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设备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设备课程

机电设备课程范文1

【关键词】可靠性;研究;发电设备

1.发电设备可靠性的认识

电作为一种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发电设备是否拥有符合生产的可靠程度,对社会整体运作更是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1.1发电设备可靠性定义

发电设备的可靠性,通俗来讲指的是发电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也就是发电设备在一系列预定条件下正常运行的可靠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行业的用电需求迅速增加,再加上发电设备的更新换代较快,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发电设备可靠性已经不能与当下操作更加复杂,同时潜在隐患和运行故障率更高的发电设备相适应,发电设备可靠性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1.2发电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性

发电设备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直接的影响,发电厂的安全运行直接决定于发电设备的可靠性上,稍有差错都会导致灾难的发生。除此之外,发电设备可靠性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据相关统计研究,评价可靠性的可用系数对国民经济有着突出影响。比方说,某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为2.1亿kW,当可用系数提高百分之一,那么,每年多增的电量会超过180亿kW·h,由于不同地区的发电利润和利用率有所不同,但增加的发电量肯定会给社会产值增加起码好几亿,提高发电设备的可靠性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发电设备的可靠性成为了相关学科或者领域致力于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便可以更好的从理论上服务于实践操作,为发电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可靠性评估提供研究指导,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发电设备可靠性的薄弱环节

局部与整体互相依存,局部合理配置的结果是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发电设备整体功能的良好发挥离不开局部配件的优化配置,但由于大型的火电机组结构相当复杂,其中的配件零件等并不是由一家厂家生产,而是由几十甚至几百个不同厂家生产好几十万个部件、设备。如此密度大的零件装配为从细节处提高可靠性的方式拦起了路障,针对几中典型的发电设备集中力量从机组整体着眼,研究机组可靠性的薄弱环节成为了最佳选择,

2.1发电设备——锅炉

在锅炉可靠性研究中发现,影响锅炉可靠性的常见问题出于“四管”。从众多锅炉事故调查报告中可以总结出,故事原因在于“四管”爆漏。引起“四管”爆漏的原因很多,首先,跟锅炉本身的外形、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等等全程的各个环节操作都直接影响着四管的运行情况。其次,锅炉的结构和材质、焊接技术和工艺、管子壁厚的设计、煤的质量、燃烧的程度和质量等也对锅炉“四管”爆漏事故有着内在的联系。目前国际上尚未有彻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好办法,作为发电设备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四管”爆漏值得重视。

2.2发电设备——汽轮机

影响汽轮机可靠性的设备故障有多种因素,常见的诸如汽轮机超速、调速系统无法维持空负荷运行、调速系统晃动、高压调门阀杆出现问题、中压缸膨胀不畅、真空下降、蒸汽震荡、转子不平衡或大轴变形等等。针对汽轮机可靠性进行的研究发现,汽轮机的转子、动叶片、轴承乃至油系统所引起的非计划停运时间占汽轮机非计划停运时间的将近七成。由此观之,这些部件、子系统正是汽轮机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之所在。

2.3发电设备——发电机

通过对发电机各种故障的模式、后果、征兆等方面的进行统计研究,可以总结出发电机常见的一些故障。主要集中在,静子漏水、断水、接地和线圈绝缘或过热,转子漏水、线圈匝间短路、破裂或者轴向震动,轴承油膜震荡等等。这些故障造成的发电机事故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可靠运行,是发电机可靠性的首要薄弱环节。

3.先进技术对发电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任何性能的提高和故障的修复,都不能离开技术的创新。因此,发电设备可靠性的保障少不了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支持。

为推动发电设备可靠性工作的深化,适应发电设备可靠性高的要求,发电设备可靠性分支学科应运而生。这是一门在发电设备强度震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综合了系统、管理、安全、材料、人机、价值工程,以及强度与振动、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等学科成果而形成。作为一门主要任务是提高和保证发电设备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学科,其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可靠性理论基础、可靠性工程技术、可靠性管理。

在各种技术研究的深化发展中,发电设备可靠性亦在逐步提高,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在相关研究的指引下,主攻大型火电机组完善技术,引进外国技术并将其本地化,同时紧密结合可靠性提高工程。近年来国产火电机组的可靠性由于技术的创新使得稳步提升,等效可用系数也在逐年提升,经济效益回报巨大。

