师的权威,切实转变以往在日常管理上浪费大量教学资源的局面,从而使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宏观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人格塑造问题,使专业课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挥。推行“学分制”后,课堂将成了教学管理的桥头堡。各类课程的开设需严格按照高职器乐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设定,课堂的教学成果也必须要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这是衡量课程设置效果的重要指标。课程一旦被指定开设,相应的教学资源、资金、硬件等都应向课程倾斜,任课教师即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学生入校时按教学计划和自身兴趣机选课程,对于达不到学生数量的课程应进行调整,或更换新的科目。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对专业任课教师开设课程的资质与执教相关学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也会对教学管理起到推动和优化作用。
音乐专业课培训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生源;就业;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新课程,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办学经验的不足,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状况还不尽人意。如何发展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问题值得探讨。
1.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培养方向单一
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职业培训的主要机构,实践中以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为主,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技术人才。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人才、输送什么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的。音乐专业也是如此。
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师范、技校等中专学校转型过来的。由于先天不足,音乐教育还不能像其他专业那样有很大的改变,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置及授课的方式上都是继承了一贯的师范性,除了培训基层音乐师资外,对市场的其他需求环节和学生的就业心理都不了解,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训措施,因而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极大地制约了音乐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1.2教学科研滞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科研的意义越来越为大家所共识。它不但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更是发展和完善学科理论的需要。因此,教育科研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科的前途和命运。[1]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科研的滞后始终成为音乐专业发展的瓶颈。
首先是教师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变化。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教师忙于“炒更”,或在校外带学生,或到歌舞厅唱歌,或忙于各种演出活动,为了赚钱,他们很难有时间静下来研究教学,更谈不上搞什么科研,写什么论文了。在各大城市的购书中心,你会看到很多歌曲集、琴谱等东拼西凑的书籍,却很难找到一本有学术参考价值和独到见解的音乐教育论著,整个专业科研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是一贯形成的惰性。大多数教师都没有科研意识,认为做教师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而已,甚至连备课都不认真,根本就没想到要作调查研究,要出教研成果。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
最后,机制的不健全也是科研滞后的重要因素。大多数高职院校被资金、生源、师资等现实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去顾及这些业务上的问题。
1.3教学与社会脱节
一直以来,音乐教育除了极个别的重点音乐院校设有表演系之外,其他的院校基本是以师范专业为主的。这就明显地限制了专业的发展空间。即便是设有表演系的院校,其教学也明显与社会脱节。当今音乐市场明显以通俗、民族唱法占主导地位,除了极个别的大型演出外,很难看到传统音乐的影子,在一些中小城市就更加明显了。中央电视台这几届歌唱大赛的获奖歌手,通俗组谭晶的歌声传遍长城内外,妇孺皆知;民族组的王宏伟唱响大江南北,无人不晓。而美声组的歌手连名字都很难让人记住,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再看一下音像市场,除了堆积如山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外,古典音乐也很难找到相应的位置。这不能不说这是教育与社会脱节的悲哀。
高职院校也莫不如此。诚然,师范类是一块大蛋糕,我们必须去争取,但社会上需要音乐的地方的确太多了,如歌舞厅的歌手乐手、一些简单的音乐制作、为企业、单位作曲填词等,只要我们真正了解市场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人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也一定能办得有声有色。
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意义
针对上述弊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实施高职院校音乐多元化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实施多元化教育,可以拓宽专业的生源渠道。发展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不但可以拓宽专业渠道,避免了原来一只脚走路的不利因素,获得更多的学生资源;而且在社会培训方面,能更多层面地网络音乐爱好者,为专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成不了学校,更谈不上专业的发展;拓宽生源渠道,学科就有了生存的基础,教育就有了发展的空间。
其次,实施多元化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空间。由于原来培养方向的单一性,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地方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在就业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发展音乐教育,设置对口的专业,从原来的纯师范性,拓展到社会娱乐、舞台表演、旅游公关、社会音乐生活以及多学历发展各个层面,广开就业门路,这不但有利于专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
第三,实施多元化教育,是社会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审美情趣也在发生着变化,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解决了温饱之后,都有艺术参与的需求。原先仅有的音乐教育体系已不能够满足人们音乐素养日益增长的需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可以实现广大群众的艺术梦想。
第四,实施多元化教育,是音乐教育本身的需要与跨越。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都是以培养音乐高端人才为主的,在模式上也就是师范和表演两个专业体系,培养目标跟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实施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无疑给传统的高等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
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对策
根据音乐专业自身的学科特点,现在不少毕业生甘做自由职业者而主动放弃专业单位的工作。随着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和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他们将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要更多的走向大众,面向基层;因而未来音乐类毕业生就业趋向将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因此,要发展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拓展音乐教育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走多元发展的道路。[2]
3.1立足师范性,抓好师资培训
