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设计与开发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设计与开发技术范文1
论文摘要:通过对相关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在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中核心地位的论证,总结出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在教育技术实验室中所起的作用—功能,并依此对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的组成模块做了大致的功能性分析.
课程建设是高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面对教育技术专业在全国遍地开花的景象,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体现自己特色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就成为各高校教育技术学科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对于教育技术学科来讲,教学系统设计在教育技术理论中具有核心的地位,相应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也应该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点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实践环境.对于开发类课程来说,一个理想的实验室更是可以起到强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及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在高校中的地位,课程开发实验室的功能不仅仅是支持本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它还要能够支持其它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同时还要具有科研功能,支持相应的课程建设研究仁作.由此,笔者提出了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建设的一个分实验模块—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用以支持与课程设计开发有关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1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的功能分析
结合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有五大研究范畴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而设计和开发的对象里面都包含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学系统,按照-I匕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2年版《教育技术学》里的描述,教学系统开发和课程开发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都要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理,可以将教学系统引中为课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同样具有核心的地位,针对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来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一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工作都包含在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里面,因为一个完整课程的成型都少不了这五个方面.设计与开发技能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除了一定的课程设计理论的讲授外,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也应成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倡导的建设具有产学研功能的高校实验室的思想,结合本学科性质和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地位,笔者认为,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应该具有四大主要功能:支持教育技术研究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开发、支持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验、支持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实验、支持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这四大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技术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完成对本校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支持作用.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对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六所国内开办教育技术专业较早的师范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五所高校都设置了与课程设计相关的实验项日,成立了相关的配套设施,但功能不完善,除了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技术课程设计实验室外,其它学校都将这些实验项目安排在微格教学实验室进行,目标定位在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上,基本没有体现科研这一功能.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将与课程设计有关的实验室统一命名为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中心,包括两个模块: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室、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
2模块系统分析
2.1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室
该分实验室土要具有两大功能:为教育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开发提供环境;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验提供实践环境.
作为一门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科,当人们看到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呈现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发出了许多反思性的声音,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专业设置方面的问题,如一些高校设置庞杂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老化和僵化;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自身的特色等,这些问题不由得让我们感受到了高校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紧迫压力,这似乎成了目前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脾005] 2号)明确指出,高校课程建设要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重点;以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与课程评估体系为保障;通过系统的课程建设,达到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分析文件精神,不难发现,课程建设不仅需要一个强大的师资队伍,更需要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做保障.因此,作为教育技术实验室一部分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实验室必须具有支持教育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开发提供环境的功能。
该分实验室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验提供实践环境它可以为教育技术专业大部分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提供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环境,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学生提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计算机应用竞赛提供学习、研究、实验、培训及参赛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高水平实验能力.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对课程设计实验室的功能定位,该分实验室可以承担三方面的实验任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CAI课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该实验室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实验室,不仅承担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而且承担教育技术人员进行课程设计研究的任务,甚至可以利用这个环境开发一些可以投放市场的教学产品,真正实现实验室的产学研并进发展.
整个系统的组成要体现高度的资源共享性、充分的协作性,具备多媒体教学网的各种功能,方便教师进行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和团体教学,各电脑终端连入校园资源中心和互联网.大致如下,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一设备;软件:操作系统、网络课程开发软件、课件开发软件、媒体素材处理软件等一系列课程开发所需的辅助应用软件.
