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1

工科教育及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其中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一项创造性工作,是对教师灵活性和自主性发挥的空间更大,“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一门科学,内容主要有: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有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贮藏等过程的预防和消除等。工科教育及课程思政使得“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加大,教师融合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更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因此在原有教学教案设计中加入思政内容,对思政素材进行精炼,提取核心内容,将思政内容具体导入章节如种子般散播在专业知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思政内容融入时机和频次做到渗透式和潜移默化式,让学生不觉得突兀、乐于接受。

一、“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总体设计理念就是激发学生天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本位理念,从普遍的认识出发——(学生已知或感兴趣或表象),剖析里面蕴含的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点(识记),以此点深入细致讲解(环环相扣,细致解决问题),小结知识点,提问启发学生并进行反思讨论。

本课程学习任务是学生掌握微生物的结构,对微生物的分类、营养与代谢及其与食品酿造、安全的相关性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自我分析和认识,例如菌群失调、生物膜污染、亚硝酸盐、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并在学习中逐步找到解决食品微生物安全控制的方法与途径,厚植专业爱好及坚定素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同时强化沟通表达能力,尽可能让同学抛开书本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去解释概念、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逻辑思维结合自我表达)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帮助同学构建知识框架,要求学生定期勾画“思维导图”。

二、教学案例设计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曲颈瓶的实验思考

本章节来源第一章绪论(2 学时)——第二节微生物的发展简史。

2、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是食品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巴斯德贡献的学习,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其曲颈瓶实验推翻了古老的“自然 发生说”,开启了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巴斯德实验设计思路 学习,启发同学经后学习要有细致严谨的态度更要有批判性思维,建立独特的分析能力,不要“人云亦云”。知识目标:掌 握巴斯德的贡献,了解“曲颈瓶”实验思路。能力目标:实验设 计思路的萌生。素质目标:严谨认真科学态度及批判性思维建立。

学生已知:巴斯德对人类的贡献,知道食物的腐败是由微生物所引起。未知:如何推翻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能 知:彻底否定自然发生说是通过曲颈瓶实验。想知:巴斯德曲颈瓶实验的思维过程。怎么知:通过介绍“自然发生说”理念以 简单的方法、结果、结论三段论方式展示“曲颈瓶”实验的设计 思路,提问同学每一个设计的合理性,启发同学思考,并引入实际生产企业酱油胀袋问题,同样以简单的方法、结果、结论三段论实验思路设计提示同学们深入思考,最后揭示在微生物学学习中要具备严谨认真科学态度更要有批判性思维。

3、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课程导入:“不畏浮云遮望眼”——引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登飞来峰》下一句是什么呢?(设问)“只缘身在最高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曲颈瓶实验的思维过程。

巴斯德对人类的贡献: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狂犬病疫苗的研发等。当时深入人心的“自然发生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推崇,认为生物是自然发生的, 而巴斯德却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为此开展了曲颈瓶的研究。

三段论式(方法、结果、结论)展示“曲颈瓶”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设计一”方法:封闭玻璃容器加热肉汤;结果:肉汤澄清;结论:自然发生说不成立。“实验设计二”方法:曲颈瓶容器 加热肉汤;结果:肉汤澄清;结论:自然发生说不成立。“实验设 计三”方法:曲颈瓶肉汤倾斜;结果:肉汤腐败;结论:自然发生 说不成立。每次设问“同学们觉得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启发今日眼光来看巴斯德“曲颈瓶”实验设计完美吗? 拓展简单加热能杀死肉汤的所有微生物吗?引入真实某企业酱油胀袋案例,三段论式(方法、结果、结论)案例分析“酱油胀袋” 实验设计思路。

“酱油胀袋实验设计一”方法:同步分离胀袋酱油与正常酱油,可疑微生物接种产气培养基验证;结果:分离到Z1、Z4 菌株;结论:引起酱油胀袋微生物是Z1、Z4。“酱油胀袋实验设计二”方法:Z1、Z4接种正常酱油;结果:正常酱油产气;结论:引起酱油胀袋微生物是Z1、Z4。“酱油胀袋实验设计三”方法:接种酱油中分离菌落对比;结果:接种前后菌落形态一致;结论:引起酱油胀袋微生物是Z1、Z4。每次设问“同学们觉得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课程思政:实验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论证,需要严谨的科学设计更要有批判性思维。

