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医疗废物 机械破碎碾磨 化学消毒

自发生非典疫情及禽流感以来,严格处理好医疗废物已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理设备和技术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控制。我国于2003年公布并实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批准实施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同时国家环保总局也颁布了《医疗废物焚烧设备技术要求(试行)》(GB19218-2003)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对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处理医疗废物的方法以焚烧为主,但是,针对医疗废物的特性,使用焚烧处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工程投资大,运行和维护费用高,操作控制复杂。另外,由于医疗废物的产生量较小,现有焚烧炉的处理规模难以满足其连续操作运行的要求,因此,在焚烧处理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有毒成分的尾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这也促使世界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更为严格的环境质量控制标准来对焚烧法处理医疗废物进行限制,同时也在寻求对医疗废物处理更加适合的方法。在此,笔者为满足国内工程技术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理的需求,介绍一种可靠安全、经济环保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选择。

一、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LFB12-5是一套运用机械破碎、化学消毒技术(主要以次氯酸钠为消毒药剂)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的新设备系统(图1-1)。医疗废物(除去化学疗法产生的医疗废物外)于密封的状态下在设备中经机械破碎、碾磨,初步达到减容后,在具有负压操作环境的消毒筒中与消毒水充分混合、软化、减容、彻底消毒,最终释放出屑状、无传染性的普通垃圾,并将其运往填埋场填埋。

LFB12-5医疗废物处理系统为全密封结构,整个处理系统在内部为负压的操作环境及高度自动化操作程序保证下工作,处理过程安全、无污染。该设备系统由负压进料装置、机械破碎碾磨装置、药剂喷雾装置、混合浸泡消毒筒、气体过滤装置和渣水分离装置组成,其中破碎碾磨与药剂喷雾装置为专有技术,医疗废物经破碎后在具有负压的消毒筒内被消毒液高速软化,使医疗废物能够被彻底而又非常经济高效地消毒。

二、工作过程

混合医疗废物通过卸装箱或传送带倒入负压进料装置,在直立旋转的机械破碎碾磨装置中,同时由药剂喷雾装置将次氯酸钠消毒液体喷入,医疗废物在机械破碎碾磨装置被破碎、混合、浸泡和碾磨,体积缩减并被彻底破坏,变成细小、无法辨认的屑状物,此时医疗废物的总体积不仅被缩减至原来的10%~20%,而且还得到初步的杀菌消毒。经破碎、碾磨和初步杀菌消毒的屑状医疗废物渣体通过旋转的输送装置进入混合浸泡消毒筒,与消毒液再次完全混合,经过一段时间,医疗废物渣体被充分混合、消毒及除臭,然后混合浸泡消毒筒反向旋转,通过输送装置将被消毒的医疗废物送出混合浸泡消毒筒,同时经渣水分离装置脱水后,输送到已备好的垃圾废物箱内。最后纸屑状的医疗废物送至普通生活垃圾掩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混合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由于采用负压操作,其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粉尘则通过安放在装置系统上的HEPA气体过滤装置(高效空气颗粒过滤器,可以去除空气中99.97%以上的直径为0.003微米的微粒)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该处理系统的操作过程采用“自动批量模式”批量化、间断式运行。

处理系统工作原理参见图2-1。

三、主要性能特点

(1)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和环保性

该系统采用负压环境下的机械湿式破碎、碾磨专有技术,将医疗废物处理成细小的颗粒,使其容积减至原有容积的10%~20%,同时通过药剂对待处理的医疗废物进行彻底消毒的方式,使医疗废物的细菌清除率达到6lcg10(即99.9999%),最终将经过彻底消毒后的残渣通过普通垃圾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置。

另外,该系统对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和粉尘采用HEPA气体过滤装置(高效空气颗粒过滤器)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在系统工作过程中,由于仅在破碎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用于增加物料湿度的水,所以用水量极少,整个处理过程中几乎没有污水排出,无水污染问题存在。

(2)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该系统的规格型号比较齐全,即有固定式设备系统,又有移动式设备系统,且设备系统所需占地面积小(约50m2以内),使用中,用户仅需对处理设备系统进行供水、供电和土建设施的配套工作,具有广泛的使用性。

设备系统的处理能力即能满足散户小规模医疗废物的处理要求,又能满足大规模集中医疗废物的处理要求。

(3)具有较好的工程经济性

该系统可以直接对混合医疗废物(除放射性医疗废物外)进行处理,节约了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离成本。

设备系统为一体化,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配套设施简单,可节约工程投资。

该处理系统采用全自动装置,“自动批量模式”操作运行,操作人员极少,管理方便,维护、管理费用低。

处理系统实际运行中的能耗较低,水的用量也较少,且采用价格低廉、消毒效果好的次氯酸钠进行医疗废物的消毒剂,整个处理成本也相应较低。

经处理后的医疗废物仅为原废物体积的10%~20%,残渣进行卫生填埋处置,可降低后处理工程费用。

四、系统规格

LFB12-5医疗废物处理系统主要有SF型(固定式)和KG型(移动式)两类,其主要规格及技术性能参数介绍如下。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医疗废物 安全处理 焚烧 资源化 减量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388-01

