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建筑行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节能理念;节能管理
1节能理念用于建筑行业土木工程管理中的意义
1.1有益于改善环境
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若能将节能理念融入其中,合理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则能较明显地改善工程周边环境,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经济与科技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新型技术涌至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其不仅能助力建筑行业长的效发展,还予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一定的保护。节能环保技术用于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能取得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效果。比如,门窗节能技术用于土木工程施工,能将技术实用性较充分的表现出来,保证了门窗安装的严紧性,而且能起到较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节能门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
当下,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整体提升,在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积极推行节能管理办法,能为居民创造出一个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节能管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建筑材料使用过程的管理力度,若能大范围地使用环保型材料,则会明显降低能源的耗损量,这在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方面也体现出良好效能。
1.3节能管理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积极推行节能管理办法,其宗旨是提升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将施工操作对工程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程度降至最低水平。节能管理措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其能为工程建设创造更多的环保效益。在工程建设中,能源耗损在所难免,土木工程也亦如此。但若能合理使用节能管理措施,则能实现对过往工程施工模式的有效改进,减少或规避资源浪费的情况。由此可见,在工程建设期间实施节能管理措施,等同于落实一种有效的施工技术手段。
2土木工程节能管理现状
2.1节能环保意识不健全
如果想要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保证节能管理措施能全面贯彻落实,就需要施工单位认识到节能施工在建设中持有的重要地位。但是在现实管理实践中,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自觉树立起节能环保意识,在工程管理实践中长期沿用传统管理方法,没有重视施工行为对周边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这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环保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企业后续发展进程形成一定制约性作用。
2.2节能环保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一些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尽管认识到节能管理的必要性,并在生产实践中也重视节能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使用,但是因为尚未建设完善的节能环保管理体制,造成管理措施未能全面贯彻落实,存在明显的疏漏,导致部分施工人员在实践中投机取巧,未能严格依照环保技能技术标准与程序进行施工作业,很可能造成工程验收阶段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延长工期,此时施工单位也难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此时节能管理的效能也被削弱。
2.3对施工材料控制不严
土木工程施工期间会使用到数目庞大、类型繁多的材料,施工材料是影响建筑工程与使用舒适度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市面上的很多施工材料质量能较明显地提升建筑物的保温功能、隔热功能、保湿功能及隔水功能。如果在工程建设期间采用了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原材料,则不利于保证与提升建筑实体功能,且还会降低建筑使用过程的舒适度,也会对工程周边环境形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对工程施工材料控制不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采购材料时,相关人员没有认真审查生产许可、性能检测证明、合格证书等资料。(2)针对砌体材料,对其外形结构完好性没有进行全面检查,也没有较客观地评估其密度、规格与工程设计标准的相符性。
3建筑行业土木工程节能管理方法有效实施的措施
3.1自觉确立节能的意识
为在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对工程周边环境形成的破坏程度,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节能管理的重要性,并明确节能管理措施用于工程施工阶段中体现的优越性,自觉树立节能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1)从施工企业管理层和施工人员着手,定期开展讲座,动员全员参与,大力宣传节能管理措施实施的必要性及相关支持理论;并积极引进节能技术,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协助他们扎实掌握节能技术的应用要点、难点与必要性等,进而真正确立节能施工、管理的思维。(2)加大对施工人员的职责素质与技能水平的培养力度,定期开展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与其晋级、工资等挂钩,以此方式强化其节能意识,拓展对节能管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学习的深度性,在现实施工中能乐于协助项目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能源的耗损量及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打造出“绿色型建筑”,同时也能建设出节能意识强、素质高、技术优良的施工团队。(3)积极向社会广大群体宣传节能环保理念,提升社会整体的节能环保意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进而保证工程管理措施更有效落实,助力于土木工程节能、高效建设进程。
3.2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