2.2数字化微格实验室
微格教学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基本技能的方法冈.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点,于是数字化微格实验室就成为了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建设的一部分.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承担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设计实验和师范专业的教育技能公共课教学,以及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持.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专科层次学生,其毕业后很有可能走上初高中教学工作岗位,这就对他们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当中去.通过微格实验室提供的教学模拟环境及先进的现场录播设备,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微格实验室还支持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工作,例如基于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论的研究;对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数字化评价的研究;基于课堂的网络教学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实验对比研究等.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现代教学的研究工作,为师生提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会,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精神.学生利用这块基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自己制作课件,自己使用课件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为了推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现在全国的高校都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评比工作.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都有教学录像这一栏目,如果只是一些讲授性的课程,就可以将课程直接安排在微格实验室进行.利用该实验室先进的录播设备,可以实现最佳的录制效果,满足国家精品课程对录象品质的高质量追求.另外,现在流行的课程教学录播设备都支持网络直播,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多场景切换,均采用国际标准ASF流媒体文件格式,只要学生的终端接入了互连网,学生就可以通过IE浏览器和流媒体播放器直接观看.如上海卓越睿新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SMART-PR全自动录播系统.当然,如果不是一些纯粹的讲授性课程,如电子技术实验、化学实验等一些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程教学,微格实验室就需要配备一套便携式精品课程录播设备,工作人员将其带到教室或实验室进行现场录播,只要实验室接进了校园网,照样可以方便的实现精品课程输出,并且质量不减.如可以选用现代中庆公司生产的育港便携式精品课程工作站,该工作站具有两大突出功能:精品课程直播: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讲解实况、教室实况合成一个画面,同步压缩,同步网络传输,现场直播;精品课程实录:将精品课程的教师视频、学生视频、多媒体课件的VGA图像三流合一,录制成一个文件,供网络点播,或分别录制成二个文件供课后编辑.
系统大致组成:共分成两部分,微格教学室和控制室.微格教学室:各种教学媒体(白板、投影、视频展视仪、录像机、DVD机、多媒体计算机等)、一整套全自动录播系统等;控制室主要设备有: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控制平台、彩色四画面分割器、彩色电视机、视频切换器、录相机等.另外,再配备一套便携式精品课程工作站.
课程设计与开发技术范文2
关键词:J2ME;精品课程;手机;网络平台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精品课程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让学生受益,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对此,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3)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4)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1]。
“J2ME开发技术”精品课程在遵循上述一般精品课程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要发挥其手机新媒体快速发展下的特色优势。本文就“J2ME开发技术”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设计方法作如下介绍。
1校内的历史沿革与课程特色
“J2ME开发技术”是本校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的专业核心课程,然而,该课程开设和发展较晚。
首先,在我校计算机系发展成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过程中,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重要部分,嵌入式方向被安置在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当时,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建设与发展目标不明确,有部分嵌入式方向,以及偏计算机硬件的一些内容。随着浙江万里学院和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改革、发展与壮大,从2007年开始,学院决定大力建设信息工程专业,经过几年不懈的学习和努力,到2009年,该专业基本筹建完成,主要建设和发展方向包括数字媒体和嵌入式方向。
J2ME技术在整个教学改革和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和数字媒体和嵌入式的关系密不可分,同时,它又有自己独立的体系。“J2ME开发技术”课程在早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中作为选修课,同时,也是全校公选课,由于该课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其作为公选课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由于它和专业中的Java课程有一定冲突,且课程性质的界限模糊,所以一直处于尴尬位置。
我们知道,J2ME技术是一门较新的技术。在1999年,一般PDA或手机的能力离Personal Java所需要的硬件条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Personal Java并不是一个很成功的产品。Sun Microsystems在此时将Java区分成J2SE、J2EE、J2ME三块,希望可以重新塑造整个架构,尤其是J2ME,希望Java可以在嵌入式系统的领域有所发展。基于J2ME系统开发的手机程序和游戏,能被大部分新型号的手机所支持,预示了该技术良好的兼容性。事实证明Sun是非常成功的,对于目前通信、手机、无线电等行业,它再一次带动J2ME技术在各种业务产业链的高速发展,仅仅J2ME手机游戏一项,每年就有百亿美元的产值。
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奠定了J2ME手机开发类课程在编程语言系列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它将成为游戏动漫方向、数字媒体方向以及嵌入式方向下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与当前该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思路是一致的,也适应技术历史发展的潮流和社会实际的需求,同时,它也是培养新一代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及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必备的知识利器。3G/4G时代的到来会再次带动J2ME开发技术的发展,它给J2ME手机开发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认为该课程的特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的移动设备开发下的行业领域特色: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网络的发展,带动各种移动设备和微型设备的应用开发,比如手机,冰箱、MP4、空调,等等。
