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就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技术就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技术就业

物联网技术就业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 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12-03

一 前言

自2010年7月教育部首次批准多所高校(院系)建设物联网技术专业以来,教育部及相关部门一直高度关注物联网及相关专业建设。全国高校物联网及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组织高校在物联网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应用实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国内高校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物联网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但物联网目前属于新兴产业,各高校都是刚刚开始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成为首批获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虽然专业设立起来了,但事实上,对于我院来说,如何建立科学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把控物联网人才的培养方向、物联网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设计等问题却成为困扰我们的难点。笔者近年来致力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分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及核心知识领域,力求归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专业共性,并结合我院特色,构建了以“三线并重”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实践,给其他院校一些启发和借鉴,共同推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物联网被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开发应用前景巨大。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指出:海西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宽带接入网和业务支撑网,统筹3G移动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物联网。”

福建的物联网产品在全国城市网络、网格管理、智能监控、食品追溯、水质监测等系统应用较为广泛;与此同时,在电子回执、2.4G射频识别、自助终端、物联网操作系统级中间件平台、智能家居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位居国内领先水平。依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立了3个RFID应用研究中心,并将技术研发与市场运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00多亿的销售额使这一产业成为福建新兴产业中的老大,而备受各方的重视。

物联网用途广泛,主要涉及十大重点领域,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未来十年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投资可达到4万亿,产出8万亿,形成就业岗位2500万个。产业发展,人才先行,物联网人才需求将急剧增加,需要高校开设并发展物联网相关专业。

作为首批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院校之一,我院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办好“物联网应用技术”新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认为新专业将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以智能化的物联网系统为载体,围绕“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主要方向,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与发展战略,整合我校及校内外合作团队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我院特色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实现福建省政府颁布的《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目标,为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

1.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条码识别、射频识别、无线定位等手段感知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等;

2.网络层

网络层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系统,主要承担着把采集和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它主要是建立在现有的通讯网(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基础上。物联网感知层通过各种接入设备与上述网络相连,它解决的是感知层所获得的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尤其是远距离的传输问题。

3.应用层

应用层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传输层之上,是物联网智慧的源泉。人们通常把物联网应用冠以“智能”的名称,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其中的智能就来自这一层。应用层解决数据如何存储(数据库与海量存储技术)、如何检索(搜索引擎)、如何使用、如何不被滥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设备的智能控制等问题。

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通过公共中间件、信息开放平台、云计算平台和服务支撑平台等物联网应用技术,实现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从而支持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环保、医疗等行业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各层次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公共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都有关系,其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等,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为了实现整体系统的优化功能服务于某一具体应用,各层间资源需要协同分配与共享。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可以是千差万别的,也不一定所有层次的技术都需要采用;即使在同一个层次上,对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进行按需配置。

四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体系就是把一个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组织成专业干线清晰、知识点层次分明、结构衔接完整的一个知识框架。在分析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物联网应用技术知识结构中的专业知识部分应能体现物联网整体框架及其关键技术。因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体系应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知识和系统整体架构与优化的知识。对应的核心知识领域为:对应于感知层为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对应于网络层为通信与网络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等;对应于应用层为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和云计算等;对应于物联网整体的框架为信息管理技术、物联网工程布线技术等。

根据上述分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要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培养造就具有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主要面向物联网工程建设、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产品制造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能从事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等岗位的工作;并在创新和创业意识、团队合作与人际沟通以及资料查询与组织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需要,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五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吸收世界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维护生命周期为载体,建立“做中学”的教育模式,研究开发符合本地区特色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并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

第一,校企深度合作,面向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具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产品追溯”三个应用领域的基本应用能力。按照学生职业岗位的能力,从初学到熟练的成长过程,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第二,通过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找出上述三个领域中所有的代表性工作任务,选择完整的、对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有较大开放性和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再对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研究提炼出适应“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典型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进一步了解当前物联网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基于“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建设“教、学、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上述“三个应用领域”、“三个典型工作岗位”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结合本地区企业发展方向及学院实际情况,研究建设“三线并重”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相关交叉学科的特点,应尽可能多地覆盖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将相关主干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打破学科体系的约束,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工作过程和知识结构将上述专业课程分成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平台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能力拓展课程五部分。详细课程分类见附表。

七 结束语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以应用为驱动的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共性知识和福建省物联网领域的区域特色,发挥我院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学科的传统优势,使学生有兴趣、有目的、有实践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步地、系统地增长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中,把行业应用特色纳入个性化课程或专业课中,形成理论型和实践型两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坚持以“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为主导,夯实基础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以方向选修课为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认知视野,妥善化解突出特色和拓宽视野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1~3

[2]揭秘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EB/OL]. http://:8080/zgwlcyw/mainnews/szyw_zw.jsp?NewsID=107705&Classid=23

[3]朱金秀、韩光洁、、吴迪.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

[4]崔艳荣、陈勇.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物联网技术就业范文2

移动互联网体现的是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其本质是互联网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和互联网两者的特征,其基本特征是随时、随地、开放、互动和用户参与便利。随着社会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手机不断更新换代

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如智能芯片、触摸屏、传感器、电池、相机、GPS模组等,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集成模块越来越多,手机市场日新月异。