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以及大气污染程度的加重致使患病人群的比例不断攀升,但相应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技术多年来却没有质的跨越。显然,这中现状势必会导致大量的医疗废物消化、处置、回收不彻底,继而对大气、水源、土壤等造成污染,故本文旨在通过技术层面来研究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可行性。

知己知彼,方能制胜。要探讨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技术,我们必须对医疗废物的来源、危害、形成机理、变化过程等有全面的了解。

医疗废物是指在对人或动物诊断、化验、处置、疾病预防等治疗或医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液态或者固态的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调理》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医疗废物不但含有大量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而且本身还极易腐败变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可以造成对水土、空气的污染,甚至可以导致人群传染病流行和暴发.因此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无论是从保护环境还是从疾病预防和控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医疗废物不仅对土壤、大气、水源等空间物质造成污染和空间污染,而且造成人们的生活环境畸形变质。

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理的意识不明确、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各个医院缺少对口收集的专用车辆是目前各个医院普遍存在的状况,如,县级医院和70%以上乡镇医院医疗废物大多数都由各单位自行焚烧处置,而少量乡镇医院和村级个体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未经任何处置程序即混人生活垃圾,甚至有些还直接流向社会,成为不法商贩牟利取材的源头。可见,我国医疗废物管控的现状是复杂的,也是缺少一套完整程序的。近年来,政府部门虽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和处置,但对专项处理的技术研究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一、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技术举措

传统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是掩埋和焚烧,但这两种途径都有各自的短板。掩埋属最低级的医疗废物处理方式,其不但对土壤、地下水源造成空问污染,而且所掩埋物质需要一个漫长的分解或降解周期,这显然与当今的国情相违背。焚烧技术仍然是目前处理医疗废物的主要方式,在亚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焚烧处理技术应用普遍,不过焚烧物质对大气的污染是制约其发展的症结所在。本文结合尾气净化、等离子体技术和再生利用技术来进一步研究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技术途径。

1、高温焚烧处理中的尾气净化技术

高温焚烧处理技术仍是当今国内外公认的有效处理医疗废物的方法。分析起来有:焚烧物适用范围广、高温处理的废物彻底、减量化的效果明显,特别是尾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更是弥补了高温焚烧技术处理医疗废物的不足。

医疗废物在形态上都由塑料、玻璃、棉纺制品组成,故它们在燃烧分解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物、酸性气体污染物、二恶英类污染物等,这些细微颗粒或气体携带医疗废物中一些难以去除的病菌将直接进入人们的呼吸系统,长此以往变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目前,尾气净化技术中对烟尘颗粒的控制主要采用水膜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通过在排烟口加装滤网或布袋收口、电极吸附等装置,在医疗废物高温焚烧后气体直接连通该除尘系统,进一步过滤颗粒I生的物质。不过,袋式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极易附着在塘壁上,造成出灰口堵塞或漏气。

医疗废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而其中的氯氢化物很难用常规的方法去除。根据GB18485―2001标准的限值规定,去除酸性尾气的方法大致分湿法、于法喷雾干燥法几种。相比较之下,湿法酸性气体去除技术具备反应速度快、设备简单、去除效率高的优点,但其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反应后产生的污水又是另外一种污染源;干法去除技术是采用CaO来中和酸性气体,并通过未参与反应的吸收剂来使得中和后的物质结晶、净化的目的。综合来说,干法去除很好弥补了湿法的缺点,但其去除酸性气体的效率实在很低。二恶英类物质是高含氯医疗废物的必然产物,同时,经研究证明,其也是致癌的主要原因,故如何降低焚烧炉内二恶英类含量的技术措施十分重要。首先,在焚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炉内烟气在850℃时悬浮2s以上,并减少烟气在200℃~400℃范围的留存时间,然后通过物理萃取、化学降解或这催化、吸附等途径去除二恶英类物质的排放。根据GB18485―2001的规定,二恶英类物质排放标准不得大于1.mgTEQ/Nm2

2、子体技术

等离子体法近年来处理医疗废物的一项创新型技术,其利用离子体电弧窑中产生的万度高温瞬间杀死医疗废物中的微生物、摧毁残留的细胞毒性药物、药品和有毒的化学药剂,并使之无从辨认。从理论上讲,任何化合物在电弧窑中都可转化为玻璃体状的物质,经这种方法处理后的医疗废物可以直接填埋,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目前仅广州、深圳城市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置医疗废物。

当然,还有高温的灭菌法、电磁波灭菌法、化学消毒法等,不过就目前医用废物的品类组成、结构分析来讲,这几种方法都无法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故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3、再生利用技术

医疗废物的再生利用技术是一种很大胆的尝试,被业界称为“静脉行业”。其主要是对初始的医疗废物进行归类整理,然后针对每一类别的废物采用物理、化学或其它方式进行彻底杀菌,并严格在全封闭状态下执行运输、分类、清晰、杀菌、储运、再加工等工序,最终使得每一件医疗废物变废为宝,重新被应用。

