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生命健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生命健康范文1
1.环保教育。据报道,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因食品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因素导致死亡或诱发各种疾病而死亡。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有农药残留、剧毒杀虫剂和。在化学教材中有不少篇幅涉及农药题材,如六六六、DDT虽然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农业的增产增收起了历史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农药严重污染环境,且对人畜毒性极高,目前它们正被新型生态农药所代替。新型的生态农药高效、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低毒,可以避免因滥用农药而造成的大量鱼类、益虫益鸟的死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这种融入环保知识的STSE教育(社会、技术、科学和环境简称STSE)实例,能强化学生环境观念,唤醒学生生态伦理良知,自觉爱护和保护周围赖以生存的环境,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2.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关系到人的生命,因此生命安全教育应成为生命教育的首要内容。基础教育是人们“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学校学科教学是青少年安全教育的重要课堂,而化学学科由于其固有特点,成为很好的安全教育渠道。如在有关“一氧化碳”内容的教学中,当人或动物吸进了CO,CO+HbHb(CO),这样和CO结合的血红蛋白就失去了携送氧的能力,人和动物就会中毒,甚至死亡。因此,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要注意通风,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3.生存教育。所谓生存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摆脱险境,获得生存的方法,使他们在遇到意外险境或灾难时,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化学教学中可结合很多的内容进行生存教育。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相应的常识和技能后,才能使学生在危险或突发事件面前,镇定自若,正确应对,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创设生产生活中火灾的情境,让学生应用灭火原理正确进行灭火。再如在“水的净化”教学中,创设“所在城市在洪水过后,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或“在海难中,到了一个渺无人烟的小岛”等情境,通过所学“水处理”知识获得干净安全的饮用水,这些都是生存的本领。学生充分应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可能面临的生存问题,这些也正是生命教育适合渗透到各学科中开展的原因。
4.健康教育。生命不仅是一种物质及其变化的存在,而且这种存在的质量有高低之分,从人的角度而言,就是人的健康程度。人的健康程度与饮食有关,从化学的角度看需要均衡摄入健康所需的各种生命元素和生命物质。因此,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从而通过改善食品结构、正确加工、合理饮食促进健康。人的健康还与医疗水平的发展有关,其中与化学有关的有:疾病的检测,药品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的制备,人造器官如人工肾、人造关节等的研制。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生命的力量。再如“吸烟有害健康”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香烟烟雾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教学过程中用有机玻璃板自制的“吸烟害处演示板”,当场试验吸烟的后果,揭示吸烟的危害,组织学生就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并展开交流和讨论。通过这一做法,帮助学生抵制烟草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二、体现生命教育的化学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体现生命教育的化学实验除了要求实验的绿色化、实验的安全化,还要避免用生物活体进行化学实验。这才会给学生留下爱惜生命、尊重生命的印象,从而影响他们对生命的态度。
再如在学习硫酸的腐蚀性的实验中:用活金鱼做实验,加入浓硫酸使金鱼面目全非直至死亡。单从知识的角度看,教师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应该说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这么血腥的场面对学生的教育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肯定不是。有人曾说:最残忍的事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清华学子刘海洋用浓硫酸泼熊时,不也是想看看熊对浓硫酸的反应吗?道理其实很简单,爱生命就是爱自己,只有教育学生爱生命,他才会爱自己,多一份关爱,自然科学也会因此而更加美丽。
三、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性化学教学课堂的构建
化学生命健康范文2