4.发电设备可靠性技术研究的应用及成效

发电设备可靠性研究归根到底就是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减少故障维修所带来的开销。因此,发电设备可靠性的技术研究不仅是对发电设备可靠性薄弱环节的检视过程,更是对发电设备的改进和升级。技术研究运用于发电设备可靠性的提高上,为发电设备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使用等环节提供了高可靠性的前期保障。

4.1设计层面

发电设备的设计并非是外形塑造而已,设计还包括了内部零件、设备各方面的搭配、组合等,因此,设计这一步骤可谓是发电设备可靠性的基础。设计作为设备生产的第一步,具有不可逆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前期设计错了,将没办法撤回或者返工,这样的双倍代价是十分惨重的。目前,通过收集积累可靠性数据建立可靠性设计模型是该项设计的基础工作。可靠性技术还充分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设计量离散性纳入考虑范围之中,完善并延伸了传统的设计方法。虽然目前采用的传统设计方法是得到一定改进的,通过规范设计可以判断出设备内部零件或者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却无法提供设计中涉及的可靠性指标,一些完全按照规范进行设计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无故出现损坏,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深。

4.2管理层面

在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层面上,通过对发电设备各项可靠性工程技术进行规划、组织、控制,从而保证既定目标实现并取得最佳效益。可靠性管理应首先着手可靠性行业管理,如进行规划、制定相关标准、举行考核、进行评优、检察监督等等。从发电设备的生产阶段就紧抓其可靠性,把质量第一作为作为生产理念,从源头上摸清楚设备可靠性的薄弱环节,避免出现可以避免的设备运行故障,从根本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4.3处理故障层面

发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目前依然是各科研机构不遗余力的研究项目,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并在逐步推广使用。发电设备可靠性技术研究为发电设备可靠运性,以及处理故障方面提供了应用方法,通过检测发电设备所表现的信号,获取该信号中的故障信息,并据此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对故障进行诊断。对发电设备可靠性技术的研究,正逐步应用在发电设备故障诊断中,为发电设备的故障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结语

电力生产系统具有密集性、庞大性、复杂性的特点,加之市场经济的运作,决定了发电设备的可靠性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发电设备可靠性技术的研究更是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近些年来,发电设备可靠性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在指导实践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匪的成绩。但是科技日新月异催促着研究也要跟上时代的节拍,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梅娟,刘鼓忠.发电企业优化检修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思路研究[J].华东电力,2010,(05).

[2]杨佳华.浅谈供电企业检修策略的运用[J].机电信息,2011,(03).

[3]郭云鹏,黄民翔,许旭锋. 输变电设备的检修策略[J].华东电力,2006,(12).

机电设备课程范文2

关键词:教学;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FX2N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内容涵盖了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控制与PLC、触摸屏技术、变频技术等内容。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大力提倡学生创新能力和技能培养的背景下,该门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做中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但是,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实验室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院校实验设备有限,学生需要多人共同使用同一台设备,在调试过程中遇到困难,会花费大量时间来调试。文章旨在通过引入FluidSIM软件来缓解设备不足的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软件仿真的方法来确保所制订的控制方案和程序编写的正确性,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系统调试。

1“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概况

目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天煌教仪生产的THJDME-1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为主要实训载体来实施教学过程。根据实验装置的结构组成,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后分为4个大任务,分别是:送料单元系统安装与调试;搬运单元安装与调试;输送与分拣单元安装与调试;自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2教学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概况为:(1)教师发放任务单,使学生明确任务要求;(2)整体方案的制定。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完成整体方案设计,包括气动原理图的绘制、PLC接线图及PLC程序的编写;(3)任务实施。学生根据气动原理图完成气路的连接和调试,根据PLC接线图完成控制回路硬件接线,完成PLC编写程序并下载,最后进行系统联调,实现任务要求;(4)任务考核与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任务考核表,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和评价。对于完成拓展任务的同学,额外加分,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总结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于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论述,小组之间共享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论技能水平。学生在下一个任务中可以减少犯同样错误的概率。

2.2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1)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硬件接线及下载所使用的程序,与整体方案不一致。(2)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故障,无法判定是软件的原因还是硬件的原因。(3)学生对设备不熟悉,会造成大量的元器件损坏,给教师带来大量的维护工作。(4)学生既要完成方案的制定,又要动手需要大量时间,课程时间较为紧张。(5)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老师无法进行拓展任务的考核。