医疗废物的再生利用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这也是专业技术人员在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医疗废物安全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理在各个方面都处于落后阶段,而且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不匹配更是加剧了医疗废物对空间物质的破坏,因此,为彻底扭转这种局面,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流程,并写入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与保护,另外,卫生部门还需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对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要对口建立严格的考核处理方案,遵循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原则与标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废物处置原则是每一个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处置时必须遵循的,同时这些原则也是医疗废物安全处理技术所要达到的层面。

我国医疗废物处理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在技术方案、管理办法和监控制度方面都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创新,研究可操作性强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从而保证一种健康、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3

何为医疗垃圾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险的废物。

医疗垃圾分为:

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质,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性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体培养皿、标本和器皿,以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等);

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实验动物尸体;

3.损伤性废弃物:能够刺伤人体的废弃医用用品(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以及载玻片和玻璃试管等);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一般性废弃药品如抗生素等,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如三苯氧氨、司莫司汀、顺铂、苯巴比妥等,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物(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及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医疗垃圾含有腐败变质成分及大量细菌、传染病毒、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药剂等,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在国外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如经非法收集后再次流入市场,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

医疗垃圾处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机构产生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其危险性也非同一般。预计到2010年,全国医疗垃圾的产量达到68万吨,平均日产量达到1870吨。这些废弃物除一次性输液管外,还包括人体组织、器官等手术废物,治疗用的纱布、脱脂棉,实验用的动物尸体和化验用品制备的废渣废液,病人的血、痰以及排泄分泌物等。

1991年,我国加入了国际社会于1989年签定的《巴塞耳公约》,以推进我国危险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垃圾处理的国际化进程。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完成了医疗垃圾的安全处置,在对医疗垃圾的安全转运、无害化处理和规范管理等方面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并且对医疗垃圾进行了严格分类并制定了针对性处理方案。但我国在医疗废物的处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存储或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的医疗垃圾危害常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现状如下:

一、医疗垃圾的处理不规范

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三章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办法。但有关医疗机构不能做到明确分类,且无专门回收单位。存在问题主要有:输液器、注射器用后不作消毒、毁形等无害化处理;偶尔可见输液器、注射器用作他用,甚至流向社会;清创包、缝合包包布不能做到一用一洗,反复灭菌造成黑、硬,达不到灭菌的效果;还有个别诊所仍使用玻璃注射器,用普通铝饭盒消毒,用后清水冲洗即行处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大部分没有流动水洗手设施、针头回套等。

二、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处理技术参差不齐

以我国工业危险物总处置能力仅为18万吨/年,我国现有的生产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产品的性能与无害化处理标准的要求相一致的不多,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并且全国没有任何一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完全可以投入使用。目前,除广州、沈阳、大连等少数城市对医疗垃圾集中处理外,大部分由医院自己分散处理,但医疗废弃物处理的能力却不尽人意。大多数医院沿用以往配备的小型焚烧炉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且传染性医疗垃圾和普通垃圾未经分类就混合处理。传统的焚烧设备不能适应医疗垃圾处理的热值与成分变化大的特点,造成医疗废弃物的毁形不充分,高温燃烧不彻底,具有毒害化的污染物重新进入环境,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如1999年轰动全球的“二恶英”事件就是由于焚烧生活垃圾中的危险物引起的。此外,医疗垃圾处理设备隔绝性能及自动化等问题尚未能很好的解决,工人的身体健康也不能得到保障。

三、没有合理的收费制度,医疗垃圾的处理需要高昂的费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一家医院每年年至少需要为医疗垃圾处理支付48至50万元,许多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无视医疗垃圾所带来的危害。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处理医疗垃圾采取收费制,使得医疗垃圾有利可图,调动了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改变了长此以往无人管理的局面。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收费方式存在着不合理因素。目前现行的收费方式有两种标准:一是按床位收费,二是按垃圾量来收取。由于各个医疗机构经济效益不同,床位的占有量差异很大,采取按床位收费会导致收费不公平。按垃圾量收费,一些医院为了节省处理医疗废物的开支就把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去。

四、农村医疗垃圾无人问津,农村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令人担忧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医疗垃圾管理政策的法规,但在农村地区的执行情况却亟待解决。许多乡镇卫生院和小诊所的医疗垃圾未做任何处理,随意丢放在附近,不少农民因为缺少文化知识,不知医疗废弃物的危害而捡拾其中的玻璃器皿盛食用油和生活用水,不少孩子把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当“玩具”去玩。

五、医疗废物处理过程存在不法行为,有些医院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医疗垃圾

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医疗废弃物回收利用或者卖给私人再转运到废品收购站或直接进入了塑料制品厂,被制成一次性水杯、水桶等,这些带有病毒、细菌的容器从而流入市场(主要是偏远的农村地区),给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问题产生原因

我国1998年1月4日颁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列出了47类、数百种危险废物,其中医疗垃圾名列“首害”。据清华大学固体废物和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博士介绍,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毒性、

