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教学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 小学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73-01
数学这门学科是重要的,数学成绩决定着学生综合成绩的高低,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很重视数学的学习,但是大多数学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而且课堂的气氛变得很沉闷,阻碍学生知识的吸收,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升。案例分析教学就是采用一些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案例都与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点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案例的思考与研讨,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深入地了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有促进作用。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板书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摘录,学生不能拥有充足的自主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进行难题的解决时,对题目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从而获得清晰的解题思路,促进解题效率的提升。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缺乏,不仅导致课堂的氛围变得沉闷,使学生很难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还会出现一些学生的分神现象,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效率降低,阻碍了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 对于例题的选取存在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选择适合学生的相关例题,导致无法实现例题教学的优越性。例如,一些教师在选择例题时没有深入考察学生的数学水平基础,如果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作为例题进行探究,就会给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带来阻碍,这些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有效理解这些例题,会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反之,如果教师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作为例题,就会影响那些基础优秀的学生的提高,轻松解决这些例题,却没有对于知识量有效丰富,就会导致这些优秀生自高自大。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教学的建议
(一) 教师需要做好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开展教学的关键,在案例的选择方面,教师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与时间,选择合适的案例,这样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投入一些精力对学生基础水平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设立难度的例题或者采用分层的方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立符合他们实际的例题,这样学生可以有效进行例题的分析与理解,从中吸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运用方式,提高解题能力。
(二)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小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意识,所以需要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有效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思考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参与思考的主动性。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步伐,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不需要让学生按着一定的要求进行思考,而是让学生自由思索,同学之间可以展开讨论,彼此交换想法。例如,讲解《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章时,教师通过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就会明白所求圆柱的表面积,实际是一个长方形,而对于长方形面积的求解学生都很熟悉,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 可以采取新型的教学形式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幻灯片的播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思考有促进作用。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放映,学生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由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一个三角形的两倍。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结束语
案例分析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一些具有抽象性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案例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探究能力。所以教师需要重视案例分析,在教学之前需要投入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案例分析教学对学生数学成绩以及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缺乏主动意识,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学校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 案例教学;实效性;鱼骨图;因果剖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8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136- 03
