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字体设计;三位一体;教学改革

字体设计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将文字的书写与现代设计融合,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理解笔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看,字体设计课程不仅是专业基础课程,还为后续系列课程(如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招贴设计等)打下了基础。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展和学生培养的质量。

一、字体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固有的字体设计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学生吸收了大量信息但难以完全消化。在数字时代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成为这门课程的改革重点与难点。目前,字体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教育理念落后

多年来,字体设计教学以对文字的形态结构、书法的笔墨结构等的研究为主,缺乏现代设计理念与文字融合的研究。有必要构建一套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对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教学内容陈旧

字体设计课程应以字体临摹为基础,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素养,因此,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结合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但是,当下部分地方高校的字体设计教学模式与实际应用不能同步,课程结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且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科学而系统地更新、重构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3.重“教”轻“学”

字体设计课程以往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在字体设计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不够重视。随着数字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字体设计课程的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完善,除了固有的课堂讲授、讨论、练习、指导外,教师还要合理地利用网络,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

二、字体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字体设计教育意识与观念的更新

(1)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近年来,部分地方高校的字体设计教学缺乏对文字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的研究,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教师应将文字的风格流派、文化特征、视觉效果、心理作用等与文字的笔墨结构相结合,进行融合创新和多方面的探索、尝试,使学生运用文字独有的文化特征和视觉效果激发设计灵感,寻求创新突破,传递设计信息。同时,教师要尝试跨学科、多角度地寻求文字设计模式的创新。随着计算机制作技术、印刷方式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发展,教师要厘清数字技术对字体设计形态的影响,结合文字创意思维、意象思维、构成思维的特点,在文字形态的本身字义、文化属性、行业特征和意趣等方面创新教学模式。(2)合理安排课程,转变教育观念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文字的笔墨结构,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字体设计课程与之后的设计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课程,在安排学生进行基本文字摹写训练的同时加大实践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民间传统的文字艺术表现方式,并深入理解这些文字的构成原理和属性特征,为字体创作打下基础。另外,教师要安排大部分的课时进行字体创意设计教学,充分利用特殊材料与技法,采用空间构造、光学原理、色彩构成等创意方法,结合教学实践与应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拓展字体设计的表现形式。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改革,课程的安排既保留了基础训练,又加强了以字体创新设计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2.字体设计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拓展

(1)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其学习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与实物、影像相结合,向学生展示国内外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讲解作品的创作过程,使学生产生创作字体的兴趣,通过课堂创意训练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大胆利用各种方式和材料进行文字创意。(2)构建以以赛促教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施以赛促教,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实现人才的多样化培养。一方面,通过选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主性,树立竞争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营造学以致用的学风;另一方面,把组织学生比赛与训练学生技能结合起来,融赛于教,以赛促教,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2014年开始,学校实施以赛促教,每年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竞赛,包括各类专业性的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美展等大型展览活动。在课堂上,将课程作业命题与课外课题竞赛相结合;在课外,将导师制与课外课题指导工作相结合。通过学生作品竞赛、科研立项和导师助手等途径,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将学生创新教育、课程教学与作品竞赛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和竞赛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发展网络教学,建设国际教学交流平台目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局限于课堂,如果能将网络教学和网络讨论引入课堂,学生便能随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创意构思,及时得到各种建议。此外,字体设计主要涉及汉字和拉丁字母,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关注国内外文字创意的发展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建立国际教学交流平台,有效利用全球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服务。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国外知名的设计师或教授为学生授课,与学生互动交流。同时,加强与国外合作院校之间短期的学生互换交流,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产生新的创意,对其深入理解国外文字设计发展、开阔视野和提升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结语

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其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到实践环节。地方高校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应立足时代前沿,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勇.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一点体会.美术大观,2008(6).