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对人的健康和环境能造成危害的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物。1999年,轰动全球的“比利时鸡”事件就是焚烧生活垃圾中的危险废物引起的。但是,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置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为了节省成本,人们往往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置,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物感染性,需要进行专业隔离和特殊的焚烧处理,绝不能与普通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理。

其次,从体制上,管理多头造成了垃圾处置的无序。上世纪90年代,处理医疗垃圾实行收费。“无利可图的谁都不管,一收钱大家都抢着管。”刘建国说,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物,应该由环保局负责。但很多单位将它纳入生活垃圾范畴,医院的主管部门卫生局也在做。

另外,在具体操作上,收费方式存在不合理性。我国现行垃圾收费主要有两种标准:一是按床位来收取,二是按垃圾量来收取。各个医院经营方向和效益不同,床位占有率差异很大,采取按床位收费就会导致收费不公平。如果按垃圾量收费,一些医院会为了节省医疗垃圾处理的费用,把部分医疗垃圾混进生活垃圾。单纯从技术上看,第二种方式更科学,但目前国内这两种方法都在使用。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法行为。有些医院并没按规定将医疗垃圾作为废物处理,而是将纱布、一次性针管等器具回收利用,或低价卖给私人,从中牟利。不法商人又使这些具有生物感染性的器具重新流入市场,主要是边远的农村市场,给社会带来极大威胁。

“其实,除了医疗垃圾,整个危险废物处理都存在着很大隐患。”刘建国说。2001年,北京市环保局就成立了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集中力量专门处理垃圾,并设立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对市内所有工厂每天产生、处理、排放、综合利用的危险废物量进行统计。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企业的危险废物去向不明,无法被登记。此外,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比较低。一些企业所谓的“综合利用”实际上是转嫁危险废物,通过小商贩将化学物品低价或无偿送到北京附近的小企业,“出了北京城就不关北京的事了,”刘建国说,“这些小企业根本无力处理工业废物,留下自己需要的东西就撒手不管了,由此引发的二次污染无法估量”。

最后,有关部门对医疗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监管力度不够。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弃物,含有有害病原体和有害化学物质以及放射性医用物质等。这些含有病毒、病菌的垃圾的危害性是普通垃圾的几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疫病的源头。有关部门为了本地经济利益的发展,对医疗垃圾处理的投资不足,而且我国至今没有统一的监管体系,对医疗处理的监管状况上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地方政府机构部门存在职责不明、执法不严的现象,导致医疗废弃物的去向不明,在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密封设备等方面存在缺陷,很可能导致医疗废弃物的沿途丢失。医疗废弃物的监管体系的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理的前进步伐。

如何解决医疗垃圾处理问题

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力度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政府应本着执政为民的态度积极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监管管理,落实危险废弃物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对危险废弃物的安全转运、处理实行监管,坚决从重查处医疗垃圾回收利用等不法行为。明确医院以及运输、储存、处理企业的相关责任,对运输、储存、处理实施许可证制度,禁止不具备从业经验以及基础设施的单位从事医疗垃圾的处理。对收集、运输、储存及处置执行联单管理制度,防止医疗垃圾的遗失,杜绝不法交易如卖给塑料厂的行为。规范乡镇卫生院及小诊所的垃圾处理,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照顾他们的经济能力,保证国家抓大方面的同时,能兼顾局部方面的利益,使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得到安全的处置。

二、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政府有关部门举行听证会听取

医疗垃圾的范围和处理费用的多少等问题制定出具体的收费细则,对不法分子回收利用医疗垃圾、乱排乱放等行为给予高额罚款甚至刑罚,保证处理中心的正常运营和防止因费用而造成医疗废物的流失。

三、增加投资力度,建立医疗废物处理中心

高标准建立一批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解决医疗废品聚集重点地区和特殊废品如放射性物质等的处理问题,逐步完善医疗废物的运输、处理体系,对医疗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完全密封性的运输以及无害化的处理,兼顾农村地区的医疗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地方政府也应当将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当作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国家投资外,也可以吸引其他资金参加建设。国内外的企业界对投资我国的医疗垃圾处理有很高的积极性,政府应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该项领域,积极实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企业化经营、社会化管理。

四、积极宣传,加强社会监督

开展医疗废物防治以及其危害的宣传,加大媒体的监督力度,对违规事件进行暴光,鼓励群众成立医疗垃圾管理、处理的研究学会或民间团体,动员群众对医疗废物处理中的问题给予意见和建议,对不法行为积极举报。增强公众的健康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我们人类的生存健康问题。

五、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医疗垃圾的产生、运输到处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渗及健康、环保等诸多方面,为了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建议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相关专业的应用性人才;成立医疗废弃物学会,对医疗垃圾的处理标准,处理企业的资格认证以及培训教程等方面作出规定。定期开办培训班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认识,突出员工在总体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与责任,建立一支素质高的专业化队伍。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PDCA循环;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73―02

PDCA循环法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即通过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1〕。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2〕。我院手术科室自2013年1月以来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到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中,经过半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方法