2) 优越的跨平台特性:它将Java语言与平台无关的特性移植到小型电子设备上,允许移动无线设备之间共享应用程序。
3) 游戏、学习和生活的互动性:该课程把一些看似矛盾的东西统一起来,因为J2ME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移动游戏的开发,同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手机编程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4) 个性化和参与式的移动学习:国内学者认为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移动通信技术或无线网络技术,利用移动计算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2-4]。那么与这种一般的移动学习相比较,在该课程下基于一站式教学平台的移动性学习则包括更多的参与、定制和开源建设等特点,同时加入构建主义思想[5],这与该课程本身的特点分不开。
2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
精品课程教学要紧密把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J2ME开发技术”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工程两大专业每届300多名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鼓励创新创业,向创业型大学发展。本课程开设目标是学生通过“J2ME开发技术”课程学习,了解手机与移动开发的一般方法,牢固掌握J2ME的核心开发技术,在手机开发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设计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开拓发展的能力,其定位特点有利于学生个人创业,与学校的高级定位完全一致。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J2ME开发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设置坚持以实践应用创新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开拓思想,重点训练学生的中小型手机软件项目分析、设计与技术开发能力及合作能力,同时培养企业工作氛围,为应用教学下的“零距离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在整个教学安排中,我们将实践、理论结合讨论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单元项目实践,突出手机软件开发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是基于实际应用的中小手机软件项目开发实践,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三是创新工作室实践,突出个性化培养,实现分层次教学。
课题组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J2ME开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己任;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手机开发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同时,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教学建设
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参考重点院校多年来的教材使用经验;另一方面类比同类级别院校教材使用情况,同时,积极参考来自网络上的各种反馈和意见,所有教材都是在权威性和实用性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后选择出来的。该课程的技术虽然是比较流行先进的技术,但我们仍不断融入一些网络在线教材作为补充。在经过大量的分析和求证之后,我们重点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J2ME手机游戏开发技术详解》,该书理论丰富详尽,在项目实验和课程设计方面有独到之处。同时,我们选用冼进、文杨的《J2ME手机应用――开发技术与案例详解》、刘斌的《Java ME实用详解――用Eclipse进行移动开发》作为参考。
在实验教材方面,我们将流行的、应用性强的特色实训项目“手机银行”和“3D手机游戏”用于实践,并贯穿整个实验、理论、讨论、实训,并和软件工程等课程结合起来,将不同课程的优势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资源。教材采用由简入繁的案例形式,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级别的案例,教学平台会提供相关的源码或提示。该教材的另一大创新在于其动态性和开放性,每年根据实际的实验效果和反馈做动态的补充和删减。
今后几年,我们将规划针对该课程进行系列市级教材建设。在前期实践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考虑至少增加两个最基本的教材,一个是实用辅助教材,一个是实验案例教材。我们认为,不论什么样的教材都会存在一些弊病,比如针对性不强,入门较复杂,不够通俗易懂,等等。所以,我们提出的“实用辅助教材”是对正式教材的一种补充,它可以来自网络经典文章、教师教学总结、学生总结、论文内容,等等,但是选用这些教材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和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快速入门和上手。它的特点应包括:1)通俗易懂性;2)简易直观性;3)活泼趣味性;4)总结精华性;5)主题鲜明性。
本课程建设实施范围包括所有计算机系与信息工程系的学生,同时,对该课程感兴趣的所有在校学生通过网络开发,并通过网站、平台和学生反馈来体现建设实施效果。
平台建设:借助J2ME手机开发课程的特色,需要依托于一种网络平台来进一步发挥其优势。让学生学得精彩、玩得精彩。对此,我们提出设计一站式多维化网络平台,以改进教学质量为中心,融合多种功能。该平台是教学网站,但并非一个简单网站,它还作为手机J2ME客户的服务端和交互端来体现(如下图1所示)。
图1一站式、一体化开发教学平台
该平台可以做的教学与实践工作如下。
1) 教学平台:展示教师情况和课程情况,可以开展各种基本的教学活动,比如常见的教学资料的上传与下载、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讨论与答疑、在线教学方案等。这是最基本的网站特征。
2) 实验平台:网站的后台是Tomcat和JBoss服务器,所以在手机或模拟器中的J2ME程序可以直接与后台中的JSP、Servlet或EJB进行通讯和交互,不仅可以把产生的结果反馈在手机端,也可以在网站上以网页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直观性和实时性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乐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3) 竞赛平台:借助于该平台,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有特色的,基于手机终端的各种电子商务大赛,去年基于该平台的参赛作品中,有两个省二等奖,今年的各种电子商务大赛基于该平台的作品也有多个参赛。
4) 移动服务平台:由于手机所特有的移动性、方便性和携带性,所以很多的学习、实验和教学互动都可以依附于该平台实时的开展,具有跨地域性。
4结语
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建设的重点,许多高校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受到了学习者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如何结合课程特点,利用课程技术优势将精品课程的体系建设贯穿起来,就成为了建设的一大难点。