关键词:化学教学;生态人格;应然途径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2-0034-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课程改革从三个维度上设置了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知道,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是学生奠定他们人生发展以及世界观形成的特殊的基础阶段,高情感的形成与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在学生的高中阶段便显得犹为重要。但是,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缺失严重,令人担忧。有必要整顿我们的教学思想,改变片面追求高考获取高分、忽视人格培养的短视的功利倾向。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化学教学必须特别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生态人格的培育。
1引发思考的问题
我常常编制一些调查问卷,在听课时发给学生。下面是一次课堂调查部分内容的统计结果:
1.1高中化学教学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选择该项的人数与百分数)
在该项调查问卷中,每一道题有4个选项,分别是:A-知道,B-基本知道,C-几乎不知道,D-不知道。从统计结果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不够,生态意识也十分欠缺。
1.2触目惊心的生态之痛
我们痛心地看到,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给大自然乃至于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据统计,世界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水约4000多亿吨,SO2废气达到1.5亿吨。全世界有10亿人口饮用被污染的水,大气污染形成的酸雨酸雾使数以万计的湖泊酸化而“死亡”,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由于土壤酸化正以每年2000多公顷的速度在消失;全世界土地沙漠化的面积已达40多亿公顷,遍及100多个国家,而且正以每年沙化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展。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形成的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人类的生存家园已经岌岌可危,因此,教育培育未来社会人的生态人格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拯救,也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超越性的救赎。
2 生态人格及其基本维度
生态人格是建立在生态理念基础上的,它将人、社会和自然看作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复合的生态系统[3]。生态人格,简单地说,就是人的生存性人格。它是人类作为道德主体的核心素养,它建立在生命统一性和宇宙和谐性的基础之上,是人类惠及一切非人类存在的人文呵护与精神关怀。在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生态人格,就是要培育学生养成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培育学生树立宇宙和谐的生态意识,培育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诗意栖居”的生态智慧[4]。
2.1 敬畏生命的人文品质
敬畏生命是生态人格的基点。
在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敬畏生命的人文品质,就要利用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与大自然的价值亲和关系,实现对学生生态情感与人文素养的精神性开发,使学生确认生命存在的合理性与生命存在的神圣性;也就要克服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观,扬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化,扩大道德的责任范围,给予任何生命以爱的泽被,关注一切生命形态的前途与命运,使自己拥有一颗扎根于大地伦理的同情心。我们知道, “动物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1]非人类动物的灵性以及一切植物的慧性构成了大自然壮美的旋律,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人的世界才不至于枯寂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存在姿态,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对非人类生命的敬畏,实质上是人类对自身之外的一切存在的一种感恩。有了这种感恩之心,人类在利用科学研究探索自然规律的时候,才不会妄自尊大地以“征服”的姿态推行人类沙文主义,而是在关爱的前提下进行生命际性的道德观照。
2.2宇宙和谐的生态意识
宇宙和谐的生态意识是生态人格的基本内涵。
宇宙和谐就是要求人类与非人类存在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精神关系,生命间应该休戚与共,和谐共生,这是一种怀抱宽广的互为生存。生命具有共在性,这是生命的本然;生命本身的构成包含着环境,这是生命的必然。试想,哪一个生命能离开环境而独立存在?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互为价值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种物我两融、相悦合一的关系才是生命间和谐的极致。人对自然的关怀是生态道德的体现,自然给予人类的则是生命与精神的养育。生命间的这种一致性规定了彼此间的感受是相通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然对人类心灵的抚慰令多少仕途蹭蹬、生活坎坷的人类获得幸福的精神皈依!具有宇宙和谐的生态人格的人,他们会在花鸟虫鱼的世界里感受生命的崇高并进而因生命的交联而产生景仰之情,他们会在草木凋零水落石出以及露冷风寒的季节里顿生爱怜生命的悲悯之情,他们会在自己的科研探索中肩负起使大自然健康发展的道德责任,并还给人类一个充满生机和灵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家园。
2.3 诗意栖居的生态智慧
诗意栖居的生态智慧是生态人格的存在方式。
