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优质课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优质课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中职法律教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

基础法律课在中职教育中是合署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的,是作为中职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其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因此教学难度较大。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老师在法律课授课时,通过引入具体典型的法律案例,组织学生对之进行思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制度理论和提高法律素养。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师不单单只是起到一个传授者的作用,更要在教学中扮演着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但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导者,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生,法律课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乏味,以传统的教学法难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法导入法律课程,加入生动、真实的案例,能使法律课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加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2.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弱,因为生活的环境,对于法律知识得学习和接触比较少,在法律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师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意,容易让学生一知半解。若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概况和总结的方法,对基本法律知识进行讲授,引导参与教学,对所讲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再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又可以达到“教、学、用”为一体的教学目的。[2]

3.培养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3]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中的应用

1.呈现案例,除了口述案例外,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学生表演、观摩庭审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案例。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法制现场》、《庭审现场》、《今日说法》等法制电视栏目中的典型案例,根据具体内容和案件的发展,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即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准备好以最佳的方式呈现案例。

2.确定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2.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讲解法律理论时,举例进行阐释。但要注意两点,首先案例要具有典型代表性,不宜过多,也不宜繁杂冗长。其次,教师要紧扣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从典型案例中得到一般性的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2.2讨论法,教师展示案例,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随着案情的进展进行适时的讨论,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讨论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通过小组互动讨论,理清案件事实,让学生主动探索法律知识,运用正确的法律知识加以分析。除课堂讨论外,课后对课堂讨论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思考。教师将向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讨论,等到下节课开课时,教师再请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2.3实践法

联系教学内容,围绕法律这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邀请警察、检察官或者法官来到校园开展法制讲座;利用班会课、晚自习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庭审现场》等法制栏目;组织学生参观看管所或进行庭审观摩。通过直接接触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学生会终生难忘,对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制意识,具有很大的帮助。

2.4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学生讨论得出的观点进行点评,点明优点,指正缺点,并引入法律条款,分析案例,在为学生解答问题时,须做到有理有据,有法支撑。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中职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1.案例的选择,为提升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案例选取时,应符合典型性、可信性、时效性的要求。典型性是指案例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用真实可信、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件,易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并且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信性是指案例应直观、形象、贴近生活,具有真实的细节,最好选用发生在身边或者同龄人身上的故事,这样才能才能更使学生信服;时效性是指案例应选取近些年发生的案件,我国法律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案例的选取也应适时更新和调整,要与当下的法律制度相结合。

2.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弱,但这些孩子大多数都非常的质朴,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他们渴望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因为生活的环境,对于法律知识的接触和学习比较少,在法律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作为老师,在讲授基础法学知识课程时,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能够更好的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注意课堂时间合理分配,有别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更强调案例呈现与课堂互动。但是课堂时间比较有限,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切勿因呈现案例而耗去过多时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时间也应加以控制,最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知识点。[4]

结语

总之,例教学法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最终提高基础法律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应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王玉芬.案例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120-121.

[2] 苏兴全.中职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7(23):21-22.

优质课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有效策略

以往的政治课堂的教学是相对乏味的,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个与学生实际相脱离的政治课堂,使政治课堂存在的价值大大降低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政治,利用这一阶段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获取对知识的关注和对理论向生活转化的常识性政治认知。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如何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初中政治课堂成为我们探究的重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教师想要让案例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初中政治课堂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了解我国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才能够对症下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案例资源有限,具体实施方法仍在探索中。初中政治课堂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有人在尝试,但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如何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学生思维情感结合仍需要进一步讨论。作为新课改大环境下全新的教学尝试,仍需丰富其实践和理论认识。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策略

1.利用生活实际和多媒体进行案例资料收集

新课标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如果在选取案例时,教师能与学生生活的现实相联系,在实践中收集具体案例,那么学生能更切身地了解到案例的细节,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坚持学生主体性,进行分组讨论教学

新课改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以

实现自身的发展。案例教学法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也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进行政治教学时,教师想要将案例教学法和学生主体性兼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每位学生对同一个案例的认识是有不同见解的,通过讨论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相互借鉴。这样,不仅能让案例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将政治理论知识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与案例相结合,更好地加强学生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3.案例的选取要注重时效性和真实性