1.2通讯网不断升级

在产业链各方的推动下,通讯网不断升级,3G、4G及超4G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从电脑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从办公室、书房走向口袋。

1.3用户习惯不断改变

随着互联网从办公室、书房走向口袋,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如今,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不仅可以用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还可以在闲暇时丰富业余生活,更可以在商务办公方面提供便利。移动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习惯,但对企业而言,信息表达渠道的变更,意味着企业需要适应新的应用环境,采用更加适合移动特征的业务和技术手段。

2邮政业务发展形势

2.1代收代缴

代收代缴业务种类丰富,涵盖通信、水、电、燃气、车务等民生项目,由于准入门槛不高,银行及商家都陆续开办了代收代缴、代扣代缴类业务,各大电信运营商也在开办手机付费的代缴费渠道,另外社会机构也纷纷进入代收代缴市场,如支付宝、拉卡拉、连锁便利店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2.2报刊订阅

报刊订阅是邮政传统业务,其发展模式主要有大宗订阅及散客订阅。大宗订阅业务基本是通过公共关系与渠道结合,利用社会发行站和报刊推广员形式发展大宗订阅业务;而散客订阅群体具有面广点散的特点,因此渠道策略的运用对散客订阅发展意义重大。传统的报刊订阅,客户基本是通过邮政提供的报刊目录简单搜索需要订阅的报刊目录代号,然后到附近邮政网点下单完成订阅,客户无法深入了解报刊内容方向,也无法在线上跟踪自己的历史订阅情况。线下报刊订阅服务难以向客户提供好的体验服务。

2.3函件业务

针对函件业务,客户最关心的是邮件是否及时寄出以及最新的投递状态,因此如何优化投递环节、缩短投递时间,安全、准确、快捷地把邮件寄到客户手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邮政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邮政传统业务的办理大都由人工线下操作完成,操作流程复杂,客户缺少自助办理邮政业务的渠道,只能通过邮政网点办理;同时国家政策不断开放,各方社会渠道不断参与邮政传统业务竞争,导致邮政业务量分流,社会个人用邮需求呈现下滑趋势。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也大多依赖于PC机和企业内部网络操作,缺乏移动管理,不能实时掌握企业运作数据。要想在移动互联网建设的趋势中,继续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邮政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实时的信息支撑,建设邮政移动渠道势在必行。

3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邮政业务的必要性

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习惯。2013年以来,国内各大企业及主流电商企业,如中国移动、京东、淘宝等均开发了移动渠道。广东省邮政地市局对移动应用系统开发热情高涨,不仅针对移动渠道的业务发展进行了广泛探索,还相继开发了一些移动应用APP以满足客户需求,涵盖了电影票、报刊收订、电子阅读等领域。与此同时,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也在着手手机邮局、手机银行、邮乐APP的开发。邮政作为服务型企业,基于移动互联网3G无线技术及智能终端的发展,有必要进行邮政移动信息化,开拓邮政移动渠道,搭建面向公众服务的系列产品及面向内部管理的系列应用,为广大邮政客户提供7×24小时快捷、优质的邮政服务,同时也能提高邮政企业内部生产运作效率。2013年1月,广东邮政全省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加强对物联网和移动商务相关领域的跟踪研究,鼓励各级单位探索新的应用模式。随着邮政便民服务渠道的拓展及邮政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移动渠道的地位与价值将不断提高,有望成长为邮政服务客户的重要渠道。基于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特点,广东邮政有必要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渠道的面向公众用户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移动应用。

4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邮政业务应用探索

邮政业务种类多、系统涉及领域广,有面向公众服务的,也有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广东省内各技术单位都在试水开拓移动渠道的邮政业务,纷纷开发出基于微信等第三方应用的轻应用以及打造自身服务独立APP的重应用。然而移动应用开发作为新技术在广东邮政尚属起步,前期开发存在缺乏总体规划、资源无法复用的不足,因此有必要搭建一套服务移动终端与邮政系统后台交互的移动应用平台,规范移动应用的系统平台架构,规范统一接入、通讯安全、应用管理、交易转发等服务。

4.1搭建移动应用平台,为业务接入提供基础

基于打基础、搭平台的思维,广东邮政建设了邮政移动应用平台,总体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邮政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由移动应用接入系统、移动应用基础框架(底座)两个子系统构成,平台功能如图2所示。通过建设移动应用接入系统,有效支撑了移动应用系统接入后台业务系统的通讯接入、交易重组、路由转发等处理,同时实现了移动端APP版本自动升级、安全管理等功能。通过建设移动应用基础框架(底座),把移动应用端相关基础功能进行封装,如多应用推送服务、应用升级、密钥管理、安全通信等,并以中间件形式提供给相关单位用于二次开发。该平台为业务接入提供了平台基础,第三方单位基于此移动应用平台开发邮政移动应用时,由于无需考虑版本升级、通信安全等因素,仅需依照移动应用开发规范,重点关注移动应用端的业务处理逻辑,即可完成移动渠道的业务快速叠加,大大减轻了移动端应用的开发难度,提高了移动端应用开发的效率。