3引入FluidSIM的课程实施

3.1FluidSIM简介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液压与气压传动仿真软件,例如:FluidSIM,automationstudio,AMESIM等。其中FluidSIM较为适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使用。FluidSIM是由德国著名公司Festo开发的一款集机电液一体化的综合仿真软件。该软件包含FluidSIM-H液压仿真和FluidSIM-P气动仿真两部分。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采用的是FluidSIM-P软件。该软件几乎囊括了所有常用的气动元件,可以直接将元件拖拽至工作界面然后进行回路的搭建。回路搭建完成后可以通过仿真初步检测气路的正确性。仿真过程中能够清晰形象地看到气动执行元件的动作过程,且软件能够自动检查气路连接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使用者进行修改。FluidSIM-P不仅可以进行气动回路搭建和仿真,还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对回路中的控制元件进行控制。该软件的气缸上设置有标尺,可以模拟磁性开关的位置检测功能,获得传感器信号。另外FluidSIM-P4.2版提供了DDE/OPC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与PLC控制系统进行联调,实现机电气的联合调试。

3.2FluidSIM与PLC联调

FluidSIM与PLC之间不能直接进行通信,要借助于第三方。对于西门子PLC,可以采用FESTO公司开发的Vswitch软件为第三方。Vswitch软件所提供的协议转换模式中的一种就是VswitchforFluidSIMandPLCSIM,利用该软件可以实现FluidSIM-H与PLCSIM的通信,但是DDE通信方式只适用于西门子PLC。THJDME-1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中选用三菱FX2N系列PLC为控制器,教学中采用对应的GXWorks2为编程软件。GXWorks2是三菱电机推出的三菱综合PLC编程软件,是专用于PLC设计、调试、维护的编程工具。该软件自带仿真器GXSimulator,与传统的GXDeveloper软件相比,提高了功能及操作性能,变得更加容易使用。因此本系统的仿真,只能利用FluidSIM-P软件提供的DDE/OPC接口中的OPC通信方式来实现三菱编程软件GXWorks2与气动仿真软件FluidSIM-P的联合调试。工业标准(OLEforProcessControl,OPC)规范目前已得到工控领域硬件和软件制造商的承认和支持,包括OPC服务器和OPC客户端两部分。OPC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目前市场上常用的OPC服务器有西门子PLC专用的PCAccess,三菱PLC专业的MXOPCServer以及KEPware公司开发的几乎支持所有常见PLC设备的KEPServer软件等。以KEPServer为桥梁实现三菱PLC与FluidSIM-P的通信,必须具备实际的PLC装置,而MXOPCServer可以实现三菱仿真器GXSimulator与FluidSIM-P之间的通信,不需要PLC实物,能够真正地摆脱硬件的制约。因此在本课程中采用MXOPCServer作为OPC服务器。以MXOPCServer为OPC服务器,实现PLC与FluidSIM-P软件通信的过程为:MXOPCServer服务器读取FluidSIM-P软件中气动系统的按钮及传感器信号,然后将该信号写入GXWorks2仿真器。GXWorks2仿真器根据用户所编写的PLC程序决定输出状态,并将输出值写入MXOPCServer服务器以供FluidSIM-P软件读取。“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4个任务均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仿真。

4结语

将FluidSIM软件仿真引入“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与GXWorks2进行联合调试,仿真结果形象直观,可以确保方案的正确性。学生可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硬件的连接、调试及故障的排查上。教师可以通过检测仿真结果的方法来验证拓展任务方案的正确性。该措施极大地缩小了故障范围,减少了故障排查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许璐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红娟.项目化教学在“机电设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10):212.

[2]林晨.结合FluidSIM软件与THPYC-1A型实训装置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J].学术研究,2014(22):284-286.

[3]李现友.FluidSIM在液压与气动技术综合实训中的应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73-76.

[4]卢志芳,於红梅.基于FluidSIM软件的液压传动系统仿真实训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2):168-171.

[5]王晓辉.FluidSIM仿真技术及其在液压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2):143-145.

[6]岳玉环.基于FluidSIM与PLCSIM液压控制系统的联合仿真[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2(6):27-29.