既然案例的选取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那么所选取的案例就必须真实、可靠。只有真实的案例才可以让学生围绕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完美对接。与此同时,案例的选择特别是对政治课堂教学而言,还要注重时效性,要紧随当前的时事,不断给学生注入新鲜感,才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案例选取的作用就是为政治课堂教学服务的,并不是什么例子都可以出现在课堂中的。所以,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呼应。

4.教师要科学全面地评价课堂

教学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摈弃以往固定且狭隘的评价方式。而且对于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而言,评价也不应该只是通过试题或是课后练习就能全面体现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政治课堂中的效果是需要教师找出更加合理、公平、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完成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案例,课堂上的讨论,以及课程结束后的练习等工作等来观察学生。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提供参考。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的教学应用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也是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的。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利于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说,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在优化政治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萧金萍.浅析新课改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使用[J].新课程(中旬),2016(8).

优质课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析;市场营销.高职教学以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它是根据旅游经济的活动规律,研究和指导旅游企业的营销和管理,也是广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如何更好地教授此门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营销理论的同时能够切实地提高其营销实践能力,一直是旅游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在学习营销理论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而缺乏实际应用,就不能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体系,更难于掌握和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而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旅游市场的营销理论,进而提高他们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营销实践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案例一词的英语原文为 case ,在企业管理上多翻译为个案、实例、事例等。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最初采用案例教学法作为培养该院MBA的主要教学方式,其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巧妙地处理企业管理中多种多样的情况,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现象引起世界教育界的瞩目。案例教学法从此开始步人现代教学的殿堂,各个学科争相效法。近几年来,旅游管理专业积极引进案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从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角度来理解: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精心选取典型的旅游营销实践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和氖围,使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对旅游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从而努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营销理论自主地分析营销案例、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营销理论形成理性认识之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现实场景,学生可以通过案例感性地认知理论,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避免了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和空洞;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视野,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磨练了他们的战略决策能力;案例教学打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学习、互相交流沟通、共同进步。学生在这种小组学习、讨论、研究中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目前,案例教学已成为高校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但案例教学研究大多见于旅游管理研究生及本科教育,而针对高职学生的较少这或许与传统观念中认为高职学生主要从事旅游企业基层操作性工作而非从事营销管理工作有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随着高职学生在基层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的积累,很有可能会步入管理阶层,况且,高职教学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使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所以案例教学法在高职 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运用同样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是提高高职 旅游市场营销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高职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过程1.详细的理论讲授教师应针对高职学生生活阅历较浅,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与较好的思维习惯这一特点,首先要将旅游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详尽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心中对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营销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学习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之一 _SW0T分析法这一内容为例,教师通过讲授要使学生清晰地了解 swOT分析法的具体内容,即s代表企业优势(Strengths),w代表企业劣势(weaknessses),O代表企业外部的机会(0pportunities),T代表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威胁(Threats),sw0T分析法即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以确定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以 确定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找出对本企业造成最大威胁和能产生最大机会的环境因素,来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2.深入的案例分析当学生对要学习的理论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引用经典的营销案例来解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为继续加深学生对 sw0T分析法的认识,可以引用 北京海洋馆主题公园在建立之初运用SW0T分析法对该项目进行的全面调查与分析这一案例进一步解释。具体可以分为几个小步骤:

(1)简要介绍北京海洋馆建立之初的具体隋况。

(2)分组。案例教学的主旨是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发挥其积极主动性,通常采用分组讨论形式。每个小组即为一个团队,在分析讨论案例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由学生自愿组成,每个小组都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名字,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部分工协调与组织。

(3)任务分配。将教师根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精心设计案例讨论任务。如针对该案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北京海洋馆自身的优势、劣势主要有哪些?北京海洋馆面临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各有哪些,即由学生分别找出SWOT-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出北京海洋馆建成之后的营销策略。

