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制度范文1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教育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也随之增大。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扩大学校规模,而且能够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本文介绍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22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225- 02

0 引 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可见,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 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部分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关人员的考核意识较低,考核标准不具体,进而导致固定资产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等特点。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性。大多数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做不到管理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并且经常出现购置混乱、采购盲目、财物不符等现象。然后,资产管理思想落后。资产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无视资产管理制度的存在,特立独行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当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1.2 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在其他学校中的竞争实力,增强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校规模,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科学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有利于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资产使用率,进而促进学校有序运行。

2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 制定清查制度

学校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管,学校会计部门就要定期、及时的做好财务工作,会计人员每月底进行账目全面统计和具体统计,认真、谨慎的开展账目核对工作。工作人员对于已经存在的学校固定资产,要相应对其进行标签明示,即以便利贴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规格、名称、使用者、编码、购置日期、类别、型号等明确记录,同时,还要具体到人员签名,并附加相关机构公章。如果个别固定资产没有上述便利贴的详细说明,那么其固定资产享受不到报销待遇,只有在相关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符合一定的报销标准。

2.2 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要制定明确的资产购置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前,要向学校财务部门请示,财务部门针对采购资产进行预算分析,最后告知明确的综合预算结果,如果部分资产不在综合预算的范之内,那么固定资产在进行购置时,要坚持急用及购原则,禁止发生随意采购、盲目采购等现象。其次,学校要强化固定资产验收制度以及资产保管制度。购买完成后的固定资产,要经过采购人、使用者、管理者以及保管者进行同时验收,资产验收的过程中,四位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且还要彼此间相互监督、共同合作,确保所购固定资产的优质性。最后,学校要细致落实资产报损制度。资产报损处理时,要遵循规范性流程,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忽视任一报损细节,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系统性。

2.3 健全监督制度

学校健全固定资产监督制度,即学校有意识的成立资产监督队伍。财务部门要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检查,并公开告知检查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奖罚制度,奖罚分明。健全监督制度不仅能够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而且能够在发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为固定资产制度提供切实保障,进而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运行。

2.4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使再完善、再健全,同样需要管理者来实施、执行,因此,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的提出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绩效考核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方面,固定资产不仅要满足上传下达的需要,而且还要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等级水平以及学校规模等相适应。第二方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与否,资产便利贴核对是否详实、准确,固定资产的保护工作是否到位,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第三方面,资产清算制度以及固定资产报损制度是否有序进行。第四方面,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处理工作是否依据程序开展。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对资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健全资产管理系统,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进而扩大学校的招生数量,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 结 语

综上所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理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结构。同时,资产管理的过程较复杂、系统,进而学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制定清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度以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青.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5):86-88.

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制度范文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发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发电企业的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本文从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着手浅析以下几个问题。

一、发电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判断标准不明确,资产减值计量准确性不高。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定义上取消了价值判断标准,只给出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以及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劳动资料,其强调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市场情况来确认固定资产,充分利用市场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给企业判断固定资产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的同时也使会计人员判断准确的性不高,特别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混淆。资产减值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予以确认减值。然而,新准则没有给出资产的销售价格和处置费用标准,只给了可回金额的说法,可收回金额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使资产减值确认缺乏权威性。(2)固定资产核算不够细致精确,账实不符现象普遍。账实相符是确保企业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按规定,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账,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核对。但是,大部分发电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方面是只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缺少实物卡片账,长期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清。另一方面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3)固定资产预算流于形式,购置与处置随意性较大。部分企业存在固定资产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现象,企业对购置、调入、捐赠形成的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对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不及时调账,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及各时期的财务状况,使得财务人员、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的资产情况把握不全面,进而导致管理不到位,固定预算流于形式。