人体内的另一个隐秘世界——肠道菌群,本章节来源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6 学时)——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4、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是微生物的生态——动物体表和体内微生物,重点学 习肠道菌群概念和对人健康的重要性,用新的健康观去关注和认识肠道菌群,如何维护肠道菌群的健康,思考肠道无菌化人体是否会保持健康?知识目标:掌握肠道菌群、正常菌群的概念。技能目标:掌握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健康。素质目标:实践出真知,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学生已知:人体的体表、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未知: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疾病有怎样的关联。能知:肠道菌群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想知:如何保持肠道健康。怎么知:正常菌群概念介绍,通过图片揭示微生物主要分布的位置在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引出肠道菌群的概念,菌群失调会引发哪些疾病,再引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6] 的例子,“减肥”话题引入来看体重变化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实例说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的相关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能出真知,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躬身实践,要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理。

(1)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结合讲授法。

课程导入:我们知道在人体的皮肤和体内都存在着大量微生物,首先来看人体体表微生物分布图,皮肤表面微生物数量平均10 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中微生物的种类超过500 种。

正常菌群:概念及意义,在肠道中微生物数量达到100 万亿,由此引入肠道菌群概念。

肠道菌群:通过《细菌-肠道菌群》动画视频来看肠道菌群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图片展示:肠道菌群失衡与很多疾病相关。

赵立平教授的健康新三观:以赵立平教授的研究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课程思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1 时间的味道——微生物与食品酿造

本章节来源第八章微生物与食品酿造(4 学时)——第一节微生与食品酿造。

3.1.1 单元教学目标

本节是微生物与食品酿造中真菌与食品间的关系,重点学习茯砖茶和毛豆腐形成中主要的微生物,进一步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友好关系,了解茯砖茶和毛豆腐的生产工序,从形态、功能和种类掌握其中主要的微生物,通过学习告诉同学们中华民族对于食物和风味的理解。同时启发同学们要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认真好学,逐步积累,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知识目标:掌握茯砖茶、毛豆腐形成中的主要微生物。技能目标: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尤其霉菌中根霉、毛霉、曲霉的区别。素质目标:珍惜时间,沉淀人生的厚度。

学生已知:从第二章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形态与结构中掌握了微生物的结构,细菌、霉菌、酵母的形态及构造等。未知:对于某些食品——茯砖茶、毛豆腐中的主要微生物仍不清楚。 能知:也知道很多食品与微生物有着密切关系。想知:到底其中的微生物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通过视频《百姓茶点——茯砖茶制作工序》探究茯砖茶发花的秘密——“冠突散囊菌”来认识该菌的特性,形 态、功能。通过视频《舌尖上的中国——转化的灵感》选段“毛豆腐”来看加工,进而引出生产中参与其中的微生物及作用?层层导入,一步步引出知识点。结合视频、图片、音乐在欣赏中掌握内化知识,最后二次时间创造赋予食物更多的风味,这是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实践中的滋味也是世道人心的感触,进而以《劝学》升华大家要认真学习,珍惜光阴,不断积累,用时间丰富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对国家、社会、人民有用的人。3.1.2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通过配图片和音乐构筑美感,启发同学思考。

课程导入:设问从图片中找到所有食物的共同点是什么?重点讲解茯砖茶、毛豆腐。

视频辅助讲解:茯砖茶加工关键——冠突散囊菌、毛豆腐 制作关键——霉菌、细菌、酵母菌等。

课程思政:这些美味的食物由时间二次创造,启迪人生的厚度也需要时间来沉淀。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思政课 高职生 案例教学法 有效性

课 题:本文为湖北省职教中心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编号:G2012C06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功能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曾被哈佛工商学院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目前学者们解释为: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而言,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有益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有利于师生充分互动,有利于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的功能

(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巴赫曾对案例教学的行为目标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基本框架。包括:对情景形成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对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分析;能识别并确定与案例紧密相关的要素和问题;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超越具体情景、具有更广阔视野和多种多样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思维与表达、交往与合作、决策与创新等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开发。案例教学还是模拟的“社会实践”,曾亲历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一位学生将哈佛教育的价值总结为:把通常需要多年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的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这给学生进入社会职场奠定了基础。

(2)有利于课堂管理。案例教学法是开放式的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自我,使课堂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得到消解。学生通过案例体验国情民生,增强感性,避免了学习抽象理论之“苦”,同时实现了师生双方有效沟通。学生充满兴趣而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促进了教学的良性循环。

