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60
快乐教学是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如能采取快乐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那么,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快乐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进行探讨。
一、精心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乐学”
“教学的秘诀在于调动参与。”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环境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自觉萌发学好知识的渴望心情,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加有效。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美术知识内容的性质特点,创设出有效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美术学习。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节日》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多种形式感受节日、表现节日,并使学生在对节日民俗文化的了解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各种节日的认识,笔者主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国庆节、泼水节等各种节日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图片,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被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节日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再鼓励学生把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样子用材料或者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教学,由于有了前面直观的情境做基础,学生在学习时显得更为轻松,游刃有余,深化了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创设媒体情境的教学方法,快速引起学生共鸣,进而使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打造游戏课堂,激励学生“好学”
寓教于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小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美术学习内容的特点,打造出游戏课堂,让学生在美术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美术,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进而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更加爱好美术学习。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机器人伙伴》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机器人伙伴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从小树立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笔者鼓励学生利用熟悉的材料,如易拉罐、报纸、纸盒、木棒等,根据自己对机器人功能的想象,装扮出自己想象中的机器人的样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给机器人配上适当的语言、动作,然后,让学生的机器人作品进行“机器人大战”“机器人比赛”“机器人舞蹈”等各种游戏活动。这样一来,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生不仅对机器人的性质、构造、特点等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而且在这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也真正感受到了美术学习的快乐。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打造游戏课堂,让学生进行快乐的机器人游戏活动。这样一来,既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必要的美术知识,而且在这愉快的游戏中学生也显得更加好学起来,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会学”
在课堂教学中,良性的竞争机制是激励学生广泛参与以及维系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需要,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并尽可能地发挥最大潜能,优化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妙用纸盒》一课的教学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妙用纸盒制作出动物的各种造型,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四人为一组,展开小组作品晋级活动,通过比赛竞争,让同学们选出在动物造型、材料、外观、设计等方面最优秀的作品,然后,再让学生采用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此一来,每个小组成员的主人公责任感就被充分激发了出来,每个学生都奋勇争先,在纸盒材料的选择以及动物造型的设计上纷纷献计献策,迫切希望自己小组制作的作品能够胜出,这样教学,既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把竞争机制引入了美术课堂。这样教学,学生在良性互动的氛围中不仅增强了学习体验,而且真正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使整个美术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字:小学美术;创造能力;有效途径
G623.75
正文:
一、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性
1.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发展学生的个性的需要,更是当代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
美术和其他的科目不同,它需要有独特的思维,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超强的动手能力,正是由于它具有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因此,我们的教师要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2.适应新教育理念的需要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曾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教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创造力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是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需要。
还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想使整个社会都具有创新精神,就要难生抓起,就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步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二、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1.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节成功的美术课,首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样以来孩子们才能带着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美术中他们才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使自己的智力得到开发,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在讲授《有趣的泥彩》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们展示了由泥彩做成的小动物们,像大象、金鱼、兔子、小鸟等,当笔者拿出这些模型为学生们展示时,他们立即来了兴趣,有的学生说:老师,这个东西好漂亮,怎么做的呀?还有的调皮的学生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一个啊?见学生们来了兴致,笔者顺势开始了本堂课的教学,既然大家斗殴这么想拥有一个泥彩,那么一会儿老师把材料发到你们手中,咱们一起做好不好?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且有趣的导课方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本节课又是一节想象加动手的课,这样不仅开发了学生们的智力,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2.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同样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也承担着这样的任务,但是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心灵的陶冶。只有当学生们的精神是高尚的,他们才能有更强的创造力。