4.2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邮政业务发展模式

移动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接入手段,也不是传统互联网PC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新能力、新思想和新模式,它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邮政的业务特征普遍存在区域及全网差异,如区域服务性强的主要有电商业务的代收代缴、“自邮一族”会员服务,而全网有邮件投递状态跟踪查询服务。通过梳理现有业务,融入移动互联网思维,结合移动支付、LBS、二维码、智能手机硬件驱动等移动开发新技术的特点,广东邮政对相关功能流程进行了改造,建设了“手机营业厅”、“微邮局”、“邮政国内小包”等公众应用及微信服务号,通过LBS及后台业务计费等管理模块,轻松解决了地域带来的差异化服务,实现了邮政业务向移动互联网渠道发展的突破。“手机营业厅”、“微邮局”基于广东省邮政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移动应用平台接入,作为面向公众的移动渠道门户,给100多万名“自邮一族”会员及其他邮政会员提供便捷的业务服务,首期功能涵盖了报刊、函件、电商、“自邮一族”等,支持手机银联、手机支付宝、微支付等多种在线支付功能,同时实现了对客户进行业务办理结果及产品营销的即时推送。具体业务研究及应用情况如下。4.2.1“自邮一族”业务“自邮一族”作为邮政全国业务,由于各地政策不一,各省市间存在较大的服务差异。广东邮政在手机渠道开办的业务主要有交通违章非现场代缴、年票业务代缴、“自邮一族”会员线上自助管理功能等。4.2.1.1在线管理新客户可使用常用手机号码快速注册成为会员。原“自邮一族”会员则根据入会时预留的手机号码,通过手机短信验证身份方式设置密码,即可登录手机营业厅。用户登录成功后,可通过手机营业厅管理自己的基本信息、车辆信息等内容;还可以在线查看并了解所属区域开办的业务套餐,根据自身需求快速自助办理套餐业务。4.2.1.2线上办理针对交通违章、车辆年票等车务相关业务,手机营业厅可快速响应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用户可通过手机营业厅查询自己或他人的非现场交通违章、车辆年票欠费情况,还可使用手机银联、支付宝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4.2.1.3推送提醒基于移动互联网推送技术,用户在手机营业厅一经维护车辆信息后,当车辆发生非现场交通违章时,系统依托交警接口提供的违章数据,自动产生违章提醒,及时推送到手机端告知客户。手机营业厅给广大车主提供了便利,使车主会员可以享受“安坐家中、尽享尊贵”的服务,有效解决了广大车主迫切需要的违章处理、缴费等问题。4.2.2报刊订阅为提升用户订报体验,广东邮政在“手机营业厅”及“微邮局”叠加报刊订阅功能。用户可根据报刊分类、报刊目录定位自己的订阅需求,报刊简介、报刊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报刊杂志的选购下单,用户可快速查看自己的历史订阅情况;同时,系统可根据用户的历史订阅情况,对用户实行个性化推荐、报刊目录分类推荐,实现对报刊目录产品的精准营销。此外,针对报刊产品的推广营销,以二维码作为纽带,融合移动互联网、自动识别技术,可实现报刊组合产品的线下、线上推广,或实现优惠券精准投放,用户不再需要到营业网点办理,只要打开手机营业厅轻轻扫一扫,即可完成报刊订阅及订单支付。移动应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广东省邮政报刊业务传统的推广、订阅流程,通过手机移动渠道与促销并重的发展模式,拓展了报刊发行市场,有利于报刊业务发展。4.2.3函件业务在面向公众的应用方面,广东邮政手机营业厅提供了邮件跟踪查询功能,基于手机照相机及条码识别技术,用户仅需对快递单据的条形码扫一扫即可快速登记邮件号码,查询邮件的投递状态;依托移动互联网推送技术,系统自动将在途邮件的最新投递状态及时推送给用户。同时,广东邮政建设了“邮政国内小包”服务号,为广大用户提供资费、邮件状态查询服务,并为大客户提供交寄量查询处理服务。在内部管理应用方面,广东邮政建设了“PDA揽收系统”移动应用、“掌上邮政”移动应用。PDA系统功能流程简单、操作使用便捷,通过揽收数据预下载、高辨识度的声音提示等软件技术手段,结合省业务流程改造,有效提升了广东省国内小包电子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而“掌上邮政”则通过图表形式,实现了国内小包收寄量趋势、及时投递率、异常邮件查询等多项业务管理移动报表统计功能,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了直观、便捷的业务监控手段。4.2.4电子商务通过与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对接,基于LBS及用户登录方式提供地域差异化服务,给用户提供办理所属地的代缴业务简易入口。用户在线可清晰查看相关业务详情,如电费缴款的抄表日期、上月指度、本月抄见、电量、单价、应收电费、违约金、实收金额等。4.2.4.1实时业务查询根据用户输入的水电费账号及缴费时间范围,进行实时查询。4.2.4.2线上办理快速响应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用户可使用手机银联、支付宝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可以说,手机营业厅上开办的便民电商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邮政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邮政业务应用效果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邮政业务应用在广东省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5.1打造平台基础在邮政行业搭建了邮政移动应用平台,构建了适应邮政企业特点的移动应用系统框架,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叠加、页面布局的快速适应以及应用版本的增量升级,有效支撑了全省邮政范围的移动应用接入及业务的快速叠加。