[2]孙群.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构建与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地方特色本科;多样化案例教学;案例设计、选取;案例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

C程序设计是一种实用性强、表达形式多样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各高校计算机以及理工科学生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编程的基本思维及方法,进而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应用等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计算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当中,能够把计算机与专业课程更好的结合,编写相应的程序来解决专业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其信息使用的素养。但是,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的入学成绩偏低,基础较差。教学实践表明,之前的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目前C程序设计教学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教学状况

C程序设计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关键基础课,为后续学习的许多专业课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但是从国内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实践本科院校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教材内容大而全,脱离实际需求

计算机发展速度快,C程序设计教材内容多,大而全的知识往往让学生只注重语法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编程思想、程序设计的能力及利用编程解决本专业相关应用问题的能力。

1.2创新型实践重视不够

C程序设计的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构成,理论教学主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而实验教学完成实验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对于学生的创新型实践能力培养不够,不利于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能力,没有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考核方式不够完善

目前C程序设计的考核是由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学习态度、撰写作业等情况核计)+期中成绩+上机实验+期末成绩组。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1.4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动手能力较差

2合理设计教学案例

C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程序设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现实、最具操作性的平台。所以对地方本科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与创新实践改革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的教学方法,教师按部就班从第一章开始讲,而课本的安排都是语法在前,举例说明在后。语法知识繁多且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引出当堂课的语法及重难点等知识,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案例,有效的对知识点串联成珠,高效的完成课堂内容,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本名课程兴趣的目的。多样化案例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学习到该名课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怎样去学习新知识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着实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1案例设计、选取原则

教师备课时,首先当把每一堂课程的重难点内容选取出来,然后设计案例的模式,最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选取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只有经过精心设计、选取的案例,案例教学才会有保障,才会被学生所接受。以下是多样化案例设计、选取的原则:

(1)案例应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生活中碰到的简单常见问题作为切入点是最佳的。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程当中来,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

(2)一堂课上的案例不宜多而宜精,综合案例数量、难易程度要适中。案例太多,学生的思维难转换、易混淆。在能够讲清楚课程知识点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少的案例。增强学生对整堂课程的把握度和理解,引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一定要能抓住重难点。案例的形式可以多样,但是一定要把握重难点这条主干线。学生刚学很难把握住课程的重难点,这样也就很难将其理论联系实际。在设计案例时,尽可能将抽象概念、难懂语法知识融入到案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即抽象概念具体化。

2.2案例多样化设计分析

根据地方性院校的教学特点和内容,多样化案例教学法采用三种方案进行实施,他们分别是:一种是使用flash软件做成的动画案例教学,一种是基于语句、语法等知识点的基础案例教学,一种是短学期综合实验教学案例。

(1)动画案例教学。在讲授过程中确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再精选能够说明、反映这些知识点的案例。在案例的设计中要巧妙使用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或Flas设计软件。注重案例的生动、形象,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教学容量大,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紧密,学生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传授的知识点印象深,能灵活运用。例如:指针是c程序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能够灵活运用指针解决c语言中的问题,也就掌握了该课程的灵魂。但是,指针本身的概念和使用都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以下图1是用flash做的一个案例,课堂效果非常好。

图1flash指针案例

(2)基础知识点案例教学。该案例的设计主要是基于零散较多的c语法知识、选择条件语句、循环控制语句,利用案例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是死记硬背语法知识,而是懂得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语法知识。

我们在设计案例时,教学内容是关键,把每个知识点、概念讲解清楚,找到贯穿整条学习内容的主线进行设计,从而通过案例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循环控制语句时,首先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出使用循环语句的原因,该语句的作用是和优势在哪里。然后介绍三种常用的循环语句,对比这三种语句的联系及区别。最后设计一个适当的案例把内容贯穿起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三条循环语句的功能及执行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比照本宣科的效率高,也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短学期综合实验教学案例。综合实验教学案例不仅培养学生如何学习C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综合素养。在课堂中,案例教学实施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并不是把案例一个一个堆积起来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是要在案例教学的牵引下,加强管理、多种技术方法结合的手段。