比如,在讲授《茶香四溢》这一内容时,笔者专门学习了茶道,在上课时,笔者为学生们展示了绿茶――龙井茶的泡法。尤其是当学生们看到龙井茶在透明的玻璃杯慢慢飘落时,学生们都很惊叹。有的学生说,她们像仙女,轻盈的起舞。当听到学生们这样说,笔者更坚定了自己的教学是成功的,因为学生们感受到了美的事物。所以,在平时的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美、品味美,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创造力得到培养。
3.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小学生们天生就具有很强的想象力,有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是异想天开,其实不然。当面对这样的学生时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且加以引导,即使他们缺乏这种想象力,我们也应该想办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这种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笔者的教学案例,来体会一下。
比如,在讲授《染色图案》这一内容时,笔者并没有按照课本中的教法来进行教学,而是先准备了一些民间的工艺品,像扇子、剪纸等。当这些材料准备齐全了以后哦,笔者让学生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因为观察是想象的基础。待学生们发现了各自的特点后,笔者提出相应的问题,问题1:在生活中,你们能经常见到这些图案吗?学生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问题2:既然我们见过形形的图案,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画几张图案呢,当画完这些图案时,最好再涂上颜色,因为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形象生动。
当布置完任务后,学生们纷纷动手了。快下课时学生们一般地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学生画的是受伤是小动物。当问到他,为什么小动物身上的伤口是暗红色的时候,他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他说,这表示小动物受伤很久了,我想让人们都去关注这个事情,都去保护它们。
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要教给学生们一定的方法就可以了,想象的能力让学生们自我发挥就好了。就像这个学生一样,不仅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术,还能关注社会问题,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吗。
4.培养创新精神,造新启美
创新精神不仅是美术所需要的,更是学生们成长、成才之路所学要的,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我们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们在美术中的创新精神,笔者常常为学生们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问题。
比如,在讲授《形体切挖》时,笔者先让学生们思考一会儿,再回答什么是切、什么是挖。当学生们弄清楚这一问题时,笔者展示了一个实物的板凳,然后让提出问题,这个实物的板凳是如何切挖出来的呢?试着描述一下。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们一步步的就打开了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慢慢的增强,审美的能力也越来越高了。所以,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们爱上美术。
参考文献:
[1]丁月芝.乌海市初中生美术学习评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小学美术 想象画 课堂 教学 激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想象画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把握正确的方法,鼓励大胆创作,孩子们的内在潜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想象画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想象画创作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所采用的主要激趣方法有:
一、教师示范激趣
美术课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性,而示范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体现。以往很多学生听老师讲课时觉得津津有味,师生交流时津津乐道,兴趣盎然,而面对作业时却一脸茫然,无从下手。在示范的状况下,学生是亲临其境的,是直接的感官反射,是直接的心理反应,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就会产生一种欲望,就会去尝试表现。老师示范时的情绪、状态、动作反映到技术上的线条、色彩、色调、构图、画面调整处理等等都会刺激学生的眼球,作用于心理,化为直接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态度转化为持久的兴趣。通过示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认识变得简单而容易接受。教师示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的想象画创作思路更容易拓展,并由此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受。
二、赏析激趣
构思新颖、构图完美、表现生动的想象画作品,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通过作品欣赏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加深对画面艺术境界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与网上资源,选择或制作优秀课件,尽可能地多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想象画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通过作品欣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与创作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激趣
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形、图象、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因此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如教第五册《鱼儿鱼儿告诉我》一课,我首先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录象,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鱼儿优美的外形和奇特的功能。再展示老师结合鱼儿的形态特征设计的各种新颖独特的作品,如鱼形枕头、花瓶、澡盆、房屋等,根据鱼儿的功能特点设计的潜水器、吸尘器、茶壶、飞行器等,学生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画面上游来游去的小鱼儿,老师的设计意图与科学原理就会弹出画面。教师不用多费口舌,学生的创作欲望早已喷涌而出。
四、古诗词激趣
中国古代诗词浩如烟海,风格各异,积淀了中国几千年来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人以强烈的感染。如第八册《小桥、流水、森林》,老师充满感情地朗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杜牧的《山行》或贺知章《咏柳》,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景物的喜爱,拓宽学生的想象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
