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康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健康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健康管理制度

高校健康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发展

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才的培养状况,因此,高校管理工作十分关键。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培养优秀人才、推动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部分高校教职工队伍流动性大,导致很多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高校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在新形势下,要求高校必须加快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以制度为保障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的改革,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也难以有效激活教职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教育实效性。加之部分学校盛行形式主义之风,导致分配不公,教职人员心态浮躁,无法彻底投入教研工作中。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不切实际,照搬照用,无区别。改革切忌照搬其他高校的方法、经验,而是必须结合自身校情、教职工情况来进行。但是,很多高校忽视了这一方面,无视是否具有足够的改革承受力,导致校内分配不公,财力不支,存在捉襟见肘等情况。

2、在进行改革措施的制定过程中,未事前进行科学调研,改革过程中未进行换位思考,致使旧弊端未除的同时,新矛盾频频出现。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措施制定、出台与实施时,必须理性、稳健地推进,但很多高校充分进行调研,对于新问题、新矛盾未制定完善的方案加以解决,导致改革成效不大。

3、很多高校虽然推出了改革方案,但是朝令夕改、怪招迭起,似乎激活了一滩“死水”,但是却没有真正把握好改革的实质与价值,致使水越激越浑,有些高校人事改革方案及措施不断,但却“来匆匆、去匆匆”,导致教职人员不知所措,精神压力倍增。

4、改革措施单一化,更关注物质奖励,考核指标单一化。不少高校忽视教职人员的自觉性,将其视为单纯的经济人来对待,在开发其潜能方面过于单一化,只考虑到了物质需求,对于其精神需要则未涉及到。

二、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发展途径分析

结合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推动其创新和发展,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1、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必须转变当前高校人事管理中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与陈腐观念,树立同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一方面,促进人事管理朝着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变,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标准化。转变传统高校人“人与事”的管理方式,朝着注重现有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重组、优化的管理方式,科学组织、安排高校人力,形成最优资源结构,继而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加快高校教职人员的身份转变,由传统的管理朝着岗位管理方向发展。岗位管理有助于打破教职人员身份终身制。依据“科学设岗、按岗聘任、以岗定薪、优胜劣汰、严格考核”的基本原则,构建同市场经济、高校办学特点相适应的用人制度。结合高校发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的需求,以科研、管理等多项任务作为基本依据,对各类岗位进行科学设置,并明确岗位的条件、职责,公开加以竞争,并依据岗位进行考核管理,基于教职人员相应的待遇。此外,还应转变传统经验式管理方法,朝着科学管理方向转变。为了促进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必须意识到人事管理的发展规律,采用现代化的科技对管理方法、手段加以改善,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方面理论、方法,借助于现代化管理手段,对信息、决策、执行等系统加以完善,构建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

2、加快制度创新,推行科学管理

一方面,要求高校必须加快创新用人制度。实现人才的社会化、人才配置的市场化、人才素质的综合化发展。同时,构建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其由固定用工朝着合同制用工方向转变,实现身份管理朝着岗位管理方向转变,实现行政性管理朝着市场法制化管理方向转变。全面落实聘用合同制,构建岗位聘任制,结合高校办学情况进行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公开竞聘优秀人才,聘任之后要求教职人员应同学校签订相应的聘用合同,以确保双方权、义对等,激发其潜能与主动性,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与科学配置。另一方面,加快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就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指导,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高校新制度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快人才引进制度与考评制度的创新、发展。以教育理论为依托,促进考评制度更科学、更规范,满足各学科、岗位的特点,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教学质量。

3、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加快人事管理队伍建设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求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争取到全体教职人员的支持与参与。人事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对象和主体,也是促进制度创新的主体,因此,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快转变传统管理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强校策略,实现教职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注重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现代化管理技能。采用新型管理方式、方法对人才加以科学管理。同时,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为教职工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加快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和发展,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优化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教职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教育质量。与此同时,要求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人事管理制度优化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结构改善,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刘笳.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沈阳建筑大学人事处,2007,23(10):503-506.

