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管理相关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管理相关内容范文1
1临床营养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饮食疗法源远流长,古代的医学家也积累了许多关于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方面的资料,祖国医学史上早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说法,还出现了许多与饮食治疗方面有关的书籍,如《黄帝内经》、《食疗本草》、《千金要方》、《饮膳正要》等。但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临床营养学学科的创建是近些年才展开的工作。目前如何进行临床营养学教育不仅是各国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我国培养医学人才面临的问题之一[3]。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资源短缺、缺乏临床实践教学经验等诸多问题。我校临床、麻醉、检验、护理、口腔、影像等专业都开设了本门课程,大多为选修课。在学习临床营养学课程时,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各临床学科的专业知识,但由于他们对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且部分学生对学习非专业课程兴趣不大,因此如何改进常规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搞好临床营养学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循序渐进,把握正确的授课程序
在安排临床营养学授课内容时,考虑到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甚少,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将整个课程分为两部分即“营养学基础知识”及“营养与疾病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述。授课初始,要将营养学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由于学时数有限,所以在讲述时要打破常规的授课次序,把准备作为专题介绍的内容以外的各章节的重点放在绪论中作一概要讲解,让学生对整个营养学包括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有一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为后面讲述营养与疾病的相关内容作一很好的铺垫;在“营养与疾病的相关问题”讲授中,先进行临床营养学概论的讲述,包括营养治疗的基本内容、组织管理、营养支持、营养病例的书写、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等;在讲授营养与常见疾病的膳食治疗时,先简要回顾该类疾病的发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主要治疗措施等有关内容,再重点讲授该类病人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最后对疾病的饮食调控原则及营养治疗方案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如何在了解病人病情及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合理指导饮食。同时结合实例列举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食谱,巩固了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由于讲述的部分内容教材上并未涉及,所以备课时整合了许多其它的相关资料应用于课程讲授中并将讲授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编排与整合,利于学生学习,丰富了讲课内容,提高了授课水平。
3将营养学知识和原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食物与营养对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同时利用营养学的知识和原理适时指导学生的摄食行为,学以致用,让学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讲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将学科的前沿动态及教师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充实教学内容在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营养学基础知识的介绍,还是营养与疾病相关问题的阐述,都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及时地融入到讲课过程中,开拓思路,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讲授营养监测的相关内容时,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内蒙中西部地区蒙汉族学生营养监测及改善对策研究”的课题成果进行讲解,学生不但对营养监测的相关内容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同时对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健康管理相关内容范文2
关键词:护理告知;临床价值;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免疫规划通常是指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人群免疫状况及特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制定有效的计划与策略,并有组织、有计划的利用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免疫接种,以达到防控传染病、提高人均免疫水平、消灭疾病的目的[1]。儿童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信息的知晓程度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对儿童家长实施护理告知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的临床价值,特选取在本辖区内常住或流动共208名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2月~2015年8月在本辖区内常住或流动共208名儿童家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护理告知。儿童家长年龄在26~38岁,平均年龄为(32.08±1.27)岁;病程为8~18个月,平均病程为(10.13±0.43)月。入选标准:①儿童年龄均在0~7岁。②所有家长均自愿参与该项调查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儿童家长曾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本身具备一定医学知识或自身为医务工作者。
1.2方法 首先由相关医护人员共同配合,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制定一份计划免疫知识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基本资料: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年龄、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情况等;②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包括预防接种疫苗的程序、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哪些疾病、接种疫苗前后相关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后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如何有效处理、家长从何种途径了解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接种的态度等。儿童家长应现场进行作答,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根据问卷结果,对儿童家长实施护理告知:①在指定场所定期开展讲座,以重点讲解与普遍宣教相结合的方式,为家长介绍建证、建卡的相关程序及重要性,以便其更好的了解免疫计划的相关内容。②将儿童家长聚集在一起,互相探讨各自经验,并着重为其讲解监护人首要履行的责任,如需明确儿童的健康情况,及时反应给接种者等。③告知家长疫苗接种的相关程序、注意事项及禁忌症等,强化其接种疫苗的意识,鼓励家长积极发言,及时针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准确的给予对应答案。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为家长讲解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现场演练当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时,家长紧急处理的方法。⑤当儿童由于接种禁忌症而不被允许接种某种疫苗时,应耐心解释原因,并提醒家长在儿童身体好转时,及时补上未接种的疫苗。实施护理告知后,再次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护理告知前后儿童家长的计划免疫相关信息(包括预防接种疫苗程序、接种疫苗可预防哪些疾病、接种疫苗前后相关注意事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疫苗后多久可以产生免疫力、是否学习过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及疫苗覆盖合格率,并作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应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2.1对比实施前后儿童家长的计划免疫相关信息的知晓率。实施护理告知后,儿童家长的计划免疫相关信息知晓率明显优于实施前,统计学上有意义(P