师范教育永远是个大市场,立足师范性,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生存的基础。从生源角度看,地方基础音乐师资仍存在很大的缺口。对108所普通中学、795所小学和195所幼儿园中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普通中学有专职音乐教师的有86所,占调查总数的79%;小 学中有专职音乐教师的仅有382所,占48%;而幼儿园的师资大都来源高中或幼儿师范学校,基本都是以包班的形式上课,不存在专职与否的问题。从城乡区域来看,城镇的音乐师资相对饱和,而广大农村地区就严重短缺了,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由其他科教师兼任,有的干脆就不开音乐课,这在山区尤为严重。加上每年都有一些教师退休,由此可见,音乐师资的培训仍有很大的空间,只要抓住机遇,高职院校在基础音乐师资的培训上应该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立足师范性,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刚从师范学校或其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在教师配置、教学设备、课程编排及培养思想上都有一贯的师范性,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避免资源浪费。
因此,立足师范性,确立师范教育的基础地位是最切合实际的,它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2增加流行音乐元素,面向娱乐市场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人才自由流动。就业制度逐步走向市场,并开始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的新机制。[3]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娱乐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原有的卡拉OK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娱乐生活的多元需求,众多的娱乐场所在歌手和乐手上还有很大的缺口,尤其是熟悉电子声乐和懂得电脑配器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有一位从事乐队工作的同学,他就职于最高级的一间歌舞厅,除了正常的上班外,每天晚上还要跑几个场子。从表面看好像是为了增加演出收入,但从深层去分析,就凸显了这方面人才的短缺。因此,看准市场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把流行音乐请进课堂,有目的地培养一些流行歌手、民族歌手,开设电声乐培训和电脑作曲等新课程,不仅可以拓宽专业的生存渠道,获得更多的生源,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多重选择的机会。
3.3发挥学科优势,走跨学科发展道路
所谓跨学科发展,就是在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开设本专业的课程。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在高校的学分选修和双学历培训两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高等教育几乎都采用学分制的管理办法,除了必修课要达到足够的学分外,选修课也要取得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在选修门类上,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开展独唱辅导、合唱队训练、键盘乐、民族器乐、电声乐等课程,以其独有的娱乐特性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众多的选修课中赢得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就业人群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一种工作干到老了,也不可能凭一门手艺干一辈子,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到处找工作的人,往往腰缠几张文凭,也只有这样才能多些机会找到工作。
音乐教育具有实施双学历培训的优势,因为音乐教育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首先,它不需要死记硬背,在学生的学习时间上提供了可能;其次,音乐特有的娱乐功能,可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再次,音乐教育具有可动手操作性,符合大学生活泼向上的年龄特点。因此,把专业课与基础公共课合理安排好,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多修几门音乐专业课,获得多一张文凭,这对大学生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因此,实行双学历培训,对拓展高职音乐教育来说,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
3.4开展社会音乐教育培训,实现教育产业化
实现产、教、研的有机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社会培训是音乐专业走向社会、推销自己、获取效益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社会音乐教育培训,大体可分为学历提高培训和兴趣培训两种。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日益提高,学历达标成了教育界的时尚话题。如幼儿园教师要达到中专学历、小学教师要达到大专学历、中学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等。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大可抓住机会,利用师资和设备的资源优势,在节假日搞些学历提高的培训:如幼儿师资培训班、小教音乐大专班等,从中提升自身的价值。
在兴趣培训方面,现在许多家庭都买有钢琴,年轻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完成功课之余,学点音乐以陶冶情操。因此,学校要抓住机遇,开设一些器乐培训班,开展一些合唱活动和音乐普及讲座等,为社会音乐生活提供教学和后勤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创收,为学校经济建设作点贡献;另一方面可以让专业走出校门,提高社会知名度,有利与专业的持续发展。
当然,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的项目还可以很多,甚至也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真正了解社会对音乐的需求,高职院校搞音乐教育培训是应该大有作为的。
3.5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大小课的有机结合
所谓合理利用好资源,就是把所有相关学科的教师、设备充分利用起来,避免无谓的浪费。合理利用资源无疑是办好一间学校的关键,这对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
前面提到专业设置的一些想法,在实施中应着重注意课程的整合。如乐理、试唱练耳、欣赏、合唱指挥等课可以采用公共课的形式,由固定的教师去授课;而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文史类的课程更可以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声乐、钢琴、电声乐、电脑音乐等技术课程可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由不同的教师上小课或小组课。在教室分配方面,可以有专门的教室供公共课使用,而小课则可在教师的工作琴房上课;同班的同学在上大课时在一起,其他时间可以上自己的专业小课,也可以自行练习,充分利用时间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明德.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音乐专业课培训范文4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年龄不得超过21周岁,男身高170厘米以上,女身高160厘米以上,语言状态良好,思路清晰,无发音器官疾病,经专业课老师面试合格后,方允许接收培训。
播音主持就业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从事播音、电视主持、采编、节目制作等工作,也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从事宣传、文秘、公关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编导专业培训学员要求:
编导专业学习者年龄不得超过22周岁, 无身高要求,语言文学功底好,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经专业课老师面试合格后,方允许接收培训。
编导就业方向: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下,编导专业的就业前景日趋广阔,专业就业方向包括七个个模块,包括电视编辑、文艺编导、新闻编导、影视剧编导、专题片编导、音乐编辑及网络艺术等方向。
音乐专业课培训范文5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师范性 实用性 能力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普通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其目标明确,责任重大。近年来,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师音乐教育也应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相协调。那么,高师专科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应如何去做呢?培养的学生如何才能更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呢?