为将节能措施在土木工程建设期间将自体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施工单位一定要主动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这就需要政府机关的参与,利用自身的权威性颁发有关规定,明确设定建筑节能材料的评估标准,加强建筑市场中材料价格的宏观调控。施工单位也应立足于工程建设实况,依照施工现场实况对节能管理机制作出进一步完善,明确设定不同岗位、施工人员的节能职责,确保建筑每一个流程、节能措施能落实到个人,进而确保土木工程施工作业有效推进,更淋漓尽致地彰显出节能属性。施工单位还需增强节能管理机制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将能源浪费量及对环境破坏程度降至最低水平。政府机构一定要落实宣传工作,推行相关法律条例,以确保建筑开发商与施工企业能自觉落实节能办法,协同创造美好家园,助力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进程。大多数土木工程属于一项复杂的大型工程,在具体施工进程中会涉及诸多领域范畴,工程施工管理复杂性与动态性特征并存,环境、技术等多种因素会影响节能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正因如此,施工单位为应建设一个完善化的节能管理机制,促使节能技术和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进程,此时节能管理措施的效能也充分发挥出来。
3.3加强节能措施的管理力度
土木工程建设期间,为有效落实节能措施,则应该增强管理力度,主要从地质勘测、工程设计、施工现场等方面着手,以严格化的管理为支撑,减少或规避重复施工、施工材料浪费等情况。(1)地质勘测阶段:工程早期地质勘测数据对后续施工建设起引导性作用,若在阶段出现问题,则势必会影响后续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增加返工情况的发生率。故而,一定要做好地质勘探工作,项目经理需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与气候条件,依照工程设计要求与施工特点,探析地质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沟通与解决。(2)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是施工单位拟定建设方案、处理各施工细节问题的基础,若设计图纸或方案有不合理地方,均可能导致工程项目返工、重复施工情况,而在以上过程中建筑材料、人力资源损耗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节能施工效果形成较明显影响。所以,在现实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应整体审核施工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提前发现其内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以节能理念为支撑,对其实施优化设计措施,减少具体施工期间设计变更的频次。(3)加强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保证材料管理的科学性,是落实节能措施的重要措施之一。采购人员应依照工程设计,预测工程建设期间所需材料的数量、费用等,进而拟定材料购进方案。在材料选购过程中,始终要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并加强对供货商社会资质的检查等。针对项目建设期间的一些重要材料的购进,建议采用招标方法进行,这是保证材料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应该加强购进材料的管理,积极落实防潮、防火、防晒等措施,以减少由于材料管理效果偏低而出现再购进的情况,有益于减少施工单位资金支出额度。
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2
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和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之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既是推进宜昌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宜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多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把“创模”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
一、宜昌“创模”的主要做法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创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宜昌市坚持“重民生、重过程、重特色”和“务实、真实、扎实”的“三重三实”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一)完善创建工作保障机制,夯实环境保护群众基础。成立以市委书记郭有明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全市创建工作。科学编制“创模”规划,详细制定“创模”实施方案,将各项创建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实行综合考评,“一票否决”。多元化增加创建投入,几年来累计投入环保资金近50亿元,为“创模”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开通12369环保热线,在各类新闻媒体开辟“创模”专栏,面向社会聘请义务环保监督员,编发《市民环保手册》,组织开展“创模”知识竞赛、“创模”摄影大赛、“创模”进社区等活动,拓宽环保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强化环保公众监督机制。组建“青年环保志愿者”、“巾帼环保志愿者”和“环保小卫士”等环保公益组织,使“创模”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构建了扎实的环境保护群众基础。
(二)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积极构建“两型”社会。通过扎实开展节能减排等工作,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十大节能工程”和“百家企业节能工程”。通过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建成了一批节能企业,单位能耗普遍下降。全市化工、建材、冶金三大高耗能产业节能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部分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08吨标煤,比上年下降10.7%。截至2007年,共完成减排项目129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年度削减率分别达到15.5%和6.2%,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削减任务。二是把推广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有机结合,把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作为规范企业环保管理的有效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三是推进清洁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优势,科学实施水电能源开发,宜昌市域内已经建成葛洲坝、清江隔河岩和高坝洲等400多座水利水电工程。抓住西气东输机遇,积极建设天然气利用项目,目前宜昌主城区各单位和家庭已用上天然气。四是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宜昌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宜化集团、兴发集团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企业,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宜昌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三)把三峡库区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水环境治理。一是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十五”期间,全市实施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7个。