2.2对比实施前后疫苗覆盖合格率 实施后,疫苗覆盖合格率(99.04%)明显高于实施疫苗覆盖合格率(62.50%),统计学上有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但同时也是其抵抗力最弱的时期,在该阶段儿童极易感染各种传染病,若按照规定定期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2]。因此,为了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预防保健工作,首要条件是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信息的知晓度。
预防接种是我国一项最直接、有效的常见传播病控制方法,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3]。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行计划免疫,以便更好的维护儿童健康。有研究显示,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信息的知晓程度[4]。在本次研究中,对儿童家长实施护理告知,通过相关医护人员的共同协作,建立一份调查问卷,分析儿童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根据问卷内容及儿童与家长的基本资料,定期开展讲座,告知儿童家长建证、建卡的程序与重要性,让儿童家长了解我国的免疫政策,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认识到免疫规划对儿童的重要性;为儿童家长讲解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为其讲述相关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等,以帮助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接种疫苗意识。结果说明,护理告知具有科学性、全程性、服务性及技巧性,可有针对性的为儿童家长进行护理服务,使其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能够更快速的掌握疫苗接种的相关内容,正确认识到传染病对婴幼儿的危害性,使其明白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能够准确的树立起疾病防控意识;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高后,疫苗接种率也随之增加,传染病发生率显著降低,大大提高了婴幼儿的生活质量[5]。
综上,实施护理告知后,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提高,保证了儿童能够定期、及时的进行预防接种,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娜,窦靖,唐静,等.护理干预对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信息知晓率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9-260.
[2]梁玉琴.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248-1249.
[3]贺景云,邱桂华,万桂荣,等.家长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33-34.
健康管理相关内容范文3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即将分娩的80例产妇,平均年龄为27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即护士采用“填鸭式”方式将健康指导内容一次性灌输给患者。
1.2 方法
1.2.1 组织管理首先成立妇产科健康教育CNP(ClinicalNursePathways)领导小组,由科护士长和各病区护士长组成。病区护士长带领的科室护理人员组成实施小组。妇产科大科召开全体护理人员动员大会,学习目的及考核细则和要求。
1.2.2 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首先选派护理骨干及护士长参加省市及全国护理学会举办的孕妇学校及新生儿扶触和新生儿游泳学习班的学习,选派优秀的护理骨干参加母婴保健专科护士学习班学习,科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相关内容业务学习,每年进行一次小品式健康教育教学查房,病区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并且利用8月份母乳喂养周集中培训,特别是新进人员,定期组织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考核直至合格为止。通过以上形式的不断强化训练普遍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及相应的教育技巧,并且规范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2.3 制定产科健康教育CPN表为了保证健康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时限性和科学性,在充分了解产妇对整个分娩期及产褥期健康教育知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医师的诊疗计划,科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长及责任组长,编写产科CNP表。便于护理人员依据CNP表对产妇从入院到出院实施有计划、连续、动态、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
1.2.4 CNP的实施产妇从建大卡开始即参加门诊孕妇学校的学习,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填写入院评估单,同时按照CNP实施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每天根据CNP表的内容进行完整的、系统的护理教育,并不断进行效果评价,已完成的内容打蓝“√”。未完成的打红“×”,产妇对已执行过的项目签名认可,并且在护理记录单上作相应的记录,对出现的偏差及时分析及时处理。
1.2.5 质量控制责任组长每天实施具体的质苣控制,产妇出院前责任组长对其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等知识进行评估。护士长随机抽查及每周重点检查相结合,主要检查路径图的执行情况,科护士长每月组织CNP小组成员随机检查,通过每周护士长例会及时反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病区护士长同时将实施过程中的偏差提出具体问题,经过充分的循证讨论后提出整改措施,以便指导临床一线护士。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反馈、适时组织整改。当出现偏差时,及时标识,及时修正路经内容,分析查找原因,详细记录路径实施过程中变异的发生及处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对路径进行持续评价和不断完善的能力,在出现变异时能及时修订、完善临床路径的相关内容,以减少或避免变异的发生,是保证临床路径成功实施的关键一。
1.2.6 评价方法产妇出院前对其及时评价,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由病区护士长对产妇或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及行为测试,具体内容为饮食营养、休息、运动、卫生习惯、性生活及避孕、母乳喂养知识及实际操作、新生儿护理。产妇出院后一个月内责任组长进行电话回访,对医院周边部分地区产妇实行上门访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回访,以及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2 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100.%,高于对照组90.00%(P>0.05)。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日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健康管理相关内容范文4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管理;对策