(4)小组讨论。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积极讨论,这时教师不应对学生施加压力,在宽松的环境下任其自由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只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5)小组代表发言,成果展示。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完成讨论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小组讨论之后形成的问题答案和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如学生针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得出北京海洋馆的优势:有政府的支持;良好的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动物园后门);可以与动物园形成陆地、海底优势互补,从而还可以有效地分流动物园的旅游客源,规模最大等;劣势:公共交通不完善,市场上已有了相类似的海洋主题公园等;外部环境的机会:有大量北京市民的支持;外部环境的威胁:市场上先期竞争者的优势等,针对小组的分析结果提出未来发展战略 立足北京市场,再逐渐辐射到全国的发展战略;教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对其提出疑问或补充。这样,既促进了讨论结果的完善,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同时,使学生假想成企业的决策者,营销的各环节都由各自的团队去做,从而培养了学生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魄力和眼光。

5.系统的总结评价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要学生解决一个案例的问题,而是要通过案例讨论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很多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不完整的。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要对各小组案例讨论的结果给予评价,指出其优缺点,对方案可行性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和完善建议,这样,学生才会从案例中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用系统的营销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将零散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理论的整合系统化。在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可在案例评价后,站在理论高度重新审视案例,让学生经过思考后再次体会营销理论在营销实务中的应用,逐步形成一套系统的思维方式。

四.亲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1.有效地选择经典案例市场营销案例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上好案例教学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面对同一个市场营销理论会有很多不同的案例,教师要在众多的理论中选择最经典、最适于学生接受和分析的案例,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能够体现学生所学的营销理论;其次,案例情节应精练,篇幅不宜过长;再次,所选案例对学生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分析思考中掌握基本理论,直观、形象地学习相关的营销理论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即使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多角度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学生能够运用该案例设置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营销实践能力。

2.积极地参与营销实践实施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不拘于课本和答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各种讨论结果,这对直在学校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作为旅游市场营销的教师,应在教学之外走出学校,积极参与一些旅游企业的营销实践项目,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5.努力地扮演好各种角色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教师在相关市场营销理论讲解时扮演传统的教育者,要求讲解得清晰透彻;当学生们针对案例进行热烈讨论时教师又成为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发言时,教师又成为了评价者和领导者,运用系统的观点点评学生,指出其缺点与不足,同时站在理论的高度将具体的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同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适时、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扮演好每一个角色。

优质课教学案例范文4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极富发展前景的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现代化手段,能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把理性的传授与具体的“形、声、光、色”融为一体,创造主动、活泼、高效、立体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构建新课程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探索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优化教学与学习过程,提高品德课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使思品课中抽象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

笔者经认真分析、论证,确定选题并申报了省级课题《现代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的研究,获得了江西省课题立项批复后,与课题组成人员一起进行了三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申请结项。

一、课题实施策略及步骤

1. 统一认识,步调一致

利用教研沙龙、课题组会议、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对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相关教育理论。配合学校科研处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了各种培训活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竞赛活动等,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与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水平。

2. 外造氛围,内练功夫

学校、年级部、教研组、课题组经常性地关注着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各种会议进行了舆论宣传,形成了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同时,还组织了教师学习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等。

3. 新老结合,帮带有序

让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年轻教师配对,相互学习;将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和信息技术初学的教师结对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校际交流,共同进步

组织了课题组教师到浙江、江苏、山东等名校考察学习,加强了与兄弟学校的学习交流。

5. 立足课堂,充分整合

我们在课堂上下足工夫,经常性地开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的观摩课、对比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竞赛活动,促使课题组成员得到锻炼。

6. 课题研究方法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课题实施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分析法。

7. 课题实施步骤

总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为期一年):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现代信息技术等,对确立本课题进行前期调研、准备、立项申报等。

第二阶段为主体研究阶段(为期一年):主要任务是确定本课题组成员,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教学、在思品课课程资源开发中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结合信息技术对初中思品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等。

第三阶段为总结推广和结题阶段(为期一年):主要任务是组织课题组成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课件制作比赛,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对比课竞赛活动;将现代教学手段与思品课教学整合后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全校推广等。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资料