(3)案例教学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升专业能力。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教师的重点不只在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案例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成为导演或艺术家,这对教师的角色和能力是一个多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对现实社会发生的焦点热点事件,学生迫切希望教师给予解读,教师同学生一道直面问题并探寻思路,既增添了课堂的新鲜感,满足学生的渴望,实现了课堂的有效,也使教师自身能力获得成长。

二、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识不到位

课后随机调查调查显示: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案例的价值,习惯于听故事、看情节是否吸引人;参与讨论的内在动力欠缺,没有很好地享受案例分析过程,不懂得如何抓住在解决案例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从教学效果看,可能学生记得的仅是几个故事而已。

2.案例针对性不强

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缺少课前准备,随便拿个事件做案例,结果分析不到位。因此在选取或设计教学上一定要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并且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时效性差

主要指资料、数据的过时。思政课的特点是与时俱进,教学内容须时时更新。如党的会议精神、新出台的政策、正在发生的重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有些教师图简便在教学中使用过时案例,甚至数据、事件本身发生了根本变化,还以过时的为依据,这自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技巧欠缺

教师对教学案例操作不当,引导不够。比如简单、直接、突兀地提问,或抓不住时机层层引入,或不能设计出最恰当的方式表现案例的情景。

5.对案例教学过程的点评不合理

其症状为:易简单化,即专注答案正确的或优秀的学生,对错误的或混乱的想法和观点,刁钻怪异的言论不予理睬:易否定化,即无意识地使用教师权威,粗暴打压,强行要学生接受主体观点或自身看法,忽视学生的思想和人格。

三、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组织与实施

1.如何选取思政教学案例

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曾在哈佛大学实施调查,得出结论,一个成功的案例要具备下列性质:应讲述一个故事(必须有趣);可以使学生对案例中人物产生移情(产生共鸣);含有从案例那里可引述的材料(体现真实);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为新决策提供参照点)。我国学者郑金洲则认为好案例的标准包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要在一定的时空框架内;具体生动的描述事件产生发展过程;能反映师生的心理变化;最近三年以内发生的事件;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遵循这些经验和方向,我们认为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突出如下几点。

(1)尽量使用经典案例。经典案例一定是真实的,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典还意味着权威,越权威越有说服力,能加深理论观念的建立。经典案例也一定是趣味的, 它的趣味吸引学生认真倾听、思考和评论。

(2)体现时代性。思政教师要随变化着的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课程内涵。在案例设计上,要重点关注社会上的焦点与热点,将具有时代特征和气息的内容吸纳到课堂以创造思政课的生命力。

(3)具有开放性。郑金洲认为“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案例应有开放性特征,包括信息的多元和答案的多项。

(4)凸显职业性。高职院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优先考虑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案例,最好能源于行业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和方法。

2.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情感和态度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问题,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善于激励以培育学生的探究心。大学思政课堂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做的重点就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的信心,以赞赏、表扬和鼓励去帮助学生释放求知欲和思辨力,侧重过程。

(3)做好诱导,让学生愉快地分享过程。教师在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后不能急于给答案,一定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在发现学生有困难时可以提供简单的分析路径。比如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如何找切入点,关键信息提示等。最后教师要做整体的分析,将思路与方法一同交给学生并告诉学生案例分析的目的不是寻找结果,而是学会掌握正确的方法。

(4)做好评价。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带给学生成功感,激励学生继续向上。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及时”指要做到重视每个观点并给予说法,体现尊重。“准确”是要客观公正,体现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全面”指评价要采取多种方式:自评、他人评和小组评、等级评和评语评相结合,体现合理性。

参考文献: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

现阶段,为了更好的发展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以高校的大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并针对高校的教育特点,结合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教育方式,对高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工作。将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思政高等教育中是现阶段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课程的主要方式有效的讲解了当代国家大事,培养了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才能的高科技技术人才。本文主要是对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思政高等教育分析。

一、主动驾驭新媒体,占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高地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家政府机构就颁发了有关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要以新媒体时代中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化的思政教育工作,掌握网络化思政教育的主导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逐渐的改变,网络上的信息量也在逐渐的加大,从网页到贴吧,从微博到微信,这些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在不断地变换中找到自己有力的传播方式,并且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欢迎,同时打破了传播者和受众的限制【1】。

在高校当中,年轻的大学生相比于资深的思政教育者来说,更容易接受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而且速度快、能力卓越,有效的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者和受众,但也对高等教育者的工作产生了挑战。作为一名资深的思政教育者,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中掌握高校学生的发展动态和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就必须紧跟新媒体时代的脚步,主动了解学生群体中受欢迎的传播方式,从而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方式,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相互关注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传授搜索技巧,鼓励学生参与更新教学案例