在现代社会,档案应是社会记忆的一种现实表现形式。档案的产生和形成是人类无限扩大自身记忆强度、容量和持久连续性的一种社会行为,也使人类记忆由零乱、个体的状态成为有序、群体的社会记忆,这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档案构成了社会记忆统一的、现实的存在形式。在现实中,人类需要借助自己创建的档案机制构成的记忆链条,对历史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社会形态的共同基础和民族特色、社会发展一般趋势和多元选择等重大问题做出解释。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谱,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工作。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界定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社区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影响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和接受医疗保健等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全面记录的文件或者电脑存档 ,是社区医疗机构掌握居民身体情况的基本方式,也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前提。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主要由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社区基本资料包括社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良状况、 社区教育状况和经济条件情况等内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包括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种类、数量、位置及其门诊、转诊和住院数统计等内容。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包括人口多少、性别、年龄、从事的职业、等人口学相关内容。
二、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受制于各个方面的影响,社区档案管理极其不完善,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完善的体制,这个仍然需要我们以后不断的完善体制,改进方法,实现社区档案管理的有效健康成长。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社区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陈旧,对建档工作不够重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缺乏积极、认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领导的意识不足,政府投入不够是导致在实际建档工作中存在建档率不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2.医护人员紧缺,工作积极性不高。面对庞大的人口数量,现有的医务人员的人力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社区建档工作中的人力需求。由于工作量大,医护人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积极性不高。健康档案建立往往借助大专院校的学生及公共卫生员,没有专门的培训,严重影响了健康档案的质量。
3.档案材料收集欠完整,字迹欠规整,用材欠规范,处理随意性强。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对部分建档对象未进行健康体检,个人健康档案中重要项目漏项、空项,如腰围、臀围、心率、血压和体重指数等。甚至出现医务人员为了提高建档率,未入户调查自行伪造档案内容的现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少,工作多且杂,对收集的档案进行收集、归档的专业人才紧缺。无专人负责和保管文件材料,导致文件材料缺乏系统管理,处理不够规范。纸质的档案材料中,笔迹不清晰,书写欠规整。随意存放材料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4.死档现象严重。健康档案是一种动态的档案,它是随着个人的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社区医生缺乏,无法及时修改相对数目庞大的档案;到社区就医的患者有限,居民对社区卫生站信心不足;社区医务工作者对电脑知识缺乏,无法有效对健康档案的录入、提取、修改等进行操作等原因导致当前的健康档案死档率很高。
5.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认知不足,主动配合性不够,建档困难。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个对于个人的健康状况的一个记载,也是对于个人发病后就医的一个凭据和依据。现在的居民还是沉浸在原来的老观念“没有病就是健康,甚至有了病也不愿意去看医生”。这样的认识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健康档案的建立目前采取的是入户调查方式,由于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不高,涉及居民隐私相关内容会表示出拒绝、反感和担心隐私暴露。居民对调查内容过多,耗时过长也颇有怨言,缺乏耐心配合,所以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进展缓慢、困难。
三、 解决方案
相关部门必须统一规划,政府部门也要起到作用,建立个自己的医疗系统,这样可以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和居民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这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居民的忧虑,要加强个人隐私宣传保护教育,对泄露个人隐私的要加大惩罚力度,情况严重的可以交由公安机关处理,最后建立一套良好的个人隐私保护制度,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对工作优秀的同志进行表彰,增加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引进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居民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首先从档案的设计上解决,各个省市相关行政部门统一规定档案形式,并且规定档案上必须出现的居民相关信息,这样不仅仅解决了档案设计的不合理,而且也解决了有的地方居民档案信息不完全或者太繁琐的问题。其次要求每个社区居民档案管理机构不仅仅要规范档案室文件,还要编号分类便于日后查阅,对已经没用的档案进行处理(比如居民死亡或者失踪),而且这些档案必须要进行电子备存。这样就解决了在医生想了解本社区病人的健康状况的情况下,查阅繁琐的问题。便于更好的解决居民的疾病,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我国目前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完善,本身的制度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才能使相关政策认真切实的施行下去,才能真正做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梁万年,李春雨,杨兴华,等.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方式的比较[J].中国全科医生,2005,8(21):1739-1740.
[2]陈瑜,邢冀娟,李永强,等.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7,4(6):13-15.
[3]雷晶晶.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9(2)132.
健康管理相关内容范文5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我单位2019年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1、全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工作人员
2、新进人员
二、培训内容与授课科室
根据培训对象选择下列相关内容进行培训。1、手卫生制度;2、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3、医疗废物管理规范;4、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5、医院感染防控基础知识;6、抗生素的使用;7、医院感染相关卫生标准;8、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政策和传染病疫情,随时进行专项培训;9、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重点科室人员参加 上级主管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相关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相关培训。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大课集中培训和小范围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
四、培训时间
集中培训时间预计安排在4、11月,专项培训根据具体安排随时进行。
五、培训组织者
办公室。
健康管理相关内容范文6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模式
从具体的实践过程来看,在明确了网络背景下我国高校执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以后,应用型本科高校需着手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与线下“一对一”沟通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施环节中,需要进一步理顺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适应模式的基本内容,并且,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及其实践效能等方面来逐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度,以便大学生及其相关的心理健康辅导人员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使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大的效用.