一、课程结构的设置突出实用性
1.合理设置专业课
高师专科音乐教育专业要坚持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师范性,音乐课程的设置,应以基础音乐教育为出发点,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合理地设置课程是其基本保证。在具体设置上,我们重点开好《基础乐理》、《视唱练耳》、《舞蹈》、《和声学》等专业课。在这些技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把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对一些教学内容做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革。如将技术专业声乐课、钢琴课、“个别课”改为“大、中、小”综合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演唱、演奏理论课,突出音乐教育的师范性特色。同时,删减合并了一些课程,减去了一些实用价值不高的课程,如《艺术概论》、《民族音乐概论》等,将《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欣赏》三门合并为《中外音乐简史与名曲欣赏》。
2.增开实践活动课
基础音乐教育多以活动课为主,为适应这一需要,高师专科音乐教育专业开设部分实践活动课很有必要。如《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小型乐队编配》、《儿歌创作》、《舞蹈编导》等课程,这些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有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也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走上讲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钢琴与即兴伴奏教学中,除了弹奏一些基本曲目外,还要求学生自弹自唱、自编自弹一些教学曲目,只有具备自配伴奏的能力,将来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在每学期的声乐观摩和声乐考试中,每个同学都要参与为其它同学伴奏,并将伴奏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考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练习,不断提高演奏水平。
二、教法研讨上强调实践性
高师音乐专业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之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需要相适应,在教学方法上还得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注重教法研讨,使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在上专业技能课时,由于多采用小课形式,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指导,而没有联系到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类似问题,问题没得到解决,使他们对技能技巧的认识只停留在本能的意识中,不能上升为理论,更不能由此及彼,应用这些理论,结合中小学学生的实情加以应用。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变单纯的理论、技能教学到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如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提出:作为师范生来说,仅自己会弹会唱是不够的,关键还要学会怎样教人会弹会唱。我们采取了大小课相结合的形式,将学生按程度分为几个小组,每个组上课时采用演奏观摩的形式,每个学生既是演奏员,也是观众听众。然后,除了老师分析讲解以外,更多的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还可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相互辅导,共同提高。这样,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声乐课教学中,我们对教学内容与形式上也做了如下革新:将单一的声乐技能课增加为歌唱艺术教学、歌唱基本理论与教学法、声乐艺术与作品赏析这几部分内容构成,丰富了教学内容,注重技能训练与实践相结合。我们采用大课来解决声乐学习中,许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小课解决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水平。
三、能力训练中突出“师范性”
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除了自身的知识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力、音乐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因此,高师专科音乐教学如何才能满足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应从提高学生全面素养,注重培养从教能力上着手。
1.教学中始终贯穿能力培养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融会贯通,合二为一。如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在学生达到了音准、节奏要求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中做些律动练习或多声部节奏练习,这类似于低年级的“唱游课”,学生对以后的“唱游课”也就不会感到陌生了。同样,在“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中,更要突出其实践性和从教能力的培养,要紧密联系小学的实际,熟悉小学的教材,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及早地上讲台试教,教师给予正确的讲评及指导,让学生提前尝试怎样做教师,以至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各项教学能力。
2.加强教学观摩,培养从教能力
根据音乐专业课技能性较强的特点,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如声乐演唱观摩、钢琴演奏观摩活动,学生人人上台表演,这样就能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登台演唱或演奏,还组织他们观看高年级及外校的演出,扩大音乐视野。此外,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我们也注意给音乐班学生提供各种独唱、合唱、伴奏、指挥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同时,又可发现不足之处,回到课堂后再给予提高。与此同时,还鼓励音乐班学生积极参加校合唱队、舞蹈队的排练演出、学院各种文艺晚会的彩排组织等活动,从中增强学生的音乐感、舞台感,增强其表演能力、组织能力。
3.强化多能,提高全面素养
一个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须具备“说、写、弹、唱、跳”五项基本技能。也就是要求教师除了掌握一定的音乐专业技能技巧外,还必须具备普通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要口语表达准确、流利,围绕主题,环环相扣,层次清楚,富有吸引力;板书设计精当、优美、规范,等等。为了增强这些能力,须在课内课外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修养,为此,我们注意了从多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如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让学生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培训,加强文学修养,提高文学水平,开好《大学语文》、《儿童文学》等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院、系社团组织的各种比赛,如大学生演讲口才大赛、诗歌朗诵比赛、歌舞晚会、书法大赛、艺术节演出等活动,培养他们参与、竞争的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做好实习工作,让他们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从以上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及取得的成效中,我们体会到,作为高师专科音乐教育工作者,只有紧紧瞒准人才市场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特点,改进教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中小学合格的师资。我们愿和大家一道,继续为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音乐专业课培训范文6