(1)调查报告;(2)课题阶段性小结、结题报告;(3)“现代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论文;(4)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实例;(5)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件;(6)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录;(7)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

2. 初步构建起了现代教学手段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以乐享为主题的“欣赏――探究――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

3. 构建起了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思想品德教学资源库,如教案、教学案例、教学日志和反思、教学课件、录像课、教学论文等

4.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思品课资源的整合,学生能充分享用网络等各种学习资源,开阔视野和拓宽学习空间,从而摆脱以学校、课本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思品课资源的整合,能突破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学生学得既轻松有趣又快乐高效。

(3)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中考中,我校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业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5.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1)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思品课资源的整合,教师的课件制作和运用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课题组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几乎涉及每框题。

(2)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思品课资源的整合,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对教材的处理也更加驾轻就熟了;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运用现代媒体教学,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能把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便于学生认知;能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认清现象,把握本质。

(4)教师在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学基本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全能竞赛中屡屡获奖;在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录像课等各级竞赛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课题实施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课题的实施,例如:学校硬件设施仍存在滞后现象;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有待提升等。

优质课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建设标准;实施策略

0 引言

2003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经过十年的研究建设与实施,形成了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使部分精品课程有了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和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精品课程技术落后、共享性差、交互性不强、资源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为此,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取消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的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不是取代精品课程,而是精品课程的继承和发展,它与视频公开课共同构成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对促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精品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至2011年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8门、院级精品课15门。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精品课网站开发技术落后。

根据国家、省级精品课评审要求,申报精品课程必须要建立精品课申报网站,各高校结合学校申报课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和精品课评审标准,建立了精品课程申报和教学资源网站。但由于各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不同,大部分精品课网站都采取静态网站或者ASP动态网站开发技术,存在技术落后,网站访问速度慢的情况。

2)为申报而建站,精品课网站利用率不高。

精品课网站建设的目的是为各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但部分精品课网站建设的初衷却是为了评审精品课,从而申报成功后不注重后继的维护和推广使用,造成精品课网站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3)课程资源获取困难,存在知识产权的争议。

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根据申报的层次在国家级精品课网、省级精品课网和高校精品课网上,而且部分省份并没有专门的精品课网站,除了参加评审的教师之外,其他教师和学生很少知道或访问精品课网站,推广力度不够。与此同时精品课资源开放程度较低,部分课程的精品课网站,由于申报者顾虑知识产权问题,仅在网站上了相关的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教学大纲,虽然提供了教案、教学课件、习题以及视频等资源,但仅仅是链接而已,根本无法下载和访问。

4)精品课的资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交互性不强。

在精品课程的资源建设上,部分精品课程只是作了评审平台,仅仅是把精品课程的申报表、情况、科研课题情况、获奖情况和课件、教案等无层次的堆积在页面中。而真正的精品课的资源却很少并且缺乏层次,从而精品课的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5)精品课教学资源没有随先进技术的不断涌现而及时更新。

根据精品课评审标准要求,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应随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随时对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不断进行更新,同时要保证精品课程资源网站的可访问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复检制度,存在精品课程的负责人、主讲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更新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等问题,教学资源更新滞后。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标准

教育部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2012]2号)文件要求,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目标,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2.1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团队要求

(1)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其中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教师。结构合理要求教学团队在年龄结构上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高中级搭配。同时要求教学团队不仅要包括专业骨干教师负责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课程设计,还要有专业的教育技术骨干教师负责精品共享资源的开发与设计。

(2)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课程负责人必须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同时要求课程负责人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3)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专业课建设团队应该体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既要求专业课建设团队不仅要有专任教师,同时要求有兼职企业合作教师,不仅强调建设团队的教学经历,而且强调必须具有企业经历。

2.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内容要求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内容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要求涵盖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在基础知识方面应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运算、关系的规范化和数据库设计等。

(2)要求不仅体现本门课程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同时要提供典型案例和系统的综合运用。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不仅要包含数据库基础知识,同时必须要包含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技能,如SQL Server2008等。