案例教学(Case Method)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授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动员学生热情地参与,开展讨论,通过针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下,案例教学法因极好地体现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双重目的而备受各院校及教师们的欢迎。一时间,不论所授学科、学生层次和教师水平如何,都争相上马案例教学项目,问题即随之而来――高校在重视案例教学普及性的同时忽视了其实效性的发挥,即学生的能力并未从案例教学中得以提升,实际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案例选取重简轻繁,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因此而得到提高。大部分教师在案例选取时侧重简单的知识点案例,忽视繁杂的、系统性强的综合性实验案例。前者是为讲解某个专用术语而选取的短小精悍的案例,俗称“举例子”,这是案例教学的最简单形式,可以让学生很快了解名词的真正含义、运用起来简单方便,不需复杂的程序和精心的课前准备,计划性强,更切合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进度,其缺点则在于缺少了学生针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讨论与互动,不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的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知识点案例在运用上具有非常便捷的优势,所以教师更愿意使用这种方法,案例教学的整体实效性则被大大降低。
(2)在教学形式上,部分教师的教学走过场严重,没有发挥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尽管教师选取了合理的综合性案例,但为了节省时间、完成任务,往往将案例的内容与结论当做知识点给学生做平铺直叙的讲解,没有改变传统教学被动性的实质,这当然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学生的能力需要在案例设想、讨论、不同观点的激烈交锋中得到提升,同时,单个案例的学习并不是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具体案例中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并能将这一规律运用到其他相关案例中进行相应的类比推理,亦即将具体升华为抽象再由抽象应用为具体,这才是能力的真正提升,也是案例教学的真正效果所在。
(3)在教师能力上,部分学校轻视对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培训,使教师不能有效驾驭课堂。案例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笔者通过授课及听课发现,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往往难以把案例与教学内容恰当地融合,出现诸如无法凸显教学重点与难点、不能合理控制时间进度、案例问题设计不深入、不能自如应对学生突如其来的回答,不能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参与度不高,亦或学生的激烈讨论严重偏离主题等常见问题,从而直接导致了案例教学效果的降低。
(4)在思想认识上,学校及教师轻视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足。案例教学的实施对于习惯被动学习的学生而言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很多院校将这一重任压在了教师身上,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促进了教师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大幅提高,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未同步提高,学生群体的课外参与度明显不足,仍然是“等、靠、要”,参与主体本末倒置,完全违背了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初衷,未能发挥案例教学的全部效果。
2 问题的因果剖析
为了明确“案例教学实效性低”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及表现,课题组在专家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运用鱼骨图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因果剖析,原因涉及了案例、学生、教师、环境等4个主要因素,构成鱼骨图的主骨。在确定主骨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分类别梳理出各种具体表现,构成中骨、小骨。剖析结果见图1。
由图1不难看出,在案例的选取、学生主体、教师主体及教学环境等角度都存在各种制约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发挥的具体问题。
(1)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借鉴已有的经典案例,这些经过反复教学实践检验的案例本身必定是严谨而有效的,但如果教师不考虑自己授课学生的特殊性,盲目“拿来主义”,对案例不加任何修改,则会出现案例偏离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或者由于案例过长而影响教学进度等问题。与“拿来”的案例相比,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自主开发的案例更具有实效性,但由于学校及教师投入不足、缺乏创作团队、单个教师能力的欠缺等各种原因,往往无法实现案例的自主开发。因此,案例选取上的低效主要受制于教师这一主要因素。
(2)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主体及实施对象对教学效果的发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案例教学通常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在分工不明确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偷懒、不主动参与等负面行为,而参与的学生中又存在由于基础知识薄弱而无法有效分析案例的现象。薄弱的知识一方面表现为基本理论的欠缺,这使案例分析变成了“空对空”和“想当然”;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学生未能投入时间和精力查阅相关资料,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些问题都使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关键,而这又与教师这一主体的责任紧密相连。
(3)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少,相反为了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必须以更加主动的心态增加投入、提高水平。教师投入的不足表现在对案例选取上不加甄别、不做修改,对不适于案例教学的软硬件环境被动适应、不做协调,对学生的参与、投入不能严格管理、充分激励等;教师的水平不足则主要源于自身知识和阅历积累不足,以及由于缺少案例教学的专项培训而不能有效地调控课堂等。因此,教师主体的投入及水平的提高密切关联着案例、学生、环境等其他各因素效果的发挥。
(4)教学环境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好坏的外部因素。由于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大多以分组讨论、小组演示的方式进行,因此往往需要多媒体、各类专业软件、活动的座椅等软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多、组数多也会大大降低部分学生的参与机会和参与度,降低案例教学效果,而在学生参与度高的情况下又可能会出现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冲突等难以控制的局面。这些外部因素的限制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效性,而缓解的根本则在于教师这一主体的主动协调。
上述原因的明确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对这些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案例、学生、教师、环境这4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不平等,尽管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但其中的主导“教师”却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慧民.现场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71-76.