二、解决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1)完善企业固定资产减值规范。固定资产减值的准确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定资产规范定位的准确性。企业应在现有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基础上,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指导性标准,全面、完整地定义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各个概念,并在指南部分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折现率的确定等方面给出详尽的描述,以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的估计和判断的范围,会计人员通过指导性标准进行减值准备判断的参考,以避免政策的灵活性成为企业可利用的工具。(2)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会计人员的主观评估认定,其数值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因此,企业在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加强其职业判断能力的准确性与科学性。(3)准确界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我国会计准则一直用年限和价值作为划分固定资产的判定条件。凡不同时具备这两条件的物品,列入低值易耗品进行账务处理。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定义取消了量化的价值判断标准,导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因此会计人员要重点区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避免将用于商品生产、劳务提供或经营管理方面的低值易耗品列入固定资产核算,或将本该列入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列为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由于企业低值易耗品数量多,形成账外资产现象也较多,其既不利于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也必将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正确区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十分重要。(4)注重固定资产的及时清查。发电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固定资产盘点不仅是简单的账实核对,而是对固定资产的逐项检查,通过盘点详细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状况,将盘点结果作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使定期对固定资产盘查成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必要手段。(5)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要使各部门的责权在制度上明确,在形式上分开,在执行中相互制约,将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和管理等权限交由不同的部门办理,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避免某一部门利用权力代办全部工作。企业的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遵守,并与企业的考核机制相结合,切实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管理机制。财务部门应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相互协作,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内部转移和维护修理等管理制度,并监督有关部门认真执行。(6)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我国信息化经济的发展,为发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方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系统设计固定资产的自动计提折旧,提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效率,提高盘点的工作效率,最终保证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可以对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的掌握,有效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节约管理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损耗,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增值保值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特点

1.购建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或专用基金等科目。其原始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反映,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

2.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减值准备。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专门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

3.基本建设会计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外。事业单位以自筹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等项目的基本建设工程,按照国家基本建设规程进行会计核算,工程的支出不作成本支出核算,只在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4.不反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净值。减少的固定资产按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此过程中取得的价款、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直接列入专用基金的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净值不反映。

5.不反映对外转出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与评估确认价值之间的差额。

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金未付清之前,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的金额不一致。固定基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在此无法得以充分体现。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问题。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及各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导致了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审批不严格;而各个事业单位所占用的固定资产资源与其工作范围和职责不协调,也是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固定资产闲置问题。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主要靠财政拨款,各单位往往只从本部门需要出发,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论证。而财政部门往往只注重经费的预算安排,而对已形成的实物性资产如何做到管理和调剂,使固定资产物尽其用等方面考虑得不充分,导致某些部门随意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

3.固定资产使用问题。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验收制度不严谨,出现购非所需后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定期盘点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执行困难,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4.资产处置不规范。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更是有个别事业单位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5.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得事业单位经济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无法得以真实的反映。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全部支出列入当期支出,同时反映其原始价值,不计提折旧。这种规定使得账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能真实揭示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无法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提供客观评价依据。更无法为固定资产的转让或清理提供准确评估信息,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控制。有的单位对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在管理上易形成。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值保值的对策研究

1.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管理不但要事业单位内部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通过下属事业单位上报数据对预算资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资产配置的整体水平。同时,希望财政部门能够尽快出台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进步导致原先固定资产界定范围内的相应产品价值降低,再无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资产部分,应尽快建立落实事业单位其他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实物资产管理系、财务核算体系等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克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引入谨慎性原则,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正确反映事业单位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占有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情况。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增设“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二级会计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情况。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事业单位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均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单独列示,并应增列“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原值在扣除累资产在报告时点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实际价值。至此,可使得资产负债表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净资产的情况,收支表能够反映真实结余的情况,真正体现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

3.将基本建设会计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围。真正反映自行建造取得固定资产的行为。作为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除外购形成外,也经常发生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利用财政基本建设拨款、单位自筹资金进行各项基本建设工程,对基本建设工程形成的实际成本支出也应做为单位资金支出做出相应会计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

4.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发生盘盈、盈亏、出售、报废和毁损,通过增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溢的情况,并认真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医院会计;征求意见稿;会计改革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机构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医院面临投资多元化、竞争激烈化、业务复杂化、管理精细化的经营环境。1998年出台的《医院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医院内部经营管理、外部信息披露的双重需要。因此财政部会计司于2009年推出《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于2010年7月再次推出《医院会计制度》(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相对于原《医院会计制度》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适应性。

一、推出《意见稿》体现的重要改革理念

(一)会计应如实反映经济交易或事项

会计作为货币量化的信息系统,如实反映经济交易或事项是有效实现其职能的基础。这一重要理念也集中体现在《意见稿》的业务处理上。一是紧跟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意见稿》中新增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核算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增加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和应付社会保障费,并通过一级明细科目,分别归集工资、津贴补贴、其他个人收入,核算津贴补贴改革的内容;增设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配合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求在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本期结余、累计结余科目中,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支出的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逐级设置明细科目,配合部门预算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算工作。二是细化会计核算科目体系。《意见稿》中将财务费用从管理费用中分离出来,将在加工材料分解为委托加工物资和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分别核算委托加工业务和自制医疗用品或药品业务,将对外投资细分为对外股权投资和对外债权投资。三是科目设置体现医院业务公益性与社会性并存的特征。《意见稿》根据医疗体系改革后医院社会化提高,医院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的需要,引入企业财务会计中成本核算和投融资核算的科目,但是医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并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必须反映财政资金使用和预算执行的情况。可见,只有按照经济业务和事项的实际性质细化核算科目,才能够如实反映和有效呈现各项经济业务对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二)会计信息系统应提供完整的、系统的财务信息