(3)要紧跟新技术、新观点以及热点问题。如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讲授的应用技术应随之调整。

(4)应体现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特征,同时内容要适合在互联网上公开,不存在版权等争议,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2.3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资源要求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根据资源类型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要求如下。

(1)基本资源主要包括本门课程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作业指导、教学参考资源和全程课程录像等,主要体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

(2)拓展资源体现本门课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节,贯穿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教学案例库、专家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知识检索系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网络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拓展资源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精品课程要求的不同之处。

2.4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技术要求

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技术上主要包括基本资源建设技术要求、拓展资源技术要求、资源提交要求3个方面,同时要体现技术的先进性,要求利用先进信息化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建设教学与学习兼顾、交互性强的共享系统。

1)基本资源建设技术要求。

基本资源在结构上必须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来组织,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基本资源根据不同资源严格按指定的格式建设,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可采用doc或docx格式,演示文稿采用ppt或pptx格式,教学录像采用mp4格式。教学课件中所采用的媒体素材符合本要求中对媒体素材的技术要求。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或基于服务器的交互式课件必须能够通过常用浏览器正常使用,与硬件平台无关。同时对元数据的格式提出了标准要求。

2)拓展资源建设技术要求。

拓展资源中所涉及的媒体素材、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等遵循基本资源建设技术要求,数据存储采取关系型数据库,要有严格的授权保护,提供统一的应用程序接口、数据导人/导出接口及其说明文档。技术架构须采用分层设计理念,界面设计要尽可能地便于用户操作。

3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方案及对策

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必须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突出高职特色、突出实践技能、突出教学和学习并重、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在精品课建设的基础上,针对精品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

3.1 做好精品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衔接

“十一37”期间建设的精品课程,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在教学方法创新、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应做好精品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衔接工作。

(1)精品课程的建设团队和课程负责人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实践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中仍然是主要力量。

(2)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本学科和课程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仍然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内容要求。

(3)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新技术、新方法有效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

(4)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网上作业、素材库、模拟试题资源,同时还包括部分课堂教学视频录像。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源要求,将精品课教学资源按照技术要求规范化后可以整合到精品资源共享课中。

3.2 课程教学设计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

课程的教学活动必须紧密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的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所以课程教学的设计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

课程教学设计是规划设计本门课程要讲授的内容以及讲授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选择知识内容,确定知识内容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同时要根据讲授的内容,确定应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寓教育于课程教学,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设计应做好如下几方面。

(1)根据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定位,确定课程的性质。同一门课程,课程性质是不同的,必须根据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定位确定课程的性质,如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有所不同。

(2)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局角度出发,探索和改革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的基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并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口标。

(3)在课程的教学日历安排上,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罗列、教材目录张贴,必须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而有计划地进行安排。

(4)在课程的内容讲解上,要逐步细化,落实到章节,甚至到小节,体现知识够用为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防止出现追求全面、深度和新意的教学错误思想。

(5)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重视实践教学的设计,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应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倡导理论教学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中之重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性要求,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本资源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强拓展资源的建设。

1)基本资源的建设。

在基本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结合具体的专业和教学实际,确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日历以及教学课件等。在基本资源的建设上不要过分求全,而必须优质。如课程教学课件的制作,有的只是制作每一章每一节的教材纲目,而不是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不如直接使用教材更加直观

2)拓展资源的建设。

在拓展资源的建设中重点做好以下几种资源的建设工作:

(1)教学案例库必须根据课程的特色做到经典,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组织安排,同时必须是最新的典型案例库,不要为了满足教学案例的评审指标而盲目地累积案例,有的教学内容有多个案例,有的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有案例,这是错误的建设思想。

(2)实验实训指导资源库要根据课程的实验和实训教学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实验和实训教学,笔者认为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实验实训指导资源库不仅仅把实验实训指导书简单地呈现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必须针对每一个实验和实训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指导,如果有条件应实现虚拟仿真实训教学。

(3)试题库提供各章节模拟考试和综合模拟考试的下载,供学生复习使用。在线自测和考试系统可提供各章节内容的测试和阶段综合测试,建议与试题库有机结合起来。

(4)拓展资源应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互性,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解决,建设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中提供设置权限的师生互动系统。