五、创设情景激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有趣的、有针对性的、富有实效的情境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快乐的学习中。如教学第九册《奇思妙想》,课前我给学生展示一幅自己没有画完的人物画:头发是一片片的树叶,辫子是一根根的柳条,头上开满鲜花,她的面部和身躯是有意留下的空白,“美丽的春姑娘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帮帮老师!”学生的思维马上就活跃起来了。
六、游戏激趣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具体思维和直觉思维居多,而且活泼好动,尤其低年级学生表现最为突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动手动脑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第四册《有趣的字母娃娃》一课时,我编了一段字母操,让学生跟着我的口令动起来:“双手合拢抻拇指,字母大A我来变;双脚立正手扬起,我是Y字好威风;弯下腰来手触地,你们看我是个n;你我弯腰手触地,并在一起就是m……”学生们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愉快的课堂氛围里、融进了字母娃娃的创造之中。
七、评价激趣
人的潜意识里,总是期望得到别人的赞许与肯定,小孩子表现尤其突出。学生的作业评价教师应持重视的态度。小孩子的作品在成人的眼里不可能尽善尽美,教师评价时一定要挖掘其“闪光点”,肯定其成功之处,再温和地指点“微弱”的不足。为了肯定学生的成绩,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的走廊、宣传窗等,展示他们的作品,把特别优秀的作品寄出去参赛拿奖,参加画展,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字:初等教育艺术素养课程改革
在我国,初等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人一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我国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工程。在我们最初接受教育过程中,最开始有自己想法的融入在小学教育阶段,因此这对于小学教育属于一种考验。我国的小学教育,最主要的是较好地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我国的初等教育中,艺术素养课程基本上很难得到教师跟家长的关注,除非是专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机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初等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就艺术教育为研究内容,为提高初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从初等教育的艺术素养课程进行改革入手,在改革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
一、初等教育专业下艺术素养课程的现状
在我国最开始的基本课程是有关于艺术素养的课程,可是到现如今很多小学教育中的艺术素养下的课程普遍没有得到我国教育的关注,因此这对学初等教育专业下学艺术素养课程的学生是一门考验。目前在我们地区的小学教育中,基本没有专门的美术课教师,大多是不分文化类和艺术类的一个教师兼任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由于经济的限制,武陵山地区的中小学的美术设备相对较差,农村家庭的学生拥有完整的美术器材的人数很少,甚至可能一个班的学生没有一套完全的美术器材。当前很多学生脑中基本没有“艺术素养”这一概念,比如在武陵山区的美术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模式要么是让学生自己随便画画,要么叫学生去模仿别人是如何画画的,或教教简笔画,甚至有的是用来上语文、数学这些所谓的正课,做这些正课科目的习题。虽然国家的教材中有美术课本,可是很多学校都没有真正开设这堂课给学生,一是因为学校没有相关的器材设备,二是在我国升学机制的影响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正确认识艺术类的课程,缺乏“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意识,三是有的学校的确缺乏师资力量开这门课程,因此,美术课大多会被别的课所取代,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堂也只是会講一些理论课和简单的一些图画内容。多种因素综合导致即使聘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仍然无法有效地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二、艺术素养课程改革研究———以美术课为例
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必须要对他们进行一个系统的训练,必须要将他们审美的方面作为切入点,因为一个人若不懂什么叫审美,那么对美的认知真的没有什么感觉,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颜色搭配是提高审美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培养,要偏重于颜色搭配,进而提高学生后期的构图能力。
(一)在课程开发上要强调通识性和实践能力的融合
在艺术素养这门课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将通识能力进行有效的融合。在课程的改革上必须注重艺术素养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并且在新课程的开发上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在学生学习艺术素养课程中,学美术课程的学生,学校应该要搭建一个小学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们在合作学校中教学生这门课程,并且利用合作中来共同建立美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标准[2]。
(二)在实践活动中要提高创新能力
学艺术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的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增强他们对颜色的认知。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的基础上要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小学教学中去。为了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激发学生的灵感,在进行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对之前的课程方式实施改革,真正意义上实施和运用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重点安排关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比如黑板报设计和手抄报操作少一些理论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操作,通过这些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
三、艺术素养课程的研究———以美术课为例
(一)案例教学法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艺术素养课程中,要想打破之前的常规思维能力,就要打破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之前枯燥的理论知识方法。所以案例教学法就是打破这一教学方法,以生动的案例来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和灵活的掌握知识[3]。
(二)活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的存在,无论是在学生的生活中还是课堂中,都是存在着美,因此这要我们学生具有发现美的能力。所以要想提高这一能力,我们教师必须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做基础,通过活动让学生们提高对美的发现能力和对美术的认知能力,也让他们爱上美术这门艺术课程。
四、结束语
艺术素养课程教学作为学生艺术的课程,是一门作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的课程,它的主要课程设置必须要符合我们当今时代下的科学性和综合性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有助于初等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提高现在初等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才可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在当前阶段,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必须具有普及性以及通识性,这也是有效提升师范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长胜.教学基本要求设计研究———以初等教育(美术)方向中国美术史课程为例[J].戏剧之家,2016(6):205-205.