《意见稿》相对于《医院会计制度》在提高信息完整性和系统性上作出了相应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设置“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科目,分别核算非基建项目和基建项目的投资情况,并根据实际经济业务类别设置完整的一级明细科目。二是《意见稿》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预计负债等科目,提供了完整的资产负债信息,修正了资产负债核算体系的缺陷。三是《意见稿》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医疗收入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基建投资表、成本报表及报表附注,形成了一套完整、多层次的报告体系。

(三)会计核算系统要兼顾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需要

第一,《意见稿》在考虑医院公益性和公立性条件下,大量采用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方法,增设了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将支出类科目修改为费用类科目,并且细化了成本费用的核算科目和明细账户,加强医疗成本核算和管理。第二,在《意见稿》中同时考虑了医院财政预算资金的核算需要、设置了一系列的预算会计科目,并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满足预算资金的核算和管理需要。第三,《意见稿》中将对外投资细分为对外股权投资、对外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将其他应收应付款分解为其他应收应付款、预付账款和代管款项,增设了财务费用、预计负债、短期投资,强化财务管理。

(四)体现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

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意见稿》推出的重要目标,一是如实核算和反映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后对应财政资金的使用和流动情况,有助于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也有助于评价公共财政改革的成效。二是提供配比的收支信息,不仅有助于内部管理者树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控制、改善经营管理,也有助于社会公众衡量医院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医疗服务定价的合理性。三是提供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的信息,便于作出科学的投融资决策。四是提供现金流量信息,加强了医疗机构流动性管理,提高了医疗机构资金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二、《意见稿》尚待进一步完善

《意见稿》明确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基础,广泛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的科目设置和核算方法,相对于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在科目设置、核算方法、报告体系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适用性的特点,但是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固定资产核算困境

《意见稿》中对不同资金来源形成的固定资产采用了不同的核算方式,对于财政资金以外的资金来源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已经是很成熟和完善的核算方式,本文主要探讨财政资金来源形成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尚存在缺陷。首先,在取得固定资产时确认固定资产、同时还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医疗业务成本。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波动性、价值差异大等特点,导致核算主体各期的收入费用波动性大,不利于业绩考核和成本战略管理。其次,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实质。在购买当期一次性确认了财政补助收入和医疗业务成本,而在实际耗用固定资产提供服务时,才是真正产生成本并取得收入权利的时点。再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也存在不足。对尚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或损毁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事业基金,虽然此时资金的用途解除了,但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是单位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并且在处置后的收入也需上缴财政,因此也不满足事业基金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的定义。同时在资产处置后将处置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部分记入其他支出,但是固定资产在购置时就已经按购买成本全额做成本或支出处理,如此则此部分资产价值记录了两次支出。

(二)资产减值核算缺失

首先,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资产减值核算缺失。随着医疗卫生改革后对私人资金在医疗行业的解禁,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医院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同时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加速了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医疗技术的变革。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国民的医疗福利,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现有的医疗设备和采用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并且医院的很多医疗设备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寿命长、改进或创新快的特点,使得医院的无形资产和医疗设备类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寿命内发生减值的可能性较大,而《意见稿》中并没有考虑对此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其次,长期投资项目资产减值核算缺失。《意见稿》将原《医院会计制度》的“对外投资”拆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分别核算长期对外股权和债权投资,有利于加强对外投资管理,但是并没有减值测试和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核算规定。在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健全的条件下,一方面对外长期投资的资产价值比较容易取得;另一方面长期投资的价值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性较大,为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有必要在发现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如果对已经发生减值的资产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会高估医院的资产价值,还会低估医院的医疗成本,从而高估医院的经营业绩,不利于医院管理层了解真实的资产价值,作出适时的资产更新决策和长期的经营、投资决策,也不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三)缺少医院合并业务处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医疗机构的市场化程度也逐步提升,医院利用自有资产对外投资或兴办经济实体,医院之间的兼并、合并及联营业务也时有发生,为了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流失和侵占行为的发生,必须规范医疗机构的投资行为,加强其兼并、合并和联营业务的会计核算。