在实际的思政教育课堂中,主要是以理论基础为主,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案例是大多数教育学者采取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在引用实际案例的时候,教育者大都是设定一个场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念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并且提出自己的理解和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当然,可以让学生自行去寻找相关的案例,但是要求教师提前对学生开展相关的媒介素养思政教育指导课程,使学生更好的去寻找有效案例。这些指导课程是由高校的图书馆、网络信息以及实际经历等构成,这样就更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益。在思政课堂上,还可以让教育者先举出一个案例,再由学生举出相同的案例,通过对不同时间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更好的了解,更能够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有效利用。

三、构建网络课堂,丰富高职思政课程形式与内容

现阶段,有很多的高校通过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了一个更好的突破,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的技能。而高校的思政教育更是培养社会型人才的关键,也需要结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建立一个适用新媒体时代的新道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技术思政教育课堂。在这种网络化的思政课堂上需要四种内容:第一就是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其中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知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等,可以通过每日的一句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感受到时政教育的魅力;第二就是有关的案例分析,其中包含新闻政策、国家大事等有关的案例分析,但也要注意案例需要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最好是最近发生的,学生们都在议论的实践。从而吸引学生进行讨论;第三就是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分析,根据他们学习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例如对商业学生讲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艺术设计的学生讲有关的版权维护;第四就是为增加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力度,建立一个自由的、合理的交流平台,从而制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课堂气氛【2】。

四、解读热点新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理想理念等。数字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现阶段在高校进行教育工作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对社会急剧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有关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理解,因为它们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思想的建立。要先正确的了解这些知识,就需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有关的高科技技术。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国家大事,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和理解对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建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只让学生进行思考,要引导学生同自己一起分析实际案例,从而更好的认识新媒体的媒介意义。因为,虽然新媒体代媒介素养融入思政高等教育中为学生和教育者带来了另一种教学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媒体信息量过大,无法确认信息的准确性,这就需要通过反复的验证和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体现在学生成长成才各方面,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而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到思政高等教育更是促进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要求。因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高科技技术的卓越发展,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以新媒体时代的素质要求为基准对学校的学生进行要求。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思政高等教育工作中是大学校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应用

G711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合理调整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以及知识内化两个环节。传统教学往往是课堂上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外完成知识的内化。而翻转课堂是课外完成知识的传授,由学生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获取。学生在时间安排上比较自由,在学习选择上也具有个性化,并且能够进行知识的存储,为知识的消化及巩固提供便利。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安排具体的任务由学生通过合作以及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信息,使其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如此一来,课堂的互动性显著提升,教师也就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所以,翻转课堂使学生学习更加自主、更加具有x择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

一、翻转课堂在思政课程中可行性分析

思政课程的内容并不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然而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课程理论知识,但是却很难做到知行统一。例如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的“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公共生活”以及“社会公德”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其中以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以社会公德的养成和实践作为教学难点。针对这种类型的教学内容,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理论,知识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从而在课堂上能够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与实践,从而实现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有效提高。

二、翻转课堂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要想使翻转课堂在思政课程中发挥作用,必须对翻转课堂进行科学设计。至此以“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为例,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课前设计分析

知识传授是课前设计环节的重要任务。翻转课堂需对信息化技术以及大学空间资源进行利用,有效落实章节知识的预习。因此,该内容的理论知识准备工作可在教师的大学城空间里得到体现,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视频、教案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资料以及教学案例等,这些信息量丰富的媒体信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开展问卷调查以及实践作业的“校园公德观察”。前者是关于社会公德意识的调查问卷,学生可在教师大学生空间主页上参与调查,完成问卷后,学生即可看到显示的调查结果。通过调查的参与以及调查结果的显示,可有效促进学生对社会公德意识的反省。后者是学生组队开展校园社会公德拍摄调查,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包括礼貌待人、团结互助、爱惜公物、环保节约以及遵纪守法等。标明照片的具体信息,科学整理拍摄内容,将作业上传至大学城空间,包括关于社会公德问题的探究。课堂环节将引用学生的调查成果,将其作为课堂活动设计的引导内容。