本文提出的J2ME技术平台一体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上述难点。随着手机的高度普及,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游戏的盛行,3G/4G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一体化下的多模式网络平台会更加有效带动和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并将J2ME技术课程的特色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快速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未来的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J]. 安全,2010(5):54-55.
[2] 陈伟超. 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电力教育,2009(4):16-18.
[3] 张驰,陈刚,王敏娟,等. 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9,15(3):67-72.
[4] 徐军. 网络教育的研究与设计[J]. 江苏高教,2005(4):112-114.
[5] 邹艳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 外国教育研究,2002,29(5):27-29.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J2M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Excellent Course
LIU Yunpeng, ZHANG Yanhong, PAN Tiejun, JIN Ran, YANG Xiaoyan, LI Ji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ity,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J2M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has become core course of many computer majors. And it has the special position in the whole teaching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for its independent system and inextricable link with the digital media and the embedded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new one-stop teaching platform as the main vein which interacts with the teaching system, experimental system, competition system, teaching team building and discipline techniques. At the same time, the good results are gained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课程设计与开发技术范文3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它不仅体现了高职教育办学类型、人才层次及人才规格的定位,表明了对高职教育的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的准确认识,也是高职教育观念的深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所在。另外,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素质+岗位能力(技能)模块”课程体系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基本理论的课程体系。综上所述,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都在朝着“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而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体系中才能得到体现。为此,该文的内容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企业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课程,应用前景广泛,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1 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 课程开发与设计
2.1 设计依据
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
(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
(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
(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
(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 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铁路工程施工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企业,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岗位技能要求,参照国内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规范、标准,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铁路线桥隧工程施工、养护维修、施工组织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线路养护维修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将相关的知识、模块,通过对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具备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的职业能力。构建“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如下。
(1)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铁路线桥隧施工、施工组织管理、铁路线桥隧养护与维修三个方面。
(2)行动领域,主要包括:铁路工程图识图、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铁路工程测量、铁路路基施工、铁路轨道施工、铁路桥隧施工、铁路桥隧养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铁路工程概预算等。
(3)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工程绘图实训、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训、铁路轨道、铁路工程施工、铁路桥隧施工与维护、铁路线路修理、铁路线路修理实训、养路机械实训、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铁路工程预算实训等主要课程。
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专业课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学生应具备解决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3 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
在整体课程设计过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将两年后自己能完成的工作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每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具体的在实际中应用,同时将企业的考核标准及相关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授课及考核中,激励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过渡和协调,用到什么就学什么或补什么。这就要求在做教学准备时,把企业的东西或者相关专家确定下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应用;另外,还要求任课教师建立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大力推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模式为辅的多元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设计与开发技术范文4