三、《意见稿》进一步完善措施

(一)固定资产核算建议

在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双重需求下,公共财政资金购建固定资产业务的会计核算成为医院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难题。首先,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进财政资金购建固定资产的业务的具体处理办法。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如果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支付,则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同时借记“财政补助收入――当期收入”,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递延收益”;如果采用财政直接补贴,借记“固定资产”,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递延收益”。在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时,借记“医疗成本”、“科教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同时借记“财政补助收入――递延收益”,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当期收益”。在处置固定资产时的处理原理与企业会计准则相似,从而同时满足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需要,又能实现收入费用的有效配比,也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实质。其次,建议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分财政资金、非财政资金来源两个模块,编写固定资产取得、折旧计提到处置的全部业务处理,而不是零散的、交错的分布在多个会计科目,以便于理解和学习。

(二)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制度

本文建议在《意见稿》中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制定相应的资产减值制度,对医院的库存物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以及在建工程等项目,在发现减值迹象的时候进行减值测试,并且在实际发生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以反映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

(三)制定医院合并业务会计制度

本文建议在《意见稿》中有必要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制定核算医院合并业务制度,有效防止合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医院合并财务报表,提供医院完整的财务信息。

四、结语

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时展的产物,《意见稿》的推出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医院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制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作为利用货币量化信息反映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必须体现这些变化。同时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必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后果,因此会计规则的制定和实施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之上――即制定会计制度的理念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应该为《意见稿》进步而喝彩,同时也必须正视仍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以便于完善医院会计制度,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使用者。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会计制度》的通知[S].(财会字[1998] 58号).

[2] 财政部.关于印发《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S].(财会便[2009]61号).

[3] 财政部.关于印发《医院会计制度》(二次征求意见稿)的通知[S].2010.

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公立医院 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52-01

固定资产的规模的大小,是衡量医院的发展潜力、医疗服务水平、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目前公立医院是在财政部门监督、卫生部门业务指导下运转,卫生部门的业务指导侧重在医疗服务业务的指导,对资产管理比较少。由于国家没有对公立医院的资产没有有效的监管,导致国有资产在构建、使用、占有、处置等环节存在一系列问题。

1.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公立医院产权不够清晰

产权不清是指国家所有权职能的行使和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不独立,没有独立的机构或部门按法定程序对医院资本的保全和增值真正负责①。公立医院所有权为国家,监督管理在地方,经营管理在法人,致使在国家的行政干预过多的情况下,没有独立的机构能依照法定程序对医院资产做出保值与增值。加之地方财政、卫生部门对医院资产未实行有效管理与监督,致使医院能轻易享有使用、占有、购建、处置资产的权利,导致国有资产变为医院资产、医院资产变为科室资产、个人资产的情况。正是由于医院对产权的缺乏,对承担医院债务责任载体的缺乏,造成债权与所有权不清,直接导影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缺乏有效规范的购置、管理、使用制度,缺乏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管理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大锅饭思想影响严重,变国家资财为医院资产,变医院资产为科室、个人资产;重钱轻物、重账轻用、重购轻管的错误思想,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产的领用、管理无固定操作流程,无定期盘点制度,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和混乱的现状。

3 固定资产的采购、核算、管理脱节

目前,各家医院都使用“归口管理”,使固定资产在采购、核算、使用、管理各个环节分属不同的科室,固定资产流转过程中出现管理脱节的现象。在采购环节就会出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不符情况。例如:已经使用多年的固定资产,发票仍未送到未进行财务核算,使得固定资产实物价值大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或者发票先到而资产未到,会计核算部门已经入账,使得固定资产实物价值小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核算环节,按2012年之前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医院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固定资产,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会计科目,不计提折旧,因此从财务报表上看资产为虚增资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使得无法反应固定资产的增加变动情况。固定资产在采购、核算上的脱节,给购入后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4 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一般说来,医院对自己的资产的管理比较严格,但是这里的资产仅限于货币资金。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则不够重视。固定资产在采购、使用制度不健全、手续不完备、审批不严格,而对管理人员来说资产不是疏于管理,就是对有关资产管理的法规、制度执行不严; 例如:医院在申请购置设备时往往十分迫切,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一旦设备买回来后,有的由于病员少,工作开展不了,设备闲置数月甚至数年不安装使用,产生不了任何效益,造成资源浪费。

2.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现有的公立医院资产均为国有,要改变现有的对资产不重视、不保护的状况,从根本上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应该引入并购重组概念,使医院成为真正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医院并购是指两个或多个医院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成为一个经济实体,通常是由一家在资本上占优势的医院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医院合并重组,医院并购有利于优势医院迅速实现低成本资本扩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⑵。