(二)课堂活动设计分析

课前设计凭借有效的预习安排,使教学的时间更为充裕。翻转课堂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利用,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显著提升。知识内化则是课堂活动设计环节的重要任务。章节内容中具有较多适合安排的课堂活动,例如“我为社会公德建设做参谋”。活动的开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进行情境的创建。使用多媒体进行与社会公德相关的影像的播放,向学生展示“校园公德观察”作业,对现实中社会公德的教学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明确任务、合理分组,适当设置小组人数,进行“我为社会公德建设做参谋”的方案设计,各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汇报小组提出的方案。再次,执行任务。结合社会公德现状,小组成员一同进行讨论,判断提出的观点是否合理,提出8-10条有关社会公德建设的建议,整理得到小组方案。再次,展示成果。小组组长上台进行汇报,其他组准备提出各自对该组汇报成果的观点。最后,总结评价。对此次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采用三种评价模式,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将活动的成果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至班级共享平台,为学生的复习与共勉提供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的应用,也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教学方法,例如自主学习法、实践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及讲授归纳法等,从而促使翻转课堂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结语:

翻转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对其学习实践进行引导。凭借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及积极性,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预期。而思政课程中的活动实践,则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培养,促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修养、遵纪守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慧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校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32

1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开展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特别强调高校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探索实践教学育人的长效机制。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是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的重要方式,承担着“育人”的重任,是培养“厚德”人才的基础和载体。而如何借助思想政治课这一载体,培育综合型的高职人才,一直是我们思政教研部同仁们思考探究和摸索实施的教学内容之一。

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于公办高职生和本科层次的大学生而言,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更有待于提升。不少的学生对思政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抱着应付的心理学习,对思政课学习不感兴趣也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它当做“睡觉课”、“玩手机课”,甚至有极个别学生把它称作是一门“大学生洗脑课”。学生情况的这一现实,对高职院校思政教研部同仁来说,面对着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的艰巨重任。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厚德”人才方面的作用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通过另外一种教学方式即借助校外实践教学作为培育“厚德”人才的有效补充。

2 我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及其取得的成就

我校地处风景秀丽海滨城市厦门。厦门不仅景色宜人,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人文环境非常优美、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拥有独具侨乡爱国主义文化特色等等,这先天的优势为思想政治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教育资源。为了便于每年开展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我校思政教研部与嘉庚纪念馆、厦门历史博物馆、厦门经济特区展览馆、闽南风俗陈列馆、大嶝岛战斗英雄观光园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福建省教育厅对我校思政课的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中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36%的学生认为应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各环节所占比例如图1)。

结合学生的这一学习要求,本着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借助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方法,力争做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把课堂精辟讲授和师生共同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我校教学一大特色。

全员参与。从2008年至今8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即所有的思政老师和所有的大一新生,全部参加校外实践活动。老师们分别负责各项校外实践工作的安排:事先的安全教育、与基地联系、组织学生报名x择实践基地、负责安排车辆、实践的协调安排以及组织参观等,虽然这些工作繁琐而复杂,但我们依然坚持让全部学生参与的原则。从2008年至今,活动已开展8年,已经组织几万人参加此项实践活动,而且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成果。

学生学有所获。学生能从中有所收获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在参观集美嘉庚纪念馆时,很对学生对嘉庚先生称赞佩服,并将其作为个人的榜样。另外, 2009年我校组织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课教学参加厦门市组织的“参观嘉庚纪念馆观后感有奖征文比赛”有四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学校荣获组织奖;2008-2015学年,共有池细妹等96名同学荣获“兴才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优秀论文奖”;通过参观,让我们的学生能有此感悟,是理论课堂很难做得到的。

教师教有所成。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得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学校的边缘学科逐步上升为学校的品牌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改变了学生以往对思政课“单调、枯燥、纯粹说教”的看法,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通过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程度,同时也凸显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借助于思政课的校外实践教学,思政教研室教师们在教学案例评选大赛,福建省以及国家的思政课教学比赛中都曾获得佳绩,还有多名老师获得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立项。校外实践的开展不仅让同学们从中学有所获,也让教师们教有所成。我们所取得一系列成就,又提升了思政课的地位,改变了思政课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同时得到同行业以及领导专家的认可。

同行专家的认可。福建省高校专家评估组成员薛育宁教授、厦门市教育局郭庆俊副书记、厦门市教育局陈琦处长、厦门大学学院副院长石红梅教授、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梅进禄副教授等多次亲临我校听课,高度肯定了我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省专家组到我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检查,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我校思政课教学特色明显,尤其是思政课的实践活动能长期坚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中反映良好,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在此检查中,我校思政教研部以民办高职院校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了检查评估。