3案例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案例教学的实施,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加强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1)案例教学法的实验课程非常关键,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C语言。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实验课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辅导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很容易懒散,效率非常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一味的就想着现成的答案。针对种种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实验课程采用任务和分组的方式完成,由辅导员根据学生的特点,每个组由喜欢学习、较贪玩但性格相近的学生组成,每次上课完成一个或者某一个案例当中的某一块,案例由教师设计。每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教师可以抽取其中某几行代码考核学生,如果能够非常流畅的把代码写出来,则说明是学生本人编写的。采用实验结合案例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2)要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须采用网络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多媒体现在比较普及,对于C语言来说它是一种工具,在教学时,把相应的程序运行给学生看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有些趣味性的案例。如在教指针时,用一个推拉的游戏,形象化的说明指针是如何使用的,明白其真正的内涵,每个指针的指向是什么含义。而网络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有很多的定义或者程序源代码受时间等的影响可能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不够透彻。

4总结与展望

案例教学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学以致用的案例进行教学。在基于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既解决了学生对枯燥难懂的语法知识的学习,也解决了C语言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综合实验案例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思,也增强其学生之间的感情,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案例教学必须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计算机更新较快,C语言的教学也是在不断创新、探讨中进行,在以后的教学课程中,将根据学生、学校的特点,不断提升、探索更好、更适合的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吴海花.多样化的求解法在C语言解题中的妙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93-295.

[2]曾夏玲.案例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3:92-95.

[3]丁海燕,袁国武,周小兵,白孟尧.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8:65-68.

[4]廖剑华.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教法研究,2011,5:157-158.

[5]李晓玮.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2:283-285.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实践教学 交通仿真 民汉一体化教学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新疆大学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四期项目(项目号XJU2015JGY70和XJU2015JGZ07)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6-01

一、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国内很多高校给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作为本科课程时该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路口和路段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理论知识、现场实验和仿真实验方法。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 重点教学内容是人、车、路和交通环境的协调管理和控制有关的理论内容、步骤、方法、手段等。课程教材在选题时考虑结合了各种交通场景及现代控制方法,内容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及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学生如果仅仅记住了概念的解释或只了解基础理论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难以使学生形成对交通系统运作的感性认识 。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能自主地进行科技文献检索、实地调研、方案设计、方案比选与评价等,能从学科的高度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

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需要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的需要,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从平面交叉通问题的分析开始,到方案的评价结束,具有以下基本内容:

1.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对单点交叉口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 找出工程问题。根据方案设计和仿真软件需要选择采集的数据内容,包括控制方式、交通量、延误等。

2.概略设计:依据分析结果,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考虑从渠化方案、信号配时方案、交通组织等多个方面改良的可能性,这样体现了问题的系统性。初期制定若干个概略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确定详细设计方案。

3.初选及详细设计:从渠化、信号配时及交通组织这三个方面选定若干个优化设计方案在概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4.评价指标选择: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目标和交通仿真软件的评价模块可输出参数及其特点确定1到2个评价参数及参数的阈值。

5.方案比选和完善:根据仿真输出结果对所设计的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比较, 选择出满足评价要求的最适宜方案, 并形成最终方案。

三、实践教学过程的设计

通常,交通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实施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进行:

1.到典型交叉口或路段进行现场交通观察,认识交通现象。

2.使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投入到生产实际中去提炼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交通工程仿真实验,分析和解决有关交通问题。交通仿真软件利用系统仿真模型模拟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交通仿真软件的掌握已经成为了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基本的要求。

4.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教学组成员充分利用自身参加的工程实践,或邀请对口的工程实践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项目负责人在课堂上精选工程案例进行讲解,结合工程案例中的成败得失开展课程讨论。