高校健康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单位为达成管理目标而制定的,对单位组织、协调、控制、反馈等活动具有规范化的指导作用。良好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完成教学育人的基础,是管理与教学、管理与师生和谐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迈进的媒介,是高校教育改革成效的直接表现。过去,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规行矩步,主要通过加强规章制度的管制进行约束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日益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也就成了高校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

一、浅析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缺失

1、学生专业选择受到限制

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分数等因素影响,如为了达成父母的期盼、解决就业难题及未达到分数线而服从调配,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以致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因非己所爱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高校转专业的门槛较高,只有成绩排名靠前的极少数学生才具备转专业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只能学习原专业,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因兴趣原因出现厌学、逃课、补考、重修等状况。

2、学生学习自由受到限制

当前,很多高校教育管理制度都是老生常谈,缺乏创新思维。学校教学方针有较强的约束力,学生自由选择权短缺,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如课程选择、教师选择没有开放,在选修专业方面,有很大一部分课程是必修课,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致学生在不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中,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目的仅为了期末考试过关,没有真正掌握和运用课程知识,未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3、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的教育还是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漩涡,学习成绩成为高校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从而抑制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今社会,只有身心得到全方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更快更好融入社会,在校堪称“学霸”的学生可能在走出校园后难以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适当的以成绩论优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片面追求高分数,会滋生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

信息技术成就了高校管理对教师评价系统,按照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新学期选课时都要先对教师做出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反馈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质量。但实际评价系统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一成不变的评价问题成了走过场。而学生为了加快选课进度,在对教师评价环节不重视,应付了事的态度使评价失真。另一方面,因为高校对教师的管理制度比较死板,有较强的监控性,学校对教师的量化教评容易容易造成教师较大的精神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师教学的创新思维,阻碍新科研成果的产生。

二、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构建举措

1、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学校的根本职责是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培育学生成为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在教学管理中人是管理最基本的要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在对个体人格的尊重上,高校教育“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性化管理制度可以为师生创造一个融洽和睦的教学平台,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对学生而言,人性化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教师而言,人性化管理应重视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身份,通过责权利对等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如“责”即为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权”则是拥有制定高校基本教育政策的权力。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可以树立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归属感,使教学起到真正育人的作用。

2、推动自主创新教育管理制度

高校综合学生个性化需求,推动自主创新教育管理制度,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意向,适当放宽人员额度、成绩排名等限制政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部分院校大一大二时会有分专业的情况,学校应具有指导学生科学选科的义务,并尊重学生选择意愿,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应合理调整必修课及选修课的分配比例,让学生有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改变固有本专业、本年级的选修模式,提倡学生跨专业、跨年级、跨院系选修,加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

3、提高学生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参与及知情权

高校教育的中心主体是学生,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不断变革创新,在管理制度上,逐渐趋与人性化管理,学生参与构建教学管理制度成为改革的主流。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的修编,能够从学生的立场真实反映教学存在的漏洞,从而调整、完善管理制度,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成果。

4、完善教师及学生的考评机制

一层不变的评教机制容易导致“走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沟通习惯,通过交流充分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利弊,再取长补短加以改进,师生间切合实际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时,要结合学习成绩、个人特长、技能表现等情况进行评价,既要肯定共性的进步,也要鼓励个性化的发展。在对教师考评方面,学生评价要围绕课堂的教学内容、方法及创新思维展开评价,学校在考核评价上充分考虑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开拓新的教学思维。构建人性化教学考评机制,可促进师生的共同提高,使教学管理及教学实际得到充分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结束语

良好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是维持学校教学发展的基础,人性化管理是顺应时展的产物,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加强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力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事业的进步。

作者:任萌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维.构建高校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文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15-16.