机电设备课程范文3

关键词:运输 机电设备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56-02

一、概述

二、原因分析

1.原因分析之一

在应用中出现二位电动机电流比其他三台电动机电流偏小达10A以上,通过紧急停车后检查,线路、仪表、绝缘、换向片测试后均无异常,仍没能解决电流分配不均的问题。

综上所述,该台电动机电流分配不均偏小是由于?的增大,而?的增大是由于L气的减小。经拆除转子检查,发现该电动机主磁极紧固螺栓松,经紧固并上台试验,电流分配不均的现象得以消除。

2.原因及因素之二

当电动机受到冲击负载突然短路时,电枢电流急剧增加,换向绕组元件中电抗电势也立即加大。由于换向极铁芯的涡流作用,换向磁场却不能随电枢电流同步增长,以致电抗电势远远大换向电势,造成过份的延迟换向,从而使后刷边产生强烈的电弧。这电弧随着换向器的运动而拉长,加上电动力的作用,拉长的速度可能超过换向器的周速,同时,由于电枢电流激增引起磁场严重畸变,使得换向器某地方的片间电压显著增加,因而发生电位火花,并使换向器周围空气电离。当电磁性火花和电位差火花汇合在一起时,它们互相促进,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一股跨越正、负电刷之间的电弧,使整个换向器被一圈火环所包围,这种现象称为环火。

发生环火就相当于电枢绕组经过电刷而直接短路,其后果十分严重。轻者将刷架联线、电刷、刷杆、刷握和换向器烧坏,重者将电枢绕组损害,以致将整台电机烧损。

2.1换向器表面粗糙

电动机的换向器表面粗糙度规定为Ral.6以上,在此条件下才能够保证电机运行时因电刷作用在换向器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亚铜(Cu2O)薄膜。由于氧化膜电阻较高,抑制了附加换向电流,有利于换向。一旦因加工精度不够或因划痕等使换向器表面粗糙度超差,则电刷磨耗过大,有大量的碳粉磨落下来,换向器表面的氧化亚铜薄膜遭到严重破坏而不能交替形成。从而,电机的换向急剧恶化,以致形成环火。

2.2下刻、倒角、退刀槽加工的精度差

这三道工序虽说简单易做,但是往往被人们所轻视。其实,换向器下刻的精度不高,如过深或过浅,或过于粗糙都可能使电刷与换向器磨擦下来的碳粉滞留;倒角和退刀槽加工的不标准也可造成正常磨耗的碳粉从换向器两端甩不出来。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火花增大,以致发展成环火放炮。

2.3转轴弯曲变形或动平衡不良

电机由于受外力或异物等作用而产生转轴弯曲变形,或动平衡不良。此时,电机在运行中,会造成电刷在换向器表面跳动越差,引起电刷向换向器表面放电,象点焊一样,使换向器表面形成“麻面”。这种“麻面”如同砂布的作用一样,把电刷很快磨耗,如同1结果一样。

2.4电刷严重受潮

当电刷受潮后,由于摩擦下来的碳粉湿度比较大,吸附性强,所以这种碳粉难以从换向器表面甩出因而破坏换向,产生环火。

2.5电动机安装传动轴齿轮松脱

三、改进方案

1.电流分配不匀的改进措施

工作原理:在一位和三位电动机的电枢和励磁绕组间增加继电器J1,在二位和四位电动机的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间增加继电器J2,并调整其动作值为|I1-I3|=5A,|I2-I4|=5A,即一位与三位电动机电流相差5A时继电器J1动作,其常闭触头J1断开,切断电源;同理,二位与四位电动机电流相差5A时继电器J2动作,其常闭触头J2断开,切断电源。通过这样的改进就能防止电流相差过大或过小时,一方面损坏电动机,另一方面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并能有效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2.环火改进措施

2.1加工换向器表面精度达到标准,定期用换向器专用修磨石或砂布试去换向器表面杂质、毛刺,并用酒精等擦拭换向器表面,使换向器保持良好的状态。

2.3在装配中,谨防电机撞击、异物袭击等,防止转轴弯曲变形或动平衡不良现象发生。

2.4电刷勿过于潮湿。

2.5装配小齿轮前,严格检查转轴1:10锥面和齿轮1:10内表面,控制装入量在规程范围内,并注意小数点齿轮与电机在同一正常环境温度下装配,关键是掌握入深度。切勿电机在0℃以下(如北方冬天)齿轮在室温时进行装配。这样会涨裂小齿轮。

四、结语

铁路运输运输动力设备中电动机环火及主磁极气隙的变化将影响电动机功率的发挥,同时,长期下去将引起电动机转矩的变化,保护了电动机及设备的安全,减少人身及机械事故的发生。为我处煤炭运输任务安全、顺利完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张冠生.电器理论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机电设备课程范文4