关键词: 行动导向 GIS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教材编排顺序教学,不利于高职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理论与实际应用难以结合。而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于具体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学习项目中的各个任务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本文以国土资源调查专业《GIS技术应用》课程为例进行行动导向课程标准建设与开发。
《GIS技术应用》是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测绘CAD和数字地籍测量的学习,为数字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MAPGIS软件对数字、文字、地图、遥感图像、航片、GPS实时数据等多源地学数据进行有效采集、编辑成图、一体化管理、综合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示。
1.课程目标
1.1课程总目标
GIS技术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课程,着重对学生测绘核心能力“测、算、绘”中“绘”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专业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学习,应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利用MAPGIS 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具备编辑成图能力和数据入库能力,具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管理能力,能进行综合空间分析和数据可视化表示;同时养成认真、耐心、细致等良好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1.2课程的具体目标
1.2.1知识目标
通过对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已获得的地理信息数据熟练采集、绘制成图、建立数据库和属性库,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与统一管理,给出最终决策。
1.2.2技能目标
能根据相关规范熟练掌握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实时对地理数据进行有效采集、编辑成图、一体化管理、综合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示。
1.2.3态度目标
具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积极主动精神;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善于沟通,豁达、诚信、团结、乐于助人;有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1.2.4拓展能力目标
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与创业能力。
2.课程内容组织及安排
2.1课程内容组织
本课程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以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以任务驱动确定教学内容,统筹考虑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1.1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按照工作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和任务,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2.1.2课程大部分内容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教师通过采取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
2.2课程安排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将本课程分为五个项目,总上课课时88课时。分别是GIS基本概念分析与软件平台认识(10课时)、GIS数据采集(24课时)、GIS数据分析(18课时)、GIS数据入库(12课时)、地形图制作(24课时)等(见下表)。
3.课程实施建议
3.1教学方法建议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校企合作平台之上,充分利用系部数字化机房、GIS制图实训室,融入生产项目,教师在分配任务时“做中教”,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时“做中学”。最终培养学生GIS数据管理与分析、综合制图等能力及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等职业素养。
3.2学习方法的建议
演示法,利用模型挂图演示,教学生识图辨图;实习法,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法,将项目过程引进教学;情境法,野外现场情境教学,如野外GPS数据的采集等。
3.3教材选用或编写建议
本课程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学校出版的GIS实训指导教材,并配合使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说明,配合使用手机的实训数据资料,紧跟行业发展,与学院特色贴近。
3.4基本教学设施要求
为满足本课程教学实施必须配备各种不同数据源,更新GIS软件、多媒体教室、机房和网络资源。
3.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已经申请院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课程基本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学团队、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试卷、参考资源目录、学习指南。课程拓展资源包括: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试卷库、课程教学、教学互动、教学录像等。
3.6师资条件建议
本课程团队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大都为双师型教师,技术职称包括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均有多年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
4.课程考核要求
4.1课程考核基本要求
构建以能力考核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企业和课程团队共同制定考核标准,以工作岗位能力为考核依据,每个子项目均要求学生提交成果,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子项目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及完成质量综合考虑总成绩。
4.2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平时上课到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及完成任务情况,占30%;期末上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制图能力,占40%;期末试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占30%。
参考文献:
[1]蔡永超.“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基础》课中的开发[J].职业技术,2010,1:142.
[2]吴仕荣,梅莹.浅谈“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2:9-2.94.
[3]王丽敏,,计小辈,朱良.《模具设计与制造》行动导向课程设计与实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29(3).
[4]肖清华,晏涵,郑平.“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构造地质分析》课程标准的开发[J].亚太教育,2016.