高校健康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研究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培养十分重视。在高校的教育管理方面,制度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内容,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基石。要赋予高校管理教育人性化的特征,就是要求学校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主体,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过去传统的高校管理教育制度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形势,需要积极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全面素质到个性化素质发展的转变。所以学校要关注人性化教育管理的方式。在2002年的时候,国家就下发文件取消了高考的年龄限制的政策,所以当代大学生的构成比过去更复杂。同时,我国倡导高校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所以很多高校审时度势,选择人性化教育为自己办学的主要发力点。下面笔者将对人性化的教学管理进行探讨与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不同地区高校对于人性化管理教育制度的困惑,提出创新性的制度建设意见,对高校教学活动的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

1研究背景分析

1.1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状概述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提“管理”的概念,一个好的企业、优秀的机构,如果想要实现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在管理这一方面的努力。高校教育管理涉及的人员比较多,除了管理和教育的对象学生之外,还有各科目的任教老师,包括学校的领导和教学研究组的老师等。所以高校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工作。随着当下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顺应形势,积极的改革创新才能获得持久的活力。面对我国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行政化现象,笔者认为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重视。学校的教育管理行政化主要指的就是学校的内部管理人员,过分重视自己的行政权力,并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压制高校教师的学术权力。还有部分管理老师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获取资源,让整个学校的管理气氛变得十分糟糕,浸染着铜臭味,缺乏良好的学术气氛的熏陶。目前,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倡导去行政化的观念,主要就是为了政府单位能够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避免现象的出现。所以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也应当明确“去行政化”的概念。但是当前我国对于人才综合评估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国内大多数的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估工作的时候,都只注重教师是否有相关的科研成果,忽略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评估。造成了部分教师一心钻研自己的科研成果,对于本职的教育事业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无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高等教育的成效无法真正体现。

1.2高校人性化教育解析

人性化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也是启发老师的一种教育方法。人性化教育主要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根据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来拟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人类本身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每个人的个性也都有区别,所以人需要在教育中获得尊重和鼓励,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人性化教育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上,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为重要目标,维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要求。人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人性化教育能够做到顺应形势,了解学生个体的需求。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是值得我国高校汲取和实践的教育经验。人性化教育是现代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人性化教育讲求以学生的主体要求为发展的核心,在掌握技术和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具备较高的社会素养。具体来说,人性化教育除了要以人为本以外,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人为本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具体需求。大学生的需求无非是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两大类。生存需求是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和基本追求,保证自己的生理健康状况。学校在满足生存需求方面,就是要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条件投以一定的关注,比如加强餐厅建设,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营养需求,对于贫困学生予以一定的帮助。生存需求是基础,发展需求是学校管理教育的核心。发展方面的需求要求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方面的情况,引导他们适应社会发展。

2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的必要性分析

2.1人本质属性的要求

人的本质属性从定义上来说,就是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这两种双重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存在,也呈现一定的矛盾关系。人的自然属性要求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尊重人的人性发展自由,以此来达到发展的和谐。根据这一特点,高校在推行人性化管理教育制度的时候,就要综合大学生的特点,将人性化注入细节当中,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管理,对他们进行指导和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在管理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人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当今社会环境尤其复杂,学生在接收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在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进行一定的规划。所以,高校一定要重视人性化教育管理的方法,顺应当下的趋势,丰富自己的管理教育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促进人的两种属性的发展。

2.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实际上,教育的发展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和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会更加严格,除了要有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理论基础之外,还需要保留自己的个性,有实现价值的梦想。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优秀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获得社会的认同。所以,高校在创新和改良自身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结合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改造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以人性化发展为重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性特点的高等教育人才,而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服务。

2.3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小学开始施行,一直到大学都需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试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教育是人性化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高校应当抛开应试教育对高校管理教育制度的束缚,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高校的素质教育希望高校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出发,通过课堂教育和活动管理两手抓的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比如艺术、体育、思想政治品德等。高校的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是符合当下教育部要求的素质教育,所以高校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3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优势

3.1有利于实现学生个性需求和高校管理的和谐统一

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主要来源于人对自我欲望和社会评价之间的协调,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两者的制约和矛盾。一旦自我欲望和社会评价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人们就会感到迷茫和困惑,出现一些对自身和社会不利的行为。所以,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综合人多样性发展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只有符合学生的需求和认知,学生才能较好地配合校方的管理教育,达到更好的教育管理效果。学生在教师团队的指引下,走出自我成长的迷茫,努力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3.2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当前,人们正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高校社会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完成学习、社交等多种活动,以此来累积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信息化改变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模式,激发他们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实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是适应当下信息化和多元化社会特点的,也是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优秀的品格,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内涵的人。实施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帮助学生适应社会。