关键词:教学改革;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H1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094-01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作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程内容与现场工作紧密相关,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是一门直接培养学生维修岗位技能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与现场演练应密切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专业的核心技能。所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可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思想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教改实施前的准备

1.新教材的编写

教材的编写以典型机电设备的维修项目为主线,按维修大项划分为7个项目(项目的划分以与职业岗位能力对应为原则),用30个小项目囊括整个课程内容,然后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融会在项目中。每个项目设有[学习目标]、[学习小结]、[自我评估]、[评价标准]等部分;每个任务设有[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知识小结]、[任务实施]、[知识拓展]。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的设置符合现代企业的工作需求,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模式。每个任务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2.教学内容的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课程内容的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例如:空压机的维修。

采用按实际工作过程教授:细心的观察研究(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判断出产生故障的真正原因(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找寻答案)――制定维修方案(通过综合分析,知识讲解,得出结论)――准备维修工具、量具――拆卸、清理、检查――修理――装配、测评(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巩固加深学习内容,掌握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结束工作。

而传统教学的习惯编排:设备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各个机构的工作原理――操作方式――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式。只是理论的讲授,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掌握全面的实践技能。

二、教改的实施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完整过程是①设置故障,提出问题,介绍工作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完成调研报告。)②必备知识讲授(各组预习的同学代表上台讲解各组的报告.并提出他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最终老师给出结论,并重点讲解必要的准备知识和要用到的新知识,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③任务实施(学生一边做,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指导。这样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④任务完成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总结)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体现了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主地支配自我、发挥自我,使他们的主体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充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并且能通过实践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验证,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实践技能,又可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多用眼――首先是工作前的准备,这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阅读教科书、查阅网上资料和其他报刊书籍等,完成调研报告,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多用脑――不提倡盲目行动,而是强调思考之后进行的创造性行动。学生通过分析制定工作的方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训练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

多动手――“学以致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是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地思维和实践,从而掌握与其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的基础技能。

三、教改结论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注重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做起,教育与生活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教学改革如能取得成功,最得益的应该是学生。本次教改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诚恳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的指教,使教学改革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机电设备课程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电厂锅炉课程设计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育。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的特征及思想体系,教学课程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

一、《电厂锅炉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是热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前传统教学中与该课程相衔接的实践课程是《电厂锅炉课程设计》,大专院校的热动专业一般均开设有此课程。《电厂锅炉课程设计》是针对某台锅炉进行热力计算,其内容与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有较大差距,这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观念不相符。《电厂锅炉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对锅炉系统图有陌生感,不能很好的对设备工作原理、作用等进行解释,也不能正确无误讲解锅炉工作过程。这些说明了《电厂锅炉课程设计》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选取不合适、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得当等,所以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等特征,对热动专业《电厂锅炉课程设计》的改革,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特征。本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电厂锅炉设备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从2008级开始,我校将热动专业的《电厂锅炉课程设计》改为《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

1.课程内容的改革。针对教学内容选取不合适的问题,在调研热动专业学生以后所从事工作性质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与现场技术人员、课题小组教师及专业建设成员等共同讨论课程内容,同时考虑学校的定位选取了课程教学内容,从而确定教学大纲,根据大纲编写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能力要求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进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顺序。《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是在《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的基础上一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性的实践课程。针对电厂锅炉课程主要涉及的汽水系统和燃烧系统,要求学生能认识电厂锅炉汽水系统各个设备,绘制汽水系统的流程,分析并叙述系统中各个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分析各设备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还要求学生认识典型电站锅炉制粉及燃烧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能绘制制粉及风烟系统流程图,能叙述系统中各个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分析锅炉运行中燃烧调节的内容和一般方法,实训主要成果是系统流程图和分析说明报告书。这样可以巩固和加深电厂锅炉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厂锅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课题小组的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深刻分析学生毕业后工作环境和要求,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等的优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注重多方面能力培养,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见表1)。

在课程改革中,将《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设定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人,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采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结合模型讲解、课件和动画演示、典型锅炉侧视图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将《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中知识串接起来,能讲解汽水系统和制粉及燃烧系统的工作流程,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各设备的原理、作用等,为以后从事电厂锅炉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编写相应教材。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编写相应于《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课程的教材势在必行。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中内容的编排要适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课程建设小组的老师经过多次讨论,对教材中选定的内容反复推敲,经过多次的加工处理,最终编写了适合《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的校本教材。该教材经过使用,证明了能够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教材内容灵活恰当,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主要用来检测教学效果,好的考核方式不仅能较准确地反映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考核中改变了传统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单元都有相应的测试,并记录每个学生实训期间的平时表现、图纸、报告质量和答辩结果等。实训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图纸质量、各单元测试成绩、实训报告和答辩等综合评定。

《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适应了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厂锅炉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玉莲,袁懿,吴芳红.高职高专《电厂锅炉》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电力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沈丰田.浅析电厂锅炉的运行与维护[J].科技传播,2011,(03).