今年,又启动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2个。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了黄柏河流域、香溪河流域、柏临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大船舶污染防治力度,对长江宜昌段所属110余艘船舶的排污口进行了铅封,禁止其向长江排污。开展库区水质预警和同步监测,建立健全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应急监测机制。二是编制《宜昌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管理。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对各饮用水源地水质实行严格监测。三是开展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充分利用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建设机遇,实施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由400多个地质灾害观测点组成的监测预警体系。全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效果良好,多次得到国家、省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四)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水平。一是提高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水平。宜昌城区已建成4个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日集中处理能力达到26.8万吨,集中处理率86.5%,在湖北省率先实现了大于80%的目标,并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了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制定出台了《宜昌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污水处理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二是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管理。全市城区建设了两个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732吨,无害化处理率89.88%。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和垃圾堆肥项目建设,促进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逐步实现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配套建设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使渗滤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三是开工建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积极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
(五)以工业污染防治为龙头,着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大力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十五”以来,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全市共搬迁、关停并转城区落后生产能力、污染严重企业近百家。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99家企业实行了挂牌督办。2007年,全市关闭小造纸厂15家、小水泥厂14家,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治理任务。全市已建和在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75台套,基本形成涵盖所有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平台。三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宜昌在湖北省率先启动了淘汰燃煤锅炉行动,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的目标。逐步对城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实行油改气,加快推进机动车燃料改造。目前城区已有4个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投入使用,486台公交车和1300辆出租车完成改造。修订完善了《宜昌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加大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力度。《宜昌市城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环保、公安和城管等部门分工协作的噪声监管机制,噪声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在城区实行机动车“禁鸣”,进一步减轻交通噪声污染。
(六)注重“创模”辐射延伸,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一是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64.07万亩,天然林保护1274万亩,植树造林23.65万亩。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建设与管理,初步形成了保护类型齐全、分布范围合理的“受保护地”管理网络。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与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提高了矿山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环保工作试点。把生态家园建设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整体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全市建沼气池农户已达26.58万户,占总农户的32.4%。加强小城镇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宜都市、远安县成为全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试点县市”。三是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当阳市、远安县已进入“国家生态示范区”行列,远安县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
(七)增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制定《宜昌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构建市、区(县)、企业三级预案体系。建立应急环境监测中心,配备多功能应急监测车,应急环境监测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出台了《宜昌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危险废物转移、处置管理。对医药、化工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排查,有效地防治了环境污染引起和因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进一步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