[2]福州大学《国际贸易》省级精品课程组.国际贸易案例教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易露霞,方玲玲,等.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程(双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学校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02-02
大学生处于知识和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影响非常重要,而教师的影响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能力,无疑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今天,对教师的职业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完成从能教到会教的转变,不断适应现实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学知识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用知识并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好的管理者一定要有丰富的理论和较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讲授的内容涉及运筹学、统计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如何有效的利用36个学时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人本学期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做简单介绍。
在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章节时,采用案例教学,上课前先发问卷,内容涉及:市场调查的方法、谈个人的观点、理论的精髓所在,学生分组按同宿舍的为一组,随后引入如下案例: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
他忽然有了个主意。“布若先生,”总经理说:“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布若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布若,说:“请他进来。”爱若由于比布若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第二次上课,我利用20分钟点评,各组对汇总内容再进行讨论,许多平时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也主动发言,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有关理论,又懂得:
1.如何尽心的干好一件事, 人与人的能力差距往往体现在细节上,良好的素质需要日积月累逐渐养成。
2.要尽职尽责去工作,全面思考、随机应变,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行。
在企业文化一节,讲到好的企业,好的团队都是体现人性的向善、人性的向上;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企业最终会失去市场,其实关心别人,才是最好的关心自己。我及时引入案例: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懂得企业文化的精髓,深刻的感到:
1.不论干什么都要具备良好的品格和友爱的精神。
2.在现实社会上许多机会总是为优秀品德的人开放的,比如:网上的“抡车哥”,最美××等,他们平时注意优秀品德的培养,才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
3.现实社会人们都很现实:要柴米油盐,要房、车,要出人头地,但是,一事当前只考虑自己的人是不会有大发展的。
4.关心别人是最好的关心自己: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目前我国沿用的教育模式中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中小学阶段,明显的是应试教育,学生读书越多越好,考试分数越高越好,大学阶段,课堂教学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走上社会面对复杂工作,突出反映出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淡薄,一些毕业生头脑僵化,不能随机应变,做到学以致用。中国学生和欧美的学生比较,发现中国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倾向。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普遍感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越来越没有发展的空间,他们切身感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过时,“记忆的知识再多,不如点一下鼠标”,因为网络已无所不包,他们开始逐步重视提高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
大学生对案例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案例教学在西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一方面,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提高理解水平的同时,又丰富了理论,提高了能力。欧美的大学教育,课程门数很多,但每门课的学时数不多,一般没有固定的课本,教师给出的参考书目较多,课后作业不多,但课堂讨论很多,理论讲的不多,但案例很多,考试难题不多,但实例分析很多,对能力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方法和教育水平会不断提高,案例教学会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一定会有新跨越。
参考文献:
[1]顾红;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2]张国平;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技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05)
[3]周泉兴;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4]李亚萍,金佩华;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3(05)
[5]康涛,周国芳,刘和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01)
[6]曹垣,廖仁春;管理类课程实施案例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嘉兴学院学报;2005(02)
[7]闫月勤,周本宽,黄庆;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及其特色[J];江苏高教;2006(01)
[8]张新云,南国君;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9]曹玉梅;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J];教育探索;2007(10)
[10]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
学校教学案例分析范文4
【教学内容】
《剪纸》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了解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2.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装饰表现能力。3.通过学习增进对生活美的感受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生肖剪影的概括方法。
【教学难点】
剪纸基本技法运用,图案的连贯性。
一、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1)剪纸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窗上都会贴上很漂亮的窗花,墙壁和天花板上都会贴有大红的团花,还有很多表达喜庆之意的剪纸带给人们吉祥与祝福。(2)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电脑演示片段)
2.学生活动——欣赏剪纸作品。(1)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它具有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2)学生讨论,谈一谈看过后的感想或自己对《剪纸》知识的了解。
3.教师活动。师:看过这么多精彩的剪纸作品,老师也想表演一下,剪一个给大家看看怎样?(教师剪一只猴子:图1)师:这是什么?你们从哪看出是只猴子呢?(尖嘴猴腮,长长的尾巴,瘦瘦的身体等)这只猴子和真的猴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电脑演示片段)(1)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启发。抓住了猴子的基本特征,突出事物的形态,采用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显得简练、生动、形象。(2)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尝试自己剪一个小动物(以外形为主)。要求:抓住基本特征、概括外形。
图一 图二
4.学生活动。(1)观察教师示范,参与讨论剪小动物的方法。(2)按要求练习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3)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5.教师活动:师:(出示一种动物玩具)我过生日这天,朋友送我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师:你属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属相?你能说出12生肖吗?(1)欣赏12生肖剪纸作品。重点欣赏:鸡(羽毛剪法)猪(形态夸张)兔(添加团花)(2)教师将“猴子”加工一下,增添装饰花纹,并和原作比较(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图2)(3)剪纸的基本步骤:(板书)想外形剪外形剪花纹
6.学生活动:(1)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学习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表现能力。(2)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折、剪、刻等技法),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传。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较熟悉,在这一环节中,以“十二生肖”这一主题为情境,直观形象引导学生从外形特征着手,抓住了动物的简练、生动、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习突出事物的形态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将剪纸艺术基本意图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再以增添装饰花纹,将折、剪、刻等技法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改变枯燥的艺术技能学习,使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二、学生创作(电脑演示片段:媒体播放剪纸作品及轻音乐)
1.可以为自己剪一个生肖,也可以为家人剪一个送给他们。能不能也试着剪一件?