机电设备课程范文6

摘要: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随着汽车机电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推行实践教学成为该课程关键。如何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汽车专业特色建设,培养学生实战能力,成为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教师要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实践教学 一体化教学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从事汽车修理行业,特别是现代汽车修理的必备知识。其课程主要包括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特性、使用、维修、故障检测判断与排除等内容,需要电工学、电子学、物理及电工学等知识,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设备不足。

实践教学主要方式为以班级为整体的演示性教学。演示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正确讲解,更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室设备台套数不足,学生很难有操作机会,不能实际操作,教师也不能预计学生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无法进行针对性讲解,完全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2.学生主导地位不突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根据生产实际设置故障,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诊断和排除,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

3.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教学脱节。

实践指导队伍有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教师不注重实践训练,实践课老师不注重理论学习,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重复教学但是效果不佳。教学队伍的“断层”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汽车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4.反馈信息无法测评。

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理论知识,并能独立操作,都无法进行测评。学生的反馈信息无法传达到教师那里,造成单向教学,教学效果势必受影响。

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的教学方向

1.设计教学模块,明确目标。

鉴于汽修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汽修、售后或相关部门,该专业学生首先必须掌握构造原理特性等基础知识;其次必须具有独立的故障判断、排除等修理技能。此外,还应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型号、性能特点以及相关设备使用等技能。根据以上情况,可以将教学工作分为如下几个模块:第一模块:种类型号模块。该模块主要就汽车电气的种类、型号、型号特性等进行分析讲授。第二模块:原理特性模块。该模块为基础模块,通过原理和特性掌握,为下一步学习故障判断和排除打下基础。第三模块:构造、拆装、检修模块。第三模块和第二模块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便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第四模块:识图、接线、故障判断和排除模块。该模块是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汽修专业必备的专业技能。第五模块:仪器设备使用模块。该模块要求学生认识使用仪器设备,学会用才能会修。以上模块的划分,是为了使教学知识点更为集中,方便教学工作开展和学生学习。

2.一体化教学。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为主线,辅助教学设备为载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视觉、听觉和行动为一体,听课、提问、实践操作相贯通,全方位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出发点,是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培养,不仅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更要注意各个模块的相互渗透,以能力为主线,全方位实施。严格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习,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外场所等教学资源,逐步深入、循序渐进;注重师生互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实行一体化教学,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合理设计教学模块,教学模块是一体化教学的依据,教学模块的设计,但一定要考虑本专业就业岗位的需要,在遵循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注意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浅到深,从基础到专业,避免“断层”;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不能过分注重理论学习,更不能盲目增加实践学习时间,造成理论和实践比例失当,可以将理论学习放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满堂灌”,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三、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实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即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现场教学、技能训练、模拟故障三者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工作围绕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开展。通过现场教学进行实践,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实行“协作学习”的组织模式。

协作教学的组织模式是基于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自身的特点而定。该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包括蓄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认知、充电系统和故障诊断、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判断和排除等,都有大量实践环节,加上教学设备、实践导师缺乏和学生自身兴趣等原因,引入“协作学习”模式很有必要。协作学习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精神为宗旨,根据学生成绩、技能水平和学生兴趣,随机分成不同档次,组成协作小组。协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对促进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作业。

2.实行“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模式。

传统考核模式侧重于理论(理论成绩70%,实践成绩20%,平时成绩10%),忽视实践成绩,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总体上升。“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模式,就是给予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对等的地位,提高实践所占比重,促使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增加实践成绩的比重,也避免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滥竽充数、相互抄袭的现象,保证了考核的真实性。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本身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避免脱节。本文从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教学方法和具体实施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体化教学,三位一体和协作学习等模式。笔者希望以上模式能对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价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汽修行业培养更多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崇毅.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郭斌峰.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新法[J]企业技术开发,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