二、宜昌“创模”的主要成效
(一)“创模”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模”以来,宜昌市经济持续增长率达13.4%,人均gdp由1.36万元上升到2.04万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与“创模”初相比,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0.26吨标煤,降低11.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5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均削减17.89%。
(二)“创模”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创建工作,宜昌宜居、宜旅、宜业的特色魅力更加明显,为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打下了坚实基础。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34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72亿元,占全市gdp的8.8%。同时,“创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和对外开放形象。宜昌先后与国内外10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缔结友好城市。招商引资呈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好势头,南玻多晶硅、首钢高磷铁矿开发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落户宜昌,成为宜昌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今年初,湖北省和深圳市在宜昌市联合兴建了“深圳工业园”,为宜昌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搭建了良好平台。目前,已有一批项目正在启动。
(三)“创模”推动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各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水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规定标准,饮用水源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ⅱ类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提升。2007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4.2%,比2004年的64.5%上升近3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声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中心城区的区域环境噪声4年来全部达到ⅰ类标准,与2004年相比,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下降2.4分贝。
三、对宜昌“创模”的几点思考
(一)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创模”的核心。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创模”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同时又是“创模”的重要目的。在宜昌,“环境至上”理念形成共识,贯穿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宜昌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创模”的推动下,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重点工业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污染源限期治理等目标责任书,对各地进行人居环境质量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和问责制,将环保纳入综合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作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查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跟踪管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3
摘 要:天津市勘察院作为国家行政部门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车辆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车管工作与人民群众和经济建设关系密切,涉及到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本文就对于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车辆管理工作展开讨论。
关键词:行政机构 ; 车辆管理 ; 制度管理; 人事管理 ; 安全管理
天津市勘察院作为机关事业单位,也配置了数量不等的各类车辆,以服务单位的各项经营业务活动及安全的各项需要。车辆管理工作,顾名思义,也就是包括了对于车辆使用人员的管理,单位内部的统筹管理,后勤部门的管理,以及车辆安全和保卫等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方便读者能更好的了解机关单位车管工作的具体实施。
1.机关单位车辆使用的管理现状
在新形势下,随着机关单位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政府收紧政策的压力,机关单位车辆使用管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各项工作任务很重,目前存在的车辆管理问题也有很多。如:驾驶员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人车资源配置不合理、车辆燃油消耗缺少督导管理、汽车修理费用缺少有效控制、车辆安全工作缺乏管理意识等。针对以上情况,这就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车辆管理办法和安全保卫管理办法。
2.加强对机关单位驾驶员的管理
(1)驾驶员对于车辆的使用应该受到有效监管,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享受不一样的使用权。使用过程中要保证车辆安全依靠、安全行驶、安全保管,如何定义车辆出现损坏的事故责任,汽车驾驶员多大程度来负责等,都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2)除了在加强在使用规范方面的管理外,也要提升驾驶员的综合素质,组织纪律教育,培养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让驾驶员能够发扬公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恪守职业情操,文明驾驶、礼貌待人等。
(3)在车辆使用方面,要做到统一建档备案,记录每一次车辆的使用情况,如油耗行驶里程,行车记录仪,杜绝公车私用,保证车辆使用的安全,车辆的清洁,给公车使用创造干净舒适的乘坐环境。
3.使用车辆时对燃油的管理
天津市勘察院及其它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普遍、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公车私用、管理不规范、缺少有效监督。其重要体现就是在燃油消耗方面,为减少财政公用支出,更有效、更方便地保障公务用车,加强对于燃油消耗的有效监督、管理,减少油耗,节约资源使用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建议:
做好车辆使用在燃油消耗方面一定要进行大力改革,具体措施有:
(1)公车私用处罚制度。通过油耗与里程的记录来反应出差里程等来反应车辆使用问题,对于发现公车私用现象的公职人员,一经发现,就要严格处罚。根据使用情况及严重程度来定级,对驾驶员及车辆使用人员做出严肃处理。
(2)加油报销管理制度。对于加油采取实报实销,按发票与车号登记,对于伪造证剧,弄虚作假现象,一经发现,严厉查处。也可以在机关内推行IC卡加油方式,一车一卡对号入座。
(3)通过奖励“节能标兵”的方式,来减少驾驶员的使用不规范引发的油耗过多问题,加强对驾驶员的技术与节油技巧培训。
4.车辆维修与日常管理
对于机关单位的车辆维修与日常管理,包括日常养护、维修管理、车辆报废三个方面。这也是车队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车辆日常维护工作的有效性高低,直接反应出车队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勘察院为例,我们所在车队的管理策略是:
(1)车辆维修按照管理制度的“确保运行安全和厉行节约”的原则,驾驶员要坚持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对机动车进行“三检”工作,排查异常情况。采购特约指定维修厂家,签署正式的质量保证合约,实行统一管理,定点维修保养制度。且机动车尾气排放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院物业管理中心车辆管理人员每年安排一次尾气检测,对不达标的机动车及时处理。
(2)车辆维修、保养严格按流程报销,统一结算,并经由车队监管人员确认无误后,再予以核销。机动车在厂家承诺保修期内,必须到指定4S店维修。机动车出保修期后,可在与院签订协议的企业,具备维修资质的厂家进行维修。需要器具维修,须报送至主管人员并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在保养与维修期间驾驶员应在现场进行监督,对机动车关键部件的维修物业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故障部位得到正确合理的修复。
(3)建立互相监督举报的管理机制,对于用车使用情况进行公示,驾驶员之间进行互相督导,举报有奖,对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车辆损坏定责制度,增强驾驶员的使用规范,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处罚一、车辆维修按照确保运行安全和厉行节s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定点维修。
5.车辆安全管理
作为机关单位,在进行车辆管理工作的同时,更加不容忽视车辆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车管部门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车辆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与意识形态教育。
(1)做好安全的源头管理。
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二次机动车安全检查,检查出问题的车辆通知车辆所属部门,要求驾驶员及时修理,所检查车辆数量上能做到全额。并且对货车、特种车、七座以上客车进行了重点查验,引起了广大驾驶员的重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安全驾驶,安全停放,安全保管,防火、防汛、安防、防滋事等。
(2)健全安全相关制度。想要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制措施,通过制度的完善来对于驾驶员进行严格约束。以及制定日常车辆使用和保管中的责任制度。此外,在安全管理方面,不容小觑,一定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到人的实施细则,提高驾驶员和车辆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责任。车辆使用过程中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将使用车辆和车辆保管中的细节问题做扎实。
车辆管理是其它工作的基础,它为勘察院其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因此,做好车辆管理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会给其它工作开展带来更多的获益。作为车管部门的管理人员,我认为必须要建立健全车辆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进一步规范用车和车辆安全方面的实施细则,通过科学、高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实现车辆管理的现代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要求和挑战,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让车辆管理更加的高效、节能、安全,提升勘察院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4
绿色印刷理念 贯穿企业发展
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顶佳印刷从成立之初就一直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关注印刷行业的环保问题。而且在北京印刷协会了解到绿色印刷概念伊始,顶佳印刷就认真学习和参与绿色印刷相关工作。
2011年,作为北京印刷业中最早在车间内全面采用LED照明的生产单位之一,顶佳印刷和北京印刷协会等共同组织了绿色印刷推广活动,与众多印刷企业分享了节能管理经验。2014年,顶佳印刷陆续通过了绿色印刷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为其绿色印刷发展道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全产业链入手开展绿色印刷工作
顶佳印刷领导层认为,绿色印刷并不只是简单地使用绿色耗材,应该是从印刷品的设计前端,到最终用户使用完毕的全产业链,都积极贯彻“环境友好、健康有益、节约高效”的绿色印刷方式和绿色印刷行为,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即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结果。为此,顶佳印刷在印刷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十分注重环保行为。
在印前设计环节,顶佳印刷依托自身设计团队,从业务源头倡导环保、简洁的设计理念,引导和提升消费者对绿色印刷的认识,不断推出系列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如“悦享生活”“悦历”“米本木”等品牌,通过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外销售,并结合客户的具体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这些产品自2014年上线以来,已经成为许多店家和品牌商年终促销的首选,订货量逐年递增。
在生产加工环节,除大力使用绿色耗材外,顶佳印刷还根据自身产品特点,更新购置了华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挂历配装联动生产线、PUR无线胶订机等自动化设备。这些先进设备的投入,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获得了用户好评,而且降低了各种损耗,推动了绿色生产,减轻了环境危害。同时,在顶佳文化创业园“大生产、大营销、大供应、大后勤”的产业集群理念指导下,顶佳印刷还积极探索供应链整合管理,力求逐步推动顶佳印刷和周边企业的整合,实现更大范围的柔性生产、智慧生产和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如成品的联合配送、原辅材料的联合采购、活件的统筹生产等)。其中,将原来许多半成品的生产安排在相对更近的距离甚至园区范围内,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产能闲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各企业效益,更减少了中间运输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