5.2开拓邮政移动渠道

打造了面向公众服务的系列移动应用产品,短短数月手机移动渠道累计发展会员5万余名,完成业务交易约2万笔、金额达500余万元,每日通过“手机营业厅”及“邮政国内小包”进行邮件跟踪查询的邮件约5000件。客户通过移动渠道可随时随地体验邮政7×24小时的便捷服务,免除了奔波营业厅的劳苦;给用户提供了快捷、有效的自助渠道,提高了用户用邮体验度。通过“手机营业厅”、“微邮局”对邮政各业务及会员进行整合管理,可有效支撑邮政业务的交叉营销,例如,“自邮一族”会员可在“手机营业厅”快捷办理水电费代缴及报刊订阅。“手机营业厅”、“微邮局”不仅是客户办理邮政业务的平台,也是广大客户了解邮政业务的窗口。

5.3提升生产系统应用效能,有效支撑内部管理

目前,PDA揽收移动应用已在广东省试点地市投入使用,邮件收寄信息上网速度由揽收后4.5小时缩短至1小时之内,效率提升显著。随着系统与PDA手持终端及智能手机的更多特性融合使用,将有效支撑广东省邮政国内小包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经营核心竞争力。内部管理方面,通过“掌上邮政”提供的各种业务管理移动报表,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直观、便捷的业务监控手段。

6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就业范文3

【关键词】5G通信技术;推动;物联网产业链;发展

预计5G到2020年会迎来商用时代,由此也会促进物联网的实现。无线通讯技术发展至今,4代的变革均已经实现,且每代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传输率的显著提高、网络频谱更宽、通信方式更灵活、通信质量和智能化程度更高。同时与4G相比,5G的传输速度会成十倍和百倍的速度提升,无线通信的海量需求在此基础上都能够获得有效解决,“万物互联”的情况也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

15G通信蓄势待发,且为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

每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重大变革,发展至今4代革新均已经实现。蜂窝网方式是其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率先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1G、2G、3G以及4G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音和图片质量的显著提升,已经从简单的语音实现了到清晰语音的转化,由此极大的改变了运营商的业务,基于5G所具备的网速更高,它的诞生将会促进移动通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能够彻底的改变。现阶段,5G网络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迅速的升级,其中所包含的一组关键技术主要有大规模的天线阵列、新型多址、新型的网络架构、超密集的组网以及全频谱的接入等,以此针对各种场景的不同需求都能够想方设法的获得极大满足。针对《5G网路结构设计》白皮书,5G最基本的三个主要连接数密度、时延以及用户体验率;其所具备的四个技术场景主要有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率大连接以及低时耗高可靠,1.1广域覆盖的连接作为移动通信最基本的一种覆盖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用户业务的连续性和移动性为主,提供给广大用户的业务体验为无缝的高速业务。目前,将100Mbps以上的体验速率随时随地的提供给广大用户是该场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1.2热点高容量该场景一般位于局部热点区域中,提供给用户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此流量密度的极高要求都能够获得极大满足。现阶段,该场景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数十Gbps峰值速率、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1.3低功耗宽连接该场景的应用领域以采集数据和传感为目标,具体包括环境监测、深林防火、智能化农业以及智慧城市等,特点主要体现在数据包较小、功耗低以及海量连接等。同时,该类终端的范围广、数量多,网路的连接能力超过千亿,并且还要尽量满足100万个/km2的连接数密度指标,以此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终端的功耗与成本。1.4低延时高可靠该场景主要面对的领域主要是那些具备特殊应用要求的垂直行业。如车联网和工业控制,由于该类用户对于可靠性和时延的要求非常高,为此需要将100%的业务可靠性和毫秒级端到端时延提供给广大的用户。

2物联网前景广阔,5G将有望2020年进入商业化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极大的驱动了移动通信的顺利发展,以此便可以有效拓宽5G的发展前景,当下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对传统通信业务模式的颠覆,用户所享受的体验都是前所未有的,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人类社会的信息交互方式,带给广大用户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诸如移动云、超高清视频、增强和虚拟现实等,由此会一种超千倍的速度促进移动流量增加,引发新一轮的产业与技术变革。同时,物联网的存在促使移动通信服务范围的有效拓展,基于人与人之间逐渐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甚至在更广阔的领域和行业中渗透。随着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出现,由此会爆发式的促进物联网应用的增长,数以千计的设备接入网络,“万物互联”得以实现,缔造出规模较大的新兴产业,重新焕发移动通信的活力。另外,海量设备的连接与多样化的物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势必给相关的物联网业务带来一系列新的技术挑战。如广东省现在各运营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开展的移动支付业务、物流行业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车辆/货物智能管理系统、以及运营商与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出的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车载信息网络等,都是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物联网的现实。