我们知道,工业文明的征服行为使大自然成了人类的“殖民”,“自然界赤字”的出现让人类目睹了无数惨烈的生存悲剧。培育诗意栖居的生态智慧就是要实现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以守望一切生命的博大襟怀维护生态家园的安宁与健康发展。生态世界里的主体性并非是只有人类才具备的,非人类的一切存在都具有相对的主体性,只不过我们人类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诗意栖居的生态智慧不仅要求人们审美地生存着,它还要求人类肩负起维系大自然原初的和美,以一颗善感的心灵深刻领会天人合一之道,并以自身的践行与创造伟力缔造具有生态价值的“第二自然”。
我们都知道,化学科学的终极目的是造福人类;但我们更应该知道,人类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只有确认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伦理的范围,才能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后不至于为了自身的幸福而把自然当作控制的对象而为所欲为。这样,人以及一切的存在才能和谐而诗意地栖居。
3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养成生态人格的途径
人,都有趋优生存的渴望。化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探索并认识自然与社会,进而使自己幸福而诗意地生存着。我们知道,人处在生物圈中,人的行为便自然地具有生态学的意义,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格,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在知识的流通过程中唤醒学生的生态意识。让学生懂得,人的生命不是一种纯粹个体的存在方式,人与万物同质同源共生,树立有机整体的世界观,即“大地伦理观”,因为“一种土地伦理反映着一种生态学意识的存在,而这一点反过来又反映了一种对土地健康负有责任的确认”。[2]懂得人的一切行为都关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的健康发展;懂得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组成部分,只有生态环境和谐了,人类的栖居才具有审美的可能,个体生命才能在生态和谐的健康发展中享受自然给予的精神快慰。
生态意识是情感范畴的一种价值自觉,它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一切生命与非生命存在的情感关照。具备了生态意识,才能自觉行动,让爱心惠及一切。我们强调化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是因为化学知识关涉的对象都依存于自然的怀抱,并与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它能使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牢固的生态意识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例如,在讨论地球为什么会变暖这一问题时,我们在引导学生归纳出CO2、 N2O、甲烷(CH4)、 臭氧(O3)等温室气体时,尤其是认识了CO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后,便可以让学生挖掘CO2的来源,然后找出消弭其危害的方法。这样,植树造林之类的举措便不是一种从众甚至是近于盲目的行为了,而是一种自觉的具有责任感的生态行为。
其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格,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对于环境的日趋恶化,人们已经有所注意,并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改进。但在学生的观念中,由于认知目标的偏狭(即一切为了高考), 他们以为这些事情都是主管部门和成年人的事情,似乎与己无关,因而,情感与价值观领域里缺少主体意识的驱动。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唤醒他们自觉参与生态维护的自我效能感,他们才能意识到身处生态圈中的人都有呵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再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格,还要唤醒学生的忧患意识。对生态环境具有忧患意识的人才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并进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人类掷足的痕迹已经无所不在,因此而造成的生态创伤满目皆是。融化的冰川,泛滥的河水,污浊的空气,枯瘦的森林,流失的土地,的地球,这一切都历历在目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它使我们感到人类生存遭遇空前的威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一切,每一个善感的心灵怎能不产生痛彻灵魂的忧患意识呢!生态环境是生命存在的家园,但是,自从人类从自然中异化出来之后,它就一直被“殖民化”了。无度的索取,不顾一切的开发,这种把自然当成一个“庞大的青苹果”,在它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贪婪地啃噬它,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在化学教学中,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进而培养他们具有一颗关爱自然的善良的心,是教学活动价值目标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知识是美丽的,然而,在化学教学中,如果一味强调知识而忽视学生生态人格的培养,其结果就像乌云晦闭的星空沉闷阴暗而难以见丽天。
参考文献:
[1]阿尔贝特・史韦兹,敬畏生命,陈泽环译[M].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88.
[2]奥尔多・利奥波特,沙乡年鉴,侯文蕙译[M].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209.