以上四种实践性教学的途径不仅拓展了原有的教学内容,而且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课外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弥补了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及工程案例分析,学生虽然参与了整个设计过程,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大胆实施各种改善措施,也看不到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考虑到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办学历史短、民汉混合编班、教师承担的课题任务不足、前两种实施方法达不到全覆盖。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开设创新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的方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参照实际工程项目设计适合于学生演练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课程中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TransCAD等在方案设计和评价中的优势,以具有代表性的交叉通组织及城市快速路立交桥控制方案为案例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设计了实践教学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实验课分组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民汉和组、民族学生单独分组、大、小组长轮流当等管理措施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方案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亲自动手完成仿真过程调动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多的参与实践过程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学习的过程也克服和弥补了语言理解能力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毛保华, 杨肇夏, 陈海波. 道路交通仿真技术与系统研究[J]. 北方交通大 学学报.2002.26 ( 5): 37 - 46

[2]曹静,杨孝宽,赵晓华. 交通仿真技术在交通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 2009(S3): 20-21

[3]陈健,卢国胜.交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探析[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J]. 2010(3):63-64

[4]黄芳,胡永举.“交通港站与枢纽”模块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133-134

[5]刘永泉. 试论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冲突与调适[J]. 中国电力教育.2012(19):28-29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文4

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些地方高校广告设计教学因为经济和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这样的情况:广告设计课程目标空泛,课程内容不具体;教学训练内容脱离社会广告设计活动;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与快速发展的行业环境之间产生了矛盾,不利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所学知识不能较好地应用到实践,功能能力提不上去,无法适应社会,行业竞争弱。上述矛盾在数字化时代尤为明显。所以,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引入开放式教学,创新发展,完善教学体系,满足时代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要的问题,因此,课题研究意义深远。

开放式教学在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1.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树立开放式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在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活动中既是起点,也是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所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明确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理念,是重点考虑的问题。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理念首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教师提供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并学习广告设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认知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广告设计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凸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使广告设计课堂教学迎合学生的创新发展需求。

2.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

首先,开放教学空间。为了满足广告设计课程需求,在印刷制作坊和媒体教室等开展教学。其次,开放教学视野。以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依据,构建广告设计单一课程背景之外的开放式教学结构,满足学生跨学科专业的需求,获得丰富的综合性的广告设计知识。再次,开放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一些不合常规的问题,让学生敢说、敢讲、敢尝试,为学生营造探索和发现的思维空间。最后,开放师生关系。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新转换师生的角色,倡导和谐、民族、平等的师生关系,彰显现开放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开放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真正尊重学生,相信他们,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地方高校广告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权威广告设计竞赛中,树立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加入实践型广告设计竞赛项目,项目课题以全社会为征集对象,在比赛中,融入企业营销真实课题,为学生广告实践搭建广阔的平台。企业给出竞赛项目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策略单,上面明确标定了企业的品牌理念、营销目的及使用规格、注意事项等,使参赛选手选择策略单时,深入了解企业营销理念,奠定创意实践设计的坚定基础。实战型竞赛的形式包括有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上述参赛选题都是针对企业营销项目,参与竞赛,亲自体验社会实战项目,同时还可以了解本院校和其它院校的实际情况,完善自身的缺陷,推动广告设计开放式教学的发展。

强化构建广告设计工作室,调整企业资源,产学研为一体,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有效利用社会企业资源,将企业项目引入学校,构建学生团队,以竞价的形式汇报项目,聘请企业广告设计决策人开展课堂汇报,进行现场点评和选择。让学生切实体验到项目,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广告设计课程,调整教学资源,凸显教师团队的作用。开展广告设计理论基础教育时,进行相应的项目讲座,其中有印刷配色和客服心理分析等。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分享自身的优势资源,切实让学生知晓广告设计相关的知识,为他们的实践创造条件。课程结束后,汇报作品并展览,时时交流,客观公正地评价。广告设计课程结束后,汇报PPT,学生既要听取教师的汇报,而且还要分享自己的制作,结合其中的优势和不足,给出合理性意见。作品整理结束后,展览广告设计课程作品,要求各年级学生多前来参加,在留言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上传网上作品,拓宽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开展社会交流。将全部课程教学作品上传到优秀的设计网站上,融入社会,让社会专业设计人才提出点评意见,使学生不再限定于学校,勇敢走向社会,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