4构建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策略

4.1加强政策引导

前文提到,现在部分高校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念,过分抬高了行政权力在学生管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术权力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术权力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新时期,加强政策的引导,营造一种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是当前高校改良教育管理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行人性化管理教育的关键一步。我国著名学者付永昌指出:“要客服反行政化管理倾向,赋予高校学术自,实现高校教育领域的学术权力回归。”高校应该及时发现教育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响应国家和教育部的号召,加强政策方面的引导。具体来说,要赋予校内教育工作者适当的管理权力,利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来把握高校人性化教育管理的大方向。另外,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应当是冰冷的、缺乏人文气息的,应该是具备一定人文关怀的管理教育制度。当前,我国处在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和转型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当的思想观念,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还将社会上这些负面思想带到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来,过分注重功利性因素,而忽略了对于人全面的,尤其是性格和品德方面的塑造。他们对于知识的传授和实践应用方面也倾向于功利性,过分重视学术和科研方面的教育,忽略了人文关怀,不符合当前人性化管理教育的核心要求。所以高校的领导要明确政策引导的重要性,弱化功利主义的思想,加强人文主义教育。

4.2教师角色的转变

目前,对于教师角色转变的倡导从小学到中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学作为一个相对更加宽松和自由的教学环境,教师角色的转变,理论上会比小学和中学更容易。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将学生的需求作为中心,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处于完全主动地位的传授者,新时期,学生应当转变被动地位。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多是比较枯燥的知识讲授,但是新时期需要教师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对某个重要的知识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让学生自主讨论相关的问题。派出组内的代表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回答正确和精彩的组别,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语言鼓励,从而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在参与谈论的过程中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被动地位,教师的角色也有所转变。

4.3完善保障机制

笔者认为,高校的主要任务和责任除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之外,还要负起文化传承等重要的责任。高校的教育制度通常会受到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对于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会以此标准来展开。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自由权和主动权,人性化特征不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的行政权适度放开,成为高校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的核心与保障。高校教育管理教育制度的保障,就是要让高校明确现代教育的规律。具体要求高校重视行政部门的权责问题,另外,要坚定学术权力在整个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

4.4优化评价指标

当前,市场经济的深化改变了人们对于人才的评价模式,所以高校要跟上社会的形势,优化评价的指标。在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的推动下,教学团队必须制定一套符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水准的评价体系,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在过去,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管理的计划性和统一性,对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教育管理的效果不佳。新时期,在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的影响下,高校教育必须将所有学生放在一个公平的体系中,对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要予以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让学生能够自主激发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另外,高校的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还要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团队关心学生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于在学习或者生活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引导,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4.5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管理观念,让学生处在一个比较轻松、自由的环境氛围当中。学校要加大硬件设备的建设,还要加强校风、班风等精神文明环境的建设。良好的环境能够熏陶教师和学生,给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优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高校人性化教育管理的发展。

5结语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的领导重视相关的创新与发展。人性化管理教育制度是当下比较流行,也是符合我国社会要求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一种优化教育管理的理念。但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对于人性化教育管理研究分析得还不够深刻。笔者希望我国的高校教育可以向着一个健康、和谐的方面发展。高校教育需要人性化的特征,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各学校在开展人性化管理制度教育的同时,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更多创新性建设意见。发展人性化管理教育,努力为大学生营造健康、自由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赵爱红.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1).

[2]贾斯棋.谈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J].才智,2017(27).

[3]关贺元.高校教育管理的“社会化”路径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09).

[4]张超.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创新机制研究[J].纳税,2017(27).

[5]高艳男.人本主义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2(04).