2.注意:把握外形特征、装饰点缀花纹
3.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表扬
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边展示边自我表达与评价
2.学生互评及教师讲评
四、知识拓展
1.生活中剪纸欣赏:(电脑演示片段五:知识拓展,生活中剪纸欣赏。)
2.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不少民间艺人用剪刀剪出了国际金奖,剪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愿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美好生活,剪出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
课改以来,美术教学明显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课堂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重视美术情景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注意突出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从单纯追求美术知识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审美素质的提高;从美术教学与社会脱节转变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过多的统一模式、标准答案转变为追求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从强化竞争的教育转变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从教学技术手段单一转变为充分发挥教学多媒体潜在优势,逐渐从过去单一的教书匠努力向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转变。
在本课教学中,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走向综合,融知识、艺术、人文等为一体。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美术、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学会自主创造表现美。这样才能体现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的得天独厚性。因此我感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精心设计“主题情境”。要让学生敢于联想,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出多样的“主题情境”。在本教学案例中,就是设置了“十二生肖”这一主题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学校教学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案例教学法;实践;分析;研究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社会发展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高校中的学生数量逐步增多,为了保障高校中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国家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最大的教学难点是数学,主要因为高校中数学内容升级,从基础转变为高等数学内容更难,并且高校数学大部分还保持着传统数学的教学方法,在较难的内容中添加了枯燥感,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往往兴致缺失,缺乏学习动力。经过实践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将以上问题进行解决,其中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辅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吸收。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最早出现在工商管理学科中,一经推出便得到一片好评。近些年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在众多学科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案例教学的与其名字一样主要以案例为主,而案例需要根据教学目的以及理论依据来选择,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对于数学这类理论性强的科目尤为适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课堂贴合内容含义突出的案例,引导学生对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然后就案例中的问题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以这样灵活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将学习数学变为一种乐趣,让学生不再抵触。
2 案例教学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价值
2.1 促进师生关系
通过案例教学师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学生在分析案例时起主导地位,老师加以补充,多次进行,学生会产生好学好问的心理。老师选择好的案例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
2.2 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只是把抽象的数学理念生活化,实际化。缩短了数学理论脱离生活的差距,使学生通过实际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理解数学的木质,看清数学的真谛,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自己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3 案例教学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数学中的知识十分难懂,其中的各种数学算法相互交叉,环环相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难度。而案例教学可以十分有效的将数学学习的困难程度降低,案例教学以案例为教学中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内容制定教学案例,使用很逼真的案例去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且因为案例普遍贴近生活,所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对学会的知识不会轻易忘记。
3.1 案例的编写与挑选
在案例教W中,案例是教学核心,适合的教案,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自身思考来分析知识内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所以案例的编写与挑选十分重要,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对所用案例深入分析,研究案例是否能将教学知识全面展现给学生,如果课本中的案例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教师可直接使用其开展教学,并在教学当中适当的加以生动语言与同学形成互动,简化难懂的数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与吸。但如果手中的案例内容不够清晰全面,教学中心不明,教师也可以选择进行案例更换或者自主编写案例,以加深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印象,辅助数学教学顺利进行。以高等数学中“函数的极限”一课为例:学生经过初中与高中的数学学习对函数并不陌生,但对“极限”一词却无法更清楚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辅助学生学习,比如以一根绳子为例,如果将绳子不断对折,会发生什么?学生普遍会回答绳子会越来越短,教师接下来引导,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可以将其说明,但如果绳子折到末尾,会出现什么?这是学生自然而然会将其与极限联系在一起。以上例子仅实用简单的案例便让学生快速将难懂的极限概念清楚理解,这便是案例教学中适当案例的教学效果,对于课堂效率与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灵活使用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逐渐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数学学习思维。目前学生们之所以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主要与学不懂、学不会这些固定思维有关,如果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实行单一的案例教学,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效果也不会太好,并且容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进行困难等问题。而想要充分将案例的效果发挥出现,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案例,根据当前不同的教学情况,从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并准备多个案例,试探性教学并从中寻找摸清学生当前学习规律,从根本上效果学生的学不会、听不懂思想。
3.3 案例分析与理论紧密结合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案例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时刻保持清晰的思维,在学生分析案例时,给予适当提示,在学生准确掌握案例内容时加以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案例分析受阻时,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的部分想法进行肯定随后及时引导和补充,避免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在案例教学中最终要的是教师不能过度重视案例而将理论搁置一边,需要充分将两者结合,不断从每一次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对下一次教学进行改进,防止学生过度钻研案例而忽视理论知识,出现案例学习与理论学习脱节的问题。
结束语
当今我国更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案例分析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只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的知识,也让数学应用于生活且更高于生活,同时也为我国造就了更多敢于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人才。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要有一个不留神就落在别人的后面,而将案例分析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我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也为我们国家输送了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邬远林.案例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22).