1.1 计划阶段

1.1.1 成立手术室医疗废物质控小组 手术室医疗废物质控小组成员组成:院感科负责人、手术室护士长、手术室质控员、麻醉科主任。质控小组成员督促科室人员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并按标准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考核。

1.1.2 收集资料 收集2012年7-12月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现状。发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针筒与针头未分离直接放在针筒合内、口罩与帽子扔在黑色袋子内、玻璃安瓿扔在纱布桶内、特异性感染手术的废弃物只用单层黄色废物袋收集。锐器盒使用时未加盖。医用无菌物品外包装混入黄色垃圾袋内。

1.1.3 分析原因 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知识没有掌握,对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法规没有引起重视;对医疗废物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尤其是麻醉科医务人员与手术医生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医疗废物相关制度与分类细则未落实到位。

1.1.4 制定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措施 按照《医疗废物目录》把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和化学性5类。手术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为感染性医疗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病理性医疗废物(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和损伤性医疗废物(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三大类。感染性医疗废物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病理性医疗废物及特异性感染性医疗废物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损伤性医疗废物应放入耐刺不渗漏利器盒内。

1.2 执行阶段

1.2.1 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知识的培训 由医务科组织全院医务人员与清洁工进行培训,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目录》、《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流程。手术室在科会议上及晨会上不定期抽问有关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知识,做到知晓率100%

1.2.2 执行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注射器、针头、缝针、刀片、敷料、一次性物品等)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分别置于有明显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医疗废物包装容器内。在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包装物及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及其他缺陷。手术室工人每日及时回收各手术间产生的医疗废物,在包装袋扎紧,放在固定的废物存放处。传染病人、特殊感染病人、急症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巡回护士及时通知手术室工人,使用双层包装袋,尽量缩短其在手术室内的存放时间,在回收过程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并与医院废物回收人员中做好交接。科室对内部医疗废物应进行登记。医疗废物注意在手术室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医院清洁人员每天运送废物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1.2.3 执行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手术室医疗废物操作人员分类收集分类分色置入专用包装袋或容器(黄色袋装医疗垃圾、黑色袋装生活垃圾、利器放入专用利器盒)医疗废物暂存地每天定时与收集人员做好交接并做好废物交接记录。

1.3 检查阶段

1.3.1检查考核 手术室医疗废物质控小组成员定期进行相应检查,

每周定期检查一次;手术室护士长和麻醉科主任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全科会议上组织讨论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整改到位;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抽查一次,将抽查的结果及时反馈,并与科主任和护士长的绩效考核挂钩。

1.3.2 处理阶段 医疗废物质控小组每月将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情况进行汇总,总结经验,将已经解决的问题纳入质控标准和规范中,使PDCA循环能够持续不断地运转。对于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改进措施,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2 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半年后,全科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知识考核合格率从75%上升至100%,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合格率从70%上升至96%。

3 讨论

3.1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认知 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与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流程不够熟悉,对医疗废物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直接影响了医疗废物的管理质量。通过对手术室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规及分类管理知识的二级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造成社会危害性的认知,掌握了《医疗废物目录》、《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流程,使考试合格率达到100%。

3.2提高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强化了每个环节的管理,人人参与管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个人、每个环节均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消灭了管理盲区〔3〕。手术室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不仅提高了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合格率,还减少了医疗废物的产量,有效防止了医疗废物因分类不当而流入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从而保护了环境,保障了人体健康。杜绝了因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二次感染。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使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国秀.采用PDCA循环法规范门诊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52-753.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144-04

1 医学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临床上称之为感控,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医学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医学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纳入教育体系[1],医学生整个大学五年没有这方面课程进行专门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不完备,在实验教学中出现有处理医疗废物时未戴手套、从垃圾桶中用手直接取物、处理医疗废物后没按要求采取手卫生措施等、时有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现象。

1)医学生对感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并缺乏安全保护意

识:在实验教学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实验课不穿工作衣,水杯等生活用品任意放在实验台上。

2)实验室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感控需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陈旧,实验室洗手设施不标准(不是感应式水龙头),未配备毁形器、干手纸、醇类手消毒剂等,垃圾袋薄、颜色单一等。

3)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不乐观,存在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的状况:对于损伤性医疗废物,如载玻片等,有的没按要求放入锐器盒中,而是和其他医疗废物混放;有的在使用一次性塑料手套、乳胶手套、纱布等物品后自行焚烧处理,燃烧后仍有燃烧不完全的带血纱布、塑料等物品,达不到无害化要求。

4)在现有的实验室规则以及有关规章制度中,具有本专业特点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2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构建

构建思路 河南大学医学院2013、2014级口腔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部分班级,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在不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不减少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内容与医院感染管理教育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改”和“学改”两个重点[2],树立感控理念、培养感控意识、养成感控习惯。把突破点放在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有关制度的健全和加强师生安全防护上,以点带面,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相配套的设施和监督管理机制,树立师生安全第一、医疗相关感染零容忍的实验室感控文化,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到每个实验课程中。