35G标准加速推进

(1)2015年TIU便将制定5G的国际标准准备工作成功启动,首先就其技术方面的性能需求与评估方法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并且将候选技术的所具备的各项评估指标和性能需求一一的明确下来,在此基础上提交模板最初形成;2017年ITU-R会正式发出IMT-2020技术征集方案的通知与邀请函,由此正式启动征集5G候选技术;2008年正式启动5G技术评估及标准化;2020年底预计会正式形成商用能力。(2)制定IEEE3G/4G淮的机构———IEEE802标准委员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可以实现对下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的积极研究,希寄于5G技术体系的成功整合。我国的5G试验主要分两步走,以此将建立我国在5G产业中的主导权。①技术研发试验阶段(2015~2018年):主要是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带领下,各种企业共同参与,如运营和设备企业、科研机构等;②产品研发试验阶段(2018~2020年):以国内运营企业领导,各个设备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在5G时代我国希望更加具有话语权,致力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引导5G时代的发展而为之进行不断的努力。

物联网技术就业范文4

关键词物联网;现代农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329-02

ResearchonApplicationof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inModernAgriculture

YU Shuang-jie

(Yangling Jinghu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rstment Services Co.,Ltd.,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as regarded as the third worl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wor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after computer and internet,which had become a necessary trend of the world information network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and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ere explained.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agriculture was introduced,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modern agriculture;application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农业发展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就要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物联网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科技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智能化培育,更好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方便快捷地追溯农产品以及农业生产信息等。农业作为民生的基础国家产业,其现代化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强弱。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引入与实际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持。现代农业的物联网技术可以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业信息监测等方面[1-2]。该文对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化农业发展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其可行性以及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1物联网的概念及体系结构

1.1物理网的概念及体系结构

物联网本身是针对特定管理对象的“有限网络”,是以实现控制和管理为目的,通过传感、识别器和网络将管理对象连接起来,实现信息感知、识别、情报处理、态势判断和决策执行等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3]。2009年,在无锡市发表的“感知中国”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物联网开发研究做出方向性指导,物联网基础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技术即是将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射频识别装置、基于光声电磁的传感器、3S技术、激光扫描器等)与物联网相结合,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科学技术。其技术的简单含义便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仍然是互联网,借由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得以延伸和扩展,其独特性在于其用户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技术是在已经发展起来的传感、识别、接入网、通讯网、互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基础上的信息集成、发展和全面提升。

1.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主要分为3个层次:第1层次为传感器网络,包括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条形码、传感器等设备在内的传感器网络,其作用是实现信息的感知、识别、筛选和采集;第2层次为信息传输网络,即信息通道,以实现远(近)距离信息的传输与共享;第3层次为信息应用网络,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反馈来提供人们所需的各种信息服务。物联网的3个层次使得其可以实现整个网络系统的信息感知,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以及有效的系统智能反馈处理。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实际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领域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如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远程生产监控和遥感系统、食品的安全追溯系统等。通过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存储系统可以分析总结出植物生长对外界温度、湿度、光照度、土壤肥沃度等的需求规律和数值范围,实现农产品生产的精准科学控制;通过智能分析和实时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把握植物生长对环境因素各项指标的要求,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等。

2.1物联网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中国在精准农业方面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水平,并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精准农业技术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农业管理系统,其利用传感器以及监测技术来获得土地的必要数据,根据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之前的相互作用关系,做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对作物的投入和作业进行量化控制。物联网技术在精准农业上的具体应用途径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作物生长信息进行资料采集,制成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田间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按照作物生长的具体条件,对资源的投入量进行量化控制,达到减少投入成本、提高单位产量、保护农业资源和维护农村环境质量的目的[4]。我国在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进行了一系列农业定量遥感试验。结果表明:示范区的农作物产量相对提高15%~20%,经济效益提高10%,设施成本降低10%,经济效益提高18%。精准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可以采用以下2种模式:一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农作物的生长决定因素(土壤类型、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分布等)信息输入系统数据库,并构建接收各种定位动态数据的接口,实现农作物的定位定量施肥灌溉,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操作的农业高度集约化农区;二是将信息技术与现有农业机械设施相结合,将定位、定量灌溉、施肥、施药等生产密切结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准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2物联网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实际应用

在食品安全控制和追溯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加大对农副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2009年“金卡猪”正式出现在市场上,市民购买贴有“电子身份证”的猪肉时更放心。所谓的“金卡猪”便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RFID电子标签对生猪的饲养、防疫灭菌、产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的信息监控,将每头猪的信息都储存在芯片中,制成电子耳标和体标。市民在购买猪肉时,只需要通过销售店中的电子读写器扫描条形码,便能查出猪肉的生产厂家、屠宰时间、检疫时间、饲养场环境等详细信息,从而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跟踪和可追溯系统,达到科学的全程化饲养监控、安全生产监控、市场化可追溯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生产目标。实践应用方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应用安全溯源系统,条码生成与打印以国际通用的EAN/UCC为编码基础,用户只需填入相关产地、地块等信息,即可自动生成条码并打印出来。2006年中国水产业推出鱼类产品智能防伪卡,实现水产品的全程质量跟踪管理[5]。2009年10月,江苏大闸蟹利用RFID信息追溯系统实现其产品的质量可追踪性、食品安全性以及食品质量的可验证保证系统。

2.3物联网在农业信息监测中的应用

信息除在精准农业中监测农作物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和施肥状况等外,还包括从种子选择到病虫害防治,从幼苗培育到收割入库等方面。信息监测范围涵盖广义农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渔业等[6]。

3结语

物联网是全球未来四大技术产业之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未来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联网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生产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机械化和规范化。

4参考文献

[1] 马兴,王巍,韩洁,等.以物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4):376-378.