化学生命健康范文3
9月25日,孝感市教育局印发《孝感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从2019年秋招收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2021年,八年级学生生物、地理按照新方案实施考试,2022年,全面落实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任务。
根据《方案》,孝感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要从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进招生录取办法改革、推进考试内容与命题改革四个方面推进,其目标是到2022年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初中毕业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科目实行全科开考
根据《方案》,今后高中录取不仅看中考成绩,还要看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毕业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方案》明确,考试科目实行全科开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化学、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15门课程。其中外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包括实验操作。
考试方式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化学、地理、生物采取书面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增加项目的选择性,采取现场测试;外语听力与笔试同时进行,外语口语测试待条件成熟后组织实施;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操作采取实验操作考试;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按省有关要求组织实施。
《方案》规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采用原始分和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化学、地理、生物、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以原始分数呈现。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等级呈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
中考总成绩为730分考试时间也有变化
《方案》中的重点,是从今年七年级新生开始,中考总分为730分。
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其中听力30分)、物理70分、历史60分、道德与法治40分、化学40分、地理40分、生物40分、体育与健康50分(其中七、八、九年级平时成绩各计5分,体育中考成绩计35分)、理化生实验操作30分(其中物理操作10分、化学操作10分、生物操作10分)。总分730分。
考试时间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化学考试时间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结束时的6月20日、21日;地理、生物考试时间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结束时的6月22日;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科目考试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
组织实施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化学、地理、生物科目由市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实施。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目考试由市教育局制定实施办法,县(市、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有关院、站具体实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
《方案》要求,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全市在籍初中学生均须按要求参加并完成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和突出表现。
在评价方法上,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以学生“写实记录”为主要依据、由初中学校组织“等级评定”的方式进行。评价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等。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指导学生做好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的遴选整理;对“写实记录”和等级评定结果进行定期公示、审核;运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五个维度各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个维度比例以学校为单位,A等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总人数的50%,B等以上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85%,D等人数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
化学生命健康范文4
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一、考试性质
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合二为一考试。它具有以水平(毕业)考试为主、兼备选拔(升学)考试的性质。
二、考试方式
1.语文、数学、英语:实行纸笔闭卷和分卷考试。物理和化学、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地理和生物实行纸笔闭卷和合卷考试,分别计分。
2.英语听力口语:与笔试分开考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实行电脑评分。考试分为“回答问题”、“听后选择”、“听后记录并转述”以及“模仿朗读”四个项目。
3.体育与健康:采取过程管理评价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即七、八、九年级平时考核和中考统一考试两部分综合评定。平时考核由学习态度和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两部分组成;统一考试分为中长跑测试、力量测试和技能项目测试。
4.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与笔试分开进行,采取现场操作方式单独组织考试。其中物理和化学采用合卷,分别评分。考生现场抽签确定考题,成绩当场评定,合格即得满分。
5.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标准化考试,采用五科合卷机考的方式,实行电脑分别评分,成绩当场呈现。主要考核学生初中阶段“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三、考试计分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以原始分数呈现,各科总分值分别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实行笔试(80分)与听力口语(40分)分开测试;物理80分,实行笔试(70分)与实验操作(10分)分开测试;化学50分,实行笔试(45分)与实验操作(5分)分开测试;体育与健康50分(其中七、八、九年级平时考核成绩各计5分,中考统一考试成绩计35分)。
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等级呈现,各科卷面总分值均为100分(其中生物笔试90分与实验操作10分),按80分及以上、70—79分、60—69分、59分及以下分为A、B、C、D四个等级呈现。其中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分别对应30分、25分、20分、10分,计入总分。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三门科目考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考试时限
语文150分钟。数学和英语各120分钟,其中英语笔试90分钟,听力口语30分钟。物理和化学(合卷)笔试共150分钟,理化实验操作(合卷)30分钟。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卷)共90分钟。地理和生物(合卷)共90分钟,生物实验操作20分钟。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合计100分钟。
五、考试时间
注:1、体育与健康科目平时考核时间安排在七、八年级下学期和九年级上学期。
2、2019年八年级地理和生物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22日下午。
六、考试组织
1.考试命题
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宜昌市教育局组织统一命题。命审题工作实行集中封闭式管理。
2.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严格按照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确定的课程内容,同时参考现行学科使用版本教材。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在各科目考试内容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内容的考查。
3.考务工作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和生物等笔试学科考试和听力口语考试,由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办公室统一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实施。
体育与健康测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机考学科考试,由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办公室制定统一的考试办法,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各学校家长委员会选派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实施。