在排污治理环节,除了更新VOCs废气治理系统外,顶佳印刷还加大了废水循环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后再利用等减排力度,所建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能够覆盖全园区,园区周边绿化和道路清洗可以全部使用中水。
在能源利用环节,根据清洁生产行动计划,顶佳印刷不仅在生产、办公、生活等场所全面采用LED照明,还在2016年初通过关联企业投资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系统,并于2016年7月正式并网发电,一期800kW光伏电站的年发电能力预计为120万度,基本相当于顶佳印刷全年白天用电量的总和。二期光伏电站投产后,顶佳印刷光伏电站的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6MW,年发电量预计为240万度(基本相当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00吨、少砍伐树木约6400棵)。届时,顶佳印刷和园区的清洁能源利用率将大幅提高,内部能源的供应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克服人才缺乏困难绿色成绩卓越
在实施绿色印刷的过程中,顶佳印刷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由于缺乏人才,在一些专业问题上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或者方案很多却难以抉择。为此,顶佳印刷只能多方探讨甚至是跨行业学习,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在个别项目上存在局部的反复工作,不得不交一些“学费”。
虽然顶佳印刷尚未系统地计算出各种绿色措施带来的具体效益,但能确定的是绿色印刷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积极和正面的。许多客户在参观完顶佳印刷后,都由衷地认可顶佳印刷对环保的诚恳态度,一些人也因此改变了印刷行业是重污染行业这一看法,这对顶佳印刷的绿色印刷工作也是一种鼓励。
对于尚未通过绿色印刷认证的印刷企业,顶佳印刷建议:首先,千万不要认为绿色印刷只是有投入、没回报、纯应付的权宜之计,而应该冷静、客观、辩证地用战略眼光看待绿色印刷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长期影响和深远价值;其次,多向已有绿色印刷经验的印刷同行学习,方能少走弯路,快速取得实质性进展;最后,坚定实施绿色印刷的信心与决心。
不忘初心 绿色印刷坚定前行
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环境保护;资源利用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人们广泛支持和认可,人们对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绿色施工技术成为了实现节约型建筑、生态型环境的重要途径,对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探讨建筑建筑绿色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绿色施工是在满足节能、环保、高效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生态、经济、环保最大化的施工理念。绿色施工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避免施工过程造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体现施工过程中环保、降耗的效果。绿色施工不仅是传统施工技术的改造与创新,而且涉及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生态和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等多个方面,实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2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环节。绿色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技术、节材技术、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和节地技术等方面组成。
2.1 环境保护技术
2.1.1场地环境保护
(1)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土壤情况提出对策,采取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2)施工总平面布置首先应考虑利用荒地、劣地、废地或已被污染的土地。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占用场地应紧凑,尽量节约施工用地。(3)施工中开挖的弃土,有场地堆放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尽量利用原土回填,做到土方量挖填平衡。挖出的弃土暂时无法回填利用的,应堆放在安全的、专的用的场地上,同时进行覆盖保护。(4)防止由于地表径流引起的场地内水土流失(如保护表层土、植被覆盖等)。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围墙边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绿化或摆放盆花,美化环境,防止土体流失。(5)防止由雨水管道、地表径流和空气带来的杂质、颗粒所产生的沉淀物污染环境。
2.1.2大气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扬尘管理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要求。施工现场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降尘等保护措施。(2)规划市区的施工现场,混凝土累计用量超过100立方米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设置砂浆搅拌机,机棚必须封闭,并配备有效降尘防尘装置。(3)水泥和其它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保管,使用过程中要有防护措施。(4)施工现场地面要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5)施工现场设立垃圾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及时回收和清运现场垃圾。
2.2 节材技术
(1)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2)材料合理使用,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3)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4)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5)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对租赁的周转材料依据施工周期,精确计算使用天数,不需用时及时退回租赁单位。(6)要回收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可再利用的材料。
2.3 节水技术
(1)开展污水回用技术,具有开源节水和减轻水污染的双重功能,同时也是培养广大用户节水意识的实例。每日的日常生活排水、排污都进入了河道。据调查发现,许多建筑在建造时未采用任何循环用水措施,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实际上,采用再生利用技术建设屋面雨水集蓄与回用系统可以很好地处理污水。经沉淀和过滤等简易处理后的消防用水、地面冲洗用水等污水还可用于非饮用水。
(2)空调的温度控制对节约能源的关系之密切。如学校或是一些大的政府机构,建议会议室、阅览室要安装红外线感应器,即使室内没有人,如果这些房间忘记关闭空调,红外线感应器检测到房间没有人,也照样可以自行关机。为降低能耗,在满足工作学习要求和人体健康的情况下,空调房间室内温度设定,夏季应尽可能提高,冬季应尽可能降低。目前许多建筑采用单体壁挂式或柜式空调机,分散控制虽然比较灵活,但电能的浪费严重,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家中空调夏季设定温度为20~24℃。夏季设定温度从24℃改为26.7℃,约可节约能量15%。