[2] 文黎明,龙亚兰.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54,56.

[3] 潘明,钟锋.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装备,2011(7):55-57.

[4] 李炳坤.加入世贸组织与农业发展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2(1):14-20.

[5] 朱晓姝.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玉林市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391-393.

[6] 杨玉建.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模式初探――以向阳坡生态园区为例[J].山东农业科学,2013(3):17-20.

物联网技术就业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 物流 数据库设计 用户 角色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72-3791(2012)02(a)-0015-02

物联网一般被认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利用射频识别装置(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进行采集,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系统能使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资源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来达到信息共享。

1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系统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系统应具有开放性,数据在需求范围内实现共享,实现不同用户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可以访问和操作需要的数据,数据量庞大,地域覆盖面广,数据录入和访问点分散,所以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系统采用了B/S(Browser/Server)工作模式。

由于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是服务不间断的,数据绝对安全的,方便的可扩充的,鉴于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系统的重要性、高可靠性,灵活性,将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拓展到客户端、Web服务器、EJ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四层体系结构。采用Weblogic作为web服务器和EJB服务器,利用多台Weblogic服务器的集群性能来达到系统的高可靠性。利用EJB技术的系统独立性来达到客户要求的灵活性。

Oracle数据库在关系模型中引入面向对象模型,能解决复杂对象和空间关系的合理表达,因此本数据库采用Oracle RAC(数据库集群)的方式进行构建,来组织和管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结构复杂的海量数据。

四层分布式模型如图1所示。

2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数据库设计的相关问题

2.1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数据库需求分析

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可以将物流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三大类,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服务活动所形成的企业物流。基于物联网的企业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大致分为基础信息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运输管理五大作业流程。

2.1.1 基础信息

信息管理员主要对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产品信息、供销商信息等进行维护,根据实际情况,将各项信息保存到各个表中。

2.1.2 库存

库存管理员需要管理仓库信息,将仓库信息保存到仓库信息表中。由仓库信息和产品信息得到库存信息,将产品的库存信息保存到库存信息表中。在出库操作中,根据订单明细中的需求量获得产品出库信息,再更新到库存信息中。入库操作中,在产品入库时,根据采购信息中的产品购买信息作为参照,将实际到货的信息入库到仓库中,更新库存信息。

2.1.3 采购

采购人员需要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管理,并将数据保存到供应商信息表中。在录入采购单时,参照供应商信息,采购明细的录入需要参照产品信息表中的产品信息和库存信息表中的产品的库存量等信息。最后,将采购的产品的信息更新到产品信息表中。

2.1.4 销售

销售人员将客户信息保存到客户信息表中。在录入订单时,参照客户信息,订单明细的录入需要参照库存信息表和产品信息表中的产品信息。销售完成时需要更新产品信息。

2.1.5 运输

调度人员需要对运输商进行管理,并将数据保存到运输信息表中。在录入运输信息时,需参照订单明细表中的客户信息。

2.2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数据库设计物理实现相关问题

2.2.1 数据存储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数据信息量大,种类多,数据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大,如果不进行空间分配,全部数据都会存储在Oracle默认的表空间SYSTEM里面,对某一项业务的备份和恢复需要全部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本数据库首先根据上述分析的作业流程把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离,创建出相应的基础信息、库存、采购、销售、运输五个表空间,这样对某一业务的备份和恢复可对应相应的表空间进行处理。

CREATE TABLESPACE

stock

――为库存表空间,storage为表空间的名称,其余四个的表空间与此类似

DATAFILED:\stock\stock 01,dbf'SIZE 200M,

‘E:\stock\stock 02,dbf’SIZE 200M

――为库存表空间指定数据文件存储位置和大小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AUTOALLOCATE,

―区的尺寸由Oracle自动分配

如果对某一时刻对库存进行盘点,禁止对库存相关数据进行操作,则可用AL-TER TABLESPACE stock READ ONLY对库存表空间只读设置,利用系统提供的DBA_DATA_FILES时刻监视各个表空间的使用情况,实现数据文件的手动配置,提高整个Oracle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2.2.2 用户

为了提高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除了在前台用高级语言进行权限控制,利用Oracle在后台创建一些与职责直接相关的用户,不仅能够进行登陆时密码的验证,同时能限制用户在某个表空间上的配额,默认的情况下,用户在任何表空间上都没有限额,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同一公司每一个作业流程都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区域,对于相关表空间配额必须严格控制和监测。

CREATE USER QHDStockEmp

―创建秦皇岛库存管理员用户

IDENTIFIED BY QHDStock

――秦皇岛库存管理员登陆密码

DEFAULT TABLESPACE stock

――默认使用表空间stock

QUOTA 80M ON stock

__秦皇岛库存管理员使用stock表空间的限额是80M

――其余如天津、唐山、石家庄等库存管理员可以使用剩余的stock表空间

2.2.3 角色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流程中对应的如信息管理员、库存管理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调度人员等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角色分别授予不同的用户,无论此用户是在整个物流企业的哪个分公司,只要职责相同,就拥有相同的角色,也就拥有相同的权限。