3.4 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运行机制

(1)政策与经费支持。为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正常更新与维护,对完成建设并且上网后社会反响良好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给予必要的资金奖励和维护费用。

(2)技术与系统保障服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不单是高校的责任,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和校三级信息技术平台以及国内教育网站和国内门户网站,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服务。

(3)监督与管理机制。精品资源共享课绝不是建设完成、评审成功就万事大吉,必须要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组织专家保证质量,同时保证资源的更新质量、开放性以及安全性。

(4)做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的推广,促进精品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

4 结语

随着国家对精品资源课程的重视和推广,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但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评审,也不是对原精品课的重建,而是要求各高校根据课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在一流教学团队的打造下,建设一批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优质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有规划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开发创造性思维,努力打造一个教学理念先进、资源丰富、交互性强的精品资源共享课。

参考文献:

[1]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0-85.

[2]龙仲芬.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J].科教导刊,2012(12):34-35.

[3]王重润,李恩,赵冬暖.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0(2):20-23.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S].教高厅[2012]12号.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EB/OL].(2012-06-01)[2013-07-25]..

优质课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 课堂观察;问题意识;三关注两反思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2)06-0078-03

提及“青浦实验”,几乎每个青浦区的教师都知道;但说起“三关注两反思”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能并非每个教师都十分清楚。“三关注两反思”是顾泠沅教授提出的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及“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反思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1]。

心理健康活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不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关注体验式活动的开展;但它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展开的,需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有所收获。“要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此处的迫切要求指所谓的“兴趣”“受用”与“责任”。

本着上述宗旨,又结合青浦实验的四条教学原理,即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笔者以《情绪A、B、C》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说明自己在实践“三关注两反思”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以及所领悟到的借助“第三只眼”的课堂观察策略。

一、原行为阶段

在第一次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希望学生通过表情识别情绪,并能通过想法辨别情绪,详见图1。第一部分安排了“情绪猜猜猜”,先集体猜,再独立在纸上完成情绪归类练习;第二部分是“情景讨论”――B同学迟到了;第三部分是学生根据想法选择相应的情绪。但在完成第一部分课后,笔者发现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第一,学生对11、13号图片的争议较大,并不能完全体察“尴尬”情绪,对于部分情绪,学生觉得过于简单,例如3、4与10号图片。总的来说,19幅图片的总量有些多。于是笔者考虑是否删除上述图片,使图片呈现得更为简洁明了,并保持适度的难度,于是,我去除了两张于难易极端的图片。

第二,在情景讨论中,学生的回答只限于生气与担心两种,如何能达到“想法不同,情绪反应也不一样”的目的呢?积极情绪根本产生不了,怎么办?那笔者是否在引导上还做得不够呢?没有启发到学生的思考呢?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索,笔者做了以下调整:

1. 将图片缩减至14幅,删除原来的3、4、10、11与13号图片,重新安排顺序,详见图2。

2.在情景讨论部分追加两个问题:“如果B同学生病了,你会怎么想?如果你买完文具还有别的事情做,你会怎么想?”希望能启发他们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

第二次教学后,笔者的整体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节奏紧凑,教学环节进行得非常流畅,学生对情绪的把握更加准确了,而且能对同一张图片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例如对第5幅图,他们会用“惊慌”“惊恐”“害怕”“恐惧”与“恐慌”等词语来表达,而对第11幅图,他们会用“讨厌”“鄙视”“藐视”与“厌恶”等词语来描述。

学生在这个环节上的临场发挥启发了笔者,其实答案未必要唯一,因为个体的情绪体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在里面,都有自己的心理投射蕴含其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也是追求课堂丰富性和答案个性化的体现。顿时,笔者茅塞顿开,内心有一种暗暗的喜悦。

在情境讨论环节里,学生在感知到“生气”“担心”的情绪之外,还能感知到“讨厌”“沮丧”与“高兴”的情绪,真是让笔者非常惊喜。有的说“讨厌,让我等那么久”,有的说“也许他还在家里养病,我要不要去看看他啊”,还有的说“每次都是我迟到,这次终于不是我了,哈哈”。