[6]潘荣华.以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教育教学环境[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

高校健康管理制度范文4

>>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新思考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关于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思考 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思考 高校科研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研究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研究 高校招生管理制度分析与思考 新准则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影响 对建立石油勘探安全管理制度的思考 关于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财经类高校本科课程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一些思考 完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方法与对策思考 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中的学生参与现状调查与思考 关于深化高校民主管理制度的思考 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 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制度的新思考 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制度的新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重要的科研场所,做好高校安全稳定不但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学的质量,还能够推动高校稳定工作向制定化和规范化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安全工作内容众多,学校安全设备不健全,使得我国安全稳定管理制度还存在缺陷。本文将具体分析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 关键字:高校 安全管理制度 措施

正文:

高校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稳定工作不仅关系到和谐校园的构建,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高等学校的政治稳定,对于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地位如此突出的今天,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成长的环境是我们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加强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制度也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必要性

俗话说“安全重于泰山”,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其安全稳定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保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学生数量逐年递增,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他们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想要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实现可持续建设,就一定要抓好自身的安全工作。

另一方面,保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基础。学校是一个学生集聚的地点,内部的人员数量较多,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安全稳定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校领导关注的焦点。只有保证高校运转的安全稳定性,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做好基础保障工作,让学生在安全、优美的氛围下进行学习,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打造现代化学校。

其一,要营造一个高校长期安全稳定,适宜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安全保护机制;其二,要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效性,学生的基木任务就是学习,搞好理论研究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从多角度入手,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竞争效力。

二、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校园治安和交通安全问题都还很严峻

1、校园治安问题频发。

校园的开放、流动人口的增加给校园治安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学生在公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食堂被盗案件经常发生。导致此类安全问题的出现,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安全意识、防范意识严重缺失,随身物品乱丢乱放,不能妥善保管。没有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留宿他人,随意将钥匙借给他人,存折、银行卡密码随便泄露,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没有提高警惕等等,这都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校园交通安全日渐突出。

随着社会及私家机动车辆日益增多,大量车辆涌入校园,乱停乱放、违章行驶情况严重。若管理不当,亦会引发交通事故。不少高校出口处即为交通要道,学生出入校门时常常要穿越交通要道,若安全意识不强或管理设施不到位,亦会酿成严重交通事故甚至人员伤亡。

(二)毕业生就业问题增加了高校安全稳定因素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供大于求的情况普遍存在。就业问题己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思想负担。很多学生感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惧、焦虑、烦躁的情绪使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了希望。随着学费和生活费用不断上涨,家庭对大学生的投资也在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受挫,将使长期的高投入得不到回报,期望值落空,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学生和家庭的不满情绪会急剧上升,极易导致的发生,危及到社会和校园的稳定。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给高校安全稳定带来的冲击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对未来过于理想化。心理上不够成熟,特别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竞争压力的加大,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增多。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中患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占有一定比例。虽然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只占少数,如不及时疏导,可能诱发或导致违法犯罪。

三、高校安全工作应建立的管理制度

(一)、职能清晰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明晰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分清职能,并从“责、权、利”三个方面来规范。学校要建立职能清晰的安全管理部门,坚持“谁主答,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用制度规范安全责任,要弄清楚学校领导,具体管理者所应承担的安全责任,教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努力形成“学校主要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答领导分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上下逐级负责,师生员工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同时。要让每个师生明自享有安全稳定校园环境的权利,只有更好承担了责任才会享有更好的权利,只要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学校及师生的安全就有保障。 建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激励和奖惩制度

通过建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激烈和奖惩制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通过制定安全工的激励和奖惩机制,对教职工、学生参与安全管理进行考核评价,可以时刻使师生保持警钟长鸣。在制定激励和奖惩机制时,要做到科学、公开和公正。科学,即杜绝主观和不规范,建立合乎实际的科学评价体系,客观、规范、可操作性强,能接受师生的监督;公开,即制度要透明,对考核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要规定明确,且对安全工作结果要公开告知,要让师生员工明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增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公正,即对事不对人,使师生感到制度的一致性,没有偏颇,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安全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经验要及时总结,更好地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小结:

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也新建了很多校园,同样也使得高校学生犯罪案件发生的频率在不断的提升。近些年,我国很多高校也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校园的安全稳定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制度的建设工作,只有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详实和高校的安全稳定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参考文献:

[1]不鲁汗・玉散. 浅谈新时期的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2012,08:90.

[2]吴平,贾德民,王著名.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12,10:140-141.