[2]黄耿东.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以美术课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5(6):28-31.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范文5
现代儿童的美术心理发展规律需要一种旨在培养健全人格的新型美术教育,而这样的教育重在发展其多元智能教学理念,正与多元智力理论的很多观点相同。在美术学科教学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才会得以更好的提升。
美术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按照学习活动方式把美术学习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这样的划分,把每个领域的目的、内容以及所要让学生掌握的技能技巧、各种能力的培养更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把控和学生的自我调节。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既要将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是美术活动所必需的这些智能特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又要在发展其优势智能的同时带动其弱势智能。
随着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全面认识,两年来我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寻找着多元智能理论与课堂的结合点,努力使课堂成为创新火花不断产生、碰撞、交流的智能培养阵地,让课堂绽放“多元智能”的色彩。
下面我们就从实际的教学案例中来分析两者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
如《城堡》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圆形、半圆形,用圆形、半圆形观察、概括景物,并利用它们画出简单的城堡图片。
开课时,我运用自己的语言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行看图猜童画故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语言魅力。接着,启发学生运用语言智能进行畅谈,有的学生简单地讲了《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并进行了故事接力赛等等,这正是锻炼学生语言智能的好时机。
在欣赏环节,出示了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用语言去评价作品:你认为哪部分画得好、值得借鉴?哪里变成怎样会更好?学生们能争抢着发言。我想:语言智能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是训练他们能说一句完整的话,学生只有说得出才能画得出。
美术课上的绘画活动,恰恰需要学生用图形概括结构,进而想象城堡造型和特点,最后才是在一张平面的纸上塑造立体的三维空间形象。这种组织画面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每个孩子视觉空间智能的体现。
为了上好《城堡》一课,我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城堡的资料和童话故事,通过查图书、询问家长和朋友,更多地了解了城堡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拓展了生活空间,学会了与人交往,这也是人际智能在美术课中得到发展的体现。
一节美术课将多元智能贯穿教育之中,体现了学生身上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发挥。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从兴趣入手,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以探索与实践、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掌握了城堡造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更是对学生自知即自省智力的一种培养模式。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蕴藏着的创造潜能,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善于交际的孩子可以做组织工作,具有语言能力的学生可以启发大家联想,空间感发达的孩子可以担当组织画面的任务,而这种共同的合作学习无形中又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智能。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范文6
一、美术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常态化后,在日常美术课堂教学调研中,总会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或视频去解决技法演示问题,看不到徒手示范。他们的理由是避免限制学生的思路,其实,背后隐藏着学科本体弱化和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失的大问题。这在笔者对区域内近150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得以证实。教师们昕学的专业花样繁多,有的学国画、有的学油画、有的学版画……而中小学美术新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几乎囊括了美术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画、版画、雕塑、速写、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模型设计……这么多专业集于一身的教师实在难觅,更何况教师队伍中还有不少非专业的和一大批刚入职的,所以,这—现象有其普遍性。其他区县就此问题也开展了相关的培训,比如速写、中国画、版画等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由于统—培训没有选择性而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削弱了参培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培训内容没能与教材接轨,受训后教师即便拥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因缺乏课例指导而影响教学效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如何提高本区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已成为笔者关注的—个焦点。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即基于教师现状和需求而开发的“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