学生的反馈让笔者明白自己在教学设计上所做的调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由此,笔者感到课堂教学真是一门思想的艺术,要转换思想才能转换设计,学生也才能将收获最大化。从这次调整来看,教师的思维不能单一,要鼓励学生的多样化答案,尤其在心理活动课中的情绪体验部分。因为课堂体验是非常个性化的产物,教师不能像教数学一样,有唯一答案的意识。第二,提问时可以反向,也可将原来的正面提问变成反问,比如原来问“你还会产生什么情绪反应,当时会怎么想”转换为“如果想要产生愉快的情绪反应,你要怎么想”,也许这样更能引导学生意识到“转变想法就能转变情绪反应” [2]。

二、新设计阶段

虽然第二次教学效果比第一次上课好多了,但在教研组教师的指导下,笔者发现了教学设计中自己原来所忽视的一些问题。

第一,是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目标定为辨识情绪似乎过于单薄,是不是可以将其定为通过表情识别情绪和通过改变想法(B)来改变情绪反应(C)?这样学生会有一种非常实际而受用的收获。

第二,辨识情绪环节已经有了图片辨识,书面练习是否有必要呢?是否有简单重复之嫌呢?序进原理要求我们要体现难度梯度。

第三,学生的课堂表现仅局限在讨论与发言,可否加入活动,让学生来表演情景剧呢?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出活动课的特色吧?

经过深入的思考之后,笔者决定尝试删除书面练习部分,改为情绪脸谱表演;删除后面关于情绪想法的选择练习,换成继续深入探讨情绪A、B、C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到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情绪,并通过情景剧的表演来加强实际感受。

三、新行为阶段

在第三次教学后,学生没有了书面练习的压力,对于情绪表情的识别仍然能够用多样化的语言来描述;教师也感觉到活动课的魅力,学生在情景剧表演中不仅释放了情绪,而且也体验到快乐学习,这做到了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四、 反思

个体备课只能在原有经验上作出改善,而集体备课却能从更符合课程理念的方向,从多维视角给出指导。笔者的设计只是为了便于自己控制,把学生活动(情景剧表演)放到第二课时而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受用”需求;也并没有考虑到一种序进原理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心理活动课的主流特色――活动,没有在原来的设计中得到良好的体现,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所以一节好课应该由众多本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在大家共同交流讨论之后,往往会产生较为科学的设计。

这次教学留下的遗憾应该可以归因于情景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而且偏向消极情绪反应。对于迟到这件事情,一般人很难做出积极情绪反应。如果能选择一个比较中性化的情景问题,例如A同学上课铃响了才去擦黑板,擦完回座位时被B同学取笑,那么有同学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反应,同时也有其他同学产生积极情绪反应,就会让讨论更加精彩,也会让想法带动情绪反应的转变更加凸显出来。[3]

通过上述“三关注两反思”的行动研究,笔者感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果都得到了较大提升,自己对教学艺术的领悟也更加深刻了。不管是原行为阶段还是新行为阶段,每次实践都好像有另一个脑袋、另一只眼睛来检视着笔者每一句话与每个提问。这包括学生的回答、课堂纪律、课堂活跃程度以及学生的思维有没有被启发、学生的体验有没有深入等,更重要的是,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都要思考问题所出现的环节,差距体现在哪里以及改进措施。

但何种问题才算是问题呢?首先就要明白新理念、新经验指导下的一堂好课的规范和标准,明晰自己在哪些标准上没有达到;其次,教师须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十分清晰,凡是能恰到好处地帮助达成教学目标的设计都是好设计,反之都是存在问题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进行“看课堂”的练习。

所谓的“看”就是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就不会产生问题,也就没有反思,更不会有改进。带着优质课的标准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积极树立“第三只眼”的意识,树立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也相信其他教师也会在实践后同样收获“三关注两反思”后自我提升的喜悦和满足。

参考文献:

[1] 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