七、考试成绩运用
1.在用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时,参加全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并取得成绩,与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并作为取得初中毕业证书的依据。
化学生命健康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态课堂;教法研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教学观念遭到摒弃。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好教师、学生、课堂环境这三种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关注个性,突出发展,构建一个生态课堂。化学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课堂中各要素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特殊的微观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直接制约课堂上师生的活动状态,影响“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应是在自然、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本文拟从化学课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就如何构建生态化的化学课堂作一初步的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
教学中通过有效的途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把能够真正进入学生视界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学生采取有效的探究活动,提出有效的问题假设,通过有效的实验、师生间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得到有效的科学知识,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节中为分析电解原理,笔者在采用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设计如下问题:(1)通电前溶液中有哪些离子?通电后溶液中离子如何运动?(2)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铜棒上有一层红色的固体析出,说明了什么?(3)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有气泡产生,判断可能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4)根据实验事实你能得出哪些离子优先放电?这些质疑式、探究式、递进式问题的设置为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构建了平台,问题层层递进,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探究创设了交流的空间。
二、改变教学方式,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知识的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的。生活和化学是分不开的,化学知识只有和生活链接,才是鲜活的、生动的,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构建的生态课堂就是要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生活经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大课堂中体验、感悟、发现。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时机,营造充满生活体验的生态化学课堂,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
新课程下生态化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问题,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活生生的化学相关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也许小课堂里的化学知识是有限的,但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
生态课堂所期待的生活化原则必须坚持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求知、思考和体验。教师将丰富的大千世界引入课堂,将时代的热点话题引入课堂,将事关国计民生的事件引入课堂,将身边的凡人琐事引入课堂,将自己的故事和体验引入课堂,把学生关注的敏感话题引入课堂,让生态课堂更加摇曳多姿。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洋溢着生活的快乐。
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飞扬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它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生命完善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一种生态的课堂。生态课堂中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融合。每一节生态的课堂都是鲜活而富有个性的课堂,都是无法复制的、独特的课堂,都是和谐、平等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尉.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田真,吴明发.浅析教育的生态环境[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化学生命健康范文6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营养素与人体的健康关系。并能运用知识判断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错误做法。
2.能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及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
4.知道常见材料的类型,知道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了解营养素和一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科幻影片中的例子,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燃料的安全意识。
3.通过对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的分析,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关注健康,热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意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次竞赛课的主题也是“转变教学方式”。所以我设计这节课的时候采用以实现该“转变”。情境问题式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四个“还给”。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把思维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把动手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把质疑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火星的有关资料视频
回忆自己有关火星的常识
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课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
情境1
生存篇
引入:影片中,科学家发现的泥土和地球上有什么不同?介绍国外的相关研究
观看影片及有关资料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问题1:宇航员们遇到了风暴,主人翁马克被遗落在了火星,一个人如何生存下去?
思考,交流
从问题的探究过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意识。
问题2:马克在太空居住舱里找到了什么食物?
问题3: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哪些物质属于供能物质?
问题4:维生素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交流讨论,代表表述、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境2
耕作篇
引入:有限的食物吃完了怎么办。
自己种植食物
问题5:你知道马克在找什么吗?
问题6:你知道哪些常见的化学肥料?
思考交流
设置情境层层递进的问题,从问题的探究过中获得知识。
情境3
燃料篇
引入:马克在种植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资料:马克利用火箭燃料制水的原理
问题7
:火箭燃料联氨的反应方程式?
问题8
:氢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氢能源的优点?
问题9
:马克发生意外,是因为忘了什么?
思考交流
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从问题的探究过中获得知识。
氢气的安全实验
演示实验能学生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情境4
装备篇
太空舱外活动,需要穿宇航服
资料:宇航服的构造
问题10:常见材料的类型?
问题11:羊毛、天然棉、合成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
思考、交流
结合具体实例,能学生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结束语:马克能顺利回到地球吗……
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的应用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哪些体会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