2建立完善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按照固定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调拨、盘点、损坏赔偿等建立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杜绝管理漏洞,防止资产流失。,并全面核查医院资产使用科室资产的配置、使用情况,依照医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确定各科室的资产配置数量。

建立医院资产管理系统,将全院的资产纳入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统一对外填报。同时,准确核查医院的``固定资产价值,要做到:资产管理应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建账建制,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完善固定资产核算、考核方法

2012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弥补了以往在固定资产核算上的弊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在固定资产核算上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能够及时反应固定资产的增加变动情况。各医院应以此为契机,对前一期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引入企业加速折旧和资产减值测试等核算方法,对高值的新仪器、新设备采用新的折旧方法,以更好的适应高新仪器设备价值高、淘汰快的特点,季末或年末对固定资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建立固定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利用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回收率,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等考核指标,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率。

4提高医院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各种医疗活动的物资载体,是一个医院的根本,是一个医院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固定资产,确保其安全完整并实现效益最大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职工爱院如爱家;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管物即为管钱”,“管好才能用好”的理念,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落实到人。

参考文献:

[1] 王松堂.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项重要措施[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24(9): 56-58.

[2]李建辉,曹江舟. 中心医院资产管理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论医院资产重组与并购[J].管理世界,2010,(9):52-53

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国家财政部于2006年了《企业会计准则》,并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逐渐趋同的重要一步。新的准则的推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

1.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产生的影响

新准则不再强调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高,将更多的专业判断留给企业,更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行业等具体情况发挥企业管理资产的能动性;引进了“资产组”这一概念,参考了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将公允价值的概念引入了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中,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进行了调整。在固定资产盘盈方面由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调整为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样更为合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在减值迹象的判断上更加明确了,而对可回收金额的计量的可操作性更强了,同时规定了不允许对已计提减值准备进行转回操作,这就使得会计报表的可靠性、相关性和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大大增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资产减值准备冲回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从客观上得到了减少。

2.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2.1 建立管理责任机制

    企业的工作目标中要包含固定资产管理,而且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要提高,避免重购轻建、重钱轻物的管理思想。

    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同时部门人员要安排有责任心的、素质较高的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落实到人,负责人方面,企业重要领导是总负责人、主要责任人由分管领导担当,直接负责人安排到使用部门中。

2.2 推动实施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要树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从设备管理向资产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转变。以管理好运行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同时要做好固定资产的退役报废和固定资产项目的开工等工作,推动实施全生命周期(项目开工、工程竣工、运行验收、竣工决算、资产入账、资产运行、资产变动、资产报废)管理,通过对资产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实现资产使用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

2.3 加强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

企业的财务部门要严格遵循《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和后续支出要进行合理的计算,在会计末期按照资产是否有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来做好适当的计提减值的准备。对固定资产管理要做好快速的信息化建设,上账下账工作要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增减时及时进行,保持账目与实际时刻相符。根据有关规定的计价法对无偿调人、捐赠等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入账,以免帐外资产的形成。对于因为某些原因很长时间都不能结算而项目已经完工的固定资产在工程完工并已经交接后,以暂估价入账,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要在工程办理决算后按照实际造价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资产流出帐外。作为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的部门,财务部门要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很好的配合,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盘点工作,核对账、物、卡,保证账目相符,确保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2.4 完善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制度

    一定要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做好牵制和管理层的监督工作。实现这个目的,首先要有相关管理层的明确肯定和同意,这样才可以对某个固定资产作出报废处理。其次固定资产报废处理不能由一个职位上的人员说了算,一定要有合适的职权分工,尤其是在销售废旧资产这一环节,更要进行必要的监督。另外,收集整理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资料工作要逐步完善。

2.5 加大外部审计力度

    资产减值准备一般是被审计部门管理人员根据相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可能保留有很大的利润调节空间,有很大的错报风险。而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加大外部审计力度来减少或有效避免,这样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操作利润的行为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2.6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对资产减值合理性的确认和计量工作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因为不允许对已计提减值准备进行转回,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判断、分析能力,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等。只有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得到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判断能力不断增强了,才能在我国更好的推行资产减值会计规范。

3. 结语

    我国的企业规模在不断变大,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显得越来越重要。新会计准则的推出对固定资产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发展好,就要做好新会计准则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聂兴凯. 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0.

[2]杨进军,刘桔. 新会计准则下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实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

[3]贺志东.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会计操作实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