构建内容

1)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基本原则是在学院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下,成立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即由实验教师、实验室专职人员、各班级学习委员及课代表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实验室专职教师为组长,实验教师、学生代表为监督员。管理小组的职责: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具体组织实施;负责指导、监督手卫生执行;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职业安全防护工作;负责组织对医疗废物流失、扩散和意外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并及时报告第一责任人。

2)建立健全与医疗废物处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在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河南大学实验室污染物处理管理办法》的同时,根据医学院基本情况及人体寄生虫学自身特点,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有关文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做到有制度、有目标、有要求,并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因医疗废物管理引起的意外事故及t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的应急方案。

3)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及收集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及实验结束后,按照感染性、药物性、病理性、损伤性和化学性医疗废物的分类原则[3],在印制有各类标志的红色、黄色、黑色垃圾袋及锐器盒中分类收集,并由专人送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处置。

4)建立专门的医疗废物贮存地点。医疗废物贮存地点,设施、设备完善,墙上有明确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盛装医疗废弃物的每个包装袋、容器、锐器盒等,表面也附有警示标识和标签,标明废弃物名称、产生单位、类别、日期、签名。

5)强调手卫生规范,提高消毒隔离与防护意识。处理或接触医疗废弃物时,按要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帽子,避免裸手直接接触,操作后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及卫生手消毒;严格区分医疗废物的种类,掌握操作规范。如在处理一些化学制剂时防止对眼睛、皮肤、呼吸道的损害;坚决禁止用手直接从垃圾袋中去取东西,不管是医疗垃圾还是生活垃圾,也不管是戴手套还是不戴手套,要养成职业保护习惯;在接触感染性废弃物时,注意保护皮肤、黏膜,避免皮肤针刺、锐器伤或被其他废弃物损伤;使学生掌握一旦皮肤被废弃物刺伤,不能简单地使用创可贴,应立即挤出少量血,用盐水反复冲洗,再用碘伏消毒,损伤严重以及特殊情况下(比如接触到HIV、HBV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按规定上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6)实验室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实验室两边实验边台为清洁区,学生的书包等一类物品可方便存放,解决了书包随身带或放置实验台的问题;学生用显微观察实验台设为半清洁区,动物实验、采血、粪便检查用实验台为污染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每次实验后进行湿式清洁,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对于被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台面或地面,则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

构建方法

1)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建立实验教师与医学生共享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微信平台,并利用该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并已成为临床上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志性名词[4]。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这种多媒体丰富直观的表达形式,以手卫生为主课题,把人体寄生虫学部分实验课程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实验视频、实验报告等部分与手卫生进行有机结合。

如实验五血涂片的制作与染色技术,以视频纠错的方式,首先提起学生的强烈兴趣,然后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和手卫生规范。以往的实验教学血涂片操作视频,由于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足,整个实验操作视频不合乎感控规范的比比皆是。课前,将该视频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七步洗手法、手卫生五个时刻等内容以影像、醒目图片、部分临床医院的宣传板报照片、学习资料等形式发在微信平台上,并附有手卫生操作要点、操作注意事项等,学生带着好奇先了解实验操作,再了解手卫生措施,师生互动,讨论或争论,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课堂上,分组协作进行标准技术操作。课后,网络或图书馆查询有关资料,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制出精美的手卫生与实验教学PPT。有的学生用手机自拍出符合手卫生规范的血片制作与染色技术影像,总结出诙谐而又形象地涵盖了七步洗手法和手卫生五大时刻的“内外夹攻(弓)大力(立)丸(腕),两前三后记心间;每步揉搓15秒,致病细菌全玩完”口诀。通过预习、讨论、实践、查证、思考、总结,学生的实验理论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其他外延能力(包括医学论文检索、PPT制作等)都有了一次升华。

2)开展品管圈活动。组织对感控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并把感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不同的圈,确定圈名、圈长、圈员、辅导教师,每次活动时间为30 min。有的圈名为“感控圈”,主题为实验教学中医疗废物处理;有的圈名为“手卫生圈”,主题为实验教学与手卫生;有的圈名为“安全防护圈”,主题为实验教学安全防护和锐器伤。

如感控圈,首先发放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处方、宣传资料等纸质材料,做好有关废弃物污染环境的科普宣传;通过微信平台加强对学生掌握有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消毒隔离以及意外事故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使每个学生都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物的概念,认识预防医院感染、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重要性,掌握医疗废物分类、贮存、运送的操作程序。

其次,圈长召集,全体圈员参加,在实验课后打扫卫生、消毒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处理实验用医疗废物时,围绕主题结合病案进行讨论,对本实验室的医疗废物处理问题进行评价,找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就问题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议。

最后进行总结分析,根据记录并查询有关资料,写出圈活动报告。不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实验设计,并参与了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各圈通过微信把圈内的活动情况向全体学生展示,通过比较与竞赛,在提高乐趣的同时,绝大多数学生的感控知识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3 结果