(3)在生产、生活中应选用节水型水龙头和使用变频泵节水器具,实施有效的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2.4 节能技术
2.4.1 太阳能的利用
对于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科学的节能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建筑的屋顶和玻璃墙上铺设光电板,可为建筑内低压网络及部分日常用电提供能量。太阳能技术的采暖和供热功能,能很好的满足建筑物日常供热需要,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可解决建筑内一部分热水供应压力,且其经济效益明显。除此以外,太阳能还可以控制建筑物的采光,有利于建筑物的日常节能利用;同时利用太阳能供应工人洗澡,洗澡水集中收集后冲厕所,雨水集中用于洗车、降尘。所以我们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积极的应用太阳能技术,推动我国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
2.4.2 高效保温墙体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新型建材的选用和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蒸压粉煤灰添加气混凝土来砌块作为建筑物的护墙对于建筑物的保温节能具有很好的效果,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材产品。这是一种利用火力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作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施工管理人员要在节能理念的引导下,积极的推行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
2.4.3 优化建筑施工方案,节约建筑能源
通过对建筑施工方案的优化,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施工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科学的节能理念只有深入到建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优化建筑施工方案对于一些物资的浪费现象,可以很好的监控,提高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率,积极的推动各项建筑资源的循环使用工作,有效地解决建筑施工中的窝工现象和机器空转现象。建筑施工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和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地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从而实现建筑能源的节约。
2.5 节地技术
节地方面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阶段,但也不能忽略了建筑施工阶段的节地工作,应引起重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许多方面都体现了项目部对节能施工的重视,比如临时设施的处置和施工道路的设置等。另外,就是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土地,一些临时设施和施工道路在设置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比如施工生产规模、员工人数、现场条件等,全面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
3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顺应了时代要求,而且有效地缓解了资源矛盾。使用绿色建筑施工方式,既节省建筑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从中可以看出,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优化施工方案,是推动现代建筑行业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村镇农宅;冀东地区;绿色理念;设计
引言
从当前我国农村的住宅建设发展方向来看,绿色农宅是建筑中重要的建设发展趋势,尤其近年来我国冀东地区大量兴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住宅。它们大多由当地农民根据自身要求、当地情况设计并建造,冀东地区正在逐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宅,绿色农宅尤其受到农民的欢迎。但是从当前住宅的建设情况来看,农村住宅建设技术和水平尚不够成熟和现代化,尤其是缺乏现代绿色农宅建造手段,再加上城市住宅建设技术不同于农宅建造技术,而农民建造水平较低,极易受城市住宅建筑的影响,导致冀东地区的农宅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平面布局不科学、建筑材料不节能、农宅室内环境差等,所以,冀东地区绿色农宅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1冀东地区农宅现状调研
冀东地区红瓦店村作为农宅建设比较多、比较先进的村镇,在农宅设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实用和环保还存在很多不足。当前红瓦店村的农宅建设主要是以道路硬化、三改一清等为建设的基本要求,但在农宅的规划和农宅造型方面尚有很多缺点。红瓦店村的农宅建设大多是在原住址的基础上建设的,没有作科学合理的整合规划。通过实地调研红瓦店村农宅建设,清楚地了解到了新农宅的建设情况、成果,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内容。
1.1规划专业性较低
农宅建设缺乏规范性,红瓦店村的农宅建设主要是以户为单位。农宅建造选址随意,缺乏科学性,为了节约资金,大多选择了原有住址,出现村镇农宅建设不统一、分布较为分散等问题。大部分村委会在管理农宅建设上,主要是进行农宅房型的评价和选择,导致农宅建设选址不合理,如有的农宅在农田上建房,导致村镇规划混乱无秩序。
1.2农宅建设简陋有污染
红瓦店村在农宅建设时以一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建设工作不具有专业性,基本是以农民的经验建造,主要包括农宅外墙美化、新建及改造原有公厕、修建水泥路面、改建猪舍、清理垃圾。该村部分新建农宅临路,无隔音降噪措施,使村民饱受噪音和灰尘的伤害。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并不完善且分散不集中,不利于农户的便捷使用。其中农宅建设公用场所主要以中心广场为主,通过硬化道路处理,缺少合理适宜的植树及草地绿化等措施。
1.3节能意识缺乏
红瓦店村的农宅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土地资源浪费、住宅能耗较大两方面的问题。农宅建设面积基本一致,但没有和各户人家的人数紧密联系,导致土地资源没有合理的利用,有的农户家庭根本不需要同等面积的农宅,反而使总体建设缺乏科学性。再者,农宅建筑技术较低,建筑材料性能也很一般,为了节约资源,大多使用普通材料,而新型节能材料很少,例如护结构缺少科学合理的保温措施。
1.4农宅建设环境恶劣
农宅建设环境直接影响了农宅的绿化程度,但在实际的建设中,该村并没有做好农宅周遭卫生环境的绿化程度,例如,很多农宅在建设过程中缺少合理的规划,没有把居住与禽畜养殖分开,一般都在新宅附近选择畜养家禽的地方,最终导致新房附近脏乱臭,直接破坏了农户的居住环境。
2冀东地区绿色农宅设计策略研究
2.1绿色生态住宅的基本内涵