[3]崔亮. 影响当前高校稳定因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高校健康管理制度范文5

1.1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是根本。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关系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作为一项制度来说,它首先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宏观意义上的背景,有什么样的制度在根本上就决定了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管理制度的宽松或者严谨都会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相关的教育管理者就会以此来进行管理。说到底,教育管理制度就是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质量的监督和控制,通过硬性的约束能够督促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合理地安排工作,对于学校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2高校的校园氛围等外在环境。校园氛围等外在环境也同样是关系到高校管理质量好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氛围作为高校客观环境的一种软资源,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的学习环境,也同样决定了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校园氛围就是整个校园教学等各个方面的作风和态度。有什么样的校园氛围就有什么样的高校教育管理环境,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为教育管理者权力的施行打下了基础。因此,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必须要能够从校园文化等软实力着手,提升这方面的竞争力,不断地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进步和改革。

1.3教育工作的绩效考核方式。教育工作的绩效考核方式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最主要的内容,或者说教育工作的绩效考核方式是高校教管理工作的直接体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对任课的教师或者从事其他管理工作的教职工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和约束力,因此对于绩效考核的方式有较高的约束。一般来说,绩效的考核方式越严格,就越能够极大地促使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不断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等因素的存在,会造成这种绩效考核方式不够灵活,压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让教育工作变得死板。

二、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措施

2.1教育管理工作要渗透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应该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项指导思想,即要充分地尊重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不断地以人才的成功作为所有教学工作的核心内涵。让学生取代教师成为高校教育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地促使个人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是高校所有活动的核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重点,以此来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2.2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要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发展的一种软实力,它能够在无形之中促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对于高校来说,要不断地增强校园文化的软实力的意识,不断地提升校园文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高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地让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删繁就简,这样对于高校的整个教育工作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多举行一些思政相关的会议,在校园通过广播等来进行宣传。

2.3善于灵活、多角度地进行绩效考核。善于灵活、多角度地进行绩效考核,来促进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提高,是很重要的。鉴于我国高校绩效考核不合理的现状,我们必须要能够将其灵活化。不能够仅仅依靠老师的教学成效来单一判断,也不能一味地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评价来分析,而是将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进行权衡和分析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考核方式上还要突破传统的书面报告的单一形式,给老师更多的权力来决定其报告方式,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促使教育改革的发展。

三、结语

高校健康管理制度范文6

王琳娜(1980-),女,山西临猗,本科,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摘 要: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发展。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为探讨对象,针对制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有效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 大学生 教学质量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制度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1 制度管理的内涵

1.1.1 制度管理与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一定的管理范围内制定的希望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度管理不同于管理制度,制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强调的是管理,更注重人的因素。

1.1.2 制度管理的要义

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以管理制度为依据,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对管理对象实施的管理活动。制度管理的基础是管理制度,核心是管理,关键是管理人员。制度管理不应理解为是一种僵化的、固定化的管理模式,而是一种在管理制度基础上的灵活管理,这种灵活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本”。管理制度作为制度管理的基础,在制度管理过程中这一基础一定要坚持,更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令不行,禁不止。朝令夕改,使人们无所适从。

1.1.3 制度管理的主要内容

(1)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制度管理的基石。管理制度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更不能与宪法相违背。而且管理制度在没有必要改变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变。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管理制度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是指管理者在实施制度管理过程中始终要以管理制度为依据。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校规、校纪、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规章制度等等。

(2)管理者。管理者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是关键,管理者对管理制度的准确把握和合理运用,在制度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应该具有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技能。高校学生制度管理中的管理者主要包括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辅导员及任课教师等等。

(3)管理对象。管理制度所面向的对象,就是制度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对象。高校学生制度管理中管理对象主要为高校在籍注册学生。

1.1.4 制度管理的原则

(1)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要全面公开,对违反管理制度的处罚结果要公开。公开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什么的规则,违反相应的管理制度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或应受到何种处罚等等。管理制度公开是制度管理的前提。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处罚没有例外。实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指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始终要坚持人文关怀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的唯一终极目标,高校学生制度管理也是学生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

1.2 制度管理的重要意义

制度管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国际一流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呈日益下滑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依法治校,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是新形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制度管理不仅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制度管理作为高校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制度管理的有效性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严峻形势和教育公平广受关注的情况下显得日益紧迫。