[5]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课程设计与开发技术范文5
关键词:Java技术;登录功能;公告栏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4-0161-01
1 精品课程网站概述
精品课程网站本质上来说是将课程转换为电子版,属于信息资源库的一种。它能否对课堂教学以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通过网上平台能否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更新,便于学生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另外,还可通过测试、教学评价等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并能对教学状况和成果进行反馈,使教师结合具体情况及时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将精品课程网站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可发挥多方面的优势。
2 Java技术支持下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
2.1 设计目标
实现功能的扩展是运用Java技术进行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的主要目标,追求网站Web框架实用性和高效性的统一,且便于对其进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则是数据的安全。为避免客观因素,系统故障等对数据造成损坏,可采用远程实时快照等方式做好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
对于数据操作来说,其设计重点应放在客户端Web遭受垃圾攻击如何保障其安全上。在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后台管理系统,对浏览器进行实时维护,便于用户利用浏览器π畔⒔行、更新课程内容以及完成其它操作。对于信息的自主来说,需要设计好网站的信息审核功能,确保所的信息安全、合理。
2.2 设计原则
精品课程教学需求是网站设计和开发的原则,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需要既能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又能保障其服务质量的提升,便于学生对信息的查找和课程的学习。精品课程网站的服务对象是教师以及学生,其主要功能在于对教学工作进行辅助,在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应以信息的更新、网站管理更为方便为原则。
2.3 技术手段
B/S在精品课程网站Web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Java技术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设计和开发时,需要综合运用Tomcat等多种技术,才能使网站功能得以扩展,以下是对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开发过程的技术手段的分析:首先,可利用Java语言初步完成对客户端数据的认证,并对信息进行过滤。其次,为了确保安全,可以利用用户名以及密码机制保障登录的安全性,还可结合不同用户对其权限进行限定,利用MDA技术完成信息的加密,避免用户信息泄漏。最后,需要充分掌握Web运行环境,特别是Tomcat安全设置相关问题,并了解其操作功能。另外,需要将Java语言以及ECIIPse集成开发平台结合起来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开发与设计。
2.4 数据库设计
要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全面覆盖各类资料。具体来说,需包含学生信息、试题库、学生自我测试成绩等。
2.5 登录功能设计
对于登录功能的设计来说,需要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个群体。用户利用账户名及密码完成登录,若需要修改基本信息或登录密码需完成相应的验证。若通过身份验证之后,证明登录用户身份为学生,则其在网站上的权限可包括交流互动、课程学习等方面,并可执行相应操作。若验证后登录用户身份为教师,则其权限可包括课程上传、信息查询、课程讨论等。若验证后登录用户身份为管理员,则其在网站上的权限可以包括对网站试题的管理、维护网站公告信息等。
2.6 公告栏设计
精品课程网站公告栏主要由管理员进行维护,其对公告栏实行管理,权限还该对公告栏内容的设定、上传、删除等。具体步骤为:验证管理员身份,成功登录网站,选选种所要修改的内容,然后便可对该部分内同进行修改。若公告栏内容以及失去作用,则需要删除该部分内容。操作方法为:首先登录网站页面,选中需删除内容,然后执行删除操作。
3 结语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精品课程网站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趋势。将Java技术和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结合起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对网站设计目标以及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将Java技术应用于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和开发中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库、登录功能、公告栏三个方面,使精品课程网站具备在线学习、交流互动、答疑解难、自我测评等多方面的功能,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迟浩.基于XML和JAVA的通用课程教学网站设计与开发[D].中国海洋大学,2010,(04):17-19.
课程设计与开发技术范文6
关键词:迭代增化增量模型;工作任务;数据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数据结构”是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目的包括:熟练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应用重要的算法策略和分析方法;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应用算法。
“数据结构”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以高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对课程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有清楚的认识。他们学习更注重知识和理论的应用性,而传统的实验课缺少有实用价值的工程应用设计,内容枯燥而缺乏创造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为了将严谨抽象的理论教学延伸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将数据结构中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迭代增量的开发方式设计实践学习情境,从接受任务到任务完成都遵循“需求分析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编码实现测试”这一基本的工作流程,然后根据数据结构课程知识体系结构设计了具有连续性和序列性的实验任务,进而分析各个任务如何在迭代增量过程具体实施操作,最后对比传统的实验教学来评价该实践方法的有效性。