3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活动开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校外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外实践教学弥补了理论教学之欠缺。长期以来,我们所谓的培育综合性高职人才多是停留在字面上、课堂上、理论上的教学,认为“腹中有诗气自华”,多读几本书、多上几节课,就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就可以具有高尚的品格。其实,纯理论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的低效率低下的现实告诉我们,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尤其是思政课的课堂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培育一批厚德精技的综合人才。而借助学生容易接受而又喜爱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使社会真实的案例融入学生头脑,再使学生的所思所想落实到社会层面、生活层面,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到渠成地将他们培育成高职综合型人才。

其次,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通过一系列校外参观活动架通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桥梁,突破了当今思想品德教育客观上存在的盲区,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力图达到却没有达到的一个区域。通过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封闭在校院里的学生提前见识下他们即将步入的社会,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铺垫。在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来架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桥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高职德育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厚德”人才做好铺垫。

最后,校外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教学能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良好的教学手段就是其中之一。校外实践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它的开展要求教师们必须走出课堂,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只有借助于校外实践,才能向同学们真正讲清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并领悟理论内容,特别是中国化的理论内容。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教师们的科研能力也有所提升,校外实践活动为教师们的科研提供了充的课题材料,为教师们的课题申报、课题研究、文章的撰写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是培育“厚德”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培育“厚德”人才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校外实践可以弥补理论课之欠缺,改变传统、单调的“授课-听课”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育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校外实践可以让学生把课堂讲授的理论点与实际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弗雷斯特・W・帕克.如何成为优秀的教师(第3版)[M].朱旭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何捷著.教师职场36忠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

中国分类号:G621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在当代大学生中已高度普及。大学生在接受海量信息的同时,也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和消极信息的影响,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崭新课题和艰巨任务。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隐式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均是施教主体。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民办高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

就民办高职高专的生源来看,大部分学生是因分数较低无法进入一般公办院校读书而做的选择,少部分学生是对高职院校专业的兴趣。就我从事思政教学五年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学生文化素养较差,对思想政治课也缺乏兴趣,上课不专心听讲,是很多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普遍存在现象。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方式呆板,无法吸引高职大学生的兴趣。“90后”大学生个体意识强,讨厌父母、老师、同学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要求,单向的教条式的说教让学生产生倦怠、消极情绪。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洞,脱离现实。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空洞的政治说教,学生觉得可有可无,对自己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没有帮助,因此,旷课、迟到、听课心不在焉就不足为怪。

(3)高职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如基础知识差、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动力不强、对思政类的文科课程不感兴趣等。

二、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增强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教学方法创新

针对数字化环境下新媒体学生思想发展新特点,采用多媒体、讲座报告、社会实践、情景剧目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冲击着传统思想道德体制,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陷人价值观念模糊、道德信仰迷茫的现状与困惑中。课堂上可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辩论,老师再加以引导。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和网络教育,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跟上时代潮流,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于教学工作,以案例、图片、影像、游戏等形式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氛围下感知教育信息,充分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视等各种感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和多样化。例如,我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时,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避免纯理论的灌输,避免说教式讲课,而是调整讲学角度,以平等互动的方式,积极发挥多媒体的功效,将理论讲授、案例研讨、视频插播、网络交流等方式灵活有效的运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教学内容的创新

新媒体不同于课本,它们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简单地将教科书内容复制于PPT,只能是教科书的电子翻版,由于内容和形式表现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知识与现实社会新闻的交汇点,将国家大事、百姓难事、感人故事等事件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来。比如,讲到人生内容的时候,可以把平常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一些励志事情、人物访谈等作为教学案例,这样讲解起来就会非常生动。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这都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效性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使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新媒体相结合,效果会相得益彰。此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沿袭普通高等学校学历教育的模式,而是应该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应以此为主线,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和教育,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

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无趣、无效,甚至负性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或“趴倒一片”时有发生。造成这种低效的课堂教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与我们的教学管理尤其是课堂教学管理有关。依照笔者的经验,课堂上引用“竞争机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出小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为了培养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每次上课要求一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播“新闻”,而且必须采取PPT或者视频的方式,其他小组可以自由提问,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加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管理;同时每个班级建立一个思政QQ群,针对课堂的表现发表教学的反思和心得,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就课堂教学管理提出对策,学生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使新媒体与课堂教学管理积极的融合,创新教学管理方式,为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主体式自我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应全是说教,新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施教主体除了教师外,也可以包含接受教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布置任务,激励学生自主设计PPT或拍摄DV,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优秀作品,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一玲.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用的现状调研与分析.黑河学刊,2013年第10期.

[2] 张毅翔,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新媒体的实践与思考.北京教育,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