二、“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开发
2013年,教育部教师司颁发《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教师培训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依据此文件精神,笔者组织区名优、骨干教师着力开发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
(一)“菜单式”概念
这里的“菜单式”,是指对小学段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上教版)美术新教材和初中段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上少版)美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相关美术专题进行梳理,并以此建设许多菜单式的专题培训课程,体现培训课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二)选用“菜单式”的原则
选用“菜单式”的原则,源自《意见》中提出的“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
(三)“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框架
“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框架,源自上教版小学美术新课程和上少版初中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区域教师教学现状与需求而生成的八个专题,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探索有效的衔接策略。(“‘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框架”详见表1)
(四)“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师队伍建立
“菜单式”美术专题的培训师主要在区域学科教师团队中产生,他们均是区域学科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特色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每个专题安排1至2位负责人,主要是看教材上该专题课例的量而确定的。如果是课例较多的专题,就安排两位负责人,—位聚焦教材解读与课例研究指导,另—位聚焦技能培训。这支队伍组建后,先由区域学科教研员给予培训指导。教研员通过解读美术教师培训课程的样本予以引领,各专题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分头去创建专题的培训课程框架。等各专题课程建好后,教研员再组织培训师集中交流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研讨,同时邀请上海市名师基地导师莅临指导,最后生成比较成熟的专题培训课程。
(五)“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考核要求的拟定与推行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考核要求的拟定,是通过组织培训师共同商榷、教研员梳理完善的基础上产生的,旨在更贴近学科教师的需求,提高培训效率。
《意见》中第四条指导意见:“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我们在落实“菜单式”专题培训时紧扣文件精神,将课程选报方式和考核要求同步推出,让教师在选择专题的同时明确参与培训的目标。这样,全体教师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在明确目标下开展学习。
在区域“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的“报名细则与考核要求”中规定:
1-2年教龄的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八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个专题的—个教学案例。
3-5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五个专题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个专题1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以及教学论文—篇。
6-10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四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以及教学经验论文—篇或—项课题研究。
11-15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三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并递交一项课题研究或创建—个专题培训课程。
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两个专题的培训活动。递交—个单元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以及—份教学经验论文或—个专题培训课程。
也就是说,“菜单式”的培训既有选择性,又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而保证教师经过专题培训,能具备足够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六)“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模式