学校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
因此,
我调查了高中二年级理科班不同水平的几个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分析探究了教师应如何针对学生的具体困难进行广泛教学.
一、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个案分析
例1关于理解直线a在平面α内和点A在平面α内的数学符号表示的个案
教师:直线a在平面α内和点A在平面α内用数学符号怎样表示?
学生1:a∈α和A∈α.
学生2:a∈α和A∈α.
学生3: a∈α和A∈α.
教师:为什么这样表示?
学生1:直线和平面都可以看做集合,点看做元素,在代数中集合与集合之间用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用∈表示.
学生2:说不出来,反正老师是这样教的.
学生3:点和直线都属于平面吧.
学生4:则画出了直线和点在平面内的图形.
学生3可能发现直线在平面内,点在平面内,与元素在集合内十分相似,于是就导致了错误的理解和联想.
分析:(1)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数学符号时,善于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主动加工,使抽象的数学符号被赋予了具体的含义和丰富的经验背景,使新知对于自身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学生2则联想到代数中集合与集合之间、元素与集合之间的符号的表示,并通过对比和概括内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当中,从而就扩大了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原有认知结构更加清晰和有序.
(2)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理解数学符号时弄不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使新旧知识发生了错误的联系,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去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换句话说,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时不理解符号的真正含义,既没有要求理解数学符号意义的意向,也没有掌握理解符号含义的方法,致使符号的外在表示和学生个体的内在经验背景脱节,既被动学习又机械记忆,数学符号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散乱堆积,既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又成了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二、提出数学符号教学的有效措施
1.在学生感知数学符号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符号进行主动加工的意识和习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理解符号的困难,一方面在于没有掌握对符号进行加工的方法,而另一方面则在于没有对符号进行加工的习惯和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处处注意引导学生对符号进行加工(即对符号所表达的内涵进行纵横联系,以激发学生头脑中与此符号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养成他们遇到符号多思考的习惯.比如,在上述调查学生对直线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内的数学符号表示中,当笔者发现学生对这两个符号的错误理解时,就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启发和引导:
教师:在代数中,集合与集合之间以及元素与集合之间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集合与集合之间用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用∈表示.
教师:在几何中,我们把点看成元素,而把直线和平面看成集合,那么直线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内用符号怎样表示?
此时前面几个学生都能正确地写出相应的符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符号进行加工和联系,长此以往学生潜在的加工意识便被唤醒,在遇到数学符号和知识时就会自觉地对符号进行纵横联系,这种对知识进行再加工的意识和习惯一旦形成,也会迁移到其他的学习当中,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和概括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在理解、记忆数学符号方面的障碍,绝大多数发生在数学符号理解和建构的初期,由于学生没有及时觉察这种不适当或错误的建构,因而就没能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那么如何在学生理解符号的初期,及时发现学生理解的障碍和错误,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使其能学习他人之长,通过教师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过程的展示,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以引起个体对符号的理解进行对比和反思,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对符号理解的反馈,从中了解学生对符号的理解情况,以便使学生对自身不合理的建构进行调整和补救.
3.提供加工和反思的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