系统收集医院感染管理与医学实验教学等相关资料,设计若干套测试卷。测试内容以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常识、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消毒隔离与安全防护等14个小项展开。第一次实验时随机取其中一套测试卷进行摸底测试,以了解医学生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一次实验结束时,随机发放另一套测试卷为结业测试,以考核效果。为确保真实性,学生当场填写测试卷。

1)摸底测试:2013级、2014级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计发放并收回有效测试卷204份。

2)结业测试:2013级、2014级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计发放并收回有效测试卷210份。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测试结果表明,看似简单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摸底测试结果极不乐观,医学生除对医学实验室规章制度、传染性疾病鞑ネ揪丁⒁皆焊腥径ㄒ宓扔薪细叩娜现外,其他知识的知晓正确率均低于50%,而对重要的手卫生规范有极低的认知,七步洗手法和手卫生五个关键时刻正确率为零。结业测试显示,手卫生知晓正确率均达到90%以上,医疗废物知识达到96%以上,消毒隔离等安全防护知识也达到70%以上,除医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外,都与摸底测试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随着医学实验教学的飞跃式发展,实验教学中医疗废物的成分、性质和数量发生巨大变化,而与临床医疗单位相比,医学院校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还相对薄弱,医学生感控知识相对贫乏,实验教学中存在医疗相关感染重大隐患。因此,在医学实验教学中,有机地把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医学生感控理论、基本技术、安全防护及意外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与医疗废物处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并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医疗废物已迫在眉睫。

医学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实验室方面是规章制度、基础设施不完善;医学生方面是知识不完备,主要表现在医学生手卫生意识淡薄、手卫生依从性低、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常识。基于此,笔者建立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结合感控的模式,用混合型的实验教学新策略,树立师生安全第一、医疗相关感染零容忍的实验室感控文化,建立感控精细化管理方法,并使之常态化。结果显示,该模式更加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以微信为平台的翻转课堂实践,师生间进行实时有效的交互活动,学生完成从课前的“信息传递”到课堂上的“吸收内化”[5-6],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良性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医学生手卫生观念有了巨大的提高,手卫生操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笔者认为通过预习、讨论、实践、查证、思考、总结,在不增加课时、不减少专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微信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最方便、最有效的移动互联平台。

值得注意的两点:1)引导、培养了学生应用微信做有意义的事的潜意识,不少学生表示,现在他们一上微信,首先想到的是看老师发没发感控消息,看同学们的热烈讨论;2)在师生的互动中并非仅限于手卫生培训内容,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

在实验教学中摸索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同一圈内师生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围绕主题,立足实验教学与感控,找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取得较好的成效。比如对于锐器伤处理,学生自己总结出符合感控要求的“挤、冲、消、查、报”五字诀,记忆深刻。品管圈还属于初创阶段,范围还比较小,还不成熟,仍有继续探索与实践的巨大空间。

5 结语

鉴于医院感染管理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感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繁多,单单通过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根本不可能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而且存在能不能持续下去的问题,可能出现课完政息、知识忘却的情况。笔者认为,整个医学实验教学的各个学科都要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医院感染管理作为日常性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之中。这就需要在学院的层面上设计,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学科间协调合作、集体联动,将感控文化建设纳入学科文化建设之中,以医学院感控宣传周、医学生感控知识技能大赛等形式,调动全体医学生广泛参与的热情,建立起全学院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相结合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艳娥.加强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02-1403.

[2]王国英,张军,等.人体寄生虫学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11):2-4.

[3]周延萍.医疗废物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15.

[4]张炳华,房爱武,王炳花.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展望[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60-62.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医疗废弃物制度化管理监督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89-02

医疗废弃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真正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健康问题。近年来。我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加强了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逐渐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尤其是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我院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深一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更趋制度化、科学化,各项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现将我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医疗废弃物管理组织及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弃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对医疗废弃物实行规范管理。我院成立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对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时及时采取减少危害的各项处理措施。并相继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规定》、《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处置操作注意事项》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以总务科主要负责,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监督检查,使该项工作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2 加强全员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法规知识教育

为了使全院员工思想上对医疗废弃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有个明确、清晰、充分的认识,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了全院员工的培训工作。

2.1 医务人员的培训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需要全院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以及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医院废弃物处置管理部门多次组织全院性讲课、岗前教育及实习生讲课,并经常到科室指导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操作注意事项等。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废弃物管理中的自觉性,做到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经过培训,医务人员思想由被动转为主动,且对自身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从原来被刺伤后仅初步处理到现在主动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定期血清学检查等。

2.2运送人员、保洁人员的培训针对保洁人员文化水平低,对院感知识缺乏,对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不了解,导致出现各类垃圾混放,医疗垃圾未密闭运送,垃圾桶未及时保洁等问题,加强对保洁人员、运送人员及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要求他们在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运送、处置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戴橡胶手套,各种操作后及时洗手。严格做到垃圾分类放置,每日运送二次,及时对运送车和垃圾桶进行消毒。严禁各类人员将医疗废物私自贩卖,若有发现,即予开除处理。