住宅建筑发展至今,从绿色农宅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绿色生态住宅被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舒适健康、清洁高效、美观和谐。(1)舒适健康作为绿色生态住宅必须具备的内容,对建筑的空间结构有较高的要求,农宅在设计时,需要具有充足的日照、保证良好的通风,且室内可以隔断外界的污染和噪音。住宅对安全性和私密性要求较高,且能与邻里间达成和谐、自然的交流与沟通等要求。住宅建设避免出现废水、废气现象,控制好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清洁高效作为绿色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使用绿色高效的资源和能源,提高绿色材料的利用率。对于现在常用的建筑材料,除了使用绿色技术,去除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还要进行废材的循环处理。在建材的管理上,强化、细化、精化管理,制定出针对绿色生态材料的管理办法,包括材料的使用、保管、各种处理技术等,以免出现材料和能源的浪费。(3)美观和谐作为绿色生态住宅的最终追求,在设计上要努力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其设计造型要完美地与大自然相统一。绿色生态住宅在这方面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同时还在精神方面有所体现,主要指的是生态住宅融合于自然景观与社会文化中。
2.2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
绿色农宅设计的六大原则:节约能源、设计结合气候、资源的最小化利用、来源于住户、本着地段资源的要求、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其中,我们对于节约能源方面主要是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资源的最小化利用主要是指避免建筑材料和资源的浪费,并最大化处理建筑废弃物,合理处置废弃资源,实现建筑资源的“零废”,加强建筑材料的功能性和环保性,实现建筑材料的最大化使用。整体的设计主要指的是农宅的地段选择要配合其他农宅的建设,且农宅的设计要满足当地的资源、气候、文化和经济等,把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农宅的设计和建造最忌讳的是盲目仿照,滥用建筑技术,导致农宅建筑的不完整性和实用性。
2.3绿色农宅的技术标准
绿色生态住宅对建造的技术性具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可改造性,并要求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建筑技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技术标准:第一,农宅要做好科学合理的选址,一般在选址后还要保护周围的生态系统,做好建筑和环境的规划设计,避免出现不利影响。第二,绿色生态住宅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遵循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耗、避免资源浪费,如使用较高水平的保温措施,具备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第三,绿色生态住宅遵循节能环保的理念,比较高效的节能方式有太阳能的利用、地源热泵技术等各种生物能的利用。第四,绿色生态住宅要尽力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第五,绿色生态住宅要积极利用各种环保建材来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
3冀东地区农宅绿色技术策略研究
3.1绿色农宅环境规划设计
首先,农宅新区的选址无论在什么位置,一定要掌握清楚农宅建筑周遭的环境,是否有绿地,是否有公路,在确定好建筑基地后,要保护好农宅基地周围的环境。建筑面积一定的条件下,联排住宅比独栋住宅节约土地,面宽小的住宅比面宽大的住宅节约土地,规划设计时应避免建造独栋住宅,以联排、多层、大进深房屋为主。
3.2能源与环境
建筑节能最有效的措施是改善建筑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首先是选用高标准的建筑保温措施,不管建筑成本的多少,一定要采取最高标准的建筑保温措施,且从建筑的整个寿命来说具有居住的优越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性。在农宅能源选用设计时,沼气净化池得到了普遍的使用,提高了农宅的绿色生态性,沼气净化池有效地结合了沼气池与污水净化池,不仅起到了处理生活污水的作用,还能产生沼气能源,成功地应用在农宅上,例如清洁用水、生活燃料等。
3.3农宅环境质量
农宅设计一定要根据当地区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湿度、降水等,保障建筑的舒适性。例如在农宅通风设计上一般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巧妙设计并使用庭院,从而起到降温通风作用并改善通风质量,这样的农宅设计不仅有效的利用了资源,还起到了绿色环保的作用,降低了建筑成本,而且居住性能较高。农宅建造使用有蓄能、调湿、隔音降噪功能的材料,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3.4农宅的水环境
设计并使用水资源的循环系统,包括污水的统收、处理和再利用,不仅有效改变了农村居住区污水无组织排放的现状,还提高了整个村镇水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地表与屋面合理布置雨水收集系统,处理后用于日常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可与景观绿化用水、雨水收集结合布置,做到一水多用。家庭的用水设施应采用节水器具,节约使用水资源。3.5材料与资源为了达到绿色农宅的目标,建筑材料首选当地所产的建材,最大化利用传统材料的优势,并适当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例如亚麻籽油可以替代传统的乙烯基乳浊液作为墙体涂刷材料,避免装修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杜绝使用有毒气体含量过高的材料及各种具有放射性元素较高的建材。对于废弃的建材,不要随意丢弃,可以采用循环利用的技术重复使用,避免材料的浪费和废弃材料破坏周围环境。
4结论与展望
通过前文的分析与研究,绿色农宅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有选址布局、建筑环境、建造技巧等各方面的内容,所有的设计一定要满足住户的需求,兼顾环境、人力、经费等多方面的因素,达到节能、绿色并适合人们居住的标准。在农村绿色住宅建设推广时尤其要注重节地、节水。绿色技术应用于农宅的设计和建造中,应注重技术运用后的居住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地区和人类的居住要求,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手段,保证农宅具有良好的设计效果,并能充分满足高效便捷的使用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智,赵红红,刘春霞,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5,(12):123-126.
[2]王芳,常菲.论绿色建筑之太阳能光热技术[J].材料应用,2014,(3):15-16.
[3]李忠.新农村建设中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意义解析[J].江西建材,2015,(11):95-96.
[4]龚秋望.于新农村建设中节能“被动房”问题的探讨[C]//2014首届全国绿色建材与德国被动房技术交流大会特刊,2014:44-48.
[5]任勇权.浅谈建筑绿色施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论坛,2013,26:158-159.
[6]程博,姜曙光,胡智毅,等.基于被动式技术严寒地区节能农宅的设计方案[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11.
[7]余俊骅,刘煜,唐权.关中地区农村住宅的绿色生态设计策略及适宜技术浅析[J].华中建筑,2010,28(8):86-89.
[8]杨维菊,徐斌,吴昌亮.青海地区绿色生态型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5,(S1):112-119.
[9]高源.西部湿热湿冷地区山地农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