关键词:动画音乐产业化人才需求
一、动画音乐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隐性的生活语言。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们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动画音乐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音乐的渲染和魅力将动画这种艺术形式升华,最大限度地突破明星表演、摄影机拍摄的局限,使动画作品的视觉效果能够充分自由的呈现出来。动画音乐的融入能够将动画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动画音乐创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动画音乐亦借助这千载难逢之机,以现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跳板迅速崛起,在短短的时间内,为世界动画事业发展和动画音乐产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末期,电影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形式传入中国。与此同时,动画音乐也被国人逐渐接受和喜爱。动画音乐是动画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我国动画音乐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长期以来,我国动画音乐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基本原则,创作产生了很多具有独特之处的原创动画音乐作品,对世界动画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动画音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需要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过程中融合多方面的创作元素,这就对创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我国动画音乐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一,我国动画音乐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且形式趋于单一化。纵观我国动画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在动画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更多地倾向于吸收和借鉴外来的动画音乐作品,而彰显本民族特色音乐文化的动画音乐作品并不多见。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动画音乐创作人员对于传统的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意识还不够强,导致作品创作过程中一味的模仿外来作品而缺失传统而又特色的文化。第二,动画音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人才是动画音乐作品创作的主导力量。目前我国动画音乐专业人才还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缺乏富有独创精神且掌握现代数字应用技术的高端音乐人才。一方面,我国动画音乐人才的平均年龄层次比较高,新生代的动画音乐创作人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人才结构还存在明显的断层。而现有创作人员还不能完全满足动画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动画音乐专业人才培训情况来看,由于国内动画产业起步较晚,国内市场中存在的相关培训机构数量还比较少,且培训内容多以动漫技法以及角色造型设计为主,专门围绕动画音乐创作的机构几乎没有,这也是造成动画音乐人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目前国内动画音乐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不明确,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动画专业在国内起步较晚,动画音乐专业建设就更加不成熟。目前高校在动画音乐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多数高校在动画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处在摸索的阶段,课程体系结构还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在动画音乐实践创作方面缺乏想象力和独创性,学生在动画编配音乐方面的实践能力较差,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第四,高校动画音乐专业的教学结构与课程体系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动画产业的崛起,社会对动画音乐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一步加重了动画音乐人才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更加强调动画音乐创作的自主创新和特色文化塑造。目前国内高校在动画音乐人才培养上仍然沿袭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专业教学结构显然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动画音乐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原有课程体系面对新的动画音乐产业发展需求亟待更新和调整。
二、动画音乐产业发展进程中人才供给改进与优化对策
人才是动画音乐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打造一支动画音乐人才队伍是加快提高动画音乐水平的关键。基于国内动画音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动画音乐专门人才的现实需求,更应该加强对动画音乐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个性化,保证动画音乐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
(一)优化调整动画音乐专业课程设置,构建立体动画音乐课程体系
动画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应着力在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转变“厚基础、宽口径”课程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结合专业特点以及人才需求特征对动画音乐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构,打破传统模式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封闭的课程层次结构,尝试构建基于“作用建构”的网状融合式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动画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课程框架,提高动画专业人才对社会需求以及动态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二)基于顶层设计打造动画音乐专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目前国内高校动画相关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办学层次的日趋多元化,动画音乐专业在关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关注人才质量的保障,基于顶层设计完善构建内外结合、多渠道、多层面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多层面优化动画音乐专业的内部保障体系,通过合理化人才培养目标、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评价机制等多举措全方位优化动画音乐人才培养的内部环境。二是基于政府调控与政策扶持、社会全员参与等具体途径多渠道优化和打造动画音乐人才培养的外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