结语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

《linux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传统的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觉得该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无味,难教;学生觉得该课程听不懂、不感兴趣,难学。这样,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怎么保证?学生所涉及该课程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怎么有效的形成?学生的就业和就业质量为此而受影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问题是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没有合理的设计,没有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做有效的教学设计,没有客观的根据目前与该课程相关的教学条件做合理的教学设计,没有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设计适合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所以,《linux操作系统》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根据其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其提高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研究该课程的校内外教学条件的情况,然后合理的整合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内容的实施有可靠的保障;研究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做符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设计。该项目的研究,使该课程能够成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色课程,对于提升专业的建设内涵都积极的意义。

1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做《linux操作系统》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对理论的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线,同时嵌入理论教学内容。

2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做《linux操作系统》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分院和北京中科红旗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的红旗linux学院,该学院的成立为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加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公司所提供的资源,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做《linux操作系统》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本课程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如下几点:

1)将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

2)将当前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3)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引入企业。

4)将行业界的标准引入课程内容。

4《linux操作系统》工学结合课程的宏观和微观教学设计

4.1宏观教学设计

4.2微观教学设计

4.2.1学习任务

使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web网站能够用域名访问,即能够用xjnzy.edu.cn访问。

4.2.2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dns服务的图形化配置。(重点)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dns服务的文本配置。(重点)3)学生能够简单的进行dns服务故障的配置。(难点)

4.2.3载体

域名解析。

4.2.4工具

红旗asianux server 3 sp1软件,虚拟机,计算机,投影仪,纸。

4.2.5教学方法

1)以学生体验为主导。

2)以任务驱动为主线。

3)以过程考核为基础。

4)理论知识穿插于实践过程。

5)虚拟公司的方式。

6)让学生参与到备课的某些环节中来。

4.2.6教学实施过程

1)准备(2分钟)

边点名(学习委员),边让学生启动虚拟计算机且启动远程访问服务。(所有学生)

2)引入(3分钟)

以学校网站为例引入,学校的ip地址为10.1.1.5,但是访问起来不方便,则用xjnzy.edu.cn访问则方便多了。那么,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完成web站点的域名解析。说明以虚拟单位的方式分组和考核的标准。(教师)给每组发放虚拟单位表和考核标准。(学习委员)

3)方案的制定与讨论(15分钟)(3+3x4)

让各组制定该任务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有两种类型,即图形化配置和文本配置,并针对方案的合理性对进行讨论。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法。采用的教学步骤是组内讨论→组间讨论→教师评价。具体执行为:先让组长陈述该组的方案内容,然后让组员评论方案是否能够继续完善,其次另一组的学生评价方案,最后教师评价方案。选取有代表的3组进行讨论,其中图形2组,文本1组。

4)图形化配置(40分钟)

采用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选择图形配置方案一组的到教师机操作,边操作教师边提问题边讲解关键步骤点。

配置的步骤及教师需要指导的地方。

图形化配置参考方案

5)文本配置(10分钟)

采用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学生操作)

6)学生练习,教师考核。(15分钟)

7)故障排错(6分钟)

采用引导文法。设置故障点时,由单一故障到综合故障。

(教师)故障点设置:

a、服务没启动。

b、将客户端的域名服务器删除。用nslookup测试有问题。8)总结(8分钟)

先让学生总结的同时播放录屏录像。

9)能力扩展(1分钟)

任务一、如何将ftp服务进行域名解析?

任务二、如何将邮件服务进行域名解析?