为了有效突破“研”和“训”两张皮的现象,在组织开展“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的过程中采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予以实施。即美术教材中相关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常态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有效接轨,在教师的心中留下—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即便是观摩他人的课,也会觉得身临其境,完全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体验培训的快乐和收获。这样的培训方式符合《意见》中提出的第三条指导意见:“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
(七)“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时安排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时安排,每个专题均预设20课时的培训内容,其中4个课时着重于教材核心知识技能与教学教法的解读;4个课时为专题典型课例教学设计的集体研讨;8个课时(周六全天)为美术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样,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去充分地探索与美术教材相应的专业技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演示能力;最后4个课时作专题课例的展示与研讨,让教师们在参与中感悟、提升。
三、“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具体实施
因篇幅所限,本文以《纸艺》专题为例,介绍“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纸艺》专题培训课程内容安排(详见表2)
(二)《纸艺》专题课程具体培训方法
1.教材分析人手,明确主干知识
《纸艺》专题培训课程内容,均源自上教版小学美术全套教材(十册)所有《纸艺》课例。首先解读该套教材《纸艺》课例的主干知识、核心技能,以及教学教法要点。不少教师由于学校工作安排的缘故,常年任教低年级或高年级,对整册教材关于《纸艺》专题核心知识技能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通过这样的培训,有助于教师埂好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
2.知识技能结合,提升示范能力
《纸艺》专题培训中美术专业知识学习后,马上进入与教学对应的纸艺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帮助学员快速把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教学演示的技巧。自主报名参加《纸艺》专题培训的教师同处一室共同实践,教师们均感到似乎回到了大学校园,几乎个个陶醉其中,全然忘记了今天是双休日。现场创作的作品富有创意,也为后续的《纸艺》专题课例教学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1、图2)
3.课例设计研讨,完善教学方案
专题培训中的《纸艺》专题典型课例,作为教师今后自主研修的范例,一定要参培学员作深入的了解,有个过程性、整体性的实践体验。所以,在理论培训时就指定两节专题课例:小学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和四年级立体纸艺课例《纸环花开》。要求本专题所有参培学员回去先做好这两节课教学方案的预设,在此基础上组织学员依据所选的课例进行分组研讨。研讨活动上,先让将要承担这两节课教学展示任务的青年教师在组内交流,然后组员们结合自己的预设提出完善的方案。比如《撕撕贴贴变成画》一课,“如何帮助拇指姑娘重建美丽家园”不仅仅是导入激趣,可以作为本课教学的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习得撕纸方法的同时也懂得了帮助他人的意义,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又如《纸环花开》一课,教师就以单一的纸环造型设计花朵,每个学生只要将花儿组合成—件作品即可,教师们提议是否结合春暖花开时节,营造一个美丽的画面,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又可激发创意表现的热情。因为教师们个个有备而来,思维非常活跃,创意教学的金点子快速生成。比如,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一课的学生创意表现的方式,教师预设一个故事情节,并将定格的画面分成八个小组去完成,最后全班合力完成一件大作,让所有的学生体验美术创意表现的乐趣;又如,四年级美术《纸环花开》一课,因为是一节纸立体创意表现的课例,在作品表现形式上以学生熟悉的花卉为主题,用纸环塑造形态各异的花朵,全班共同营造一个富有春天气息的画面。从而有效提高了单位时间研讨的效率。(图3、图4)
4.课例教学展示,深化培训效能,
《纸艺》专题课例(小学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和四年级立体纸艺课例《纸环花开》)通过分组研讨后,主备教师负责实践研究;两位承担展示课的教师,其中—位教师通过借班方式展示;教研员协同学科核心组教师及专题负责人,共同深入课堂予以指导;在一周后再面向全区学科教师展示最后的研究成果,让与会的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年级段《纸艺》课例的教学教法。整个活动方案由教研员及专题负责教师共同策划,比如整个活动的安排、发放材料的呈现方式、与会教师的签到、课堂教学观摩反馈表的设计、展示课例的摄录、研讨活动的过程记录、活动后简讯撰写人员的落实、展示课教师执教后反思的落实、主题研修活动的总结等。整个专题培训采用知识与技能衔接、教学设计与课例观摩跟进的方式,可以让参培教师不仅明确了全套教材各年级段《纸艺》课例的整体架构以及核心知识与技能,还知道了典型课例在整册教材中的教学策略等,切实有效地发挥了经验辐射作用。最后的专题课例现场观摩与研讨,可以进一步加深认识,比如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规范化表述方式、纸艺教学要点、该年级段学生学习纸艺的特点等。同时让还没参加专题培训的教师在集体观摩中对区域组织开展的“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活动有个先知先觉的机会。与会教师的教学观摩反馈信息,也让专题负责人进一步审视自己的专题培训效果和不足,便于及时完善专题培训课程,为其后的专题负责人提供借鉴。(图5至图7)
四、“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成效