GRANT ROLE StockEmp

――创建仓库管理员角色

GRANT CREATE SESSION,CRE-ATE VIEW to StockEmp

――给仓库管理员角色授予相应的系统权限

GRANT SELECT,DELETE,ALTER,

UPDATE on StockTab to StockEmp

――给仓库管理员角色授予相应的对象权限

GRANT StockEmp to QHDStockEmp

――把仓库管理员角色给秦皇岛库存管理员用户

GRANT StockEmp to TSStockEmp

――把仓库管理员角色给唐山库存管理员用户

当唐山库存管理员用户想撤销对库存管理的权限时,只需要回收仓库管理员角色,既减少了授权工作,又方便的控制了角色的可用性。

REVOKE StockEmp FROM TSStockEmp

――把唐山库存管理员用户权限回收

2.2.4 支持实时的时空数据处理方法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系统中,不仅需要管理和使用物质资料的物质实体特点等非空间数据,同时需要管理和使用物质资料所处的位置、当前的形态等时空数据,否则系统就不能直观充分的描述现实物质资料,用户不能直观地观察物质资料的位置和形态,也能进行应用查询和综合分析。

本数据库利用Oracle自带的Oracle Spatial空间数据库管理工具将所有时空数据统一在Oracle数据管理环境中,减少了管理单独、分离的专用系统的成本、复杂性和开销。在MDSYS方案下,使用SDO_GEOMETRY类型,SDO_GEOMETRY表示一个几何对象,可以是点、线、面、多点、多线、多面或混合对象。

运输路径信息、仓库的地理位置、车辆的位置相关表结构设计过程中,只需要把关联空间信息的字段类型设置为MDSYS,SDO_GEOMETRY类型即可。

以运输信息表为例,创建过程如下。

CREATE TABLE transportationTab(

――创建运输信息表

vehicleld NUMBER PRIMARY KEY,

――车牌号码

vehicleLocation MDSYS,SDO_GEOMETRY,

――车辆当前位置,定义为空间数据类型

vehicleCity VARCHAR2(10),

――车辆所处的城市

temperature

NUMBER,

――车内温度

humidiW NUMBER,

――车内湿度

destination VARCHAR2(10)

――车辆最终达到城市

)

TABLESPACE transportation

―运输信息表存放在运输表空间中

3 结语

本课题研究的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数据库设计相关问题只针对于企业物流,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能发挥的最大公用是社会物流,以全社会为范畴,面向广大用户的超越一家一户的物流,把商品流通的所有物流活动通过物联网联系起来,必将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志成,Oracle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实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物联网技术就业范文6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专业应用平台;Web服务;B/S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6-0-03

0 引 言

“现代学徒制”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1]。而专业应用技术平台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便于开展教学过程控制[2]。

在研究国内外专业应用技术平台应用方面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3-6],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及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的整理与重构,为学生、教师、企业提供一个无缝连接的开放的柔性平台,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1 现代学徒制平台的设计方案

1.1 现代学徒制平台的设计目标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平台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本平台的建设不仅针对高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在校生自主学习,还可以满足物联网相关服务类企业人员、社会学习者学习咨询及培训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需要。从在校生学习的角度,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库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了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教师教学的角度,通过资源平台可以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为教学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从物联网相关和社会人员使用的角度,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平台项目为企业和社会人员提供了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人员培训等功能。

1.2 平台的运行环境

(1)服务端

一台用于提供Web服务运行的Web服务器,可以安装Windows Server 2012操作系统+IIS7.0+。

一台用于管理数据库空间并提供数据读写操作的数据库服务器,应当安装Windows Server 2012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12。

一台用于提供文件共享的文件服务器,主要安装Windows Server 2012操作系统。

一台专门处理流媒体文件的流媒体服务器,可以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Windows Media Encoder 7.1+H264编码器+数码摄像机。

(2)客户端

普通PC机或智能终端,可以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或其他操作系统+浏览器+VLC多媒体播放器。

1.3 平台的组成及其功能模块

根据文献[7]与文献[8]的阐述,综合考虑系统设计的实用性和经济性,确定采用B/S模式下Web访问的网络教育和交流环境。平台的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平台不仅能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和企业员工再学习的机会,还能为在校老师和企业导师提供交流的平台。因此该平台主要涉及的三类用户分别为教员、学员和系统管理员。平台的顶层用例图如图2所示。其中学员包含了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类用户,而教师和企业导师都可以视为教员。

平台三类用户的需求是构建一个现代学徒制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针对三类用户的需求分析,该平台由在线实时学习、离线学习、岗位技能培训、项目工作室、互动交流等应用子系统组成,平台功能模块图如图3所示。

教员利用该平台可以完成对教学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资源的增删改操作等。教员可以通过专用摄像机将其讲课过程实时传输到服务器或者经录制处理后上传到服务器,供学员在客户端在线或离线学习。同时,作为教员的企业导师可以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在平台上制定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和任务,供学员进行技能培训。该平台提供了一个学员和教员二者之间项目合作交流的平台,从而提高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该平台上教员可以依据学员的综合表现做出综合性评价。各应用子系统的功能简要说明如下:

(1)在线实时学习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用来实现学习的实时直播功能,满足学员线上实时学习的需求。在服务端,利用数字摄像机将教员的讲课过程实时传输到服务器,然后通过视频直播模块将音视频信号采集编码压缩生成ASF流媒体文件,并经服务器传送到网络上。客户端,学员只需在浏览器上通过视频直播连接就可以实时接收到教员讲课的过程。

(2)离线学习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实现的是学习的点播功能,满足学员线下自学的需求。在服务端,利用数字摄像机将教员的讲课过程进行录制处理,通过专业的视频处理软件生成ASF流媒体文件后上传到服务器的指定目录下。客户端,学员只需在浏览器上选择教学视频点播就可以进行学习。

(3)岗位技能培训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实现的是学员企业岗位技能的培训。其主要参与者为企业导师与学员。企业导师根据实际企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指定培训计划,并给学员安排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培训任务。学员根据企业导师的任务安排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并通过该系统上传任务成果。企业导师可以实时跟踪学员的动态,并依据学员的成果进行相应的评价。

(4)项目工作室

教员通过公告栏可以在网上项目招募信息。线下学员与教员之间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完成项目,并上传项目成果供其他成员参考使用。学员或教员也可以自己完成的研究成果,供其他成员参考使用与评价。

(5)资源共享平台

提供一个基于Web的资源上传下载平台。教员可以上传教学资源或相关优质资源到服务器的指定目录下。学员可以通过下载链接下载相关教学资源。

(6)互动交流平台

提供一个在线师徒交流、讨论场所。学员可以向教员提问,教员进行实时解答,也可以对某个问题或某个领域的典型解答。

(7)考核评价子系统

该系统用于教员对学员的考核评价。主要包含岗位技能认证子系统、网上作业评价子系统、网上考试子系统和项目成果效益评价子系统。具体如下:

a.岗位技能认证子系统是对学员日常任务完成效果和岗位技能证书的综合评价;

b.网上作业评价子系统在日常作业后,学员完成作业后对作业效果的综合评价;

c.网上考试子系统通过在线考试题目,学员完成在线考试后进行的考核评价;

d.项目成果效益评价子系统对学员在项目工作室中参与的程度以及完成项目的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

2 平台实现的主要关键技术

2.1 基于Web服务的五层软件体系结构

采用基于Web服务的五层软件体系结构,分为数据层、数据服务层、业务逻辑层、业务接口层和业务表示层。其五层结构如图4所示。

(1)数据层。主要实现数据存储、数据间的联系等逻辑关系。该层采用SQL Server 2012以及XML来完成;

(2)数据服务层。该层起中介作用,是承接业务逻辑层对数据层的数据调用。将后台数据库表的操作封装于该层,即DAO组件都放在该层;

(3)业务逻辑层。该层主要将各种业务功能逻辑组件以Web服务组件进行封装,比如用户登录、视频播放、文件上传下载等功能;

(4)业务接口层。该层主要对业务逻辑层封装的Web服务组件进行描述和组合,并将Web服务组件注册到IIS上,实现各个服务之间的交互;

(5)业务表示层。该层主要为用户提供输入/输出交互界面,通过调用业务接口层上的Web服务将系统的各个功能在浏览器上输出。

2.2 基于RTP/RTSP协议的视频直播

提供教学视频直播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目前流媒体技术的成熟发展为实现教学视频直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由于移动终端的普及,根据文献[9]与文献[10]的描述,该平台使用基于RTP/RTSP协议的视频直播技术,主要解决客户端在不同应用平台(PC机或智能终端)上视频的实时播放问题。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采集端将采集到的音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并用H264编码,经RTP和UDP封装后上传至流媒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根据客户端发送的RTSP交互协议发起或终结流媒体处理,并将经过UDP、RTP拆包后的数据通过VLC编码后在客户端播放。

3 关于系统进一步完善与应用的思考

本文提出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联网应用专业平台只是网络教学和专业交流平台的一个基本雏形,平台现有的基本功能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扩充。目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优化考核评价标准,需要研究现代学徒制下考核评价的标准化和评价分析功能;

(2)完善开发更为友好的交互界面,继续研究更为有效的视频直播技术;

(3)在资源共享模块方面,考虑采用Hadoop云平台解决文件服务器资源不足的问题;

(4)在项目工作室方面,考虑引进O2O模式来提高共同合作开发项目的服务。

4 结 语

本文给出了现代学徒制下物联网应用专业平台的设计方案,该平台包含了在线实时学习子系统、离线学习子系统、岗位技能培训子系统、考核评价子系统、项目工作室、互动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等功能模块,并提出了该平台的基于Web服务的五层软件体系结构。针对实时视频播放问题,给出一个基于RTP/RTSP协议的视频直播工作流程。平台部署和实施工作成为后期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熊苹.走进现代学徒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刘艳莉,孙雨耕,程鹏,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39-42.

[3]郜激扬,刘凤伟.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平台设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S1):213-214.

[4]李健,谭爱平,刘曼春.基于Web 2.0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5):141-143,148.

[5]陈浩.基于AJAX的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9.

[6]吕元海.基于Native XML数据库的视频教学资源平台构建[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7]刘柏洋.流媒体系统架构的技术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5):51-54.

[8]潘捷.基于开源架构的校园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复旦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