3 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3.1分类管理及处置

分类与标识医院对医疗废弃物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生活垃圾置于黑色垃圾袋中,医疗垃圾置于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等锐利器具置于有警示标识的防渗漏、防刺的容器内。

包装及处置对实验室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要求相关科室先高压灭菌后再放置在防渗漏的黄色垃圾袋;对于病理性废物如手术截除的肢体、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取材后的人体组织等由专人负责统一送殡仪馆焚烧;各医疗单元专人负责做好医疗垃圾的包扎、密封工作;医疗垃圾袋内容物达胶袋容量3/4时,及时对垃圾袋进行封袋包扎,封口严密,胶袋外贴好医疗废物的标识并注明医疗废物的种类、时间、科室。

3.2职业安全防护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本院制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置规程:在传递锐利器具,处理针头、卸下刀片、穿刺针时不要将锐利面对着他人;严禁将使用过的针头插回针帽,防止刺伤;用过的针头不能留在治疗台、治疗车、床旁桌上,用后的锐利器具不同其他废弃物混放。对从事医疗废物回收、运送人员及暂时贮存和处置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乳胶手套、专用工作服、防水围裙、防护眼镜、雨靴等,避免其在操作中受到伤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刺伤时,应立即用肥皂水、流动水、无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并用75%酒精、015%碘伏涂沫伤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医疗措施,医学观察。

3.3运送和贮存医疗弃废物的运送使用防渗漏、密闭的运送车辆,物业运送人员医疗废物按照医院制定的规定路线,在规定时间运送到医院医疗垃圾暂存处,在运送过程中,做好医疗废物的防盗工作,及时、完整地将垃圾送到医疗垃圾暂存处。

医疗垃圾暂存处有明显警示标识,加锁管理,防止医疗废物的丢失。运送车辆每日进行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液进行消毒。

3.4医疗废物的登记 物业运送人员与病区指定人员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工作,交接登记内容包括废物的来源(科室)、时间、、种类、重量、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交接双方经办人签名等。医疗废物暂存处专人负责每日与区环卫固体废物处置公司签收登记“医疗废物转移交接单”。有关的登记资料集中在总务科保存备查,保存期限3年。

3.5 特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①具有放射性的医疗废弃物装入红色污物袋,注明日期并单独放置于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专用贮存室内,由专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管理,等待放射物的衰减,使用监测器测量放射性程度直到能够安全处理。无关人员不准入内。②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器具,按规定分类消毒浸泡后,集中毁形并详细登记记录,装入统一配置的专用容器,交指定的有证回收单位收购,专人负责。

3.6 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医疗废弃物由于种类较多,其管理涉及临床、职能多个部门的工作,要求各部门间必须做好分工合作,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和杜绝污染的医疗用品外流,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管理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作,交叉管理,落实各项工作责任。①总务后勤部门保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正常运转,负责做好包装容器的临床供应工作,组织做好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和移交过程的检查监督工作。②药剂部门按要求对临床的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工作。③预防保健、护理部门则按要求加强对临床医疗废物收集、分类消毒及处理过程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有关医疗废物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工作,对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按要求及时做好上报和协调处理工作。④)医械、医务、院感、保卫科等职能部门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认真做好相关的协调管理工作,确保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化、日常化、科学化,达到卫生、环保的标准。

4 监督与反馈

由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临床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督工作,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协办单的形式发给科室负责人,列出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科室负责人限期将整改情况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控制的范围,作为医疗质量评分的一部分与负责人政绩挂钩、与奖酬金挂钩。归纳检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间周一次的医院院周会(全院中层以上干部)大会通报,每月一期的医院OA办公内网以及医院《医疗质量简讯》讯刊上公布,将反馈意见传达到各个科室。

5 体会与思考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1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流程,有效地改善了医院的卫生状况,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了医疗废物的随意丢弃,对确保医疗安全和保护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5.2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后,使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医用废弃物分类放置、处理,逐步的达到和实现了国家医疗废弃物处置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准要求。全院上下密切配合。定期检查并随时抽查医院感染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并分析讲评,敦督落实到位、杜绝了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5.3 全员教育提高了全院员工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作为制度性要求,严格将医疗废弃物相关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列为在职员工培训必备内容,促使各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在认识上都得到了提高,管理好医疗废弃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医疗感染的关键且人人有责。

5.4 改变了全院员工作中的不良行为与习惯,营造了一种防范医疗垃圾污染的氛围。由于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医院各级人员都熟悉并能较好掌握,加上经常性的检查督导,从而改变了员工随手乱丢乱扔、医疗垃圾混放现象明显减少不少不良习惯,做到了规范化处理医院的医疗废弃物。

5.5 医院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增强。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各种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的重要途径。医疗废物管理好坏,对社会、环境、人类健康有直接影响。在加强废弃物管理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从而减少了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医院医护管理质量。

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的主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同样也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严格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地抓好员工教育,做好依法医疗费的管理,力争做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美丽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28(12).

[2] 楼慧萍 王静 赵国运 浅谈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8(4).

[3] 张红玲 .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