如今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培训与教学一样,应该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本。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习单的形式去引导教师及时反馈专题培训的感悟以及建议,以便培训师在第—时间予以改进与完善,为后续专题的有序推进提供借鉴,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科教师,推进新课堂实验的步伐。在培训师的共同努力和参培教师的积极参与下,不同层面的教师都有了新的收获。
(一)青年教师在参与专题培训中加速专业成长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采用自主报名的方式,使得不同层面的教师汇聚一堂,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们对美术课堂教学探索的热情被点燃,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向“学的课堂”迈进。如实验小学小曾老师,刚休完产假就投入到《纸艺》专题培训中来。通过纸艺系列化的培训活动,对正在创建的《纸盘艺术》校本课程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三年级的一节《巧剪纸盘鱼》在市级主题研修活动上展示,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课堂导入环节,通过用剪刀对纸盘剪三刀的方法巧拼一条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请学生上来试一试:“你能变出什么?”学生组合出类似飞鸟的形象。(图8)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其他学生上来试试“还可以怎样拼?”以简单的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结果上来的几位学生都摆出了不同形象。(图9)为了加深对巧剪、巧拼方法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多媒体视频中魔术师的变法,学生看得入神,有效提升了单位时间的效率。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提议,有了鱼的雏形后还可以去美化鱼鳍,通过欣赏相应的图例加以启发,学生很快就进入高一层次的探索活动中。(图10)等学生设计得差不多了,教师又强调:“今天剪下的纸盘没有浪费的,想想小碎片可以做什么?”在教师的提示下,有的学生将小碎片变成了鱼鳞,有的变成了鱼的牙齿,有的变成了装饰的花纹等。创新的潜能完全被激发,学生经历了由易到难的探索历程,但整个学习过程是愉悦的,作品也充满了创意。(图11)
(二)新教在专题培训中有效缩短适应周期
实践证明,“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活动深受学科教师的欢迎,对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入职2年左右的新教师来说,这种浸润式学习的平台,有效缩短了他们的成长周期。
在“2012届新教师同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新教师所展示的二年级《彩纸片的组合》一课“同课异构”教学,有效体现了“学的课堂”的教学理念。比如在大小纸片的拼贴组合时,引导小朋友先“摆一摆,看一看、想—想”,在尝试实践中发现粘贴组合的技巧。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两位教师均创设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小张老师利用小朋友熟悉的卡通人物大雄与哆啦A梦的故事引入新课;小杨老师则以“为灰姑娘设计美丽的王冠”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另外,两节课在作业设计上都体现了美术学科视觉性、审美性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图12至图15)
(三)培训师在专翘课程实施中突破发展瓶颈
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前景。在专题培训中,我们首选挑选有特色的、综合能力强的区级名优、骨干教师承担培训专题,让他们在任务驱动下突破发展的瓶颈,成长为优秀的培训师,从而带动区域教师的整体发展。
1.课程建设能力在创建中得到提升
因为每个专题必须结合中小学全套教材相关的课例,逐一分析和梳理,让参培教师明确各课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以及教法要点,所以,在前期的课程架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教材解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培训演示文稿设计能力、培训方案的规划能力,等等。
2.技法指导能力在培训中得到提升
专题培训课程架构好之后,就面向学科教师实施培训了。这对少有机会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名优、骨干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培训的语言更加精炼,专题课例的分析更加严谨,专题技能的示范引领更加精准,教师实践内容和方式更加科学,提供的教学建议更有针对性,专题课例设计方案的研讨更有效,专题课例教学实践指导更加到位,典型课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组织更加有条理,等等。
3.课例引领能力在自主探索中达成
每个专题培训前期的教材解读与知识技能的培训,都紧紧围绕专题课例的生成而展开。要引领教师探索具有“学的课堂”风采的《纸艺》专题课例,作为培训师,需要在自己的课堂加以研究,提炼有效的经验,从而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比如《纸艺》专题培训负责人、实验小学的许老师,自承担专题培训任务以来,对“学的课堂”的探索意识更强了,通过坚持实践探索,她在“学的课堂”创建上有了新的突破。2013年5月,她成功承担了上海市小学美术主题教学展示课《美丽的纸盘纹样》。课上,她引导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纸盘纹样与横向二方连续纹样的不同之处,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方式,自主探索纸盘纹样的表现方法,使学生在自己的多次尝试和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下终于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将美丽的连续纹样装饰到纸盘上,最后全班学生创建了一个纸盘连续纹样作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探索学习的快乐。(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