2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迭代增量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开发模型,将其引入数据结构的实践教学中设置教学场景,使实践教学处于开放状态,不拘泥课堂内外的界限,也不受制于数据结构课程通常的总课时数。将设计的30个实验任务平铺于整个学期,每个任务从接受到任务完成都遵循“需求分析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编码实现测试”这一基本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知,迭代增量的迭代是通过对核心开发活动的重复应用,包括了对问题解决方案定义以及解决方案实现的连续细化,其中的增量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随着数据结构理论课程知识由少至多的学习,在一次迭代运行的周期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方案提供的功能均会增长,先开发每个实验任务的主要功能模块,再开发次要功能模块,逐步完善,最终开发出相对完整的符合需求的软件作品。这样将整个实践的全过程都融入在一系列的工程任务中,在实践开发中,其中连续地组织起来数个或更多的应用,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学生按照上面的开发模型,在实验课程中引入软件工程的原理,按照规范的开发过程学习和应用数据结构原理和方法,故而开展小规模软件数据管理系统调研,设计,编码测试工作。另外根据“软件技术应用岗位职业标准”,分析工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真实职业角色,指导学生按照“需求分析员架构架构师编码员测试员”等不同角色的转换在迭代增量过程中完成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
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的基本思路是遵循迭代增量的开发基本流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30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课程教学内容组织而言,考虑对于正在发生迅速变革的计算机领域,选择那些相对稳定、长期有用的、对应用领域必不可少的知识结构作为实验任务设计的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工作任务的总体组织安排如图2所示。
其中,课程教学内容共计14个专题模块与30个学习工作任务交叉对应,全部任务将所有知识结构迭代覆盖,各个工作任务按教学内容的先后依照进度逐一展开。30个
结合具体问题构造的软件设计工作任务经常会要求学生“用特定的数据结构/算法”来解决某个问题,学生需要撰写详细的设计,描述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和最后的结果。对于算法的描述,应该按照4点要求执行:
(1) 算法的中英文描述,提供伪代码(pseudocode)。
(2) 最少以一个工作例子或图表来更明确的显示算法怎样运作。
(3) 算法正确性的一个证明(或表示)。
(4) 算法执行时间的分析。
这样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这一核心工作流程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加强的指导力度,做到边讲边练、边学边做。而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现实实际获取和调研需求,学生会跟随理论课知识进一步学习和调研,增加需求,迭代需求分析这一核心工作过程。每个任务持续的时间和任务本身的规模有关,如某个超市购物系统会持续到学期末,如后期学习的排序,查找会在系统中得到应用设计,整个迭代的过程会持续至数据结构课程全部结束,这样基于迭代增量过程就能发挥更大作用。而编码和测试过程则以学生为主导,自主自觉地根据前期的分析和设计展开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觉得编码过程不再困难,而有想早点实现以见其效的积极想法。对每个任务,以软件工程流程或者角色为轴线的迭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所有的工作活动,按照如图3进行多次迭代开发设计。
根据迭代增量的工程流程,我们筛选了主要的项目活动:需求分析、分析设计、编码实现、测试、项目管理。理论上,每种软件工程流程都会对应一个单独的计划,而且每个软件工程流程会定义自己的迭代周期和迭代次数。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识别和管理各个任务与知识结构的依赖关系,保证各个设计任务的顺利进行。此外,在考核方面重点放在过程考核,强调素质与能力,不再进行单独的课程考核,按照工作任务评估表对学生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价,课程成绩计算按任务的难度工作量规模大小分配权重,进行最后总评,直至完成整个工作任务的实施。
4实践教学评价与结论
我院从2005年开始在计算机专业采用基于迭代化的增量软件开发方式开放数据结构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对比方法,将3年制计算机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科学地观察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数据结构课程考试成绩的对比分析、问卷调查以及实践成果的对比分析,汇总情况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知,实验组学生在基础数据结构系统知识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后期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效果。此外,后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实验班学生对课程的总体印象在优良以上的占83%,教师对“实施基于迭代增量的实践课程总体印象”表示“较好”以上的为81%。
目前,数据结构课程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如同一任务体系间的相互融合贯通还不够,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还不足等;将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迭代增量法在教学情境的实施应用,研究和开发更多实用性实践课程工作任务,发挥其在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延伸效果,持续提高高职计算机学生的专业和工程应用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美]沙赫查.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M]. 黄林鹏,T小辉,伍建j,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殷人昆.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美]B.S.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M]. 罗黎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 刘韶涛,王宁生. 软件体系结构的迭代增量构建方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20).
[5] 罗伟,张翠英. 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