5结论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设计 比较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媒介等的系统规划,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发挥专业优势的关键。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研究的能力,为相关学科专业,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和管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课程,该课程将向学生传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实务操作技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人力资源管理》是石河子大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非管理专业的公选课程,每年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都超过300人。经过近10年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尝试,目前已经形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互动的良好局面。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比较

虽然我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同培养层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差异还比较明显,各专业之间的沟通还有待加强。要认清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不同培养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

(一)教学目的的比较。

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目的包括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为其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型人才开发奠定基础。而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以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和研究能力。MBA学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介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教学任务的比较。

在教学内容上,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为主线,对人力资源的获取、保留、发展、协调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开发人力资源,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薪酬设计、劳资关系等内容。而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前沿热点问题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主要根据以上模块进行专题教学。MBA学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传授。

(三)教学模式的比较。

在教学模式上,本科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一般都是大班授课,目前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式,辅助部分参与式教学,如课堂讨论、案例讨论等,近年来不同专业本科教学设计中都开始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研究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由于选修课程人数较少,主要采用参与式教学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的模式,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等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前沿和热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MBA学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采用大量的案例讨论,学员写出分析报告,教师主要参与教学讨论,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四)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教学方法上,研究生比本科生教学采用的方法更加丰富、更加灵活,主要有专题研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企业参观研讨;受本科教学大纲和教学条件(如缺乏专门的案例讨论室)等因素的制约,本科生教学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其他教学方法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往往使用较少。以案例教学为例,研究生教学可以使用大案例教学,很好地拓展学生能力的训练范围,涉及知识面也比较宽,而由于本科生采用大班教学,课堂教学只能采用小案例,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只限定在某一模块,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窄。

(五)教学媒介的比较。

在教学媒介上,研究生和本科生各具特色。本科生的教学媒介比较重视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件等,在信息化程度上比较高;而目前虽然研究生教学也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并没有把它作为必备的教学媒介,有时可能是纸质材料、企业实地调研或专家讲座,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件目前建设还比较缓慢,相对来讲,研究生的教学媒介信息化程度并不高。

(六)考核方式的比较。

在考核方式上,本科生的成绩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或期中作业为辅,一般卷面成绩占60-70%,而平时成绩或期中作业分占30―40%,考核的目的侧重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察。研究生教学中一般不举行闭卷考试,以课程论文的形式结课,平时成绩和读书笔记为辅的考核形式,平时成绩和读书笔记约占总成绩的40―60%,课程论文约占40―60%。相对来讲,研究生考核更注重研究能力和知识阅读面的考察。

三、对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各层次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各高校都在加大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在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突出层次,分类教学。

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培养层次,这决定了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科层次以培养应用性人才和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研究生是以培养一定研究能力和较强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两者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别,决定了教学内容、理论性、学生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差别。例如,本科生只需要知道绩效考核有哪几种形式即可,但研究生教学中就需要知道这几种考核方式的优缺点,它们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突出层次的差别。对于本科生,要在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和培养,同时适当兼顾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对于研究生,要突出理论前沿和研究热点的研讨,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开展研究的能力,教学内容最好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或研讨。

(二)区别专业要求,培养课程特色。

我校有近10个专业选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既有管理类专业,又有非管理类专业。在课程性质上,《人力资源管理》一般是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非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选修课程,是研究生管理类专业的限选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必修课程一般安排54课时(修改后的新大纲为48课时),3学分,学生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和掌握;选修课程安排36课时(修改后的新大纲32课时),2学分,是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只要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即可;研究生的课程安排32课时(修改后的新大纲为24课时),2学分,重点研讨相关模块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因此,管理类专业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既要照顾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又要体现一定的深度,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非管理类专业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与后续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起到“启后”的铺垫作用;研究生课程的设置要注重专题教学,培养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加强不同培养层次的教学交流融合,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虽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有许多差别,但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模块,在研究生教学中也常常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本科生教学是研究生教学的基础,研究生教学是对本科生教学的深化和升华。因此,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教学设计上要加强交流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在本科生教学设计中可以吸收一些热点或前沿的问题讲解,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布置一定的阅读材料或书籍进行阅读;在研究生教学设计中可以参考本科生实验教学的相关经验,增加研究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同时,还可以在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73-392.

[2]陆秀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职业技术,2008,(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