1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分析
通过研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以及移动终端教学平台的相关内容,能够得到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推行下去的有效策略,进而令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真正起到作用,帮助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实际问题.另外,我国高校内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以及学生会干部等人,要能够从线上教育平台筛选出一些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并与之进行线下的“一对一”沟通,如若发现其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则要及时进行教育辅导.从长期以来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到,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氛围中,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日益向好,大学生普遍能够接受此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1.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适应模式
简单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需要现代教育事业的总体氛围良好,无论教职员工还是大学生群体都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关注,并能够理解该类型教育所具备的教育意义.实际上,针对一项工作的适应模式的研究较为繁琐,需要与之配套的适应机制来加以巩固.适应机制指的是环境内的个体对环境所产生变化的适应,主要可以通过先天或后天的学习得来的反应方式.从这样的定义来解读适应机制,能够对适应模式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进而通过科学化的策略来开展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形态之中,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十分多元,如若其心理建设不够强大,则很可能在繁冗的信息中被淹没,甚至很可能会对其人生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需要以一种“温和”的教育方式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策略化的方式来缓慢推进网络时代氛围中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策略及其实践效能
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构建大学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当中的师生互动模块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促动学生多与人沟通,另一方面能够令学校的教职人员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这是推进网络时代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同时,更要从不同的角度、以一种合理化的适应模式以及差异化的策略来持续执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践价值与社会意义.(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策略分析.在时代当前,网络的复杂性有目共睹,对于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而言,需要极强的心理建设以及思想建设,才能应对纷繁多变的网络时代,避免大学生出现思想上的误判.从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往往缺乏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更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一整套相对独立的心理健康网络教育课程平台或模块,以便于大学生来此学习和交流.实质上,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发现,针对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新时期社会建设的成果,而且,目前我国的国情仍旧十分艰巨,需要一批有文化素养且有坚定思想政治基础的大学生去推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各领域管理.即便是在网络时代环境中,通过校园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综合类还是专业类的高校,专门负责大学生心理教育网络课程的教职员工或者是学生社团组织都可以在其学校的公共网站上开辟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板块,每天更新教育内容,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一部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以此来促动学生关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在校园网络平台所设置的该模块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运作的实践效能研究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环境中,甚至已经有一部分在校学生或是社会人员运用了网络教育平台的渠道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大数据”,顾名思义即为通过标准数据库技术高效处理的规模巨大且复杂的数据信息.纵观大数据时代的演进,可以清楚的发现,这些“大数据”来自于人们在使用电脑、手机以及其它电子终端设备时所留下的痕迹,社交网络中的大数据信息尤甚,每日的数据量不可估量,当代大学生更是手机不离手,每天大量的信息都是从移动网络终端所获得的,微信、QQ、微博等沟通方式盛行,因此,学校在推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也要从这些移动终端着手来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温和方式来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运作及其管理而言,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或是执行者运用较为有效的适应模式来推进实际工作,进而让学生乐于在网络平台上学习知识或是结交友人等等,这是选择良好的适应模式所能够达到的效果.
1.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线下“一对一”教育辅导
从国家以往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每一年毕业的大学生群体的数量较以往有了很明显的增长,这是国家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有一部分大学生群体在面临就业时,对自身价值的衡量并不客观,甚至偏离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滋生了心理扭曲的想法,逃避就业,甚至思想偏激等.因此,在学校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来渗透教育信息给大学生群体,还需要高校的教职员工与学生会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发现有偏激思想的学生,并给予正确的心理健康辅导,发挥“一对一”线下教育指导的作用,扭转个别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
2如何更好地强化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度
2.1逐步渗透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稳定发展
从实际工作来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教育过程,也并非硬性传授文化知识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而是要在生活中慢慢渗透,尤其是对于处于大学生而言,教育模式的选择极为重要,因为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争取思想独立性的阶段,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在追求较为自由宽松的思想文化氛围,如若将一类传统文化硬灌输到学生群体当中,则极可能适得其反.因此,采取适应模式来推进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较为可行.从实际情况来看,鉴于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总体教育的成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群体所承载的是传统文化与人类智慧,只有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之下,才能将这些文化与智慧转换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所以,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都十分重要.高校要尽可能采取科学化的教育策略来推进网络心理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坚定其自身的未来奋斗目标,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
2.2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