2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制度管理的现状及趋势

2.1 制度管理的现状

2.1.1 管理制度方面

高校依据国家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各自的校规、校纪、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目前我国高校涉及学生教育管理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学生住宿管理规定、公寓用电管理规定、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等等。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发展,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化,大学生的自我消费意识、维权意识、教育公平意识不断提高,有些管理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2.1.2 人(学生教育管理者) 的因素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高校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度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着教育与管理脱节的现象。学生制度管理者很少从事一线教学,他们往往重管而不重教,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往往是重教而不重管。这种分工的过度细化,导致高校普遍只重视学生的能力与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这种现象也导致制度管理难以为继,不能很好的坚持。

2.2 制度管理的趋势

制度管理始终伴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历程中,制度管理不断丰富和趋于完善。制度管理由最初的重视管理制度建设研究逐渐发展到强调制度管理中管理者的关键作用。十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此后,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这一实施纲要的内容和有关要求体现了制度管理将逐步趋于法治化和人性化。

3 高校学生制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制度管理认识方面的问题

制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校,大部分高校教师认为学生制度管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广大任课教师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学生也普遍认为制度管理在高校是一种僵化的、固定化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有时甚至被视为呆滞,不会变通。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会经常遇到“制度不是人定的吗?”这样尴尬与困惑。另一方面,因此,这种错误的认识或观念导致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的制度管理实行的不甚理想。

3.2 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高校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和高校学生制度管理的基础。但是,有些管理制度已不符合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关要求 、有的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有关要求、有的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得不到法律上的支持,甚至有些管理制度与法律相违背。高校要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内涵式发展,管理制度的依法、科学、合理建设与完善势在必行。

3.3 学生教育管理者的问题

高校教师是学生制度管理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对象。高校教师在制度管理方面的以身作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制度管理方面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重言传轻身教,在制度管理方面没有起到良好作用。

制度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需要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管理技能。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也承担着管理育人的职责。高校教师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不足,限制了学生制度管理中的管理育人功能的发挥。

3.4 制度管理过程中责任与稳定的问题

我国高校缺乏自主管理权。高校上级主管部门在关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还要确保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这使得高校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往往不得不注重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制度管理在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制度管理者与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也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制度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责任多归咎于管理制度或制度管理者。即使有时制度管理者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也往往受到颇多争议。制度管理与学生安全稳定之间的博弈结果,使得制度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往往难以坚持制度管理的原则。

4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制度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提高认识

4.1.1 规范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广大教师传授知识和教书育人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也承担着管理育人的职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进一步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责任。对此,高校应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在明确课堂教学管理责任的基础上,规范学生课堂教学行为。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以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4.1.2 提高学生对制度管理的认识

学生是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高校学生制度管理的管理对象。制度管理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在制度管理过程中,以管理制度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管理,制度管理的有效性在于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在提高学生对制度管理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管理制度的权威性,违反管理制度必然将受到应有的处罚和处分。

4.2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管理制度

4.2.1 全面理清管理制度

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关要求。在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应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推进。在管理制度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中,首先应对高校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哪些管理制度涉及学生教育管理,对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一些制度坚决去除,同时对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进行有效论证。对现行管理制度的全面分析是构建学校现代管理制度的前提。

4.2.2 构建学校现代管理制度

构建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是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学生教育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构建学校现代管理制度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应简洁、明了、易行、可操作,同时还要体现学校的管理理念。

4.3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技能培训力度

4.3.1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行为示范。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和行为教育的实践者,对学生的影响更为巨大。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制度管理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教育管理者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常自省、自律,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者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且学生在因违反管理制度受到处罚或处分时也会毫无怨言。

4.3.2 加大教师管理技能培训力度

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也肩负着管理育人的职责。良好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师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培训也要要求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应当参加。教师管理技能培训在强调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同时,应更注重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备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重要性。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使用管理手段,达到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良好效果。

4.4 坚持依法治校,明确管理责任

在目前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高校应坚持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在学生制度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制度管理的原则,坚持我们的管理理念,同时,在对学生因违反管理制度而受到处罚或处分的时候,我们还要坚持人文关怀,依法合理的对学生做出有效处分。此外,在制度管理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因制度管理者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管理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